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丰臣秀吉的最精锐的武士的战斗史
韩国普遍称这场战争为壬辰倭乱,日本称之为文禄之役。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使得由于长期战争造就出的一大批好勇狠斗的武士失去了自己的职业。丰臣政权只是在政治上统一,并不稳定,这些武士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为了缓和国内矛盾,巩固自己的统治,把国内的注意力引向国外,丰臣秀吉制定了占领朝鲜,征服中国,进而向南洋扩张的军事侵略计划。在向朝鲜提出的“假道入明”的狂妄要求遭到朝鲜政府的拒绝后,丰臣秀吉在文禄元年发动了侵朝战争,日本称之为“文禄、庆长之役”,中国称之为“壬辰战争”。
在丰臣秀吉的一再动员下,侵略部队集结完毕。他让养子丰臣秀次接替关白之职,自任侵朝统帅,以名护屋为大本营,率领九阵陆军和三路水军出发了。第一阵小西行长,率军一万八千七百人;第二阵加藤清正,率军二万二千八百人;第三阵黑田长政,率军一万一千人;第四阵岛津义弘,率军一万四千人;第五阵福岛正则,率军二万五千人;第六阵小早川隆景,率军一万五千七百人;第七阵毛利辉元,率军三万人;第八阵宇喜多秀家,率军一万人;第九阵羽柴秀秋,率军一万一千五百人,共计十五万八千七百人。三路水军由九鬼嘉隆、加藤嘉明、胁阪安治三人率领,负责运输和海上警卫。
万历二十年(日本文禄元年,朝鲜宣祖二十五年,即公元1592年)四月十二日,侵朝日军乘大小舰船七百余艘,横渡对马海峡。十三日晨,日军先锋第一阵小西行长在釜山登陆,揭开了侵朝战争的序幕。
面对日军的进攻,朝鲜军队无力抵抗,大多数将领都不战而逃。五月二日,小西行长率先进入京城(汉城),第二阵加藤清正和第三阵黑田长政分别于三日和七日也进入京城。五月二十七日加藤清正与小西行长攻入开城,之后,朝鲜放弃了平壤,小西行长未经一战顺利进入了平壤。这样,在两个月的时间内,朝鲜的三都(京城、开城、平壤)全部陷落。朝鲜军队节节败退,于是,朝鲜王遣使向明朝求援。
陆上的战无不胜冲昏了丰臣秀吉的头脑,妄想着迅速攻灭明朝,把日本天皇安置在明朝北京,而自己则坐镇宁波。他没有注意到,日本水军已连连失利。
五月四日,朝鲜庆尚道水军统制使李舜臣率舰队开赴战场。七日,李舜臣袭击在巨济岛玉浦的日军舰队,焚毁日舰二十六艘,击沉五艘。第二日再战,又击沉日军大中战舰十三艘,日军败逃。玉浦海战,是朝鲜军队自日军入侵以来的第一次胜利。
五月二十九日,李舜臣在泗川海战中,动用了他的秘密武器“龟甲舰”,交战日舰十三艘全部被击沉。六月二日,李舜臣在唐浦海战中击毙九州大名龟井真矩(按1)。五日,消灭了加藤清正属下战舰三十三艘。六日,全歼日海军名将来岛通久舰队,当场击毙来岛通久。七月八日,在闲山岛海战中击败了胁阪安治水军,日舰被毁三十九艘。十日,击沉了九鬼嘉隆的旗舰,并焚毁日舰四十二艘战舰。……
李舜臣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已经完全掌握了制海权。由于海上的补给线被切断,和陆上人民组织义兵不断反抗,日军的进攻被迫停止。朝鲜国王为了嘉奖李舜臣,特意为他设立了“三道水军统制使”(相当于海军总司令)的职务,令其总督朝鲜三道水军。
面对朝鲜的不断告急,明朝政府也认识到“关白之图朝鲜,其意实在中国”(明援朝经略宋应昌语,见《明史•纪事本末》卷六十二),遂决定发兵抗日援朝。
六月下旬,辽东副总兵祖承训率领五千明军开赴朝鲜。祖承训傲慢轻敌,急切想建功领赏,在对日军毫不了解的情况下轻举冒进。他于七月十六日黎明,乘日军无备突入平壤城,与守城的七百日军展开巷战。结果由于明军全是骑兵,巷战极为不利,招致惨败。
七月,明朝派将领史儒率兵2000出征,祖承训率兵3000继后。 史儒进到平壤附近,因道路不熟,适逢大雨,误中埋伏,力战牺牲。日军小西行长为麻痹明军,佯装和谈,狂妄地提出以大同江为界,将平壤以西归还朝鲜,意欲吞并平壤以南的大片领土,遭到明朝的拒绝。
十二月二十三日,明朝政府以宋应昌为经略、李如松为东征都督,增派4万兵力渡过鸭绿江,大举援助朝鲜。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初,进军平壤。李如松亲率敢死队冲锋陷阵,与日军的精锐部队3万人遭遇,战斗非常激烈。劲弩齐发,火焰蔽空。神机营参将骆尚志冒险登城,腹部被滚 石打伤,仍然屹立不动。60多岁的游击将领吴惟忠,胸部中弹洞穿,犹奋呼督战不已。李如柏的头盔中弹、坐骑被炮击毙,都置之不顾,愈战愈勇。激战到近中午,日军纷纷逃窜,中朝军队凯旋入,此战共消灭敌人1万余人。凭借着明军火炮的优势(增援小西行长的大友义统居然被明军大炮声吓跑了),李如松击败小西行长,连克平壤、开城。据记载,日军的鸟铳射程在五十到二百米之间,而明军火炮的射程最远可达三千米!
正月二十四日,李如松在开城召集各路将领研究下一步的作战计划,由于各路将领意见不统一,作战计划暂未确定。于是,李如松派副总兵查大受等率三千明军往京城方向侦察。二十七日,查大受军队遭遇日军加藤光泰部,与之交战,日军败退。但加藤光泰立刻向主将小早川隆景报告,小早川率军二万将明军查大受部包围在碧蹄馆。此时李如松正好率一千轻骑出来查看地形,得知查大受被围,立即杀入重围营救查大受。由于双方兵力悬殊,明军又未带任何火器,难敌日军火枪,情况危急。幸好杨元率领一千明军连夜前来救援,小早川隆景高估了援军数量,率军撤回京城。
李如松回到了开城后,又听谣传加藤清正进攻平壤,刚刚遭受碧蹄馆战役之败的李如松便撤回了平壤。事后,李如松也后悔后撤太操之过急,应当立即率军再战。
在明军入朝不到二个月,便收复平壤到开城失地五百余里,同时也由于朝鲜水军切断了日军补给线,日军的处境越来越困难。小西行长与明使沈惟敬再次议和。
四月十八日,日军撤出京城,五月二日,日军大部分退到了釜山一带,加藤清正也交还了所俘虏的朝鲜二王子。李如松于十九日进入京城,五月十五日至庆州。至此,除全罗和庆尚二道部分沿海地区为日军所占领外,其余各地全部收复。明军留下一万人驻守朝鲜,其余大部于七月底回国。文禄之役结束。
庆长之役
万历二十四年(日本庆长元年,公元1596年),明日和谈破裂,丰臣秀吉准备发动第二次侵朝战争。由于李舜臣率领的朝鲜海军对日军是个严重威胁,丰臣秀吉使反间计,让小西行长在京城散布谣言,结果李舜臣被革职。
万历二十五年(日本庆长二年,公元1597年)二月二十二日,丰臣秀吉发布第一阶段进攻命令。日军在这一阶段主要进行一系列海战,以消灭了朝鲜海军为目的。到七月初,朝鲜海军被九鬼嘉隆等击败,几乎全军覆没。
丰臣秀吉认为时机已到,于七月末下令日军开始总攻。日军此次侵朝,以小早川秀秋为主帅,陆上分两路进攻:右路军主将毛利辉元,先锋加藤清正,率军六万四千,攻取全州;左路军主将宇喜多秀家,先锋小西行长,率军四万九千,攻取南原。海军由藤堂高虎率领,配合左军全力进攻南原。
八月初,日军开始进攻全罗道。八月十三日,左路军小西行长进攻南原,明军副总兵杨元率军三千守城,终因寡不敌众,南原失陷,杨元也负伤。
八月中旬,右路军加藤清正攻陷黄石山。守将陈愚忠接连放弃全州、公州,京城已经暴露在日军面前。加藤清正直抵京城。麻贵命副总兵解生等率军二千,防守京城的前沿阵地稷山。九月七日,黑田长政率军一万进攻稷山,明军的后续部队杨登山率军增援,与解生等一同击退了黑田长政。
战斗的接连失败,朝鲜政府不得不于九月再次起用李舜臣。但此时,李舜臣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朝鲜水军,已经只剩下残余战舰十二只……李舜臣整顿残存的水军,一边继续与日军作战,一边扩大水军,并不断地以少胜多,击败日本水军。
九月十六日,李舜臣在鸣梁海峡击败了十倍于己的日海军来岛通总部,击沉日军指挥舰及其他三十一只战舰,并击毙日军主将来岛通总。
中朝联军取得在稷山和鸣梁海峡的胜利后,日军的攻势受阻,中朝联军转入战略反攻阶段。十一月,中朝联军分三路四万余人向南推进。日军连忙后撤,分别以加藤清正守蔚山、小西行长守顺天、岛津义弘守泗川。
十二月二十二日,明军攻打蔚山。加藤清正支持不住,向明军乞和,被拒绝。但后来日军援军来到,明军屡攻不下,被迫撤退。蔚山战役后,中朝联军继续积极组织进攻,而日军处在被动防守的局面。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七月,明朝再次派援兵进入朝鲜。统帅邢玠逮捕内奸沈惟敬,大会诸将,分兵三路,合力应战,迫使日军退守朝鲜半岛的南端岛山。这时日军盘踞朝鲜半岛已有7年之久,在沿海分布三处,战线长达千余里,士兵疲于奔命,供应不足,屡败厌战,士气低落。日军与明军交战往往“举阵惊骇奔散”,投降者愈来愈众。是时,日本国内普遍怨恨丰臣秀吉,
万历二十六年(日本庆长三年,公元1598年)八月十八日,丰臣秀吉因朝鲜战场的失利忧郁而死,享年六十三岁。
丰臣秀吉遗命从朝鲜撤军。五大老决定密不发丧,以丰臣秀吉名义指示在朝各军撤退回国,争取最体面的议和。日军的撤退部署是:东部驻西生浦、梁山、竹岛各部,于十一月先行撤退,在釜山集结,候船返国;中部居昌的日军,就地上船返回本国;西部驻顺天、泗川、南海、固城之日军,待东部日军撤离后,分头到巨济岛集结,再乘船返国。并且约定十一月十五日为最后撤退期限。
从九月起,中朝两国海军不断在海上截击撤退回国的日军舰队,使日军遭受巨大损失。十一月十五日的最后撤退期限已至,但小西行长被李舜臣截住,难以回国。十八日,岛津义弘率舰队乘夜来接小西行长。十九日,中朝海军与日军进行了一场侵朝战争中最大规模的海战——露粱海战。此战共击沉焚毁日军舰只四百余艘,日军伤亡数万人。但不幸的是,李舜臣与明海军将领邓子龙双双战死。
至此,日军残余已经全部撤退回国,文禄、庆长之役结束。在这场战争中,日本各藩国人力物力的损失十分惨重。侵朝战争的失败,也是促成丰臣政权垮台的重要原因。丰臣秀吉当时刚刚统一日本,其势之强,有似于秦始皇之于中国,派出的二十四万大军都是日本战国时代久经战阵的精锐,小西行长,加藤清正都是一代名将.可谓精兵猛将.而当时的明朝已经是日落西山,内忧外患十分严重,幸有张居正十年苦心经营,方出现一个短暂的回光返照.但是两个国家实在国力悬殊太大,日本再强,也终究不是明朝这样一个庞大帝国的对手.尽管这个帝国已经腐朽不堪!
附1:露粱海战
驻朝鲜西部日军接到撤退命令后,决定从万历二十六年(日本庆长三年,公元1598年)十一月十一日起,开始撤退。驻顺天的日军第二阵小西行长部先行撤退。小西退后,驻泗川、南海、固城的日军依次撤退,到巨济岛集结,候船返国。
明朝水师提督陈璘获悉日军撤退的情报后,决定在海上阻击日军。派遣一部分兵力在露粱海峡及其以东海域巡逻,监视驻泗川、南海、固城的日军的动向;以一部分兵力占领猫岛,封锁光阳湾。截断小西行长的退路;而中朝联军水师主力则由古今岛向前推进,前出到左水营、猡老岛以东海面。
十一日晨,日军小西行长部登船待发。其先遣部队开到光阳湾时,遭到早已等候在那儿的中朝联军水师的截击,退路被截断。为了突破重围,小西行长编组了一支冲锋船队,连日向中朝联军水师发起攻击,均未能奏效。
十一月十五日的最后撤退期限已至,但小西行长被李舜臣截住,难以回国。小西行长准备厚礼送至李舜臣营中,希望和谈,遭到拒绝。绝望的小西行长只得向驻泗川、南海的日军求救。
驻泗川、新城的日军第五阵岛津义弘部,已经登船,只等涨潮出发,开往巨济岛。岛津义弘接到小西行长的求援信后,立即率领舰队于十八日夜乘月色向露粱海峡疾驶,企图突入光阳湾,解小西行长之围。中途,岛津义弘的舰队又与另一支从南海赶来救援的宗智义部舰队汇合。两支舰队合兵后,共有兵力万余人,舰船五百余艘,于午夜开始通过露粱海峡。
由于中朝联军水师早已安排部队监视驻泗川、南海、固城的日军的动向,所以很快就得知日援军西进的情报,陈璘、李舜臣立即调整部署。以明将邓子龙率兵一千,驾驶三艘巨舰为先锋,待日军通过海峡后,迂回到侧后发起攻击,切断其归路;陈璘率明朝水师为左军,泊昆阳之竹岛与水门洞港湾内,李舜臣率朝鲜水师为右军,停泊在南海之观音浦,左右两军待机夹击日军。
十九日深夜(丑时),救援日军在岛津义弘的率领下,舰队主力大部分已驶出了露梁海峡,进入中朝联军的包围圈——露梁以西海面。这时,联军战船向日舰围拢,先锋的炮声撕裂了深夜的沉寂,四周呐喊声骤起。日军知道被围,立即以鸟铳对抗。(开玩笑,鸟铳对火炮)
日军看见联军先锋人少,便一起围攻过去。由于众寡悬殊,先锋邓子龙立即被日舰包围。陈璘即派副将陈蚕率船前往支援。邓子龙已年过七十,仍然慷慨激昂,欲得首功。因为邓子龙的船太大,速度慢,他就率领二百壮士登上朝鲜快船,向日军杀去,日军死伤无数。但不幸的是,友军误投火器在邓子龙船上,船着火,日军乘机攻击邓子龙,邓子龙战死。
与此同时,中朝联军水师左右两路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向大岛以东海面得日军主力展开了猛烈的攻击。联军炮火轰鸣,矢石交下,柴火乱投,杀喊之声,山海同撼。面对联军主力的攻击,日军虽殊死血战,也支持不住,纷纷溃退,逃至观音浦时,已经是天明时分了。
李舜臣率朝鲜水师跟踪追击,进入观音浦,再度与日军血战。陈璘也率明朝水师赶来支援,用虎蹲炮连续轰击,日舰纷纷起火。在一片混乱之中,日军仍垂死挣扎,拼命反击。明朝水师提督陈璘所乘战舰被日海军包围时,李舜臣指挥朝鲜海军前去解救。不幸在解围战斗激烈进行时,李舜臣左腋中弹,伤势甚重。李舜臣惟恐影响正在进行的战斗,告诉他儿子和部下:“战方急,勿言我死。”说完之后,就死去了。其子遵其言,秘不发丧,鸣鼓挥旗,代父指挥,继续同明朝水师并肩战斗,奋击日军,终于救出了陈磷。
到中午时,日军已停止抵抗,大部分舰船或焚毁沉没,或被联军俘获。弃船上岸的日军,也被陆上联军歼灭。
露梁海战,是中朝联军进行的以切断敌人退路为目的的海上战役。这次战役给侵朝日军以歼灭性重大打击。日舰被击沉或焚毁四百五十艘,其中两百艘是在退潮时搁浅,被焚毁的;损兵数万人,日军第五阵几乎全军覆没。真不愧是一场世界级的海战!
附2:战船
福船
因福建所造而得名,乃是明代三大海船之一。其底尖上阔,首尖尾宽两头翘。建材主要为福建的松、杉、樟、楠木。福船是一种船型,共有六号。
一般所说的福船,是指一号和二号。一号称大福船,吃水太深,机动性能不好;二号称福船,比一号稍小,非常适用。福船高大如楼,可容百人。底尖上阔,船首昂起张开,尾部高耸,吃水约3.5米,共有四层。下层装压舱石,第三臣放置淡水柜,第二层为士兵居住的地方。最上一层为露台,需从第三层的梯爬上,两旁用板翼作栏,人靠在上面作战,矢石火炮皆俯瞰而发。实为海战利器。
福船型中的第三号称为草撇船,又名哨船,比福船小。
福船型中的第四号称为海沧船,又名东船。和哨船差不多,比福船稍小,吃水约七八尺,风小也可开动,机动性能很好。
海沧船中最小的叫苍山船,又名苍山铁,是由太平县渔船改进而成。船体较小,高出水面五尺,吃水六七尺。苍山船设有橹,风顺则扬帆,风息则荡橹。此船轻便灵巧,主要用于追敌和捞取首级。
广船
因广东所造而得名,乃是明代三大海船之一。首尖体长,吃水较深。广船是一种大型尖底海船,用铁栗木制成,坚固耐用。倭船是松杉木制成,其坚固程度远不及广船,若与广船相撞,会被撞碎。广船上宽下窄,状如两翼,经不起风浪颠簸,不宜远洋航行。船上装有发熕、佛郎机、火球等武器,遇敌远则射击,近则将敌船撞沉。
5 让大家看看所谓丰臣秀吉的最精锐的武士的战斗史
沙船
沙船起源于上海的一种平底海船,也是明代三大海船之一。其特点是:底平,吃水浅,不易搁浅,受潮水影响小;稳定性能好;多桅多帆,速度快。由于沙船底平。不能破大浪,故主要航区是北方海域。
龟船
由李舜臣所创造。这是一种大型战船,上复盖板,板上有十字小槽,不是小槽的地方,遍插利刃和锥尖。前面为龙头,龙口是铳穴;后面是龟尾,尾下也有铳穴。两弦各有六个铳穴,铳穴下有橹八至十支。龟船甲板坚固,机动灵活,攻击和防护能力均较好,在抗击日本的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日水军呈秀吉之曾说:“朝鲜人水战大异陆战,且战船大而行速,楼牌坚厚,铳丸俱不能入。我船遇之,尽被撞破。”
附3:明军的管形火器
鸟嘴铳
鸟嘴铳是根据在抗倭斗争中缴获倭寇的鸟枪所改进创制的。用熟铁打造,重约五六斤,有瞄准具。每次装粒状黑火药三钱、铅弹三钱。发射时,先将火绳点燃安入龙头,右手开火门后紧握枪尾,扣动扳机,龙头落在火门上,燃药发射。(可以驳倒日本战国时期火枪射速达每分钟七八发的谬论)
鲁密鸟铳
长约五到七尺,重八斤,装药四钱、铅弹三钱。龙头机安装在床内,拨之则落于火门,火燃之后,自然昂起。枪尾是钢刃,可倒转来做刀用。这种铳射程远,威力大,在结构上也优于日本鸟枪。故“鸟铳,唯鲁密铳最远最毒”。(见《武备志》)
虎蹲炮
虎蹲炮是明代中叶将军炮之一(明代将一些较大的炮封为将军),创制于嘉庆年间。炮身长二尺,重三十六斤,上加铁箍,并配备铁爪、铁绊,发射前要用大铁钉将炮身固定好。每发射五钱重的小铅子或小石子一百枚,上面用一个重三十两的大石子或大铅子压住。
大碗口筒(铳)
一种小型火炮,没有瞄准具,身管短,射速慢,射程近。由于没有瞄准具,命中率极低,威力较小。 北京军事博物馆现存一具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用铜铸造的大碗口筒,口径三寸四分七,长一尺一寸,重六十三斤。铭文为:“水军左卫,进字四十二号,大碗口筒”。可见这种火器已用于水上作战。
佛郎机
从西方传入的新式火炮,明朝仿制的号称“大将军”,分为五号。其中一号和二号属于重型,重三百多斤。一号长八九尺,装铅子每个重一斤,用药一斤;二号长六七尺,装铅子每个重十两,用要十一两。各式佛朗机的射程,凡重在七十斤以上的可达五六里!
佛郎机有子铳五个,特点是母炮与子铳分离,它是早期的一种后装炮。该炮配有瞄准具,有炮架,可以上下左右转动。
铜发熕
铜发熕是明代的大型火炮,创制于嘉庆年间。重五百斤,发射的弹丸重四斤。由于震动太大,虽军战船不能直接装载,要用专用的木筏装载发射。
古路松,回清风。中原梦,终成空。
生身出魏土,扬名在蜀中。
当年识破武侯计,也尝对阵赵子龙。
流传得师徒佳话,立下了冲要奇功。
九伐难继,来去匆匆。
功高难防小人恶,屯田奈何主昏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