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房守日(真田豪语录)

发新话题
打印

刘惔与刘恢(全文完)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re:刘惔和刘恢是一人还是两人,徐震堮的意见是...

刘惔和刘恢是一人还是两人,徐震堮的意见是更有说服力的。徐震堮的书是在看到余嘉锡稿子之后做的,因此和余嘉锡立异的观点往往比余氏强,这个和两人学问大小无关。周祖谟在《世说新语笺疏》序言里面追溯自己整理余嘉锡的遗稿的过程说,自己整理好后,曾寄给徐震堮,请他校对整理讹误。谁知一去几年,迄无音讯。最后寄回来的,仅仅是别纸附上数页案语。非自己请求校对原意,因此一概削去,以免掠美之嫌云云。这个话是有微意的。 旧唐书经籍志著录的别集,有刘惔集二卷,刘恢集五卷。这是两人不同的最有力证据。因为旧唐书经籍志里面著录的本是开元年间的内府藏书,当日曾经组织人手整理缮写,编写目录的。这犹如清朝人编四库,怎么能想象有把同一人的别集作为两本书著录的情况呢。 吴仕鉴《斠注》曰:“《世说》《德行篇》注引《刘尹别传》作沛国萧人。又赏誉篇注引宋明帝文章志曰:‘刘恢字道生,沛国人。’案本传云:迁丹阳尹。《隋志》亦云:‘梁有丹阳尹刘恢集二卷,亡。’本传云:‘年三十六。’《世说》注引《文章志》亦云三十六卒。是刘恢皆为刘惔之讹。惟一字真长,一字道生。或古人亦有两字欤?”  这里所引为依据的“《隋志》亦云:‘梁有丹阳尹刘恢集二卷,亡。’”《中华书局》点校本《隋书》已经校作“刘惔”。

TOP

re:“又何以知此刘恢即彼刘恢呢?”既然你的观...

“又何以知此刘恢即彼刘恢呢?”既然你的观点是:刘恢即是刘惔。那么“此刘恢”“彼刘恢”都是不存在的人嘛,是不。 而只要同意刘恢别有一人,那就是回到徐震堮的思路上去了,即确有刘恢+现行材料中的部分“刘恢”是“刘惔”之讹。 在同意存在刘恢的前提下,再把宋明帝《文章志》云:“刘恢字道生,沛国人。识局明济,有文武才。王濛每称其思理淹通,蕃屏之高选。为车骑司马,年三十六卒,赠前将军”这个推断为刘惔,论据就太弱太弱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