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日本中世文学概述
西元1192年,源赖朝在镰仓开设幕府。从此开始了在日本被称为中世的时代.中世历经了镰仓时代、南北朝时代、室町时代、安土桃山时代长达411年乱世.直至1603年江户幕府成立,才终结了兵荒马乱的局面.
镰仓幕府成立后,京都被彻底架空,承久之乱以后,皇室的威信降到最低点,伴随着京都贵族权力的丧失,文化的主导权转移到武士手中,进而向民间普及,贵族文化的衰落,武士文化的兴盛,庶民文学的兴起便是那个时代的趋势.
在战争中身心饱受煎熬的人们的心境归于平和安宁和豁达,隐者文学便随着这样的心境出现,代表便是鸭长明的《方丈记》.
序章的开头写道:
ゆく河の流れは絶えずして、しかも、もとの水にあらず。よどみに浮ぶうたかたは、かつ消え、かつ結びて、久しくとどまりたるためしなし。世の中にある、人と栖と、又かくのごとし。
中文译:
滔久河水流消不绝,但其中流水时刻在移动,此时之水已不是原来之水,河水停留之处浮起水泡,水泡一面不断产生,一面不断破裂,从来没有一个水泡会长久地存在,这世上的人与房屋,也是如此.生生灭灭,永不停止.
此处用流水和水泡比喻人世的无常景象,对人世无偿的感概和对人生的思索,便是隐者文学的共通之处.
军记物语在同一时间出现,一扫平安未世以来的萎靡之风,以一种清新健康且富于男性魅力的形象发展了物语文学,《承久记》、《保元物语》、《平治物语》,以及《平家物语》,便属于军记物语。
如果说《新古今和歌集》是公达们的贵族文学的回光返照,那么《平家物语》便是武士们的武士文学初生的明快的啼哭
翻开《源氏物语》看到的是一幅华美隽永的平安时代绘卷,那么翻开《平家物语》看到的则是弥漫了硝烟的战场.
中世的日本,充满了站争带来的不安与动荡,以《平家物语》为代表的军记物语便以这样的背景出现
《平家物语》本来是较高级别的盲人琵琶法师用来谋生的说唱艺术,后来经人的不断改编而成书,描写了平安时代末期几十年间平氏的兴衰荣落.
平治之乱后,作为新兴的武士的代表, 平氏进入朝廷,武士阶级从而登上历史舞台.通过于皇室联姻,平步青云,扶摇直上.极盛时,日本六十六国中,归平氏统领的超过半数.平氏的富贵引起了旧贵族的妒忌.终于在连天的烽火中灭亡.
《平家物语》使用的并不是单纯的日语,而是和汉混交文,并大量用典.描会出人世的无常.
最负盛名的,便是它的冒头文:
祇園精舍の 鍾の声
诸行无常の 响ぁり
娑罗双树の 花の色
盛者必衰の ことわりをあらわす.おごれる人も久しからず.ただ春の夜の夢のげとし.たけき者もつひにはほろびぬ.ひとへに風の前の塵に同じ
中文译:
祇圆精舍的钟声之中,有诸行无常的音响.沙罗双树之花色突然变得苍白,述说着盛者必衰的道理.骄奢之人必定不能长久,如同春夜的一场梦一般.勇猛之人也终会灭亡,恰入风前的尘土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
《平家物语》宣扬的是佛教无常观.历史向来是没有所谓正邪的,前年之前的倭人也深知次理.平家物语中的人物并无好怀之分.而对失败英雄的同情却成了日本人心中永恒不变的情节.
进入视町时代,能乐发展成熟,加上幕府的保护,很快的自上而下普及,成为一门专属于武士的艺术.
能东源自中国的散乐,奈良朝时传入日本,在平安时代,散乐分化为两支即狂言和能乐,至镰仓时代,中国、东南亚及朝鲜的戏剧传入日本,加之中世宗教的盛行,能乐便开始在寺院和神社里固定演出,戏班也成形了.至室町时代,吸收了中国宋元杂剧之后,能乐便完全成熟了,成为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剧种.
1205,年《新古今和歌集》完成,它的重要理念便是幽玄,幽玄是中世美学的核心.新古今集的编者人一藤原俊成对幽玄的解释是:和歌の理念の一つ,静寂な情調が象徵的に余情としてたたえられた境地.
当贵族统治江河日下之际,武士阶级逐步取代了京都贵族的地位和权势.作为武士阶级的代表,源氏和平氏之间为了争夺最高权力,发生了全国范围内的混战.最后源氏胜利,在相模国镰仓开设幕府.
在这难得的和平时光里根据后鸟羽院敕命而选编的《新古近和歌集》诞生.从1201年耗费了十余年光阴,由源通具,藤原有家,藤原定家,寂莲等人收编近二千首和歌.
在选编《新古近和歌集》的过程中,贵族们抱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毕竟,战争随时会爆发.不久之后的承久之乱便是佐证.因此,贵族们在艺术方面便极力营造出一个充满幻丽的美世界.这便构成了新古近和歌集唯美,梦幻,象征,艳丽,追求技巧的歌风.
風通ふ 寢覚めの袖の 花の香に かをる枕の 春の夜の梦
(藤原俊成女 卷二春歌)
中文译:花香盈袖风回荡,春宵夜断枕芳香.
这是新古近和歌集的代表作. 新古近和歌集完成不久,承久之乱爆发,贵族文学彻底衰落.
在和歌界日益腐败之际,連歌发展起来,镰仓时代,连歌在庶民中就已十分流行,甚至产生了以作连歌为生的连歌师.
事实上,连歌仍是和歌,只不过是改别了形式,由一人作诗改为多人作诗,由一人吟出和歌的上句,另一人则接下句.当时的人们对这种游戏性强,富有趣味的创作乐此不疲,但水平并不高.
直至视町中期心敬,宗祇的理念的出现,使连歌的艺术性有了较大的提高,水平不亚于当时的和歌,任关白的二条良基所编的连歌集《菟玖波集》就达到了很高水平.
汉诗在日本一直都是很受高级知识份子的重视,即便是现在,仍是如此,能写汉诗的人才被认为是有文化有修养.
在平安时代以及之前的时光里,日本人所学习欣赏的汉诗,主要是白居易的闲适诗,李白杜甫因其诗文中浓烈的情感而不受贵族的欢迎.
但到了镰仓未期,京都、镰仓的五大寺兴起了李杜的研究活动,被称为五山文学,五山文学的代表人物江西写到:“学陶谢不及,则失之放,学李杜不及,则失之巧,学晚康不及,则失之俗,”
除此之外,日本对外贸易的中心一一堺,作为新兴城市,也产生了与众不同的文化.在文禄庆长之役其间传入的印刷术为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另外,基督教也于中世传入日本,大量武士和商人成为教徒,至于岛原之乱,便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