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来,冒个泡以示存在,把最近在忙的文章发上来
总章:作为《亚尔斯兰战记》和田中大神的狂热拥护者,因对这部基于伊朗神话的作品的好奇。特借赫克托尔大人雄文“萨珊波斯四百年”。对亚尔斯兰战记里面的相关波斯世界诸因素进行总结。以飨诸公。空白部分为未考证
原创还请看赫克托尔大人雄文,传送门如下
http://www.ccthere.com/thread/3057796#C3057796
地理:
亚特罗帕提尼平原:显然是阿卓佩蒂尼(Atropatene),伊朗的阿塞拜疆地区.在历史上这里是伊朗北部的战略要地。例如罗马三巨头的马克-安东尼远征安息,就是从这里进来的。
达尔邦内海:里海
戴拉姆领:就是伊朗北部的德拉米(Daylami),伊朗高原是由北面的厄尔布尔士山脉(Elburz Mts.)、西南的扎格罗斯山脉围成的。高原上气候凉爽而干燥,与中国甘肃相似。但是在北方的厄尔布尔士山脉与里海之间,却有一片狭长的平原,被称为【里 海低地】,或【吉兰】(Gilan),其西部被称为【德拉米】(Daylami).此地民风尚武好斗,其著名的德拉米重步兵,据称是古亻弋中东地区最强的步兵。
巴休尔山:里海南面的厄尔布尔士山脉,亚尔斯兰他们藏身的城堡,可能是指阿拉穆特/鹰巢(后来的伊斯兰阿萨辛暗杀教团的老窝)
卡威利河:应该是喀布尔河,印度河在西岸最大的一个支流,全长700公里,发源于兴都库什山脉中段。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就是以这条河命名的。喀布尔河在白沙瓦附近流入印度河随后入海。
迪马邦特山:还真有这么一座山。又叫德马峰或迪马维德峰,是伊朗第一高峰。阿柏芝山脉的主峰,标高5610米。位于伊朗首都德黑兰东北部60公里左右。面向伊朗高原背靠里海。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滑雪胜地。伊朗神话里魔王扎哈克的坟墓就在这里。所以田中老神在13章里写错了,德马峰直线距离到叶克巴达娜(哈马丹)绝对短于到培沙华尔(白沙瓦)。所以没有魔王复活了之后培沙华尔看得见而叶克巴达娜看不见的道理
尼姆尔斯山:应该是指扎格罗斯山脉, 扎格罗斯山脉位于伊朗高原西南,和北面的厄尔布尔士山脉一起围成了伊朗高原。该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1200千米,平均海拔3000米。其走向基本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波斯湾岸平行。山脉以东地区,海洋湿润气流难以进入伊朗内陆,气候干燥少雨,寒暑温差大,大陆性气候明显。山脉西侧坡度大,降水较多,侵蚀强烈,峡谷基部可见裸露的石灰岩层,为一壮年期地貌。
奥克撒斯河:我认为应该是指卡伦河。
迪吉雷河:就是底格里斯河,迪吉雷更接近底格里斯河的阿拉伯语发音Dijla。西亚两河之一,发源于安纳托利亚山脉东托罗斯山南麓。底格里斯河流量很大,水势宽阔。但是因为多流经沙漠和半沙漠地区,蒸发极大,故河道宽窄不一。特别是到了巴格达-库尔纳河段,失水可达80%以上。自该段起底格里斯河水流平缓,河道狭窄。过了巴格达-库尔纳河段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汇合。形成阿拉伯河注入波斯湾。
马扎达兰荒野:应该是马赞德兰(Mazandaran),指伊朗的马赞德兰省,位于伊朗北部里海岸边,包括厄尔布鲁士山脉面向里海这一侧的山地地区。省会萨里市。这个地区因为古时道路闭塞。故当地人以民风彪悍,好祸乐乱,不服中央管著称。因此长期以来都是伊朗的军事重地。自阿契美尼德王朝开始,到萨珊王朝时期这里仍有大量堡垒。且由于长年征战,有许多公墓遗址存留至今。马赞德兰古称塔巴里斯坦,历史非常悠久。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设总督(Gushnasp),亚历山大大帝时期予以保留,从安息王朝到萨珊王朝早期其职位依然保留。后来此地改为中央辖区,由萨珊王子库武斯(Kawus)管辖。库武斯一族自称是铁匠卡维(列王纪中率先起兵反抗蛇王的英雄)的后亻弋。所以此地在书中成为了英雄王和蛇王最终决战之地。马赞德兰后来和吉兰合并,成为吉兰的一部分。
奥克撒斯领:
夏夫利斯坦原野:应该是扎布里斯坦(Zabulistan)的亻弋称。扎布里斯坦指的是现在的伊朗-阿富汗边境地带。扎布里斯坦拉丁语称之为阿拉索西亚(Arachosia)。最早由米底人统治,而后纳入阿契美尼德王朝,成为一省。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后在此建城亚历山大里亚(Alexandria,现阿富汗坎大哈)是亚历山大帝国的最东端。萨珊王朝时期,该地成为贵霜沙的地盘。
强伯加鲁原野:
基兰湾:
休曼德原野:
沙哈鲁德平原:
密鲁巴兰河:
安希拉克山丘:
铁门:
默塔札山岭:
海拉尔峡谷:
鲁吉•奇里塞:
札拉佛利克峡谷:
泰利亚姆丘陵:
乌木纳卡特地方:
埃斯克利亚尔岛:
阿卡夏市:
国家
帕尔斯:名字很明显来自法尔西/波西斯(Pars/Persis),实际上就是第一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第二波斯帝国(萨珊王朝)的结合。帕尔斯(Pars)是希腊人的称呼,正名叫法尔斯(Fars),指伊朗西南部的法尔斯地区(大致相当于今伊朗的法尔斯省,省会设拉子)。这里是伊朗民族的起源地,辉煌的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就起源于此。而帕尔斯军骁勇的骑兵的原型,应该来源于伊朗萨珊王朝著名的“铁甲圣骑兵”(Cataphracts)
波斯铁甲圣骑兵
鲁西达尼亚:从名字上看,来自葡萄牙的古称卢西塔尼亚(Lusitania),有一部著名葡语长诗《卢西塔尼亚人之歌》。其对应的国家,应该是马其顿(也很可能就是马其顿,马其顿的正式称呼应该是马其顿尼亚Macedonia)和西欧的结合。另外鲁西达尼亚人中许多角色的命名方法都是 西欧式的,如冬•里加路德,这个“冬”应该是西班牙语的Don;还有艾丝特尔•德•拉•法诺,De•La都是法语中的介词,De也是法语中表示贵族身份常 用的中缀。所以鲁西达尼亚又有了西欧式的特征
马尔亚姆:应该就是拜占庭帝国,鲁西达尼亚占领马尔亚姆和吉斯卡尔建立新王朝应该就是第四次十字军攻占君士坦丁堡,建立拉丁帝国这一史实的反映。另外马尔亚姆和鲁西达尼亚信同样的神却分两个教会也反映出这是拜占庭帝国的特征(拜占庭信希腊东正教的,即东方教会)
辛德拉:毫无疑问是印度,印度的古名叫辛德。这个词来源于梵文Sindhu,意为河流。后来根据这个词衍生出来一个词Sindh,中文译作信德(现巴基斯坦信德省)。
密斯鲁:指埃及,因为阿拉伯语中埃及的发音就是密斯鲁。这里应该指埃及的马木留克王朝. 密斯鲁精于骆驼战这一点是埃及的马木留克王朝的特色。
特兰:极为复杂的一个国家,说法各异,就以特色来看应该是中亚的各游牧民族加上蒙古,也很可能是小月氏。特兰这个词应该来自图兰(Turan),指中亚两河所在的图兰,中亚两河平原叫【土兰平原】,这个土兰就是图兰。土兰是日后的土库曼斯坦国名的来源。不过崇拜太阳神等自然神灵和让帕尔斯也挠头的骑兵战术,则有了蒙古的特征。因为图兰地区先信仰拜火教后信佛教最后被迫信伊斯兰教。都不是自然神灵。蒙古则是信奉长生天这样的自然神灵的。而土兰平原诸部长期以来骑兵战术和波斯是半斤八两。更优秀的骑兵战术是蒙古发明出来的。
邱尔克:最为复杂的一个国家,来源各异。因为它有点阿富汗西北的巴达赫尚省的特征(四面环山,产金银和宝石,巴达赫尚省产天青石,以前也产金银)。首都又叫赫拉特(阿富汗有个赫拉特省,省会赫拉特市)。所以邱尔克应该是一个阿富汗地区的政权。邱尔克很像是是中国史书中的大月氏。又名吐火罗、大夏(很可能是邱尔克名字的来源,大夏首都叫巴尔克Balkh,在现在的阿富汗北部马沙里扎里夫)而小说提到特兰人和邱尔克人同源。特兰人一名明显来自图兰,在阿姆河北,按希腊和中国的史料,巴克特里亚王国为来自阿姆河北的吐火罗(按流行的观点就 是大月氏)等部落所灭,阿姆河至兴都库什山之间的阿富汗北部和西北地区因此长期被称为大夏或吐火罗斯坦。或许也结合了之前的巴克特里亚王国与后来的贵霜、厌达等统治过阿富汗的中亚王朝的特色。这些国家都深受伊朗拜火教文化影响甚至同源,例如邱尔克的鸟葬风俗,这和拜火教风俗相同(尸体死后暴露于高处以鸟葬)。表明这个国家是一个拜火教或深受拜火教习俗影响的国家。
绢之国:这个似乎不用说是哪个国家了,塞利斯这个词是来自于希腊语的塞利卡,意为丝。
纳巴泰:黑人国家,来源各异
巴达夫夏公国:
强贝王国:
城市
叶克巴达那:就是埃克巴坦那(Ecbatana),即伊朗哈马丹。位于伊朗高原西南,是高原通往两河的交通要道。阿拉伯征服三大战役 之一的尼哈万战役,就是以埃克巴坦那为地缘中心进行的大战。《后汉书 西域传》说【自安息西行三千四百里至阿蛮国】,这个阿蛮应该就是埃克巴坦那。
培沙华尔:英文作Peshawal,现实中是即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只要把末尾L改成R,就成了白沙瓦)白沙瓦现在是巴基斯坦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的省会。“白沙瓦”源于梵语,意为百花之城(一说为人之城)。最早是塞种人居住于此. 历史上是丝绸之路(大陆公路)南亚段的重要据点。市内历史建筑如桑合理清真寺(Sunehri Mosque)多呈红色,旁边有喀布尔河流过,在此附近汇合印度河流入印度洋
西斯坦地方(奇夫自称的故乡):应该是锡斯坦,即塞种人之地。塞种人原是中亚的游牧民族,在两河定居下来,从事丝路商贸,成了农商民族。后被新的游牧民族驱赶,被迫不断南下,萨珊帝国时亻弋已经迁徙到伊朗、阿富汗交界处。现在伊朗西南部有【锡斯坦-俾路支省】。
苏联马尼亚(索立马尼耶):可能是指苏莱曼尼亚。这个词源于苏莱曼尼,苏莱曼尼是伊朗人(Soleimani)很常见的一个姓氏。所谓苏莱曼尼亚是指伊朗的苏莱曼尼亚宫。该宫殿位于伊朗厄尔布鲁士省(伊朗中北部,现并入德黑兰省)的省会凯嘉(Karaj)。是伊朗的王子苏莱曼和主之子(Imamzadeh,意为伊玛目之承继,指伊朗什叶派伊玛目的直系后亻弋)拉赫曼等人的墓地。现在该宫殿属于伊朗凯嘉大学农学院。所以苏联马尼亚应该就是凯嘉市。凯嘉市是伊朗第五大城市,离伊朗首都德黑兰西部20公里,位于厄尔布鲁士山脉中,是伊朗著名的大学城。
夫塞斯坦地方:
卡歇城:
萨普鲁城:
雷伊城:全名沙赫尔-雷伊(Shahr-e-Rey),属于伊朗的德黑兰省。原来为独立市,现在为德黑兰吸收,成为首都圈的一部分。雷伊是伊朗屈指可数的历史古城。最早是米底人在此建都,称之为雷佳(Rhaga),以富甲一方著称。同时雷伊有着极为重要的军事地位。因为雷伊处在厄尔布鲁士山脉伊朗高原一侧,是进入里海低地的必经之道。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时,曾在此歇息五天。他称这个地方是里海的大门。之后雷伊成为伊朗的四战之地,自塞琉古王朝开始,一直到蒙古西征时。雷伊一直都是统治过伊朗的各王朝的军事重点。萨珊王朝时期的几次内战都发生在雷伊地区。公元12世纪,雷伊在与蒙古西征军的战斗中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从此一蹶不振。逐渐让位于邻接的德黑兰。雷伊市内古迹以历史悠远闻名。著名的有葛布瑞古城堡(Gebri castle,据称3000年),切什梅阿里山丘(Cheshmeh Ali hill,据称5000年)和比比沙赫尔巴诺墓(Bibi Shahr Banoo ,据称是1000年)等古迹。同时雷伊也是一座文化重镇。有历史学者认为雷伊是祆教牧首的所在。著名的伊斯兰医学家、化学家,有”穆斯林医学和化学之父”之称的拉齐(al’Razi,拉丁语译为Rhazes)就是雷伊人。
萨拉城:
恰斯姆城:名字看起来很像是格什姆(QESHM),阿巴斯港外最大的一个岛就叫格什姆岛。格什姆岛古称Keshm或Kish。在古亻弋是波斯帝国的一个著名的良港,以盛产珍珠而有名。《马可波罗游记》中曾提到忽必烈的妃子所配的珍珠项链就来自格什姆岛。近亻弋格什姆岛被巴列维王朝开发成为旅游特区。以其奢侈而名声大噪。
基兰港:这里面田中老神很显然只是借了个名。因为现实中的基兰根本不在南方而是在帕尔斯北方。基兰这个名来源于吉兰(Gilan)。吉兰就是指伊朗的里海低地。现在伊朗里海低地地区仍然有吉兰省,省会是拉什特(Rasht)。不过根据书中的描写,仍然有几个城市可以候选为基兰的原型。历史上与基兰最接近的城市是伊朗古城西拉夫(Siraf)。西拉夫又称塔比里(Tābiri),在第二波斯帝国时期是一个极具传奇性的商业港,该港的商业通路甚至直通远东地区。根据后世在该地发掘出的古物显示,早在公元185年,该地就和中国有商贸往来。西拉夫最繁盛时期建有三个港口,其商旅遍布东至东非,西至西印度,北至阿富汗的广大区域。乃是波斯湾沿岸最为富庶的城市。但是由于后来因为阿拉伯人征服伊朗,贸易中心由波斯湾沿岸转移到红海沿岸,导致西拉夫最后的衰落和消失。西拉夫古城遗址位于伊朗布什尔(Bushehr)省,在省会布什尔市东220公里的巴德尔塔哈里(Bandar-e-Tahari)附近。地理上可以成为基兰的原型的是根布龙(Gombroon,感谢大航海时亻弋2)。根布龙古称霍尔木兹德(Hormirzad),现称巴德尔阿巴斯(Bandar-Abbas)。国内多以阿巴斯港称之。该港历史悠久,乃是由阿契美尼德王朝大帝大流士一世作为军港而建。大流士一世的将军希拉库斯(Silacus)曾从此港出发对印度洋和红海进行探索。16世纪西方人来到此地后以波斯语根布龙(Gamrūn,意为海关)称之。故此地改名为根布龙港。伊朗伊斯兰革命后,易名为阿巴斯港。现在是伊朗霍尔木兹甘省的省会。阿巴斯港一直以来是伊朗最重要(没有之一)的港口。它位于霍尔木兹海峡内凹处,有波斯湾钥匙之称。阿巴斯港北有吉诺山丘(Mt. Geno),旁边是舒尔河(Shoor)河口。外有格什姆(QESHM)、霍尔木兹(HORMOZ)、大通布(Greater Tunb)和小通布等岛屿,港内水深宽阔,可泊大船。故一直以来是伊朗主要的石油出口港和物资进口口岸,对伊朗有着巨大的意义。
佛杰斯坦:
库法:文中这个城镇默默无名,只是因为奇夫乱斗一场因而才被写上。然而现实中这座城市可是大大的有名,屡上新闻。库法(Kufah)在伊拉克南部,距离巴格达170公里。离什叶派圣城纳杰夫10公里。市内有著名的库法清真寺,这座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历史上最著名的清真寺之一,四大哈里发之一的阿里就在这座清真寺里遇刺身亡。从而诞生了伊斯兰教最大的少数派什叶派(什叶意思就是阿里的追随者)。库法也因此成为什叶派圣城之一。8-10世纪,库法成为伊斯兰文化艺术的胜地。正规“库法体”文字艺术就诞生于此。清真寺中的墙柱上往往有如同藤蔓一般连在一起的文字。这就是库法体。
辛德拉首都乌莱优鲁:
古加拉特城:肯定是Gujarat/古吉拉特,按中国古典译法是“瞿折罗”。指 印度古吉拉特邦。印度古吉拉特邦面积18.7万平方公里。人口有4130多万。邦府是甘地纳格尔(Gandhinagar)是印度海岸线最长的一个邦(近三分之一)所以也是印度最重要的食盐产地。境内军工业也颇发达。居民讲古吉拉特语,古吉拉特语是世界上第23大语言。全球约4600余万人使用此语。主要在该邦和非洲几个国家内通行。属于印欧语系雅利安语支。
马拉巴鲁港:应该是指马拉巴尔(Malabar)海岸。在现今印度西部的爱尔纳古勒姆(Emakulam)附近,属印度的喀拉拉邦(Kerala)。马拉巴尔海岸在罗马帝国时期就已经相当有名,在罗马控制埃及后,这里更成为罗马的海上商路的东方终点。通过马拉巴尔,罗马人认识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远东的存在。各种印度的土产也通过马拉巴尔到达了罗马。东西方的转口贸易使得马拉巴尔盛极一时。后来因为阿拉伯人崛起,东西方交通被阿拉伯人垄断,使得马拉巴尔最终衰落下去,不复昔日盛况。
强贝城:
克特坎普拉城:
青山山城:
巴达夫夏公国首都赫尔曼德斯:应该是阿富汗赫尔曼德河畔的某个城市,很可能是疾陵城,唐波斯都督府所在地。《旧唐书西域传》记载661年,唐朝派遣王名远到吐火罗地区设置羁縻都督府州,同时以卑路斯(萨珊王朝末亻弋国王伊嗣俟之子)所在的疾陵城设波斯都督府。663年任命卑路斯为波斯都督府都督。疾陵城是现在阿富汗的扎兰季.在历史上这里曾是 萨法维王朝(Saffarid dynasty)的首都
马尔亚姆王国首都伊拉克里恩:伊拉克里恩的名字来源,但是马尔亚姆灭国应该是十字军占领君士坦丁堡,建立拉丁帝国的反映。所以伊拉克里恩应该指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是现在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
特莱卡拉要塞:
凯发鲁尼斯要塞:
萨卡利亚平原:
邱尔克王国首都赫拉特: 现实中有同名城市,位于阿富汗西北部赫拉特省。是该省省会。人口约16万。位于喀布尔西约600公里处,赫里河中游右岸。历史上为中亚、南亚同西南亚各地区交通、贸易的枢纽,战略地位重要。市内有始建于11世纪初的贾米清真寺,经15世纪重建,可容8万人同时礼拜,是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之一。清真寺北门后有豪华的古尔王国国王的陵墓。城郊有帖木儿帝国素丹•侯赛因•拜哈拉创建的伊斯兰教经学院。赫拉特历史非常悠久,可以上溯到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这个词来源于古波斯语的赫拉瓦(Haraiva)。专指这个地区居住的居民。
特兰首都沙曼岗:沙曼岗(Samengan)这个名字来源于《波斯列王记》中的《鲁斯塔姆和萨哈布》篇。在书中是图兰的一个部,在现实中应该是阿富汗中北部的萨满冈省(其省会古称萨满冈或莎曼甘Samangan,现称艾巴克Aybak)。莎曼甘是丝绸之路兴杜库什段较重要的一个商旅歇息点。在公元4-5世纪是贵霜帝国的一部分。是当时该地区的佛教中心。在列王记中,这个地方是《鲁斯塔姆和萨哈布》中鲁斯塔姆的妻子塔米娜出身之地。也是后来萨哈布出生的地方。该省原来有大量的佛塔遗址和鲁斯塔姆相关的遗址。但由于长年战争的毁伤,加上因塔利班因其极端文化政策阻挠进一步的科考,故已经大部分涅没,现今十不存一。除了这个地方以外,伊朗还有两个莎曼甘,一个是莎曼甘市,在伊朗-阿富汗北部边境上。现属于伊朗呼罗珊省。另一个莎曼甘古城在伊朗西南的胡泽斯坦省,现称罗姆霍尔木兹(Ramhormoz)
密斯鲁首都亚克密姆:
巴尼帕鲁港:
诸神:
水之女神亚娜希达:无疑是就是安娜希德(Anahid),伊朗祆教的女神(对,安娜希德水火双修),神庙在伊什塔克尔城,她原来是古波斯神话中,掌管淡水的女神,进而引申为负责庄稼丰收、牲畜繁殖的女神,如果再往上追溯,她是从印度来的外来户。这不难理解,波斯人和印度人(高级种 姓)都是雅利安人的后亻弋,同属印欧语系,所以印度和波斯这两大文明有很多暗合的地方。在拜火教的圣经《阿维斯陀》中,安娜希德也有她的位置。换句话说,安娜 希德是祆教的众多神祗之一。虽然在拜火教的发展过程中,她的地位与大多数神祗一样,逐渐被淡化。然而其神话地位依然重要。例如安娜希德神庙圣火。圣火是拜火教的最重要标识,所以负责守护安娜希德神庙圣火的 萨珊,其实就是拜火教的世袭祭司。安娜希德在萨珊王朝时期地位极高,每一位萨珊王在即位时都必须去伊什塔克尔城,在神庙女祭司的监督下点燃自己的御用圣火坛以示即位。每当萨珊王出征、出巡时,由侍从携带一个缩小版的圣火坛,作为皇权的标志。
契约和信义之神密斯拉:来自于契约神、太阳神密特拉(Mithra),密特拉神(Mithra)起源于古雅利安神话,印度和波斯的神话中都有他的身影,在波斯分支的神话中,他的最初身份是契约神。祆教创立后,他也被收编成为祆 教众神中的一员。公元前2世纪左右,密特拉演化为太阳神、武士神,对他的崇拜在近东、中东广为流行,本都、安息的许多君主都叫米特拉达梯 (Mitridate),意为【密特拉之子】。后来从中东地区传入罗马帝国后,其密特拉崇拜被称为【密特拉的神秘】(Mithraic Mysteries),成了祆教之外的独立宗教。它在2-3世纪十分繁盛,经由巴尔干、法国一直扩展到不列颠。乃是基督教传教过程中在西欧的最强的对手,按【密特拉的神秘】的教义的说法,密特拉的 父亲是祆教最高神马兹达(Mazda),母亲是处女神安娜希德(Anahid),生日是12月25日,曾经死而复生。宗教仪式中有洗礼(baptism) 仪式,有吃面包喝葡萄酒的仪式等等。这些是不是很眼熟呢?至于说谁参考谁,这就见仁见智了。另外在基督教的语境里pagan这个词,如果不是特指,就是专指【密特拉的神秘】。
胜利之神乌尔斯拉克纳:一般译作婆罗毗罗那 (Varathragna, Verethragna),《祆教史》译作【弗瑞斯勒格纳】。古雅利安人的战神。在祆教的第一波斯帝国历法中,每月的第20日,被称为婆罗毗罗那日。巴列维文出现后,婆罗毗罗那在巴列维文中拼写为巴赫兰(Varahran、 Vahram、Varanes),在阿拉伯文中又被拼做Bahram。这位战神有多种形象,包括全副武装的武士、迅疾的暴风、发情的骆驼、金角公牛、捕食 的飞鹰等等。与绝大多数以人的形象呈现的雅利安诸神不同,战神巴赫兰的最常见形象是野猪。据《婆罗毗罗那颂》的记载,这头野猪【尖牙利齿、致人死命、难以 近身、面目可憎、满脸斑点、身强体壮,长着铁踵、铁足、铁腿、铁尾和铁爪】。中国人实际上应该十分熟悉这位战神,因为他很可能是猪八戒的来源。在西游记里面有个段子,《西游记 第六十七回 拯救驼罗禅性稳 脱离秽污道心清》说,为了在恶臭腥秽的八百里七绝岭中前进,猪八戒化身为巨猪,像推土机一样用铁蹄巨嘴推出一条坦途。这个形象与战神巴赫兰十分吻合,既然孙悟空的原型可能是印度神猴哈罗曼,高种姓印度人与波斯人又同属雅利安人,那么猪八戒的原型没准就是战神婆罗毗罗那/巴赫兰。
雷雨之神迪休特略:《祆教史》译作泰斯特利亚(Tishtrya), 也是一位古雅利安神话中的神祗。根据祆教神话,迪休特略每年都化作纯白色的金耳金辔的骏马,与亻弋表涝灾、化身为癞皮无毛的丑陋黑马的恶神阿帕撒(Apasao),进行一番激烈搏斗。如果信徒能及时、充分祭祀迪休特略,则迪休特略的力量加强,能战胜对手,进而全年风调雨顺;否则阿帕撒获胜,将发生洪涝。迪休特略本身也是个合成词,Tishtrya == tri + str,熟悉英语的人都知道,tri 的意思是【三个】、【三个的】,如 三角形/triangle。str 要费点脑子,加个元音就能识别了,是 star/星辰,迪休特略的本意是【三颗星】、【三个星辰】,所以在祆教经典中,迪休特略又被尊为【众星之主】,他的抽象含义则是星辰、星空。 Tishtrya 又被简写为 Tir, Tiri。在古波斯历法中,4月份和每月第13日,都以迪休特略命名。因此,古波斯历法中的4月也叫【Tiri 月】,即星月,相当于现亻弋历法中的6~7月,正值炎热盛夏,星光灿烂的月份。而4月13日,即现亻弋历法中的7月1日,恰好是【星月星 日】,是古波斯历法中四大节日之一的【星节】(Tiragan, Tiregan),这一天恰好是雨季到来之日,在这一天祆教信徒们都要隆重祭祀迪休特略,以求他能战胜阿帕撒,获得风调雨顺。波斯国家和受波斯文化影响的国家中有许多个君主的名字叫梯里达底(仅安息帝国就有3个),意思就是迪休特略之子。
美、幸运和处女守护的女神亚希:这位奇夫的崇拜对象,在《祆教史》译作阿喜(Ashi),全名叫阿喜•璠古希(Ashi Vanguhi)。语出阿维斯陀语,意为报酬、补偿或意外之运。她是古雅利安人的幸 运之神。形象是坐在马车里呈驭手状。西至地中海东岸,东至印度,阿富汗等地都遍布对这位女神的信仰。后世发掘出的贵霜帝国的钱币上也有这位女神的形象,表 明对这位女神的崇拜相当久远。在祆教建立后,其地位保存下来,成为祆教诸神的一员。不过地位一直不高。在波斯帝国时期,阿喜的概念由于和多个神的概念混合 起来,因而被视作丰产、幸运之神而广受崇拜。在《阿维斯陀》里首先给阿喜定了形象,她是很多祆教神明,尤其是密斯拉神的助手,负责帮助密斯拉驾驭马车。由于密斯拉是武士神,因此阿喜又有 了为战场上的武士带来好运的意味。在《阿维斯陀》里专有一章叫做《阿喜赞辞》。在里面阿喜又有了青春和纯洁的守护者的形象(阿喜是不接受妓女、老年男子和太监这些“荒芜之人”的献祭的,同时她畏惧少年少女这些“丰产之人”,因为在神话里他曾被图兰的神马追逐,几次躲起来都被少年少女发现,被迫继续开溜)祆教的第一波斯帝国历法中每月第25日就叫阿喜日。
依亚尔达波特神:还真有这么一个神,而且历史还很久远。依亚尔达波特出于基督教诺斯替派(灵觉派)。又叫依亚尔达波斯。乃是七大天使长(Archon)之首。后来在诺斯替派的文稿《约翰密传》里。七天使长奉神谕创造世界,创造完毕后他跑到地上来,顺手做起了人偶,所以这老兄是人类肉身的塑造者。创作完毕之后的神给了这个人偶灵魂,人偶就变adult类了。于是依亚尔达波特对于神剽窃了他的作品的行为感觉很郁闷。就想方设法禁止人有智慧,例如不准人吃智慧树上的苹果。随后此人又怕基督成为弥赛亚,传真知与人。就开始跟稣哥对着干。鼓动犹太人把稣哥给钉上十字架了。自然,在基督教神话里谁跟稣哥对着干,谁就准备着要难看。在《约翰密传》的最后预言稣哥达到圆满境界的那一天,依亚尔达波特和其创造的这个物质世界就会被扔进地狱的深渊里。这个记载影响很广,因为在另一本诺斯替派的文稿《比斯替苏菲亚书》里面,依亚尔达波特已经变成了地狱里的一个魔王了。形象为狮脸蛇身。手下管着49个魔头,专门负责在地狱里把虚弱的灵魂扔进沸腾的沥青河里折磨。较为口黑的诺斯替派文稿《犹大福音》先给他改名叫内波罗(Nebro)。然后又把他变成了天使的一员。但是是专门管地狱和混沌的天使。下面又有一堆什么天使为其前驱。诺斯替派里有专门崇拜这位老兄的分支,称为拜蛇派(Ophites)
希巴:就是 湿婆(Shiva),印度教三大神之一,管生也管死。但是主要管死(毁灭),同时他也管舞蹈。佛教管他叫大自在天。 印度教最著名的一个雕塑就叫“湿婆之舞”
因德拉 : 指因陀罗(Indra),早期印度教的神王,司雷雨和战争。后来印度教中地位降低,但是佛教中地位上升了,他就是佛教中著名的帝释天,形象是坐在大象上。司掌道德维护,保民平安。
阿古尼:其实是阿格尼(Agni),又译阿耆尼,印度教的火神。印度的烈火导弹就是他,军迷一定熟悉。这兄弟也很大能,印度教教徒结婚的时候拜他,以求吉祥如意红红火火。
巴鲁纳 :应该是伐楼那(Varuna),印度教和佛教神话里都司掌水。印度教神话里是四个地球制造者之一,这老兄在佛教神话里地位很高,佛祖座前十大弟子之一。以能说会道,见人讲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而有名。如果寺庙里有四臂,手持水瓶的形象的,就是他了。
拉克休美女神: 应该是拉克希米(Lakshmi),印度教的吉祥女神。佛教里称她为吉祥天。大功德天或宝藏天女,在印度神话中是毗湿奴神的神妃,但在(日本)佛教中却成为毗沙门天的妃子。 又一梵名为 吉祥天 “摩诃室利”(Mahasri),摩诃(Maha)意思为“大”,室利(sri)有“功德”、“吉祥”两义,因此吉祥天又称为大功德天或者宝藏天女。传说 中吉祥天是诸神搅拌乳海时,从乳海中所诞生的各种生物之一。传至日本的吉祥天,其神格接近幸福女神,掌管五谷丰收、福德等“幸福”。吉祥天形象通常是一位美丽的女郎,有四只手臂(有时两只),两手持莲花(象征吉祥),两手抛洒金钱(象征财富),身边有数只白象(通常为一对)相随。吉祥天在印度极受崇拜,地位很高。印度教的第一大节日排灯节就是供奉吉祥天的。印度巨富,钢铁皇帝拉克希米•米塔尔(Lakshmi Mittal)名字就来源于她。相比起拉克希米来说,罗乞什密更接近原词发音。
人物
王和十六翼将
亚尔斯兰:真讲的话,亚尔斯兰不但不是帕尔斯王室血统,很可能都不是帕尔斯人。因为这个词来自突厥语【阿斯兰/阿尔斯兰】(arslan),意为狮子。最先见于中亚的喀喇汗王朝。喀喇汗王朝实行双汗制度,大汗称【阿尔斯兰汗】即【狮子汗】,小汗 称【布格拉汗】即【公驼汗】。所以不良的穷究一下,亚尔斯兰很可能是特兰或者邱尔克人。不过武功赫赫是真的,因为波斯帝国消亡后出现的突厥系的大塞尔柱苏丹国(极盛时包括伊朗),就有两位著名的阿斯兰,一是曼齐克特战役的男猪脚阿尔普-阿尔斯兰(Alp Arslan),俘获罗马皇帝罗马努斯;二是罗姆苏丹国的苏丹乞力赤-阿尔斯兰(Kilij Arslan),是塞尔柱的赞吉、萨拉丁之前十字军的头号劲敌,多次大破十字军。
那尔撒斯:国王虽然不是帕尔斯人,不过造就国王这位天才的大军师确实是帕尔斯人。这个名字应该来自于伊朗萨珊王朝的君主的常用名字泥涅师(Narseh, Narses),萨珊亡国之君伊嗣侯的孙子也叫这名字。但是Narses也译作纳尔西斯,查士丁尼时亻弋与贝利撒留齐名的名将--纳尔西斯就是这名字,纳尔西斯是安息皇室的后亻弋,算是波斯人。考虑到那尔撒斯巧妙的战略战术,小说了反应的应该是纳尔西斯而不是萨珊王朝的那些昏君和亡国之君。不过军师大人的身份可委屈了些(纳尔西斯是太监,可怜的亚尔弗雷德),而且现实中还是任职于马尔亚姆国(东罗马帝国)
耶拉姆:最为纯正的帕尔斯人,耶拉姆英语作Eran或者Elam,Eran 是 伊朗(Iran)的另一种写法,波斯语言中i、e 不大分,例如伊朗第二大城市伊斯法罕,英语写做 Isfahan, Esfahan 都可以。Elam 是伊朗高原古国 埃兰的指亻弋。埃兰位于伊朗西南部沿海地带(现伊朗的胡泽斯坦省)。是伊朗最早的文明,历史可以上溯至苏美尔文明年亻弋。后来被波斯文明征服和同化。另外特别向动画的制作人的精细致敬。看过动画的可以发现动画中除了加斯旺德,就是耶拉姆皮肤黝黑,这一点是耶拉姆出身的胡泽斯坦省的一大特色。胡泽斯坦堪称是伊朗最炎热的地方,温度甚至可以达到60度之高。故当地人肤色较黑,和一般是皮肤较白的伊朗人十分不同。
法兰吉丝:又一个外族人。这位马术高超的人间的弓箭女神,实际上是特兰人。法兰吉丝(Pharangese)应该来源于波斯列王记的《西亚沃什》篇中的芳郎吉丝(Farangis)芳郎吉丝确实是一位女性,是图兰王阿弗拉西亚卜的大女儿。作为阿弗拉西亚卜的政治婚姻的一部分而嫁给了波斯王子西亚沃什,成为他最宠爱的妻子。为他生下来伊朗神话中的伊朗凯扬王朝的中兴之主凯•霍斯洛
达龙:这个黑衣的骑士,猛虎将军,确实是波斯本地人了,达龙(Daryoon)很可能是指伊朗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开国皇帝大流士一世(Darius I)。大流士一世是伊朗史上的秦皇汉武,第一波斯帝国在他手上进入鼎盛期。文治武功均名垂青史。
奇夫:这个放浪的游吟诗人,名字来源于波斯列王记里面的武士吉夫(Gew
)。他的故事出自列王纪的《鲁斯塔姆和萨哈布》和《凯•霍斯洛的回归》篇。吉夫是古尔达兹的儿子。古尔达兹是铁匠卡维的直系后亻弋。铁匠卡维就是以自己的围裙为旗帜,率先起兵反抗蛇王扎哈克的英雄。法里顿在卡维的帮助下最终击败了蛇王。古尔达兹一天做梦遇见天使,得知凯•霍斯洛母子被藏于图兰某地。而自己的儿子吉夫则是命中注定的能找到他们母子之人,遂派吉夫去寻找。吉夫奉命后在图兰地风餐露宿七年,最终找到了凯•霍斯洛并成了他的近卫。列王纪中的吉夫作为鲁斯塔姆的部下,事迹极多。他曾为凯•卡欧斯王跑腿,连续数日不吃不喝的几次三番的奔走来于王和老上司鲁斯塔姆之间。战场上的吉夫极为勇猛,一直以来是伊朗军的主要骑士之一。在《凯•霍斯洛的回归》里面更是以一敌千大破追赶凯•霍斯洛母子的图兰军。生擒图兰军统帅皮朗(即织羽文中的皮兰)。
奇斯瓦特:又一个外族人。这位双刀猛将的名字来源,很可能是指波斯列王记里面的吉斯瓦兹(Gersiwaz )。出自列王纪的《西亚沃什》篇。吉斯瓦兹是图兰王阿弗拉西亚卜的兄弟和首席助手。曾带领图兰军队多次和波斯军争战。在列王记中此公是个大奸臣。因为妒忌西亚沃什,畏惧他的权势,因而向阿弗拉西亚卜大进谗言,最终把西亚沃什给害死了。
克巴多:
亚尔佛莉德:
加斯旺德:
梅鲁连:
伊斯方:
特斯:这位沉默的铁锁达人,无欲的胜利者。名字来源于列王纪中的《鲁斯塔姆和萨哈布》篇里面的伊朗骑士图斯(Tus)。在列王纪中,图斯是努德尔的儿子,属于凯扬家族的旁支。是鲁斯塔姆帐下的一位善良的骑士。在凯•卡欧斯王要冤杀吉夫时,没有立即执行王命。而是暂缓等待王的清醒。在与萨哈布的决战中,图斯负责波斯军的右翼。他的帐下用战象做旗手,非常招摇。在凯•霍斯洛回归后,图斯因为支持另一个王子菲布瑞兹而一度不服凯•霍斯洛的命令。但是后来图兰军第二次入侵时,图斯仍然站在波斯军一方保家卫国,奉凯•霍斯洛的命令率波斯军深入沙漠追击图兰军。但是击退外敌之后的图斯仍然拒绝承认在凯•霍斯洛的权威并举兵反叛,使得伊朗陷入内战状态。于是伊朗的宿敌图兰借这个机会再次入侵。图斯深明大义,率领叛军接战图兰军,结果大败而归。因为图斯的爱国精神感动,凯•霍斯洛最终原谅了图斯,将其接纳为部下。现在伊朗仍然有图斯市,属伊朗呼罗珊省(Razavi Khorasan,省会马什哈德)列王纪的作者菲尔多西就是图斯人。
古拉杰:这位十六翼将中唯一的海军将领。名字可能来源于波斯列王记里面的古拉兹(Guraz)古拉兹出现于列王纪的《鲁斯塔姆和萨哈布》篇,乃是鲁斯塔姆帐下的一员猛将。有狮心之称。列王纪中说他的军帐是黄色的且饰以各种彩旗。
吉姆萨:
萨拉邦特:
冬•里加路德:
其他人物
帕尔斯:
马尼:应该是摩尼,摩尼教的教祖。
席尔梅斯:很像是希腊神话中的交通运输、通讯通商之神赫尔墨斯,伊索寓言有一个很有名额故事就叫《赫尔墨斯与雕像者》,《哈利波特》中的女猪脚赫敏(Hermione Granger),名字也来自赫尔墨斯。
欧斯洛耶斯五世:
古尔干:名字来源于古尔干地区(Gorgan),古尔干地区做专指时是指里海低地的东部。做泛指时包括整个吉兰地。现在伊朗仍有古尔干市,是伊朗格勒斯坦省(Golestān)的省会。古尔干地区在萨珊王朝时期是马兹达克运动的根据地,故鄙人推测书中的魔导士们很可能是指马兹达克运动。
鲁西达尼亚:
波坦: 这个不贪钱财却杀人如麻的宗教疯子,很可能指的是16世纪法国的著名宗教审判官波蒂(Jean Bodin)。波蒂是当时法国图卢兹大学的法学教授、巴黎议会的成员和著名的异端审判官。此人观念上实际是个进步人士,反对罗马的教权凌驾于世俗之上,主张两权分立,而且法国的主权高于教权。但是此人确实生性心狠手毒,曾经多次审讯巫师案件,在审讯中酷爱严刑逼供,连残疾人和小孩都不放过。以仅凭谣言就会抓人去严刑拷打、逼求口供,大搞株连而恶名昭彰。是捕猎巫师运动中最具亻弋表性的审判官。
吉斯卡尔:
伊诺肯迪斯七世:
波德旺:
蒙菲拉特:
辛德拉:
拉杰特拉:这译法不地道,应该叫“罗阇达罗”,罗阇是职务名字,指古雅利安人的军事领袖,属于刹帝力种姓,中国佛教经典中译作 罗阇,这个读音比现亻弋译法 拉贾 准确,近亻弋中国对其意译是 王公。现在印度的拉贾斯坦,就是王公斯坦的意思,所以拉杰特拉正名应该叫“达罗”或者“特拉”,罗阇只是他的职务而已。
卡迪威:译作迦提婆更准确,迦提婆意译为众天。是佛教诸天之一。作为一个封号常见于佛教史书上。曾有一位很著名的迦提婆,乃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名僧。行政级别是菩萨一级。又称僧迦提婆,生于尼泊尔,在印度修行。精于佛教经典,后到长安,自公元383年始努力传法。为中国佛教发展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佛法精湛的高僧。所以卡迪威败阵之后想出家,也不是没原因的。本就是三宝之一么。
马赫德拉:
卡里卡拉二世:
特兰:
伊尔特里休:
特克特米休:
邱尔克:
卡鲁哈纳:
卡德斐西斯:
密斯鲁:
荷塞因三世:
马西尼撒:
神话人物:
英雄王凯霍斯鲁(Kaykhosrau):实际是古波斯传说中伊朗凯扬王朝的著名国君,简称「霍斯鲁」。但并非如《亚尔斯兰战记》的故事中所述是打败蛇王撒哈克的人,而事实上打倒蛇王的是另一位古波斯传说人物──法里顿(Faridun)。波斯古经《阿维斯陀》中多次提到他的名字,其最大功绩是战 胜并抓获伊朗的主要敌人图兰国君阿弗拉西亚卜。
鲁克那巴德神剑:
神马拉克修娜:可能是指列王纪中的骏马拉克沙(Rakshak),乃是伊朗勇士鲁斯塔姆的座骑。鲁斯塔姆的马被图兰的骑士盗走,跑去了沙曼岗。故鲁斯塔姆来此寻马,最后认识了塔米娜,就此展开了一段姻缘故事。最后萨哈布驾着他父亲鲁斯塔姆留下的这匹马进军伊朗。结果被他老爹所杀。成就了伊朗文学史上著名的悲剧《鲁斯塔姆和萨哈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