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封于明朝,而礼部每以越次,据礼不许”①。...
封于明朝,而礼部每以越次,据礼不许”①。丙申(1596) ,宣祖强行宣布禅位于光海君。
辛丑(宣祖34 年,1601) 和壬寅(宣祖35 年,1602) ,朝鲜两次奏请明朝礼部,请“亟封世子,以定国本”,均被礼部驳回。甲辰(宣祖36 年,1603) ,宣祖又派遣李廷龟等上奏礼部,请求早封世子“以镇人心”,再度被驳回。丙午(1606) 春,继妃金氏生下一子,即永昌大君,永昌大君有嫡子的名分和继统的资格,从而使事态愈益复杂。
1608 年(明万历三十六年) 2 月1 日,宣祖薨,光海君“自称署国事,遣陪臣来赴,且请谥。帝恶其擅,不允”②。次年,光海君宣布继位。面对既成事实,明政府才下诰命,封光海君为朝鲜国王, “卑承先绪”③。光海君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残杀对其构成威胁的诸子,并且频繁兴起所谓“谋逆”案,杀戮与其不合的大臣,成为朝鲜史上有数的暴君。
1623 年(癸亥) ,被光海君幽囚十余年的仁穆大妃脱离危境,并成功控制局面,乃颁教书,历数光海君“灭天理、蠹人伦,上以得罪于宗社,下以结怨于万姓”④ 的滔天罪恶,宣布废除其王位。而王位的继承人再次成为问题。当时,宣祖的六个儿子,除光海君之外,其余五子均已去世,而且除定远君有一子之外,均无子嗣, 无奈,遂以定远君之子(即仁祖) 入承大统,史称“仁祖反正”。
仁祖反正之初,就发生了“元宗追崇”事件。所谓追崇,就是君主为自己未曾践位登基的父祖追赠封号,并祭以帝王之礼。追崇之礼至迟出现于中国商代。由殷墟甲骨文可知,商人祭祀商汤之前上甲微等六位先公的规格,与成汤以后诸王等同,当是成汤王天下之后所为⑤,是为追崇先祖之权舆。至殷周之际,“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孔子称赞云:“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⑥ 大王、王季乃文王之祖、父,在世时未曾登天子之位,但周公追封之为王,其余先公也得以享有天子之祭,孔子认为孝莫大焉,故后世帝王纷纷效法周公故事,或称追赠,或称追封,以光宗耀祖。朱熹最早使用“追崇”一词来表述这一追赠封号的礼仪⑦,后代遂沿用朱熹之说,称之为追崇礼。
1626 年,仁祖私庙致祭,祝文开头应该如何称呼生父定远君? 从宗法原则而言,仁祖继承宣祖之位,犹如过继于宣祖,不得再以本生之父为父,而只能以叔父相称。但仁祖认为,自己是宣祖之孙,以孙继祖,其间空阙父亲一位,若能为其生父定远君加赠某一名分,追封为元宗,使之成为宣祖在宗法上继承者,即可将君统体系理顺。朝臣李贵等极力逢迎仁祖之意,声言:由于光海君被废,永昌大君、临海君、义安君、信城君等都先于定远君而亡,且无子嗣,因此,定远君自然就是宣祖的长子,有继位的资格。
但朝臣中不乏反对追崇元宗者,双方争执不下。仁祖将此事交由大臣和儒林讨论,而
——————————————————————————————————
①《燃藜室记述》卷十八《, 光海嗣位》。
②《明史·外国一》。
③《光海君日记》卷十七,元年六月辛亥条。
④《仁祖实录》,元年三年甲辰条。
⑤参阅: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载《观堂集林》卷九,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年;于省吾《释自上甲六示的庙号以及我国成文历史的开始》,载《甲骨文字释林》,中华书局,1979 年。
⑥《中庸》。
⑦ 《中庸集注》:“周公成文、武之德,以追崇其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