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争之兴衰——朝鲜王朝两百年朋党政治

光海君代

鹅溪君/作

索 引

朋党政治

乙亥党论
东西党争
建储之争
南北分裂
倭乱之初
明朝援军
北人反扑
倭乱终结
让位风波
王位争夺

光海君代

西人结势
西人反正
逼反功臣

孝宗代

显宗代

肃宗代

景宗代

英祖代

正祖代

后记



 

十一 两北决战

轰轰烈烈的党争终于进入了王位交替的关键时刻。回想宣祖代初期,东人党和西人党就因临海君和信城君的王储之位发动了一场党争决战,不但排挤掉了当时的朝廷重臣郑澈,也造成了东人党的大分裂。十七年后,相同的事件又一次爆发了。同样是为了宣祖的王位继承问题,大北派与小北派这两大政党,也要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了。

支持永昌大君即位的小北派,分为清小北南党和浊小北柳党。浊小北在柳永庆登上领议政的宝座之后,就排挤掉了南以恭为首的清小北的势力。而柳永庆在宣祖末期成为朝鲜实际的最高统治者。支持光海君即位的大北派,虽然有昔日的东人党巨头李山海做他们的最大靠山,但面对握有实权的权臣柳永庆,也屡次战败,李尔瞻、郑仁弘等大北派领袖都惨遭流放的命运。不过,依托着奇自献的判中枢府事的地位,大北派还是一息尚存。更何况,光海君早在永昌大君出生之前就已经被册封为法定的王位继承人世子,因此大北派有着柳永庆所不具备的优势。另外,南人党的李元翼、李德馨等人以及西人党的一些成员,都对柳永庆非常不满,他们自身的党派势力虽弱,但也愿意帮助大北派铲除小北派。这样比较下来,目前得势的小北派在未来就极有可能被拥有巨大潜力的大北派给赶下台了。

1608年,朝鲜第十四代国王宣祖薨逝,光海君李珲以世子的身份继任王统,成为朝鲜第十六代国王。为免永昌大君遭到新国王光海君及其心腹的毒手,宣祖临终前嘱托柳永庆、韩应寅、朴东亮、徐渻、申钦、许筬、韩浚谦七人保护永昌大君,即“遗教七臣”。这样无形当中就抬高了小北派的势力。刚刚登位的光海君有鉴于小北派的势大、大北派的弱小,就抱着团结的心态,积极培养反对柳永庆的力量。他起用南人党元老李元翼和清小北首领南以恭,又把被放逐出去的大北派核心人物李尔瞻和郑仁弘重新叫回了朝廷。其中任命李尔瞻为礼曹判书兼大提学,任命郑仁弘为大司宪。这样一来,加上判中枢府事奇自献,大北派重新集结起了巨大的力量。

万事俱备的大北派终于向小北派宣战了。回到朝廷的李尔瞻和郑仁弘,在北人党元老李山海的支持下,向光海君上奏弹劾小北派首脑柳永庆。大北派弹劾柳永庆,首先是揭露了柳永庆从1606年起就凭借着朝廷高官的位置不断从各地大小官员那里收受贿赂;其二,指出柳永庆私结朋党,勾结朝廷大员形成党派;其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大北派状告柳永庆为首的“遗教七臣”中的部分官员,企图以拥立永昌大君为借口,推翻光海君世子的合法性,达到谋朝篡位的目的。

这里要再次重复那条真理,所谓朝廷里的党派斗争,发展到最后,其中的一方总是要拿出叛国的证据来打倒另一方。大北派也不例外,因为他们清楚,柳永庆毕竟是朝廷里的领议政,要想把他打倒,就必须用最大的罪名。而大北派进行这场“诬告”的砝码,就是刚刚即位的朝鲜国王光海君。

转换到光海君的角度。我们可以从史料中了解到,光海君虽然是与燕山君一样是被废位的国王,但他的人品以及才能,显然是在燕山君之上的。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光海君有鉴于他的父亲宣祖党争治理不力,因此凭借着自身的才能试图加强君主集权,挽救朝鲜衰败的命运。此外,倭乱之后,北方女真人的势力有了极大的飞跃,严重威胁到朝鲜北方的安全。为了避免重蹈倭乱的覆辙,光海君也迫切需要加强国内的稳定,以提高国力抵御外辱。当然,这一切政策是必须建立在光海君能够稳坐王位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将王位交给年幼的永昌大君的话,势必整个朝廷将落在柳永庆为首的小北派手中,这对国家是非常不利的。出于公出于私,光海君都不可能容下小北派。而李尔瞻、郑仁弘的弹劾上疏更加刺痛了光海君的神经,所以,接下来光海君对小北派的铲除是毫不迟疑的。

基于这样的背景,“七臣之祸”开始了。光海君接受了大北派的弹劾,对柳永庆作出了惩处。而大北派也在朝堂之上列举了“遗教七臣”的叛国罪状。尽管如此,所谓叛国罪的证据还是犹嫌不足。当时的金大妃仁穆王后(朝鲜历史上多称她为“仁穆大妃”)出面为柳永庆等人求情,终于免去了柳永庆等七臣的死罪。七臣中的西人党申钦等人,被排挤出了朝廷中枢。而柳永庆在免死之后,被流放到了庆兴地区。朝廷里的政治结构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大北派的奇自献坐上了领议政的位置。

但是,对于大北派来说,没有杀死柳永庆,始终是个祸患。而在“七臣之祸”中出面帮柳永庆说好话的仁穆大妃,则正式上了大北派的黑名单。之后的“废母论”事件的种子,就此种下了。

不久,在大北派的努力下,光海君终于赐死了柳永庆,并且将他的名字,从记录儒生名单的《青衿录》中去掉了,等于是否认了柳永庆儒生的身份,剥夺了他在儒学界的地位和形象。而柳永庆的死,也宣告了小北派当中浊小北势力的彻底灭亡。而仁穆大妃与永昌大君,也完全失去了在朝廷里的政治支持,从此屈居于光海君的控制之下了。

另外,光海君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再次以“叛国”的罪名在1609年赐死了自己的同父同母兄长临海君,又扫除了一个王位的威胁者。但是,光海君这种弑兄的做法,令他的形象在儒生和百姓中大打折扣。实际上,这也是大北派为了铲除异己所制造的一个政治事件而已。同时,这也表明了,尽管光海君力图改变党争弱化君权的局面,但还是受到了党派的操纵,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犯下了违背天伦的重罪。

到现在为止,我们可以说,大北派已经完全掌握了朝廷里的局势。两北决战是以小北派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接下来,大北派开始继续打压清小北、南人党和西人党的势力。此外,大北派内部的斗争,也终于浮出水面了。

2006年5月28日(日)

 

十二 大北内斗

光海君即位的头一年里,大北派成功扫除了柳永庆、临海君这两大政敌,基本上掌握了朝政。新的国王光海君可以倚重大北派的力量展开全新的政治。但是,宣祖时代几十年的党争已经打下了牢固的根基,单凭光海君一人之力是很难在一时之内将之连根拔除。的确,很快的,大北派刚掌握朝政几天,内部的矛盾就迫不及待地浮现在朝堂之上。

之前有提到过,在小北派的柳党控制朝政的时候,大北派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几位首脑人物也被流放到外地或是被调离朝廷。但大北派为了打倒小北派这同一个目的,还是紧紧团结在一起。虽然说他们是团结在一起没错,但这并不代表大北派内部就没有矛盾了。

归纳起来,大北派内部一共有三大派系:骨北、肉北、中北。大北派的首脑之一洪汝淳,在政策主张上过分激进,与北人党元老李山海素为不睦。李山海是大北派的精神领袖,支持他的亲信大臣李尔瞻和郑仁弘,对洪汝淳的所作所为也甚是不满。就这样,在宣祖薨逝之前,大北派内部就已经出现了骨北和肉北两大派系。骨北派的首脑就是洪汝淳,肉北派的首脑就是李山海、李尔瞻、郑仁弘。而洪汝淳的势力一直很难进入大北派核心的原因,也正是骨肉党争的结果。

再来看中北派。大北派首脑之一的奇自献,就是“中北派”首脑。所谓的中北派,就是其政治主张介于大北派政策与小北派政策之间。奇自献对于打倒小北派的柳永庆这件事,是不遗余力的,可见他是反对小北的。然而,奇自献对于大北派试图废除仁穆大妃和永昌大君这件事,又是极为反对的,可见他并不支持大北派的政治主张。所以把以奇自献为首的一批大北派官员,称为“中北派”。奇自献之所以当初没有步李尔瞻和郑仁弘的后尘,也是跟他是中北派的缘故有点关系。

当大北派基本掌握朝政的时候,其内部的政治斗争也展开了。在除掉柳永庆后不久,李尔瞻和郑仁弘为首的肉北派就向洪汝淳为首的骨北派发动了攻击。一道郑仁弘的弹劾奏章令光海君下旨流放了洪汝淳。1609年,洪汝淳死在了在流放地珍岛。骨北派的势力被肉北派给彻底消灭了。

接下来,肉北派就要对付中北派。从朝廷势力上来看,肉北派显然占据了上风。李尔瞻与郑仁弘这对黄金组合的政治实力,应该超过了奇自献。但是,毕竟奇自献在光海君即位的过程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也对李尔瞻和郑仁弘有过让他们重返朝廷的恩惠。从感情上来讲,李郑二人是不愿意与奇自献发生冲突的。另外,奇自献本人是领议政,而且和南人党的李元翼、清小北的南以恭互为交好,肉北派想要一口气把他扳倒,也是一件挺麻烦的事情。

1611年,奇自献因不满李尔瞻等人的专横和肉北派的排挤,愤而辞职,降任判中枢府事。李元翼担任了新的领议政。一年后,郑仁弘终于熬出了头,当上了右议政。奇自献的辞职郑仁弘成为右议政的这两个事件,大大提高了肉北派的政治实力,也到了向中北派、南人党和清小北开战的时候了。

肉北派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趁着奇自献降任的机会,决定扫除仁穆大妃和永昌大君这两个余孽。其实早在光海君刚刚即位的时候,仁穆大妃、永昌大君和仁嫔金氏等一些对王位有威胁的人就已经被软禁。1612年,李尔瞻弹劾反对他的大臣金直哉,掀起了“金直哉诬狱”。不久,在光海君的支持下,李尔瞻为首的肉北派,赐死了金直哉以及宣祖大王的一个孙子晋陵君李泰庆。一年以后,光海君时代最大的政治事件——“癸丑狱事”爆发了。

1613年,李尔瞻以强盗罪的名义,抓获了永昌大君的亲信大臣朴应犀。随后,肉北派的官员们就接连上疏弹劾仁穆大妃的父亲金悌男,诬告金悌男、朴应犀和郑蕴等人企图废除光海君,拥立永昌大君为新国王。这一事件史称“癸丑狱事”。

奇自献为首的中北派,竭力反对肉北派这一政治举动。肉北派反而抓住了这个机会,企图顺势除掉奇自献。在奇自献反对郑仁弘对郑蕴施加极刑的时候,肉北派就弹劾奇自献与金悌男等人为同谋。奇自献惨遭流放,中北派的势力遭到了巨大的打击。

最后,金悌男、朴应犀、郑蕴等人全部都被赐死,而永昌大君在被废为庶人后,流放到了江华岛。一年以后,永昌大君被肉北派的刺客杀害。
随着永昌大君的死,肉北派的权势如日中天。1613年,光海君册封了四批功臣。卫圣功臣(帮助光海君登位的大臣)、翼社功臣(铲除临海君的大臣)、定运功臣(铲除柳永庆的大臣)、亨难功臣(铲除金直哉的大臣)。郑仁弘被册封为瑞宁府院君,并升为左议政。

接着,肉北派把下一个目标瞄准了仁穆大妃。1615年,所谓废除仁穆大妃的废母论在朝廷里渐渐流行起来。在李尔瞻和郑仁弘的煽动下,郑造等许多官员都向光海君提议废掉仁穆大妃。此刻,中北派的奇自献回到了朝廷重新当上了领议政。他与李元翼和南以恭等非肉北派官员,纷纷集合起来反对废母论的施行。但是,奇、李、南三人皆被肉北派官员弹劾流放。1618年,仁穆大妃虽未被废位,但遭到了杖责被监禁在西宫(庆运宫)。郑仁弘也顺势当上了领议政。

光海君的这种杀戮自己兄弟、监禁后母的举动遭到了民间和下层官僚儒生的一致声讨。肉北派的暴政也丧尽人心。与此同时,在朝鲜北方,1616年女真部落的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建立了“后金汗国”,严重威胁到了朝鲜王国的安全。光海君为了整顿国力,实行“两端政策”,既不得罪明朝也不得罪后金。然而,在当年参加援朝抗日的明朝经略杨镐的强烈要求下,1618年,光海君派出了军队,与明朝军队结为联军共同征讨后金,发动了“萨尔浒之战”。在这一战役中,光海君和大北派指令朝鲜军队保存实力。朝鲜军队的消极避战令明朝方面不满。更何况,光海君王位的合法性一直得不到明朝朝廷的承认,加之努尔哈赤对朝鲜的笼络,使得明朝政府与光海君以及大北派政府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基于这样的背景,朝鲜内部发生了“仁祖反正”事件,西人党拥立仁祖成为朝鲜新国王。光海君被废位,而大北派的势力,就此终结了。

2006年5月28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