引用:
原帖由 宇都宫壬纲 于 2010-8-5 15:04 发表
首先,赞成
其次,如大姨所说,宗渡的文中没有山西人派阀存在或者这些山西人之间在政治上勾结结党的具体说明。看看这放面能不能弄弄。
所谓结党,前期是以友情勾兑;后期是以司马为中心,抱团形成左右曹魏局势的中坚力量。所以后半部分以司马为核心的意图很突出。
具体勾结成党的说明似乎是有一些的:
第六章:曹氏最后的栋梁(上):“在明帝最初任命的五大托孤人选中,就有秦朗、夏侯献、曹肇三人与刘放孙资不善,在这场冲突的双方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一对仇家的影子:孙资是贾逵的挚友,曹肇是曹休的嫡子,孙资与曹肇的不和,很难说没有当年贾逵与曹休交恶的遗怨因素在内。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这场冲突实际上也可以定义为是并州—河东士人与曹氏亲族集团矛盾的一个缩影。在这场冲突中,并州党出身的孙资(太原)与同为北方士人的刘放(涿郡),选择司马懿成为己方的首脑。另一方面,早在魏明帝青龙四年:
“诏‘欲得有才智文章,谋虑渊深,料远若近,视昧而察,筹不虚运,策弗徒发,端一小心,清脩密静,乾乾不解,志尚在公者,无限年齿,勿拘贵贱,卿校已上各举一人’。太尉司马宣王以昶应选。”(《三国志•王昶传》)。
魏明帝求材时,司马懿所举的并非同乡的河内士人,而是太原王昶,再联系到孙资的行为,可以说司马懿与并州士人之间早就有来有往,已经抱成了一团。”
还有一段,是后来看到的,这篇文里没写出来:《三国志·温恢传》:“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恢谓兗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子孝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於是有樊城之事。诏书召潜及豫州刺史吕贡等,潜等缓之。恢密语潜曰:“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一二日必有密书促卿进道,张辽等又将被召。辽等素知王意,后召前至,卿受其责矣!”潜受其言,置辎重,更为轻装速发,果被促令。辽等寻各见召,如恢所策。”
————温恢对裴潜说这些话,其实和杨修的鸡肋事件导火索很相似。但这里裴潜全部执行了,这里两人的关系已不能简单的用友情来形容了,可以说已成了政治上的盟友,所以才有互相提醒的必要。裴总河东人,温总即并州太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