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香要详细,那我便详细一回罢:
先说明白,我是门外汉,说错啥的不要拍我……
闲话:梅兰芳大剧院的设施不错,对得起票价,或者说票价对得起设施……这回坐的是三层,居高临下地看戏,不免影响效果,何时能坐到VIP座上去看就太完美了,好吧,我在做梦。
现在进入正题:
戏呢,是蔡瑶铣先生的演出本,从《训女延师》演到《逃生还魂》,大约三个小时,精简之极,连《闺塾》都截去了,完全为表现柳杜爱情服务。不过终究是80年代改本,思想比较拘束,又受时间限制,所以不足之处难免,个人比较不满意的有几点:
首先是《冥判》那一场改成了《访梦问花》,杜丽娘跟花神的问答是新写的,连“突破桎梏”都出来了,非常平淡无意味,而此场开场时众花神拥石榴判官上场,有一大段判官的做工戏,在我看是纯秀基本功,于情节毫无关联,这一场可以说是绝大的败笔;
其次是柳梦梅刻画缺乏立体感,后半场乏力。原作中,柳梦梅这个人物出现很早,但刻画一直比较平面,直到传奇中间的《拾画》、《玩真》、《魂游》、《幽媾》、《欢挠》、《冥誓》、《回生》这七出演罢,才有了一个痴情秀才的形象,这七出戏在演出本里缩成了《拾画冥誓》和《逃生还魂》两场,合起来也不过几十分钟,《幽媾》、《欢挠》还给删了。当然如果换我来编剧,面临时间限制,也只能这么删,但这么删的结果一方面是柳杜爱情十分突兀(为了把戏演圆了,编剧只能在前面铺垫二人因梦生情,假),另一方面就是柳梦梅根本没表现出情痴的那一面,人物平淡似水。原作一则《玩真》一出柳梦梅见画情迷,表现出痴绝傻绝的真情;再则从《魂游》到《冥誓》,给了柳杜二人一段夜夜幽会、两情谐和的时间,这样剧情就铺展得比较自然了。
第三点比较不讲理,那么好玩的石道姑演成了路人甲,唉……不过也正常,没时间让她插科打诨了不是?
说了一大堆缺点,其实本剧还是有它的亮点的,经典的曲子能保留的尽量保留了,而且尽量在时间限制之内把故事讲得圆满、演得好看,也算是难为北昆。其实主要是《访梦问花》看得影响了兴致,所以后半场的观感都跟着受影响,不能说是非常公平,呵呵。
接着说演员:
邵峥没啥可说的,前面提到,柳梦梅这个人物的刻画从演出本剧情说就是非常白水的,再好的演员也无力回天,可惜了。王瑾的春香活泼爽利,就是游园一场貌似有点儿抢魏春荣的节奏,而且本剧给春香的空间也不大,没能尽窥全豹。全场最光彩夺目的,还是魏春荣的杜丽娘。
小香说沈丰英是“上了妆本来七分的面容也给化成了九分”,若说沈丰英有七分的面容,那么魏春荣也就是六分上下,但上了妆往台上一站,所有的缺陷都不被人注意了,宛若杜丽娘附体一般。魏的杜丽娘音韵清丽,身段也极好,含羞带笑的神态,宛然闺中千金。记得有人说魏春荣的眼神最好,甚至从前有坐在后排的观众散场谢幕时特意冲到前排去看她的眼睛,想来不是虚言,可惜我在三层楼座,又不是头排,终究看得不是很清楚。但只说看完戏第二天此人的影像还在眼前飘荡,就可知我说“天生此人”实是不虚的了。魏是72年生人,如今正当盛年,又肯用功,兼有名师指教,可知未来成就不止于此。
最后说说舞美灯光:
我是看惯了京剧的人,第一次看昆曲,深感京剧的身段也好布景也罢是没法跟昆曲相比的,老一代京剧演员讲究“文武昆乱不挡”,想来在京剧演出中也吸取了不少昆曲的精华,但终究比不得昆曲精致,《游园惊梦》这样充满少女情怀的关目,还真非得用昆曲演绎才好。“拾画冥誓”一场中灯光几次变化,模拟月光照入书斋的感觉,确如身临其境一般,妙哉。
如果要打分的话,这次《牡丹亭》大概要为剧本的缘故扣个3分上下吧,情节赶了,人物也平淡化了,结果等于邵峥给魏春荣当了大半场陪衬。不过毕竟有魏春荣在,也就不需要计较这么多了吧。
[ 本帖最后由 江城梅花引 于 2010-6-12 21:11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