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房守日(真田豪语录)

 69 1234
发新话题
打印

中世纪欧洲贵族的规则真奇怪啊

中世纪欧洲贵族的规则真奇怪啊

英王约翰和法王菲利普交战。约翰的重臣却向法王效忠,却还可以安然在英国当高官,并成功的反对掉了约翰针对法国的出兵计划。唯一付出的代价只是被英王疏远。
太不可思议了。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OP

刚才看了一下解释,说是西欧的效忠不是个人对个人的效忠,而是头衔对头衔的效忠。因而如果一个人身兼两地之领主而两地是分属不同封主的话,一个人就可以向两个人效忠。
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

统3   智8   政10 兵力:4655 收入 30809贯 技能:煽动

TOP

那个重臣谁呀?
话说,那时候还没啥英国法国:英格兰山头林立,诺曼人和萨克逊人严重对立,法兰西的英王领土漫山遍野,也都要靠腓力一一征服。另外,那年头的高级官僚大多没背景,有背景的大多谈不上重臣。
优人登台肖古人,下台还优人,今文人为文又似之。

TOP

引用:
原帖由 云间舞鹤 于 2009-4-28 14:00 发表
那个重臣谁呀?
话说,那时候还没啥英国法国:英格兰山头林立,诺曼人和萨克逊人严重对立,法兰西的英王领土漫山遍野,也都要靠腓力一一征服。另外,那年头的高级官僚大多没背景,有背景的大多谈不上重臣。
老八我想问下,所谓十字军组织的领导是怎样选出的?因为各个部队都是互不统属的,到时候打仗怎么组织。还有耶路撒冷王国是公推鲍德温为国王建立的,还是鲍德温的部队打下来一大片地建立的?
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无拉米~~~~

统3   智8   政10 兵力:4655 收入 30809贯 技能:煽动

TOP

引用:
原帖由 云间舞鹤 于 2009-4-28 14:00 发表
那个重臣谁呀?
话说,那时候还没啥英国法国:英格兰山头林立,诺曼人和萨克逊人严重对立,法兰西的英王领土漫山遍野,也都要靠腓力一一征服。另外,那年头的高级官僚大多没背景,有背景的大多谈不上重臣。
我记得的一个例子是赵国的奉阳君李兑,具体是取了哪国封邑我忘记了,再查查看。

TOP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1096年—1099年)共有两队。第一队是由隐修士彼德所率领,此支十字军是由二万名贫农组成,称为“农民十字军”。出征不久,巳有好几千人病死于途中。此支军队没有纪律,也做出强迫归信和杀害犹太人的暴行。军队虽到达君士坦丁堡,却被土耳其人屠杀。另一队由欧洲贵族组织的十字军,在西元1097年齐集君士坦丁堡,苦战数个月,占领了安提阿等城市。但很快又被土耳其军包围。经过了两年的苦撑,终收复圣城耶路撒冷,大肆劫掠,杀戮7万人。十字军随即建立了四个十字军国:伊达沙国,安条克公国,的黎波里国和耶路撒冷王国。于公元1144年,回教徒再度攻下伊达沙北部。 原本规定东侵出发的时间是圣母升天日,也就是1096年8月15日,但是在这一年的2月份,就已经有一支队伍急不可待地踏上了征程,他们的领袖是法国亚眠修道院的隐士彼德。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1147年—1149年),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失败后,为了响应耶路撒冷拉丁王国的请求,由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和德意志国王康拉德三世率领下发起。从欧洲出发,(由于塞尔柱突厥人于1144年占领爱德沙,是这次远征的起因。)出动较早的德意志十字军在小亚细亚被土耳其人击溃。法国十字军攻占大马士革的企图也落了空,故这次远征未达到任何目的。而回教徒则在埃及苏丹萨拉丁的领导下获得统一。西元1187年,在希丁之战苏丹萨拉丁所率领的回教徒击败了十字军,重新占领耶路撒冷。两年后,十字军国只剩下三个。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1189年-1192年)是由英格兰、神圣罗马帝国和法国军队所组成的联军。但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在小亚细亚坠水而死,德军随即撤退。英法联军经海路到达圣地,再次攻下耶路撒冷。不久之后,英法联军的领袖发生纠葛,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因而下令撤回军队。由于兵力薄弱,无法有效攻击而决定撤退。此后,十字军国与并与埃及苏丹萨拉丁立约,准许朝圣者自由前往圣城。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年-1204年)由教皇英诺森三世发动。目的本是要攻占穆斯林所控制的埃及,作日后行动的基地。十字军主要由法国和意大利贵族组成,在没有足够的金钱付给威尼斯人以便渡海到埃及的情况下下,十字军按威尼斯贵族将领的建议转去攻打扎拉城(现克罗地亚的扎达尔)。并利用拜占庭国内的纠纷转而攻打君士坦丁堡,在抢劫和破坏后血腥屠城三天。大战过后,威尼斯占去拜占庭帝国八分之三的领土(包括爱琴海,亚得里亚海沿岸许多港口和克里特岛)。而十字军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建立了拉丁帝国和两个附庸于君士坦丁堡的拉丁帝国的国家,分别是雅典公国和亚该亚公国。 1212年,在教皇和封建主的哄骗下,三万名儿童组成了一支十字军(Children's Crusade,也称童子军),历史称之为儿童十字军。儿童十字军在法国马赛启程渡海,准备完成大人们未竟的事业。最终,这些孩子不是在风暴中葬身大海,就是被船主给贩卖到埃及。在德国,儿童也是受骗参军。大部份儿童因饥饿和疾病死在途中,其他则流浪乞讨。最不幸的几千个儿童被拐卖。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1217年—1221年)。1213年4月19日,教皇英诺森三世要求信徒组建一支新十字军。不过,此教令得不到欧洲的君主们支持。于是,教皇要求教士进行布道宣传,将信徒、社会地位较低的贵族和破落的骑士加入十字军。1215年11月,教皇在拉特兰大堂主持召开了宗教会议,宣布组建一支以攻打埃及为目标的十字军,通过战胜埃及的穆斯林王朝进而重新夺取耶路撒冷。 1217年,十字军先到地中海东岸的十字军城市阿克开拔。途中,君士坦丁堡拉丁帝国年迈的皇帝约翰、塞浦路斯的于格一世和安条克公国的王储博希蒙德四世也加入支持。其间,十字军按惯例沿途掳掠。在1218年6月,开始包围达米埃塔。但在几个月的战争中,疾病困扰着十字军。适逢此时,穆斯林苏丹阿迪尔死了。1219年11月,达米埃塔失守。十字军终打开了胜利之门。 1221年,十字军企图进攻开罗。战役中,穆斯林军队借尼罗河水截断十字军的路,并包围十字军。9月,穆斯林收复达米埃塔。第五次十字军战争终告失败。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1228年-1229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为耶路撒冷第二王国取得耶路撒冷、伯利恒和通往地中海的走廊。 但此次不是战争的直接结果,而是埃及的苏丹与腓特烈二世缔结了十年和约,并把耶路撒冷、伯利恒和通往地中海的走廊相赠。1229年3月18日,腓特烈二世成为耶路撒冷的国王。 到1244年,花剌子模在埃及支持下重新占领耶路撒冷。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1248年—1254年),由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发动。十字军很快便攻取了达米埃塔,但却陷入被瘟疫折磨的境况。熬过瘟疫后,十字军进攻开罗。十字军被由将领拜巴尔率领的奴隶骑兵(马穆路克)打败。结果,路易九世的弟弟阿图瓦伯爵被杀,路易九世被俘。 1250年,当时的苏丹被其马穆路克军官推翻,故法国以大笔赎金赎回路易九世。但直到1254年,路易九世和与他的士兵才能被释放回国。 第八次十字军东征 第八次十字军东征(1270年)由法国国王路易九世领导,进军突尼斯。十字军在突尼斯登陆不久,路上发生传染病,路易九世染病身亡。路易九世的儿子兼继承人腓力三世马上下令撤退。十字军撤退而告失败收埸。





1095年,罗马教皇号召天主教贵族和领主召集军队对塞尔柱人发动圣战,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爆发。在这次东征过程中,十字军在东方建立了一系列十字军国家以巩固他们的势力。这些国家背靠西方势力的支持,是对抗伊斯兰世界的桥头堡。其中有两个国家颇有关联,一个是埃德萨伯国,另外一个就是片中所谓“天国王朝”——耶路撒冷王国。  

说他们有关联,是因为这两个国家的创始人实际上是同一个人,即鲍德温一世,而《天》片中的那个麻风国王是鲍德温四世。  

1098年,来自诺曼底的布伦伯爵鲍德温一世参加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东征开始不久,这个鲍德温就第一次体现了自己的“风格”,擅自离开大部队,独自率领自己的部队向埃德萨城(两河流域的古城,亦为基督教圣城之一)进发。其时埃德萨城被塞尔柱人围攻已历两月,而俺们的鲍德温大爷就像山东及时雨宋公明一样,施施然登场了。  

援军到来,塞尔柱人撤围。当时的埃德萨军事长官叫做提奥洛斯,对鲍大爷的及时来援简直感激涕零,景仰之情犹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这个时候,耶路撒冷王国的创始人第二次展现了他的风格,1098年3月,鲍德温与提奥洛斯结为同盟,并认其为养子和继承人,同年3月,鲍德温大爷偷袭他干儿子的营地并劫持其全家,要求干儿子用埃德萨城的控制权来换全家的性命。可怜的干儿子舍不得全家人被迫答应,将城交出,却马上成为鲍德温大爷施展第三次风格的实践品,一家老小,包括他自己惨遭灭门。  

就这样,1098年,鲍德温建立埃德萨伯国,称鲍德温一世。  

现在把有风格的鲍德温一世暂且放一放,来说另一个有风格的人。这个人叫做哥德弗德,是一个王子,准确的说是法国布伦王子。而他是鲍大爷的兄长。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11世纪末的欧洲也是一个乱,王子们、贵族们、领主们整天闲着没事干,你丢我,我丢你,也很不可开交。正好,教廷号召大家东征了,枪口终于找到个一致对外的方向了,于是也不闹了, 一窝蜂往东边发财去了。贵族这个东西,素来以家族产业经营模式为特点,十字军东征,一家子出去东游的不在少数,哥德弗德和鲍德温两兄弟就是一个范本。  

但是这两兄弟都很独立,都很有方向感,不往一个地方去(地方多了抢不过来,分头行事)。在弟弟成功安家埃德萨之后一年,哥哥终于率领部队到达了耶路撒冷那疙瘩,并将其包围。随后的攻城战历时8天,使哥哥的家兵家将损失约70%,世人称之为痛!然而,终于在1099年7月15日,十字军攻破耶路撒冷,稍事休息后,哥德弗德大大爷下令屠城。侵略军用半天的时间,屠尽了城中除行政长官外的所有人。

哥德弗德大大爷和他弟弟一样,也是个很有风格的人,底下人请他做耶路撒冷的国王,他很生气的说,偶是这样滴人吗?!偶是来保护圣墓滴!于是他给自己取了一个很有风格的称号,叫做“圣墓保护人”,以此身份执掌圣城。

但是哥德弗德大大爷的命不是很好,他只做了一年的“圣墓保护人”。1100年,哥德弗德在耶路撒冷病故。二爷鲍德温几乎同一时间从埃德萨风尘仆仆的赶到,在兄长的遗体前毫不犹豫加冕为耶路撒冷国王,十字军耶路撒冷王国正式建立,标志着圣城回归。  

按照鲍二爷一贯的行事风格以及在此次时间中的惊人行动速度,偶很怀疑哥大爷的病故是不是有点猫腻,呵呵,不过这是完全出于猜测,无事实依据。  

以上即为《天国王朝》中耶路撒冷王国的来由。

二、鲍德温四世之前的王国传承  

鲍德温四世是鲍德温一世的堂弟的外孙的弟弟的儿子,看起来这两个国王的血缘关系似乎是远了点,但鲍德温四世的作为并没有给他老祖丢什么脸。  

在说鲍德温四世那短短不到30年的执政生涯之前,先简单回顾一下耶路撒冷王国在此前170余年中的传承关系和主要事件,免得突兀。
众神与你们同在!                 --------奥多文斯.德.帕里斯
欢迎到我的QQ空间(模拟人生3多图)http://user.qzone.qq.com/270537787/infocenter?ptlang=2052

TOP

赵肃侯令其弟成为相,号奉阳君。

  ———《史记·苏秦列传》


使王緤告公子成曰:“寡人胡服,将以朝也,亦欲叔服之。家听於亲而国听於君,古今之公行也。子不反亲,臣不逆君,兄弟之通义也。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明德先论於贱,而行政先信於贵。今胡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事有所止而功有所出,事成功立,然后善也。今寡人恐叔之逆从政之经,以辅叔之议。且寡人闻之,事利国者行无邪,因贵戚者名不累,故愿慕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緤谒之叔,请服焉。”

  ———《史记·赵世家》


齐攻宋,奉阳君不欲。客谓奉阳君曰:“君之春秋高矣,而封地不定,不可不熟图也。秦之贪,韩、魏危,卫、楚正,中山之地薄,宋罪重,齐怒深,残伐乱宋,定身封,德强齐,此百代之一时也。”

  ———《战国策·赵策》


王遂胡服。使王孙緤告公子成曰:“寡人胡服,且将以朝,亦欲叔之服之也。家听于亲,国听于君,古今之公行也;子不反亲,臣不逆主,先王之通谊也。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夫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故明德在于论贱,行政在于信贵。今胡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事有所出,功有所止。事成功立,然后德且见也。今寡人恐叔逆从政之经,以辅公叔之议。且寡人闻之,事利国者行无邪,因贵戚者名不累。故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緤谒之叔,请服焉。”

  ———《战国策·赵策》


奉阳君李兑甚不取于苏秦。苏秦在燕,李兑因为苏秦谓奉阳君曰:“齐、燕离则赵重,齐、燕合则赵轻。今君之齐,非赵之利也,臣窃为君不取也。”奉阳君曰:“何吾合燕于齐?”对曰:“夫制于燕者苏子也,而燕弱国也,东不如齐,西不如赵,岂能东无齐、西无赵哉?而君甚不善苏秦,苏秦能抱弱燕而孤于天下哉?是驱燕而使合于齐也。且燕亡国之余也。其以权立,以重外,以事贵。故为君计,善苏秦则取,不善亦取之,以疑燕、齐。燕,齐疑,则赵重矣。齐王疑苏秦,则君多资。”奉阳君曰:“善。”乃使与苏秦结交。

  ———《战国策·燕策》






公子成是武灵王的叔父,武灵王的老子是赵肃侯。如果公子成是奉阳君,那么他代表的就是赵国王族宗室的力量,如果李兑是奉阳君,他代表的是哪股力量?从武灵王准备胡服骑射到后来惠文王与孝成王的记载上看,赵国王族宗室拥有非常强大的力量。
众神与你们同在!                 --------奥多文斯.德.帕里斯
欢迎到我的QQ空间(模拟人生3多图)http://user.qzone.qq.com/270537787/infocenter?ptlang=2052

TOP

引用:
原帖由 宇都宫壬纲 于 2009-4-28 14:05 发表

老八我想问下,所谓十字军组织的领导是怎样选出的?因为各个部队都是互不统属的,到时候打仗怎么组织。还有耶路撒冷王国是公推鲍德温为国王建立的,还是鲍德温的部队打下来一大片地建立的?
据我所知,贵族的十字军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由教皇特使任领袖。
2、若特使死亡,由军队最大的领主任领袖。
3、若军队旗鼓相当,则选择头衔最显赫,年纪最长的当领袖。
4、若军队分裂,则打赢关键性战役,持有圣物,占领圣地的将领占组织优势。
优人登台肖古人,下台还优人,今文人为文又似之。

TOP

平民十字军则很简单:
最初的煽动者,宗教人士,隐士彼得(法语 皮埃尔)和他手下最有势力的骑士沃尔特(法语 戈蒂埃)忍领袖。
分裂出去的队伍主要由各地方小头目和流氓领袖统帅。
优人登台肖古人,下台还优人,今文人为文又似之。

TOP

关于鲍德温,他是当年打下耶路撒冷的很牛逼的戈弗雷的弟弟兼继承人。
戈弗雷能征善战,武勋卓著,在世的时候就已建立了耶路撒冷国的雏形,自称亲王,后世一封书信里谈起他时称为“圣墓保卫者”,所以又有此名号。
他弟弟在他死时已雄霸一方,1100年被加冕为第一任耶路撒冷拉丁王国国王。
优人登台肖古人,下台还优人,今文人为文又似之。

TOP

ps:奥多引得资料很多是瞎扯……
优人登台肖古人,下台还优人,今文人为文又似之。

TOP

引用:
原帖由 大意觉迷 于 2009-4-28 14:11 发表

我记得的一个例子是赵国的奉阳君李兑,具体是取了哪国封邑我忘记了,再查查看。
嗯,中国的情况可以理解。我就想问追风他说的哪个人物。
优人登台肖古人,下台还优人,今文人为文又似之。

TOP

那个时候奉阳君李兑已经逼死赵武灵王执掌赵国大权。

TOP

回顶楼

一支诺曼人南侵西欧 占据了大致是今天的诺曼底地区 其首领 于公元911年 迫使西法兰克国王查理 与之签订《埃彼特河畔的圣克莱条约》 将被占领地区与鲁昂城 划作“公爵领” 诺曼底公国得以建立
因为【被迫】建立封君封臣关系 所以法王总是倾向采取不利于诺曼底公爵的立场
1052年 法王作为封君 率军讨伐诺曼底公爵威廉 即日后的英格兰国王威廉一世 结果反被威廉打败 导致实际上 彻底解除了诺曼底公爵与法王的封君封臣关系
但【名义】上 没有一并废除公元911年签订的《埃彼特河畔的圣克莱条约》 可能是由于历史局限的原因吧 诺曼底公爵不觉得有这个必要 所以依照封建礼制 注意是“礼制”了 。。。威廉公爵仍然属于法王的封臣
尽管诺曼底公国非常有实力 但名义上不能称王 也不具备僭越称王的实力 要等到征服英格兰之后再说

1066年 英格兰国王威廉一世在加冕登基时 【僭越】了名义上他的封君——法王的国王权位 但是注意 此时英王还只是在化外之地(即法王管不着的地方)僭越王权 并未宣称兼有法兰西王位。。。
而且英格兰国王与诺曼底公爵 这俩头衔之间的关系不大顺 威廉二世是弟弟 却继承王位 哥哥罗伯特只继承了公爵 因此两边要内战 当然还有其他系列原因
可不管咋说 英格兰不包括诺曼底 这个关系明白无误的。。。诺曼底地区毕竟是法国化的 而诺曼人在英格兰地区只是外来者 。。。【英格兰早期王权】在盎格鲁撒克逊王朝晚期已然形成 虽不至法兰克王权那样相对成熟 但英格兰与(西)法兰克的政治区分还是比较清楚了

# 西欧封建制度也有另类 就是英王威廉一世开创的封建习惯:“附庸的附庸还是我的附庸” 而诺曼底公国老早沿袭法国封建习惯“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截止到英王亨利二世登基之前 诸王都属于诺曼王朝 亨利二世之后 开始了金雀花王朝 也称 安茹王朝 (安茹帝国)
公元1135年 英王亨利一世去世 膝下无子 便指定自己女儿、亨利二世之母、法国安茹伯爵杰弗里之妻——马蒂尔达 为王位继承人
但王位被亨利一世的外甥 斯蒂芬 抢占
经过长达19年内战 斯蒂芬以死后传位给亨利二世的方式 结束了争斗

然而 亨利二世的【父亲】——法国安茹伯爵杰弗里 在公元1144年获得诺曼底领地 并在1149年 【向法王】路易斯七世 【称臣】效忠 他1151年死后 全部领地由【儿子】 亨利二世【继承】 还有马蒂尔达在英格兰的王位继承人资格。。。

公元1154年 斯蒂芬死去 亨利二世登基
=====================================================
马上说道亨利二世、狮心理查俩父子死后的情况(很快。。。委屈了狮心。。。)

其实当时合法王位继承人 有两个:
幺叔约翰(亨利二世末子) 得到盎格鲁—诺曼系贵族支持
大侄儿亚瑟(亨利二世长孙) 得到安茹系贵族支持

重要人物 【法王腓力】 他给亚瑟帮忙
其实他对安茹帝国 也是阴谋多于阳谋 总拿封建宗主身份说事儿 要来硬的也轻易不敢
最后 腓力批准了一份折衷方案:
大家都承认幺叔约翰继承【安茹王朝的王位】 注意其措辞的意味 并不提英格兰王位。。。
但是 约翰得承认 他在【大陆领地的最高领主】 就是法王腓力 之所以没要求英格兰领地在内 除了该地不是法王管辖范围 也是由于法王自身虚弱 无力去干涉英格兰王权事务
长孙亚瑟比较可怜 作为幺叔的封臣 得到布列塔尼地区
外加联姻 安茹王朝和法国卡佩王朝进入了短暂蜜月期
【据研究】 这一条约对未来几年英法关系发展 和 日后英法领土变动 有极大关系

决战到来 约翰一方获胜 亚瑟丧命 诺曼底丢失 约翰必须承担收复诺曼底这一政治责任
因为【安茹王朝政治支柱】有三:诺曼底领地是【诺曼系贵族】的发祥地 英格兰领地是【盎格鲁系贵族】的故乡 其他广袤的帝国领地是【安茹系贵族】确保政治影响力的物质基础
约翰在历史上绰号“失地王”“无地王”与他最终丢失诺曼底领地和欧陆绝大部分领地以及签订《自由大宪章》有重要联系 一个政治支柱他都没有保护好 政治太不正确了~~ 所以约翰王在英国史上评价是相当之臭的~~(我个人按少数派观点,不盲从这个传统)

一代英才雄主 法王腓力给约翰制造太多麻烦 他利用手中的【安茹王朝欧陆领地总封君】的身份 绕开同等的英格兰王权 直接传唤自己的【安茹王朝欧陆领地总封臣】前来接受封建审判~~
当然约翰不会理他 但腓力加紧策反约翰的封臣们 还积极部署兵力 以其决战 反叛贵族更加有恃无恐

另外 封建领地的流转、变动 造成了贵族利益的复杂状态 制约了贵族对约翰王的忠诚度 西欧政治版图的复杂 引发了西欧封建关系出现【戏剧性紊乱】
按封建关系 很多贵族既不能得罪英王 也不能得罪法王 两难境地 (目的还是保护自己分布各处的领地)
比如 英格兰大贵族之一 英王的郡守 元老重臣 威廉-马歇尔 同时是英法两王的封臣 在威尔士、英格兰、诺曼底 都有领地 按封建礼制 两边效忠 。。。公元1205年 他拒绝了跟随出征诺曼底

注意了 【没有什么神圣的规则】 在英法两王之间摇摆 是贵族自身利益的驱使罢了 为了利益 违规没啥 普遍风气~~
较为典型者 莫过于【普瓦图Poitou大贵族 瑞福】。。。他在诺曼底、英格兰都有领地 是约翰的封臣 还占据着普瓦图 英法两王都盼望得到他的支持 在交易竞争中 腓力先行一步买通了瑞福 换得他的效忠 后来约翰又把这份效忠买了回去。。。

# 插一句 安茹王朝建立之初 罗马教廷抓住先代斯蒂芬王内战的混乱 积极干预英格兰 教、俗权力转入斗争期 腓力利用约翰被教皇开除教籍的机会 试图以宗教大义名分 兴师讨伐 据传 德皇也想过乘火打劫 好在约翰及时与教廷和解 瓦解了腓力的计划。。。
但是 和解条件很苛刻 约翰臣服于教皇 并承认教皇是“王国最高宗主”。。。提出这样的条件 是罗马教会为建立普世神权帝国而要求 约翰在英国民族心理上就永列负面典型了。。。还包括公元1214年对法作战失败 获得“软剑”绰号

说回来 那个【威廉-马歇尔】 一度丧失了庞大的领地 被怀疑勾结法王 受到约翰的残酷拷问 并扣押为人质
不过公元1213年后 他又获宠了 被授予王室要职 隔年国内内战时还是约翰王阵营的人物。。。总之 封建贵族与王权 毕竟还是关系密切 没到革命那份上。。。贵族反具体的王权人物 却不反王权制度 对约翰的敌意 始终未掀起内战叛乱 只是到了大陆远征宣告破产之后的公元1215年当年 才开始约翰王在位期间第一次真正的内战叛乱。。。

【总之】 约翰王在历代英王史上 把个人影响力发挥到了极致 时人敢想、不敢想的 他几乎都想到; 时人敢做、不敢做的 他几乎都做到
其个性可谓臭名昭著 其个性是否带来足够的历史影响又极富历史争议~~~~
也许 约翰的大胆乃至恣意施政 成为了反叛存在的结构性理由

但不可否认 失败到家的约翰王与后醍醐天皇大大地不同:他的所谓暴政胡来 奠定了今天英国的大致版图 也延续了历代英王基本的施政趋势 只是有点跃进、夸张、过分、变态、走形。。。呵呵

# 极讽刺的是 自己背叛封君封臣关系的贵族们 竟然高举捍卫封建关系的旗帜彻底反叛 还搞出了《自由大宪章》

公元1214年大陆远征本不至失败 势头不错 但国内贵族吝啬增援 否则约翰王也不会失败到家了~~~
【历史的关键】是 欧陆领地的丢失、放弃 理顺了英王和法王的封建关系 尴尬的隶属关系不复存在 【英格兰成为完整意义上的独立国家】

因为封建制度下 爵位与领地是一体的 未曾有无领地的爵位 也未曾有无爵位的领地 我国西周时期亦是如此 王畿之内无爵位 因为没有分封。。。
公元1214年大陆远征惨败的意义是:“它将英王的海外地产降低到一个合理的规模,对海岛自身的专注,也让英国从跟法国太紧密的认同性中解脱出来(诺曼底也是法语地区、英格兰只是用法语做官方语言),使国家领导人的干劲儿不至于再被从国家利益和内部问题上引开。”
英王和诺曼贵族们以前一直视英格兰为殖民地,供其在欧陆扩张;此后英格兰得到开发,文明开始飞跃。

(End)

PS 仔细看 看完还有不明白的 我就基本也不明白了
复国ing......

TOP

上面文字主要来源于《自由大宪章研究》一书
我做了加工处理的 本来面目说出来全然不是这个意思
其他参考书目就不提了
复国ing......

TOP

感谢东乡殿的资料。那么我的理解就是:
因为威廉马歇尔在不列颠和诺曼底都有领地,
而法兰西王是诺曼底公爵的宗主,
所以威廉就既可以作为诺曼底公爵的封臣效忠法王,也可以作为英王的封臣效忠英王。
优人登台肖古人,下台还优人,今文人为文又似之。

TOP

不对,照理说不会越级效忠,这个情况应该是法王没收了诺曼底领土置于直辖(兼诺曼底公爵)所致吧。
优人登台肖古人,下台还优人,今文人为文又似之。

TOP

and of the illustrious men William Marshal, earl of Pembroke,
杰出的彭布鲁克伯爵 威廉-马歇尔

摘自《自由大宪章》Magna Carta
1215年6月15日

这家伙大起大落呀 。。。 遇上这么个主子 生于那么个时代 不想大起大落也不成  

PS 英格兰郡守 好比日本诸国守护 也一样可以身兼数个郡守。。。

此公不仅被怀疑勾结法王 也被怀疑勾结威尔士、爱尔兰的反叛分子 总之 约翰王据传 其性格之多疑、好疑 是罕见的

# 但不要因为1205年拒绝随军出征就认为威廉-马歇尔的不臣之心 其实此公与一些前朝元老级大贵族 毕生坚定站在约翰王阵营中。。。

[ 本帖最后由 东乡 于 2009-4-29 09:39 编辑 ]
复国ing......

TOP

他被怀疑很正常,因为在英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和诺曼底都有领地。
但后来他在失地王众叛亲离的时候还站在他这边,成了最受信任的人。
他那个marshal/Maréchal的头衔也保住了。
优人登台肖古人,下台还优人,今文人为文又似之。

TOP

是啊 树大招风嘛 国王总不至于首先猜忌一名普通的骑士 哪怕他公开反叛
除非他号称“地狱使者”之类。。。
复国ing......

TOP

 69 1234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