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争之兴衰——朝鲜王朝两百年朋党政治

仁祖代

鹅溪君/作

索 引

朋党政治

乙亥党论
东西党争
建储之争
南北分裂
倭乱之初
明朝援军
北人反扑
倭乱终结
让位风波
王位争夺

两北决战
大北内斗


孝宗代

显宗代

肃宗代

景宗代

英祖代

正祖代

后记



 

十三 西人结势

光海君以及大北派的暴政引起了王室、朝廷以及百姓的强烈不满。在西人党的策划组织之下,于1623年发动了“仁祖反正”事件,废掉了光海君并诛杀了大北派官员。而朝鲜的党争自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那么让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从宣祖登位到仁祖反正期间的党争进程。文定王后与郑兰贞的独裁统治之后,朝廷终于完全落到了士林派的手中。1575年,士林派分裂为以金孝元为首的东人党和以沈义谦为首的西人党。东西党争的对立宣告了两百年朋党政治的开始。1591年的建储之争中,西人党魁首郑澈被赶下台,东人党掌握了朝政。接着,东人党分裂为以李山海为首的北人党和以柳成龙为首的南人党。随着之后“壬辰倭乱”推进,南人党一度压倒了北人党。倭乱结束后,柳成龙下台。北人党掌握了朝政,并分裂为以李尔瞻为首的大北派和以柳永庆为首的小北派。1608年宣祖薨逝后,柳永庆被赐死。大北派得势后,分裂为肉北(李尔瞻、郑仁弘)、骨北(洪汝淳)、中北(奇自献)三派。骨北派垮台后,以肉北派为代表的大北派协助国王光海君实行暴政,终导致了与各方政治势力的对立。

1613年仁穆王后的父亲金悌男被赐死后,大北派可以说已经控制了朝鲜的整个局势。而大北派的反对者们,此刻残存下来的,就是西人党、南人党、清小北和中北派了。

先来看南人党。南人党的首领依然是元老大臣李元翼没变。李元翼在早年与北人党的抗争中就落了下风。后复出过一段时间,不过,由于浊小北以及其后大北派的排挤而再次被赶出了朝廷中枢。这位年迈的大臣可以说是经历了宣祖时代和光海君时代几乎全部的党争,积累了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这一次,他忍辱负重屈居于大北派的淫威之下,却也为南人党积累了不少的人气。因此,“仁祖反正”中,南人党可以算是第二把交椅的集团了,后来长达近百年的西南党争,也是靠了李元翼的这股资本。

接着来看清小北。清小北的首领是前小北派的第一首领南以恭。南以恭在当年南北决战的时候是北人党铲除柳成龙的第一等功臣了。可是,由于他支持宣祖的嫡子永昌大君而与支持宣祖庶子光海君的李山海、李尔瞻等人发生了冲突,直接导致了北人党的分裂。然而,他本人在小北派内部也遭到了第二把交椅柳永庆的挑战,致使大北派分裂为清小北和浊小北。浊小北灭亡后,南以恭的清小北遭到了大北派的打压,势力急剧缩小。到了仁祖反正时期,清小北的势力已经所剩无几了,因此决定了清小北无法在反正之后重新崛起。

然后看中北派。中北派是从大北派当中分裂出来的一个党派。其首领奇自献本人虽然反对小北派的势力,但也不赞成李尔瞻、郑仁弘等人强硬毒辣的政治主张。在大北派的打压之下,奇自献也离开了朝廷中枢。中北派的势力原本就很弱,加上遭致排挤,更是雪上加霜。与清小北一样,中北派无法在仁祖反正中起到挑大梁的目的。

最后,我们重点来分析一下西人党。西人党,这个曾经在朋党政治前期风云一时的大党在“壬辰倭乱”后几乎从朝廷里消失了踪迹。尽管像尹斗寿这样的元老级大臣还稍有露面,但显然对左右朝廷局势是力不从心的。西人党默默地等待在朝廷政治结构的边缘地带,默默地观察着从东人党分裂演变以后的南人党与北人党之战、大北派与小北派之战等等重大党争事件,静观时局的变化,以期能够卷土重来。

这里,必须要提一提,在宣祖末年王位之争的时候,西人党就做出了一次重返朝廷的尝试。宣祖在死前托付柳永庆等“遗教七臣”保护永昌大君。这“遗教七臣”之一的申钦,就是西人党的一名要员。申钦,1566——1628,本贯平山,字敬叔,号玄轩、象村、玄翁、放翁。1585年考中进士进入朝廷,历任艺文馆奉教、司宪府监察、兵曹佐郎等官职。1592年跟随三道巡边使申砬参加了鸟岭之战。1593年出任吏曹佐郎。1594年跟随西人党大臣尹根寿出使明朝。1599年为宣祖的庶女贞淑翁主挑选驸马,并历任了刑曹参议兼承文院副提学、兵曹参知、右副承旨、吏曹参议、礼曹参议、大司谏、兵曹参议、礼曹参判、兵曹参判、弘文馆副提学、成均馆大司成、都承旨等官职。1608年被选为“遗教七臣”。然而在柳永庆倒台后,申钦也遭到了排挤,终于在1613年癸丑狱事时被罢免。1616年更因反对废妃而被流放到春川地区。直到1621年才在西人党的努力下才回到了京城。

申钦的经历表明了西人党曾依赖小北派这样的反对派才在朝廷里赖以生存。不过,由于没有进入反对派的中心,西人党的力量一直没有聚集起来。但是,西人党毕竟是“仁祖反正”的核心政治势力。这就暗示了西人党拥有一张其他党派所不具备的王牌。

说到西人党的这张王牌,就要追溯到1591年的那场建储之争了。当时东人党支持光海君为世子,而西人党支持信城君为世子。这信城君的母亲,就是宣祖宠爱的两大美女之一的仁嫔金氏。而另一个美女,正是光海君的生母恭嫔金氏。恭嫔金氏在生下临海君和光海君后不久就去世了。光海君其实就是被仁嫔金氏养育的。虽然说政治对立的关系,光海君在登位后也对仁嫔金氏实行了软禁,但毕竟有那么一点特殊的养育之恩,才使得仁嫔金氏没有落了个仁穆王后的下场。西人党手中的这张王牌,也就是这位仁嫔金氏了。

仁嫔金氏的长子信城君在当年的储君之争中落败,不久就病死了。但仁嫔金氏显然并没有放弃争夺王位的机会。因为,她还有一个儿子,就是定远君李琈。仁嫔金氏与这位定远君,在西人党的保护下,也曾经计划过推翻光海君。但是,定远君在1619年就去世了。而西人党并没有在1619年之前聚集起足够的力量。不过幸好,定远君还有一个儿子,那就是绫阳君李倧。李倧本人年轻有为,也是定远君的长子,很快就被西人党选为可以与光海君争夺天下的人物。

西人党通过拥立仁嫔金氏的孙子李倧,很快在朝廷里制造了相当大的势力。除了之前的申钦之外,还有金鎏、李贵、李适、金自点、金尚宪、洪瑞凤、崔鸣吉等大小官员集中到西人党这边,相继成为了西人党的领导级人物。随着西人党的壮大,一场决定朝鲜国家命运的政治较量——仁祖反正,就此展开了。

2006年12月11日(月)

十四 西人反正

光海君成为朝鲜国王后,拥护他的大北派占据了政权中心,一时出现了大北人的全盛期。可是聚集在光海君周围的大北派的地位并不牢固。僧侣、巫女、术士等三教九流经常出入宫廷,导致了政治混乱和风气腐败,也带来了财政上的莫大浪费。掌握政权的大北派和宫廷的宠臣们卖官买官、中饱私囊,并且还占领大片土地,将很多良人变成自己的私民,用剥削劳动力的方法来享福。更甚者将因在卫国战争中有功而转为良民的奴隶又驱回田间为自己的农庄工作。

宫廷的腐败和大北派的横暴已经达到如此地步,人民对他们的憎恶当然也是不言而喻的;同时西人党、南人党、小北派也乘此时机阴谋策动。另外光海君对后金的妥协政策令宗主国明朝政府非常不满,这非但在对外关系上,而且在国内政治形势上都引起了巨大的波澜。人民对于光海君以及其周围的大北派的不信任和不满意达到了极点。金鎏、李贵等西人党便利用这个机会,于1623年3月以武力驱逐光海君和大北派,迎立李倧为仁祖国王,掌握了政权。

说起来,西人党早在1622年就已经开始了政变的准备。这里,就要提一提反正当中西人党的核心人物李贵和金鎏。李贵,1557——1632,本贯延安,字玉汝,号默斋,是大思想家李珥、成浑的门下。1583年作为一部文臣与李珥、成浑等人结交,反对当时的东西党派斗争。1592年壬辰倭乱时组建了义军,效力于黄廷彧的军队,参与了平壤之战。后帮助李如松、柳成龙的联军收复了首都汉城。1603年考中科举历任刑曹佐郎、安山郡守、良才道察访、白川郡守。1616年出任肃川府使,不久遭弹劾流放到了伊川地区。1619年被释放后,于1622年出任平山府使,并结交了许多西人党人员。金鎏,1571——1648,本贯顺川,字冠玉,号北渚,是壬辰倭乱时在忠州壇琴台之战中殉国的牧使金汝汩的儿子。1596年考中科举出任承文院权知副正字,在战乱年代活跃于湘西、岭南等地。后历任刑曹佐郎、侍讲院司书、江界府使等官职。1614年冬出使明朝。1617年因反对废除仁穆大妃的废母论而被大北派弹劾下野,由此加入了西人党。李贵和金鎏在1622年策划反正的过程中,逐渐被同僚们所拥戴,成为了西人党的首领。

转过来说一下西人党的后台仁嫔金氏。仁嫔金氏的孙子绫阳君就是日后的仁祖。而仁祖的同胞兄弟绫昌君被大北派迫害致死,他的父亲定远君因此悲痛忧郁而亡。这一事件使得仁嫔金氏与绫阳君对光海君和大北派彻底失望。于是,在他们的默许下,西人党的反正筹备活动也正式开始了。

绫阳君的亲戚兼亲信申景禛,负责为绫阳君联系到了李贵和金鎏。申景禛,1575——1643,本贯平山,字君受,是壬辰倭乱时在南原之战中殉国的都巡边使申砬的儿子,沙溪金长生的门下。在1596年考中科举武科,历任泰安郡守、潭阳府使经、釜山佥使等官职。光海君即位后遭大北派排挤而隐退。他从1620年起就秘密与李贵、金鎏、崔鸣吉等西人党官员谋议推戴绫阳君。到了1622年李贵出任平山府使后,申景禛便发现了政变机会的到来。

在这场政变图谋中,有下列人员参加:李贵、金鎏、申景禛、李曙、具宏、具仁垕、李时白、李时昉、崔鸣吉、张维、沈器远、金自点等人。后来这些人都相继成为西人党的核心成员,左右朝廷政事,并形成了新的党派斗争。这都是后话,在此先不表。

当李贵成为平山府使之后,就按照原来的计划,引申景禛为中军,率领军队直扑京城。不料此事败露,幸得金自点和沈器远相助,才阻挡了朝廷的军队抢先去捉李贵。申景禛、具仁垕见事情紧急,就提前率领部队前去接应。当时,担任长瑞府使的李曙也起兵相应。张维、李兴立等人相继排除阻挠,与李曙合兵一处。各地反正军队汇集于京城,公推在军中有极高声望的兵使李适为大将军,准备进攻王宫。与此同时,金自点也护送绫阳君到了军中。

在西人党军队的直逼之下,光海君被迫逃出王宫。绫阳君派了金自点和李时昉营救了仁穆大妃。在得到仁穆大妃的认可之下,李贵等人率领军队追击光海君。光海君以及大北派的军队抵挡不住,全部被俘虏。

此刻,仁穆大妃对光海君长达十年的怨恨一下子发泄了出来,以背叛明朝、不孝母妃、屠杀兄弟、滥用奸臣、压迫百姓五大罪名宣布废除光海君的国王之位。光海君在被毒瞎双眼之后,流放到了江华岛。李尔瞻、郑仁弘、韩纉男、白大珩、金荩国等大北派大臣相继被赐死。

至此,大北派的势力被彻底消灭了。大北派的迅速失势,与他们的暴政以及树敌过多有关系。大北派对于政敌不留余地地进行打击,原本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但是,大北派在太多太多的地方制造了许多让人反对他们的借口。就像仁穆大妃所说的那五项罪名,任何一条就足以构成一项推翻政府甚至是国君的理由。

1623年,绫阳君登位,成为朝鲜第十六代国王仁祖。“仁祖反正”的最终胜利者,是属于西人党的。平心而论,西人党的政变有极大的冒险性。不过面对大北派的独裁暴政,即便没有西人党也会有其他党派挑这个头的。这样看来,西人党还是具备相当实力的。

政变结束后,在仁穆大妃(此刻应该是大王大妃了)和仁祖的支持下,西人党重新组织了政府。在政变中给予西人党强力支持的南人党李元翼成为了新的领议政。西人党的李贵、金鎏、申景禛等人也获得了许多具有实权的官职。一个由西人党为主、南人党为辅的朝鲜新政府就这样诞生了。

2006年12月11日(月)

十五 逼反功臣

西人党依靠着强大的反正力量,推翻了光海君的政府,消灭了政治集团大北派,扶植了仁祖新君上台。接下来,摆在西人党面前的,就是重组政府这件大事了。

就与一百多年前的“中宗反正”一样,作为主要功臣的西人党,也在朝廷人员安置的问题上产生了困难。我们知道,西人党的主要成员李贵、金鎏、申景禛等人,都是下层的文武官员,他们是不可能也没有能力立时之间就坐上一品大员的位置。比如,西人党的核心人物李贵只出任了吏曹参判,另一个核心人物金鎏也仅仅是兵曹参判而已。他们甚至连六曹第一位的官职“判书”都做不到,只能屈居第二位的官职“参判”。洪瑞凤、崔鸣吉等则是出任佐郎、参议等更小的官职。

而朝廷里的核心官职,仁穆大妃以及西人党则把它们交给了其他党派。南人党的首领李元翼担任了领议政,大文豪李廷龟则是礼曹判书,曾经出使日本的通信使吴允谦出任大司宪。让具有声望和经验的老官员们暂时出任朝廷要职,是西人党为了防止政权波动造成的权力反弹。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显然表明了西人党在对待人事问题上,仍然不够成熟。最突出的一个矛盾,就是西人党内部成员,在分配胜利果实的层面上发生了冲突。就在数月前还能团结一致打击政敌的西人党,竟然转瞬之间演变到了分化的地步。可想而知对政治利益争斗的残酷性。

在反正过程中被公推为大将军的李适,就是利益分配的最主要受害者。李适,1587——1624,本贯固城,字白圭,兵曹参判李陆的子孙。宣祖时期考中科举武科,历任刑曹佐郎、泰安军需等官职。1622年,李适被任命为咸镜道兵马节度使。就在他上任伊始,西人党的申景禛找到了他,劝诱他加入到西人党的联盟之中,共同反正。一直拥有政治野心的李适,自然不会放弃这个升官掌权的机会,毫不犹豫就加入到西人党当中。

当仁祖反正的军事政变开始后,李适作为西人党当中最高的武官,自然出任了名义上义军的总指挥官大将军。然而,这次政变的发起者,也就是所谓的举义大将金鎏,依然是实质上的最高领袖。李适在行动中的军事安排和计划,也无奈地要受到金鎏的掣肘。在李适看来,金鎏优柔寡断,不适合担任政变的领导者。金鎏也清楚李适的野心,拥戴他为大将军不过是招揽人心的权宜之举。因此严格地说,在西人党还没有成为朝廷主导政治势力前,就已经有了分裂的迹象。

反正成功后,李贵、金鎏见李适失去了利用价值,就对他排挤了起来,仅打赏给他一个汉城府判尹的小官。李适当然对此极为不满。这个时候,朝鲜北方的后金对朝鲜边境的威胁加重。为免后金利用朝鲜内乱的机会趁虚而入,朝廷不得不派拥有威望的李适出任平安兵使,到北方抵御后金的入侵。一来李贵、金鎏等人需要借助李适的力量稳定边境,二来也是找个机会把他赶出京城。

不过,李适在平安道的表现倒是颇令人意外。李适到任后就开始训练士兵,加固城池,设置城栅,配备火器,摆出了一幅专心于防务的样子。对于金鎏等人来说,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李适一心一意操持防务,将无力影响朝廷政治势力;坏事是,李适注重军事的做法,颇有拥兵自重之嫌。

就在这个时候,朝廷也做了个奇怪的举动。1623年10月,仁祖正式册封在反正过程中立功的官员。这一次的功臣叫做“靖社功臣”。靖社功臣的第一等,是李贵、金鎏、申景禛、金自点、沈器远等十人。这十位一等功臣当中,独独没有功劳数一数二的李适。然而,在接下来的第二等功臣,李适却排名头一个。如此看来,在朝廷或者说是金鎏、李贵等西人党核心成员面前,李适既不是一个立大功的人也不是一个立小功的人。这样,李适在仁祖反正中的定位,就处在一个不上不下的夹层之间。

这件事对李适的打击想必是很大的。没有取得朝廷权位倒也罢了,现在竟连功勋的名分都要被别人给夺走。笔者以为,这促成了李适和西人党核心的决裂,也是后来李适发动叛乱的第一个导火索。

在此之后,李适加紧了在北方的军事部署。而后金军忙于与明朝的袁崇焕交战,无暇东顾。李适日益成长的大军因此成了朝廷的心腹之患。也许是西人党急于要把李适给彻底铲除,也许是李适实在不忍功劳被他人占据,1624年初,在京城发生了一场巨变,导致了李适正式发动叛乱。

其时,李适叛乱的谣言忽然风靡京城。在这样的背景下,西人党抓住机会,开始在朝廷中剪除李适的羽翼。李适唯一的儿子李旃、中北派的首脑奇自献、以及韩明琏、郑忠信、玄楫、李时言等官员,被诬告为李适叛乱的内应,全部被朝廷捕杀。其中,奇自献曾支持过西人党的政变,但他只认可西人党打击李尔瞻等奸臣,而坚决反对他们废除光海君另立新君。所以在仁祖登位后,奇自献对西人党的活动极不配合。所以这一次,西人党也算是借机铲除了奇自献为首的中北派。

独生子李旃的死对于李适的打击是巨大的,出于爱子之情,李适也不得不反。但是,直到此刻,作为君主的仁祖大王,仍然不相信一年前拥立他登位的大将军李适会起兵作乱。在仁祖与李贵的一次对话中,仁祖还是把李适看作忠义之臣,希望李贵等人能够手下留情。但李贵不断在仁祖面前宣称李适父子的反迹,使得这位刚刚即位的年轻君主,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同时也表明了仁祖已经沦为党争工具的事实。

出于慎重的考虑,仁祖派出了义禁府的宣传官到北方调查李适的行动。在李贵、金鎏的授意下,义禁府官员与李适发生了冲突。由于李适误杀了君主的钦差,所以他已经没有退路了。在这样的情况下,1624年1月24日,李适发动叛乱,以高德祥、沈大临为部将,调集了一万多大军,直扑京城。

作战经验老到的李适给了李贵等人一个下马威。显然西人党的文官们根本无法预计李适的行动会如此迅速。数日之间便攻破了京城。仁祖率朝廷官员逃往公州避难。攻下京城的李适则拥戴仁祖的叔叔,也就是宣祖的第十子兴安君为傀儡国王。

为了打击李适的叛军,朝廷起用了都元帅张晚。张晚率领大军由平壤赶来,于2月13日在汉城北边的鞍岭击溃了李适的主力军队,将京城夺回。李适在逃亡利川的路上被部下所杀。

李适叛乱被平定后,朝廷很快就返回了京城。为了安抚人心,仁祖又册封了一批功臣,是为“振武功臣”。李贵、金鎏等人也算是因祸得福,除去了李适这个强大的政敌,同时也稳固了自身的政治地位。不过李适的反乱严重扰乱了边境的防务。北方的后金也真正将目标转移到了朝鲜。朝廷的各政治势力之间也将因接下来的外患展开新一轮的厮杀。

2006年12月12日(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