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房守日(真田豪语录)

发新话题
打印

史记

Re:史记

[/ALIGN]

[HR][/ALIGN]

[TR]卷十四 十二诸侯年表 第二 [/TD][/TR][/ALIGN]

[TR]太史公读春秋历谱谍,①至周厉王,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鸣呼,师挚见之矣! ②纣为象箸③而箕子唏。④周道缺,诗人本之衽席,关雎作。仁义陵迟,鹿鸣刺焉。及至厉王,以恶闻其过,⑤公卿惧诛而祸作,厉王遂奔于彘,⑥乱自京师始,而共和行政焉。是后或力政,强乘弱,兴师不请天子。 然挟王室之义,⑦以讨伐为会盟主,政由五伯,⑧诸侯恣行,⑨淫侈不轨,贼臣炿子滋起矣。齐、晋、秦、楚其在成周微甚,封或百里或五十里。晋阻三河,齐负东海,楚介江淮,⑩秦因雍州之固,四海迭兴,更为伯主,文武所曪大封,皆威而服焉。是以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上记隐,下至哀之获麟,约其辞文,去其烦重,⑾以制义法,王道备,人事浃。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⑿为有所刺讥曪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铎椒为楚威王传,为王不能尽观春秋,采取成败,卒四十章,为铎氏微。⒀赵孝成王时,其相虞卿上采春秋,下观近势,亦着八篇,为虞氏春秋。⒁吕不韦者,秦庄襄王相,亦上观尚古,删拾春秋,集六国时事,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为吕氏春秋。及如荀卿、孟子、公孙固、韩非 ⒂之徒,各往往捃摭春秋之文以著书,不同胜纪。汉相张苍历谱五德,⒃上大夫董仲舒推春秋义,颇着文焉。⒄ 注①索隐案:刘杳云“三代系表旁行邪上,其放周谱。谱起周代。艺文志有古帝王谱。又自古为春秋学者,有年历、谱谍之说,故杜元凯作春秋长历及公子谱。盖因于旧说,故太史公得读焉”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师挚,太师之名。周道衰微,郑韂之音作,正乐废而失节,鲁太师挚识关雎之声,首理其乱也。” 注③索隐邹氏及刘氏皆音直虑反,即鳀也。今案:箕子云“为象箸者必为玉桮”,则箸者是樽也,音治略反。 注④索隐唏,呜叹声,音许既反。又音希,希亦声余,故记曰“夫子曰嘻其甚也”,亦饩音也。 注⑤索隐恶,乌故反。过,古卧反。故国语云“厉王止谤,道路以目”是也。 注⑥索隐彘,地名,在河东,后为永安县也。 注⑦索隐挟音协也。 注⑧索隐伯音霸。五霸者,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也。 注⑨索隐下孟反。 注⑩索隐介音界,言楚以江淮为界。一云介者夹也。 注⑾索隐文去重。去,羌吕反。重,逐龙反。言约史记修春秋,去其重文也。 注⑿索隐传音逐宣反。 注⒀索隐铎椒所撰。名铎氏微者,春秋有微婉之词故也。 注⒁正义案:其文八篇,艺文志云十五篇,虞卿撰。 注⒂索隐荀况、孟轲、韩非皆著书,自称“子”。宋有公孙固,无所述。此固,齐人韩固,传诗者。 注⒃索隐案:张苍着终始五德传也。 注⒄索隐作春秋繁露是。 太史公曰:儒者断其义,驰说者骋其辞,不务综其终始;历人取其年月,数家①隆于神运,②谱谍独记世谥,其辞略,欲一观③诸要难。④于是谱十二诸侯,自共和讫孔子,表见春秋、国语学者所讥盛衰大指着于篇,为成学治古文者⑤要删焉。⑥ 注①索隐上音疏具反,谓阴阳术数之家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作‘通’也。” 注③索隐壹观。音官。 注④索隐下奴丹反。 注⑤集解徐广曰:“一云‘治国闻者’也。” 注⑥索隐为成学治文者要删焉。言表见春秋国语,本为成学之人欲览其要,故删为此篇焉。 【索隐述赞】太史表次,抑有条理。起自共和,终于孔子。十二诸侯,各编年纪。兴亡继及,盛衰臧否。恶不揜过,善必扬美。绝笔获麟,义取同耻。 [/TD][/TR][TR][TD][/TD][/TR][/ALIGN]

[TR][TD][/TD][/TR][TR][TD][/TD][/TR][/ALIGN]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OP

Re:史记

[/ALIGN]

[HR][/ALIGN]

[TR]卷十六 秦楚之际月表 第四 [/TD][/TR][/ALIGN]

[TR]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五年之闲,号令三嬗。①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②也。 注①集解音善。索隐古“禅”字,音巿战反。三嬗,谓陈涉、项氏、汉高祖也。 注②索隐音己力反。亟训急也。 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摄行政事,考之于天,①然后在位。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以为未可,其后乃放弒。②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以德若彼,③用力如此,④盖一统若斯之难也。 注①集解韦昭曰:“谓舜受禅,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注②索隐后乃放杀。杀音弒,谓汤放桀,武王讨纣也。 注③索隐即契、后稷及秦襄公、文公、穆公也。 注④索隐谓汤、武及始皇。 秦既称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诸侯也,于是无尺土之封,堕坏名城,销锋镝,①鉏豪桀,维万世②之安。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③为驱除难耳。故愤发其所为天下雄,④安在无土不王。⑤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⑥岂非天哉,岂非天哉!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鍉’。”索隐镝音的。注“鍉”字亦音的。案:秦销锋镝,作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兵也。 注②索隐维训度,谓计度令万代安也。 注③索隐乡秦之禁适足资贤者。乡音向,许亮反。谓秦前时之禁兵及不封树诸侯,适足以资后之贤者,即高帝也。言驱除患难耳。 注④索隐指汉高祖。 注⑤集解白虎通曰:“圣人无土不王,使舜不遭尧,当如夫子老于阙里也。” 注⑥索隐言高祖起布衣,卒传之天位,实所谓大圣。 【索隐述赞】秦失其鹿,髃雄竞逐。狐鸣楚祠,龙兴沛谷。武臣自王,魏豹必复。田儋据齐,英布居六。项王主命,义帝见戮。以月系年,道悠运速。汹汹天下,瞻乌谁屋?真人霸上,卒享天禄。 [/TD][/TR][TR][TD][/TD][/TR][/ALIGN]

[TR][TD][/TD][/TR][TR][TD][/TD][/TR][/ALIGN]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OP

Re:史记

[/ALIGN]

[HR][/ALIGN]

[TR]卷十七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第五 [/TD][/TR][/ALIGN]

[TR]太史公曰:殷以前尚矣。周封五等:公,侯,伯,子,男。然封伯禽、康叔于鲁、韂,地各四百里,亲亲之义,曪有德也;太公于齐,兼五侯地,尊勤劳也。 武王、成、康所封数百,而同姓五十五,①地上不过百里,下三十里,以辅韂王室。管、蔡、康叔、曹、郑,或过或损。厉、幽之后,王室缺,侯伯强国兴焉,天子微,弗能正。非德不纯,形势弱也。② 注①索隐案:汉书封国八百,同姓五十余。顾氏据左传魏子谓成鱄云“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是也。 注②索隐纯,善也,亦云纯一。言周王非德不纯一,形势弱也。 汉兴,序二等。①高祖末年,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②而侯者,天下共诛之。高祖子弟同姓为王者九国,③虽独长沙异姓,而功臣侯者百有余人。自鴈门、太原以东至辽阳,④为燕代国;常山以南,大行左转,度河、济,阿、甄以东薄海,为齐、赵国;自陈以西,南至九疑,东带江、淮、谷、泗,⑤薄会稽,为梁、楚、淮南、长沙国:皆外接于胡、越。而内地北距山以东尽诸侯地,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僭于天子。汉独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至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内史⑥凡十五郡,而公主列侯颇食邑其中。何者?天下初定,骨肉同姓少,故广强庶駆,以镇抚四海,用承韂天子也。 注①集解韦昭曰:“汉封功臣,大者王,小者侯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云‘非有功上所置’。” 注③集解徐广曰:徐广曰:“齐、楚、荆、淮南、燕、赵、梁、代、淮阳。” 索隐徐氏九国不数吴,盖以荆绝乃封吴故也。仍以淮阳为九。今案:下文所列有十国者,以长沙异姓,故言九国也。 注④集解韦昭曰:“辽东辽阳县。” 注⑤集解徐广曰:“谷水在沛。” 注⑥正义京兆也。 汉定百年之闲,亲属益簄,诸侯或骄奢,忕邪臣①计谋为淫乱,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天子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②国邑,故齐分为七,③赵分为六,④梁分为五,⑤淮南分三,⑥及天子支庶子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余焉。吴楚时,前后诸侯或以适削地,⑦是以燕、代无北边郡,吴、淮南、长沙无南边郡,⑧齐、赵、梁、楚支郡名山陂海咸纳于汉。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贡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 而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闲,犬牙相临,⑨秉其□塞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 注①索隐忕音誓。忕训习。言习于邪臣之谋计,故尔雅云“忕犹狃”也。狃亦训习。 注②索隐案:武帝用主父偃言而下推恩之令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城阳、济北、济南、菑川、胶西、胶东,是分为七。” 注④集解徐广曰:“河闲、广川、中山、常山、清河。” 注⑤集解徐广曰:“济阴、济川、济东、山阳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庐江、衡山。” 注⑦索隐适音宅。或作“过”。 注⑧集解如淳曰:“长沙之南更置郡,燕代以北更置缘边郡,其所有饶利兵马器械,三国皆失之也。”正义景帝时,汉境北至燕、代,燕、代之北未列为郡。 吴、长沙之国,南至岭南;岭南、越未平,亦无南边郡。 注⑨索隐错音七各反。错谓交错。相衔如犬牙,故云犬牙相制,言犬牙参差也。 臣迁谨记高祖以来至太初诸侯,谱其下益损之时,令时世得览。形势虽强,要之以仁义为本。 徐广曰:孝武太始二年,广陵、中山、真定王来朝。孝宣本始元年,赵来朝。 二年,广川东朝。四年,清河来朝。孝宣地节元年,梁来朝。二年,河闲来朝。 三年,济北分平原、太山二郡。 【索隐述赞】汉有天下,爰览兴亡。始誓河岳,言峻宠章。淮阴就楚,彭越封梁。荆燕懿戚,齐赵棣棠。犬牙相制,麟趾有光。降及文景,代有英王。鲁恭、梁孝,济北、城阳。仁贤足纪,忠烈斯彰。 [/TD][/TR][TR][TD][/TD][/TR][/ALIGN]

[TR][TD][/TD][/TR][TR][TD][/TD][/TR][/ALIGN]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OP

Re:史记

[/ALIGN]

[HR][/ALIGN]

[TR]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第六 [/TD][/TR][/ALIGN]

[TR]正义高祖初定天下,表明有功之臣而侯之,若萧、曹等。 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①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 注①集解应劭曰:“封爵之誓,国家欲使功臣传祚无穷。带,衣带也;厉,砥石也。河当何时如衣带,山当何时如厉石,言如带厉,国乃绝耳。” 余读高祖侯功臣,察其首封,所以失之者,曰:异哉新闻!书曰“协和万国”,迁于夏商,或数千岁。盖周封八百,幽厉之后,见于春秋。尚书有唐虞之侯伯,历三代千有余载,自全以蕃韂天子,岂非笃于仁义,奉上法哉?汉兴,功臣受封者百有余人。① 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②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后数世,民咸归乡里,户益息,萧、曹、绛、灌之属或至四万,小侯自倍,③富厚如之。子孙骄溢,忘其先,淫嬖。至太初百年之闲,见侯五,④余皆坐法陨命亡国,秏矣。罔亦少密焉,然皆身无兢兢于当世之禁云。 注①索隐案:下文高祖功臣百三十七人;兼外戚及王子,凡一百四十三人。 注②索隐言十分纔二、三在耳。 注③索隐倍其初封时户数也。 注④正义谓平阳侯曹宗、曲周侯郦终根、阳阿侯齐仁、戴侯秘蒙、谷陵侯冯偃也。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①未必尽同。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要以成功为统纪,岂可绲乎?观所以得尊宠及所以废辱,亦当世得失之林也,②何必旧闻?于是谨其终始,表其文,颇有所不尽本末;着其明,疑者阙之。后有君子,欲推而列之,得以览焉。 注①索隐言居今之代,志识古之道,得以自镜当代之存亡也。 注②索隐言观今人臣所以得尊宠者必由忠厚,被废辱者亦由骄淫,是言见在兴废亦当代得失之林也。 【索隐述赞】圣贤影响,风云潜契。高祖膺箓,功臣命世。起沛入秦,凭谋仗计。纪勋书爵,河盟山誓。萧曹轻重,绛灌权势。咸就封国,或萌罪戾。仁贤者祀,昏虐者替。永监前修,良臱固蔕。 [/TD][/TR][TR][TD][/TD][/TR][/ALIGN]

[TR][TD][/TD][/TR][TR][TD][/TD][/TR][/ALIGN]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OP

Re:史记

[/ALIGN]

[HR][/ALIGN]

[TR]卷十九 惠景闲侯者年表 第七 [/TD][/TR][/ALIGN]

[TR]太史公读列封至便侯,①曰:有以也夫!长沙王者,着令甲,称其忠焉。②昔高祖定天下,功臣非同姓疆土而王者八国。③至孝惠时,唯独长江全,禅五世,禅五世,④ 以无嗣绝,⑤意无过,为藩守职,信矣。故其泽流枝庶,毋功而侯者数人。⑥及孝惠讫孝景闲五十载,追修高祖时遣功臣,及从代来,吴楚之劳,诸侯子弟若肺腑,⑦外国归义,封者九十有余。咸表始终,当世仁义成功之著者也。 注①索隐便音鞭,县名也。吴浅所封。 注②集解邓展曰:“汉约,非刘氏不王。如芮王,故着令便特王。或曰以芮至忠,故着令也。”瓒曰:“汉以芮忠,故特王之;以非制,故特着令。” 注③集解异姓国八王者,吴芮、英布、张耳、臧荼、韩王信、彭越、卢绾、韩信也。索隐非同姓而王者八国,齐王韩信、韩王韩信、燕王卢绾、梁王彭越、赵王张耳、准南王英布、临江王共敖、长沙王吴芮,凡八也。 注④索隐禅者,传也。案:诸侯王表,芮国至五世而绝。 注⑤集解徐广曰:“孝文后七年,靖王薨,无嗣。” 注⑥索隐案:此表芮子浅封便侯,传至玄孙;又封成王臣之子为沅陵侯,亦至曾孙。 注⑦索隐沛府二音。柿,木札也;附,木皮也。以喻人主疏末之亲,如木札出于木,树皮附于树也。诗云“如涂涂附”,注云“附,木皮”也。 【索隐述赞】惠景之际,天下已平。诸吕构祸,吴楚连兵。条侯出讨,壮武奉迎。薄窦恩泽,张赵忠贞。本枝分荫,肺腑归诚。新市死事,建陵勋荣。咸开青社,俱受丹旌。旋窥甲令,吴便有声。[/TD][/TR][/ALIGN]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OP

Re:史记

[/ALIGN]

[HR][/ALIGN]

[TR]卷二十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第八 [/TD][/TR][/ALIGN]

[TR]太史公曰:匈奴绝和亲,攻当路塞;闽越擅伐,东瓯请降。二夷交侵,当盛汉之隆,以此知功臣受封侔于祖考矣。何者?自诗书称三代“戎狄是膺,荆荼是征”,①齐桓越燕伐山戎,武灵王以区区赵服单于,秦缪用百里霸西戎,吴楚之君以诸侯役百越。况乃以中国一统,明天子在上,兼文武,席卷四海,内辑亿万之觽,岂以晏然不为边境征伐哉!自是后,遂出师北讨强胡,南诛劲越,将卒以次封矣。 注①集解毛诗传曰:“膺,当也。”郑玄曰:“征,艾。”索隐荼音舒。征音澄。 后进好事儒者褚先生曰:太史公记事尽于孝武之事,故复修记孝昭以来功臣侯者,编于左方,令后好事者得览观成败长短绝世之适,得以自戒焉。当世之君子,行权合变,度时施宜,希世用事,以建功有土封侯,立名当世,岂不盛哉! 观其持满守成之道,皆不谦让,骄蹇争权,喜扬声誉,知进不知退,终以杀身灭国。以三得之,①及身失之,不能传功于后世,令恩德流子孙,岂不悲哉! 夫龙雒侯曾为前将军,世俗顺善,厚重谨信,不与政事,退让爱人。其先起于晋六卿之世。有土君国以来,为王侯,子孙相承不绝,历年经世,以至于今,凡百余岁,岂可与功臣及身失之者同日而语之哉?悲夫,后世其诫之! 注①集解以三得之者,即上所谓“行权合变,度时施宜,希世用事”也。 【索隐述赞】孝武之代,天下多虞。南讨瓯越,北击单于。长平鞠旅,冠军前驱。术阳衔璧,临蔡破禺。博陆上宰,平津巨儒。金章且佩,紫绶行纡。昭帝已后,勋宠不殊。惜哉绝笔,褚氏补诸。 [/TD][/TR][/ALIGN]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OP

Re:史记

[/ALIGN]

[HR][/ALIGN]

[TR]卷二十一 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 第九 [/TD][/TR][/ALIGN]

[TR]制诏御史:“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 太史公曰:盛哉,天子之德!一人有庆,天下赖之。 【索隐述赞】汉氏之初,矫枉过正。欲大本枝,先封同姓。建元已后,藩翰克盛。主父上言,推恩下令。长沙济北,中山赵敬。分邑广封,振振在咏。扞城御侮,晔晔辉映。百足不僵,一人有庆。[/TD][/TR][/ALIGN]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OP

Re:史记

[/ALIGN]

[HR][/ALIGN]

[TR]卷二十二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 第十 [/TD][/TR][/ALIGN]

[TR]【索隐述赞】高祖初起,啸命髃雄。天下未定,王我汉中。三杰既得,六奇献功。章邯巳破,萧何筑宫。周勃厚重,朱虚至忠。陈平作相,条侯总戎。丙魏立志,汤尧饰躬。天汉之后。表述非功。[/TD][/TR][/ALIGN]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OP

Re:史记

[/ALIGN]

[HR][/ALIGN]

[TR]卷二十三 礼书 第一 [/TD][/TR][/ALIGN]

[TR]太史公曰:洋洋①美德乎!宰制万物,役使髃觽,岂人力也哉?②余至大行礼官, ③观三代损益,乃知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其所由来尚矣。 注①索隐音羊。洋洋,美盛貌。邹诞生音翔。 注②正义言天地宰制万物,役使髃品,顺四时而动,咸有成功,岂藉人力营为哉,是美善盛大觽多之德也。故孔子曰“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注③索隐大行,秦官,主礼仪。汉景帝改曰大鸿胪。鸿胪,掌九宾之仪也。 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故德厚者位尊,禄重者宠荣,所以总一海内而整齐万民也。人体安驾乘,①为之金舆错衡以繁其饰;②目好五色,为之黼黻文章以表其能;耳乐钟磬,为之调谐八音以荡其心;口甘五味,为之庶羞酸咸以致其美;③情好珍善,为之琢磨圭璧以通其意。故大路越席,④皮弁布裳,⑤朱弦洞越,⑥大羹玄酒,⑦所以防其淫侈,救其雕敝。⑧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及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事有宜适,物有节文。仲尼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⑨ 注①正义时证反。 注②集解周礼王之五路有金路。郑玄曰:“以金饰诸末。”索隐错镂衡扼为文饰也。诗曰“约軧错衡”,毛传云“错衡,文衡也。”正义为,于伪反。错作“诪”,七公反。 注③集解周礼曰:“羞用百有二十品。”郑玄曰:“羞出于牲及禽兽,以备其滋味,谓之庶羞。”郑觽曰:“羞者,进也。” 注④集解服虔曰:“大路,祀天车也。越席,结括草以为席也。”王肃曰:“不缘也。”正义按:括草,蒲草。越,户括反。 注⑤集解周礼曰:“王视朝则皮弁之服。”郑玄曰:“皮弁之服,十五升白布衣,积素为裳也。”正义以鹿子皮为弁也。按:襞积素布而为裳也。 注⑥集解郑玄曰:“朱弦,练朱丝弦也。越,瑟底孔。” 注⑦集解郑玄曰:“大羹,肉湆不调以盐菜也。玄酒,水也。” 注⑧索隐雕谓雕饰也。言雕饰是奢侈之弊也。 注⑨集解孔安国曰:“禘祫之礼,为序昭穆也,故毁庙之主及髃庙之主皆合食于太祖。灌者,酌郁鬯,灌于太祖,以降神也。既灌之后,列尊卑,序昭穆。而鲁逆祀,跻僖公,乱昭穆,故不欲观之。” 周衰,礼废乐坏,大小相踰,管仲之家,兼备三归。①循法守正者见侮于世,奢溢僭差者谓之显荣。自子夏,门人之高弟也,②犹云“出见纷华盛丽而说,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决”,而况中庸以下,渐渍于失教,被服于成俗乎?孔子曰 “必也正名”,于韂所居不合。③仲尼没后,受业之徒沉湮而不举,或适齐、楚,或入河海,④岂不痛哉! 注①集解包氏曰:“三归,娶三姓女也。妇人谓嫁曰归。” 注②索隐言子夏是孔子门人之中高弟者,谓才优而品第高也,故论语四科有“文学子游、子夏”是。 注③集解论语曰:“子路曰‘韂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马融曰:“正百事之名。” 注④正义论语云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鼓方叔入于河,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鲁哀公时,礼坏乐崩,人皆去也。 至秦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虽不合圣制,其尊君抑臣,朝廷济济,依古以来。①至于高祖,光有四海,叔孙通颇有所增益减损,大抵皆袭秦故。②自天子称号③下至佐僚及宫室官名,少所变改。孝文即位,有司议欲定仪礼,孝文好道家之学,以为繁礼饰貌,无益于治,躬化谓何耳,④故罢去之。孝景时,御史大夫□错明于世务刑名,数干谏孝景曰:“诸侯藩辅,臣子一例,古今之制也。今大国专治异政,不禀京师,恐不可传后。”孝景用其计,而六国畔逆,⑤以错首名,天子诛错以解难。⑥事在袁盎语中。是后官者养交安禄而已,莫敢复议。 注①正义秦采择六国礼仪,尊君抑臣,朝廷济济,依古以来典法行之。 注②集解应劭曰:“抵,至也。”瓒曰:“抵,归也。”索隐按:大抵犹大略也。臣瓒以抵训为归,则是大略大归,其义通也。 注③正义称,尺证反。 注④正义孝文本纪云上身衣弋绨,所幸慎夫人令衣不曳地,帏帐不得文绣,治霸陵皆以瓦器。是躬化节俭,谓何嫌耳,不须繁礼饰貌也。 注⑤正义吴、楚、赵、菑川、济南、胶西为六国也。齐孝王狐疑城守,三国兵围齐,齐使路中大夫告天子,故不言七国也。 注⑥正义上纪买反,下乃惮反。 今上即位,招致儒术之士,令共定仪,十余年不就。或言古者太平,万民和喜,瑞应辨至,①乃采风俗,定制作。上闻之,制诏御史曰:“盖受命而王,各有所由兴,殊路而同归,谓因民而作,追俗为制也。议者咸称太古,百姓何望?汉亦一家之事,典法不传,谓子孙何?化隆者闳博,治浅者褊狭,可不勉与!”乃以太初之元改正朔,②易服色,封太山,定宗庙百官之仪,以为典常,垂之于后云。 注①正义辨音遍。 注②集解应劭曰:“初用夏正,以正月为岁首,改年为太初。” 礼由人起。人生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忿,忿而无度量则争,①争则乱。先王恶其乱,故制礼义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不穷于物,物不屈于欲,②二者相待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故礼者养也。稻粱五味,所以养口也;椒兰芬顡,③所以养鼻也;钟鼓管弦,所以养耳也;刻镂文章,所以养目也;疏房黙笫几席,所以养体也: ④故礼者养也。 注①正义音诤。 注②正义屈,髃物反。 注③索隐音止,又昌改反。 注④集解服虔曰:“箦谓之笫。”索隐疏谓□也。正义疏谓□也。笫,侧里反。 君子既得其养,又好其辨也。所谓辨者,贵贱有等,长少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也。故天子大路越席,所以养体也;①侧载臭顡,所以养鼻也;②前有错衡,所以养目也; ③和鸾之声,④步中武象,骤中韶濩,所以养耳也;⑤龙旗九斿,所以养信也;⑥寝兕 ⑦持虎,⑧鲛韅⑨弥龙,⑩所以养威也。故大路之马,必信至教顺,然后乘之,所以养安也。孰知夫*(士)*出死要节之所以养生也。⑾孰知夫轻费用之所以养财也,⑿孰知夫恭敬辞让之所以养安也,⒀孰知夫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⒁ 注①正义谓蒲草为席,既絜且柔,絜可以祀神,柔可以养体也。 注②索隐刘氏云:“侧,特也。臭,香也。顡,香草也。言天子行,特得以香草自随也,其余则否。”臭为香者,山海经云“臭如蘪芜”,易曰“其臭如兰”,是臭为草之香也。今以侧为边侧,载者置也,言天子之侧常置芳香于左右。 注③集解诗云:“约軧错衡。”毛传云:“错衡,文衡也。” 注④集解郑玄曰:“和,鸾,皆铃也,所以为车行节也。韩诗内传曰鸾在衡,和在轼前,升车则马动,马动则鸾鸣,鸾鸣则和应。”服虔曰:“鸾在镳,和在衡。续汉书舆服志曰鸾雀*(立)**[在]*衡也。”正义皇□云:“鸾,以金为鸾,悬铃其中,于衡上,以为迟疾之节,所以正威仪行舒疾也。” 注⑤集解郑玄曰:“武,武王乐也。象,武舞也。韶,舜乐也。濩,汤乐也。” 正义步犹缓。缓车则和鸾之音中于武象,骤车中于韶濩也。 注⑥集解周礼曰:“交龙为旗。”正义斿音旒。 注⑦索隐按:以兕牛皮为席。正义兕音似。尔雅云兕似牛。 注⑧索隐持虎者,以猛兽皮文饰倚较及伏轼,故云持虎。刘氏云“画之于旍竿及楯仗等”,以今所见为说也。 注⑨集解徐广曰:“鲛鱼皮可以饰服器,音交。韅者,当马腋之革,音呼见反。” 索隐以鲛鱼皮饰韅。韅,马腹带也。 注⑩集解徐广曰:“乘舆车金薄璆龙为舆倚较,文虎伏轼,龙首衔轭。”索隐弥亦音弭,谓金饰衡枙为龙。此皆王者服御崇饰,所以示威武,故云“所以养威”也。此文皆出大戴礼,盖是荀卿所说。刘氏云:“薄犹饰也。璆然,龙貌。璆音齨。” 注⑾索隐言人谁知夫志士推诚守死,要立名节。仍是养生安身之本,故下云“人苟生之为见,若者必死”,是解上意,言人苟以贪生之为见,不能见危致命,若者必死。若犹如也,言执心为见,如此者必刑戮及身,故云“必死”。下文皆放此也。正义夫音扶。要音腰。孰知犹审知也。出死犹处死也。审知志士推诚处死,要立名节,若曹沬﹑茅焦,所以养生命也。 注⑿正义费音芳味反。轻犹薄。言审知尟薄费用则能畜聚,所以养财货也。 注⒀正义言审知恭敬辞让所以养体安身。 注⒁正义言审知礼义文章道理所以养其情性。此四科,是儒者有礼义,故两得之也。 人苟生之为见,若者必死;①苟利之为见,若者必害;②怠惰之为安,若者必危; ③情胜之为安,若者必灭。④故圣人一之于礼义,则两得之矣;一之于情性,则两失之矣。故儒者将使人两得之者也,墨者将使人两失之者也。⑤是儒墨之分。⑥ 注①正义苟,且;若,如此也。言平凡好生之人,且见操节之士,以礼义处死,养得其生有效,如此者必死也。 注②正义言平凡好利之人,且见利义之士,以轻省费用,养得其财有效,如此者必害身也。 注③正义惰,徒卧反。言平凡怠惰之人,且见有礼之士,以恭敬礼让,养得安乐有效,如此者必危亡也。 注④索隐覆解上“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正义胜音叔证反。言平凡好胜之人,且见利义之士,礼义文理,养得其情性有效,如此者必灭亡也。此四科,是墨者无礼义,故两失之也。 注⑤索隐墨者不尚礼义而任俭啬,无仁恩,故使人两失之。易曰“悦以使人,人忘其死”是也。 注⑥正义分,扶问反。分犹等也。若儒等者是治辨之极,强固之本,威行之道,功名之总,则天下归之矣。 治辨之极也,强固之本也,①威行之道也,②功名之总也。③王公由之,④所以一天下,臣诸侯也;弗由之,所以捐社稷也。故坚革利兵不足以为胜,⑤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由其道则行,不由其道则废。 楚人鲛革犀兕,所以为甲,坚如金石;宛之钜铁⑥施,钻如窎虿,⑦轻利剽遫,⑧ 卒如熛风。⑨然而兵殆于垂涉,唐昧死焉;⑩庄蹻起,楚分而为四⑾参。是岂无坚革利兵哉?⑿其所以统之者非其道故也。汝颍以为险,⒀江汉以为池,⒁阻之以邓林,⒂缘之以方城。⒃然而秦师至鄢郢,举若振槁。⒄是岂无固塞险阻哉?其所以统之者非其道故也。纣剖比干,囚箕子,为炮格,刑杀无辜,时臣下懔然,莫必其命。⒅然而周师至,而令不行乎下,不能用其民。是岂令不严,刑不难哉?其所以统之者非其道故也。 注①索隐自此已下,皆是儒分之功也。正义固,坚固也。言国以礼义,四方钦仰,无有攻伐,故为强而且坚固之本也。 注②正义以礼义导天下,天下伏而归之,故为威行之道也。 注③正义以礼义率天下,天下咸遵之,故为功名之总。总,合也,聚也。 注④正义言由礼义也。 注⑤索隐覆上“功名之总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大刚曰钜。”正义宛城,今邓州南阳县城是也。音于元反。钜,刚铁也。 注⑦索隐钻谓矛刃及矢镞也。 注⑧正义上匹妙反,下音速。剽遫,疾也。 注⑨正义卒,村忽反。熛,必遥反。熛风,疾也。 注⑩集解许慎曰:“垂涉,地名也。” 注⑾索隐蹻音其略反,楚将之名。言其起兵乱后楚遂分为四。按汉志,滇王,庄蹻之后也。正义以“起”字为绝句。或曰楚庄王苗裔也。按:括地志云“师州﹑黎州在京西南五千六百七十里。战国楚威王时,庄蹻王滇,则为滇国之地”。楚昭王徙都鄀,* (庄蹻王滇)*楚襄王徙都陈,楚考烈王徙都寿春,咸被秦逼,乃四分也。然昭王虽在庄蹻之前,故荀卿兼言之也。 注⑿索隐参者,验也。言验是,楚岂无利兵哉。正义参,七含反。言蹻﹑楚国岂无坚甲利兵哉,为其不由礼义,故觽分也。 注⒀正义括地志云:“汝水源出汝州鲁山县西伏牛山,亦名猛山。汝水至豫州郾城县名濆水。尔雅云‘河有澭,汝有濆’,亦汝之别名。颍水源出洛州嵩高县东南三十五里阳干山,俗名颍山。地理志高陵山,汝出,东南至新蔡县入淮;阳干山颍水出,东至下蔡入淮也。” 注⒁正义江即岷江,从蜀入,楚在荆州南。汉江从汉中东南入江。四水为楚之险固也。 注⒂集解山海经曰:“夸父与日逐走,日入,渴,欲得饮,饮于渭河;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其杖,化为邓林。”骃谓邓林后遂为林名。索隐按:裴氏引山海经,以为夸父□杖为邓林,其言北饮大泽,盖非在中国也。 刘氏以为今襄州南凤林山是古邓祁侯之国,在楚之北境,故云阻以邓林也。 注⒃正义括地志云:“方城,房州竹山县东南四十一里。其山顶上平,四面险峻,山南有城,长十余里,名为方城,即此山也。” 注⒄索隐振,动也,击也。槁,干叶也。正义鄢音郾。括地志云:“故城在襄州安养县北三里,古郾子之国,邓之南鄙也。又率道县南九里有故郾城,汉惠帝改曰宜城也。郢城,荆州江陵县东北六里,即吴公子光伐楚,楚平王恐,城郢者也。又楚武王始都郢,纪南故城是也,在江陵北十五里也。” 注⒅索隐言无人必保其性命。 古者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然而敌国不待试而诎。①城郭不集,沟池不掘,②固塞不树,机变不张,然而国晏然不畏外而固者,无他故焉,明道而均分之,③时使而诚爱之,则下应之如景响。有不由命者,然后俟之以刑,则民知谸矣。④故刑一人而天下服。谸人不尤其上,知谸之在己也。是故刑罚省而威行如流,无他故焉,由其道故也。故由其道则行,不由其道则废。古者帝尧之治天下也,盖杀一人刑二人而天下治。传曰“威厉而不试,刑措而不用”。 注①集解徐广曰:“试,一作‘诫’也。”正义诎,丘勿反。试,用也。 注②正义求勿反,又求厥反。 注③正义分,扶问反。言明儒墨之分,使礼义均等,则下应之如影响耳。 注④正义事君以礼义,民有不由礼义者,然后待之以刑,则民知罪伏刑矣。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①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②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③则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注①正义类,种类也。 注②正义恶音鸟。 注③索隐邹音遍。正义偏,疋然反。 故王者天太祖,①诸侯不敢怀,②大夫士有常宗,③所以辨贵贱。贵贱治,得之本也。郊畴乎天子,④社至乎诸侯,⑤函⑥及士大夫,所以辨尊者事尊,卑者事卑,宜钜者钜,宜小者小。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国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⑦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⑧有特牲而食者不得立宗庙,⑨所以辨积厚者流泽广,积薄者流泽狭也。 注①集解毛诗□曰:“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 注②索隐怀,思也。言诸侯不敢思以太祖配天而食也。又一解,王之子孙为诸侯,不思祀其父祖,故礼云“诸侯不敢祖天子”,盖与此同意。 注③集解礼记曰:“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百世不迁者,谓别子之后也。” 注④索隐畴,类也。天子类得郊天,余并不合祭,今大戴礼作“郊止乎天子”是也。止或作“畴”,因误耳。 注⑤索隐言天子已下至诸侯得立社。 注⑥集解音含。索隐啖音含。含谓包容。诸侯已下至士大夫得祭社,故礼云“大夫成髃立社曰置社”,亦曰里社也。邹诞生音啖徒滥反,意义亦通,但不见古文,各以意为音耳。今按:大戴礼作“导及士大夫”,导亦通也。今此为“啖”者,当以导与蹈同,后“足”字失“止”,唯有“口”存,故使解者穿凿也。 注⑦集解郑玄曰:“古者方十里,其中六十四井出兵车一乘,此兵法之赋。” 注⑧集解谷梁传曰:“天子至于士皆有庙,天子七,诸侯五,大夫三,士二。始封之者必为其太祖。” 注⑨集解礼记曰:“庶人祭于寝。” 大飨上玄尊,俎上腥鱼,①先大羹,贵食饮之本也。大飨上玄尊而用薄酒,食先黍稷而饭稻粱,祭哜先大羹②而饱庶羞,贵本而亲用也。贵本之谓文,亲用之谓理,两者合而成文,以归太一,是谓大隆。③故尊之上玄尊也,④俎之上腥鱼也,豆之先大羹,一也。⑤利爵弗啐也,⑥成事俎弗尝也,⑦三侑之弗食也,⑧大昏之未废齐也,⑨大庙之未内尸也,始绝之未小敛,一也。⑩大路之素帱也,⑾郊之麻絻,⑿丧服之先散麻,一也。⒀三年哭之不反也,⒁清庙之歌⒂一倡而三叹,⒃县一钟尚拊膈,⒄朱弦而通越,一也。⒅ 注①集解郑玄曰:“大飨,祫祭先王,以腥鱼为俎实,不臑孰之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哜,至齿。” 注③索隐贵本亲用,两者合而成文,以归太一。太一者,天地之本也。得礼之文理,是合于太一也。隆者,盛也,高也。得礼文理,归于太一,是礼之盛者也。 注④正义皇侃云:“玄酒,水也。上古未有酒,而始之祭但酌水用之,至晚世虽有酒,存古礼,尚用水代酒也。” 注⑤索隐尊之上玄尊,俎之上生鱼,豆之先大羹,三者如一,皆是本,故云一也。 注⑥集解郑玄曰:“啐,入口也。”索隐按:仪礼祭毕献,祝西面告成,是为利爵。祭初未行无算爵,故不啐入口也。 注⑦索隐成事卒哭之祭,故记曰“卒哭曰成事”。既是卒哭之祭,始从吉祭,故受胙爵而不尝俎也。 注⑧索隐礼,祭必立侑以劝尸食,至三饭而后止。每饭有侑一人,故有三侑。 既是劝尸,故不相食也。 注⑨索隐废齐,谓昏礼父亲醮子而迎之前,故曲礼云“斋戒以告鬼神”,是昏礼有齐也。 注⑩索隐此五者皆礼之初始,质而未备,亦是贵本之义,故云一也。 注⑾集解礼记曰:“乘素车,贵其质也。”郑玄曰:“素车,殷辂也。”索隐帱音稠。谓车盖以素帷,亦质也。 注⑿集解周礼曰:“王祀昊天上帝,服大裘而冕。”论语曰:“麻冕,礼也。” 孔安国曰:“冕,缁布冠。古者绩麻三十升布以为之。”正义絻音免。亦作“冕”。 注⒀集解仪礼士丧礼曰:“始死,主人散带,垂之三尺。”礼记曰:“大功已上散带也。”索隐大路已下,三事相似如一,故云一也。散麻取其质无文饰,亦贵本也。 注⒁集解礼记曰:“斩衰之哭,若往而不反。” 注⒂集解郑玄曰:“清庙谓作乐歌清庙。” 注⒃集解郑玄曰:“倡,发歌句者。三叹,三人从叹。” 注⒄集解徐广曰:“一作‘搏膈’。”索隐县一钟尚拊隔。隔,悬钟格。拊音抚。 [拊]隔,不击其钟而拊其格,不取其声,亦质也。邹氏隔音膊,盖依大戴礼也。而郑礼注云搏,拊柷?也。 注⒅索隐大瑟而练朱其弦,又通其下孔,使声浊且迟,上质而贵本,不取其声文。自“三年”已下四事,皆不取其声也。 凡礼始乎脱,①成乎文,②终乎税。③故至备,情文俱尽;④其次,情文代胜;⑤ 其下,复情以归太一。⑥天地以合,日月以明,四时以序,星辰以行,江河以流,万物以昌,好恶以节,喜怒以当。以为下则顺,以为上则明。⑦ 注①索隐脱犹疏略也。始,初也。言礼之初尚疏略也。 注②索隐言礼成就有文饰。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作‘悦’。”索隐音悦。言礼终卒和悦人情也。大戴礼作 “终于隆”,隆谓盛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古‘情’字或假借作‘请’,诸子中多有此比。”正义言情文俱尽,乃是礼之至备也。 注⑤索隐音升,又尸证反。或文胜情,或情胜文,是情文更代相胜也。大戴礼作 “迭兴”也。 注⑥索隐言其次情文俱失,归心浑沌天地之初,复礼之本,是归太一也。 注⑦正义自“天地”以下八事,大礼之备,情文俱尽,故用为下则顺,用为上则明也。 太史公曰:至矣哉!①立隆以为极,而天下莫之能益损也。本末相顺,②终始相应, ③至文有以辨,④至察有以说。⑤天下从之者治,不从者乱;从之者安,不从者危。小人不能则也。⑥ 注①索隐已下亦是太史公取荀卿礼论之意,极言礼之损益,以结礼书之论也。 注②索隐谓礼之盛,文理合以归太一,至礼之杀,复情以归太一。隆杀皆归太一者,是本末相顺也。 注③索隐礼始于脱略,终于税,税亦杀也,杀与脱略,是始终嘤σ病U逵Γ?陵反,当也。 注④索隐言礼之至文,能辨尊卑贵贱,故云有以辨也。 注⑤索隐言礼之至察,有以明隆杀损益,委曲情文,足以悦人心,故云有以说也。 注⑥正义小人犹庶人也。则,法也。言天下士以上至于帝王,能从礼者则治安,不能从礼者则危乱,庶人据于事,不能法礼也。 礼之貌诚①深矣,坚白同异之察,入焉而弱。②其貌诚大矣,擅作典制褊陋之说,入焉而望。③其貌诚高矣,暴慢恣睢,④轻俗以为高之属,入焉而队。⑤故绳诚陈,⑥ 则不可欺以曲直;衡诚县,⑦则不可欺以轻重; 规矩诚错,⑧则不可欺以方员;君子审礼,则不可欺以诈伪。⑨故绳者,直之至也;衡者,平之至也;规矩者,方员之至也;礼者,人道之极也。然而不法礼者不足礼,谓之无方之民;⑩法礼足礼,谓之有方之士。礼之中,能思索,⑾谓之能虑;能虑勿易, ⑿谓之能固。能虑能固,加好之焉,圣矣。⒀天者,高之极也;地者,下之极也;日月者,明之极也;无穷者,广大之极也;圣人者,道之极也。⒁ 注①索隐有本作“恳诚”者,非也。 注②正义言礼之貌信深厚矣,虽有邹子坚白同异之辩明察,入于礼义之中,自然懦弱败坏*(之礼)*也。 注③索隐言擅作典制及褊陋之说。入焉,谓入礼则自嗛望知其失。正义言礼之貌信广大矣,虽有擅作典制褊陋之说,文辞入于礼义之中,自然成淫俗褊陋之言。 注④索隐恣睢犹毁訾也。 注⑤索隐言訾毁礼者自取队灭也。正义言礼之貌信尊高矣,虽有暴慢恣睢轻俗以为高之属,入于礼义之中,自然成坠落暴慢轻俗之人。 注⑥集解郑玄曰:“诚犹审也。陈,设也,谓弹画也。” 注⑦集解郑玄曰:“衡,称也。县谓锤也。”正义县音玄。 注⑧索隐错,置也。规,车也。矩,曲尺也。正义错,七故反。 注⑨正义诈伪谓坚白同异,擅作典制,暴戾恣睢自高也。故陈绳,曲直定;悬衡,轻重分;错规矩,方员□;审礼,诈伪自消灭矣。 注⑩集解郑玄曰:“方犹道也。” 注⑾索隐索,求也。 注⑿正义易谓轻易也。 注⒀正义好,火到反。言人以得礼之中,又能思审索求其礼,谓之能思虑;又不轻易其礼,谓之能坚固。能虑,能固其礼,更加好之,乃圣人矣。 注⒁正义道谓礼义也。言人有礼义,则为圣人,比于天地日月,广大之极也。 以财物为用,以贵贱为文,以多少为异,以隆杀为要。①文貌繁,情欲省,礼之隆也;文貌省,情欲繁,礼之杀也;文貌情欲相为内外表里,并行而杂,礼之中流也。② 君子上致其隆,下尽其杀,而中处其中。③步骤驰骋广骛不外,④是以君子之性守宫庭也。⑤人域是域,士君子也。⑥外是,民也。⑦于是中焉,房皇周浃,曲*(直)*得其次序,圣人也。⑧故厚者,礼之积也;大者,礼之广也;⑨高者,礼之隆也;明者,礼之尽也。⑩ 注①索隐隆犹厚也。杀犹薄也。 注②正义言文饰情用,表里外内,合于儒墨,是得礼情之中,而流行不息也。 注③正义中谓情文也。 注④正义骛音务。言君子之人,上存文饰,下务减省,而合情文,处得其中,纵有战阵杀戮邪恶,则不□于礼义矣。三皇步,五帝骤,三王驰,五伯骛也。 注⑤索隐言君子之性守正不慢远行,如常守宫庭也。正义宫庭,听朝处。喻君子心内常守礼义,若宫庭焉。 注⑥索隐域,居也。言君子之行,非人居亦弗居也。正义处平凡人域之中,能知礼义之域限,即为士及君子也。 注⑦索隐外谓人域之外,非人所居之地。以喻礼义之外,别为它行,即是小人,故云外是人也。 注⑧索隐房音旁。旁皇犹徘徊也。周浃犹周澘。言徘徊周浃,委曲得礼之序,动不失中,则是圣人之行也。 注⑨索隐言君子圣人有厚大之德,则为礼之所积益弘广也,故曰“甘受和,白受采,忠信之人可以学礼,苟无忠信,则礼不虚道”。然此文皆荀卿礼论也。 注⑩正义言君子内守其礼,德厚大积广,至于高尊明礼,则是礼之终竟也。 此书是褚先生取荀卿礼论兼为之。 【索隐述赞】礼因人心,非从天下。合诚饰貌,救弊兴雅。以制黎甿,以事宗社。情文可重,丰杀难假。仲尼坐树,孙通蕝野。圣人作教,罔不由者。 [/TD][/TR][TR][TD][/TD][/TR][/ALIGN]

[TR][TD][/TD][/TR][TR][TD][/TD][/TR][/ALIGN]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OP

Re:史记

[/ALIGN]

[HR][/ALIGN]

[TR]卷二十四 乐书 第二 [/TD][/TR][/ALIGN]

[TR]太史公曰:余每读虞书,至于君臣相敕,维是几安,而股肱不良,万事堕坏,未尝不流涕也。成王作颂,推己惩艾,①悲彼家难,②可不谓战战恐惧,善守善终哉?③君子不为约则修德,④满则弃礼,佚能思初,安能惟始,沐浴膏泽而歌咏勤苦,非大德谁能如斯!传曰“治定功成,礼乐乃兴”。海内人道益深,其德益至,所乐者益异。满而不损则溢,盈而不持则倾。凡作乐者,所以节乐。⑤君子以谦退为礼,以损减为乐,乐其如此也。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声律,⑥以补短移化,助流政教。天子躬于明堂临观,而万民咸荡涤邪秽,斟酌饱满,以饰厥性。故云雅颂之音理而民正,嘄噭⑦之声兴而士奋,郑韂之曲动而心淫。及其调和谐合,鸟兽尽感,而况怀五常,含好恶,自然之势也? 注①正义音刈。 注②正义乃惮反。家难,谓文王囚羑里,武王伐纣。 注③正义言成王作颂,悲文王战战恐惧,推己戒励为治,是善守善终也。 注④正义为,于伪反。 注⑤正义音洛。言不乐至荒淫也。 注⑥正义比音鼻。 注⑦索隐上姑尧反,又音叫。下音击。 治道亏缺而郑音兴起,封君世辟,①名显邻州,争以相高。自仲尼不能与齐优遂容于鲁,②虽退正乐以诱世,作五章以剌时,③犹莫之化。陵迟以至六国,流沔沉佚,遂往不返,卒于丧身灭宗,并国于秦。 注①索隐辟亦君也。正义辟,并亦反。 注②索隐齐人归女乐而孔子行,言不能遂容于鲁而去也。或作“逐客”,误耳。 注③索隐按:系*[家]*﹑家语所云孔子嗤季桓子作歌引诗曰“彼妇人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人之谒,可以死败。优哉游哉,聊以卒岁”。是五章之刺也。 秦二世尤以为娱。丞相李斯进谏曰:“放弃诗书,极意声色,祖伊所以惧也;①轻积细过,恣心长夜,纣所以亡也。”赵高曰:“五帝﹑三王乐各殊名,示不相袭。上自朝廷,下至人民,得以接欢喜,合殷勤,非此和说不通,解泽不流,②亦各一世之化,度时之乐,何必华山之騄耳而后行远乎?”二世然之。 注①正义祖伊谏殷纣,纣不听。孔安国云祖己后贤臣也。 注②正义说音悦。解音蟹。言非此乐和适,亦悦乐之不通,散恩泽之事不流,各一世之化也。谏二世,故名之也。 高祖过沛诗三侯之章,①令小儿歌之。高祖崩,令沛得以四时歌樭宗庙。孝惠﹑孝文﹑孝景无所增更,于乐府习常肄旧而已。② 注①索隐按:过沛诗即大风歌也。其辞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是也。侯,语辞也。诗曰“侯其祎而”者是也。兮亦语辞也。沛诗有三“兮”,故云三侯也。 注②正义肄音异。 至今上即位,作十九章,①令侍中李延年次序其声,拜为协律都尉。通一经之士不能独知其辞,皆集会五经家,相与共讲习读之,乃能通知其意,多尔雅之文。 注①索隐按:礼乐志安世房中乐有十九章。 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常有流星经于祠坛上。 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春歌青阳,夏歌朱明,①秋歌西璤,②冬歌玄冥。③世多有,故不论。④ 注①集解瓒曰:“尔雅云春曰青阳,夏曰朱明。” 注②集解韦昭曰:“西方少璤也。” 注③正义礼记月令云玄冥,水官也。 注④索隐言四时歌多有其词,故此不论载。今见汉书礼乐志。 又尝得神马渥洼水中,①复次以为太一之歌。歌曲曰:“太一贡兮天马下,②沾赤汗兮沫流赭。③骋容与兮跇万里,④今安匹兮龙为友。”后伐大宛得千里马,马名蒲梢, ⑤次作以为歌。歌诗曰:“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中尉汲黯进曰:“凡王者作乐,上以承祖宗,下以化兆民。今陛下得马,诗以为歌,协于宗庙,先帝百姓岂能知其音邪?”上默然不说。丞相公孙弘曰:“黯诽谤圣制,当族。” 注①集解李斐曰:“南阳新野有暴利长,当武帝时遭刑,屯田炖煌界。人数于此水旁见髃野马中有奇异者,与凡马异,来饮此水旁。利长先为土人持勒靽于水旁,后马玩习久之,代土人持勒靽,收得其马,献之。欲神异此马,云从水中出。”苏林曰:“洼音‘窐曲’之‘窐’也。”索隐洼音一佳反,乌花反。苏林音“窐曲”之“窐”,窐即窳也。 注②索隐按:礼乐志“贡”作“况”,况与贡意亦通。正义太一,北极大星也。 注③集解应劭曰:“大宛马汗血沾濡也,流沫如赭。” 注④集解孟康曰:“跇音逝。”如淳曰:“跇谓超踰也。”索隐亦*[作]*“逝”。 邹诞生云跇,一作“世”,亦音跇。跇,超也。 注⑤集解应劭曰:“大宛旧有天马种,蹋石汗血,汗从前肩膊出如血,号一日千里。” 索隐梢音史交反。又本作“骚”,亦同音。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①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②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③ 声相应,故生变;④变成方,谓之音;⑤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也。⑥乐者,音之所由生也,⑦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⑧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緃以杀;⑨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⑩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⑾其怒心感者,其声麤以厉;⑿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⒀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⒁六者非性也,⒂感于物而后动,⒃ 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⒄故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壹其行,⒅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⒆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⒇ 注①正义皇侃云:“此章有三品,故名为乐本,备言音声所起,故名乐本。夫乐之起,其事有二:一是人心感乐,乐声从心而生;一是乐感人心,心随乐声而变也。” 注②正义物者,外境也。外有善恶来触于心,则应触而动,故云物使之然也。 注③集解郑玄曰:“宫商角征羽杂比曰音,单出曰声,形犹见也。”王肃曰:“物,事也。谓哀乐喜怒和敬之事感人而动,见于声。” 注④集解郑玄曰:“乐之器,弹其宫则觽宫应,然而不足乐,是以变之使杂也。” 正义崔灵恩云:“缘五声各自相应,不足为乐,故变使杂,令声音谐和也。” 注⑤集解郑玄曰:“方犹文章。”正义皇侃云:“单声不足,故变杂五声,使交错成文,乃谓为音也。” 注⑥集解郑玄曰:“干,楯也;戚,斧也:武舞所执也。羽,翟羽也;旄,旄牛尾:文舞所执也。”正义比音鼻,次也。音,五音也。言五音虽杂,犹未足为乐,复须次比器之音及文武所执之物,共相谐会,乃是由音得名。为乐武阴文阳,故所执有轻重异。” 注⑦正义合音乃成乐,是乐由音而生,诸乐生起之所由也。 注⑧正义本犹初也。物,外境也。*(言)*将欲明乐随心见,故更陈此句也。 注⑨集解郑玄曰:“緃,踧也。”索隐焦音如字。邹诞生作“緃”,音将妙反。 正义杀,所介反。緃,踧急也。若外境痛苦,则其心哀戚,哀戚在心,故乐声踧急而杀也。此下六者,皆人君见前境来感己而制乐音,随心见之也。 注⑩集解郑玄曰:“啴,宽绰之貌。”正义啴,宽也。若外境可美,则其心欢乐,欢乐在心,故乐声必随而宽缓也。 注⑾集解郑玄曰:“发,扬也。”正义若外境会意,其心喜悦,悦喜在心,故乐声发扬也。 注⑿正义若外境乖失,故己心怒恚,怒在心,心随怒而发扬,故无辍侦,则乐声麤强而严厉也。 注⒀正义廉,隅也。若外境尊高,故己心悚敬,悚敬在内,则乐声直而有廉角也。 注⒁正义柔,软也。若外境怜慕,故己心爱惜,爱惜在内,则乐和柔也。 注⒂正义性本静寂,无此六事。六事之生,由应感见而动,故云非性。 注⒃集解郑玄曰:“言人声在所见,非有常。” 注⒄正义六事随见而动,非关本性,圣人在上,制正礼以防之,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也。 注⒅正义胡孟反。 注⒆集解郑玄曰:“极,至也。”正义四事,防慎所感之由也。用*[正]*礼教导其志,用*(世)**[正]*乐谐和其声,用法律齐其行,用刑辟防其凶*[奸]*,民不复流僻,徒感防之,使同其一*(敬)**[致]*,不为非也。极,至也。 注⒇集解郑玄曰:“此其所谓至也。”正义上四事功成,民同其心,俱不邪僻,故治道出也。民心所触,有前六者不同,故圣人用后四者制之。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①情动于中,故形于声,②声成文谓之音。③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正和;④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正乖;⑤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⑥声音之道,与正通矣。⑦宫为君,⑧商为臣,⑨角为民,⑩征为事,⑾羽为物。⑿五者不乱,则无惉懘之音矣。⒀宫乱则荒,其君骄;⒁商乱则搥,其臣坏;⒂角乱则忧,其民怨;⒃征乱则哀,其事勤;⒄羽乱则危,其财匮。⒅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⒆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⒇郑韂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21)桑闲濮上之音, (22)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23) 注①正义此乐本章第二段,明乐感人心也。人心即君人心也。乐音善恶由君上心之所好,故云生于人心者也。 注②正义情,君之情也。中犹心也。心既感物而动,故形见于声也。 注③正义谓之音,清浊虽异,各见于外,成于文彩,并谓之音也注④正义乐音洛。言平理之世,其乐音安静而欢乐也。正政同也。 注⑤集解徐广曰:“一作‘烦’。”正义乱世之音,民心怨怒,乐声亦怨,由其正乖僻故。 注⑥正义思音四。亡国,谓将欲灭亡之国,乐音悲哀而愁思。亡国之时,民之心哀思,其乐音亦哀思,由其民困苦故也。 注⑦集解郑玄曰:“言八音和否随政也。”正义正和则声音安乐,正乖则声音怨怒,是声音之道与正通矣。 注⑧集解王肃曰:“居中总四方。”索隐居中总四方,宫弦最大,用八十一丝,声重而尊,故为君。正义宫属土,居中央,总四方,君之象也。 注⑨集解王肃曰:“秋义断。”索隐商是金,金为决断,臣事也。弦用七十二丝,次宫,如臣次君也。 注⑩集解王肃曰:“春物并生,各以区别,民之象也。”索隐弦用六十四丝,声居宫羽之中,比君为劣,比物为优,故云清浊中,人之象也。正义角属木,以其清浊中,民之象。 注⑾集解王肃曰:“夏物盛,故事多。”索隐征属夏,夏时生长,万物皆成形体,事亦有体,故配事。弦用五十四丝。正义征属火,以其征清,事之象也。 注⑿集解王肃曰:“冬物聚。”索隐羽为水,最清,物之象。王肃云“冬物聚,故为物,弦用四十八丝” 注⒀集解郑玄曰:“惉懘,獘败不和之貌也。”索隐苫滞。又本作“惉懘”。 正义惉,獘也。懘,败也。君、臣、民、事、物五者各得其用,不相坏乱,则五音之响无獘败也。 注⒁集解郑玄曰:“荒犹散。”正义宫乱,则其声放散,由其君骄溢故也。 注⒂集解徐广曰:“搥,今礼作‘陂’也。”索隐搥,邹音都回反。徐广曰“今礼作‘陂’”音诐也。正义商音乱,其声欹邪不正,由其臣不理于官,*[官]*坏故也。 注⒃正义角音乱,其声忧愁,由政虐民怨故也。 注⒄正义征音乱,其声哀苦,由繇役不休,其民事勤劳也。 注⒅正义羽音乱,其声倾危,由君赋重,*(于)*其民贫乏故也。 注⒆正义迭,互也。陵,越也。五声并不和,则君臣上下互相陵越,所以谓之为慢也。 注⒇集解郑玄曰:“君、臣、民、事、物也,其道乱,则其音应而乱也。” 索隐无日犹言无复一日也。以言君臣陵慢如此,则国之灭亡朝夕可待,无复一日也。 注(21)集解郑玄曰:“比犹同。”正义郑音好滥淫志,韂音促速烦志,并是乱世音,虽乱而未灭亡,故比慢也。比,必以反。 注(22)集解郑玄曰:“濮水之上,地有桑闲,在濮阳南。”正义昔殷纣使师延作长夜靡靡之乐,以致亡国。武王伐纣,此乐师师延将乐器投濮水而死。后晋国乐师师涓夜过此水,闻水中作此乐,因听而写之。既得还国,为晋平公奏之。 师旷抚之曰:“此亡国之音也,得此必于桑闲濮上乎?纣之所由亡也。” 注(23)正义若用此濮上之音,其政必离散而民人流徙逃亡,缘臣诬上,各行私情,国即灭亡而不可禁止也。 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①乐者,通于伦理者也。②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觽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③是故审声以知音,④审音以知乐, ⑤审乐以知政,⑥而治道备矣。⑦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⑧礼乐皆得,谓之有德。 德者得也。⑨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⑩食飨之礼,非极味也。⑾清庙之瑟,⑿朱弦而疏越,⒀一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⒁大飨之礼,⒂尚玄酒⒃而俎腥鱼,⒄大羹不和,⒅有遗味者矣。⒆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⒇ 注①正义此乐本章第三段也。前第一段明人心感乐,第二段明乐感人心,此段圣人制正乐以应之。此段自有二重:自“凡音”至“反人道”为一重,却应第二段乐感人心也;又自“人*(心)*生而静”至“王道备矣”为一重,却应第一段人心感乐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伦犹类也。理,分也。”正义音初生自君心,形而成乐,乐成则能通于百姓,使各尽其类分,故曰通伦理者也。 注③集解郑玄曰:“禽兽知此为声耳,不知其宫商之变。八音并作,克谐,曰乐。” 注④正义声为音本,若欲知音,常须审定其声,然后音可知。 注⑤正义音为乐本,前审定其音,然后可知乐也。 注⑥正义乐为政本,前审定其乐,然后政可知也。 注⑦正义前审定其本,后识其末,则为治之道乃可备也。 注⑧集解郑玄曰:“几,近也。”正义礼谓治国之礼,包万事。万事备具,始是礼极。今知乐者但正君、臣、民、事、物五者之情,于礼未极,故云几于礼也。 注⑨集解郑玄曰:“听乐而知政之得失,则能正君、臣、民、事、物之礼。” 正义若听乐而知礼,则是礼乐皆得;二者备具,则是有德之君也。又言有德之人是能得礼乐之情,故云德者得也。 注⑩集解郑玄曰:“隆犹盛也。极犹穷也。”正义大乐之盛,本在移风易俗,非穷钟鼓之音,故云非极音也。故论语“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是也。 注⑾正义食音嗣。食享谓宗庙祭也。大礼之盛,本在安上治民,非崇玉帛至味,故云非极味也。故论语“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是也。 注⑿集解郑玄曰:“清庙谓作乐歌清庙。”王肃曰:“于清庙中所鼓之瑟。” 注⒀集解郑玄曰:“越,瑟底孔,画疏之使声迟。” 注⒁集解郑玄曰:“遗犹余也。”王肃曰:“未尽音之极。”正义倡音唱。 一唱谓一人始唱歌,三叹谓三人赞叹也。乐歌此先王之道,不极音声,故但以熟弦广孔,少唱寡和。此音有德,传于无穷,是有余音不巳。一云所重在德,本不在音,是有遗余音,念之不忘也。 注⒂正义大享即食享也。变“食”言“大”,崇其名故也。不尚重味,故食言大也。此言礼盛不*(作)**[在]*至味之事。 注⒃正义祫祭之礼,则列玄尊在上,五齐在下也。 注⒄正义凡俎有肴生腊,*(是俎)*腥鱼者,生鱼也,俎虽有三牲而兼载生鱼也。 注⒅正义和,胡卧反。大羹,肉汁也。祫祭有肉汁为羹,无盐菜之芼和也。 注⒆正义遗亦余也。此*(者)**[皆]*质素之食。礼,人主诚设之道不极滋味,故尚明水而腥鱼。此礼可重,流芳竹帛,传之无已,有余味。一云礼本在德,不在甘味,故用水鱼而遗味也。 注⒇集解郑玄曰:“教之使知好恶。”正义好,火到反。恶,一故反。平,均也。言先王制礼作乐,本是教训浇民,平于好恶之理,故去恶归善,不为口腹耳目之欲,令反归人之正道也。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①感于物而动,性之颂也。②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③ 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己,天理灭矣。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⑤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⑥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佚作乱之事。是故强者胁弱,觽者暴寡,知者诈愚,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寡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 是故先王制礼乐,人为之节:⑦衰麻哭泣,⑧所以节丧纪也;钟鼓干戚,所以和安乐也;婚姻冠鮼,所以别男女也;⑨射乡食飨,所以正交接也。⑩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 注①正义此第三段第二重也。人初生未有情欲,其*(情欲)*至静禀于自然,是天之性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颂音容。今礼作‘欲’。”正义其心虽静,感于外情,因物而动,是性之贪欲也。 注③集解王肃曰:“事至,能以智知之,然后情之好恶见。”正义上“知”音智。 注④集解王肃曰:“内无定节,智为物所诱于外,情从之动,而失其天性。” 正义言好恶不自节量于心,唯知情欲诱之于外,不能反还己躬之善,则天性灭绝矣。 注⑤集解郑玄曰:“随物变化。”正义夫物不一,故言无穷也。若人心嗜欲无度,随好恶不能节之,则与之而化,故云人化物。 注⑥集解郑玄曰:“言无所不为。”正义心随物化,则灭天性而恣人心之欲也。 注⑦集解郑玄曰:“为作法度以遏其欲也。”王肃曰:“以人为之节,言得其中也。” 注⑧正义此以下并是陈礼节人之事也。制五服哭泣,所以纪丧事之节,而不使背死忘生也。事死者难,故以哀哭为前也。 注⑨集解郑玄曰:“男二十而冠,女许嫁而鮼。”正义冠音贯。鮼音鸡。 注⑩集解郑玄曰:“射乡,大射乡饮酒。”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①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②礼胜则离。③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④礼义立,则贵贱等矣;⑤乐文同,则上下和矣;⑥好恶着,则贤不肖别矣;⑦刑禁暴,爵举贤,则政均矣。⑧仁以爱之,义以正之,如此则民治行矣。⑨ 注①集解郑玄曰:“同谓协好恶也,异谓别贵贱。”正义此第二章名为乐论。 其中有四段,此章论礼乐同异也。夫乐使率土合和,是为同也;礼使父子殊别,是为异也。 注②集解王肃曰:“流遁不能自还。” 注③集解王肃曰:“离析而不亲。”正义胜,式证反。胜犹过也。礼乐虽有同异,而又相须也。若乐过和同而无礼,则流慢,无复尊卑之敬。若礼过殊隔无乐,则亲属离析,无复骨肉之爱也。 注④集解郑玄曰:“欲其并行彬彬然。”正义乐和内,是合情也;礼检夡,是饰貌也。 注⑤集解郑玄曰:“等阶级。” 注⑥正义文谓声成文也。若作乐文采谐同,则上下并和,是乐和民声也。 注⑦正义好恶并去声,又并如字。着,张虑反。若法律分明,善恶章着,则贤愚斯别,政化行矣。 注⑧正义王者*(为)*用刑*(则)**[以]*禁制暴慢,疏爵以举赏贤良,则政治均平,是刑以防之矣。既是禁暴而又言举贤者,示刑最为重,不宜独行,必须赏罚兼明也。然礼乐之用非政不行,明须四事连行也。 注⑨正义言礼乐刑政既均,又须仁以爱民,义以正民,如此则民顺理正行矣。 乐由中出,①礼自外作。②乐由中出,故静;③礼自外作,故文。④大乐必易,⑤ 大礼必简。⑥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⑦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暴民不作,诸侯宾服,兵革不试,⑧五刑不用,百姓无患,天子不怒,如此则乐达矣。合父子之亲, ⑨明长幼之序,⑩以敬四海之内。⑾天子如此,则礼行矣。⑿ 注①集解郑玄曰:“和在心。”正义此乐论第二段,谓乐功也。出犹生也。为人在中,和有未足,故生此乐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敬在貌。”正义作犹起也。为人在外,敬有未足,故起此礼也。 注③正义乐和心,在内,故云静。 注④集解郑玄曰:“文犹动。”正义礼肃人貌,貌在外,故云动。 注⑤正义易,以鼓反。朱弦疏越是也。 注⑥集解郑玄曰:“易简,若于清庙大飨然。”正义玄酒腥鱼是也。 注⑦集解郑玄曰:“至犹达也,行也。”正义乐行主和,和达则民无复怨怒也。 礼行主谦,谦达则民不争竞也。 注⑧集解郑玄曰:“宾,协也。试,用也。” 注⑨正义前云“礼至不争”,故致天下尊卑之序也。礼使父慈子孝,是合父子之亲也。即父事三老也。 注⑩正义长坐幼立,是明长幼之序,即兄事五更是也。 注⑾正义孝经云:“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教以弟,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君。”即是敬四海之内也。 注⑿正义言天子能躬行礼,则臣下必用礼,如此则礼行矣。“合父子”以下,悉自天子自身行之也。 大乐与天地同和,①大礼与天地同节。②和,故百物不失;③节,故祀天祭地。④ 明则有礼乐,⑤幽则有鬼神,⑥如此则四海之内合敬同爱矣。⑦礼者,殊事合敬者也;⑧乐者,异文合爱者也。⑨礼乐之情同,故明王以相沿也。⑩故事与时并,⑾名与功偕。⑿故钟鼓管磬羽钥干戚,乐之器也;⒀诎信俯仰级兆舒疾, ⒁乐之文也。⒂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礼之器也;升降上下周旋裼袭,礼之文也。故知礼乐之情者能作,⒃识礼乐之文者能术。⒄作者之谓圣,⒅术者之谓明。⒆明圣者,术作之谓也。 注①正义此乐论第三段,论礼与乐唯圣能识也。言天地以气氤氲,合生万物。 大乐之理,顺阴阳律吕生养万物,是大乐与天地同和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言顺天地之气与其数也。”正义言天有日月,地有山川,高卑殊形,生用各别。大礼辩尊卑贵贱等差异别,是大礼与天地同节。 注③集解郑玄曰:“不失其性。”正义乐与天地同和,能生成万物。 注④集解郑玄曰:“成物有功报焉。”正义礼与天地同节,有尊卑上下,报生成万物之功。 注⑤集解郑玄曰:“教人者也。”正义明犹外也。言圣王能使乐与天地同和,礼与天地同节,又能显明其礼乐以教人也。 注⑥集解郑玄曰:“助天地成物者也。易曰知鬼神之情状。然则圣人精气谓之神,贤智之精气谓之鬼也。”正义幽,内也。言圣王又能内敬鬼神,助天地生成万物。 注⑦正义言行礼同节,故四海合敬矣。乐同和,故四海同爱矣。 注⑧正义尊卑贵贱之别,是殊事也。施之同以庄敬,是合敬也。 注⑨正义宫商错而成文,随事而制变,是异文;同以劝爱,是合爱也。 注⑩集解郑玄曰:“沿犹因述也。殷因于夏,周因于殷。”正义乐情主和,礼情主敬,致化是同。以其致化情同,故明王相因述也。 注⑾集解郑玄曰:“举事在其时也。”王肃曰:“有其时,然后得立其事。” 正义言圣王所为之事与所当之时并行也。若尧舜揖让之事与淳和之时并行,汤武干戈之事与浇薄之时并行。此句明礼也。 注⑿集解郑玄曰:“为名在*(于)*其功也。偕犹俱也。”王肃曰:“有功,然后得受其名。”正义名谓乐名也。偕,俱也。功者,揖让干戈之功也。圣王制乐之名,与所建之功俱作也。若尧、舜乐名咸池、大韶,汤、武乐名大濩、大武也。 注⒀正义此陈乐事也。钟鼓之属是乐之器,有形质,故为事也。 注⒁集解徐广曰:“级,今礼作‘缀’。”骃案:郑玄曰“兆其外营域”。索隐徐广曰:“级,今礼作‘缀’。”缀舞者,酇列也。又按:下文“其舞行及远”,“及短”,礼皆作“缀”,盖是字之残缺讹变耳,故此为“级”而下又为“及”也。然并依字读,义亦俱通,恐违古记耳。 注⒂正义文饰之事也。 注⒃正义既能穷本*(知末)*知变,又能着诚去伪,所以能述作,故谓之圣也。 注⒄集解郑玄曰:“述谓训其义。”正义谓上文“屈伸俯仰”,“升降上下”也。 注⒅正义尧、舜、禹、汤之属是也。 注⒆正义游、夏之属是也。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①和,故百物皆化;序,故髃物皆别。② 乐由天作,礼以地制。③过制则乱,过作则暴。④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⑤论伦无患,乐之情也;⑥欣喜驩爱,乐之*(容)**[官]*也。⑦中正无邪,礼之质也;⑧庄敬恭顺,礼之制也。⑨若夫礼乐之施于金石,越于声音,用于宗庙社稷,事于山川鬼神,则此所以与民同也。⑩ 注①正义此乐论第四段也。谓礼乐之情也。乐法天地之气,故云天地之和;礼法天地之形,故云天地之序。礼乐从天地而来,王者必明于天地,然后能兴起礼乐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化犹生也。别谓形体异。” 注③集解郑玄曰:“言法天地。”正义天用和气化物,物从气化,是由天作也。地有高下区分以生万物,礼有品节殊文,是由地制也。 注④集解郑玄曰:“过犹误也。暴,失文﹑武意也。” 注⑤正义礼乐既不可误,故须明天地者乃可制作也。 注⑥集解王肃曰:“言能合道论,中伦理而无患也。”正义既云唯圣人识礼乐之情,此以下更说其情状不同也。伦,类也。贺玚云:“乐使物得类序而无害,是乐之情也。” 注⑦正义*(容)*[官]犹事也。贺玚云:“八音克谐使物欣喜,此乐之事夡也。” 注⑧集解郑玄曰:“质犹本。”正义明礼情也。质,本也。礼以*(心内)**[内心]* 中正,无有邪僻,是礼之本。 注⑨正义明礼情之事也。谓容貌庄敬,谦恭谨慎,是礼之节制也。 注⑩集解王肃曰:“自天子至民人,皆贵礼之敬,乐之和,以事鬼神先祖也。” 正义言四者施用祭祀,随世而异,则前王所不专,故又云则此所以与民同,言随世也。 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①其功大者其乐备,其治辨者其礼具。②干戚之舞,非备乐也;③亨孰而祀,非达礼也。④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礼。⑤乐极则忧,礼粗则偏矣。⑥及夫敦乐而无忧,⑦礼备而不偏者,其唯大圣乎?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也;⑧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也。⑨春作夏长,仁也;秋敛冬藏,义也。仁近于乐,义近于礼。⑩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⑾礼者辨宜,居鬼而从地。⑿故圣人作乐以应天,作礼以配地。礼乐明备,天地官矣。⒀ 注①集解郑玄曰:“功成治定同时耳,功主于王业,治主于教民。”正义此第三章名乐礼章,言明王为治,制礼作乐,故名乐礼章。其中有三段:一明礼乐齐,其用必对;二明礼乐法天地之事;三明天地应礼乐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辨,一作‘别’。”骃案:郑玄曰“辨,篃也”。正义辨,皮勉反,又边练反。夫礼乐必由功治,[功治]有小大,故礼乐应之而广狭也。 若上世民淳易化,故王者功治广篃,是以礼乐备也。而殷﹑周民浇难化,故王者功治褊狭,则礼乐亦不具。 注③集解郑玄曰:“乐以文德为备,若咸池也。”正义证乐不备也。干戚,*(周)* 武[舞]也。乐以文德为备,故用朱丝疏越,干戚之舞,故非备乐也。 注④集解郑玄曰:“达犹具也。至敬不飨味而贵气臭。”正义解礼不具也。谓腥俎玄尊,表诚象古而已,不在芬苾孰味。是乃浇世为之,非达礼也。 注⑤集解郑玄曰:“言其有损益。”正义庾蔚之云:“乐兴于五帝,礼成于三王。乐兴王者之功,礼随世之质文。”崔灵恩云:“五帝淳浇不同,故不得相沿为乐;三王文质之不等,故不得相袭为礼。” 注⑥集解郑玄曰:“乐,人之所好也,害在淫侉;礼,人之所勤,害在倦略。” 注⑦集解郑玄曰:“敦,厚也。” 注⑧集解郑玄曰:“礼为异。”正义天高于上,地卑于下,万物布散殊别于其中,而大圣制礼,别异尊卑,是觽大而行,故云礼制行矣。礼以节制为义,故云礼制。 注⑨集解郑玄曰:“乐为同。”正义天地二气,流行不息,合同氛氲,化生万物。而大圣作乐,合同人心,是以象天地而起,故云乐兴也。 注⑩集解郑玄曰:“言乐法阳而生,礼法阴而成。”正义近,其靳反。春夏生长万物,故为仁爱。乐主陶和万性,故仁近于乐也。秋则杀敛,冬则蛰藏,并是义主断割。礼为节限,故义近于礼也。 注⑾集解郑玄曰:“敦和,乐贵同。”正义此释仁近乐之义。言乐之为体,敦厚和同,因循圣人之神气而从顺于天。 注⑿集解郑玄曰:“别宜,礼尚异也。”孙炎曰:“居鬼,品处人鬼之志。” 正义此解义近礼之由。居鬼犹循神也。鬼谓先贤也。礼之为体,尊卑殊别,各有其宜,因居先贤鬼气而从顺于地,分别礼分。 注⒀集解郑玄曰:“各得其事也。”王肃曰:“各得其位也。” 天尊地卑,君臣定矣。①高卑已陈,贵贱位矣。②动静有常,小大殊矣。③方以类聚,物以髃分,则性命不同矣。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⑤如此则礼者天地之别也。⑥ 地气上隮,⑦天气下降,⑧阴阳相摩,⑨天地相荡,⑩鼓之以赖霆,⑾奋之以风雨,⑿ 动之以四时,⒀暖之以日月,⒁而百*(物)*化兴焉,⒂如此则乐者天地之和也。⒃ 注①正义此乐礼章第二段也,明礼乐法天地事也。言君尊于上,臣卑于下,是象天地定矣。 注②集解郑玄曰:“高卑谓山泽也。位矣,尊卑之位象山泽。” 注③集解郑玄曰:“动静,阴阳用事也。小大,万物也。大者常存,小者随阴阳出入。” 注④集解郑玄曰:“方谓行虫。物谓殖生者。性之言生也。命,生之长短。” 正义性,生也。万物各有嗜好谓之性。命者,长短夭寿也。所祖之物既禀大小之殊,故性命夭寿不同也。 注⑤集解郑玄曰:“象,光耀。形,体貌。”正义言日月星辰之光耀,草木鸟兽之体貌也。 注⑥正义结礼之别也。此天地明圣,制礼殊别,是天地之分别也,亦别辨宜居鬼而从地也。 注⑦集解郑玄曰:“隮,升也。” 注⑧正义明礼乐法天地气也。天地二气之升降合而生物,故乐以气法地,弦歌声气升降相合,以教民也。然气从下升,*(此)*[在]乐象气,故从地始也。形以上尊,*(故)*礼象形,*[故]*从天始也。 注⑨正义二气切摩而万物生发,作乐亦令声气切摩,使民心生敬也。 注⑩集解郑玄曰:“荡,动也。”正义天地八节荡动也。天地化物,八节更相感动,作乐亦令八音相感动也。 注⑾正义万物虽以气生,而物未发,故雷霆以鼓动之,如乐用钟鼓以发节也。大雷曰霆。 注⑿集解郑玄曰:“奋,迅也。”正义万物皆以风雨奋迅而出,如乐用樭奋迅以象之,使发人情也。 注⒀正义万物生长,随四时而动,如乐各逐心内所须而奏之。 注⒁正义暖音喧远反。万物之生,必须日月暖照,如乐有蕴藉,使人宣昭也。蕴藉者,歌不直言而长言嗟叹之属。 注⒂集解郑玄曰:“百物化生。” 注⒃正义结乐之和也。如此则圣人作乐,法天地和同,是乐者天地之和也,亦是敦和率神而从天也。 化不时则不生,①男女无别则乱登,②此天地之情也。③及夫礼乐之极乎天而蟠乎地,④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⑤穷高极远而测深厚,⑥乐着太始⑦而礼居成物。⑧着不息者天也,着不动者地也。⑨一动一静者,天地之闲也。⑩故圣人曰“礼云乐云”。⑾ 注①正义此乐礼章第三段,明天地应于礼乐也。前圣人既作礼乐,此明天地应乐也。若人主行化失时,天地应以恶气毁物,故云化不时则不生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登,成也。乐失则害物,礼失则乱人。”正义此明天地应礼也。登,成也。若人君行礼,男女无别,则天地应而错乱成之也。 注③正义结随礼乐得失而应之,是天地之情也。然乐是气化,故云害物;礼是形教,故言乱人也。 注④集解郑玄曰:“极,至也。蟠犹委也。”索隐音盘。邹诞本作“播”,亦作 “蟠”。 注⑤正义言阴阳和,四时顺,以应礼乐,礼乐与鬼神并助天地而成化也。 注⑥集解郑玄曰:“高远,三辰也。深厚,山川也。言礼乐之道,上至于天,下委于地,则其闲无所不之矣。” 注⑦集解王肃曰:“着,明也。明太始,谓法天也。”索隐着,明也。太始,天也。言乐能明太始是法天。 注⑧集解成物谓地也。居亦谓法也。索隐言地能成万物,故成物谓地也。居亦法也,言礼法地也。正义着犹处也。天为万物之始,故曰太始。天苍而气化,乐亦气化,故云处太始也。 成物,地也,体盘薄长成万物也。在地成形,礼亦形教,故云居成也。地卑,故曰居;天高,故曰着也。 注⑨集解郑玄曰:“着犹明白也。息谓休止也。”索隐着谓*(着)*明白。*[着]*运生不息者,天之功也,故易干卦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着养万物不动者,地之德也,故易坤卦云“安贞吉”是也。正义此美礼乐配天地也。 着亦处也。言乐气化,处运生不息者,配天也。礼制尊卑定位,成养万物,处不移动者,配地也。 注⑩集解郑玄曰:“闲谓百物也。”正义此美礼乐若分则配天地,若合则与百物齐一也。*(静动而生)*百物禀天动地静而生,故呼百物为天地之闲也。 注⑾集解郑玄曰:“言礼乐之法天地也。”正义引圣证此章也。言圣人云,明此一章是礼乐法天地也,故言圣人曰“礼云乐云”。乐动礼静,其并用事,如天地闲物有动静也。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①夔始作乐,以赏诸侯。②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谷时孰,然后赏之以乐。③故其治民劳者,其舞行级远;④其治民佚者,其舞行级短。⑤故观其舞而知其德,⑥闻其谥而知其行。⑦大章,章之也;⑧咸池,备也;⑨韶,继也;⑩夏,大也;⑾殷周之乐尽也⑿ 注①集解郑玄曰:“南风,长养之风也,言父母之长养己也。其辞未闻也。” 王肃曰:“南风,育养民之诗也。其辞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索隐此诗之辞出尸子及家语。正义此第四章名乐施,明礼乐前备后施布天下也。中有三段:一明施乐以赐诸侯也;二明施乐须节,既赐之,所以宜节也;三明礼乐所施,各有本意本德。世本“神农作琴”,今云舜作者,非谓舜始造也,改用五弦琴,特歌南风诗,始自舜也。五弦者,无文武二弦,唯宫商角征羽之五弦也。南风是孝子之诗也。南风养万物而孝子歌之,言得父母生长,如万物得南风也。舜有孝行,故以五弦之琴歌南风诗,以教理天下之孝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夔欲舜与天下之君共此乐。” 注③正义陈其合赏也。若诸侯孝德明盛,教令尊严,年谷丰稔,故天子赏乐也,天下因而法之也。 注④正义行音胡郎反。级音子韂反。本,或作“缀”,音同。此明虽得乐赐,而随功德优劣*(也)**[为]*舞位行列也。缀谓缵列也。若诸侯治民劳苦,由君德薄,王赏之以乐,则舞人少,不满,将去缵疏远也。 注⑤集解王肃曰:“远以象民行之劳,近以象民行之逸。”正义佚音逸。言若诸侯治民暇逸,由君德盛,王赏舞人多,则满,将去缵促近也。庾蔚之云:“此为虞夏礼也。虞犹淳,故可随功赐乐;殷周渐浇,易生忿怨,不宜犹有优劣,是以同制。诸侯六佾,故与周礼不同也。” 注⑥正义观其樭位人多少,去缀近远,即知其君德薄厚也。 注⑦集解郑玄曰:“谥者行之夡。”正义行音胡孟反。制死谥随君德,故闻死谥则知生行。此一句比拟其舞也。 注⑧集解郑玄曰:“尧乐名。言尧德章明。”正义既生时舞则知德,死则闻谥验行,故更引死后闻乐则知行事解之也。大章,尧乐也。章,明也。民乐尧德大明,故名乐曰大章,后人闻大章则知尧生时德大明。上章是尧德之明,下章是后明于尧德。白虎通云 “大章,大明天地之道”。 注⑨集解郑玄曰:“黄帝所作乐名,尧增修而用之。咸,皆也。池之言施也,言德之无不施也。”王肃曰:“包容浸润行化皆然,故曰备也。” 注⑩集解郑玄曰:“舜乐名。言能继尧之德。” 注⑾集解郑玄曰:“禹乐名。言禹能大尧舜之德。” 注⑿集解郑玄曰:“言尽人事也。周礼曰‘殷曰大濩,周曰大武’。” 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则疾,①风雨不节则饥。②教者,民之寒暑也,③教不时则伤世。④事者,民之风雨也,事不节则无功。⑤然则先王之为乐也,以法治也,⑥善则行象德矣。⑦夫豢豕为酒,⑧非以为祸也;⑨而狱讼益烦,则酒之流生祸也。⑩是故先王因为酒礼,一献之礼,宾主百拜,⑾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之所以备酒祸也。故酒食者,所以合欢也。⑿ 注①正义此则乐施章第二段,明施乐须节也。既必须节,故引譬例。寒暑,天地之气也。若寒暑不时,则民多疾疫也。 注②正义风雨,天事也。风雨有声形,故为事也。若飘洒凄厉,不有时节,则谷损民饥也。 注③集解郑玄曰:“教谓乐也。” 注④正义寒暑不时,既为民疾苦;乐教不时,则伤世俗之化也。 注⑤正义风雨不节,则民饥馑;礼事不节,则治无功也。 注⑥集解王肃曰:“作乐所以法其治行也。” 注⑦集解王肃曰:“君行善,□臣下之行皆象君之德。”正义此广乐所以须节已。言先王为乐必以法治,治善则臣下之行皆象君之德也。 注⑧集解郑玄曰:“以谷食犬豕曰豢。为,作也。” 注⑨正义此言礼须节也。豢,养也。言前王豢犬豕及作酒之事,本以为礼祀神只,设宾客,和亲族,礼贤能,而实非为民作祸灾也。 注⑩集解郑玄曰:“小人饮之善酬,以致狱讼。”正义此礼事也。言民得豢酒,无复节限,卒至沉酗斗争杀伤,而刑狱益生烦多,则是酒之流害生其祸也。 注⑾集解郑玄曰:“一献,士饮酒之礼。百拜,以喻多也。” 注⑿正义此结节功也。既防酒祸,故饮不醉争,以特合欢适也。 [/TD][/TR][TR][TD][/TD][/TR][/ALIGN]

[TR][TD][/TD][/TR][TR][TD][/TD][/TR][/ALIGN]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OP

Re:史记

[/ALIGN]

[HR][/ALIGN]

[TR]卷二十四 乐书 第二 [/TD][/TR][/ALIGN]

[TR]乐者,所以象德也;①礼者,所以闭淫也。②是故先王有大事,必有礼以哀之;③ 有大福,必有礼以乐之:④哀乐之分,皆以礼终。⑤ 注①正义此乐施章第三段,明礼乐之所施各有本意,在于象德也。此言乐意也,言乐之所施于人,本有和爱之德。 注②正义此言礼意也。言礼之所施于人,*(大)**[本]*止邪淫过失也。 注③集解郑玄曰:“大事谓死丧。”正义民有丧则先王制衰麻哭泣之礼以节之,使其各遂哀情,是礼以哀之也。 注④正义乐音洛。大福,祭祀者庆也。民庆必歌舞饮食,庶羞之礼使不过,而各遂欢乐,是有以乐之也。 注⑤正义分,扶问反。结二事。哀乐虽反,皆用礼节,各终其分,故云皆以礼终。 乐也者,施也;礼也者,报也。①乐,乐其所自生;②而礼,反其所自始。③乐章德,④礼报情反始也。⑤所谓大路者,天子之舆也;⑥龙旗九旒,天子之旌也;⑦青黑缘者,天子之葆龟也;⑧从之以牛羊之髃,则所以赠诸侯也。⑨ 注①集解郑玄曰:“言乐出而不反,而礼有往来。”正义施,式豉反。此第六段,乐象法章第五段,不以次第而乱升在此段,明礼乐用别也。庾蔚之云:“乐者,所以宣畅四气,导达情性,功及物而不知其所报,□是出而不反,所以谓施也。礼者,所以通彼之意,故有往必有来,所以谓报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自由也。”正义此广施也。乐名所起,由民下之心所乐生,非有所报也。 注③正义此广报也。反犹报也。礼生无名,但是事耳,随时得质文之事而报之。 注④正义闻名知德,若大章是也。 注⑤集解孙炎曰:“作乐者缘民所乐于己之德,若舜之民乐其绍尧,*(也)*周之民乐其伐纣,而作韶﹑武也。制礼者本己所由得民心,殷尚质,周尚文是也。” 正义礼报人情而制,随质文之始也。 注⑥正义此以下广言礼以报为体之事。舆,车也。大路,天子之车也。诸侯朝天子,修其职贡,若有勋劳者,天子赐之大路也。 注⑦正义庾蔚之云:“龙旗九旒,上公之旌。” 注⑧集解公羊传曰:“龟青缘。”何休曰:“缘,甲□也。千岁之龟青□,明乎吉凶也。”索隐葆与“宝”同,史记多作此字。公羊传“宝龟青缘”,何休以缘为甲椩,千岁之龟青椩,明于吉凶。椩音耳占反。正义缘,以绢反。 注⑨集解郑玄曰:“赠诸侯,谓来朝将去,送之以礼也。”正义合结上诸事,皆是天子送诸侯礼也。言五等诸侯朝毕反去,天子赠之大路龙旗宝龟,又送之以牛羊之髃也。 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①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②乐统同,③礼别异,④ 礼乐之说贯乎人情矣。⑤穷本知变,乐之情也;⑥着诚去伪,礼之经也。⑦礼乐顺天地之诚,⑧达神明之德,⑨降兴上下之神,⑩而凝是精粗之体,领父子君臣之节。⑾ 注①正义此第七章明乐之情,与之符达鬼神,合而不可变也。中有三段,一明礼乐情达鬼神也,二证礼乐达鬼神之事,三明识礼乐之本可尊也。前第六章明象。象必见情,故以乐主情。乐变则情变,故云情之不可变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理犹事也。”正义礼主事礼别也,故云事之不可易者也。 注③正义解情不变也。统,领也。同,和合之情者也。 注④集解郑玄曰:“统同,同和合也。辨异,异尊卑之位。”正义解事不可易也。礼别于尊卑之事也。 注⑤正义贯犹通也。言人情莫过于同异,而礼乐能统同辨异,故其说理能通人情。 注⑥正义庾蔚之云:“乐能通和性分,使各不失其所,是穷自然之本也。使人不失其所守,是知变通之情也。” 注⑦正义着,竹虑反。去,丘吕反。着,明也。经,常也。着明诚信,违去诈伪,是礼之常行也。 注⑧正义见,胡练反。合明礼乐也。礼出于地,尊卑有序,是见地之情也。乐出于天,远近和合,是见天之情也。 注⑨正义达,通也。礼乐不失,则天降甘露,地出醴泉,是通于神明之德也。 注⑩集解郑玄曰:“降,下也。兴犹出也。”正义乐六变,天神下;八变,地只出:是兴降上下之神。 注⑾集解郑玄曰:“凝犹成也。精粗谓万物大小也。领犹理治也。” 是故大人举礼乐,则天地将为昭焉。①天地欣合,阴阳相得,②煦妪覆育万物,③ 然后草木茂,区萌达,④羽翮奋,角觡生,⑤蛰虫昭稣,⑥羽者妪伏,毛者孕鬻,⑦胎生者不殰而卵生者不殈,⑧则乐之道归焉耳。⑨ 注①正义为,于伪反。昭音照。此乐情章第二段,明礼乐能通达鬼神之事。 前既云能通鬼神,此明其事也。大人圣人与天地合德,故举礼乐为教,而天地从之大明也。 注②正义欣,喜也。合犹蒸也。礼乐化行,故天气下,地气蒸合,阴阳交会,故相得也。论体谓之天地,论气谓之阴阳也。 注③集解郑玄曰:“气曰煦,体曰妪。” 注④集解郑玄曰:“屈生曰区。”正义区音勾。草木据其成体之茂,区萌据其新牙,故曰达。达犹出也。曲出曰区,菽豆之属;直出曰萌,稻稷之属也。 注⑤集解郑玄曰:“无桚曰觡。”索隐牛羊有桚曰角,麋鹿无桚曰觡。正义觡,加客反。羽翮,鸟也。角觡,兽也。鸟兽得天地覆育煦妪,故飞者则奋翅翮,走者则生角觡也。 注⑥集解郑玄曰:“昭,晓也。凡蛰虫以发出为晓,更息曰苏。”正义蛰虫得阴阳煦妪,故皆出地上,如夜得晓,如死更有气也。 注⑦集解郑玄曰:“孕,任也。鬻,生也。”正义伏,房富反。羽,鸟也。毛,兽也。二气既交,万物生乳,故鸟生卵妪伏之,兽怀孕而生育之也。 注⑧集解郑玄曰:“内败曰殰。殈犹裂也。”正义殰音读。殈音呼觅反。胎生,兽也。卵生,鸟也。怀任在内而死曰殰,卵坼不成子曰殈。今和气不殰殈也。 注⑨集解孙炎曰:“乐和阴阳,故归此也。”正义庾蔚之云:“一论天地二气,万物各得其所,乃归于乐耳。” 乐者,非谓黄钟大吕弦歌干扬也,①乐之末节也,②故童者舞之;③布筵席,陈樽俎,列笾豆,以升降为礼者,④礼之末节也,⑤故有司掌之。⑥乐师辩乎声诗,故北面而弦;⑦宗祝辩乎宗庙之礼,故后尸;⑧商祝辩乎丧礼,⑨故后主人。⑩是故德成而上, ⑾蓺成而下;⑿行成而先,⒀事成而后。⒁是故先王有上有下,有先有后,然后可以有制于天下也。⒂ 注①集解郑玄曰:“扬,钺也。”索隐郑玄曰:“干,楯也。扬,钺也。”则扬与钖同。皇侃以扬为举,恐非也。正义此乐情章第三段,明识礼乐本者为尊,识末者为卑,黄钟大吕之属,故云非谓也。扬,举也,谓举楯以舞也。 注②正义黄钟已下,是乐之末节也。 注③正义末事易之,不足贵重,故使童子小儿樭奏之也。 注④正义此亦明末也。用礼之本在着诚去伪,安上理民,不在铺筵席樽俎,升降为礼之事也。 注⑤正义布筵以下,是礼之末节也。 注⑥集解郑玄曰:“言礼乐之本由人君也。礼本着诚去伪,乐本穷本知变。”正义有司,典礼小官也。末节事易解,不为可重,故小官掌其事也。 注⑦集解王肃曰:“但能别声诗,不知其义,故北面而弦。”郑玄曰:“弦谓鼓琴瑟。”正义此更引事证乐师晓乐者辩别声诗。声谓歌也。言乐师虽能别歌诗,并是末事,故北面,言坐处卑也。 注⑧集解郑玄曰:“后尸,居后赞礼仪也。此言知本者尊,知末者卑。”正义此礼事也。宗祝,太祝,即有司之属也。虽能分别正宗庙之礼,然佐于尸而非为敬之主,为卑,故在尸后也。 注⑨集解郑玄曰:“商祝,祝习商礼者,商人教以敬于接神。” 注⑩正义商祝者,殷商之神祝,习商家神礼以相佐丧事,故云辩丧礼。其虽掌丧事而非发丧之主,故在主人后,言立处贱也。 注⑾正义上谓堂上也。德成谓人君礼乐德成则为君,故居堂上,南面,尊之也。 注⑿正义下,堂下也。艺成谓乐师伎艺虽成,唯识礼乐之末,故在堂下,北面,卑之也。 注⒀正义行,胡孟反。先犹前也,尸及丧主也。行成谓尸尊而人孝,故为行成。 注⒁集解郑玄曰:“德,三德也。行,三行也。蓺,才伎也。先谓位在上也,后谓位在下也。”正义事为劣,故为在宗﹑商二祝也。识尸及主人后也。 注⒂集解郑玄曰:“言尊卑备,乃可制作以为治。”正义故先王使上下前后尊卑分,乃可制礼作乐,以班于天下也。如周公六年乃为礼也。 乐者,圣人之所乐也,①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风移俗易,故先王着其教焉。② 注①正义此乐施章第三段后也,误在此。“闭淫”之后,又用此章广为象其德,故云圣人之所以观德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谓立司乐以下,使教国子也。” 夫人有血气心知之性,①而无哀乐喜怒之常,②应感起物而动,③然后心术形焉。 ④是故志微焦衰之音作,⑤而民思忧;⑥啴缓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⑦而民康乐;⑧粗厉猛起奋末广贲之音作,⑨而民刚毅;⑩廉直经正⑾庄诚之音作,而民肃敬;⑿宽裕肉好⒀顺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⒁流辟邪散狄成涤滥之音作,⒂而民淫乱。⒃ 注①正义此第五章名乐言,明乐归趣之事。中有三段:一言人心随王之乐也,二明前王制正乐化民也,三言邪乐不可化民也。前既以施人,人必应之,言其归趣也。此言人心随王之乐也。夫人不生则已,既已生,必有血气心知之性也。 注②正义性合五常之行,有喜怒哀乐之分,但其发无常,时随外境所触,故亦无常也。 注③正义解所有四事之由也。缘外物来感心,心触感来,起动应之,故有上四事也。 注④集解郑玄曰:“言在所以感之也。术,所由也。形犹见也。” 注⑤集解郑玄曰:“志微,意细也。吴公子札曰‘其细已甚’。” 注⑥正义杀音所界反,又色例反。思音先利反。此以下皆言心乐感而应见外事也。若人君丛脞,情志细劣,其乐音緃戚杀急,不舒缓也。音既局促,故民应之而忧也。 注⑦集解郑玄曰:“简节少易也。” 注⑧正义啴,昌单反。易,以豉反。乐音洛。啴,绰也。缓,和也。慢,疏也。繁,文多也。康,和;乐,安也。言人君道德绰和疏易,则乐音多文采与节奏简略,而下民所以安。 注⑨集解王肃曰:“粗厉,亢厉;猛起,发扬;奋末,浸疾;广贲,广大也。” 注⑩正义粗音□。贲,房粉反,又音坟。粗,略也。厉,严也。猛,刚;起,动也。末,支体也。广,大也。贲,气充也。言人君若性□严刚动而四支奋跃,则乐充大,民应之,所以刚毅也。 注⑾集解孙炎曰:“经,法也。”索隐孙炎曰:“经,法也。”今礼本作“劲”。 注⑿正义经音劲。言人君廉直劲而刚正,则乐音矜严而诚信,民应之,所以肃敬也。 注⒀集解王肃曰:“肉好,言音之洪美。”索隐王肃曰:“肉好言音之洪润。” 注⒁正义肉,仁救反。好,火到反。肉,肥也,谓音如肉之肥。言人君宽容肥好,则乐音顺成而和动,民应之,所以慈爱也。 注⒂集解王肃曰:“狄成,言成而似夷狄之音也。涤,放荡;滥,僭差也。” 索隐王肃曰:“狄成,言成而似夷狄之音也。” 注⒃正义辟,疋亦反。邪音斜。狄音惕。狄,涤,皆往来疾速也。往来速而成,故云狄成;往来疾而僭滥,故云涤滥也。言君上流淫纵僻,回邪放散,则乐音有往来速疾僭差之响,故民应之而淫乱也。心本无此六事,由随乐而起也。 是故先王本之情性,①稽之度数,制之礼义,②合生气之和,道五常之行,③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④刚气不怒,柔气不慑,⑤四畅交于中而发作于外,⑥皆安其位而不相夺也。⑦然后立之学等,⑧广其节奏,省其文采,⑨以绳德厚也。⑩类小大之称, ⑾比终始之序,⑿以象事行,⒀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皆形见于乐:⒁故曰“乐观其深矣”。⒂ 注①正义此乐言章第二段也。前言民随乐变,此言先王制正乐化民也。言圣人制乐,必本人之性情也。 注②正义稽,考也。制乐又考天地度数为之,如律吕应十二月,八音应八风之属也。 注③集解郑玄曰:“生气,阴阳也。五常,五行也。”正义道音导。行,胡孟反。合,应也。 注④集解郑玄曰:“密之言闭也。”正义阳谓禀阳气多人也。阳气舒散,人禀阳多则奢;阴气闭密,人禀阴多则缜密。今以乐通二者之性,皆使中和,故阳者不散,阴者不密也。 注⑤集解郑玄曰:“慑犹恐惧也。”正义慑,之涉反,惧也。性刚者好怒,柔者好惧。今以乐和,使各得其所,不至怒惧也。 注⑥正义四,阴﹑阳﹑刚﹑柔也。畅,通也。交,互也。中,心也。今以乐调和四事,通畅交互于中心,而行用举动发于外,不至散密怒慑者也。 注⑦正义此结乐为本情性之事也。闭阳开阴,抑刚引柔,悉使中庸,故天下安其位,无复相侵夺之也。 注⑧集解郑玄曰:“等,差也。各用其材之差学之也。”正义前用乐陶情和畅,然后乃以乐语乐舞二事教之,民各随己性才等差而学之,以备分也。 注⑨集解郑玄曰:“广,增习之也。省犹审*(习之)*也。文采谓节奏合也。” 注⑩集解郑玄曰:“绳犹度也。”王肃曰:“绳,法也。法其德厚也。” 注⑾集解孙炎曰:“作乐器大小称十二律。”索隐类,今礼作“律”。孙炎曰“作乐器小大称十二律”也。 注⑿集解郑玄曰:“始于宫,终于羽。” 注⒀集解郑玄曰:“宫为君,商为臣。” 注⒁正义此结本人之情,以下缘本而教亲疏。以下之理悉章着乐功,使闲者皆知而见辑睦情也。 注⒂正义此引古语证观感人之深矣。 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①气衰则生物不育,②世乱则礼废而乐淫。③ 是故其声哀而不庄,乐而不安,④慢易以犯节,⑤流湎以忘本。⑥广则容奸。⑦狭则思欲,⑧感涤荡之气而灭平和之德,⑨是以君子贱之也。⑩ 注①正义此乐言章第三段,言邪乐不可化民。将言邪乐之由,故此前以天地为譬,此以地为譬也。敝犹劳熟,烦犹数搅动也。土过劳熟,水过挠动,则草木鱼鳖不长大也。 注②正义此以天譬也。气者,天时气也。气者衰微,则生物不复成遂也。 注③正义此合譬也。世谓时世。乱,其礼不备,乐不节,故流淫过度。水土劳敝,则草木鱼鳖不长大,如时世浊乱之礼乐,不可为化矣。 注④正义乐音洛。此证乐淫之事也。淫乐则声哀而无庄,故虽奏以自乐,必致倾危,非自安之道,故云乐而不安。若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则是有庄敬而安者也。 注⑤正义易,以豉反。言无庄敬*[也]*。慢易*(也)*无节奏,故云犯节也。即是哀而不庄也。 注⑥正义湎音沔。靡靡无穷,失于终止,故言忘本,即乐而不安之义也。 注⑦正义言淫慝礼乐,声无节也。广,声缓也。容,含也。其声缓者,则含容奸伪也。 注⑧集解王肃曰:“其音广大,则容奸伪;其狭者,则使人思利欲也。”正义狭,声急也。其声急者,则思欲攻之也。 注⑨正义感,动也。言此恶乐能动善人涤荡之善气,使失其所,而灭善人平和之德也。 注⑩正义君子用乐调和,是故贱于动灭平和之气也。 凡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①逆气成象②而淫乐兴焉。③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和乐兴焉。④倡和有应,⑤回邪曲直各归其分,⑥而万物之理以类相动也。⑦ 注①正义此第六章名乐象也。本第八,失次也。明人君作乐,则天地必法象应之。中有五段:一明淫乐正乐俱能成象;二明君子所从正乐;三明邪正皆有本,非可假伪;四证第三段有本不伪之由;五明礼乐之用。前有证,故明其用别也。今此明淫正二乐俱能成象,故先言淫乐为习应人事也。言君奏奸声之乐以感动人民,则天地应之而生逆乱之气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成象谓人乐习之也。” 注③正义兴,生也。若逆气流行于世而民又习之为法,故云成象。既习乱为法,故民之乐声生于淫佚也。 注④正义言顺气流行,民习成法,故乐声亦生于和也。 注⑤正义倡音昌尚反。和,胡卧反。君唱之,天地和之,民应之,故云唱和有应也。 注⑥正义分,房问反。此是有应也。回邪,不正也。曲,折也。直,不邪也。言相应和,表直影正,表曲影邪,各归其分也。 注⑦正义奸声致慝,正响招顺,是以天下万物之理,各随君善恶,以类而相动也。 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①比类以成其行。②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废礼不接于心术,惰慢邪辟之气不设于身体,③使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由顺正,以行其义。④然后发以声音,文以琴瑟,⑤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箫管,⑥奋至德之光,⑦动四气之和,⑧以着万物之理。⑨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四时,周旋象风雨;⑩五色成文而不乱,八风从律而不奸,百度得数而有常;⑾小大相成,⑿终始相生,⒀倡和清浊,代相为经。⒁故乐行而伦清,⒂耳目聪明,⒃血气和平,⒄移风易俗,天下皆宁。⒅故曰“乐者乐也”。⒆君子乐得其道,⒇小人乐得其欲。(21)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22)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23)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24)广乐以成其教,(25)乐行而民乡方,(26)可以观德矣。(27) 注①集解郑玄曰:“反犹本也。”正义此乐象章第二段也,明君子从正乐也。 君子,人君也。反犹本也。民下所习既从于君,故君宜本情,不使流宕,以自安和其志也。 注②正义行,胡孟反。万物之理以类相动,故君子比于正类以成己行也。 注③正义此以下皆反情性之类事也。术,道也。既本情和志,又比类成行,故奸声乱色不留视听,淫乐秽礼不与心道相接,惰慢邪僻不设置己身也。声色是事,故云聪明,而气无形,故于身为设也。 注④正义百体谓身体百节。既不行奸乱已下诸事,故能使诸行并由顺正以行其德,美化其天下也。不留聪明于奸声乱色,故耳目得顺正也。不用心术接淫慝礼乐,故心知得顺正也。不设身于邪僻,故百体得顺正也。不言鼻口者,嗜不一也,亦因戒臭味顺正也。 注⑤正义其身已正,故然后乃可制乐为化,故用歌之音声内发己之德,用琴瑟之响外发己之行。歌者在上,此是堂上之乐,故前明之也。 注⑥正义又用干戚羽旄箫管,从而播之。丝竹在下,此是堂下之乐,故后明之也。 注⑦索隐孙炎曰:“至德之光,天地之道也。” 注⑧索隐孙炎曰:“四气之和,四时之化。” 注⑨集解孙炎曰:“奋,发也。至德之光,天地之道也。四气之和,四时之化也。着犹诚也。” 注⑩集解王肃曰:“清明广大,终始周旋,皆乐之节奏容仪发动也。”正义历解乐所以能通天地。言歌声清明,是象天气也。广大谓钟鼓有形质,是象地形也。谓奏歌周而复始,如四时循环也,若乐六变九变是也。谓舞人回旋,如风雨从天而下。 注⑾集解郑玄曰:“五色,五行也。八风从律,应节至也。百度,百刻也。言日月昼夜不失正也。”王肃曰:“至乐之极,能使然耳。” 注⑿正义大小谓月晦小大相通以成岁也。贺玚云:“十二月律互为宫羽而相成也。” 注⒀正义岁月终而更始也。贺玚云:“五行宫商,迭相为终始也。” 注⒁集解郑玄曰:“清谓蕤宾至应钟也。浊谓黄钟至仲吕也。”正义代,更也。经,常也。日月半岁阴阳更相为常也,即还相为宫也。 注⒂集解郑玄曰:“伦谓人道也。”正义谓上正乐之行也,谓下事张本也,即乐行之事也。由正乐既行,故人伦之道清也。 注⒃正义不视听奸乱,故视听聪明。 注⒄正义口鼻心知百体皆由从正,故血气和平。 注⒅正义既皆由从正以行其义,故风移俗革,天下阴阳皆安宁。移是移徙之名,易是改易之称也。文王之国自有文王之风,桀纣之邦亦有桀纣之风。桀纣之后,文王之风被于纣民,易前之恶俗,从今之善俗。上行谓之风,下习谓之俗。 注⒆正义引旧语乐名,广证前事也。前事邪正之乐虽异,并是其人所乐,故名曰乐也。 注⒇正义虽其人所乐而名为乐,而人心不同,故所乐有异*(有异)*而名通,故皆名乐。君子,尧舜也。道谓仁义,故制乐亦仁义也。 注(21)正义小人,桀纣也,人欲,邪淫也。 注(22)正义若君子在上,小人在下,君子乐用仁义以制小人之欲,则天下安乐而不敢为乱也。 注(23)集解郑玄曰:“道谓仁义也,欲谓邪淫也。”正义若小人在上,君子在下,则小人肆纵其欲,忘正道,而天下从化,皆为乱惑,不得安乐。 注(24)正义若以道制欲则是君子,以欲忘道则为小人,故君子之人本情修性以和其志,不使逐欲忘道,反情以至其行也。 注(25)正义内本情和志而外又广于乐,以成其教,然后发以声音,以着万物之理也。 注(26)集解郑玄曰:“方犹道也。”正义君上内和志行,乐教流行,故民皆向君子之道,即仁义制欲者,故乐行而伦清,以至天下安宁也。 注(27)正义结乐使人知上之事,故观知其德也。 德者,性之端也;①乐者,德之华也;②金石丝竹,乐之器也。③诗,言其志也; ④歌,咏其声也;⑤舞,动其容也:⑥三者本乎心,然后乐气从之。⑦是故情深而文明, ⑧气盛而化神,⑨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⑩ 注①正义此乐象章第三段,明邪正有本,皆不可伪也。德,得理也。性之端,本也。言人禀生皆以得理为本也。 注②正义得理于内,乐为外,故云德华也。 注③正义历解饰所须也。乐为德华,若莫之能用,故须金石之器也。 注④正义前金石为器,须用诗述申其志,志在心,不术不畅,故用诗述之也。 注⑤正义若直述其志,则无酝藉之美,故又长言歌咏,使声音之美可得而闻之也。 注⑥正义若直咏歌未畅,故又举手蹈足以动其形容也。 注⑦正义三者,志﹑声﹑容也。乐气,诗﹑歌﹑舞也。君子前有三德为本乎心,后乃诗歌舞可观,故云然后乐气从之也。 注⑧正义德为性本,故曰情深也。乐为德华,故云文明。 注⑨正义歌﹑舞﹑蹈,乐气从之,故云气盛。天下咸宁,故曰化神也。 注⑩集解郑玄曰:“三者,本志也,声也,容也。言无此本于内,则不能为乐耳。” 正义内外符合而无有虚假,不可以为伪也。 乐者,心之动也;①声者,乐之象也;②文采节奏,声之饰也。③君子动其本,④ 乐其象,⑤然后治其饰。⑥是故先鼓以警戒,⑦三步以见方,⑧再始以着往,⑨复乱以饬归,⑩奋疾而不拔,*(也)*⑾极幽而不隐。⑿独乐其志,不厌其道;⒀备举其道,不私其欲。⒁是以情见而义立,⒂乐终而德尊;⒃君子以好善,小人以息过:⒄故曰“生民之道,乐为大焉”。⒅ 注①正义此乐象章第四段也,明证前第三段乐本之事。缘有前境可乐,而心动应之,故云乐者心之动也。 注②正义象,法也。乐舞无声则不彰,故声为乐之法也。 注③正义若直有声而无法度,故须文采节奏,声之仪饰也。 注④正义本,德也。心之动必应德也。 注⑤正义德行必应法也。 注⑥正义饰,文采节奏也。前动心有德,次行乐有法,然后乃理其文饰也。 注⑦集解郑玄曰:“将奏乐,先击鼓以警戒觽也。”正义此引武王伐纣之事,证前有德后有饰也。武王圣人,是前有德也;而用此节奏,是后有饰也。先鼓者,为武王伐纣,未战之前,鸣皮鼓以警戒,使军觽逆备也。今作武乐者,未奏之前鸣皮鼓以敕人使豫备具也,是明志后有事也。 注⑧集解郑玄曰:“将舞必先三举足,以见其舞之渐也。”王肃曰:“舞武乐三步为一节者,以见伐道也。”正义见,胡练反。三步,足三步也。见方谓方战也。武王伐纣,未战之前,兵士乐奋其勇,出军阵前三步,示勇气方将战也,今作乐象之。缵列毕而樭者将欲樭,先举足三顿为步,以表方将樭之势也。 注⑨集解郑玄曰:“武舞再更始,以明伐纣时再往也。”正义着,竹虑反。再始谓两过为始也。着,明也。文王受命十一年,而武王除丧,军至孟津观兵,曰“纣未可伐也”,乃还师,是一始也。至十三年,更兴师伐之,是再始也。今舞武者,前成列将欲舞而不樭,是一始也。去复更来,是二过始,明象武王再往,故云再始着往也。 注⑩集解郑玄曰:“谓鸣铙而退,明以整归也。”正义复者,伏也。饬音□。 复乱者,纣凶乱而安复之。饬归者,武王伐纣胜,鸣金铙整武而归也。以去奏皮鼓,归奏金铙者,皮,文也,金,武也,初示文德,使纣自改之则不伐,纣既不改,因而用兵,用兵既竟,故鸣金铙而归,示用已竟也。今奏武樭,初皮鼓警觽,末鸣铙以归,象伐纣已竟也。铙,镫铎也。 注⑾集解王肃曰:“舞虽奋疾而不失节,若树木得疾风而不拔。”正义谓舞形也。奋,迅;疾,速也。拔,倾侧也。伐纣时士卒欢喜,奋迅急速,以尚威势,猛而不倾侧也。今武舞亦奋迅急而速,不倾倒象。 注⑿集解郑玄曰:“极幽谓歌也。”正义皆谓文采节奏也。 注⒀集解王肃曰:“乐能使仁人独乐其志,不厌倦其道也。”正义言武王诸将,人各忻悦,象武王有德,天下之志并无厌*(干戈)*[仁义]君臣之道。 注⒁正义缘人人不厌,故作乐者事事法之。欲备举武王之道耳,非为私情之所欲也。 注⒂正义不厌武王之道,其情既见,则不私其欲,义亦立也。 注⒃正义为乐之理既终,是象德之事,其德亦尊显也。 注⒄正义乐理周足,象德可尊,以此教世,何往而不可,君子闻之则好善,小人闻之则改过也。 注⒅正义此引旧语,结乐道之为大。 君子曰:礼乐不可以斯须去身。①致乐以治心,②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③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乐则安,安则久,久则天,天则神。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 ④致乐,以治心者也;⑤致礼,以治躬者也。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⑦心中斯须不和不乐,而鄙诈之心入之矣;⑧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慢易之心入之矣。⑨故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弗与争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德辉动乎内而民莫不承听,理发乎外而民莫不承顺, ⑩故曰“知礼乐之道,举而错之天下无难矣”。⑾ 注①正义此第十章名为乐化章第十,以化民,故次宾牟贾成第十也。其章中皆言乐陶化为善也。凡四段:一明人生礼乐恒与己俱也;二明礼乐不可偏用,各有一失也;三明圣人制礼作乐之由也;四明圣人制礼作乐,天下服从。此初段,人生礼乐恒与己俱也。恒故能化,化故在前也,引君子之言以张本也。斯须,俄顷也。失之者死,故俄顷不可去身者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致犹深审也。乐由中出,故治心也。” 注③集解王肃曰:“易,平易;直,正直;子谅,爱信也。”郑玄曰:“油,新生好貌。” 注④集解郑玄曰:“若善心生则寡于利欲,寡于利欲则乐矣。志明行成,不言而见信,如天也;不怒而见畏,如神也。” 注⑤正义结所由也。有威信,由于深审乐以结心之故。 注⑥正义前明乐治心,今明礼检夡。若深审于礼以治身,则庄敬也。郑玄云“礼自外作,故治身也。” 注⑦集解郑玄曰:“礼自外作,故治身也。”正义既身庄敬俨然,人望而畏之,是威严也。治内难见,发明乐句多;治外易观,发明礼句少,而又结也。 注⑧集解郑玄曰:“谓利欲生也。” 注⑨集解郑玄曰:“易,轻易也。” 注⑩集解郑玄曰:“德辉,颜色润泽也。理,容貌进止也。”孙炎曰:“德辉,明惠也。理,言行也。” 注⑾正义错,七故反。引旧证民莫不承听,莫不承顺也。圣王有能详审极致礼乐之道,举而措之于天下,天下悉从,无难为之事也。 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①故礼主其谦,②乐主其盈。③礼谦而进,以进为文;④乐盈而反,以反为文。⑤礼谦而不进,则销;乐盈而不反,则放。⑥故礼有报⑦而乐有反。⑧礼得其报则乐,乐得其反则安。礼之报,乐之反,其义一也。⑨ 注①正义此乐化章第二段也。明礼乐不可偏用,各有一失,既方明所失,故前更言其所发外内不同也。动亦感触。 注②集解郑玄曰:“人所倦也。”王肃曰:“自谦损也。”索隐王肃曰:“自谦慎也。” 注③集解郑玄曰:“人所欢也。”王肃曰:“充气志也。” 注④集解郑玄曰:“进者谓自勉强也。文犹美也,善也。”王肃曰:“礼自减损,所以进德修业也。” 注⑤集解郑玄曰:“反谓自抑止也。”王肃曰:“乐充气志而反本也。” 注⑥集解郑玄曰:“放淫于声乐,不能止也。” 注⑦集解孙炎曰:“报谓礼尚往来,以劝进之。”王肃曰:“礼自减损,而以进为报也。” 注⑧集解孙炎曰:“反谓曲终还更始。”索隐孙炎曰“反谓曲终还更始”也。 注⑨集解郑玄曰:“俱起立于中,不销不放。”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①乐必发诸声音,形于动静,人道也。②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矣。③故人不能无乐,乐不能无形。④形而不为道,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纶而不息,⑤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⑥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不使放心邪气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也。⑦是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⑧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⑨执其干戚,习其俯仰诎信,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⑩要其节奏,⑾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故乐者天地之齐,中和之纪,⑿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注①正义此乐化章第三段也。明圣人所以制乐,由人乐于歌舞,故圣人制乐以和乐之,故云乐者乐也。但欢乐是人所贪,贪不能自止,故云人情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人道,人之所为也。” 注③集解郑玄曰:“不可过。” 注④集解郑玄曰:“形,声音动静也。” 注⑤集解郑玄曰:“文,篇辞也。息,销也。” 注⑥集解郑玄曰:“曲直,歌之曲折;繁省廉肉,声之洪杀也。” 注⑦集解郑玄曰:“方,道也。” 注⑧集解郑玄曰:“审一,审其人声也。比物谓杂金革土匏之属以成文,五声八音克谐,相应和也。” 注⑨正义前云先王制之声音,形于动静,故此证其事也。此是发于声音也。民听正声,得益盛德之美,志意得广大也。 注⑩集解郑玄曰:“缀,表也,所以表行列也。” 注⑾集解郑玄曰:“要犹会也。” 注⑿集解郑玄曰:“纪,总要之名。” 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①军旅鈇钺者,先王之所以饰怒也。故先王之喜怒皆得其齐矣。喜则天下和之,怒则暴乱者畏之。先王之道礼乐可谓盛矣。 注①正义此乐化章第四段也。明乐唯圣人在上者制作,天下乃从服也。若内有喜,则外歌舞以饰之,故云先王以乐饰喜也。 魏文侯问于子夏曰:①“吾端冕而听古乐②则唯恐卧,听郑韂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 注①正义此章第八,明文侯问也。文侯故晋大夫毕万之后,见子夏而问于乐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端,玄衣也。古乐,先王之正乐。”正义此文侯问事也。 端冕谓玄冕。凡冕服,其制正幅袂二尺二寸,故称端也。着玄冕衣与玄端同色,故曰端冕听古乐也。此当是庙中听乐。玄冕,祭服也。 子夏答曰:“今夫古乐,进旅而退旅,①和正以广,②弦匏笙簧合守拊鼓,③始奏以文,止乱以武,④治乱以相,讯疾以雅。⑤君子于是语,于是道古,修身及家,平均天下:此古乐之发也。今夫新乐,进俯退俯,⑥奸声以淫,溺而不止,⑦及优侏儒,⑧ 獶杂子女,不知父子。⑨乐终不可以语,不可以道古:此新乐之发也。⑩今君之所问者乐也,所好者音也。⑾夫乐之与音,相近而不同。”⑿ 注①集解郑玄曰:“旅犹俱也。俱进俱退,言其齐一也。”正义子夏之答凡有三,初则举古礼,次新乐以酬问意,又因更别说以诱引文侯,欲使更问也。此是答述古乐之情。旅,觽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无奸声也。” 注③集解郑玄曰:“合,皆也。言觽皆待击鼓乃作也。拊者,以韦为表,装之以嗳也。”正义拊音敷武反。拊,一名相。亦奏古笙乐也。弦,琴也。匏,瓠属也,四十六簧;笙十九至十三簧也。簧,施于匏笙之管端者也。合,会也。 守,待也。拊者,皮为之,以嗳实如革囊也,用手抚之鼓也。言奏弦匏笙簧之时,若欲令堂上作乐则抚拊,堂上乐工闻抚拊乃弦歌也。若欲令堂下作乐则击鼓,堂下乐工闻鼓乃吹管播乐也。言弦匏笙簧皆待拊为节,故言会守拊鼓也。 注④集解郑玄曰:“文谓鼓,武谓金也。” 注⑤集解孙炎曰:“整其乱行,节之以相;赴敌迅疾,趋之以雅。”郑玄曰:“相即拊也,亦以节乐。雅亦乐器名,状如漆筩,中有椎。” 注⑥集解郑玄曰:“俯犹曲也。言不齐一也。”正义此第二述杂乐也。俯,曲也。新乐行列不齐,进退曲也。 注⑦集解王肃曰:“奸声淫,使人溺而不能自止。” 注⑧集解王肃曰:“俳优短人也。” 注⑨集解郑玄曰:“獶,猕猴也。言舞者如猕猴戏,乱男女尊卑也。” 注⑩正义此结新乐答也。 注⑾正义此第三段,诱引文侯更问前故说此句,言文侯所问乃是乐,而好铿鎗之音,非律吕克谐之正乐也。 注⑿集解郑玄曰:“铿鎗之类皆为音,应律乃为乐。” 文侯曰:“敢问如何?”① 注①集解郑玄曰:“欲知音乐异意。” 子夏答曰:“夫古者天地顺而四时当,①民有德而五谷昌,疾疢不作而无祅祥,此之谓大当。②然后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之纪纲,纪纲既正,天下大定,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德音之谓乐。诗曰:‘莫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邦,克顺克俾。③俾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孙子。’此之谓也。④今君之所好者,其溺音与?”⑤ 注①正义当,丁浪反。此答古乐之由也。天地从,四时当,圣人在上故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当谓不失其所也。” 注③集解郑玄曰:“德正应和曰莫。照临四方曰明。勤施无私曰类。教诲不倦曰长。庆赏刑威曰君。慈和篃服曰顺。俾当为‘比’,择善而从之曰比。” 注④集解郑玄曰:“施,延也。言文王之德皆能如此,故受天福,延及后世。” 注⑤集解郑玄曰:“言无文王之德,则所好非乐。” 文侯曰:“敢问溺音者何从出也?” 子夏答曰:“郑音好滥淫志,①宋音燕女溺志,②韂音趣数烦志,③齐音骜辟骄志,四者皆淫于色而害于德,是以祭祀不用也。④诗曰:‘肃雍和鸣,先祖是听。’夫肃肃,敬也;雍雍,和也。夫敬以和,何事不行?⑤为人君者,谨其所好恶而已矣。君好之则臣为之,上行之则民从之。诗曰:‘诱民孔易’,此之谓也。⑥然后圣人作为窹鼓椌楬埙黋,⑦此六者,德音之音也。⑧然后钟磬竽瑟以和之,干戚旄狄以舞之。此所以祭先王之庙也,所以献荬酳酢也,所以官序贵贱各得其宜也,⑨此所以示后世有尊卑长幼序也。钟声铿,铿以立号,⑩号以立横,⑾横以立武。君子听钟声则思武臣。石声硁,⑿ 硁以立别,⒀别以致死。君子听磬声则思死封疆之臣。丝声哀,哀以立廉,⒁廉以立志。君子听琴瑟之声则思志义之臣。竹声滥,⒂滥以立会,会以聚觽。君子听竽笙箫管之声则思畜聚之臣。鼓鼙之声讙,讙以立动,动以进觽。君子听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⒃ 君子之听音,非听其铿鎗而已也,彼亦有所合之也。”⒄ 注①集解郑玄曰:“滥,滥窃奸声也。”正义子夏历述四国之所由以答文侯也。 注②集解王肃曰:“燕,欢悦。” 注③集解孙炎曰:“趣数,音促速而数变也。”郑玄曰:“烦,劳也。” 注④集解郑玄曰:“言四国出此溺音。” 注⑤集解郑玄曰:“古者乐敬且和,故无事而不用,溺音无所施。” 注⑥集解郑玄曰:“诱,进也。孔,甚也。言民从君之所好恶,进之于善无难也。” 注⑦集解郑玄曰:“椌楬谓柷?。”索隐埙,以土为之,大如鹅子,形似锤,吹之为声。箎,以竹为之,六孔,一孔上出名翘,横吹之,今之横笛是也。诗云“伯氏吹埙,仲氏吹篪”是也。 注⑧集解郑玄曰:“六者为本,以其声质。” 注⑨集解郑玄曰:“官序贵贱,谓尊卑乐器列数有差。” 注⑩集解郑玄曰:“号令,所以警觽也。”王肃曰:“钟声高,故以之立号也。” 注⑾集解郑玄曰:“横,充也。谓气作充满。” 注⑿集解王肃曰:“声果劲。” 注⒀集解郑玄曰:“谓分明于节义。” 注⒁集解郑玄曰:“廉,廉隅。” 注⒂集解王肃曰:“滥,会诸音。” 注⒃集解郑玄曰:“闻讙嚣则人意动作也。” 注⒄集解郑玄曰:“以声合己志。” 宾牟贾侍坐于孔子,①孔子与之言,及乐,曰:“夫武之备戒之已久,何也?”② 注①正义此第九章。名宾牟贾问者,盖孔子之问本为牟贾而设,故云牟贾问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武谓周舞也。备戒,击鼓警觽也。”正义此孔子问牟贾及乐之事,凡问有五,此其一也。备戒者,谓将欲作乐前鸣鼓警戒,使乐人各备容仪。言初欲奏乐时既已备戒,使有节奏,故令武樭者备戒已久。疑其迟久,故问之也。 答曰:“病不得其觽也。”① 注①集解郑玄曰:“病犹忧也。以不得觽心为忧,忧其难。”正义牟贾答也。 亦有五,而二答是,三答非。今答是也。言武王伐纣时忧不得觽心,故前鸣鼓戒觽,久之乃出战也。故令舞者久久乃出,象武王忧不得觽心故也。“永叹之,淫液之,何也?”① 注①集解郑玄曰:“永叹,淫液,歌迟之也。”正义此第二问也。 答曰:“恐不逮事也。”① 注①集解郑玄曰:“逮,及也。事,伐事也。”正义此答亦是也。言觽士望武王欲伐速,恒恐不及伐事之机,故有永叹淫液之声。 “发扬蹈厉之已蚤,何也?”① 注①集解王肃曰:“厉,疾也。备戒虽久,至其发作又疾也。”正义第三问也。 发,初也。扬,举袂也。蹈,顿足蹋地。厉,颜色勃然如战色也。问乐舞何意发初扬袂,又蹈顿足蹋地,勃然作色,何忽如此*(何)*也。 答曰:“及时事也。”① 注①集解郑玄曰;“时至,武事当施也。”王肃曰:“欲令之事各及时。”正义此答非也。牟贾意言发扬蹈厉象武王一人意欲及时之事,故早为此也。郑亦随贾意注之也。 “武坐致右宪左,何也?”① 注①集解王肃曰:“右膝至地,左膝去地也。”正义宪音轩。第四问也。坐,跪也。致,至也。轩,起也。问舞人何忽有时而跪也。 答曰:“非武坐也。”① 注①集解郑玄曰:“言武之事无坐也。”正义此答亦非也。牟贾言武奋之士不应有坐也。 “声淫及商,何也?”① 注①集解王肃曰:“声深淫贪商。”正义第五问也。 答曰:“非武音也。”① 注①集解王肃曰:“言武王不获已为天下除残,非贪商也。”正义此答又非也。 子曰:“若非武音,则何音也?”① 注①正义孔子评其答武音不贪,但不知其实解理,空言其非,反问也。 答曰:“有司失其传也。①如非有司失其传,则武王之志荒矣。”② 注①集解郑玄曰:“有司典乐者。传犹说也。”正义传,直缘反。贾答言武王非有贪,是有司传之谬妄,故有此矣。 注②集解郑玄曰:“荒,老耄也。言典乐者失其说,时人妄说也。”正义贾又云假令非传者谬妄,则是武王末年,年志荒耄之时,故有贪商之声也。 子曰:“唯丘之闻诸苌弘,亦若吾子之言是也。”① 注①集解郑玄曰:“苌弘,周大夫。”索隐按:大戴礼云孔子适周,访礼于老桞,学乐于苌弘是也。正义苌音直良反。吾子,牟贾也。言我闻苌弘所言,亦如贾今所言之也。 宾牟贾起,免席而请曰:①“夫武之备戒之已久,则既闻命矣。②敢问迟之迟而又久,何也?”③ 注①正义免犹避也。前所答*(四)*⑤事,*(五)*④不被叩问,今疑不知前答之是非,故起所疑而问也。 注②集解孙炎曰:“闻命谓言是。” 注③集解郑玄曰:“迟之迟谓久立于缀。” 子曰:“居,吾语汝。①夫乐者,象成者也。②总干而山立,③武王之事也;④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⑤武乱皆坐,周召之治也。⑥且夫武,始而北出,⑦再成而灭商, ⑧三成而南,⑨四成而南国是疆,⑩五成而分陕,周公左,召公右,⑾六成复缀,以崇天子,⑿夹振之而四伐,?(振)*威于中国也。⒀分夹而进,⒁事蚤济也。⒂久立于缀,以待诸侯之至也。⒃且夫女独未闻牧野之语乎?⒄武王克殷反商,⒅未及下车,⒆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⒇封帝舜之后于陈;(21)下车而封夏后氏之后于杞,(22)封殷之后于宋,封王子比干之墓,(23)释箕子之囚,使之行商容而复其位。(24)庶民弛政,庶士倍禄。(25)济河而西,(26)马散华山之阳(27)而弗复乘;牛散桃林之野(28)而不复服;(29)车甲弢(30)而藏之府库而弗复用;倒载干戈,苞之以虎皮;(31)将率之士,使为诸侯,名之曰‘建櫜’:(32)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复用兵也。散军而郊射,(33)左射狸首,右射驺虞,(34)而贯革之射息也;(35)裨冕搢笏,(36)而虎贲之士税剑也;祀乎明堂,(37)而民知孝;朝觐,然后诸侯知所以臣;耕藉,(38)然后诸侯知所以敬:五者天下之大教也。食三老五更于太学,(39)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冕而总干,(40)所以教诸侯之悌也。若此,则周道四达,礼乐交通,则夫武之迟久,不亦宜乎?”(41) 注①集解郑玄曰:“居犹安坐也。” 注②集解王肃曰:“象成功而为乐。” 注③集解王肃曰:“总持干楯,山立不动。” 注④正义此下明应象成之事也,答所以迟也。象武王伐纣,持楯立,以待诸侯至,故云武王之事也。 注⑤集解王肃曰:“志在鹰扬也。”正义答迟久已竟,而牟贾前答发扬蹈厉以为象武王欲及时事,非也。言此是太公志耳。太公相武王伐纣,志愿武王之速得,自奋其威勇以助也。 注⑥集解王肃曰:“武乱,武之治也。皆坐,以象安民无事也。”正义贾前答武坐,非也,因又为之说,言当伐纣时,士卒行伍有乱者,周召二公以治正之,使其跪敬致右轩左,以待处分,故分八佾象□时之乱,挨相正之,则俱跪,跪乃更起以作行列,象周召之事耳,非武舞有坐之也。 注⑦集解郑玄曰:“始奏,象观兵盟津时也。”正义说五事既竟,而迟久之意未周,故更广其象成之事。非答前五事,故云“且夫”也。始而北出者,谓奏乐象武王观兵孟津之时也。王居镐在南,纣居朝歌在河北,故樭者南来,持楯向北,尚象之也。 注⑧集解郑玄曰:“成犹奏也。再奏,象克殷时。”正义再成谓樭者再来奏时也。樭者初始前,一向北而不樭,象武王前观孟津,不伐而反也。至再往而向北,遂奏成击刺。 注⑨集解王肃曰“诛纣已而南。”正义樭者第三奏,往而转向南,象武王胜纣,向南还镐之时也。 注⑩集解王肃曰:“有南国以为疆界。”正义樭者第四奏,象周太平时,南方荆蛮并来归服,为周之疆界。 注⑾集解王肃曰:“分陕东西而治。”正义樭者至第五奏,而东西中分之,为左右二部,象周太平后,周公﹑召公分职为左右二伯之时。 注⑿集解郑玄曰:“六奏,象兵还振旅也。复缀,反位止也。”王肃曰:“以象尊崇天子。” 注⒀集解王肃曰:“振威武也。四伐者,伐四方与纣同恶者。一击一刺为一伐也。” 正义夹音古合反。夹振,谓武王与大将*(军)*夹军而奋铎振动士卒也。 言当奏武乐时,亦两人执铎夹之,为节之象也。凡四伐到一止,当伐纣时,士卒皆四伐一止也,故牧誓云“今日之事不过四伐五伐”是也。故作武乐樭者,亦以干戈伐之象也。 注⒁集解徐广曰:“一作‘迟’。” 注⒂集解王肃曰:“分部而并进者,欲事早成。” 注⒃集解郑玄曰:“象武王伐纣待诸侯也。” 注⒄集解郑玄曰:“欲语以作武乐之意。”正义今韂州所理汲县,即牧野之地也。更欲语牟贾奏武乐迟久之意,其语即下所陈是也。 注⒅集解郑玄曰:“反,当为‘及’,谓至纣都也。” 注⒆索隐给,礼文作“及”,盖声相近而字误耳。正义车,戎车也。军法,一车三人乘之,步卒七十二。牧誓云“戎车三百两”,则二万二千五百人也。 注⒇正义地理志云平原郡祝阿县也。蓟音计,幽州县是也。 注(21)正义陈州宛丘县故陈城是也。 注(22)正义汴州雍丘县,故□国。 注(23)集解郑玄曰:“积土为封。封比干之墓,崇贤也。” 注(24)集解徐广曰:“周本纪云命召公释箕子之囚,又曰表商容之闾。” 注(25)集解郑玄曰:“弛政,去纣时苛役。倍禄,复其纣时薄者。” 注(26)正义济,渡也。河,黄河也。武王伐纣事毕,从怀州河阳县南渡河至洛州,从洛城而西归镐京也。 注(27)集解郑玄曰:“散犹放。” 注(28)集解徐广曰:“在弘农县,今曰桃丘。” 注(29)正义示无复用。服亦乘也。桃林在华山之旁,此二处并是牛马放生地,初伐就此取之,今事竟归之前处,故尚书武成篇序云“武王伐殷,往伐归兽”是也。 注(30)集解徐广曰:“音韬。” 注(31)集解郑玄曰:“包干戈以虎皮,明能以武服兵也。” 注(32)集解王肃曰:“所以能櫜弓矢而不用者,将率之士力也,故建以为诸侯,谓之建櫜也。”索隐王肃云:“将帅能櫜弓矢而不用,故建以为诸侯,因谓建櫜也。” 注(33)集解郑玄曰:“郊射,为射宫于郊也。”王肃曰:“郊有学宫,可以习礼也。” 注(34)集解郑玄曰:“左,东学;右,西学也。狸首﹑驺虞,所歌为节也。” 注(35)集解郑玄曰:“贯革,射穿甲革也。” 注(36)集解郑玄曰:“裨冕,衣裨衣而冠冕也。裨衣,衮之属也。搢,插也。” 注(37)集解郑玄曰:“文王之庙为明堂。” 注(38)集解郑玄曰:“耕藉,藉田也。” 注(39)集解郑玄曰:“老更,互言之耳,皆老人更知三德五事者也。周名太学曰东胶。” 注(40)集解郑玄曰:“冕而总干,在舞位。” 注(41)集解郑玄曰:“言武迟久,为重礼乐也。” 子贡见师乙而问焉,①曰:“赐闻声歌各有宜也,②如赐者宜何歌也?” 注①集解郑玄曰:“师,乐官也。乙,名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气顺性。” 师乙曰:“乙,贱工也,①何足以问所宜。请诵其所闻,而吾子自执焉。②宽而静,柔而正者宜歌颂;广大而静,疏达而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正直清廉而谦者宜歌风;肆直而慈爱者③宜歌商;温良而能断者宜歌齐。夫歌者,直己而陈德; ④动己而天地应焉,四时和焉,星辰理焉,万物育焉。⑤故商者,五帝之遗声也,商人志之,故谓之商;齐者,三代之遗声也,齐人志之,故谓之齐。明乎商之诗者,临事而屡断;⑥明乎齐之诗者,见利而让也。⑦临事而屡断,勇也;见利而让,义也。有勇有义,非歌孰能保此?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栆木,居中矩,句中钩,累累乎殷如贯珠。⑧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⑨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⑩子贡问乐。⑾ 注①集解郑玄曰:“乐人称工也。” 注②集解郑玄曰:“执犹处也。” 注③集解郑玄曰:“肆,正也。” 注④集解郑玄曰:“各因其德歌所宜。” 注⑤集解郑玄曰:“育,生也。” 注⑥集解郑玄曰:“以其肆直。” 注⑦集解郑玄曰:“以其温良而能断也。” 注⑧集解郑玄曰:“言歌声之着,动人心之审,而有此事。” 注⑨集解郑玄曰:“长言,引其声。” 注⑩集解郑玄曰:“手舞足蹈,欢之至。” 注⑾正义结此前事,悉是答子贡问之事。其乐记者,公孙尼子次撰也。为乐记通天地,贯人情,辩政治,故细解之。以前刘向别录篇次与郑目录同,而乐记篇次又不依郑目。今此文篇次颠倒者,以褚先生升降,故今乱也。今逐旧次第随段记之,使后略知也。以后文出褚意耳。 凡音由于人心,天之与人有以相通,如景之象形,响之应声。故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与之以殃,其自然者也。 故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舜之道何弘也?纣之道何隘也?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驩心,故天下治也。夫朝歌者不时也,北者败也,鄙者陋也,纣乐好之,与万国殊心,诸侯不附,百姓不亲,天下畔之,故身死国亡。 而韂灵公之时,①将之晋,至于濮水之上舍。②夜半时闻鼓琴声,问左右,皆对曰 “不闻”。乃召师涓曰:“吾闻鼓琴音,问左右,皆不闻。其状似鬼神,为我听而写之。” 师涓曰:“诺。”因端坐援琴,听而写之。明日,曰:“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灵公曰:“可。”因复宿。明日,报曰:“习矣。” 即去之晋,见晋平公。平公置酒于施惠之台。③酒酣,灵公曰:“今者来,闻新声,请奏之。”平公曰:“可。”即令师涓坐师旷旁,援琴鼓之。未终,师旷抚而止之曰: “此亡国之声也,不可遂。”平公曰:“何道出?”师旷曰:“师延所作也。与纣为靡靡之乐,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自投濮水之中,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削。”平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愿遂闻之。”师涓鼓而终之。 注①正义时韂都楚丘。楚*[丘]*故城在宋州楚丘县北三十里,韂之楚丘邑也。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在曹州离狐县界,即师延投处也。” 注③正义一本“庆祁之堂”。左传云“虒祁之宫”。杜预云:“虒祁,地名也,在绛州西四十里,临汾水也。” 平公曰:“音无此最悲乎?”师旷曰:“有。”平公曰:“可得闻乎?”师旷曰:“君德义薄,不可以听之。”平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愿闻之。”师旷不得已,援琴而鼓之。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集乎廊门;再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 平公大喜,起而为师旷寿。反坐,问曰:“音无此最悲乎?”师旷曰:“有。昔者黄帝以大合鬼神,今君德义薄,不足以听之,听之将败。”平公曰:“寡人老矣,所好者音也,愿遂闻之。”师旷不得已,援琴而鼓之。一奏之,有白云从西北起;再奏之,大风至而雨随之,飞廊瓦,左右皆奔走。平公恐惧,伏于廊屋之闲。晋国大旱,赤地三年。 听者或吉或凶。夫乐不可妄兴也。 太史公曰:夫上古明王举乐者,非以娱心自乐,快意恣欲,将欲为治也。正教者皆始于音,音正而行正。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故宫动脾而和正圣,商动肺而和正义,角动肝而和正仁,征动心而和正礼,羽动肾而和正智。故乐所以内辅正心而外异贵贱也;上以事宗庙,下以变化黎庶也。琴长八尺一寸,正度也。弦大者为宫,而居中央,君也。商张右傍,其余大小相次,不失其次序,则君臣之位正矣。故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征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夫礼由外入,乐自内出。故君子不可须臾离礼,须臾离礼则暴慢之行穷外;不可须臾离乐,须臾离乐则奸邪之行穷内。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夫古者,天子诸侯听钟磬未尝离于庭,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于前,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夫淫佚生于无礼,故圣王使人耳闻雅颂之音,目视威仪之礼,足行恭敬之容,口言仁义之道。故君子终日言而邪辟无由入也。 【索隐述赞】乐之所兴,在乎防欲。陶心畅志,舞手蹈足。舜曰箫韶,融称属续。审音知政,观风变俗。端如贯珠,清同叩玉。洋洋盈耳,咸英余曲。 [/TD][/TR][TR][TD][/TD][/TR][/ALIGN]

[TR][TD][/TD][/TR][TR][TD][/TD][/TR][/ALIGN]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OP

Re:史记

[/ALIGN]

[HR][/ALIGN]

[TR]卷二十五 律书 第三 [/TD][/TR][/ALIGN]

[TR]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①六律为万事根本焉。② 注①索隐按:律有十二。阳六为律,黄钟﹑太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六为吕,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是也。名曰律者,释名曰“律,述也,所以述阳气也”。律历志云“吕,旅,助阳气也”。案:古律用竹,又用玉,汉末以铜为之。吕亦称闲,故有六律﹑六闲之说。元闲大吕,二闲夹钟是也。汉京房知五音六律之数,十二律之变至六十,犹八卦之变为六十四卦也。故中吕上生执始,执始下生去灭,上下相生,终于南事,而六十律毕也。 注②索隐律历志云“夫推历生律,制器规圜矩方,权重衡平,准绳嘉量,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莫不用焉”,是万事之根本。 其于兵械尤所重,①故云“望敌知吉凶,②闻声效胜负”,③百王不易之道也。 注①索隐按:易称“师出以律”,是于兵械尤重也。正义内成曰器,外成曰械,械谓弓﹑矢﹑殳﹑矛﹑戈﹑戟。刘伯庄云:“吹律审声,听乐知政,师旷审歌,知晋楚之强弱,故云兵家尤所重。” 注②索隐凡敌阵之上,皆有气色,气强则声强,声强则其觽劲。律者,所以通气,故知吉凶也。正义凡两军相敌,上皆有云气及日晕。天官书云:“晕等,力钧;厚长大,有胜;薄短小。无胜。”故望云气知胜负强弱。引旧语乃曰“故云”。 注③索隐周礼“太师执同律听军声而占其吉凶”是也。故左传称师旷知南风之不竞,此即其类也。正义周礼云“太师执同律以听军声而诏其吉凶”,左传云师旷知南风之不竞,即其类。 武王伐纣,吹律听声,①推孟春以至于季冬,杀气相并,②而音尚宫。③同声相从,物之自然,何足怪哉? 注①索隐其事当有所出,今则未详。 注②正义人君暴虐酷急,即常寒应。寒生北方,乃杀气也。武王伐纣,吹律从春至冬,杀气相并,律亦应之。故洪范咎征云“急常寒若”是也。 注③正义兵书云:“夫战,太师吹律,合商则战胜,军事张强;角则军扰多变,失士心;宫则军和,主卒同心;征则将急数怒,军士劳;羽则兵弱少威焉。” 兵者,圣人所以讨强暴,平乱世,夷险阻,救危殆。自含*(血)**[齿]*戴角之兽见犯则校,而况于人怀好恶喜怒之气?喜则爱心生,怒则毒螫加,①情性之理也。 注①正义螫音释。 昔黄帝有涿鹿之战,以定火灾;①颛顼有共工之陈,以平水害;②成汤有南巢之伐,以殄夏乱。③递兴递废,胜者用事,所受于天也。 注①集解文颖曰:“神农子孙暴虐,黄帝伐之,故以定火灾。” 注②集解文颖曰:“共工,主水官也。少昊氏衰,秉政作虐,故颛顼伐之。本主水官,因为水行也。” 注③正义南巢,今庐州巢县是也。淮南子云:“汤伐桀,放之历山,与末喜同舟浮江,奔南巢之山而死。”按:巢即山名,古巢伯之国。云南巢者,在中国之南也。 自是之后,名士迭兴,晋用咎犯,①而齐用王子,②吴用孙武,申明军约,赏罚必信,卒伯诸侯,兼列邦土,虽不及三代之诰誓,然身宠君尊,当世显扬,可不谓荣焉?岂与世儒闇于大较,③不权轻重,猥云德化,不当用兵,大至君辱失守,④小乃侵犯削弱,遂执不移等哉!故教笞不可废于家,刑罚不可捐于国,诛伐不可偃于天下,用之有巧拙,行之有逆顺耳。 注①正义狐偃也,咎季也。又云胥臣也。 注②索隐徐广云:“王子成父。” 注③索隐大较,大法也。淳于叞曰“车不较则不胜其任”是也。较音角。 注④索隐徐广云:“如宋襄公是也。” 夏桀﹑殷纣手搏豺狼,足追四马,勇非微也;百战克胜,诸侯慑服,权非轻也。 秦二世宿军无用之地,①连兵于边陲,力非弱也;结怨匈奴,絓祸于越,②势非寡也。及其威尽势极,闾巷之人为敌国,咎生穷武之不知足,甘得之心不息也。 注①索隐谓常拥兵于郊野之外也。正义谓三十万备北*(阙)**[边]*,五十万守五岭也。云连兵于边陲,即是宿军无用之地也。 注②正义絓,胡卦反。顾野王云:“絓者,所碍。” 高祖有天下,三边外畔;大国之王虽称蕃辅,臣节未尽。会高祖厌苦军事,亦有萧、张之谋,故偃武一休息,羁縻不备。 历至孝文即位,将军陈武等议曰:“南越、朝鲜①自全秦时内属为臣子,后且拥兵阻□,选蠕观望。②高祖时天下新定,人民小安,未可复兴兵。今陛下仁惠抚百姓,恩泽加海内,宜及士民乐用,征讨逆党,以一封疆。”孝文曰:“朕能任衣冠,③念不到此。会吕氏之乱,功臣宗室共不羞耻,误居正位,常战战栗栗,恐事之不终。且兵凶器,虽克所愿,动亦秏病,谓百姓远方何?又先帝知劳民不可烦,故不以为意。朕岂自谓能?今匈奴内侵,军吏无功,边民父子荷兵日久,④朕常为动心伤痛,无日忘之。今未能销距,愿且坚边设候,结和通使,休宁北陲,为功多矣。且无议军。”故百姓无内外之繇,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 注①正义潮仙二音。高骊平壤城本汉乐浪郡王险城,即古朝鲜地,时朝鲜王满据之也。 注②集解□音□卖反。选音思兖反。蠕音而兖反。索隐蠕音软。选蠕谓动身欲有进取之状也。 注③正义朕音而禁反。 注④正义荷音何我反。 太史公曰:文帝时,会天下新去汤火,①人民乐业,因其欲然,能不扰乱,故百姓遂安。自年六七十翁亦未尝至市井,游敖嬉戏如小儿状。孔子所称有德君子者邪!② 注①索隐谓秦乱,楚汉交兵之时,如遗坠汤火,即书云“人坠涂炭”是也。 注②索隐论语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也。 书曰“*七正*”,二十八舍。①律历,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气,②天所以成孰万物也。舍者,日月所舍。舍者,舒气也。 注①索隐七正,日、月、五星。七者可以正天时。又孔安国曰“七正,日月五星各异政”也。二十八宿,[七正]之所舍也。舍,止也。宿,次也。言日月五星运行,或舍于二十八次之分也。 注②索隐八谓八节之气,以应八方之风。 不周风居西北,主杀生。东壁居不周风东,主辟生气①而东之。至于营室。②营室者,主营胎③阳气而产之。东至于危。危,垝也。④言阳气之*(危)*垝,故曰危。十月也,律中应钟。⑤应钟者,阳气之应,不用事也。其于十二子为亥。亥者,该也。⑥言阳气藏于下,故该也。 注①索隐辟音辟。 注②索隐定星也。定中而可以作室,故曰营室。其星有室象也,故天官书主庙。此言“主营胎阳气而产之”,是说异也。正义天官书云“营室为清庙,曰离宫、阁道”,是有宫室象。此言“主营胎阳气而产之”,二说不同。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作‘含’。” 注④索隐垝音鬼毁反。 注⑤正义应,乙证反。白虎通云:“应者,应也,言万物应阳而动下藏也。”汉初依秦以十月为岁首,故起应钟。 注⑥索隐按:律历志云“该阂于亥”。正义孟康云:“阂,藏塞也。阴杂阳气藏塞,为万物作种也。” 广莫风居北方。广莫者,言阳气在下,阴莫阳广大也,故曰广莫。东至于虚。 虚者,能实能虚,言阳气冬则宛藏于虚,①日冬至则一阴下藏,一阳上舒,故曰虚。东至于须女。②言万物变动其所,阴阳气未相离,尚相*(如)*胥*[如]*也,故曰须女。十一月也,律中黄钟。③黄钟者,阳气踵黄泉而出也。其于十二子为子。子者,滋也;滋者,言万物滋于下也。其于十母为壬癸。壬之为言任也,言阳气任养万物于下也。癸之为言揆也,言万物可揆度,故曰癸。东至牵牛。牵牛者,言阳气牵引万物出之也。牛者,冒也,言地虽冻,能冒而生也。牛者,耕植种万物也。东至于建星。建星者,建诸生也。十二月也,律中大吕。 大吕者。其于十二子为丑。④ 注①正义宛音蕴。 注②索隐婺女名也。 注③正义白虎通云:“黄中和之气,言阳气于黄泉之下动养万物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此中阙不说大吕及丑也。”。正义案:此下阙文。或一本云 “丑者,纽也。言阳气在上未降,万物厄纽未敢出也”。 条风居东北,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故曰条风。南至于箕。箕者,言万物根棋,①故曰箕。正月也,律中泰蔟。②泰蔟者,言万物蔟生也,故曰泰蔟。其于十二子为寅。寅言万物始生螾然③也,故曰寅。南至于尾,言万物始生如尾也。南至于心,言万物始生有华心④也。南至于房。房者,言万物门户也,至于门则出矣。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横’也。” 注②正义蔟音千豆反。白虎通云:“泰者,大也。蔟者,凑也。言万物始大凑地而出之也。” 注③索隐音引,又音以慎反。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作‘茎’。” 明庶风居东方。明庶者,明觽物尽出也。二月也,律中夹钟。①夹钟者,言阴阳相夹厕也。其于十二子为卯。卯之为言茂也,言万物茂也。其于十母为甲乙。甲者,言万物剖符②甲③而出也;乙者,言万物生轧轧也。南至于氐者。④氐者,言万物皆至也。南至于亢。亢者,言万物亢见也。南至于角。角者,言万物皆有枝格如角也。三月也,律中姑洗。⑤姑洗者,言万物洗生。其于十二子为辰。辰者,言万物之蜄⑥也。 注①正义白虎通云:“夹,孚甲也。言万物孚甲,种类分也。” 注②集解音孚。 注③索隐符甲犹孚甲也。 注④正义氐音丁礼反。 注⑤正义姑音沽。洗音先典反。白虎通云:“沽者,故也。洗者,鲜也。言万物去故就新,莫不鲜明也。” 注⑥集解音之慎反。索隐蜄音振。或作“娠”,同音。律历志云“振羡于辰”。 清明风居东南维,主风吹万物而西之。*[至于]*轸。轸者,言万物益大而轸轸然。西至于翼。翼者,言万物皆有羽翼也。四月也,律中中吕。①中吕者,言万物尽旅而西行也。其于十二子为巳。巳者,言阳气之已尽也。西至于七星。七星者,阳数成于七,故曰七星。西至于张。张者,言万物皆张也。西至于注。②注者,言万物之始衰,阳气下注,故曰注。五月也,律中蕤宾。③蕤宾者,言阴气幼少,故曰蕤;痿阳不用事,故曰宾。 注①正义中音仲。白虎通云“言阳气将极中充大也”,故复申言之也。 注②索隐音丁救反。注,咮也。天官书云“柳为鸟咮”,则注,柳星也。 注③正义蕤音仁佳反。白虎通云:“蕤者,下也。宾者,敬也。言阳气上极,阴气始宾敬之也。” 景风居南方。景者,言阳气道竟,故曰景风。其于十二子为午。午者,阴阳交,故曰午。①其于十母为丙丁。丙者,言阳道着明,故曰丙;丁者,言万物之丁壮也,故曰丁。西至于弧。弧者,言万物之吴落②且就死也。西至于狼。 狼者,言万物可度量,断万物,故曰狼。 注①索隐律历志云“咢布于午”。 注②集解徐广曰:“吴,一作‘柔’。” 凉风居西南维,主地。地者,沉夺万物气也。①六月也,律中林钟。②林钟者,言万物就死气林林然。其于十二子为未。未者,言万物皆成,有滋味也。③北至于罚。罚者,言万物气夺可伐也。北至于参。④参言万物可参也,故曰参。七月也,律中夷则。⑤夷则,言阴⑥气之贼⑦万物也。其于十二子为申。申者,言阴用事,申贼万物,⑧故曰申。北至于浊。⑨浊者,触也,言万物皆触死也,故曰浊。北至于留。⑩留者,言阳气之稽留也,故曰留。八月也,律中南吕。⑾南吕者,言阳气之旅入藏也。其于十二子为酉。酉者,万物之老也,⑿故曰酉。 注①正义沉,一作“洗”。 注②正义白虎通云:“林者,觽也。言万物成熟,种类多也。” 注③索隐律历志云“昧薆于未”,其意殊也。 注④正义音所林反。 注⑤正义白虎通云:“夷,伤也。则,法也。言万物始伤,被刑法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一作‘阳’。” 注⑦集解徐广曰:“一作‘则’。” 注⑧集解徐广曰:“贼,一作‘则’。”索隐律历志“物坚于申”也。 注⑨索隐按:尔雅“浊谓之毕”。 注⑩索隐留即昴,毛传亦以留为昴。 注⑾正义白虎通云:“南,任也。言阳气尚任包,大生荠麦也。” 注⑿索隐律历志“留孰于酉”。 阊阖风居西方。阊者,倡也;阖者,藏也。言阳气道万物,阖黄泉也。其于十母为庚辛。庚者,言阴气庚万物,故曰庚;辛者,言万物之辛生,故曰辛。北至于胃。胃者,言阳气就藏,皆胃胃也。北至于娄。娄者,呼万物且内之也。 北至于奎。①奎者,主毒螫杀万物也,奎而藏之。九月也,律中无射。②无射者,阴气盛用事,阳气无余也,故曰无射。其于十二子为戌。戌者,言万物尽灭,故曰戌。 ③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曢’。”索隐按:天官书“奎为沟渎,娄为聚觽,胃为天仓”,今此说并异,及六律十母,又与汉书不同,今各是异家之说也。 注②正义音亦。白虎通云:“射,终也。言万物随阳而终,当复随阴而起,无有终已。”此说六吕十干十二支与汉书不同。 注③索隐律历志“毕入于戌”也。 <律数: 九九八十一以为宫。三分去一,五十四以为征。三分益一,七十二以为商。三分去一,四十八以为羽。三分益一,六十四以为角。黄钟长八寸七分一,宫。①大吕长七寸五分三分*(一)**②*。②太蔟长七寸*(七)**⑩*分二,角。 夹钟长六寸*(一)**⑦*分三分一。姑洗长六寸*(七)**⑩*分四,羽。③仲吕长五寸九分三分二,征。蕤宾长五寸六分三分*(一)**②*。林钟长五寸*(七)**⑩*分四,角。 ④夷则长五寸*(四分)*三分二,商。南吕长四寸*(七)**⑩*分八,征。无射长四寸四分三分二。应钟长四寸二分三分二,羽。 注①索隐黄钟长八寸十分一宫。案:上文云“律九九八十一以为宫”,故云长八寸十分一宫。而云黄钟长九寸者,九分之寸也。刘歆、郑玄等皆以为长九寸即十分之寸,不依此法也。云宫者,黄钟为律之首,宫为五音之长,十一月以黄钟为宫,则声得其正。旧本多作“七分”,盖误也。 注②索隐谓十一月以黄钟为宫,五行相次,土生金,故以大吕为商者,大吕所以助阳宣化也。 注③索隐亦以金生水故也。 注④索隐水生木,故为角。不用蕤宾者,以阴气起,阳不用事,故去之也。 <生钟分:① 注①索隐此算术生钟律之法也。正义分音扶问反。 子一分。①丑三分二。②寅九分八。③卯二十七分十六。④辰八十一分六十四。巳二百四十三分一百二十八。午七百二十九分五百一十二。未二千一百八十七分一千二十四。申六千五百六十一分四千九十六。酉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分八千一百九十二。戌五万九千四十九分三万二千七百六十八。亥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分六万五千五百三十六。 注①索隐自此已下十一辰,皆以三乘之,为黄钟积实之数。 注②索隐案:子律黄钟长九寸,林钟丑冲长六寸,以九比六,三分少一,故云丑三分二。即是黄钟三分去一,下生林钟之数也。 注③索隐十二律以黄钟为主,黄钟长九寸,太蔟长八寸,寅九分八,即是林钟三分益一,上生太蔟之义也。正义孟康云:“元气始起于子。未分之时,天地人混合为一,故子数独一。”汉书律历志云:“太极元气,函三为一,行于十二辰,始动于子,参之于丑,得三;又参于寅,得九;又参之于卯,得二十七; 又参之于辰,得八十一;又参之于巳,得二百四十三;又参之于午,得七百二十九;又参之于未,得二千一百八十七;又参之于申,得六千五百六十一;又参之于酉,得万九千六百八十三;又参之于戌,得五万九千四十九;又参之于亥,得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此阴阳合德,气种于子,化生万物者也。”然丑三分二,寅九分八者,并是分之余数,而汉书不说也。 注④索隐此以丑三乘寅,寅三乘卯,得二十七。南吕为卯,冲长五寸三分寸之一,以三约二十七得九,即黄钟之本数。又以三约十六得五,余三分之一即南吕之长,故云卯二十七分十六,亦是太蔟三分去一,下生南吕之义。已下八辰并准此。然云丑三分二,寅九分八者,皆分之余数也。 生黄钟术曰:以下生者,①倍其实,三其法。②以上生者,四其实,三其法。③上九,商八,羽七,角六,宫五,征九。④置一而九三之以为法。⑤实如法,得长一寸。 ⑥凡得九寸,命曰“黄钟之宫”。故曰音始于宫,穷于角;⑦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气始于冬至,周而复生。 注①索隐生钟术曰以下生者。案:蔡邕曰“阳生阴为下生,阴生阳为上生。 子午已东为上生,已西为下生”。又律历志云“阴阳相生自黄钟始,黄钟*(生)** [至]*太蔟,左旋八八为五”。从子至未得八,下生林钟是也。又自未至寅亦得八,上生太蔟。然上下相生,皆以此为率也。 注②索隐谓黄钟下生林钟,黄钟长九寸,倍其实者,二九十八,三其法者,以三为法,约之得六,为林钟之长也。 注③索隐四其实者,谓林钟上生太蔟,林钟长六寸,以四乘六得二十四,以三约之得八,即为太蔟之长。 注④索隐此五声之数亦上生三分益一,下生三分去一。宫下生征,征益一上生商;商下生羽,羽益一上生角。然此文似数错,未暇研核也。 注⑤索隐汉书律历志曰:“太极元气,函三为一,行之于十二辰,始动于子,参之于丑得三,又参之于寅得九。”是谓因而九三之也。韦昭曰:“置一而九,以三乘之是也。”乐产云:“一气生于子,至丑而三,是一三也。又自丑至寅为九,皆以三乘之,是九三之也。又参之卯,得二十七;参之于辰,得八十一; 又参之于巳,得二百四十三;又参之午,得七百二十九;又参于未,得二千六百八十七;又参之于申,得六千五百六十三;又参于酉,得万九千六百八十三; 又参于戌,得五万九千四十九;又参至于亥,得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谓之该数。此阴阳合德,气钟于子,化生万物也。然丑三分,寅九分者,即分之余数也。” 注⑥索隐实如法得一。实谓以子一乘丑三,至亥得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为实数。如法谓以上万九千六百八十三之法除实得九,为黄钟之长。言“得一”者,算术设法辞也。“得”下有“长”,“一”*[下有]*“寸”者,皆衍字也。韦昭云得九寸之一也。姚氏谓得一即黄钟之子数。 注⑦索隐即如上文宫下生征,征上生商,商下生羽,羽上生角,是其穷也。 神生于无,①形成于有,②形然后数,形而成声,③故曰神使气,气就形。形理如类有可类。或未形而未类,或同形而同类,类而可班,类而可识。 圣人知天地识之别,故从有以至未有,④以得细若气,微若声。⑤然圣人因神而存之,⑥虽妙必效情,核其华道者明矣。⑦非有圣心以乘聪明,孰能存天地之神而成形之情哉?神者,物受之而不能知*(及)*其去来,⑧故圣人畏而欲存之。唯欲存之,神之亦存。⑨其欲存之者,故莫贵焉。⑩ 注①正义无形为太易气,天地未形之时,言神本在太虚之中而无形也。 注②正义天地既分,二仪已质,万物之形成于天地之闲,神在其中。 注③正义数谓天数也,声谓宫﹑商﹑角﹑征﹑羽也。言天数既形,则能成其五声也。 注④正义从有谓万物形质也,未有谓天地未形也。 注⑤正义气谓太易之气,声谓五声之声也。 注⑥正义言圣人因神理其形体,寻夡至于太易之气,故云因神而存之,上云从有以至未有是也。 注⑦正义妙谓微妙之性也。效犹见也。核,研核也。华道,神妙之道也。言人虽有微妙之性,必须程督己之情理,然后研核神妙之道,乃能究其形体,辨其成声,故谓明矣。故下云“非有圣心以乘聪明,孰能存天地之神而成形之情哉”是也。 注⑧正义言万物受神妙之气,不能知觉,及神去来,亦不能识其往复也。 注⑨正义言圣人畏神妙之理难识,而欲常存之;唯欲常存之,故其神亦存也。 注⑩正义言平凡之人欲得精神存者,故亦莫如贵神之妙焉。 太史公曰:*(故)*[在]旋玑玉衡以齐七政,即天地二十八宿。①十母,②十二子, ③钟律调自上古。建律运历造日度,可据而度也。④合符节,通道德,即从斯之谓也。 注①正义宿音息袖反,又音肃。谓东方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井﹑鬼﹑柳﹑星﹑张﹑翼﹑轸,西方奎﹑娄﹑胃﹑昴﹑毕﹑觜﹑参,北方斗﹑牛﹑女﹑虚﹑危﹑室﹑壁,凡二十八宿一百二十八宿星也。 注②正义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注③正义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注④正义度音田洛反。 【索隐述赞】自昔轩后,爰命伶纶。雄雌是听,厚薄伊均。以调气候,以轨星辰。军容取节,乐器斯因。自微知着,测化穷神。大哉虚受,含养生人。 [/TD][/TR][TR][TD][/TD][/TR][/ALIGN]

[TR][TD][/TD][/TR][TR][TD][/TD][/TR][/ALIGN]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OP

Re:史记

[/ALIGN]

[HR][/ALIGN]

[TR]卷二十六 历书 第四 [/TD][/TR][/ALIGN]

[TR]昔自在古,历建正作于孟春。①于时冰泮发蛰,百草奋兴,秭鳺先滜。②物乃岁具,生于东,次顺四时,卒于冬分。③时鸡三号,卒明。④抚十二*[月]*节,卒于丑。⑤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幽者幼也,幽明者雌雄也。雌雄代兴,而顺至正之统也。日归于西,起明于东;月归于东,起明于西。正不率天,又不由人,⑥则凡事易坏而难成矣。 注①索隐按:古历者,谓黄帝调历以前有上元太初历等,皆以建寅为正,谓之孟春也。及颛顼﹑夏禹亦以建寅为正。唯黄帝及殷﹑周﹑鲁并建子为正。而秦正建亥,汉初因之。至武帝元封七年始改用太初历,仍以周正建子为十一月朔旦冬至,改元太初焉。今按:此文至于“十二月节”,皆出大戴礼虞史伯夷之辞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秭音姊,鳺音规,子鳺鸟也,一名鷤枬。”索隐按:徐广云 “秭音规”者,误也,当云“秭音姊,鳺音规”,盖遗失耳。言子鳺鸟春气发动,则先出野泽而鸣也。又按:大戴礼作“瑞尡”,无释,未测其旨,当是字体各有讹变耳。鷤音弟,枬音桂。楚词云“虑鷤枬之先鸣,使夫百草为之不芳”,解者以鷤枬为杜鹃。 注③索隐卒,子律反。分,如字。卒,尽也。言建历起孟春,尽季冬,则一岁事具也。冬尽之后,分为来春,故云冬分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卒,一作‘平’,又云卒,斯也。”索隐三号,三鸣也。言夜至鸡三鸣则天晓,乃始为正月一日,言异岁也。徐广云卒,一作“平”,又作“斯”,于文皆便。 注⑤正义抚犹循也。自平明寅至鸡鸣丑,凡十二辰,辰尽丑又至明朝寅,使一日一夜,故曰幽明。 注⑥索隐正不率天,亦不由人。此文出大戴礼,是孔子称周太史之词。 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① 注①索隐言王者易姓而兴,必当推本天之元气行运所在,以定正朔,以承天意,故云承顺厥意。 太史公曰:神农以前尚矣。盖黄帝考定星历,①建立五行,起消息,②正闰余,③ 于是有天地神只物类之官,④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 民是以能有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异业,敬而不渎,故神降之嘉生,⑤民以物享,⑥灾祸不生,所求不匮。 注①索隐按:系本及律历志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吕,大桡作甲子,隶首作算数,容成综此六术而着调历也。 注②正义皇侃云:“干者阳,生为息;坤者阴,死为消也。”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以岁之余为闰,故曰闰余。”正义邓平﹑落下闳云“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按:计其余分成闰,故云正闰余也。 每一岁三百六十六日余六日,小月六日,是一岁余十二日,大计三十三月则一闰之耳。 注④正义应劭云:“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官。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按:黄帝置五官,各以物类名其职掌也。 注⑤集解应劭曰:“嘉谷也。”索隐应劭云:“嘉谷也。” 注⑥正义刘伯庄云:“物,事也。人皆顺事而享福也。” 少璤氏之衰也,九黎乱德,①民神杂扰,不可放物,②祸菑荐至,③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④使复旧常,无相侵渎。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少璤时诸侯作乱者。” 注②索隐于音昉,依也。 注③索隐上音在见反,古“荐”字,假借用耳。荐,集也。 注④集解应劭曰:“黎,阴官也。火数二;二,地数也:故火正司地以属万民。” 索隐按:左传重为句芒,木正;黎为祝融,火正。此言“南”者,刘氏以为“南” 字误,非也。盖重黎二人元是木火之官,兼司天地职,而天是阳,南是阳位,故木亦是阳,所以木正为南正也;而火是地正,亦称北正者,火数二,二地数,地阴,主北方,故火正亦称北正:为此故也。臣瓒以为古文“火”字似“北”,未为深得也。 其后三苗服九黎之德,①故二官咸废所职,而闰余乖次,②孟陬殄灭,③摄提无纪,历数失序。④尧复遂重黎之后,不忘旧者,使复典之,而立羲和之官。明时正度,则阴阳调,风雨节,茂气至,民无夭疫。年耆禅舜,申戒文祖,⑤云“天之历数在尔躬”。 ⑥舜亦以命禹。⑦由是观之,王者所重也。 注①正义孔安国云:“三苗,缙云氏之后诸侯也。”按:服,从也。言九黎之君在少璤之世作乱,今三苗之君从九黎乱德,故南北二官皆废,使历数失序。 注②集解汉书音义曰:“次,十二次也。史推历失闰,则斗建与月名错。”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正月为孟陬。闰余乖错,不与正岁相值,谓之殄灭。” 索隐按:正月为陬。陬音邹,又作侯反。楚词云“摄提贞乎孟陬”。言历数乖误,乃使孟陬殄灭,不得其正也。 注④集解汉书音义曰:“摄提,星名,随斗杓所指建十二月。若历误,春三月当指辰而指巳,是谓失序。”索隐摄提失方。按:天官书云“摄提三星,若鼎足句之,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故曰摄提格”。格,至也。言摄提随月建至,故云格也。 注⑤集解徐广曰:“戒,一作‘敕’。”正义言于文祖之庙以申戒舜也。 注⑥集解何晏曰:“历数谓列次也。” 注⑦集解孔安国曰:“舜亦以尧命己之辞命禹也。” 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盖三王之正若循环,穷则反本。 天下有道,则不失纪序;无道,则正朔不行于诸侯。 幽﹑厉之后,周室微,陪臣执政,史不记时,君不告朔,①故畴人子弟分散,②或在诸夏,或在夷狄,是以其禨祥废而不统。③周襄王二十六年闰三月,而春秋非之。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④举正于中,⑤归邪⑥于终。⑦履端于始,序则不愆;举正于中,民则不惑;归邪于终,事则不悖。 注①集解郑玄曰:“礼,人君每月告朔于庙,有祭,谓之朝享。” 注②集解如淳曰:“家业世世相传为畴。律,年二十三傅之畴官,各从其父学。” 索隐韦昭云:“畴,类也。”孟康云:“同类之人明历者也。”乐产云:“畴昔知星人。” 注③集解如淳曰:“吕氏春秋‘荆人鬼而越人禨’,今之巫祝祷祠淫祀之比也。”晋灼曰:“禨音‘珠玑’之‘玑’。” 注④集解韦昭曰:“谓正历必先称端始也,若十一月朔旦冬至也。” 注⑤集解韦昭曰:“气在望中,则时日昏明皆正也。” 注⑥集解音余。 注⑦集解韦昭曰:“邪,余分也。终,闰月也。中气在晦则后月闰,在望是其正中也。” 其后战国并争,在于强国禽敌,救急解纷而已,岂遑念斯哉!是时独有邹衍,明于五德之传,①而散消息之分,以显诸侯。而亦因秦灭六国,兵戎极烦,又升至尊之日浅,未暇遑也。而亦颇推五胜,②而自以为获水德之瑞,更名河曰“德水”,而正③以十月,色上黑。然历度闰余,未能睹其真也。 注①正义传音竹恋反,五德,五行也。 注②集解汉书音义曰:“五行相胜,秦以周为火,用水胜之也。” 注③正义音征。以秦始皇名讳之,故改也。 汉兴,高祖曰“北畤待我而起”,亦自以为获水德之瑞。虽明习历及张苍等,咸以为然。是时天下初定,方纲纪大基,高后女主,皆未遑,故袭秦正朔服色。 至孝文时,鲁人公孙臣以终始五德上书,言“汉得土德,宜更元,改正朔,易服色。当有瑞,瑞黄龙见”。事下丞相张苍,张苍亦学律历,以为非是,罢之。 其后黄龙见成纪,张苍自黜,所欲论着不成。而新垣平以望气见,颇言正历服色事,贵幸,后作乱,故孝文帝废不复问。 至今上即位,招致方士唐都,分其天部;①而巴落下闳运算转历,②然后日辰之度与夏正同。乃改元,更官号,封泰山。因诏御史曰:“乃者,有司言星度之未定也,广延宣问,以理星度,未能詹也。③盖闻昔者黄帝合而不死,名察度验,定清浊,起五部,建气物分数。④然盖尚矣。书缺乐弛,朕甚闵焉。朕唯未能循明也,紬绩日分,⑤率应水德之胜。⑥今日顺夏至,⑦黄钟为宫,林钟为征,太蔟为商,南吕为羽,姑洗为角。自是以后,气复正,羽声复清,名复正变,以至子日当冬至,则阴阳离合之道行焉。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已詹,其更以七年为太初元年。⑧年名‘焉逢摄提格’,⑨月名‘毕聚’,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⑩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谓分部二十八宿为距度。” 注②集解徐广曰:“陈术云征士巴郡落下闳也。”索隐姚氏案:益部耆旧传云“闳字长公,明晓天文,隐于落下,武帝征待诏太史,于地中转浑天,改颛顼历作太初历,拜侍中不受”。 注③集解徐广曰:“詹,一作‘售’也。”索隐按:汉书作“绚”,故徐广云一作 “售”,售即绚也。韦召云“绚,比校也”。郑德云“相应为绚”也。 注④集解应劭曰:“言黄帝造历得仙,名节会,察寒暑,致启闭分至,定清浊,起五部。五部,金﹑木﹑水﹑火﹑土也。建气物分数,皆叙历之意也。”孟康曰:“合,作也。黄帝作历,历终复始无穷已,故曰不死。清浊,律声之清浊也。 五部,五行也。天有四时,分为五行也。气,二十四气;物,万物也。分,历数之分也。”瓒曰:“黄帝圣德,与虚合契,升龙登仙于天,故曰合而不死。题名宿度,候察进退,谓三辰之度,吉凶之验也。”索隐臣瓒云:“题名宿度,候察进退,以为吉凶之状,依文作解为得。”案:汉书作“名察发敛”,韦昭云“发,气发;敛,气敛”。又续汉书以为道之发敛,景之长短,则发敛是日行道去极盈缩也。 注⑤索隐紬音宙,又如字。紬绩者,女工紬缉之意,以言造历算运者犹若女工缉而织之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盖以为应土德,土胜水。” 注⑦索隐按:夏至,谓夏至﹑冬至。 注⑧索隐按:改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然汉始以建亥为年首,今改以建寅,故以七年为元年。韦昭云“汉兴至此百二岁”。案:律历志云“乃以前历上元太初四千六百一十七岁,至元封七年,复得阏逢摄提之岁,中冬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 注⑨集解徐广曰:“岁阴在寅,左行;岁星在丑,右行。”索隐按:尔雅云“岁在甲曰焉逢,寅曰摄提格”,则此甲寅之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夜半冬至也。然此篇末亦云 “寅名摄提格”,则此甲寅之岁也。又据二年名单阏,三年名执徐等,年次分明,而汉志以为其年在丙子,当是班固用三统,与太初历不同,故与太史公说有异。而尔雅近代之作,所记年名又不同也。左行右行,按苏林云“岁与星行所在之次”。正义焉音于干反,后同。 注⑩集解文颖曰:“律居阴而治阳,历居阳而治阴,更相治,闲不容期忽。 五家文悖异,推太初之元也。”索隐聚音娵。案:虞喜云“天元之始,于十一月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日月若连珠,俱起牵牛之初。岁,雄在阏逢,雌在摄提格。月,雄用毕,雌在訾,訾则娵訾之宿。日,雄在甲,雌则在子。此则甲寅之元,天道之首”。 历术甲子篇① 注①索隐以十一月朔旦冬至得甲子,甲子是阳气支干之首,故以甲子命历术为篇首,非谓此年岁在甲子也。 太初元年,岁名“焉逢①摄提格”,②月名“毕聚”,③日得甲子,④夜半朔旦冬至。⑤ 注①索隐甲,岁雄也。汉书作“阏逢”,亦音焉,与此音同。 注②索隐寅,岁阴也。此依尔雅甲寅之岁,若据汉志,以为丙子之年。 注③索隐谓月值毕及陬訾也。毕,月雄也。聚,月雌也。 注④索隐谓十一月冬至朔旦得甲子也。 注⑤索隐以建子为正,故以夜半为朔;其至与朔同日,故云夜半朔旦冬至。若建寅为正者,则以平旦为朔也。 正北① 注①索隐谓蔀首十一月甲子朔旦时加子为冬至,故云“正北”也。然每岁行周天全度外余有四分之一,以十二辰分之,冬至常居四仲,故子年在子,丑年在卯,寅年在午,卯年在酉。至后十九年章首在酉,故云“正西”。其“正南”、“正东”,并准此也。正义黄钟管,子时气应称正北,顺行四*(时)*仲,所至为正月一日,是岁之始,尽一章。十九年黄钟管,应在酉则称“正西”。他皆放此。 十二① 注①索隐岁有十二月,有闰则云十三也。 无大余,无小余;① 注①索隐其岁甲子朔旦,日月合于牵牛之初,余分皆尽,故无大小余也。正义无大小余者,以出闰月之岁有三百五十四日三百四十八分,除五甲三百日,余有五十四日三百四十八分,缘未满六十日,故置为来年大小余。亦为太初元年日得甲子朔旦冬至,前年无奇日分,故无大小余也。 无大余,无小余;① 注①索隐上大小余朔之大小余,此谓冬至大小余。冬至亦与朔同日,并无余分,至与朔法异,故重列之。 焉逢摄提格太初元年。① 注①索隐如汉志太初元年岁在丙子,据此,则甲寅岁也。尔雅释天云岁阳者,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是也。岁阴者,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是也。岁阳在甲云焉逢,谓岁干也。岁阴在寅云摄提格,谓岁支也。 十二大余五十四,①小余三百四十八;② 注①索隐岁十二月,六大六小,合三百五十四日,以六除之,五六三十,除三百日,余五十四日,故下云“大余者日也”。正义月朔旦甲子日法也。 注②索隐太初历法,一月之日,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每两月合成五十九日,余五十八分。今十二月合余六个五十八,得此数,故*[下]*云“小余者月也”。正义未满日之分数也。其分每满九百四十则成一日,即归上,成五十五日矣。大余五十四者,每岁除小月六日,则成三百五十四日,除五甲三百日,犹余五十四日,为未满六十日,故称“大余五十四”也。小余三百四十八者,其大数五十四之外更余分三百四十八,故称“小余三百四十八”也。 此大小余是月朔甲子日法,以出闰月之数,一岁则有三百五十四日三百四十八分,每六十日除之,余为未满六十日,故有大小余也。此是太初元年奇日奇分也。置大余五十四算,每年加五十四日,满六十日除之,奇算留之;每至闰后一年加二十九算,亦满六十日除之,奇算留之;若纔足六十日,明年云无大余,无小余也。又明年以置五十四算,如上法,置小余三百四十八算,每年加三百四十八分,满九百四十分成一日,归上,余算留之;若至闰后一年加八百四十七分,亦满九百四十分成日,归大余,奇留之;明年以加三百四十八算,如上法也。 大余五,①小余八;② 注①索隐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日行一度,去岁十一月朔在牵牛初为冬至,今岁十一月十二日又至牵牛初为一周,以六甲除之,六六三十六,除三百六十余五,故云大余五也。正义冬至甲子日法也。 注②索隐即四分之一,小余满三十二从大余一,四八三十二,故云小余八。明年又加八得十六,故下云小余十六。次明年又加八得二十四,故下云小余二十四。又明年加八得三十二为满,故下云无小余。此并依太初法行之也。正义未满日之分数也。其分每满三十二则成一日,即归上成六日矣。大余五者,每岁三百六十五日,除六甲三百六十日,犹余五日,故称大余五*(日)*也。小余八者,每岁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则一日三十二分,是一岁三百六十五日八分,故称小余八也。此大小余是冬至甲子日法,未出闰月之数,每六十日除之,为未满六十日,故有大小余也。此是太初元年奇日奇分也。置大余五算,每年加五算,满六十日则除之;后年更置五算,如上法。置小余八算,每年加八算,满三十二分为一日,归大余;后年更置八算,如上法。大余者,日也。小余者,日之奇分也。 端蒙单阏二年。① 注①集解徐广曰:“单阏,一作‘亶安’。”索隐端蒙,乙也。尔雅作“旃蒙”。单阏,卯也,丹遏二音,又音蝉焉。二年,岁在乙卯也。正义单音丹,又音时连反。阏音乌葛反,又于连反。 闰十三大余四十八,小余六百九十六;大余十,小余十六;游兆执徐三年。① 注①索隐游兆,景也,尔雅作“柔兆”。执徐,辰也。三年。正义三年,丙辰岁也。 十二大余十二,小余六百三;大余十五,小余二十四;强梧大荒落四年。① 注①索隐强梧,丁也。大芒骆,巳也。四年。正义梧音语。四年,丁巳岁也。 十二大余七,小余十一;大余二十一,无小余;徒维敦。天汉元年。 闰十三大余一,小余三百五十九;大余二十六,小余八;祝儣协洽二年。① 注①索隐祝儣,己也,尔雅作“着雍”。汁洽,未也。二年。正义二年,己未岁也。 十二大余二十五,小余二百六十六;大余三十一,小余十六;商横涒滩三年。① 注①索隐商横,庚也,尔雅作“上章”。赤奋若,丑也。天官书及尔雅申为汭汉,丑为赤奋若。今自太初已来计岁次与天官书不同者有四,盖后历术改故也。 三年也。正义涒音吐魂反。滩音吐丹反。又作“涒汉”,字音与上同。三年,庚申岁也。 十二大余十九,小余六百一十四;大余三十六,小余二十四;昭阳作鄂四年。① 注①索隐昭阳,辛也,尔雅作“重光”。作鄂,酉也。四年。正义四年,辛酉岁也。 闰十三大余十四,小余二十二;大余四十二,无小余; 横艾淹茂太始元年。① 注①索隐横艾,壬也,尔雅作“玄黓”。淹茂,戌也。太始元年。正义太始元年,壬戌岁也。 十二大余三十七,小余八百六十九;大余四十七,小余八;尚章大渊献二年。① 注①索隐尚章,癸也,尔雅作“昭阳”也。困敦,亥也。天官书子为困敦,尔雅同。二年。正义二年,癸亥岁也。 闰十三大余三十二,小余二百七十七;大余五十二,小余一十六;焉逢困敦三年。① 注①索隐焉逢,甲也。大渊献,子也。天官书亥为大渊献,与尔雅同。三年也。正义敦音顿。三年,甲子岁也。 十二大余五十六,小余一百八十四; 大余五十七,小余二十四;端蒙赤奋若四年。① 注①索隐端蒙,乙也。汭汉,丑也。天官书作“赤奋若”,与尔雅同。四年。 已后自太始、征和已下讫篇末,其年次甲乙皆准此。并褚先生所续。正义四年,乙丑岁也。 十二大余五十,小余五百三十二;大余三,无小余;游兆①摄提格征和元年。② 注①集解徐广曰:“作‘游桃’。” 注②正义李巡注尔雅云:“万物承阳而起,故曰摄提格。格,起也。”孔文祥云: “以岁在寅正月出东方,为众星之纪,以摄提宿,故曰摄提;以其为岁月之首,起于孟陬,故云格。*[格]*,正也。” 闰十三大余四十四,小余八百八十;大余八,小余八;强梧单阏二年。① 注①正义李巡云;“言阳气推万物而起,故曰单阏。”单,尽;阏,止也。 十二大余八,小余七百八十七;大余十三,小余十六;徒维执徐三年。① 注①正义李巡云:“伏蛰之物皆敷舒而出,故云执徐也。” 十二大余三,小余一百九十五;大余十八,小余二十四;祝儣大芒落四年。① 注①集解芒,一作“荒”。正义姚察云:“言万物皆炽盛而大出,霍然落之,故云荒落也。” 闰十三大余五十七,小余五百四十三;大余二十四,无小余;商横敦。后元元年。 十二大余二十一,小余四百五十;大余二十九,小余八;昭阳汁洽二年。① 注①集解汁,一作“协”。正义李巡云:“言阴阳化生,万物和合,故曰协治也。” 闰十三大余十五,小余七百九十八;大余三十四,小余十六;横艾涒滩始元元年。① 注①集解涒滩,一作“芮汉”。正义孙炎注尔雅云:“涒滩,万物吐秀倾垂之貌也。” 正西十二大余三十九,小余七百五;大余三十九,小余二十四;尚章作噩二年。① 注①集解噩,一作“鄂”。正义李巡云:“作鄂,万物皆落枝起之貌也。” 十二大余三十四,小余一百一十三;大余四十五,无小余;焉逢淹茂三年。① 注①集解淹,一作“阉”。正义李巡云:“言万物皆蔽冒,故曰阉茂。*[阉]*,蔽 *[也]*。*[茂]*,冒也。” 闰十三大余二十八,小余四百六十一;大余五十,小余八;端蒙大渊献四年。① 注①正义孙炎云:“渊献,深也。献万物于天,深于藏盖也。” 十二大余五十二,小余三百六十八;大余五十五,小余十六;游兆困敦五年。① 注①正义孙炎云:“困敦,混沌也。言万物初萌,混沌于黄泉之下也。” 十二大余四十六,小余七百一十六;无大余,小余二十四;强梧赤奋若六年。① 注①正义李巡云:“阳气奋迅万物而起,无不若其性,故曰赤奋若。赤,阳色;奋,迅也;若,顺也。” 闰十三大余四十一,小余一百二十四;大余六,无小余;徒维摄提格元凤元年。 十二大余五,小余三十一;大余十一,小余八;祝儣单阏二年。 十二大余五十九,小余三百七十九;大余十六,小余十六;商横执徐三年。闰十三大余五十三,小余七百二十七;大余二十一,小余二十四;昭阳大荒落四年。十二大余十七,小余六百三十四;大余二十七,无小余;横艾敦。五年。闰十三大余十二,小余四十二;大余三十二,小余八; 尚章汁洽六年。十二大余三十五,小余八百八十九;大余三十七,小余十六; 焉逢涒滩元平元年十二大余三十,小余二百九十七;大余四十二,小余二十四; 端蒙作噩本始元年。闰十三大余二十四,小余六百四十五;大余四十八,无小余;游兆阉茂二年。十二大余四十八,小余五百五十二; 大余五十三,小余八;强梧大渊献三年。十二大余四十二,小余九百;大余五十八,小余十六;徒维困敦四年。闰十三大余三十七,小余三百八;大余三,小余二十四;祝儣赤奋若地节元年。十二大余一,小余二百一十五;大余九,无小余;商横摄提格二年。闰十三大余五十五,小余五百六十三;大余十四,小余八;昭阳单阏三年。 正南十二大余十九,小余四百七十;大余十九,小余十六;横艾执徐四年。十二大余十三,小余八百一十八;大余二十四,小余二十四;尚章大荒落元康元年。闰十三大余八,小余二百二十六;大余三十,无小余;焉逢敦。二年。 十二大余三十三,小余一百三十三;大余三十五,小余八。端蒙协恰。三年。十二大余二十六,小余四百八十一;大余四十,小余十六;游兆涒滩四年。闰十三大余二十,小余八百二十九;大余四十五,小余二十四;强梧作噩神雀元年。十二大余四十四,小余七百三十六; 大余五十一,无小余;徒维淹茂二年。十二大余三十九,小余一百四十四;大余五十六,小余八;祝儣大渊献三年。闰十三大余三十三,小余四百九十二; 大余一,小余十六;商横困敦四年。十二大余五十七,小余三百九十九;大余六,小余二十四;昭阳赤奋若五凤元年。闰十三大余五十一,小余七百四十七;大余十二,无小余;横艾摄提格二年。十二大余十五,小余六百五十四;大余十七,小余八;尚章单阏三年。十二大余十,小余六十二;大余二十二,小余十六;焉逢执徐四年。闰十三大余四,小余四百一十;大余二十七,小余二十四;端蒙大荒落甘露元年。 十二大余二十八,小余三百一十七;大余三十三,无小余;游兆敦。二年。十二大余二十二,小余六百六十五;大余三十八,小余八;强梧协洽三年。闰十三大余十七,小余七十三;大余四十三,小余十六;徒维涒滩四年。十二大余四十,小余九百二十;大余四十八,小余二十四; 祝儣作噩黄龙元年。闰十三大余三十五,小余三百二十八;大余五十四,无小余;商横淹茂初元元年。 正东十二大余五十九,小余二百三十五;大余五十九,小余八;昭阳大渊献二年。十二大余五十三,小余五百八十三;大余四,小余十六;横艾困敦三年。 闰十三大余四十七,小余九百三十一;大余九,小余二十四;尚章赤奋若四年。十二大余十一,小余八百三十八;大余十五,无小余;焉逢摄提格五年。十二大余六,小余二百四十六;大余二十,小余八;端蒙单阏永光元年。闰十三无大余,小余五百九十四;大余二十五,小余十六;游兆执徐二年。 十二大余二十四,小余五百一;大余三十,小余二十四;强梧大荒落三年。十二大余十八,小余八百四十九;大余三十六,无小余;徒维敦。四年。闰十三大十三,小余二百五十七;大余四十一,小余八;祝儣协洽五年。十二大余三十七,小余一百六十四;大余四十六,小余十六; 商横涒滩建昭元年。闰十三大余三十一,小余五百一十二;大余五十一,小余二十四;昭阳作噩二年。十二大余五十五,小余四百一十九;大余五十七,无小余;横艾阉茂三年。十二大余四十九,小余七百六十七;大余二,小余八; 尚章大渊献四年。闰十三大余四十四,小余一百七十五; 大余七,小余十六;焉逢困敦五年。十二大余八,小余八十二;大余十二,小余二十四;端蒙赤奋若竟宁元年。十二大余二,小余四百三十;大余十八,无小余;游兆摄提格建始元年。闰十三大余五十六,小余七百七十八;大余二十三,小余八;强梧单阏二年。十二大余二十,小余六百八十五;大余二十八,小余十六;徒维执徐三年。闰十三大余十五,小余九十三;大余三十三,小余二十四;祝儣大荒落四年。 右历书:大余者,日也。小余者,月也。端*(旃)*蒙者,年名也。支:丑名赤奋若,寅名摄提格。干:丙名游兆。正北,冬至加子时;正西,加酉时;正南,加午时;正东,加卯时。 【索隐述赞】历数之兴,其来尚矣。重黎是司,容成斯纪。推步天象,消息母子。五胜轮环,三正互起。孟陬贞岁,畴人顺轨。敬授之方,履端为美。 [/TD][/TR][TR][TD][/TD][/TR][/ALIGN]

[TR][TD][/TD][/TR][TR][TD][/TD][/TR][/ALIGN]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OP

Re:史记

[/ALIGN]

[TR]卷二十七 天官书 第五 [/TD][/TR][/ALIGN]

[TR]中宫①天极星,②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③旁三星三公,④或曰子属。后句四星, ⑤末大星正妃,⑥余三星后宫之属也。环之匡韂十二星,藩臣。皆曰紫宫。⑦ 注①索隐姚氏案:春秋元命包云“官之为言宣也,宣气立精为神垣”。又文耀钩曰 “中宫大帝,其精北极星。含元出气,流精生一也”。 注②索隐案:尔雅“北极谓之北辰”。又春秋合诚图云“北辰,其星五,在紫微中”。杨泉物理论云“北极,天之中,阳气之北极也。极南为太阳,极北为太阴。日、月、五星行太阴则无光,行太阳则能照,故为昏明寒暑之限极也。” 注③索隐案:春秋合诚图云“紫微,大帝室,太一之精也”。正义泰一,天帝之别名也。刘伯庄云:“泰一,天神之最尊贵者也。” 注④正义三公三星在北斗杓东,又三公三星在北斗魁西,并为太尉、司徒、司空之象,主变出阴阳,主佐机务。占以徙为不吉,居常则安,金、火守之并为咎也。 注⑤索隐句音钩。句,曲也。 注⑥索隐案:援神契云“辰极横,后妃四星从,端大妃光明”。又案:星经以后句四星名为四辅,其句陈六星为六宫,亦主六军,与此不同也。 注⑦索隐案:元命包曰“紫之言此也,宫之言中也,言天神运动,阴阳开闭,皆在此中也”。宋均又以为十二军,中外位各定,总谓之紫宫也。 前列直斗口①三星,随北端兑,②若见若不,曰阴德,③或曰天一。④紫宫左三星曰天枪,⑤右五星曰天棓,⑥后六星绝汉抵营室,曰阁道。⑦ 注①索隐直,刘氏云如字,直,当也。又音值也。 注②索隐隋斗端兑。隋音汤果反。刘氏云“斗,一作‘北’”。案:汉书天文志作 “北”。端作“端”。兑作“锐”。锐谓星形尖锐也。 注③索隐案:文耀钩曰“阴德为天下纲”。宋均以为阴行德者,道常也。正义星经云:“阴德二星在紫微宫内,尚书西,主施德惠者,故赞阴德遗惠,周急赈抚。占以不明为宜;明,新君践极也。”又云:“阴德星,中宫女主之象。星动摇,衅起宫掖,贵嫔内妾恶之。” 注④正义天一一星,疆阊阖外,天帝之神,主战□,知人吉凶。明而有光,则阴阳和,万物成,人主吉;不然,反是太一一星次天一南,亦天帝之神,主使十六神,知风雨、水旱、兵革,饥馑、疾疫。占以不明及移为灾也。星经云:“天一、太一二星主王者即位,令诸立赤子而传国位者。星不欲微;微则废立不当其次,宗庙不享食矣。” 注⑤索隐楚庚反。 注⑥集解苏林曰:“音‘朂打’之‘朂’。”索隐棓音皮,韦昭音剖。又诗纬曰: “枪三星,棓五星,在斗杓左右,主枪人棓人。”石氏星赞云“枪棓八星,备非常”也。正义棓,庞掌反。天棓五星在女黙东北,天子先驱,所以御兵也。 占:星不具,国兵起也。 注⑦索隐绝,度也。抵,属也。又案:乐汁图云“阁道,北斗辅”。石氏云“阁道六星,神所乘也”。正义汉,天河也。直度曰绝。抵,至也。营室七星,天子之宫,亦为玄宫,亦为清庙,主上公,亦天子离宫别馆也。王者道被草木,营室历九象而可观。阁道六星在王良北,飞阁之道,天子欲游别宫之道。占:一星不见则辇路不通,动摇则宫掖之内起兵也。 北斗七星,①所谓“旋、玑、玉衡②以齐七政”。③杓携龙角,④衡殷南斗,⑤魁枕参首。⑥用昏建者杓;⑦杓,自华以西南。⑧夜半建者衡;⑨衡,殷中州河、济之闲。 ⑩平旦建者魁;魁,海岱以东北也。⑾斗为帝车,运于中央,⑿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 注①索隐案:春秋运斗枢云“斗,第一天枢,第二旋,第三玑,第四权,第五衡,第六开阳,第七摇光。第一至第四为魁,第五至第七为标,合而为斗。”文耀钩云“斗者,天之喉舌。玉衡属杓,魁为琁玑”。徐整长历云“北斗七星,星闲相去九千里。其二阴星不见者,相去八千里也”。 注②索隐案:尚书“旋”作“璇”。马融云“璇,美玉也。机,浑天仪,可转旋,故曰机。衡,其中横筩。以璇为机,以玉为衡,盖贵天象也”。郑玄注大传云“浑仪中筩为旋机,外规为玉衡”也。 注③索隐案:尚书大传云“七政,谓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所以为政也。人道政而万事顺成”。又马融注尚书云“七政者,北斗七星,各有所主:第一曰正日;第二曰主月法;第三曰命火,谓荧惑也;第四曰煞土,谓填星也;第五曰伐水,谓辰星也;第六曰危木,谓岁星也;第七曰剽金,谓太白也。日﹑月﹑五星各异,故曰七政也”。 注④集解孟康曰:“杓,北斗杓也。龙角,东方宿也。携,连也。”正义案:角星为天关,其闲天门,其内天庭,黄道所经,七耀所行。左角为理,主刑,其南为太阳道;右角为将,主兵,其北为太阴道也。盖天之三门,故其星明大则天下太平,贤人在位;不然,反是也。 注⑤集解晋灼曰:“衡,斗之中央。殷,中也。”索隐案:晋灼云“殷,中也”。宋均云“殷,当也”。 注⑥正义枕,之禁反。衡,斗衡也。魁,斗第一星也。言北方斗,斗衡直当北之魁,枕于参星之首;北斗之杓连于龙角。南斗六星为天庙,丞相﹑大宰之位,主荐贤良,授爵禄,又主兵,一曰天机。南二星,魁﹑天粱;中央一星,天相;北二星,天府庭也。占:斗星盛明,王道和平,爵禄行;不然,反是。 参主斩刈,又为天狱,主杀罚。其中三星横列者,三将军,东北曰左肩,主左将;西北曰右肩,主右将;东南曰左足,主后将;西南曰右足,主偏将:故轩辕氏占参应七将也。中央三小星曰伐,天之都尉也,主戎狄之国。不欲明;若明与参等,大臣谋乱,兵起,夷狄内战。七将皆明,主天下兵振;芒角张,王道缺;参失色,军散败;参芒角动摇,边候有急;参左足入玉井中,及金﹑火守,皆为起兵。 注⑦索隐用昏建中者杓。说文云“杓,斗柄”。音匹遥反,即招摇。 注⑧集解孟康曰:“传曰‘斗第七星法太白主,杓,斗之尾也’。尾为阴,又其用昏,昏阴位,在西方,故主西南。”正义杓,东北第七星也。华,华山也。言北斗昏建用斗杓,星指寅也。杓,华山西南之地也。 注⑨集解徐广曰:“第五星。”孟康曰:“假令杓昏建寅,衡夜半亦建寅。”索隐孟康曰:“假令杓昏建寅,衡夜半亦建寅也。” 注⑩正义衡,北斗衡也。言北斗夜半建用斗衡指寅。殷,当也。斗衡黄河﹑济水之闲地也。 注⑾集解孟康曰:“传曰‘斗第一星法于日,主齐也’。魁,斗之首;首,阳也,又其用在明阳与明德,在东方,故主东北齐分。”正义言北斗旦建用斗魁指寅也。海岱,代郡也。言魁星主海岱之东北地也。随三时所指,有前三建也。 注⑿索隐姚氏案:宋均曰“言是大帝乘车巡狩,故无所不纪也。” 斗魁戴匡六星①曰文昌宫:②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③在斗魁中,贵人之牢。④魁下六星,两两相比者,名曰三能。⑤三能色齐,君臣和;不齐,为乖戾。辅星⑥明近,⑦辅臣亲强;斥小,疏弱。⑧ 注①集解晋灼曰:“似匡,故曰戴匡也。” 注②索隐文耀钩曰“文昌宫为天府”。孝经援神契云“文者精所聚,昌者扬天纪”。辅拂并居,以成天象,故曰文昌。 注③索隐春秋元命包曰:“上将建威武,次将正左右,贵相理文绪,司禄赏功进士,司命主老幼,司灾主灾咎也。” 注④集解孟康曰:“传曰‘天理四星在斗魁中。贵人牢名曰天理’。”索隐在魁中,贵人牢。乐汁图云“天理理贵人牢”。宋均曰“以理牢狱”也。正义占:明,及其中有星,此贵人下狱也。 注⑤集解苏林曰:“能音台。”索隐魁下六星,两两相比,曰三台。案:汉书东方朔“愿陈泰阶六符”。孟康曰“泰阶,三台也,台星凡六星。六符,六星之符验也”。应劭引黄帝泰阶六符经曰“泰阶者,天子之三阶:上阶,上星为男主,下星为女主;中阶,上星为诸侯三公,下星为卿大夫;下阶,上星为士,下星为庶人。三阶平,则阴阳和,风雨时;不平,则稼穑不成,冬雷夏霜,天行暴令,好兴甲兵。修宫榭,广苑囿,则上阶为之坼也”。 注⑥集解孟康曰:“在北斗第六星旁。” 注⑦正义大臣之象也。占:欲其小而明;若大而明,则臣夺君政;小而不明,则臣不任职;明大与斗合,国兵暴起;暗而远斗,臣不死则夺;若近臣专赏,排贤用佞,则辅生角;近臣擅国符印,将谋社稷,则辅生翼;不然,则死也。 注⑧集解苏林曰:“斥,远也。” 杓端有两星:一内为矛,招摇;①一外为盾,天锋。②有句圜十五星,③属杓,④ 曰贱人之牢。⑤其牢中星实则囚多,虚则开出。 注①集解孟康曰:“近北斗者招摇,招摇为天矛。”晋灼曰:“更河三星,天矛﹑锋﹑招摇,一星耳。”索隐案:诗记历枢云“更河中招摇为胡兵”。宋均云“招摇星在更河内”。又乐汁图云“更河天矛”,宋均以为更河名天矛,则更河是星名也。 注②集解晋灼曰:“外,远北斗也。在招摇南,一名玄戈。”正义星经云:“梗河星为戟剑之星,若星不见或进退不定,锋镝乱起,将为边境之患也。” 注③索隐句音钩。圜音员。其形如连环,即贯索星也。 注④正义属音烛。 注⑤索隐案:诗记历枢云“贱人牢,一曰天狱”。又乐汁图云“连营,贱人牢”。 宋均以为连营,贯索也。正义贯索九星在七公前,一曰连索,主法律,禁暴强,故为贱人牢也。牢口一星为门,欲其开也。占:星悉见,则狱事繁;不见,则刑务简;动摇,则斧钺用;中虚,则改元;口开,则有赦;人主忧,若闭口,及星入牢中,有自系死者。常夜候之,一星不见,有小喜;二星不见,则赐禄; 三星不见,则人主德令且赦。远十七日,近十六日。若有客星出,视其小大:大,有大赦;小,亦如之也。 天一﹑枪﹑棓﹑矛﹑盾动摇,角大,兵起。① 注①集解李奇曰:“角,芒角。” 东宫苍龙,①房﹑心。②心为明堂,③大星天王,前后星子属。④不欲直,直则天王失计。房为府,曰天驷。⑤其阴,右骖。⑥旁有两星曰衿;⑦北一星曰舝。⑧东北曲十二星曰旗。⑨旗中四星天市;⑩中六星曰市楼。市中星觽者实;其虚则秏。⑾房南觽星曰骑官。 注①索隐案:文耀钩云“东宫苍帝,其精为龙”也。 注②索隐案:尔雅云“大辰,房﹑心﹑尾也”。李巡曰“大辰,苍龙宿,体最明也”。 注③索隐春秋说题辞云:“房﹑心为明堂,天王布政之宫。”尚书运期授曰:“房,四表之道。”宋均云:“四星闲有三道,日﹑月﹑五星所从出入也。” 注④索隐鸿范五行传曰:“心之大星,天王也。前星,太子;后星,庶子。” 注⑤索隐房为天府,曰天驷。尔雅云:“天驷,房。”诗记历枢云:“房为天马,主车驾。”宋均云:“房既近心,为明堂,又别为天府及天驷也。” 注⑥正义房星,君之位,亦主左骖,亦主良马,故为驷。王者恒祠之,是马祖也。 注⑦索隐房有两星曰衿。一音其炎反。元命包云:“钩衿两星,以闲防,神府闿舒,为主钩距,以备非常也。”正义占:明而近房,天下同心。钩﹑钤﹑房﹑心之闲有客星出及疏坼者,皆地动之祥也。 注⑧集解徐广曰:“音辖。”正义说文云:“舝,车轴端键也。两相穿背也。” 星经云:“键闭一星,在房东北,掌管钥也。”占:不居其所,则津梁不通,宫门不禁;居,则反是也。 注⑨正义两旗者,左旗九星,在河鼓左也;右旗九星,在河鼓右也。皆天之鼓旗,所以为旌表。占:欲其明大光润,将军吉;不然,为兵忧;及不居其所,则津梁不通;动摇,则兵起也。 注⑩正义天市二十三星,在房﹑心东北,主国市聚交易之所,一曰天旗。 明则市吏急,商人无利;忽然不明,反是。 市中星觽则岁实,稀则岁虚。荧惑犯,戮不忠之臣。彗星出,当徙市易都。客星入,兵大起;出之,有贵丧也。 注⑾正义秏,贫无也。 左角,李;右角,将。①大角者,天王帝廷。②其两旁各有三星,鼎足句之,曰摄提。③摄提者,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故曰“摄提格”。亢为疏庙,④主疾。其南北两大星,曰南门。⑤氐为天根,⑥主疫。⑦ 注①索隐李即理,理,法官也。故元命包云“左角理,物以起;右角将,帅而动”。又石氏云“左角为天田,右角为天门”也。 注②索隐大角,天王帝廷。案:援神契云“大角为坐候”。宋均云“坐,帝坐也”。正义大角一星,在两摄提闲,人君之象也。占:其明盛黄润,则天下大同也。 注③集解晋灼曰:“如鼎之句曲。”索隐案:元命包云“摄提之为言提携也。 言提斗携角以接于下也”。正义摄提六星,夹大角,大臣之象,恒直斗杓所指,纪八节,察万事者也。占:色温温不明而大者,人君恐;客星入之,圣人受制也。 注④索隐元命包曰“亢四星为庙廷”。又文耀钩“为疏庙”,宋均以为疏,外也;庙,或为朝也。正义听政之所也。其占:明大,则辅臣忠,天下宁;不然,则反是也。 注⑤正义南门二星,在库楼南,天之外门。占:明则氐﹑羌贡;暗则诸夷叛;客星守之,外兵且至也。 注⑥索隐尔雅云“天根,氐也”。孙炎以为角﹑亢下系于氐,若木之有根也。 正义星经云:“氐四星为路寝,听朝所居。其占:明大,则臣下奉度。”合诚图云: “氐为宿宫也。” 注⑦索隐宋均云:“疫,病也。三月榆荚落;故主疾疫也。然此时物虽生,而日宿在奎,行毒气,故有疫也。”正义氐﹑房﹑心三宿为火,于辰在卯,宋之分野。 尾为九子,①曰君臣;斥绝,不和。箕为敖客,②曰口舌。③ 注①索隐宋均云:“属后宫场,故得兼子。子必九者,取尾有九星也。”元命包云:“尾九星,箕四星,为后宫之场也。”正义尾,箕。尾为析木之津,于辰在寅,燕之分野。尾九星为后宫,亦为九子。星近心第一星为后,次三星妃,次三星嫔,末二星妾。占:均明,大小相承,则后宫□而多子;不然,则不; 金﹑火守之,后宫兵起;若明暗不常,妃嫡乖乱,妾媵失序。 注②索隐宋均云:“敖,调弄也。箕以簸扬,调弄象也。箕又受物,有去去来来,客之象也。”正义敖音毝。箕主八风,亦后妃之府也。移徙入河,国人相食;金﹑火入守,天下乱;月宿其野,为风起。 注③索隐诗云“维南有箕,载翕其舌”。又诗纬云“箕为天口,主出气”。是箕有舌,象谗言。诗曰“哆兮侈兮,成是南箕”,谓有敖客行谒请之也。 火犯守角,①则有战。房﹑心,王者恶之也。② 注①索隐案:韦昭曰“火,荧惑也”。 注②正义荧惑犯守箕﹑尾,氐星自生芒角,则有战阵之事。若荧惑守房﹑心,及房﹑心自生芒角,则王者恶之也。 南宫朱鸟,①权﹑衡。②衡,太微,三光之廷。③匡韂十二星,藩臣:④西,将;东,相;南四星,执法;中,端门;门左右,掖门。门内六星,诸侯。⑤其内五星,五帝坐。⑥后聚一十五星,蔚然,⑦曰郎位;⑧傍一大星,将位也。⑨月﹑五星顺入,轨道,⑩司其出,所守,天子所诛也。⑾其逆入,若不轨道,以所犯命之;中坐,成形,⑿皆髃下从谋也。金﹑火尤甚。⒀廷藩西有隋星五,⒁曰少微,士大夫。⒂权,轩辕。轩辕,黄龙体。⒃前大星,女主象;旁小星,御者后宫属。月﹑五星守犯者,如衡占。⒄ 注①正义柳八星为朱鸟咮,天之厨宰,主尚食,和滋味。 注②集解孟康曰:“轩辕为权,太微为衡。”索隐案:文耀钩云“南宫赤帝,其精为朱鸟”。孟康曰:“轩辕为权,太微为衡”也。正义权四星在轩辕尾西,主烽火,备警急。占以明为安静;不明,则警急;动摇芒角亦如之。衡,太微之庭也。 注③索隐宋均曰:“太微,天帝南宫也。三光,日﹑月﹑五星也。” 注④索隐十二星,蕃臣。春秋合诚图曰:“太微主法式,陈星十二,以备武急也。” 正义太微宫垣十星,在翼﹑轸地,天子之宫庭,五帝之坐,十二诸侯之府也。其外藩,九卿也。南藩中二星闲为端门。次东第一星为左执法,廷尉之象;第二星为上相;第三星为次相;第四星为次将;第五星为上将。端门西第一星为右执法,御史大夫之象也;第二星为上将;第三星为次将;第四星为次相;第五星为上相。其东垣北左执法﹑上相两星闲名曰左掖门;上相两星闲名曰东华门;上相﹑次相﹑上将﹑次将闲名曰太阳门。 其西垣右执法﹑上将闲名曰右掖门;上将闲名曰西华门;次将﹑次相闲名曰中华门;次相两星闲名曰太阴门。各依其名,是其职也。占与紫宫垣同也。 注⑤正义内五诸侯五星,列在帝庭。其星并欲光明润泽;若枯燥,则各于其处受其灾变,大至诛戮,小至流亡;若动摇,则擅命以干主者。审其分以占之,则无惑也。又云诸侯五星在东井北河,主刺举,戒不虞。又曰理阴阳,察得失。 一曰帝师,二曰帝友,三曰三公,四曰博士,五曰太史。此五者,为天子定疑议也。占:明大润泽,大小齐等,则国之福;不然,则上下相猜,忠臣不用。 注⑥索隐诗含神雾云五精星坐,其东苍帝坐,神名灵威仰,精为青龙之类是也。正义黄帝坐一星,在太微宫中,含枢纽之神。四星夹黄帝坐:苍帝东方灵威仰之神;赤帝南方赤熛怒之神;白帝西方白昭矩之神;黑帝北方睰光纪之神。 五帝并设,神灵集谋者也。占:五座明而光,则天子得天地之心;不然,则失位;金﹑火来守,入太微,若顺入,轨道,司其出之所守,则为天子所诛也; 其逆入若不轨道,以所犯名之,中坐成形。 注⑦集解徐广曰:“一云‘哀乌’。” 注⑧索隐徐广云:“一云‘哀乌’。”案:汉书作“哀乌”,则“哀乌”“蔚然” 皆星之貌状。其星为郎位。正义郎位十五星,在太微中帝坐东北。周之元士,汉之光禄﹑中散﹑谏议,此三署郎中,是今之尚书郎。占:欲其大小均耀,光润有常,吉也。 注⑨索隐案:宋均云为髃郎之将帅是也。正义将,子象反。郎将一星,在郎位东北,所以为武备,今之左右中郎将。占:大而明,角,将恣不可当也。 注⑩索隐韦昭云:“谓循轨道不邪逆也。顺入,从西入之也。”正义谓月﹑五星顺入轨道,入太微庭也。 注⑾索隐宋均云:“司察日﹑月﹑五星所守列宿,若请官属不去十日者,于是天子命使诛讨之也。” 注⑿集解晋灼曰:“中坐,犯帝坐也。成形,祸福之形见也。”索隐其逆入,不轨道。宋均云:“逆入,从东入;不轨道,不由康衢而入者也。以其所犯命之者,亦谓随所犯之位,天子命诛其人也。”正义命,名也。谓月﹑五星逆入,不依轨道,司察其所犯太微中帝坐,帝坐必成其刑戮,皆是髃下相从而谋上也。 注⒀索隐案:火主销物而金为兵,故尤急。然则木﹑水﹑土为小变也。正义若金﹑火逆入,不轨道,犯帝坐,尤甚于月及水﹑土﹑木也。 注⒁集解隋音他果反。索隐宋均云“南北为隋”。又他果反,隋为垂下。 注⒂索隐春秋合诚图云“少微,处士位”。又天官占云“少微一名处士星”也。正义廷,太微廷;藩,韂也。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南北列:第一星,处士也;第二星,议士也;第三星,博士也;第四星,大夫也。占以明大黄润,则贤士举;不明;反是;月﹑五星犯守,处士忧,宰相易也。 注⒃集解孟康曰:“形如腾龙。”索隐援神契曰“轩辕十二星,后宫所居。” 石氏星赞以轩辕龙体,主后妃也。正义轩辕十七星,在七星北,黄龙之体,主雷雨之神,后宫之象也。阴阳交感,激为雷电,和为雨,怒为风,乱为雾,凝为霜,散为露,聚为云气,立为虹蜺,离为背璚,分为抱珥。二十四变,皆轩辕主之。其大星,女主也;次北一星,夫人也;次北一星,妃也;其次诸星皆次妃之属。女主南一小星,女御也;左一星,少民,后宗也;右一星,大民,太后宗也。占:欲其小黄而明,吉;大明,则为后宫争竞;移徙,则国人流迸;东西角大张而振,后族败;水﹑火﹑金守轩辕,女主恶也。 注⒄索隐宋均云:“责在后党嬉,谗贼兴,招此祥。”案:亦当天子命诛也。 东井为水事。①其西曲星曰钺。②钺北,北河;南,南河;③两河﹑天阙闲为关梁。 ④舆鬼,鬼祠事;中白者为质。⑤火守南北河,兵起,谷不登。故德成衡,观成潢,⑥ 伤成钺,⑦祸成井,⑧诛成质。⑨ 注①索隐元命包云:“东井八星,主水衡也。” 注②正义东井八星,钺一星,舆鬼四星,一星为质,为鹑首,于辰在未,皆秦之分野。一大星,黄道之所经,为天之亭候,主水衡事,法令所取平也。王者用法平,则井星明而端列。钺一星附井之前,主伺奢淫而斩之。占:不欲其明;明与井齐,或摇动,则天子用钺于大臣;月宿井,有风雨之变也。 注③正义南河三星,北河三星,分夹东井南北,置而为戒。南河南戒,一曰阳门,亦曰越门;北河北戒,一曰阴门,亦为胡门。两戒闲,三光之常道也。 占以南星不见则南道不通,北亦如之;动摇及火守,中国兵起也。又云动则胡﹑越为变,或连近臣以结之。 注④索隐宋均云:“两河六星,知逆邪。言关梁之限,知邪伪也。”正义阙丘二星在南河南,天子之双阙,诸侯之两观,亦象魏县书之府。金﹑火守之,主兵战阙下也。 注⑤集解晋灼曰:“舆鬼五星,其中白者为质。”正义舆鬼四星,主祠事,天目也,主视明察奸谋。东北星主积马,东南星主积兵,西南星主积布帛,西北星主积金玉,随其变占之。中一星为积尸,一名质,主丧死祠祀。占:鬼星明大,谷成;不明,百姓散。质欲其没不明;明则兵起,大臣诛,下人死之。 注⑥集解晋灼曰:“日﹑月﹑五星不轨道也。衡,太微廷也。观,占也。潢,五帝车舍。” 注⑦集解晋灼曰:“贼伤之占,先成形于钺。”索隐案:德成衡,衡则能平物,故有德公平者,先成形于衡。观成潢,为帝车舍,言王者游观,亦先成形于潢也。伤成钺者,伤,败也,言王者败德,亦先成形于钺,以言有败乱则有钺诛之。然案文耀钩则云 “德成潢,败成钺”,其意异也。又此下文“祸成井,诛成质”,皆是东井下义。总列于此也。 注⑧集解晋灼曰:“东井主水事,火入一星居其旁,天子且以火败,故曰祸也。” 注⑨集解晋灼曰:“荧惑入舆鬼﹑天质,占曰大臣有诛。” 柳为鸟注,主木草。①七星,颈,为员官。主急事。②张,素,为厨,主觞客。③ 翼为羽翮,主远客。④ 注①索隐案:汉书天文志“注”作“喙”。尔雅云“鸟喙谓之柳”。孙炎云“喙,朱鸟之口,柳其星聚也”。以注为柳星,故主草木。正义喙,丁救反,一作“注”。 柳八星,星七星,张六星,为鹑火,于辰在午,皆周之分野。柳为朱鸟咮,天之厨宰,主尚食,和滋味。占以顺明为吉;金﹑火守之,国兵大起。 注②索隐七星,颈,为员宫,主急事。案:宋均云“颈,朱鸟颈也。员宫,喉也。物在喉咙,终不久留,故主急事也”。正义七星为颈,一名天都,主衣裳文绣,主急事。以明为吉,暗为凶;金﹑火守之,国兵大起。 注③索隐素,嗉也。尔雅云“鸟张嗉”。郭璞云“嗉,鸟受食之处也”。正义张六星,六为嗉,主天厨食饮赏赉觞客。占以明为吉,暗为凶。金﹑火守之,国兵大起。 注④正义翼二十二星,轸四星,长沙一星,辖二星,合轸七星皆为鹑尾,于辰在巳,楚之分野。翼二十二星为天乐府,又主夷狄,亦主远客。占:明大,礼乐兴,四夷服;徙,则天子举兵以罚乱者。 轸为车,主风。①其旁有一小星,曰长沙,②星星不欲明;明与四星等,若五星入轸中,兵大起。③轸南觽星曰天库楼;④库有五车。车星角若益觽,及不具,无处车马。 注①索隐宋均云:“轸四星居中,又有二星为左右辖,车之象也。轸与巽同位,为风,车动行疾似之也。”正义轸四星,主頉宰辅臣,又主车骑,亦主风。占: 明大,则车骑用;太白守之,天下学校散,文儒失业,兵戈大兴;荧惑守之,南方有不用命之国,当发兵伐之;辰星守之,徐﹑泗有戮之者。 注②正义长沙一星在轸中,主寿命。占:明,主长寿,子孙昌也。 注③索隐宋均云:“五星主行使。使动,兵车亦动也。” 注④正义天库一星,主太白,秦也,在五车中。 西宫①咸池,②曰天五潢。五潢,五帝车舍。③火入,旱;金,兵;水,水。④中有三柱;柱不具,兵起。 注①索隐文耀钩云:“西宫白帝,其精白虎。” 注②正义咸池三星,在五车中,天潢南,鱼鸟之所托也。金犯守之,兵起;火守之,有灾也。 注③索隐案:元命包云“咸池主五谷,有星五者各有所职。咸池,言谷生于水,含秀含实,主秋垂,故一名‘五帝车舍’,以车载谷而贩也”。正义五车五星,三柱九星,在毕东北,天子五兵车舍也。西北大星曰天库,主太白,秦也。次东北曰天狱,主辰,燕﹑赵也。次东曰天仓,主岁,韂﹑鲁也。次东南曰司空,主镇,楚也。次西南曰卿,主荧惑,魏也。占:五车均明,柱皆见,则仓库实;不见,其国绝食,兵见起。五车﹑三柱有变,各以其国占之。三柱入出一月,米贵三倍,期二年;出三月,贵十倍,期三年;柱出不与天仓相近,军出,米贵,转粟千里;柱倒出,尤甚。火入,天下旱;金入,兵;水入,水也。 注④索隐谓火﹑金﹑水入五潢,则各致此灾也。案:宋均云“不言木﹑土者,木﹑土德星,于此不为害故也”。 奎曰封豕,为沟渎。①娄为聚觽。②胃为天仓。③其南觽星曰廥积。④ 注①正义奎,苦圭反,十六星。娄三星为降娄,于辰在戌,鲁之分野。奎,天之府库,一曰天豕,亦曰封豕,主沟渎。西南大星,所谓天豕目。占以明为吉。星不欲团圆,团圆则兵起。暗则臣干命之咎,亦不欲开阖无常,当有白衣称命于山谷者。五星犯奎,人主爽德,权臣擅命,不可禁者。王者宗祀不洁,则奎动摇。若焰焰有光,则近臣谋上之应,亦庶人饥馑之厄。太白守奎,胡﹑貊之忧,可以伐之。荧惑星守之,则有水之忧,连以三年。填星﹑岁星守之,中国之利,外国不利,可以兴师动觽,斩断无道。 注②正义娄三星为苑,牧养牺牲以共祭祀,亦曰聚觽。占:动摇,则觽兵聚;金﹑火守之,兵起也。 注③正义胃三星,昴七星,毕八星,为大梁,于辰在酉,赵之分野。胃主仓廪,五谷之府也。占:明则天下和平,五谷丰稔;不然,反是也。 注④集解如淳曰:“刍□积为廥也。”正义刍□六星,在天苑西,主积□草者。 不见,则牛马暴死;火守,灾起也。 昴曰髦头,①胡星也,为白衣会。毕曰罕车,②为边兵,主弋猎。其大星旁小星为附耳。③附耳摇动,有谗乱臣在侧。昴﹑毕闲为天街。④其阴,阴国;阳,阳国。⑤ 注①正义昴七星为髦头,胡星,亦为狱事。明,天下狱讼平;暗为刑罚滥。 六星明与大星等,大水且至,其兵大起;摇动若跳跃者,胡兵大起;一星不见,皆兵之忧也。 注②索隐尔雅云“浊谓之毕”。孙炎以为掩兔之毕或呼为浊,因名星云。正义毕八星,曰罕车,为边兵,主弋猎。其大星曰天高,一曰边将,主四夷之尉也。 星明大,天下安,远夷入贡;失色,边乱。毕动,兵起;月宿则多雨。毛苌云“毕所以掩兔也”。 注③正义附耳一星,属毕大星之下,次天高东南隅,主为人主听得失,伺稥过。星明,则中国微,边寇警;移动,则谗佞行;入毕,国起兵。 注④索隐元命包云:“毕为天阶。”尔雅云:“大梁,昴。”孙炎云:“昴﹑毕之闲,日﹑月﹑五星出入要道,若津梁也。”正义天街二星,在毕﹑昴闲,主国界也。街南为华夏之国,街北为夷狄之国。土﹑金守,胡兵入也。 注⑤集解孟康曰:“阴,西南,象坤维,河山已北国;阳,河山已南国。” 参为白虎。①三星直者,是为衡石。②下有三星,兑,曰罚,③为斩艾事。其外四星,左右肩股也。小三星隅置,曰觜觿,为虎首,主葆旅事。④其南有四星,曰天厕。 ⑤厕下一星,曰天矢。⑥矢黄则吉;青﹑白﹑黑,凶。其西有句曲⑦九星,三处罗:一曰天旗,⑧二曰天苑,⑨三曰九游。⑩其东有大星曰狼。⑾狼角变色,多盗贼。下有四星曰弧,⑿直狼。狼比地有大星, ⒀曰南极老人。⒁老人见,治安;不见,兵起。 常以秋分时候之于南郊。 注①正义觜三星,参三星,外四星为实沉,于辰在申,魏之分野,为白虎形也。参,色林反,下同。 注②集解孟康曰:“参三星者,白虎宿中,东西直,似称衡。” 注③集解孟康曰:“在参闲。上小下大,故曰锐。”晋灼曰:“三星少斜列,无锐形。”正义罚,亦作“伐”。春秋运斗枢云“参伐事主斩艾”也。 注④集解如淳曰:“关中俗谓桑榆駆生为葆。”晋灼曰:“葆,菜也。禾野生曰旅,今之饥民采旅也。”索隐姚氏案:“宋均云葆,守也。旅犹军旅也。言佐参伐以斩艾除凶也。”正义觜,子思反。觿,胡规反。葆音保。觜觿为虎首,主收敛葆旅事也。葆旅,野生之可食者。占:金﹑水来守,国易正,灾起也。 注⑤正义天厕四星,在屏东,主溷也。占:色黄,吉;青与白,皆凶;不见,则人寝疾。 注⑥正义天矢一星,在厕南。占与天厕同也。 注⑦正义包音钩。 注⑧正义参旗九星,在参西,天旗也,指麾远近以从命者。王者斩伐当理,则天旗曲直顺理;不然,则兵动于外,可以忧之。若明而稀,则边寇动;不然,则不。 注⑨正义天苑十六星,如环状,在毕南,天子养禽兽所。稀暗,则多死也。 注⑩集解徐广曰:“音流。”正义九游九星,在玉井西南,天子之兵旗,所以导军进退,亦领州列邦。并不欲摇动,摇动则九州分散,人民失业,信命一不通,于中国忧。以金﹑火守之,乱起也。 注⑾正义狼一星,参东南。狼为野将,主侵掠。占:非其处,则人相食;色黄白而明,吉;赤,角,兵起;金﹑木﹑火守,亦如之。 注⑿正义弧九星,在狼东南,天之弓也。以伐叛怀远,又主备贼盗之知奸邪者。弧矢向狼动移,多盗;明大变色,亦如之。矢不直狼,又多盗;引满,则天下尽兵也。 注⒀集解晋灼曰:“比地,近地也。” 注⒁正义老人一星,在弧南,一曰南极,为人主占寿命延长之应。常以秋分之曙见于景,春分之夕见于丁。见,国长命,故谓之寿昌,天下安宁;不见,人主忧也。 附耳入毕中,兵起。 北宫玄武,①虚﹑危。②危为盖屋;③虚为哭泣之事。④ 注①索隐文耀钩云:“北宫黑帝,其精玄武。”正义南斗六星,牵牛六星,并北宫玄武之宿。 注②索隐尔雅云“玄枵,虚也”。又云“北陆,虚也”。解者以陆为道。孙炎曰 “陆,中也;北方之宿中也”。正义虚二星,危三星,为衣枵,于辰在子,齐之分野。虚主死丧哭泣事,又为邑居庙堂祭祀祷祝之事;亦天之頉宰,主平理天下,覆藏万物。占:动,则有死丧哭泣之应;火守,则天子将兵;水守,则人饥馑;金守,臣下兵起。危为宗庙祀事,主天市架屋。占:动,则有土功;火守,天下兵;水守,下谋上也。 注③索隐宋均云:“危上一星高,旁两星隋下,似乎盖屋也。”正义盖屋二星,在危南,主天子所居宫室之官也。占:金﹑火守入,国兵起;孛,彗尤甚。危为架屋,盖屋自有星,恐文误也。 注④索隐虚为哭泣事。姚氏案荆州占,以为其宿二星,南星主哭泣。虚中六星,不欲明,明则有大丧也。 其南有觽星,曰羽林天军。①军西为垒,②或曰钺。旁有一大星为北落。 北落若微亡,军星动角益希,及五星犯北落,③入军,军起。火﹑金﹑水尤甚:火,军忧;水,*[水]*患;木﹑土,军吉。④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⑤ 注①正义羽林四十五星,三三而聚,散在垒壁南,天军也。亦天宿韂之兵革出。不见,则天下乱;金﹑火﹑水入,军起也。 注②正义垒壁陈十二星,横列在营室南,天军之垣垒。占:五星入,皆兵起,将军死也。 注③正义北落师门一星,在羽林西南。天军之门也。长安城北落门,以象此也。主非常,以候兵。占:明,则军安;微弱,则兵起;金﹑火守,有兵,为虏犯塞;土﹑木则吉。 注④集解汉书音义曰:“木星﹑土星入北落,则吉也。” 注⑤正义比音鼻。比,近也。危东两两相比者,是司命等星也。司空唯一星耳,又不在危东,恐“命”字误为“空”也。司命二星,在虚北,主丧送;司禄二星,在司命北,主官司;危二星,在司禄北,主危亡;司非二星,在危北,主稥过:皆寘司之职。占:大,为君忧;常则吉也。 营室①为清庙,曰离宫﹑阁道。②汉中四星,曰天驷。③旁一星,曰王良。④王良策马,⑤车骑满野。旁有八星,绝汉,曰天潢。⑥天潢旁,江星。⑦江星动,人涉水。 注①索隐元命包云:“营室十星,埏陶精类,始立纪纲,包物为室。”又尔雅云: “营室谓之定。”郭璞云:“定,正也。天下作宫室,皆以营室中为正也。” 注②索隐案:荆州占云“阁道,王良旗也,有六星”。 注③索隐案:元命包云“汉中四星曰骑,一曰天驷也”。 注④索隐春秋合诚图云:“王良主天马也。”正义王良五星,在奎北河中,天子奉御官也。其动策马,则兵骑满野;客星守之,津桥不通;金﹑火守入,皆兵之忧。 注⑤正义策一星,在王良前,主天子仆也。占以动摇移在王良前,或居马后,别为策马,策马而兵动也。案:豫章周腾字叔达,南昌人,为侍御史。桓帝当南郊,平明应出,腾仰观,曰:“夫王者象星,今宫中星及策马星悉不动,上明日必不出。”至四更,皇太子卒,遂止也。 注⑥索隐元命包曰:“潢主河渠,所以度神,通四方。”宋均云:“天潢,天津也。津,凑也,故主计度也。” 注⑦正义天江四星,在尾北,主太阴也。不欲明;明而动,水暴出;其星明大,水不禁也。 杵﹑臼四星,在危南。①匏瓜,②有青黑星守之,鱼盐贵。 注①正义杵﹑臼三星,在丈人星旁,主军粮。占:正下直臼,吉;与臼不相当,军粮绝也。臼星在南,主舂。其占:覆则岁大饥,仰则大熟也。 注②索隐案:荆州占云“匏瓜,一名天鸡,在河鼓东。匏瓜明,岁则大熟也”。 正义匏音白包反。匏瓜五星,在离珠北,天子果园。占:明大光润,岁熟;不,则包果之实不登;客守,鱼盐贵也。 南斗①为庙,其北建星。②建星者,旗也。牵牛为牺牲。③其北河鼓。④河鼓大星,上将;左右,左右将。⑤婺女,⑥其北织女。⑦织女,天女孙也。⑧ 注①正义南斗六星,在南也。 注②正义建六星,在斗北,临黄道,天之都关也。斗建之闲,七耀之道,亦主旗辂。占:动摇,则人劳;不然,则不;月晕,蛟龙见,牛马疫;月﹑五星犯守,大臣相谋为,关梁不通及大水也。 注③正义牵牛为牺牲,亦为关梁。其北二星,一曰即路,一曰聚火。又上一星,主道路;次二星,主关梁;次三星,主南越。占:明大,关梁通;不明,不通,天下牛疫死;移入汉中,天下乃乱。 注④索隐尔雅云:“河鼓谓之牵牛。”孙炎曰:“河鼓之旗十二星,在牵牛北。或名河鼓为牵牛也。” 注⑤正义河鼓三星,在牵牛北,主军鼓。盖天子三将军,中央大星大将军,其南左星左将军,其北右星右将军,所以备关梁而拒难也。占:明大光润,将军吉;动摇差戾,乱兵起;直,将有功;曲,则将失计也。自昔传牵牛织女七月七日相见,此星也。 注⑥索隐务女。*(尔)**[广]*雅云“须女谓之务女”是也。一作“婺”。正义须女四星,亦婺女,天少府也。南斗﹑牵牛﹑须女皆为星纪,于辰在丑,越之分野,而斗牛为吴之分野也。,须女,贱妾之称,妇职之卑者,主布帛裁制嫁娶。占:水守之,万物不成;火守,布帛贵,人多死;土守,有女丧;金守,兵起也。 注⑦正义织女三星,在河北天纪东,天女也,主果蓏丝帛珍宝。占:王者至孝于神明,则三星俱明;不然,则暗而微,天下女工废;明,则理;大星怒而角,布帛涌贵;不见,则兵起。晋书天文志云:“晋太史令陈卓总甘﹑石﹑巫咸三家所着星图,大凡二百八十三官,一千四百六十四星,以为定纪。今略其昭昭者,以备天官云。” 注⑧集解徐广曰:“孙,一作‘名’。”索隐织女,天孙也。案:荆州占云“织女,一名天女,天子女也”。 察日、月之行①以揆岁星顺逆。②曰东方木,主春,日甲乙。义失者,罚出岁星。岁星赢缩,③以其舍命国。④所在国不可伐,可以罚人。其趋舍⑤而前曰赢,退舍曰缩。赢,其国有兵不复;缩,其国有忧,将亡,⑥国倾败。其所在,五星皆从而聚⑦于一舍,其下之国可以义致天下。 注①正义晋灼云:“太岁在四仲,则岁行三宿;太岁在四孟四季,则岁行二宿。二八十六,三四十二,而行二十八宿,十二岁而周天。” 注②索隐姚氏案:天官占云“岁星,一曰应星,一曰经星,一曰纪星”。物理论云 “岁行一次,谓之岁星,则十二岁而星一周天也”。正义天官*[占]*云:“岁星者,东方木之精,苍帝之象也。其色明而内黄,天下安宁。夫岁星欲春不动,动则农废。岁星盈缩,所在之国不可伐,可以罚人;失次,则民多病;见,则喜。其所居国,人主有福,不可以摇动。人主怒,无光,仁道失。岁星顺行,仁德加也。岁星农官,主五谷。”天文志云:“春日,甲乙;四时,春也。五常,仁;五事,貌也。人主仁亏,貌失,逆时令,伤木气,则罚见岁星。” 注③索隐案:天文志曰“凡五星早出为赢,赢为客;晚出为缩,缩为主人。五星赢缩,必有天应见杓也”。 注④正义舍,所止宿也。命,名也。 注⑤索隐趋音聚,谓促。 注⑥正义将音子匠反。 注⑦索隐案:汉高帝元年,五星皆聚于东井是也。据天文志,其年岁星在东井,故四星从而聚之也。 以摄提格岁:①岁阴左行在寅,岁星右转居丑。正月,与斗、牵牛晨出东方,名曰监德。②色苍苍有光。其失次,有应见柳。岁早,水;晚,旱。 注①索隐太岁在寅,岁星正月晨出东方。案:尔雅“岁在寅为摄提格”。李巡云 “言万物承阳起,故曰摄提格。格,起也”。 注②索隐岁星正月晨见东方之名。已下出石氏星经文,乃云“星在斗牵牛,失次见杓”也。汉书天文志则载甘氏及太初星历,所在之宿不同也。 岁星出,东行十二度,百日而止,反逆行;逆行八度,百日,复东行。岁行三十度十六分度之七,率日行十二分度之一,十二岁而周天。出常东方,以晨; 入于西方,用昏。 单阏岁:①岁阴在卯,星居子。以二月与婺女、虚、危晨出,曰降入。②大有光。其失次,有应见张。*(名曰降入)*其岁大水。 注①索隐在卯也。岁星二月晨出东方。尔雅云“卯为单阏”。李巡云:“阳气推万物而起,故曰单阏。单,尽也。阏,止也。” 注②索隐即岁星二月晨见东方之名。其余并准此。 执徐岁:①岁阴在辰,星居亥。以三月*(居)*与营室、东壁晨出,曰青章。青青甚章。其失次;有应见轸。*(曰青章)*岁早,旱;晚,水。 注①索隐尔雅“辰为执徐”。李巡云:“伏蛰之物皆敦舒而出,故曰执徐。执,蛰;徐,舒也。” 大荒骆岁:①岁阴在巳,星居戌。以四月与奎、娄*(胃昴)*晨出,曰跰踵。②熊熊赤色,有光。其失次,有应见亢。 注①索隐尔雅云“在巳为大荒骆”。姚氏云:“言万物皆炽盛而大出,霍然落落,故曰荒骆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曰‘路撶’。”索隐天文志作“路撶”。字诂云撶,今作 “踵”也。正义跰,白边反。踵,之勇反。 敦岁:岁阴在午,星居酉。以五月与胃、昂、毕晨出,曰开明。炎炎有光。偃兵;唯利公王,不利治兵。其失次,有应见房。岁早,旱;晚,水。 睰洽岁:①岁阴在未,星居申。以六月与觜觿﹑②参晨出,曰长列。昭昭有光。利行兵。其失次,有应见箕。 注①索隐尔雅云“在未为睰洽”。李巡云:“阳气欲化万物,故曰*[协洽]*。协,和;洽,合也。” 注②正义觜,子斯反。觿,胡规反。 涒滩岁:①岁阴在申,星居未。以七月与东井、舆鬼晨出,曰大音。昭昭白。 其失次,有应见牵牛。 注①索隐涒掶岁。尔雅云“在申为涒掶”。李巡曰:“涒掶,物吐秀倾垂之貌也。”涒音他昆反,掶音他丹反。 作鄂岁:①岁阴在酉,星居午。以八月与柳、七星、张晨出,曰*(为)*长王。 作作有芒。国其昌,熟谷。其失次,有应见危。*(曰大章)*有旱而昌,有女丧,民疾。 注①索隐尔雅“在酉为作鄂”。李巡云“作咢,皆物芒枝起之貌”。咢音愕。 今案:下文云“作鄂有芒”,则李巡解亦近得。天文志云“作詻”,音五格反,与史记及尔雅并异也。 阉茂岁:①岁阴在戌,星居巳。以九月与翼、轸晨出,曰天睢。②白色大明。其失次,有应见东壁。岁水,女丧。 注①索隐尔雅云“在戌曰阉茂”。孙炎云“万物皆蔽冒,故曰[阉茂]。阉,蔽;茂,冒也”。天文志作“掩茂”也。 注②索隐刘氏音吁唯反也。 大渊献岁:①岁阴在亥,星居辰。以十月与角、亢晨出,曰大章。②苍苍然,星若跃而阴出旦,是谓“正平”。起师旅,其率必武;其国有德,将有四海。 其失次,有应见娄。 注①索隐尔雅云“在亥为大渊献”。孙炎云:“渊,深也。大献万物于深,谓盖藏之于外耳。”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曰‘天皇’。”索隐徐广云一作“天皇”。案:天文志亦作 “天皇”也。 困敦岁:①岁阴在子,星居卯。以十一月与氐、房、心晨出,曰天泉。玄色甚明。江池其昌,不利起兵。其失次,有应*(在)**[见]*昴。 注①索隐尔雅“在子为困敦”。孙炎云:“困敦,混沌也。言万物初萌,混沌于黄泉之下也。” 赤奋若岁:①岁阴在丑,星居寅,以十二月与尾、箕晨出,曰天魭。②黫然③黑色甚明。其失次,有应见参。 注①索隐尔雅“在丑为赤奋若”。李巡云:“言阳气奋迅。若,顺也。” 注②索隐音昊。汉志作“昊”。 注③索隐于闲反。 当居不居,居之又左右摇,未当去去之,与他星会,其国凶。所居久,国有德厚。其角动,乍小乍大,若色数变,人主有忧。 其失次舍以下,进而东北,三月生天棓,①长四丈,②末兑,进而东南,三月生彗星,③长二丈,类彗。退而西北,三月生天欃,④长四丈,末兑。 退而西南,三月生天枪,⑤长数丈,两头兑。谨视其所见之国,不可举事用兵。其出如浮如沉,其国有土功;如沉如浮,其野亡。色赤而有角,其所居国昌。迎⑥角而战者,不胜。星色赤黄而沈,所居野大穰。⑦色青白而赤灰,所居野有忧。岁星入月,其野有逐相;与太白斗,⑧其野有破军。 注①正义棓音蒲讲反。岁星之精散而为天枪、天棓、天冲、天猾、国皇、天欃,及登天、荆真,若天猿、天垣、苍彗,皆以广凶灾也。天棓者,一名觉星,本类星而末锐,长四丈,出东北方、西方。其出,则天下兵争也。 注②索隐案天文志,此皆甘氏星经文,而志又兼载石氏,此不取。石氏名申夫,甘氏名德。 注③正义天彗者,一名埽星,本类星,末类彗,小者数寸长,长或竟天,而体无光,假日之光,故夕见则东指,晨见则西指,若日南北,皆随日光而指。 光芒所及为灾变,见则兵起;除旧布新,彗所指之处弱也。 注④集解韦昭曰:“欃音‘参差’之‘参’。”正义欃,楚咸反。天欃者,在西南,长四丈,锐。京房云“天欃为兵,赤地千里。枯骨籍籍”。天文志云天枪主兵乱也。 注⑤正义枪,楚行反。天枪者,长数丈,两头锐,出西南方。其见,不过三月,必有破国乱君伏死其辜。天文志云“孝文时,天枪夕出西南,占曰为兵丧乱,其六年十一月,匈奴入上郡、云中,汉起兵以韂京师”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一作‘御’。” 注⑦正义穰,人羊反,丰熟也。 注⑧集解韦昭曰:“星相击为□。” [/TD][/TR][TR][TD][/TD][/TR][/ALIGN]

[TR][TD][/TD][/TR][TR][TD][/TD][/TR][/ALIGN]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OP

Re:史记

[HR][/ALIGN]

[TR]卷二十七 天官书 第五 [/TD][/TR][/ALIGN]

[TR]岁星一曰摄提,曰重华,曰应星,曰纪星。营室为清庙,岁星庙也。 察刚气①以处荧惑。②曰南方火,主夏,日丙、丁。礼失,罚出荧惑,荧惑失行是也。出则有兵,入则兵散。以其舍命国。*(荧惑)*荧惑为勃乱,残贼、疾、丧、饥、兵。 ③反道二舍以上,居之,三月有殃,五月受兵,七月半亡地,九月太半亡地。因与俱出入,国绝祀。居之,殃还至,虽大当小;④久而至,当小反大。⑤其南为丈夫*[丧]*,北为女子丧。⑥若角动绕环之,及乍前乍后,左右,殃益大。与他星斗,⑦光相逮,为害;不相逮,不害。五星皆从而聚于一舍,⑧其下国可以礼致天下。 注①集解徐广曰:“刚,一作‘罚’。”索隐徐广云刚一作“罚”。案:姚氏引广雅“荧惑谓之执法”。天官占云“荧惑方伯象,司察妖駆”。则此文“察罚气”为是。 注②索隐春秋纬文耀钩云:“赤帝熛怒之神,为荧惑焉,位在南方,礼失则罚出。” 晋灼云:“常以十月入太微,受制而出行列宿,司无道,出入无常。” 注③集解徐广曰:“以下云‘荧惑为理,外则理兵,内则理政’。”正义天官占云: “荧惑为执法之星,其行无常,以其舍命国:为残贼,为疾,为丧,为饥,为兵。环绕句己,芒角动摇,乍前乍后,其殃逾甚。荧惑主死丧,大鸿胪之象;主甲兵,大司马之义;伺骄奢乱駆,执法官也。其精为风伯,惑童儿歌谣嬉戏也。” 注④索隐案:还音旋。旋,疾也。若荧惑反道居其舍,所致殃祸速至,则虽大反小。 注⑤索隐案:久谓行迟也。如此,祸小反大,言久腊毒也。 注⑥索隐案:宋均云“荧惑守舆鬼南,为丈夫受其咎;北,则女子受其凶也”。 注⑦正义凡五星斗,皆为战斗。兵不在外,则为内乱。即谓光芒相及。 注⑧正义三星若合,是谓惊立绝行,其国外内有兵与丧,人民饥乏,改立侯王。四星若合,是为大阳,其国兵丧暴起,君子忧,小人流。五星若合,是谓易行,有德者受庆,掩有四方;无德者受殃,乃以死亡也。 法,出东行十六舍而止;逆行二舍;六旬,复东行,自所止数十舍,十月而入西方;伏①行五月,出东方。其出西方曰“反明”,主命者恶之。东行急,一日行一度半。 注①集解晋灼曰:“伏不见。” 其行东、西、南、北疾也。兵各聚其下;用战,顺之胜,逆之败。荧惑从太白,军忧;离之,军却。出太白阴,有分军;行其阳,有偏将战。当其行,太白逮之,破军杀将。①其入守犯太微、②轩辕、营室,主命恶之。心为明堂,荧惑庙也。谨候此。 注①索隐宋均云:“太白宿,主军来冲拒也。” 注②集解孟康曰:“犯,七寸已内光芒相及也。”韦昭曰:“自下触之曰‘犯’,居其宿曰‘守’。” 历斗之会以定填星之位。①曰中央土,主季夏,日戊、己,黄帝,主德,女主象也。岁填一宿,其所居国吉。未当居而居,若已去而复还,还居之,其国得土,不乃得女。若当居而不居,既已居之,又西东去,其国失土,不乃失女,不可举事用兵。其居久,其国福厚;易,福薄。② 注①索隐历斗之会以定镇星之位。晋灼曰:“常以甲辰之元始建斗,岁镇一宿,二十八岁而周天。”广雅曰:“镇星,一名地侯。”文耀钩云:“镇,黄帝含枢纽之精,其体旋玑,中宿之分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易犹轻速也。” 其一名曰地侯,主岁。岁行十*(二)**③*度百十二分度之五,日行二十八分度之一,二十八岁周天。其所居,五星皆从而聚于一舍,其下之国,可[以]重致天下。①礼、德、义、杀、刑尽失,而填星乃为之动摇。 注①正义重音逐陇反。言五星皆从填星,其下之国倚重而致天下,以填主土故也。 赢,为王不宁;其缩,有军不复。填星,其色黄,九芒,音曰黄钟宫。其失次上二三宿曰赢,有主命不成,不乃大水。失次下二三宿曰缩,有后戚,其岁不复,不乃天裂若地动。 斗为文太室,填星庙,天子之星也。 木星与土合,为内乱。饥,①主勿用战,败;水则变谋而更事;火为旱;金为白衣会若水。金在南曰牝牡,②年谷熟,金在北,岁偏无。火与水合为焠,③与金合为铄,为丧,皆不可举事,用兵大败。土为忧,主駆卿;④大饥,战败,为北军,⑤军困,举事大败。土与水合,穰而拥阏,⑥有覆军,⑦其国不可举事。出,亡地;入,得地。金为疾,为内兵,亡地。三星若合,其宿地国外内有兵与丧,改立公王。四星合,兵丧并起,君子忧,小人流。五星合,是为易行,有德,受庆,改立大人,掩有四方,子孙蕃昌;无德,受殃若亡。五星皆大,其事亦大;皆小,事亦小。 注①正义星经云:“凡五星,木与土合为内乱,饥;与水合为变谋,更事;与火合为旱;与金合为白衣会也。” 注②索隐晋灼曰:“岁,阳也,太白,阴也,故曰牝牡也。”正义星经云:“金在南,木在北,名曰牝牡,年谷大熟;金在北,木在南,其年或有或无。” 注③集解晋灼曰:“火入水,故曰焠。”索隐火与水合曰焠。案:谓火与水俱从填星合也。正义焠,□内反。星经云:“凡五星,火与水合为焠,用兵举事大败;与金合为铄,为丧,不可举事,用兵从军为忧;离之,军却;与土合为忧,主駆卿;与木合,饥,战败也。” 注④索隐案:文耀钩云“水土合则成炉冶,炉冶成则火兴,火兴则土之子焠,金成消烁,消烁则土无子辅父,无子辅父则益妖駆,故子忧”。 注⑤正义为北,军北也。凡军败曰北。 注⑥正义拥,于拱反。阏,乌葛反。 注⑦集解徐广曰:“或云木、火、土三星若合,是谓惊立绝行。” 蚤出者为赢,赢者为客。晚出者为缩,缩者为主人。必有天应见于杓星。同舍为合。相陵为斗,①七寸以内必之矣。② 注①集解孟康曰:“陵,相冒占过也。”韦昭曰:“突掩为陵。” 注②索隐案:韦昭云必有祸也。 五星色白圜,为丧旱;赤圜,则中不平,为兵;青圜,为忧水;黑圜,为疾,多死;黄圜,则吉。赤角犯我城,黄角地之争,白角哭泣之声,青角有兵忧,黑角则水。意, ①行穷兵之所终。五星同色,天下偃兵,百姓宁昌。春风秋雨,冬寒夏暑,动摇常以此。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志’。” 填星出百二十日而逆西行,西行百二十日反东行。见三百三十日而入,入三十日复出东方。太岁在甲寅,镇星在东壁,故在营室。 察日行以处位①太白。②曰西方,秋,*(司兵月行及天矢)*③日庚﹑辛,主杀。杀失者,罚出太白。太白失行,以其舍命国。其出行十八舍二百四十日而入。入东方,伏行十一舍百三十日;其入西方,伏行三舍十六日而出。当出不出,当入不入,是谓失舍,不有破军,必有国君之篡。 注①索隐案:太白晨出东方曰启明,故察日行以处太白之位也。 注②索隐韩诗云“太白晨出东方为启明,昏见西方为长庚”。又孙炎注尔雅,以为晨出东方高三丈,命曰启明;昏见西方高三舍,命曰太白。正义晋灼云:“常以正月甲寅与荧惑晨出东方,二百四十日而入,入四十日又出西方,二百四十日而入,入三十五日而复出东方。 出以寅﹑戌,入以丑﹑未。”天官占云:“太白者,西方金之精,白帝之子,上公﹑大将军之象也。一名殷星,一名大正,一名荧星,一名官星,一名梁星,一名灭星,一名大嚣,一名大衰,一名大爽。径一百里。”天文志云:“其日庚辛;四时,秋也;五常,义也;五事,言也。人主义亏言失,逆时令,伤金气,罚见太白:春见东方,以晨;秋见西方,以夕。” 注③正义太白五芒出,早为月蚀,晚为天矢及彗。其精散为天杵﹑天柎﹑伏灵﹑大败﹑司奸﹑天狗﹑贼星﹑天残﹑卒起星,是古历星;若竹彗﹑墙星﹑猿星﹑白雚,皆以示变*(之)*也。 其纪上元,①以摄提格之岁,与营室晨出东方,至角而入;与营室夕出西方,至角而入;与角晨出,入毕;与角夕出,入毕;与毕晨出,入箕;与毕夕出,入箕;与箕晨出,入柳;与箕夕出,入柳;与柳晨出,入营室;与柳夕出,入营室。凡出入东西各五,为八岁,二百二十日,②复与营室晨出东方。其大率,岁一周天。其始出东方,行迟,率日半度,一百二十日,必逆行一二舍; 上极而反,东行,行日一度半,一百二十日入。其庳,近日,曰明星,柔;高,远日,曰大嚣,③刚。其始出西*[方]*,行疾,率日一度半,百二十日;上极而行迟,日半度,百二十日,旦入,必逆行一二舍而入。其庳,近日,曰大白,柔;高,远日,曰大相,刚。出以辰﹑戌,入以丑﹑未。 注①索隐案:上元是古历之名,言用上元纪历法,则摄提岁而太白与营室晨出东方,至角而入;与营室夕出西方,至角而入。凡出入东西各五,为八岁二百三十日,复与营室晨出东方。大率岁一周天也。正义其纪上元,是星古历初起上元之法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云‘三十二日’。” 注③正义徐广曰:“一作‘变’。” 当出不出,未当入而入,天下偃兵,兵在外,入。未当出而出,当入而不入,*[天] *下起兵,有破国。其当期出也,其国昌。其出东为东,入东为北方;出西为西,入西为南方。所居久,其乡利;*(疾)**[易]*,①其乡凶。 注①集解苏林曰:“疾过也。” 出西*(逆行)*至东,正西国吉。出东至西,正东国吉。其出不经天;经天,天下革政。① 注①索隐孟康曰:“谓出东入西,出西入东也。太白阴星,出东当伏东,出西当伏西,过午为经天。”又晋灼曰:“日,阳也,日出则星没。太白昼见午上为经天。” 小以角动,兵起。始出大,后小,兵弱;出小,后大,兵强。出高,用兵深吉,浅凶;庳,浅吉,深凶。日方南金居其南,日方北金居其北,曰赢,①侯王不宁,用兵进吉退凶。日方南金居其北,日方北金居其南,曰缩,侯王有忧,用兵退吉进凶。用兵象太白:太白行疾,疾行;迟,迟行。角,敢战。动摇躁,躁。圜以静,静。顺角所指,吉;反之,皆凶。出则出兵,入则入兵。赤角,有战;白角,有丧;黑圜角,忧,有水事;青圜小角,忧,有木事;黄圜和角,有土事,有年。②其已出三日而复,有微入,入三日乃复盛出,是谓耎,③其下国有军败将北。其已入三日又复微出,出三日而复盛入,其下国有忧;师有粮食兵革,遗人用之;④卒虽觽,将为人虏。其出西失行,外国败;其出东失行,中国败。其色大圜黄滜,⑤可为好事;其圜大赤,兵盛不战。 注①正义郑玄云:“方犹向也。谓昼漏半而置土圭表阴阳,审其南北也。影短于土圭谓之日南,是地于日为近南也;长于土圭谓之日北,是地于日为近北也。 凡日影于地,千里而差一寸。”周礼云:“日南则影短多暑,日北则影长多寒。” 孟康云:“金谓太白也。影,日中之影也。” 注②正义太白星圆,天下和平;若芒角,有土事。有年谓丰熟也。 注③集解晋灼曰:“耎,退之不进。”索隐是谓□。又作“耎”,音奴乱反。 注④正义遗,唯季反。 注⑤集解音泽。 太白白,比狼;①赤,比心;黄,比参左肩;苍,比参右肩;黑,比奎大星。②五星皆从太白而聚乎一舍,其下之国可以兵从天下。居实,有得也;居虚,无得也。③行胜色,④色胜位,有位胜无位,有色胜无色,行得尽胜之。⑤出而留桑榆闲, ⑥疾其下国。⑦上而疾,未尽其日,过参天,⑧疾其对国。⑨上复下,下复上,有反将。其入月,将僇。金﹑木星合,光,其下战不合,兵虽起而不斗;合相毁,野有破军。 出西方,昏而出阴,阴兵强;暮食出,小弱;夜半出,中弱;鸡鸣出,大弱:是谓阴陷于阳。其在东方,乘明而出阳,阳兵之强,鸡鸣出,小弱;夜半出,中弱;昏出,大弱:是谓阳陷于阴。太白伏也,以出兵,兵有殃。其出卯南,南胜北方;出卯北,北胜南方;正在卯,东国利。出酉北,北胜南方;出酉南,南胜北方;正在酉,西国胜。 注①正义比,卑耳反,下同。比,类也。 注②正义晋书天文志云:“凡五星有色,大小不同,各依其行而应时节。色变有类:凡青,比参左肩;赤,比心大星;黄,比参右肩;白,比狼星;黑,比奎大星。不失本色而应其四时者,吉;色害其行,凶也。” 注③索隐按:实谓星所合居之宿;虚谓赢缩也。 注④集解晋灼曰:“太白行得度者,胜色也。”正义胜音升剩反,下同。 注⑤集解晋灼曰:“行应天度,唯有色得位;行尽胜之,行重而色位轻。”星经 “得”字作“德”。正义晋书天文志云:“凡五星所出所直之辰,其国为得位者,岁星以德,荧惑为礼,镇星有福,太白兵强,辰阴阳和。所直之辰,顺其色而角者胜,其色害者败;居实有得,居虚无得也。色胜位,行胜色,行得尽胜之。” 注⑥集解晋灼曰:“行迟而下也。正出,举目平正,出桑榆上者余二千里。” 注⑦正义疾,汉书作“病”也。 注⑧集解晋灼曰:“三分天过其一,此在戌酉之闲。” 注⑨集解孟康曰:“谓出东入西,出西入东。” 其与列星相犯,小战;五星,大战。其相犯,太白出其南,南国败;出其北,北国败。行疾,武;不行,文。色白五芒,出蚤为月蚀,晚为天夭及彗星,将发其国。出东为德,举事左之迎之,吉。出西为刑,举事右之背之,吉。反之皆凶。太白光见景,战胜。昼见而经天,是谓争明,强国弱,小国强,女主昌。 亢为疏庙,太白庙也。太白,大臣也,其号上公。其它名殷星﹑太正﹑营星﹑观星﹑宫星﹑明星﹑大衰﹑大泽﹑终星﹑大相﹑天浩﹑序星﹑月纬。大司马位谨候此。 察日辰之会,①以治辰星之位。②曰北方水,太阴之精,主冬,日壬﹑癸。刑失者,罚出辰星,③以其宿命国。 注①索隐案:下文“正四时及星辰之会”是也。正义晋灼云:“常以二月春分见奎﹑娄,五月夏至见东井,八月秋分见角﹑亢,十一月冬至见牵牛。出以辰﹑戌,入以丑﹑未,二旬而入。晨候之东方,夕候之西方也。” 注②索隐案:皇甫谧曰“辰星,一名毚星,或曰钩星”。元命包曰“北方辰星水,生物布其纪,故辰星理四时”。宋均曰“辰星正四时之位,得与北辰同名也”。 注③正义天官占云:“辰星,北水之精,黑帝之子,宰相之祥也。一名细极,一名钩星,一名爨星,一名伺祠。径一百里。亦偏将﹑廷尉象也。”天文志云:“其日壬﹑癸。四时,冬也;五常,智也;五事,听也。人主智亏听失,逆时令,伤水气,则罚见辰星也。” 是正四时:仲春春分,夕出郊奎﹑娄﹑胃东五舍,为齐;仲夏夏至,夕出郊东井﹑舆鬼﹑柳东七舍,为楚;仲秋秋分,夕出郊角﹑亢﹑氐﹑房东四舍,为汉;仲冬冬至,晨出郊东方,与尾﹑箕﹑斗﹑牵牛俱西,为中国。其出入常以辰﹑戌﹑丑﹑未。 其蚤,为月蚀;①晚,为彗星②及天夭。其时宜效不效为失,③追兵在外不战。一时不出,其时不和;四时不出,天下大饥。其当效而出也,色白为旱,黄为五谷熟,赤为兵,黑为水。出东方,大而白,有兵于外,解。常在东方,其赤,中国胜;其西而赤,外国利。无兵于外而赤,兵起。其与太白俱出东方,皆赤而角,外国大败,中国胜;其与太白俱出西方,皆赤而角,外国利。 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积于西方,外国用*[兵]*者利。五星皆从辰星而聚于一舍,其所舍之国可以法致天下。辰星不出,太白为客;其出,太白为主。出而与太白不相从,野虽有军,不战。出东方,太白出西方;若出西方,太白出东方,为格, ④野虽有兵不战。失其时而出,为当寒反温,当温反寒。当出不出,是谓击卒,兵大起。其入太白中而上出,破军杀将,客军胜; 下出,客亡地。辰星来抵太白,太白不去,将死。正旗上出,⑤破军杀将,客胜;下出,客亡地。视旗所指,以命破军。其绕环太白,若与斗,大战,客胜。兔过太白, ⑥闲可椷剑,⑦小战,客胜。兔居太白前,军罢;出太白左,小战;摩太白,有数万人战,主人吏死;出太白右,去三尺,军急约战。青角,兵忧;黑角,水。赤行穷兵之所终。 注①集解孟康曰:“辰星﹑月相凌不见者,则所蚀也。”索隐案:宋均云“辰星与月同精,月为大臣,先期而出,是躁也。失则当诛,故月蚀见祥”。 注②集解张晏曰:“彗,所以除旧布新。”索隐案:宋均云“辰星,阴也,彗亦阴,阴谋未成,故晚出也”。 注③正义效,见也。言宜见不见,为失罚之也。 注④索隐谓辰星出西方。辰,水也。太白出东方。太白,金也。水生[于]金,母子不相从,故*(上)**[主]*有军不战。今母子各出一方,故为格。格谓不和同,故野虽有兵不战然也。 注⑤索隐正旗出。案:旗盖太白芒角,似旌旗。正义旗,星名,有九星。言辰星上则破军杀将,客胜也。 注⑥索隐兔过太白。案:广雅云“辰星谓之兔星”,则辰星之别名兔,或作“毚” 也。正义汉书云“辰星过太白,闲可椷剑”,明广雅是也。 注⑦集解苏林曰:“椷音函。函,容也。其闲可容一剑。”索隐椷音函。函,容也。言中闲可容一剑。则函字本有咸音,故字从咸。剑,古作“□”也。 兔七命,曰小正﹑辰星﹑天欃﹑安周星﹑细爽﹑能星﹑钩星。①其色黄而小,出而易处,天下之文变而不善矣。兔五色,青圜忧,白圜丧,赤圜中不平,黑圜吉。赤角犯我城,黄角地之争,白角号泣之声。 注①索隐谓星凡有七名。命者,名也。小正,一也;辰星,二也;天兔,三也;安周星,四也;细爽,五也;能星,六也;钩星,七也。 其出东方,行四舍四十八日,其数二十日,而反入于东方;其出西方,行四舍四十八日,其数二十日,而反入于西方。其一候之营室﹑角﹑毕﹑箕﹑柳。出房﹑心闲,地动。 辰星之色:春,青黄;夏,赤白;秋,青白,而岁熟;冬,黄而不明。即变其色,其时不昌。春不见,大风,秋则不实。夏不见,有六十日之旱,月蚀。秋不见,有兵,春则不生。冬不见,阴雨六十日,有流邑,夏则不长。 角﹑亢﹑氐,兖州。房﹑心,豫州。尾﹑箕,幽州。斗,江﹑湖。牵牛﹑婺女,杨州。虚﹑危,青州。营室至东壁,并州。奎﹑娄﹑胃,徐州。昴﹑毕,冀州。 觜觿﹑参,益州。①东井﹑舆鬼,雍州。柳﹑七星﹑张,三河。翼﹑轸,荆州。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汉武帝置十三州,改梁州为益州广汉。广汉,今益州咎县是也。分今河内﹑上党﹑云中。”然案星经,益州,魏地,毕﹑觜﹑参之分,今河内﹑上党﹑云中是。未详也。 七星为员官,辰星庙,蛮夷星也。 两军相当,日晕;①晕等,力钧;厚长大,有胜;薄短小,无胜。重抱大破无。抱为和,背*[为]*不和,为分离相去。直为自立,立侯王;*(指晕)**[破军]**(若曰)*杀将。负且戴,有喜。围在中,中胜;在外,外胜。青外赤中,以和相去;赤外青中,以恶相去。气晕先至而后去,居军胜。先至先去,前利后病;后至后去,前病后利;后至先去,前后皆病,居军不胜。见而去,其发疾,虽胜无功。见半日以上,功大。白虹屈短,②上下兑,有者下大流血。 日晕制胜,近期三十日,远期六十日。 注①集解如淳曰:“晕读曰运。” 注②集解李奇曰:“屈,或为‘尾’也。”韦昭曰:“短而直。” 其食,食所不利;复生,生所利;而食益尽,为主位。以其直及日所宿,加以日时,用命其国也。 月行中道,①安宁和平。阴闲,多水,阴事。外北三尺,阴星。②北三尺,太阴,大水,兵。阳闲,骄恣。阳星,多暴狱。太阳,大旱丧也。③角﹑天门,十月为四月,十一月为五月,④十二月为六月,水发,近三尺,远五尺。 犯四辅,辅臣诛。⑤行南北河,以阴阳言,旱水兵丧。⑥ 注①索隐案:中道,房星之中闲也。房有四星,若人之房三闲有四表然,故曰房。南为阳闲,北为阴闲,则中道房星之中闲也。故房是日﹑月﹑五星之行道,然黄道亦经房﹑心。若月行得中道,故阴阳和平;若行阴闲,多阴事;阳闲,则人主骄恣;若历阴星﹑阳星之南北太阴﹑太阳之道,即有大水若兵,及大旱若丧也。 注②索隐案:谓阴闲外北三尺曰阴星,又北三尺曰太阴道,则下阳星及太阳亦在阳闲之南各三尺也。 注③索隐太阴,太阳,皆道也。月行近之,故有水旱兵丧也。 注④索隐角闲天门。谓月行入角与天门,若十月犯之,当为来年四月成灾;十一月,则主五月也。 注⑤索隐案:谓月犯房星也。四辅,房四星也。房以辅心,故曰四辅。 注⑥正义南河三星,北河三星,若月行北河以阴,则水﹑兵;南河以阳,则旱﹑丧也。 月蚀岁星,①其宿地,饥若亡。荧惑也乱,填星也下犯上,太白也强国以战败,辰星也女乱。*(食)**[蚀]*大角,②主命者恶之;心,则为内贼乱也;列星,其宿地忧。③ 注①正义孟康云:“凡星入月,见月中,为星蚀月;月掩星,星灭,为月蚀星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云‘食于大角’。”正义大角一星,在两摄提闲,人君之象也。 注③索隐谓月蚀列星二十八宿,当其分地有忧。忧谓兵及丧也。 月食始日,五月者六,六月者五,五月复六,六月者一,而五月者五,凡百一十三月而复始。①故月蚀,常也;日蚀,为不臧也。甲﹑乙,四海之外,日月不占。②丙﹑丁,江﹑淮﹑海岱也。戊﹑己,中州﹑河﹑济也。庚﹑辛,华山以西。壬﹑癸,恒山以北。日蚀,国君;月蚀,将相当之。 注①索隐始日谓食始起之日也。依此文计,唯有一百二十一月,与元数甚为悬校,既无太初历术,不可得而推定。今以汉志三统历法计,则六月者七,五月者一,又六月者一,五月者一,凡一百三十五月而复始耳。或术家各异,或传写错谬,故此不同,无以明知也。 注②集解晋灼曰:“海外远,甲乙日时不以占候。” 国皇星,①大而赤,②状类南极。③所出,其下起兵,兵强;其冲不利。 注①正义国皇星者,大而赤,类南极老人,去地三丈,如炬火。见则内外有兵丧之难。 注②集解孟康曰:“岁星之精散所为也。五星之精散为六十四变,记不尽。” 注③集解徐广曰:“老人星也。” 昭明星,①大而白,无角,乍上乍下。②所出国,起兵,多变。 注①索隐案:春秋合诚图云“赤帝之精,象如太白,七芒”。释名为笔星,气有一枝,末锐似笔,亦曰笔星也。 注②集解孟康曰:“形如三足机,机上有九彗上向,荧惑之精。” 五残星,①出正东东方之野。其星状类辰星,去地可六丈。 注①索隐孟康云:“星表有青气如晕,有毛,填星之精也。”正义五残,一名五锋,出正东东方之分野。状类辰星,去地可六七丈。见则五分毁败之征,大臣诛亡之象。 大①贼星,②出正南南方之野。星去地可六丈,大而赤,数动,有光。 注①集解徐广曰:“大,一作‘六’。” 注②集解孟康曰:“形如彗,九尺,太白之精。”正义大贼星者,一名六贼,出正南,南方之野。星去地可六丈,大而赤,数动有光,出则祸合天下。 司危星,①出正西西方之野。星去地可六丈,大而白,类太白。 注①集解孟康曰:“星大而有尾,两角,荧惑之精也。”正义司危者,出正西西方分野也。大如太白,去地可六丈,见则天子以不义失国而豪杰起。 狱汉星,①出正北北方之野。星去地可六丈,大而赤,数动,察之中青。此四野星所出,出非其方,其下有兵,冲不利。 注①集解孟康曰:“青中赤表,下有二彗纵横,亦填星之精。”汉书天文志狱汉一名咸汉。 四填星,所出四隅,去地可四丈。 地维咸光,亦出四隅,去地可三丈,若月始出。所见,下有乱;乱者亡,有德者昌。 烛星,状如太白,①其出也不行。见则灭。所烛者,城邑乱。 注①集解孟康曰:“星上有三彗上出,亦填星之精。” 如星非星,如云非云,命曰归邪。①归邪出,必有归国者。 注①集解李奇曰:“邪音慐。”孟康曰:“星有两赤彗上向,上有盖状如气,下连星。” 星者,金之散气,*[其]*本曰火。①星觽,国吉;少则凶。 注①集解孟康曰:“星,石也。” 汉者,亦金之散气,①其本曰水。汉,星多,多水,少则旱,②其大经也。 注①索隐案:水生[于]金,散气即水气。河图括地象曰“河精为天汉”也。 注②集解孟康曰:“汉,河汉也。水生于金。多,少,谓汉中星。” 天鼓,有音如雷非雷,音在地而下及地。其所往者,兵发其下。 天狗,状如大奔星,①有声,其下止地,类狗。所堕及,望之如火光炎炎②冲天。其下圜如数顷田处,上兑者则有黄色,千里破军杀将。 注①集解孟康曰:“星有尾,旁有短彗,下有如狗形者,亦太白之精。” 注②索隐艳音也。 格泽星①者,如炎火之状。黄白,起地而上。下大,上兑。其见也,不种而获;不有土功,必有大害。 注①索隐一音鹤铎,又音格宅。格,胡客反。 蚩尤之旗,①类彗而后曲,象旗。见则王者征伐四方。 注①集解孟康曰:“荧惑之精也。”晋灼曰:“吕氏春秋曰其色黄上白下。” 旬始,出于北斗旁,①状如雄鸡。其怒,青黑,象伏鳖。② 注①集解徐广曰:“蚩尤也。旬,一作‘营’。” 注②集解李奇曰:“怒当音帑。”晋灼曰:“帑,雌也。或曰怒则色青。” 枉矢,类大流星,慐行而仓黑,望之如有毛羽然。 长庚,如一匹布着天。①此星见,兵起。 注①正义着音直略反。 星坠至地,则石也。①河﹑济之闲,时有坠星。 注①正义春秋云“星陨如雨”是也。今吴郡西乡见有落星石,其石天下多有也。 天精而见景星。①景星者,德星也。其状无常,常出于有道之国。 注①集解孟康曰:“精,明也。有赤方气与青方气相连,赤方中有两黄星,青方中一黄星,凡三星合为景星。”索隐韦昭云“精谓清朗”。汉书作“廭”,亦作“□”。郭璞注三苍云“□,雨止无云也”。正义景星状如半月,生于晦朔,助月为明。见则人君有德,明圣之庆也。 凡望云气,①仰而望之,三四百里;平望,在桑榆上,千余*(里)*二千里;登高而望之,下属地者三千里。云气有兽居上者,胜。② 注①正义春秋元命包云:“阴阳聚为云气也。”释名云:“云犹云,觽盛也。气犹饩然也。有声即无形也。” 注②正义胜音升剩反。云雨气相敌也。兵书云:“云或如雄鸡临城,有城必降。” 自华以南,气下黑上赤。嵩高﹑三河之郊,气正赤。恒山之北,气下黑下青。 勃﹑碣﹑海﹑岱之闲,气皆黑。江﹑淮之闲,气皆白。 徒气白。土功气黄。车气乍高乍下,往往而聚。骑气卑而布。卒气抟。①前卑而后高者,疾;前方而后高者,兑;后兑而卑者,却。其气平者其行徐。前高而后卑者,不止而反。气相遇者,②卑胜高,兑胜方。气来卑而循车通者,③不过三四日,去之五六里见。气来高七八尺者,不过五六日,去之十余里见。气来高丈余二丈者,不过三四十日,去之五六十里见。 注①集解如淳曰:“抟,专也。或曰抟,徒端反。” 注②索隐遇音偶。汉书作“禺”注③集解车通,车辙也。避汉武讳,故曰通。 稍云精白者,其将悍,其士怯。其大根而前绝远者,当战。青白,其前低者,战胜;其前赤而仰者,战不胜。阵云如立垣。杼云类杼。①轴云抟两端兑。 杓云②如绳者,居前亘天,其半半天。其蛪③者类阙旗故。钩云句曲。④诸此云见,以五色合占。而泽抟密,⑤其见动人,乃有占;兵必起,合斗其直。 注①索隐姚氏案:兵书云“营上云气如织,勿与战也。” 注②索隐杓,刘氏音时酌反。说文音丁了反。许慎注淮南云“杓,引也”。 注③索隐五结反。亦作“蜺”,音同。 注④正义句音古侯反。 注⑤正义崔豹古今注云:“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有花蘤之象,故因作华盖也。”京房易*(兆)**[飞]*候云:“视四方常有大云,五色具,其下贤人隐也。青云润泽蔽日在西北,为举贤良也。” 王朔所候,决于日旁。日旁云气,人主象。①皆如其形以占。 注①正义洛书云:“有云象人,青衣无手,在日西,天子之气。” 故北夷之气如髃畜穹闾,①南夷之气类舟船幡旗。大水处,败军场,破国之虚,下有积钱,②金宝之上,皆有气,不可不察。海旁蜄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云气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积。③ 注①索隐邹云一作“弓闾”。天文志作“弓”字,音穹。盖谓以毡为闾,崇穹然。又宋均云“穹,兽名”,亦异说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古作‘泉’字。” 注③正义淮南子云:“土地各以类生人,是故山气多勇,泽气多瘖,风气多聋,林气多躄,木气多伛,石气多力,险阻气多寿,谷气多痹,丘气多狂,庙气多仁,陵气多贪,轻土多利足,重土多迟,清水音小,浊水音大,湍水人重,中土多圣人。皆象其气,皆应其类也。” 故候息秏者,入国邑,视封疆田畴之正治,①城郭室屋门户之润泽,次至车服畜产精华。实息者,吉;虚秏者,凶。 注①集解如淳曰:“蔡邕云麻田曰畴。” 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①卿云*(见)*,喜气也。若雾②非雾,衣冠而不濡,见则其域被甲而趋。 注①正义卿音庆。 注②索隐音如字,一音蒙,一音亡遘反。尔雅云“天气下地不应曰雾”,言蒙昧不明之意也。*(天)**[夫]*雷电﹑虾虹﹑辟历﹑夜明者,阳气之动者也,春夏则发,秋冬则藏,故候者无不司之。 天开县物,①地动坼绝。②山崩及徙,川塞溪垘;③水澹*(泽竭)*地长,[泽竭]见象。城郭门闾,闺臬*[枯栆]*栆枯;宫庙邸第,人民所次。谣俗车服,观民饮食。五谷草木,观其所属。仓府厩库,四通之路。六畜禽兽,所产去就; 鱼鳖鸟鼠,观其所处。鬼哭若呼,其人逢俉。化言,④诚然。 注①集解孟康曰:“谓天裂而见物象,天开示县象。” 注②正义赵世家幽缪王迁五年,“代地动,自乐徐以西,北至平阴,台屋墙垣太半坏,地坼东西百三十步”。 注③集解徐广曰:“土雍曰垘,音服。”骃案:孟康曰“溪,谷也。垘,崩也”。苏林曰“伏,流也”。 注④俉,迎也。伯庄曰:“音五故反。”索隐俉音五故反。逢俉谓相逢而惊也。亦作“迕”,音同。“化”当为“讹”,字之误耳。 凡候岁美恶,谨候岁始。岁始或冬至日,产气始萌。腊明日,人觽卒岁,一会饮食,发阳气,故曰初岁。正月旦,王者岁首;立春日,四时之*(卒)*始也。①四始者,候之日。② 注①索隐谓立春日是去年四时之终卒,今年之始也。 注②正义谓正月旦岁之始,时之始,日之始,月之始,故云“四始”。言以四时之日候岁吉凶也。 而汉魏鲜①集腊明正月旦决八风。风从南方来,大旱;西南,小旱;西方,有兵;西北,戎菽为,②小雨,③趣兵;④北方,为中岁;东北,为上岁;⑤东方,大水;东南,民有疾疫,岁恶。故八风各与其冲对,课多者为胜。多胜少,久胜亟,疾胜徐。旦至食,为麦;食至日昳,为稷;昳至餔,为黍;餔至下餔,为菽;下餔至日入,为麻。欲终日*(有雨)*有云,有风,有日。⑥日当其时者,深而多实;无云有风日,当其时,浅而多实;有云风,无日,当其时,深而少实;有日,无云,不风,当其时者稼有败。如食顷,小败;熟五斗米顷,大败。则风复起,有云,其稼复起。各以其时用云色占种*(其)*所宜。其雨雪若寒,岁恶。 注①集解孟康曰:“人姓名,作占候者。” 注②集解孟康曰:“戎菽,胡豆也。为,成也。”索隐戎叔为。韦昭云“戎叔,大豆也。为,成也”。又郭璞注尔雅亦云“戎叔,胡豆”。孟康同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无此上两字。” 注④索隐趣音促。谓风从西北来,则戎叔成。而又有小雨,则国兵趣起也。 注⑤集解韦昭曰:“岁大穰。” 注⑥正义正月旦,欲其终一日有风有日,则一岁之中五谷丰熟,无灾害也。 是日光明,听都邑人民之声。声宫,则岁善,吉;商,则有兵;征,旱;羽,水;角,岁恶。 或从正月旦比数雨。①率日食一升,至七升而极;②过之,不占。数至十二日,日直其月,占水旱。③为其环*(城)**[域]*千里内占,则*(其)*为天下候,竟正月。④月所离列宿,⑤日﹑风﹑云,占其国。然必察太岁所在。 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此其大经也。 注①索隐比音鼻律反。数音疏矩反。谓以次数日以候一岁之雨,以知丰穰也。 注②集解孟康曰:“正月一日雨,民有一升之食;二日雨,民有二升之食;如此至七日。” 注③集解孟康曰:“月一日雨,正月水。” 注④集解孟康曰:“月三十日周天,历二十八宿,然后可占天下。”正义案:月列宿,日、风、云有变,占其国,并太岁所在,则知其岁丰稔、水旱、饥馑也。 注⑤索隐月离于毕。案:韦昭云“离,历也”。 正月上甲,风从东方,宜蚕;风从西方,若旦黄云,恶。 冬至短极,县土炭,①炭动,鹿解角,兰根出,泉水跃,略以知日至,要决晷景。岁星所在,五谷逢昌。其对为冲,岁乃有殃。② 注①集解孟康曰:“先冬至三日,县土炭于衡两端,轻重适均,冬至日阳气至则炭重,夏至日阴气至则土重。”晋灼曰:“蔡邕律历记‘候钟律权土炭,冬至阳气应黄钟通,土炭轻而衡仰,夏至阴气应蕤宾通,土炭重而衡低。进退先后,五日之中’。” 注②正义言晷景岁星行不失次,则无灾异,五谷逢其昌盛;若晷景岁星行而失舍有所冲,则岁乃有殃祸灾变也。 太史公曰:自初生民以来,世主曷尝不历日月星辰?及至五家、①三代,绍而明之, ②内冠带,外夷狄,分中国为十有二州,仰则观象于天,俯则法类于地。天则有日月,地则有阴阳。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三光者,阴阳之精,气本在地,而圣人统理之。 注①索隐案:谓五纪,岁、月、日、星辰、历数,各有一家颛学习之,故曰“五家” 也。 注②正义五家,黄帝、高阳、高辛、唐虞、尧舜也。三代,夏、殷、周也。 言生民以来,何曾不历日、月、星辰,及至五帝、三王,亦于绍继而明天数阴阳也。 幽厉以往,尚矣。所见天变,皆国殊窟穴,家占物怪,以合时应,其文图籍禨祥不法。①是以孔子论六经,纪异而说不书。至天道命,不传;传其人,不待告;②告非其人,虽言不着。③ 注①正义禨音机。顾野王云“禨祥,吉凶之先见也”。案:自古以来所见天变,国皆异具,所说不同,及家占物怪,用合时应者书,其文并图籍,凶吉并不可法则。故孔子论六经,记异事而说其所应,不书变见之踪也。 注②正义待,须也。言天道性命,忽有志事,可传授之则传,其大指微妙,自在天性,不须深告语也。 注③正义着,作虑反。着,明也。言天道性命,告非其人,虽为言说,不得着明微妙,晓其意也。 昔之传天数者:高辛之前,重、黎;①于唐、虞,羲、和;②有夏,昆吾;③殷商,巫咸;④周室,史佚、苌弘;⑤于宋,子韦;郑则裨醦;⑥在齐,甘公;⑦楚,唐眛;⑧赵,尹皋;魏,石申。⑨ 注①正义左传云蔡墨曰“少昊氏之子曰黎,为火正,号祝融”,即火行之官,知天数。 注②正义羲氏,和氏,掌天地四时之官也。 注③正义昆吾,陆终之子。虞翻云“昆吾名樊,为己姓,封昆吾”。世本云昆吾韂者也。 注④正义巫咸,殷贤臣也,本吴人,頉在苏州常熟海隅山上。子贤,亦在此也。 注⑤正义史佚,周武王时太史尹佚也。苌弘,周灵王时大夫也。 注⑥正义裨醦,郑大夫也。 注⑦集解徐广曰:“或曰甘公名德也,本是鲁人。”正义七录云楚人,战国时作天文星占八卷。 注⑧正义莫葛反。 注⑨正义七录云石申,魏人,战国时作天文八卷也。 夫天运,三十岁一小变,百年中变,五百载大变;三大变一纪,三纪而大备:此其大数也。为国者必贵三五。①上下各千岁,然后天人之际续备。 注①索隐三五谓三十岁一小变,五百岁一大变。 太史公推古天变,未有可考于今者。盖略以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闲,①日蚀三十六, ②彗星三见,③宋襄公时星陨如雨。④天子微,诸侯力政,⑤五伯代兴,⑥更为主命,自是之后,觽暴寡,大并小。秦、楚、吴、越,夷狄也,为强伯。⑦田氏篡齐,⑧三家分晋,⑨并为战国。争于攻取,兵革更起,城邑数屠,因以饥馑疾疫焦苦,臣主共忧患,其察禨祥候星气尤急。 近世十二诸侯七国相王,⑩言从衡者继踵,而皋、唐、甘、石因时务论其书传,故其占验凌杂米盐。⑾ 注①正义谓从隐公元年至哀公十四年获麟也。隐公十一年,桓公十八年,庄公三十二年,闵公二年,僖公三十三年,文公十八年,宣公十八年,成公十八年,襄公三十一年,昭公三十二年,定公十五年,哀公十四年:凡二百四十二年也。 注②正义谓隐公三年二月乙巳;桓公三年七月壬辰朔,十七年十月朔;庄公十八年三月朔,二十五年六月辛未朔,二十六年十二月癸亥朔,三十年九月庚午朔;僖公五年九月戊申朔,十二年三月庚午朔,十五年五月朔;文公元年二月癸亥朔,十五年六月辛卯朔;宣公八年七月庚子朔,十年四月丙辰朔,十七年六月癸卯朔;成公十六年六月丙辰朔,十七年七月丁巳朔;襄公十四年二月乙未朔,十五年八月丁巳朔,二十年十月丙辰朔,二十一年九月庚戌朔,十月庚辰朔,二十三年二月癸酉朔,二十四年七月甲子朔,八月癸巳朔,二十七年十二月乙亥朔;昭公七年四月甲辰朔,十五年六月丁巳朔,十七年六月甲戌朔,二十一年七月壬午朔,二十二年十二月癸酉朔,二十四年五月乙未朔,三十年十二月辛亥朔;定公五年三月辛亥朔,十二年十一月丙寅朔,十五年八月庚辰朔:凡蚀三十六也。 注③正义谓文公十四年七月有星入于北斗,昭公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哀公十三年有星孛于东方。 注④正义谓僖公十六年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也。 注⑤集解徐广曰:“一作‘征’。” 注⑥正义赵岐注孟子云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也。 注⑦正义秦祖非子初邑于秦,地在西戎。楚子鬻熊始封丹阳,荆蛮。吴太伯居吴,周章因封吴,号句吴。越祖少康之子初封于越,以守禹祀,地称东越。 皆戎夷之地,故言夷狄也。后秦穆、楚庄、吴阖闾、越句践皆得封为伯也。 注⑧正义周安王二十三年,齐康公卒,田和并齐而立为齐侯。 注⑨正义周安王二十六年,魏武侯﹑韩文侯、赵敬侯共灭晋静而三分其地。 注⑩正义王,于放反。谓汉孝景三年,吴王濞、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淄川王贤、胶东王雄渠也。 注⑾正义凌杂,交乱也。米盐,细碎也。言皋、唐、甘、石等因时务论其书传中灾异所记录者,故其占验交乱细碎。其语在汉书五行志中也。 二十八舍主十二州,①斗秉兼之,所从来久矣。②秦之疆也,候在太白,占于狼、弧。③吴、楚之疆,候在荧惑,占于鸟衡。④燕、齐之疆,候在辰星,占于虚、危。⑤ 宋、郑之疆,候在岁星,占于房、心。⑥晋之疆,亦候在辰星,占于参罚。⑦ 注①正义二十八舍,谓东方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井、鬼、柳、星、张、翼、轸。星经云:“角、亢,郑之分野,兖州;氐、房、心,宋之分野,豫州;尾、箕,燕之分野,幽州;南斗、牵牛,吴、越之分野,扬州;须女、虚,齐之分野,青州;危、室、壁,韂之分野,并州;奎、娄,鲁之分野,徐州; 胃、昴,赵之分野,冀州;毕、觜、参,魏之分野,益州;东井、舆鬼,秦之分野,雍州;柳、星、张,周之分野,三河;翼、轸,楚之分野,荆州也。” 注②正义言北斗所建秉十二辰,兼十二州,二十八宿,自古所用,从来久远矣。 注③正义太白、狼、弧,皆西方之星,故秦占候也。 注④正义荧惑、鸟衡,皆南方之星,故吴、楚之占候也。鸟衡,柳星也。一本作 “注张”也。 注⑤正义辰星、虚、危,皆北方之星,故燕、齐占候也。 注⑥正义岁星、房、心,皆东方之星,故宋、郑占候也。 注⑦正义辰星、参﹑罚,皆北方西方之星,故晋占候也。 及秦并吞三晋、燕、代,自河山以南者中国。①中国于四海内则在东南,为阳;② 阳则日、岁星、荧惑、填星;③占于街南,毕主之。④其西北则胡、貉、月氏诸衣旃裘引弓之民,为阴;⑤阴则月、太白、辰星;⑥占于街北,昴主之。⑦故中国山川东北流,其维,首在陇、蜀,尾没于勃、碣。⑧是以秦、晋好用兵,⑨复占太白,太白主中国;而胡、貉数侵掠,⑩独占辰星,辰星出入躁疾,常主夷狄:其大经也。此更为客主人。 ⑾荧惑为孛,外则理兵,内则理政。故曰“虽有明天子,必视荧惑所在”。⑿诸侯更强,时菑异记,无可录者。 注①正义河,黄河也。山,华山也。从华山及黄河以南为中国也。 注②正义尔雅云“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之内”。中国,从河山东南为阳也。 注③正义日,人质反。填音镇。日,阳也。岁星属东方,荧惑属南方,填星属中央,皆在南及东,为阳也。 注④正义天街二星,主毕、昴,主国界也。街南为华夏之国,街北为夷狄之国,则毕星主阳。 注⑤正义貉音陌。氏音支。从河山西北及秦、晋为阴也。 注⑥正义月,阴也。太白属西方,辰星属北方,皆在北及西,为阴也。 注⑦正义天街星北为夷狄之国,则昴星主之,阴也。 注⑧正义言中国山及川东北流行,若南山首在昆仑葱岭,东北行,连陇山至南山、华山,渡河东北尽碣石山。黄河首起昆仑山;渭水、岷江发源出陇山:皆东北东入渤海也。 注⑨集解韦昭曰:“秦晋西南维之北为阴,犹与胡、貉引弓之民同,故好用兵。” 注⑩正义主犹领也,入也。星经云“太白在北,月在南,中国败;太白在南,月在北,中国不败也”。是胡貉数侵掠之也。 注⑾正义更,格行反,下同。星经云:“辰星不出,太白为客;辰星出,太白为主人。辰星、太白不相从,虽有军不战。辰星出东方,太白出西方,若辰星出西方,太白出东方,为‘格野’,虽有兵不战;合宿乃战。辰星入太白中五日,及入而上出,破军杀将,客胜;不出,客亡地。视旗所指。” 注⑿索隐必视荧惑之所在。此据春秋纬文耀钩,故言“故曰”。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后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因以张楚并起,三十年之闲①兵相骀藉,②不可胜数。自蚩尤以来,未尝若斯也。 注①正义谓从秦始皇十六年起兵灭韩,至汉高祖五年灭项羽,则三十六年矣。 注②集解苏林曰:“骀音台,登蹑也。” 项羽救钜鹿,枉矢西流,山东遂合从诸侯,西坑秦人,诛屠咸阳。 汉之兴,五星聚于东井。平城之围,①月晕参、毕七重。②诸吕作乱,日蚀,昼晦。吴楚七国叛逆,彗星数丈,天狗过梁野;及兵起,遂伏尸流血其下。 元光、元狩,蚩尤之旗再见,长则半天。其后京师师四出,③诛夷狄者数十年,而伐胡尤甚。越之亡,荧惑守斗;④朝鲜之拔,星茀⑤于河戍;⑥兵征大宛,星茀招摇: ⑦此其荦荦⑧大者。若至委曲小变,不可胜道。由是观之,未有不先形见而应随之者也。 注①索隐汉高祖之七年。 注②索隐案:天文志“其占者毕、昴闲天街也。街北,胡也。街南,中国也。 昴为匈奴;参为赵;毕为边兵。是岁高祖自将兵击匈奴,至平城,为冒顿所围,七日乃解”。则天象有若符契。七重,主七日也。 注③正义元光元年,太中大夫韂青等伐匈奴;元狩二年,冠军侯霍去病等击胡;元鼎五年,韂尉路博德等破南越;及韩说破东越,并破西南夷,开十余郡;元年,楼船将军杨仆击朝鲜也。 注④正义南斗为吴、越之分野。 注⑤索隐音佩,即孛星也。 注⑥索隐案:天文志“武帝元封之中,星孛于河戍,其占曰‘南戍为越门,北戍为胡门’。其后汉兵击拔朝鲜,以为乐浪、玄菟郡。朝鲜在海中,越之象,居北方,胡之域也”。其河戍□南河﹑北河也。 注⑦正义招摇一星,次北斗杓端,主胡兵也。占:角变,则兵革大行。 注⑧索隐力角反。荦荦,大事分明也。 夫自汉之为天数者,星则唐都,气则王朔,占岁则魏鲜。故甘、石历五星法,唯独荧惑有反逆行;逆行所守,及他星逆行,日月薄蚀,①皆以为占。 注①集解孟康曰:“日月无光曰薄。京房易传曰‘日赤黄为薄’。或曰不交而蚀曰薄。”韦昭曰:“气往迫之为薄,亏毁为蚀。” 余观史记,考行事,百年之中,五星无出而不反逆行,反逆行,尝盛大而变色;日月薄蚀,行南北有时:此其大度也。故紫宫、①房心、②权衡、③咸池、④虚危⑤列宿部星,⑥此天之五官坐位也,为经,不移徙,大小有差,阔狭有常。⑦水、火、金、木、填星,⑧此五星者,天之五佐,⑨为*(经)*纬,见伏有时,⑩所过行赢缩有度。 注①正义中宫也。 注②正义东宫也。 注③正义南宫也注④正义西宫也。 注⑤正义北宫也。 注⑥正义五官列宿部内之星也 注⑦集解孟康曰:“阔狭,若三台星相去远近。” 注⑧集解徐广曰:“木、火、土三星若合,是谓惊位绝行。” 注⑨正义言水、火、金、木、土五星佐天行德也。 注⑩正义五星行南北为经,东西为纬也。 日变修德,月变省刑,星变结和。凡天变,过度乃占。国君强大,有德者昌;羽小,饰诈者亡。太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其次修禳,正下无之。夫常星之变希见,而三光之占亟用。日月晕适,①云风,此天之客气,其发见亦有大运。然其与政事俯仰,最近*(大)**[天]*人之符。此五者,天之感动。 为天数者,必通三五。②终始古今,深观时变,察其精粗,则天官备矣。 注①集解徐广曰:“适者,灾变咎征也。”李斐曰:“适,见灾于天。刘向以为日、月蚀及星逆行,非太平之常。自周衰以来,人事多乱,故天文应之遂变耳。”骃案:孟康曰“晕,日旁气也。适,日之将食,先有黑气之变”。 注②索隐案:三谓三辰,五谓五星。 苍帝行德,天门为之开。①赤帝行德,天牢为之空。②黄帝行德,天夭为之起。③ 风从西北来,必以庚、辛。一秋中,五至,大赦;三至,小赦。白帝行德,以正月二十日、二十一日,月晕围,常大赦载,谓有太阳也。一曰:④白帝行德,毕、昴为之围。围三暮,德乃成;⑤不三暮,及围不合,德不成。 二曰:以辰围,不出其旬。黑帝行德,天关为之动。⑥天行德,天子更立年;⑦不德,风雨破石。三能、三衡者,天廷也。⑧客星出天廷,有奇令。 注①索隐案:谓王者行春令,布德泽,被天下,应灵威仰之帝,而天门为之开,以发德化也。天门,即左右角闲也。正义为,于伪反,下同。苍帝,东方灵威仰之帝也。春,万物开发,东作起,则天发其德化,天门为之开也。 注②索隐亦谓王者行德,以应火精之帝。谓举大礼,封诸侯之地,则是赤帝行德。夏阳,主舒散,故天牢为之空,则人主当赦宥也。正义赤帝,南方赤熛怒之帝也。夏万物茂盛,功作大兴,则天施德惠,天牢为之空虚也。天牢六星,在北斗魁下,不对中台,主秉禁暴,亦贵人之牢也。 注③正义黄帝,中央含枢纽之帝。季夏万物盛大,则当大赦,含养髃品也。 注④索隐一曰,二曰,案谓星家之异说,太史公兼记之耳。 注⑤正义白帝,西方白招矩之帝也。秋万物咸成,则晕围毕、昴三暮,帝德乃成也。 注⑥正义黑帝,北方睰光纪之帝也。冬万物闭藏,为之动,为之开闭也。天关一星,在五车南,毕西北,为天门,日、月、五星所道,主边事,亦为限隔内外,障绝往来,禁道之作违者。占:芒,角,有兵起;五星守之,主贵人多死也。 注⑦索隐案:天,谓北极,紫微宫也。言王者当天心,则北辰有光耀,是行德也。北辰光耀,则天子更立年也。 注⑧索隐上云“南宫朱鸟,权衡,衡,太微,三光之廷”,则三衡者即太微也。 其谓之三者,为日、月、五星也。然斗第六第五星亦名衡,又参三星亦名衡,然并不为天廷也。正义晋书天文志云:“三台,主开德宣符也,所以和阴阳而理万物也。三衡者,北斗魁四星为璇玑,杓三星为玉衡,人君之象,号令主也。又太微,天子宫庭也。太微为衡,衡主平也,为天庭理,法平辞理也。”案:言三台、三衡者,皆天帝之庭,号令舒散平理也,故言三台、三衡。言若有客星出三台、三衡之廷,必有奇异教令也。 【索隐述赞】在天成象,有同影响。观文察变,其来自往。天官既书,太史攸掌。云物必记,星辰可仰。盈缩匪稥,应验无爽。至哉玄监,云谁欲愥! [/TD][/TR][TR][TD][/TD][/TR][/ALIGN]

[TR][TD][/TD][/TR][TR][TD][/TD][/TR][/ALIGN]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OP

Re:史记

[/ALIGN]

[HR][/ALIGN]

[TR]卷二十八 封禅书 第六 [/TD][/TR][/ALIGN]

[TR]正义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 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言禅者,神之也。白虎通云:“或曰封者,金泥银绳,或曰石泥金绳,封之印玺也。”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荷)**[何]*?天命以为王,使理髃生,告太平于天,报髃神之功。” 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传曰: “三年不为礼,礼必废;三年不为乐,乐必坏。”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厥旷远者千有余载,近者数百载,故其仪阙然堙灭,其详不可得而记闻云。 尚书曰,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遂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山川,篃髃神。 辑五瑞,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还瑞。①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岱宗,泰山也。②柴,望秩于山川。遂觐东后。东后者,诸侯也。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五月,巡狩至南岳。南岳,衡山也。③八月,巡狩至西岳。西岳,华山也。④十一月,巡狩至北岳。北岳,恒山也。⑤皆如岱宗之礼。中岳,嵩高也。⑥五载一巡狩。 注①集解徐广曰:“还,一作‘班’。”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泰山,一曰岱宗,东岳也,在兖州博城县西北三十里。周礼云兖州镇曰岱宗。”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衡山,一名岣嵝山,在衡州湘潭县西四十里。” 注④正义括地志云:“华山在华州华阴县南八里,古文以为敦物。周礼云豫州镇曰华山。” 注⑤正义括地志云:“恒山在定州恒阳县西北百四十里。周礼云并州镇曰恒山。” 注⑥索隐独不言“至”者,盖以天子所都也。正义括地志云:“嵩山,亦名曰太室,亦名曰外方也。在洛州阳城县西北二十三里。” 禹遵之。后十四世,至帝孔甲,淫德好神,神渎,二龙去之。①其后三世,汤伐桀,欲迁夏社,不可,作夏社。后八世,至帝太戊,有桑谷生于廷,一暮大拱,惧。伊陟曰: ②“妖不胜德。”太戊修德,桑谷死。伊陟赞巫咸,巫咸之兴自此始。③后十四世,帝武丁得傅说为相,殷复兴焉,称高宗。有雉④登鼎耳雊,武丁惧。祖己曰:“修德。” 武丁从之,位以永宁。后五世,帝武乙慢神而震死。⑤后三世,帝纣淫乱,武王伐之。由此观之,始未尝不肃祗,后稍怠慢也。 注①索隐如淳按:国语“二龙漦于夏庭”是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陟,古作‘敕’。” 注③索隐案尚书,巫咸殷臣名,伊陟赞告巫咸。今此云“巫咸之兴自此始”,则以巫咸为巫觋。然楚词亦以巫咸主神。盖太史公以巫咸是殷臣,以巫接神事,太戊使禳桑谷之灾,所以伊陟赞巫咸,故云巫咸之兴自此始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作‘鷮’,音娇。” 注⑤索隐谓武乙射天,后猎于河渭而震死也。 周官曰,冬日至,祀天于南郊,迎长日之至;夏日至,祭地祗。皆用乐舞,而神乃可得而礼也。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其疆内名山大川。四渎者,江、河、淮、济也。天子曰明堂、辟雍,①诸侯曰泮宫。② 注①集解韦昭曰:“水外四周圆如辟雍,盖以节观者也。” 注②集解张晏曰:“制度半于天子之辟雍。”索隐按:服虔云“天子水澘,为辟雍。诸侯水不澘,至半,为泮宫”。礼统又云“半有水,半有宫”是也。 周公既相成王,郊祀后稷以配天,①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②自禹兴而修社祀,后稷稼穑,故有稷祠,郊社所从来尚矣。 注①集解王肃曰:“配天,于南郊祀之。” 注②集解郑玄曰:“上帝者,天之别名也。神无二主,故异其处,避后稷也。” 自周克殷后十四世,世益衰,礼乐废,诸侯恣行,而幽王为犬戎所败,①周东徙雒邑。秦襄公攻戎救周,始列为诸侯。②秦襄公既侯,居西垂,③自以为主少璤之神,作西畤,祠白帝,其牲用骝驹④黄牛羝羊各一云。⑤其后十六年,秦文公东猎汧渭之闲,卜居之而吉。⑥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于鄜衍。⑦文公问史敦,敦曰:“此上帝之征,君其祠之。”于是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焉。 注①集解徐广曰:“犬,一作‘畎’。” 注②正义秦襄公,周平王元年封也。 注③正义汉陇西郡西县也。今在秦州上邽县西南九十里也。 注④索隐赤马黑鬣曰□也。 注⑤索隐诗传云:“羝,牡羊。” 注⑥索隐按:地理志汧水出汧县西北入渭。皇甫谧云“文公徙都汧”者也。 正义括地志云:“郿县故城在岐州郿县东北十五里,即此城也。” 注⑦集解李奇曰:“鄜音孚。山阪曰衍。”索隐鄜,地名,后为县,属冯翊。衍者,郑觽注周礼云“下平曰衍”;又李奇三辅记云“三辅谓山阪闲为衍”也。 自未作鄜畤也,而雍旁故有吴阳武畤,①雍东有好畤,皆废无祠。或曰:“自古以雍州积高,神明之隩,故立畤郊上帝,诸神祠皆聚云。盖黄帝时尝用事,虽晚周亦郊焉。” 其语不经见,缙绅者②不道。 注①集解李奇曰:“于旁有吴阳地。” 注②集解李奇曰:“缙,插也,插笏于绅。绅,大带。”索隐姚氏云“缙,当作 ‘搢’”。郑觽注周礼云“缙读为‘荐’,谓荐之于绅带之闲”。今按:郑意以缙为荐,则荐亦是进,进而置于绅带之闲,故史记亦多作“荐”字也。 作鄜畤后九年,文公获若石云,①于陈仓北阪城祠之。②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来,来也常以夜,光辉若流星,从东南来集于祠城,则若雄鸡,其声殷云,野鸡夜雊。③以一牢祠,命曰陈宝。④ 注①集解苏林曰:“质如石也。”服虔曰:“在北,或曰在陈仓北。”索隐苏林云: “质如石,似肺。” 注②正义三秦记云:“太白山西有陈仓山,山有石鸡,与山鸡不别。赵高烧山,山鸡飞去,而石鸡不去,晨鸣山头,声闻三里。或言是玉鸡。”括地志云:“陈仓山在今岐州陈仓县南。”又云:“宝鸡神祠在汉陈仓县故城中,今陈仓县东。石鸡在陈仓山上。”祠在陈仓城,故言获若石于陈仓北阪城祠之。 注③集解如淳曰:“野鸡,雉也。吕后名雉,故曰野鸡。”瓒曰:“殷,声也。云,足句之词。” 注④集解瓒曰:“陈仓县有宝夫人祠,或一岁二岁与叶君合。叶君神来时,天为之殷殷雷鸣,雉为之雊也。在长安正西五百里。”韦昭曰:“在陈仓县。宝而祠之,故曰陈宝。”索隐案:列异传云“陈仓人得异物以献之,道遇二童子,云:‘此名为媦,在地下食死人脑。’媦乃言云:‘彼二童子名陈宝,得雄者王,得雌者伯。’乃逐童子,化为雉。秦穆公大猎,果获其雌,为立祠。 祭,有光,雷电之声。雄止南阳,有赤光长十余丈,来入陈仓祠中”。所以代俗谓之宝夫人祠,抑有由也。叶,县名,在南阳。叶君即雄雉之神,故时与宝夫人神合也。 作鄜畤后七十八年,秦德公既立,卜居雍,“后子孙饮马于河”,遂都雍。雍之诸祠自此兴。用三百牢于鄜畤。①作伏祠。②磔狗邑四门,以御蛊菑。③ 注①索隐案秦本纪,德公元年以牺三百祠鄜畤。今案:“百”当为“白”,秦君西祀少昊时牲尚白。秦,诸侯也,虽奢侈,祭郊本特牲,不可用三百牢以祭天,盖字误耳。 注②索隐案:服虔云“周时无伏,磔犬以御灾,秦始作之”。汉旧仪云“伏者,万鬼行日,故闭不干求也”,故东观汉记“和帝初令伏闭昼日”是也。又历忌释曰“伏者何?金气伏藏之名。四时代谢,皆以相生。而春木代水,水生木也。 夏火代木,木生火也。冬水代金,金生水也。至秋,则以金代火,金畏于火,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日也”。 注③索隐案:左传云“皿虫为蛊”,枭磔之鬼亦为蛊。故月令云“大傩,旁磔”,注云“磔,禳也。厉鬼为蛊,将出害人,旁磔于四方之门”。故此亦磔狗邑四门也。风俗通云“杀犬磔禳也”。 德公立二年卒。其后*(六)**④*年,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青帝。 其后十四年,秦缪公立,病卧五日不寤;寤,乃言梦见上帝,上帝命缪公平晋乱。史书而记藏之府。而后世皆曰秦缪公上天。 秦缪公即位九年,齐桓公既霸,会诸侯于葵丘,①而欲封禅。管仲曰:②“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③七十二家,④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⑤封泰山,禅云云;⑥ 虙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⑦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⑧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溋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⑨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⑩皆受命然后得封禅。”桓公曰:“寡人北伐山戎,⑾过孤竹;⑿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⒀南伐至召陵,⒁登熊耳山⒂以望江汉。兵车之会三,⒃而乘车之会六, 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诸侯莫违我。昔三代受命,亦何以异乎?”于是管仲睹桓公不可穷以辞,因设之以事,曰:“古之封禅,鄗上之黍,北里之禾,⒅所以为盛;江淮之闲,一茅三脊,⒆所以为藉也。东海致比目之鱼,⒇西海致比翼之鸟,(21)然后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今凤皇麒麟不来,嘉谷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鸱枭数至,而欲封禅,毋乃不可乎?”于是桓公乃止。是岁,秦缪公内晋君夷吾。其后三置晋国之君,(22)平其乱。缪公立三十九年而卒。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葵丘在曹州考城县东南一里五十步郭内,即桓公所会处也。” 注②索隐案:今管子书其封禅篇亡。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梁父山在兖州泗水县北八十里。” 注④正义韩诗外传云:“孔子升泰山,观易姓而王可得而数者七十余人,不得而数者万数也。”案:管仲所记自无怀氏以下十二家,其六十家无纪录也。 注⑤集解服虔曰:“古之王者,在伏羲前,见庄子。” 注⑥集解李奇曰:“云云山在梁父东。”索隐晋灼云:“山在蒙阴县故城东北,下有云云亭也。”正义括地志云:“云云山在兖州博城县西南三十里也。” 注⑦索隐邓展云“神农后子孙亦称炎帝而登封者”,律历志“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岂黄帝与神农身战乎?皇甫谧云炎帝传位八代也。 注⑧集解徐广曰:“在钜平。”骃案:服虔曰“亭亭山在牟阴”。索隐应劭云“在钜平北十余里”。服虔云“在牟阴”,非也。正义括地志云:“亭亭山在兖州博城县西南三十里也。” 注⑨索隐晋灼云“本名茅山”。吴越春秋云“禹巡天下,登茅山,髃臣乃大会计,更名茅山为会稽”。亦曰苗山也。正义括地志云:“会稽山一名衡山,在越州会稽县东南一十二里也。” 注⑩集解应劭曰:“山名,在博县。”晋灼曰:“在钜平南十三里。” 注⑾索隐服虔云:“盖今鲜卑是。” 注⑿正义括地志云:“孤竹故城在平州卢龙县南一十里,殷时孤竹国也。” 注⒀集解韦昭曰:“将上山,缠束其马,悬钩其车也。卑耳即齐语所谓‘辟耳’。” 索隐案:山名,在河东大阳。卑读如字也。齐语,即春秋外传国语之书也。辟音僻。贾逵云“山险也”。 注⒁正义召音邵。括地志云:“召陵故城在豫州郊城县东四十五里也。” 注⒂索隐登熊耳。案:荆州记耒阳﹑益阳二县东北有熊耳,东西各一槵,状如熊耳,因以为名。齐桓公并登之。或云弘农熊耳,下云“望江汉”,知非也。 注⒃索隐案左传,三,谓鲁庄十三年会北杏,平宋乱;僖四年侵蔡,遂伐楚;六年伐郑,围新城是也。 注⒄索隐据左氏传云,谓庄十四年会于鄄,十五年又会鄄,十六年盟于幽,僖五年会于首止,八年盟于洮,九年会葵丘也。 注⒅集解应劭曰:“鄗上,山也。鄗音臛。”苏林曰:“鄗上﹑北里皆地名。” 索隐韦昭云:“设以不可得之物。”鄗音霍。应劭云:“光武改高邑曰鄗。”姚氏云:“鄗县属常山。”一云鄗上,山名。 注⒆集解孟康曰:“所谓灵茅也。” 注⒇集解韦昭曰:“各有一目,不比不行,其名曰鲽。”索隐鲽音荅。郭璞云: “如牛脾,身薄,细鳞,紫黑色,只一眼,两片合乃得行,今江东呼为王余,亦曰版鱼。” 注(21)集解韦昭曰:“各有一翼,不比不飞,其名曰鹣鹣。”索隐案:山海经云 “崇吾之山有鸟,状如凫,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云蛮”。郭璞注尔雅亦作“鹣鹣”。 注(22)索隐三置晋君。案:谓惠公﹑怀公﹑文公也。 其后百有余年,而孔子论述六蓺,传略言易姓而王,封泰山禅乎梁父者七十余王矣,其俎豆之礼不章,盖难言之。或问禘之说,孔子曰:“不知。知禘之说,其于天下也视其掌。”①诗云纣在位,文王受命,政不及泰山。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宁而崩。爰周德之洽维成王,成王之封禅则近之矣。及后陪臣执政,季氏旅于泰山,仲尼讥之。②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为鲁讳也。”包氏曰:“孔子谓或人言知禘之说者,于天下之事如指视以掌中之物,言其易了。” 注②集解马融曰:“旅,祭名。礼,诸侯祭山川在封内者。陪臣祭泰山,非礼也。” 是时苌弘以方事周灵王,诸侯莫朝周,周力少,苌弘乃明鬼神事,设射狸首。 狸首者,诸侯之不来者。①依物怪欲以致诸侯。诸侯不从,而晋人执杀苌弘。②周人之言方怪者自苌弘。 注①集解徐广曰:“狸,一名‘不来’。” 注②集解皇览曰:“苌弘頉在河南洛阳东北山上。” 其后百余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①祭黄帝;②作下畤,祭炎帝。 注①索隐吴阳,地名,盖在岳之南。又上云“雍旁有故吴阳武畤”,今盖因武畤又作上﹑下畤以祭黄帝﹑炎帝。 注②集解徐广曰:“凡距作密畤二百五十年。” 后四十八年,周太史儋①见秦献公曰:“秦始与周合,合而离,五百岁当复合,② 合十七年而霸王出焉。”③栎阳雨金,秦献公自以为得金瑞,故作畦畤栎阳而祀白帝。④ 注①索隐音丁甘反。孟康云即老子也。韦昭案年表,儋在孔子后百余年,非老桞也。 注②索隐案:大颜历评诸家,而云周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至昭王五十二年西周君献邑,凡五百一十六年为合,亦举全数。 注③索隐合十七年伯王出。自昭王灭周之后至始皇元年诛嫪毐,正一十七年。 孟康云:“谓周封秦为别,秦并周为合。此襄公为霸,始皇为王也。”正义王,于放反。秦周俱黄帝之后,至非子末别封,是合也。合而离者,谓非子末年,周封非子为附庸,邑之秦,是离也。五百岁当复合者,谓从非子邑秦后二十九君,至秦孝公二年五百岁,周显王致文武胙于秦孝公,复与之亲,是复合也。 十七年霸王出焉者,谓从秦孝公三年至十九年,周显王致伯于秦孝公,是霸出也;至惠王称王,王者出焉。然五百岁者,非子生秦侯已下二十八君,至孝公二年,合四百八十六年,兼非子邑秦之后十四年,则五百岁矣。诸家解皆非也。 注④集解晋灼曰:“汉注在陇西西县人先祠山下,形如种韭畦,畦各一土封。” 索隐汉旧仪云:“祭人先于陇西西县人先山,山上皆有土人,山下有畤,埒如菜畦,畤中各有一土封,故云畤。”三苍云:“畤,埒也。” 其后百二十岁而秦灭周,①周之九鼎入于秦。或曰宋太丘社亡,②而鼎没于泗水彭城下。 注①集解徐广曰:“去太史儋言时百二十年。” 注②集解尔雅曰:“右陵太丘。”索隐应劭云:“亡,沦入地也。”案:亡,社主亡也。尔雅云“右陵太丘”。郭璞云“宋有太丘”。 其后百一十五年而秦并天下。 秦始皇既并天下而帝,或曰:“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①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草木畅茂。殷得金德,银自山溢。②周得火德,有赤乌之符。③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于是秦更命河曰“德水”,以冬十月为年首,色上黑,度以六为名,④音上大吕,事统上法。⑤ 注①集解应劭曰:“螾,丘蚓也。黄帝土德,故地见其神。蚓大五六围,长十余丈。” 韦昭曰:“黄者地色,螾亦地物,故以为瑞。”索隐出吕氏春秋。音引。 注②集解苏林曰:“流出也。” 注③索隐中候及吕氏春秋皆云“有火自天止于王屋,流为赤乌,五至,以谷俱来”。 注④正义张晏云:“水,北方,黑。水终数六,故以方六寸为符,六尺为步。” 注⑤集解服虔曰:“政尚法令也。”瓒曰:“水阴,阴主刑杀,故尚法。” 即帝位三年,东巡郡县,祠驺峄山,①颂秦功业。于是征从齐鲁之儒生博士七十人,至乎泰山下。诸儒生或议曰:“古者封禅为蒲车,②恶伤山之土石草木;埽地而祭,席用葅羂,③言其易遵也。”始皇闻此议各乖异,难施用,由此绌儒生。而遂除车道,上自泰山阳至巅,立石颂秦始皇帝德,明其得封也。从阴道下,禅于梁父。其礼颇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也。 注①索隐驺县之峄山。驺县本邾国,鲁穆公改作“邹”。从征记北岩有秦始皇所勒铭。 注②索隐谓蒲裹车轮,恶伤草木。 注③集解应劭曰:“羂,禾焒也。去其皮以为席。”如淳曰:“葅读曰租。*读曰戛。” 晋灼曰:“葅,藉也。”索隐上音租,下音戛。周礼“祭祀供茅葅”。说文云:“葅,茅藉也。羂,禾焒去其皮,祭天以此。” 始皇之上泰山,中阪遇暴风雨,休于大树下。诸儒生既绌,不得与用于封事之礼,闻始皇遇风雨,则讥之。 于是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僊人羡门之属。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①其祀绝莫知起时。八神:一曰天主,②祠天齐。天齐渊③水,居临菑南郊山下者。④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盖天好阴,祠之必于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命曰“畤”;⑤地贵阳,祭之必于泽中圜丘云。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东平陆监乡,⑥齐之西境也。四曰阴主,祠三山。⑦五曰阳主,祠之罘。⑧六曰月主,祠之莱山。⑨皆在齐北,并勃海。七曰日主,祠成山。成山斗入海,⑩最居齐东北隅,以迎日出云。八曰四时主,祠琅邪。⑾琅邪在齐东方,盖岁之所始。皆各用一牢具祠,而巫祝所损益,珪币杂异焉。 注①集解苏林曰:“当天中央齐。” 注②索隐谓主祠天。 注③索隐顾氏案:解道彪齐记云“临菑城南有天齐泉,五泉并出,有异于常,言如天之腹齐也”。 注④索隐下下者。小颜云:“下下谓最下也。” 注⑤集解徐广曰:“一云‘之下*(上)*畤命曰畤’。”索隐此之“一云”,与汉书郊祀志文同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属东平郡。”索隐监音阚。韦昭云:“县名,属东平。” 皇览云:“蚩尤頉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 注⑦索隐小颜以为下所谓三神山。顾氏案:地理志东莱曲成有参山,即此三山也,非海中三神山也。 注⑧正义括地志云:“之罘山在莱州文登县西北九十里。” 注⑨集解韦昭曰:“在夷莱长广县。” 注⑩集解韦昭曰:“成山在东莱不夜,斗入海。不夜,古县名。”索隐不夜,县名,属东莱。案:解道彪齐记云“不夜城盖古有日夜出见于境,故莱子立城以不夜为名”。斗入海,谓斗绝曲入海也。 注⑾索隐案:山海经云“琅邪台在勃海闲”。案:是山如台。地理志琅邪县有四时祠也。 自齐威﹑宣①之时,驺子之徒②论着终始五德之运,③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而宋毋忌﹑④正伯侨﹑⑤充尚﹑⑥羡门高⑦最后皆燕人,⑧为方僊道,⑨形解销化,⑩依于鬼神之事。驺衍以阴阳主运⑾显于诸侯,而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然则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数也。 注①索隐威王﹑宣王也。 注②集解韦昭曰:“名衍。” 注③集解如淳曰:“今其书有五德终始。五德各以所胜为行。秦谓周为火德,灭火者水,故自谓水德。” 注④索隐案:乐产引老子戒经云“月中仙人宋无忌”。白泽图云“火之精曰宋无忌”。盖其人火仙也。 注⑤索隐乐产案:马相如云“正伯侨,古仙人”。顾氏案:裴秀冀州记云“缑山仙人庙者,昔有王乔,犍为武阳人,为柏人令,于此得仙,非王子乔也”。 注⑥索隐无别所见。 注⑦索隐案:秦始皇求羡门子高是也。 注⑧索隐案:最后犹言甚后也。服虔说止有四人,是也。小颜云自宋无忌至最后凡五人,刘伯庄亦同此说,非也。 注⑨集解韦昭曰:“皆慕古人名效神仙者。” 注⑩集解服虔曰:“尸解也。”张晏曰:“人老而解去,故骨如变化也。今山中有龙骨,世人谓之龙解骨化去也。” 注⑾集解如淳曰:“今其书有主运。五行相次转用事,随方面为服。”索隐案:主运是邹子书篇名也。 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①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僊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②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则方士言之不可胜数。始皇自以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乃赍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③曰未能至,望见之焉。其明年,始皇复游海上,至琅邪,过恒山,从上党归。后三年,游碣石,考入海方士,④从上郡归。后五年,始皇南至湘山,遂登会稽,并海上,冀遇海中三神山之奇药。不得,还至沙丘崩。⑤ 注①集解服虔曰:“傅音附。或曰其传书云尔。”瓒曰:“世人相传之。” 注②索隐谓心甘羡也。 注③索隐顾野王云:“皆自解说,遇风不至也。” 注④集解服虔曰:“疑诈,故考之。”瓒曰:“考校其虚实也。” 注⑤正义括地志云:“沙丘台在邢州平乡东北三十里。” 二世元年,东巡碣石,并海南,历泰山,至会稽,皆礼祠之,而刻勒始皇所立石书旁,以章始皇之功德。①其秋,诸侯畔秦。三年而二世弒死。 注①索隐小颜云:“今诸山皆有始皇所刻石及胡亥重刻,其文具存也。” 始皇封禅之后十二岁,秦亡。诸儒生疾秦焚诗书,诛僇文学,百姓怨其法,天下畔之,皆斗曰:“始皇上泰山,为暴风雨所击,不得封禅。”此岂所谓无其德而用事者邪?① 注①索隐即封禅书序云“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此当有所本,太史公再引以为说。 昔三代之*(君)**[居]*皆在河洛之闲,①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四渎咸在山东。至秦称帝,都咸阳,则五岳﹑四渎皆并在东方。自五帝以至秦,轶兴轶衰,名山大川或在诸侯,或在天子,其礼损益世殊,不可胜记。及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 注①正义世本云:“夏禹都阳城,避商均也。又都平阳,或在安邑,或在晋阳。” 帝王世纪云:“殷汤都亳,在梁,又都偃师,至盘庚徙河北,又徙偃师也。周文﹑武都酆﹑鄗,至平王徙都河南。”案: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闲也。 于是自殽以东,①名山五,大川祠二。曰太室。太室,嵩高也。恒山,泰山,会稽,湘山。②水曰济,曰淮。③春以脯酒为岁④祠,因泮冻,⑤秋涸冻,⑥冬塞⑦祷祠。其牲用牛犊各一,牢具珪币各异。 注①索隐案:殽即崤山。杜预云“崤在弘农渑池县西南”,即今之崤山是也。亦音豪。 注②索隐相山。地理志在长沙。 注③索隐案:风俗通云“济庙在临邑,淮庙在平氏也”。 注④索隐为,于伪反。 注⑤集解服虔曰:“解冻。” 注⑥索引案:字林“涸,竭也,下各反”。小颜云“涸,读与‘冱’同。冱,凝也,下故反。春则解,秋则凝”。 注⑦索隐先代反,与“赛”同。赛,今报神福也。 自华以西,名山七,名川四。曰华山,①薄山。薄山者,衰山也。②岳山,③岐山, ④吴岳,⑤鸿頉,⑥渎山。渎山,蜀之汶山。⑦水曰河,祠临晋;⑧沔,祠汉中;⑨湫渊,祠朝毶;⑩江水,祠蜀。⑾亦春秋泮涸祷塞,如东方名山川;而牲牛犊牢具珪币各异。而四大頉⑿鸿﹑岐﹑吴﹑岳,皆有尝禾。⒀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华山在华州华阴县南八里,古文以为敦物也。注云‘华﹑岳本一山,当河水过而行,河神巨灵手荡龏蹋,开而为两,今龏迹在东首阳下,手掌在华山,今呼为仙掌,河流于二山之闲也。开山图云巨灵胡者,偏得神仙之道,能造山川,出江河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蒲阪县有襄山,或字误也。”索隐薄山者,襄山也。应劭云 “在潼关北十余里”。穆天子传云“自河首襄山”。郦元*[注]*水经云“薄山统目与襄山不殊,在今芮城北,与中条山相连”。是薄﹑襄一山也。正义薄音白落反。衰音色眉反。括地志云:“薄山亦名衰山,一名寸棘山,一名渠山,一名雷首山,一名独头山,一名首阳山,一名吴山,一名条山,在陕州芮县城北十里。”此山西起雷山,东至吴阪,凡十名,以州县分之,多在蒲州。今史文云“自华以西”,未详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武功县有大壶山,又有岳山。” 注④索隐地理志在美阳县西北也。 注⑤集解徐广曰:“在汧也。”索隐徐广云在汧。 注⑥索隐黄帝臣大鸿葬雍,鸿頉盖因大鸿葬为名也。 注⑦索隐地理志蜀郡湔氐道,愍山在西。郭璞注云“山在汶阳郡广阳县,一名渎山也”。 注⑧索隐韦昭云:“冯翊县。”地理志临晋有河水祠。正义即同州冯翊县,本汉临晋县,故大荔,秦获之更名。括地志云“大河祠在同州朝邑县南三十里。 山海经云‘冰夷,人面,乘两龙也’。太公金匮云‘冯修也’。龙鱼河图云‘河伯姓吕,名公子,夫人姓冯名夷。河伯,字也。华阴潼乡堤首人水死,化为河伯’。应劭云‘夷,冯夷,乃水仙也’。” 注⑨索隐水经云“沔水出武都沮县”,注云“东南注汉。谓汉水”,故祠之汉中。乐产云“汉女,汉神也”。 注⑩集解苏林曰:“湫渊在安定朝毶县,方四十里,停不流,冬夏不增减,不生草木。音将蓼反。”索隐湫音子小反,又子由反,即龙之所处也。正义括地志云:“朝毶湫祠在原州平高县东南二十里。湫谷水源出宁州安定县。” 注⑾索隐案:风俗通云“江出琒山,琒山庙在江都”。地理志江都有江水祠。 盖汉初祠之于源,后祠之于委也。又广雅云“江神谓之奇相”。江记云“帝女也,卒为江神”。华阳国志云“蜀守李冰于彭门阙立江神祠三所”。汉旧仪云“祭四渎用三正牲,沉圭,有车马绀盖也”。正义括地志云:“江渎祠在益州成都县南八里。秦并天下,江水祠蜀。” 注⑿索隐案:谓四山为大頉也。又尔雅云“山顶曰頉”,盖亦因鸿頉而为号也。 注⒀集解孟康曰:“以新谷祭。” 陈宝节来祠。①其河加有尝醪。此皆在雍州之域,近天子之都,故加车一乘,骝驹四。 注①集解服虔曰:“陈宝神应节来也。” 霸﹑产﹑①长水﹑②沣﹑③涝﹑④泾﹑渭皆非大川,以近咸阳,尽得比山川祠,而无诸加。⑤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灞水,古滋水也,亦名蓝谷水,即秦岭水之下流,在雍州蓝田县。浐水□荆溪狗枷之下流也,在雍州万年县。” 注②索隐案:百官表有长水校尉。沈约宋书云“营近长水,因以为名”。水经云 “长水出白鹿原”,今之荆溪水是也。 注③索隐十三州记:“沣水出鄠县南。”正义括地志云:“沣水源在雍州长安县西南山沣谷。” 注④集解徐广曰:“音劳。”骃案:汉书音义“水名,在鄠县界”。 注⑤集解韦昭曰:“无车□之属。” 汧﹑洛①二渊,②鸣泽﹑③蒲山﹑岳徚山之属,④为小山川,亦皆岁祷塞泮涸祠,礼不必同。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汧水源出陇州汧源县西南汧山,东入渭。洛水源出庆州洛源县白于山,南流入渭。”又云:“洛水,商州洛南县西頉岭山,东北流入河。”案:有二洛水,未知祠何者。 注②正义地理志云二川源在庆州华池县西子午岭东,二川合,因名也。 注③索隐案:服虔云“鸣泽,泽名,在涿郡遒县也”。正义括地志云:“鸣泽在幽州范阳县西十五里。”案:遒县在易州涞水县北一里,故遒城是也。泽在遒南。 注④集解徐广曰:“徚音先许反。” 而雍有日﹑月﹑参﹑辰﹑①南北斗﹑荧惑﹑太白﹑岁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风伯﹑雨师﹑四海﹑九臣﹑十四臣﹑②诸布﹑③诸严﹑诸逑④之属,百有余庙。西亦有数十祠。⑤于湖⑥有周天子祠。于下邽有天神。 沣﹑滈有昭明﹑⑦天子辟池。⑧于*(社)**[杜]*﹑亳⑨有三社主之祠﹑寿星祠;⑩ 而雍菅庙亦有杜主。⑾杜主,故周之右将军,⑿其在秦中,最小鬼之神者。⒀各以岁时奉祠。 注①索隐案:汉旧仪云“祭参﹑辰星于池阳谷口,夹道左右为坛也”。 注②集解晋灼曰:“自此以下星至天渊玉女,凡二十六,小神不说。”索隐九臣,十四臣,并不见其名数所出,故昔贤不论之也。 注③索隐案:尔雅“祭星曰布”,或诸布是祭星之处。 注④索隐逑亦未详,汉书作“遂”。 注⑤索隐西即陇西之西县,秦之旧都,故有祠焉。 注⑥索隐地理志湖县属京兆,有周天子祠二所。 注⑦索隐案:乐产引河图云“荧惑星散为昭明”。 注⑧索隐乐产云未闻。顾氏以为璧池即滈池,所谓“华阴平舒道逢使者,持璧以遗滈池君”,故曰璧池。今谓天子辟池,即周天子辟雍之地。故周文王都酆,武王都滈,既立灵台,则亦有辟雍耳。张衡亦以辟池为雍。 注⑨集解韦昭曰:“亳音薄,汤所都。”瓒曰:“济阴薄县是。”索隐徐广云:“京兆杜县有亳亭,则‘社’字误,合作‘于杜亳’。且据文列于下皆是地邑,则杜是县。”案:秦宁公与亳王战,亳王奔戎,遂灭汤社。皇甫谧亦云“周桓王时自有亳王号汤,非殷也”。而臣瓒以亳为成汤之邑,故云在济阴,非也。案:谓杜﹑亳二邑有三社主之祠也。 注⑩索隐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寿。正义角﹑亢在辰为寿星。三月之时,万物始生建,于春气布养,各尽其性,不罹灾夭,故寿。 注⑾集解李奇曰:“菅,茅也。” 注⑿索隐案:地理志杜陵,故杜伯国,有杜主祠四。墨子云“周宣王杀杜伯不以罪,后宣王田于圃,见杜伯执弓矢射,宣王伏弢而死也”。正义括地志云:“杜祠,雍州长安县西南二十五里。” 注⒀索隐谓其鬼虽小,而有神灵。 唯雍四畤①上帝为尊,其光景动人民唯陈宝。故雍四畤,春以为岁祷,因泮冻,秋涸冻,冬塞祠,五月尝驹,及四仲之月*(祠若)*月祠,*[若]*陈宝节来一祠。春夏用骍,秋冬用骝。畤驹四匹,木禺龙②栾车③一驷,木禺车马一驷,各如其帝色。黄犊羔各四,珪币各有数,皆生瘗埋,无俎豆之具。④三年一郊。秦以冬十月为岁首,故常以十月上宿郊见,⑤通权火,⑥拜于咸阳之旁,而衣上白,其用如经祠云。⑦西畤﹑畦畤,祠如其故,上不亲往。 注①索隐雍有五畤而言四者,顾氏以为兼下文“上帝”为五,非也。案:四畤,据秦旧而言也。正义括地志云:“鄜畤﹑吴阳上下畤是。言秦用四畤祠上帝,青﹑黄﹑赤﹑白最尊贵之也。” 注②集解汉书音义曰:“禺,寄也,寄生龙形于木也。”索隐禺,一音寓,寄也。寄龙形于木,寓*(鸟)*马亦然。一音偶,亦谓偶其形于木也。 注③索隐谓车有铃,铃乃有栾和之节,故取名也。 注④正义豆以木为之,受四升,高尺二寸,漆其中。大夫以上赤云气画,诸侯加象饰口足,天子以玉饰之也。 注⑤集解李奇曰:“宿犹斋戒也。” 注⑥集解张晏曰:“权火,烽火也,状若井絜皋矣。其法类称,故谓之权。欲令光明远照通祀所也。汉祠五畤于雍,五里一烽火。”如淳曰:“权,举也。” 注⑦集解服虔曰:“经,常也。” [/TD][/TR][TR][TD][/TD][/TR][/ALIGN]

[TR][TD][/TD][/TR][TR][TD][B][/B] [/TD][/TR][/ALIGN]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OP

Re:史记

[/ALIGN]

[HR][/ALIGN]

[TR]卷二十八 封禅书 第六 [/TD][/TR][/ALIGN]

[TR]诸此祠皆太祝常主,以岁时奉祠之。至如他名山川诸鬼及八神之属,上过则祠,去则已。郡县远方神祠者,民各自奉祠,不领于天子之祝官。祝官有秘祝,即有菑祥,辄祝祠移过于下。① 注①正义谓有灾祥,辄令祝官祠祭,移其咎恶于觽官及百姓也。 汉兴,高祖之微时,尝杀大蛇。有物曰:“蛇,白帝子也,而杀者赤帝子。”高祖初起,祷丰枌榆社。①徇沛,为沛公,则祠蚩尤,衅鼓旗。遂以十月至灞上,与诸侯平咸阳,立为汉王。因以十月为年首,而色上赤。 注①集解张晏曰:“枌,白榆也。社在丰东北十五里。或曰枌榆,乡名,高祖里社也。” 二年,东击项籍而还入关,问:“故秦时上帝祠何帝也?”对曰:“四帝,有白﹑青﹑黄﹑赤帝之祠。”高祖曰:“吾闻天有五帝,而有四,何也?”莫知其说。 于是高祖曰:“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乃立黑帝祠,命曰北畤。有司进祠,上不亲往。悉召故秦祝官,复置太祝﹑太宰,如其故仪礼。因令县为公社。①下诏曰:“吾甚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诸神当祠者,各以其时礼祠之如故。”② 注①集解李奇曰:“犹官社。” 注②集解徐广曰:“高祖本纪曰‘二年六月,令祠官祀天地四方上帝山川,以时祀也’。” 后四岁,天下已定,诏御史,令丰谨治枌榆社,常以四时春以羊彘祠之。令祝官立蚩尤之祠于长安。长安置祠祝官﹑女巫。其梁巫,祠天﹑地﹑天社﹑天水﹑房中﹑堂上 ①之属;晋巫,祠五帝﹑东君﹑云中*[君]*﹑②司命﹑巫社﹑巫祠﹑族人﹑先炊之属; ③秦巫,祠社主﹑④巫保﹑族累⑤之属;荆巫,祠堂下﹑巫先﹑⑥司命﹑⑦施糜⑧之属; 九天巫,祠九天:⑨皆以岁时祠宫中。其河巫祠河于临晋,而南山巫祠南山秦中。秦中者,二世皇帝。⑩各有时*(月)**[日]*。 注①索隐案:礼乐志有安世房中歌,皆谓祭时室中堂上歌先祖功德也。 注②索隐广雅曰:“东君,日也。”王逸注楚词“云中,云也”。东君﹑云中亦见归藏易也。 注③正义先炊,古炊母神也。 注④索隐社主,即上文三社主也。 注⑤索隐二神名。累,力追反。 注⑥集解应劭曰:“先人所在之国,及有灵施化民人,又贵,悉置祠巫祝,博求神灵之意。”文颖曰:“巫,掌神之位次者也。范氏世仕于晋,故祠祝有晋巫。 范会支庶留秦为刘氏,故有秦巫。刘氏随魏都大梁,故有梁巫。后徙丰,丰属荆,故有荆巫。”索隐巫先谓古巫之先有灵者,盖巫咸之类也。 注⑦索隐案:周礼“以樵燎祠司命”。郑觽云“司命,文昌四星也”。 注⑧索隐郑氏云:“主施糜粥之神。” 注⑨索隐案:孝武本纪云“立九天庙于甘泉”。三辅故事云“胡巫事九天于神明台”。淮南子云“中央曰钧天,东方曰苍天,东北旻天,北方玄天,西北幽天,西方魭天,西南朱天,南方炎天,东南阳天”也。正义太玄经云一中天,二羡天,三徒天,四罚更天,五晬天,六郭天,七咸天,八治天,九成天也。 注⑩集解张晏曰:“子产云匹夫匹妇强死者,魂魄能依人为厉也。” 其后二岁,或曰周兴而邑邰,立后稷之祠,至今血食天下。①于是高祖制诏御史: “其令郡国县立灵星祠,②常以岁时祠以牛。” 注①正义颜师古云:“祭有牲牢,故言血食遍于天下。” 注②集解张晏曰:“龙星左角曰天田,则农祥也,晨见而祭。”正义汉旧仪云:“五年,修复周家旧祠,祀后稷于东南,为民祈农报厥功。夏则龙星见而始雩。龙星左角为天田,右角为天庭。天田为司马,教人种百谷为稷。灵者,神也。辰之神为灵星,故以壬辰日祠灵星于东南,金胜为土相也。”庙记云:“灵星祠在长安城东十里。” 高祖十年春,有司请令县常以春*(三)**②*月及*(时)*腊祠社稷以羊豕,民里社各自财以祠。制曰:“可。” 其后十八年,孝文帝即位。即位十三年,下诏曰:“今秘祝移过于下,朕甚不取。自今除之。” 始名山大川在诸侯,诸侯祝各自奉祠,天子官不领。及齐﹑淮南国废,①令太祝尽以岁时致礼如故。 注①正义齐有泰山,淮南有天柱山,二山初天子祝官不领,遂废其祀,令诸侯奉祠。今令太祝尽以岁时致礼,如秦故仪。 是岁,制曰:“朕即位十三年于今,赖宗庙之灵,社稷之福,方内艾安,民人靡疾。闲者比年登,朕之不德,何以飨此?皆上帝诸神之赐也。盖闻古者飨其德必报其功,欲有增诸神祠。有司议增雍五畤路车各一乘,驾被具;西畤、畦畤禺车各一乘,禺马四匹,驾被具;其河﹑湫﹑汉水②加玉各二;③及诸祠,各增广坛场,珪币俎豆以差加之。而祝厘者归福于朕,百姓不与焉。自今祝致敬,毋有所祈。” 注①正义颜师古云:“驾车被马之饰皆具。” 注②正义河﹑湫,黄河及湫泉。 注③正义言二水祭时各加玉璧二枚。 鲁人公孙臣上书曰:“始秦得水德,今汉受之,推终始传,则汉当土德,土德之应黄龙见。宜改正朔,易服色,色上黄。”是时丞相张苍好律历,以为汉乃水德之始,故河决金堤,①其符也。②年始冬十月,色外黑内赤,③与德相应。如公孙臣言,非也。罢之。后三岁,黄龙见成纪。④文帝乃召公孙臣,拜为博士,与诸生草改历服色事。其夏,下诏曰:“异物之神见于成纪,无害于民,岁以有年。朕祈郊上帝诸神,礼官议,无讳以劳朕。”有司皆曰“古者天子夏亲郊,祀上帝于郊,故曰郊”。于是夏四月,文帝始郊见雍五畤祠,衣皆上赤。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在东郡界。” 注②索隐谓河决乃水德之符应也。 注③集解服虔曰:“十月阴气在外,故外黑;阳气尚伏在地,故内赤。” 注④集解徐广曰:“在文帝十五年春。”正义案:成纪今秦州县也。 其明年,赵人新垣平以望气见上,言“长安东北有神气,成五采,若人冠絻焉。 或曰东北神明之舍,西方神明之墓也。①天瑞下,宜立祠上帝,以合符应”。 于是作渭阳五帝庙,同宇,②帝一殿,面各五门,各如其帝色。祠所用及仪亦如雍五畤。 注①集解张晏曰:“神明,日也。日出东北,舍谓阳谷;日没于西,墓谓蒙谷也。” 注②集解韦昭曰:“宇谓上同下异,礼所谓‘复庙重屋’也。”瓒曰:“一营宇之中立五庙。”正义括地志云:“渭阳五帝庙在雍州咸阳县东三十里。宫殿疏云‘五帝庙一宇五殿也’。”按:一宇之内而设五帝,各依其方帝别为一殿,而门各如帝色也。 夏四月,文帝亲拜霸渭之会,①以郊见渭阳五帝。五帝庙南临渭,北穿蒲池沟水, ②权火举而祠,若光辉然属天焉。于是贵平上大夫,赐累千金。而使博士诸生刺六经中作王制,③谋议巡狩封禅事。 注①集解如淳曰:“二水之会。”正义渭阳五庙在二水之合北岸。 注②正义颜师古云“蒲池,为池而种蒲也。蒲字或作‘满’,言其水满”,恐颜说非。按:括地志云“渭北咸阳县有兰池,始皇逢盗兰池者也”。言穿沟引渭水入兰池也。疑“兰”字误作“蒲”,重更错失。 注③索隐小颜云“刺谓采取之也”。刘向七录云文帝所造书有本制、兵制、服制篇。刺音七赐反。 文帝出长门,①若见五人于道北,遂因其直北立五帝坛,②祠以五牢具。 注①集解徐广曰:“在霸陵。”骃按:如淳曰“亭名”。索隐徐云“在霸陵”也。正义括地志云:“久长门故亭在雍州万年县东北苑中,后馆陶公主长门园,武帝以长门名宫,即此。” 注②集解孟康曰:“直,值也。值其立处以作坛。” 其明年,新垣平使人持玉杯,上书阙下献之。平言上曰:“阙下有宝玉气来者。” 已视之,果有献玉杯者,刻曰“人主延寿”。平又言“臣候日再中”。①居顷之,日却复中。于是始更以十七年为元年,令天下大酺。 注①索隐晋灼云:“淮南子云‘鲁阳公与韩构,战酣日暮,援戈麾之,日为却三舍’。岂其然乎?” 平言曰:“周鼎亡在泗水中,今河溢通泗,臣望东北汾阴直有金宝气,意周鼎其出乎?兆见不迎则不至。”于是上使使治庙汾阴南,临河,欲祠出周鼎。① 注①集解徐广曰:“后三十七年,鼎出汾阴。” 人有上书告新垣平所言气神事皆诈也。下平吏治,诛夷新垣平。自是之后,文帝怠于改正朔服色神明之事,而渭阳、长门五帝使祠官领,以时致礼,不往焉。 明年,匈奴数入边,兴兵守御。后岁少不登。 数年而孝景即位。十六年,祠官各以岁时祠如故,无有所兴,至今天子。① 注①集解自此后武帝事,褚先生取为武帝本纪,注解已在第十二卷,今直载徐义。 今天子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 元年,汉兴已六十余岁矣,天下艾安,搢绅之属皆望天子封禅改正度也,而上乡儒术,招贤良,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欲议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诸侯。 草巡狩封禅改历服色事未就。会窦太后治黄老言,不好儒术,使人微伺得赵绾等奸利事,召案绾、臧,绾、臧自杀,诸所兴为皆废。 后六年,窦太后崩。其明年,征文学之士公孙弘等。 明年,今上初至雍,郊见五畤。后常三岁一郊。③是时上求神君,舍之上林中缟氏观。神君者,长陵女子,以子死,见神于先后宛若。宛若祠之其室,民多往祠。平原君往祠,其后子孙以尊显。及今上即位,则厚礼置祠之内中。闻其言,不见其人云。 注①索隐案:汉旧仪云“元年祭天,二年祭地,三年祭五畤。三岁一遍,皇帝自行也”。 是时李少君亦以祠醦、谷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少君者,故深泽侯①舍人,主方。匿其年及其生长,常自谓七十,能使物,却老。其游以方篃诸侯。 无妻子。人闻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馈遗之,常余金钱衣食。人皆以为不治生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愈信,争事之。少君资好方,善为巧发奇中。尝从安侯饮,坐中有九十余老人,少君乃言与其大父游射处,老人为儿时从其大父,识其处,一坐尽惊。少君见上,上有故铜器,问少君。少君曰:“此器齐桓公十年陈于柏寝。”③已而案其刻,果齐桓公器。一宫尽骇,以为少君神,数百岁人也。 注①索隐案表,深泽侯赵将夕,孙夷侯胡绍封。 注②索隐案:是田蚡也。 注③索隐案:韩子云“齐景公与晏子游于少海,登柏寝之台而望其国”。 少君言上曰:“祠醦则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僊者乃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①大如瓜。安期生僊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于是天子始亲祠醦,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丹沙诸药齐为黄金矣。 注①索隐案:包恺云“巨,或作‘臣’”。 居久之,李少君病死。天子以为化去不死,而使黄锤①史宽舒受其方。求蓬莱安期生莫能得,而海上燕齐怪迂之方士多更来言神事矣。 注①集解徐广曰:“锤音才恚反。锤县、黄县皆在东莱。” 亳人谬忌奏祠太一方,曰:“天神贵者太一,①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东南郊,用太牢,七日,为坛开八通之鬼道。”②于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长安东南郊,常奉祠如忌方。其后人有上书,言“古者天子三年壹用太牢祠神三一:天一、地一、太一”。天子许之,令太祝领祠之于忌太一坛上,如其方。后人复有上书,言“古者天子常以春解祠,③祠黄帝用一枭破镜;冥羊用羊祠;马行用一青牡马;太一、泽山君地长④用牛;武夷君用干鱼;⑤阴阳使者以一牛”。令祠官领之如其方,而祠于忌太一坛旁。 注①索隐乐汁征图曰:“天宫,紫微。北极,天一、太一。”宋均云:“天一、太一,北极神之别名。”春秋佐助期曰:“紫宫,天皇曜魄宝之所理也。”石氏云:“天一、太一各一星,在紫宫门外,立承事天皇大帝。” 注②索隐开八通鬼道。案:司马彪续汉书祭祀志云“坛有八陛,信道以为门”。又三辅黄图云“上帝坛八觚,神道八通,广三十步”。 注③索隐谓祠祭以解殃咎,求福祥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泽,一作‘皋’。”索隐此则人上书言古天子祭太一。太一,天神也。泽山,本纪作“皋山”。皋山君地长,谓祭地于皋山。同用太牢,故云“用牛”。盖是异代之法也。 注⑤索隐顾氏案:地理志云建安有武夷山,溪有仙人葬处,即汉书所谓武夷君。是时既用越巫勇之,疑即此神。今案:其祀用干鱼,不飨牲牢,或如顾说也。 其后,天子苑有白鹿,以其皮为币,以发瑞应,造白金①焉。 注①索隐案:乐产云“谓龙、马、龟”。 其明年,郊雍,①获一角兽,若麃然。有司曰:“陛下肃祗郊祀,上帝报享,锡一角兽,盖麟云。”于是以荐五畤,畤加一牛以燎。锡诸侯白金,风符应合于天也。 注①集解徐广曰:“武帝立已十九年。” 于是济北王以为天子且封禅,乃上书献太山及其旁邑,天子以他县偿之。常山王有罪,迁,天子封其弟于真定,以续先王祀,①而以常山为郡,然后五岳皆在天子之*(邦) **[郡]*。 注①集解徐广曰:“元鼎四年时。” 其明年,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上。上有所幸王夫人,①夫人卒,少翁以方盖夜致王夫人及醦鬼之貌云,天子自帷中望见焉。于是乃拜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甚多,以客礼礼之。 文成言曰:“上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非象神,神物不至。”乃作画云气车,及各以胜日②驾车辟恶鬼。又作甘泉宫,中为台室,画天、地、太一诸鬼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居岁余,其方益衰,神不至。乃为帛书以饭牛,详不知,言曰此牛腹中有奇。杀视得书,书言甚怪。天子识其手书,问其人,果是伪书,于是诛文成将军,隐之。 注①集解徐广曰:“外戚传曰赵之王夫人幸,有子,封为齐王。” 注②索隐案:乐产云“谓画青车以甲乙,画赤车丙丁,画玄车壬癸,画白车庚辛,画黄车戊己。将有水事则乘黄车,故下云‘驾车辟恶鬼’是也”。 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①承露仙人掌之属矣。 注①集解徐广曰:“元鼎二年时。” 文成死明年,天子病鼎湖①甚,巫医无所不致,不愈。游水发根言上郡有巫,病而鬼神下之。上召置祠之甘泉。及病,使人问神君。神君言曰:“天子无忧病。 病少愈,强与我会甘泉。”于是病愈,遂起,幸甘泉,病良已。大赦,置寿宫神君。寿宫神君最贵者太一,其佐曰大禁、司命之属,皆从之。非可得见,闻其言,言与人音等。时去时来,来则风肃然。居室帷中。时昼言,然常以夜。 天子祓,然后入。因巫为主人,关饮食。所以言,行下。又置寿宫、北宫,张羽旗,设供具,以礼神君。神君所言,上使人受书其言,命之曰“画法”。其所语,世俗之所知也,无绝殊者,而天子心独喜。其事秘,世莫知也。 注①索隐案:三辅黄图“鼎湖,宫名,在蓝田”。韦昭云“地名,近宜春”。 案:湖本属京兆,后分属弘农,恐非鼎湖之处也。 其后三年,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数。一元曰“建”,二元以长星曰 “光”,三元以郊得一角兽曰“狩”云。 其明年冬,天子郊雍,议曰:“今上帝朕亲郊,而后土无祀,则礼不答也。”有司与太史公、祠官宽舒议:“天地牲角茧栗。今陛下亲祠后土,后土宜于泽中圜丘为五坛,坛一黄犊太牢具,已祠尽瘗,而从祠衣上黄。”于是天子遂东,始立后土①祠汾阴脽丘,如宽舒等议。上亲望拜,如上帝礼。礼毕,天子遂至荥阳而还。过雒阳,下诏曰:“三代邈绝,远矣难存。其以三十里地封周后为周子南君,以奉其先祀焉。”是岁,天子始巡郡县,侵寻于泰山矣。 注①集解徐广曰:“元鼎四年。” 其春,乐成侯上书言栾大。栾大,胶东宫人,故尝与文成将军同师,已而为胶东王尚方。而乐成侯姊为康王后,①无子。康王死,他姬子立为王。②而康后有淫行,与王不相中,③相危以法。康后闻文成已死,而欲自媚于上,乃遣栾大因乐成侯求见言方。天子既诛文成,后悔其蚤死,惜其方不尽,及见栾大,大说。大为人长美,言多方略,而敢为大言处之不疑。大言曰:“臣常往来海中,见安期、羡门之属。顾以臣为贱,不信臣。又以为康王诸侯耳,不足与方。臣数言康王,康王又不用臣。臣之师曰:‘黄金可成,而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僊人可致也。’然臣恐效文成,则方士皆奄口,恶敢言方哉!”上曰:“文成食马肝死耳。④子诚能修其方,我何爱乎!”⑤大曰:“臣师非有求人,人者求之。陛下必欲致之,则贵其使者,令有亲属,以客礼待之,勿卑,使各佩其信印,乃可使通言于神人。神人尚肯邪不邪。致尊其使,然后可致也。”于是上使验小方,斗澙,澙自相触击。⑥ 注①索隐康王名寄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以元狩二年薨。” 注③索隐案:三苍云“中,得也”。 注④索隐案:论衡云“气热而毒盛,故食走马肝杀人”。儒林传云“食肉无食马肝” 是也。 注⑤索隐上语栾大,言子诚能修文成方,我更何所爱惜乎!谓不□金宝及禄位也。 注⑥索隐顾氏案:万毕术云“取鸡血杂磨针铁杵,和磁石澙头,置局上,即自相抵击也”。 是时上方忧河决,而黄金不就,乃拜大为五利将军。居月余,得四印,①佩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印。制诏御史:“昔禹疏九江,决四渎。闲者河溢皋陆,堤繇不息。朕临天下二十有八年,②天若遗朕士而大通焉。干称‘蜚龙’,‘鸿渐于般’,朕意庶几与焉。其以二千户封地士将军大为乐通侯。”赐列侯甲第,僮千人。乘轝斥车马帷幄器物以充其家。又以韂长公主妻之,③赍金万斤,更命其邑曰当利公主。④天子亲如五利之第。使者存问供给,相属于道。自大主⑤将相以下,皆置酒其家,献遗之。于是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将军”,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五利将军亦衣羽衣,夜立白茅上受印,以示不臣也。 而佩“天道”者,且为天子道天神也。于是五利常夜祠其家,欲以下神。神未至而百鬼集矣,然颇能使之。其后装治行,东入海,求其师云。大见数月,佩六印,⑥贵震天下,而海上燕齐之闲,莫不搤捥而自言有禁方,能神僊矣。 注①索隐谓五利将军、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为四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元鼎四年也。” 注③索隐案:韂子夫之子曰韂太子,女曰韂长公主。是韂后长女,故曰长公主,非如帝姊曰长公主之例。 注④索隐案:地理志东莱有当利县。 注⑤集解徐广曰:“武帝姑。” 注⑥索隐更加乐通侯及天道将军印,为六印。 其夏六月中,汾阴巫锦为民祠魏脽后土营旁,见地如钩状,掊视得鼎。鼎大异于觽鼎,文镂无款识,怪之,言吏。吏告河东太守胜,胜以闻。天子使使验问巫得鼎无奸诈,乃以礼祠,迎鼎至甘泉,从行,上荐之。至中山,①曣廍,有黄云盖焉。有麃过,上自射之,因以祭云。②至长安,公卿大夫皆议请尊宝鼎。天子曰:“闲者河溢,岁数不登,故巡祭后土,祈为百姓育谷。今岁丰庑未报,鼎曷为出哉?”有司皆曰:“闻昔泰帝③ 兴神鼎一,一者壹统,天地万物所系终也。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鬺④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 颂云‘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不吴不骜,胡考之休’。今鼎至甘泉,光润龙变,承休无疆。合兹中山,⑤有黄白云降盖,若兽为符,路弓乘矢,集获坛下,报祠大享。⑥唯受命而帝者心知其意而合德焉。鼎宜见于祖祢,藏于帝廷,以合明应。” 制曰:“可。” 注①集解徐广曰:“河渠书凿泾水自中山西。” 注②集解徐广曰:“上言‘从行,上荐之’,或者祭鼎也。” 注③索隐案:孔文祥云“泰帝,太昊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亨,煮也。鬺音殇。皆尝以亨牲牢而祭祀。” 注⑤集解徐广曰:“关中亦复有中山也,非鲁中山。” 注⑥集解徐广曰:“一云‘大报祠享’。” 入海求蓬莱者,言蓬莱不远,而不能至者,殆不见其气。上乃遣望气佐候其气云。 其秋,上幸雍,且郊。或曰“五帝,太一之佐也,宜立太一而上亲郊之”。上疑未定。齐人公孙卿曰:“今年得宝鼎,其冬辛巳朔旦冬至,与黄帝时等。”卿有札书曰: “黄帝得宝鼎宛朐,问于鬼臾区。鬼臾区对曰:‘*(黄)*帝得宝鼎神策,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始。’于是黄帝迎日推策,后率二十岁复朔旦冬至,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黄帝僊登于天。”卿因所忠欲奏之。所忠视其书不经,疑其妄书,谢曰: “宝鼎事已决矣,尚何以为!”卿因嬖人奏之。 上大说,乃召问卿。对曰:“受此书申公,申公已死。”上曰:“申公何人也?”卿曰:“申公,齐人。与安期生通,受黄帝言,无书,独有此鼎书。曰‘汉兴复当黄帝之时’。曰‘汉之圣者在高祖之孙且曾孙也。宝鼎出而与神通,封禅。封禅七十二王,唯黄帝得上泰山封’。申公曰:‘汉主亦当上封,上封能僊登天矣。 黄帝时万诸侯,而神灵之封居七千。①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 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黄帝且战且学僊。患百姓非其道者,乃断斩非鬼神者。②百余岁然后得与神通。黄帝郊雍上帝,宿三月。鬼臾区号大鸿,死葬雍,故鸿頉是也。其后黄帝接万灵明廷。明廷者,甘泉也。所谓寒③门者,谷口也。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澝④下迎黄帝。黄帝上骑,髃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澝,龙澝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澝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于是天子曰:“嗟乎!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缢耳。” 乃拜卿为郎,东使候神于太室。 注①索隐韦昭云:“黄帝时万国,其以修神灵得封者七千国,或为七十国。” 乐产云:“以舜为神明之后,封妫满于陈之类是也。”顾氏案:国语仲尼云“山川之守,足以纪纲天下者,其守为神。汪芒氏之君,守封禺之山也”。 注②索隐谓有非毁鬼神之人,乃断理而诛斩之。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作‘塞’。” 注④索隐说文曰:“胡,牛垂颔也。”释名云“胡,在咽下垂”者,即所谓咙胡也。 上遂郊雍,至陇西,西登崆峒,幸甘泉。令祠官宽舒等具太一祠坛,祠坛放薄忌太一坛,坛三垓。①五帝坛环居其下,各如其方,黄帝西南,除八通鬼道。 太一,其所用如雍一畤物,而加醴枣脯之属,杀一狸牛以为俎豆牢具。而五帝独有俎豆醴进。其下四方地,为醊食髃神从者及北斗云。已祠,胙余皆燎之。 其牛色白,鹿居其中,彘在鹿中,水而洎之。②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③太一祝宰则衣紫及绣。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 注①集解徐广曰:“垓,次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洎,一作‘酒’。灌水于釜中曰洎,音冀。” 注③索隐案:乐产云“祭日以太牢,月以少牢。特,不用牝也”。小颜云“牛羊若彘止一牲,故云特也”。 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昧爽,天字始郊拜太一。朝朝日,夕夕月,则揖;而见太一如雍郊礼。其赞飨曰:①“天始以宝鼎神策授皇帝,朔而又朔,终而复始,皇帝敬拜见焉。”而衣上黄。其祠列火满坛,坛旁亨炊具。有司云“祠上有光焉”。公卿言“皇帝始郊见太一云阳,有司奉瑄玉嘉牲荐飨。是夜有美光,及昼,黄气上属天”。太史公﹑祠官宽舒等曰:“神灵之休,佑福兆祥,宜因此地光域立太畤坛以明应。令太祝领,秋及腊闲祠。三岁天子一郊见。” 注①索隐案:顾氏云“飨,祀祠也”。汉旧仪云“赞飨一人,秩六百石”也。 其秋,为伐南越,告祷太一。以牡荆画幡日月北斗登龙,以象太一三星,为太一锋, ①命曰“灵旗”。为兵祷,则太史奉以指所伐国。而五利将军使不敢入海,之泰山祠。上使人随验,实毋所见。五利妄言见其师,其方尽,多不雠。②上乃诛五利。 注①集解徐广曰:“天官书曰天极星明者,太一常居也。斗口三星曰天一。” 注②索隐案:郑德云“相应为绚,谓其言语不相应,无验也”。 其冬,公孙卿候神河南,言见僊人迹缑氏城上,有物如雉,往来城上。天子亲幸缑氏城视迹。问卿:“得毋效文成﹑五利乎?”卿曰:“僊者非有求人主,人主者求之。其道非少宽假,神不来。言神事,事如迂诞,积以岁乃可致也。” 于是郡国各除道,缮治宫观名山神祠所,以望幸*(也)**[矣]*。 其春,既灭南越,上有嬖臣李延年以好音见。上善之,下公卿议,曰:“民闲祠尚有鼓舞乐,今郊祀而无乐,岂称乎?”公卿曰:“古者祠天地皆有乐,而神只可得而礼。” 或曰:“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于是塞南越,祷祠太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①及空侯②琴瑟自此起。 注①集解徐广曰:“瑟。” 注②集解徐广曰:“应劭云武帝令乐人侯调始造此器。” 其来年冬,上议曰:“古者先振兵泽旅,①然后封禅。”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頉桥山,释兵须如。②上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頉,何也?”或对曰: “黄帝已僊上天,髃臣葬其衣冠。”既至甘泉,为且用事泰山,先类祠太一。 注①集解徐广曰:“古释字作‘泽’。” 注②集解徐广曰:“须,一作‘凉’。” 自得宝鼎,上与公卿诸生议封禅。封禅用希旷绝,莫知其仪礼,而髃儒采封禅尚书﹑周官﹑王制之望祀射牛事。齐人丁公年九十余,曰:“封禅者,合不死之名也。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遂上封矣。”上于是乃令诸儒习射牛,草封禅仪。数年,至且行。天子既闻公孙卿及方士之言,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欲放黄帝以上接神僊人蓬莱士,高世比德于九皇,而颇采儒术以文之。髃儒既已不能辨明封禅事,又牵拘于诗书古文而不能骋。 上为封禅祠器示髃儒,髃儒或曰“不与古同”,徐偃又曰“太常诸生行礼不如鲁善”,周霸属图封禅事,于是上绌偃﹑霸,而尽罢诸儒不用。 三月,遂东幸缑氏,礼登中岳太室。从官在山下闻若有言“万岁”云。问上,上不言;问下,下不言。于是以三百户封太室奉祠,命曰崇高邑。东上泰山,泰山之草木叶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巅。 上遂东巡海上,行礼祠八神。齐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然无验者。乃益发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数千人求蓬莱神人。公孙卿持节常先行候名山,至东莱,言夜见大人,长数丈,就之则不见,见其迹甚大,类禽兽云。髃臣有言见一老父牵狗,言“吾欲见巨公”,已忽不见。上即见大迹,未信,及髃臣有言老父,则大以为僊人也。宿留海上,予方士传车及闲使求僊人以千数。 四月,还至奉高。上念诸儒及方士言封禅人人殊,不经,难施行。天子至梁父,礼祠地主。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荐绅,射牛行事。封泰山下东方,如郊祠太一之礼。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玉牒书,书秘。礼毕,天子独与侍中奉车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明日,下阴道。丙辰,禅泰山下址东北肃然山,如祭后土礼。天子皆亲拜见,衣上黄而尽用乐焉。江淮闲一茅三脊为神藉。五色土益杂封。纵远方奇兽蜚禽及白雉诸物,颇以加礼。兕牛犀象之属不用。皆至泰山祭后土。封禅祠;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 天子从禅还,坐明堂,髃臣更上寿。于是制诏御史:“朕以眇眇之身承至尊,兢兢焉惧不任。维德菲薄,不明于礼乐。修祠太一,若有象景光,幥如有望,震于怪物,欲止不敢,遂登封太山,至于梁父,而后禅肃然。自新,嘉与士大夫更始,赐民百户牛一酒十石,加年八十孤寡布帛二匹。复博﹑奉高﹑蛇丘﹑历城,无出今年租税。其大赦天下,如乙卯赦令。行所过毋有复作。事在二年前,皆勿听治。”又下诏曰:“古者天子五载一巡狩,用事泰山,诸侯有朝宿地。其令诸侯各治邸泰山下。” 天子既已封泰山,无风雨灾,而方士更言蓬莱诸神若将可得,于是上欣然庶几遇之,乃复东至海上望,冀遇蓬莱焉。奉车子侯暴病,一日死。①上乃遂去,并海上,北至碣石,巡自辽西,历北边至九原。五月,反至甘泉。有司言宝鼎出为元鼎,以今年为元封元年。 注①索隐新论云:“武帝出玺印石,财有朕兆,子侯则没印,帝畏恶,故杀之。” 风俗通亦云然。顾胤按:武帝集帝与子侯家语云“道士皆言子侯得仙,不足悲”。 此说是也。 其秋,有星茀于东井。后十余日,有星茀于三能。望气王朔言:“候独见填星①出如瓜,食顷复入焉。”有司皆曰:“陛下建汉家封禅,天其报德星云。” 注①索隐乐产﹑包恺并作“旗星”。旗星即德星也。符瑞图云“旗星之极,芒艳如旗”。本亦作“旗”也。 其来年冬,郊雍五帝。还,拜祝祠太一。赞飨曰:“德星昭衍,厥维休祥。寿星仍出,渊耀光明。信星昭见,皇帝敬拜太祝之享。” 其春,公孙卿言见神人东莱山,若云“欲见天子”。天子于是幸缑氏城,拜卿为中大夫。遂至东莱,宿留之数日,无所见,见大人迹云。复遣方士求神怪采芝药以千数。是岁旱。于是天子既出无名,乃祷万里沙,过祠泰山。还至瓠子,自临塞决河,留二日,沉祠而去。使二卿将卒塞决河,徙二渠,复禹之故迹焉。 是时既灭两越,越人勇之乃言“越人俗鬼,而其祠皆见鬼,数有效。昔东瓯王敬鬼,寿百六十岁。后世怠慢,故衰秏”。乃令越巫立越祝祠,安台无坛,亦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鸡卜。上信之,越祠鸡卜始用。 公孙卿曰:“仙人可见,而上往常遽,以故不见。今陛下可为观,如缑城,①置脯枣,神人宜可致也。且僊人好楼居。”于是上令长安则作蜚廉桂观,甘泉则作益延寿观, ②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乃作通天茎台,③置祠具其下,将招来僊神人之属。于是甘泉更置前殿,始广诸宫室。夏,有芝生殿房内中。 天子为塞河,兴通天台,若见有光云,乃下诏:“甘泉房中生芝九茎,赦天下,毋有复作。”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云‘如缑氏城’。” 注②索隐小颜以为作益寿﹑延寿二馆。案:汉武故事云“作延寿观,高三十丈”。 注③集解徐广曰:“在甘泉。”索隐案:汉书并无“茎”字,疑衍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元封二年。” 其明年,伐朝鲜。夏,旱。公孙卿曰:“黄帝时封则天旱,干封三年。”上乃下诏曰:“天旱,意干封乎?其令天下尊祠灵星焉。” 其明年,上郊雍,通回中道,巡之。春,至鸣泽,从西河归。 其明年冬,上巡南郡,①至江陵而东。登礼灊之天柱山,号曰南岳。浮江,自寻阳出枞阳,过彭蠡,礼其名山川。北至琅邪,并海上。四月中,至奉高修封焉。 注①集解徐广曰:“元封五年。” 初,天子封泰山,泰山东北址古时有明堂处,处险不敞。上欲治明堂奉高旁,未晓其制度。济南人公玊带上黄帝时明堂图。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昆仑,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于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①如带图。及五年修封,则祠太一﹑五帝于明堂上坐,令高皇帝祠坐对之。祠后土于下房,以二十太牢。天子从昆仑道入,始拜明堂如郊礼。礼毕,燎堂下。而上又上泰山,自有秘祠其巅。而泰山下祠五帝,各如其方,黄帝并赤帝,而有司侍祠焉。山上举火,下悉应之。 注①集解徐广曰:“在元封二年秋。” 其后二岁,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推历者以本统。天子亲至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毋修封禅。①其赞飨曰:“天增授皇帝太元神策,周而复始。皇帝敬拜太一。”东至海上,考入海及方士求神者,莫验,然益遣,冀遇之。 注①集解徐广曰:“常五年一修耳,今适二年,故但祠于明堂。” 十一月乙酉,柏梁隦。十二月甲午朔,上亲禅高里,祠后土。临勃海,将以望祀蓬莱之属,冀至殊廷焉。 上还,以柏梁隦故,朝受计甘泉。公孙卿曰:“黄帝就青灵台,十二日烧,黄帝乃治明廷。明廷,甘泉也。”方士多言古帝王有都甘泉者。其后天子又朝诸侯甘泉,甘泉作诸侯邸。勇之乃曰:“越俗有火隦,复起屋必以大,用胜服之。” 于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前殿度高未央。其东则凤阙,高二十余丈。其西则唐中,数十里虎圈。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命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其南有玉堂﹑璧门﹑大鸟之属。 乃立神明台﹑井干楼,度五十丈,辇道相属焉。 夏,汉改历,以正月为岁首,而色上黄,官名更印章以五字,为太初元年。是岁,西伐大宛。蝗大起。丁夫人﹑雒阳虞初等以方祠诅匈奴﹑大宛焉。 其明年,有司上言雍五畤无牢熟具,芬芳不备。乃令祠官进畤犊牢具,色食所胜,而以木禺马代驹焉。独五月尝驹,行亲郊用驹。及诸名山川用驹者,悉以木禺马代。行过,乃用驹。他礼如故。 其明年,东巡海上,考神僊之属,未有验者。方士有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上许作之如方,命曰明年。上亲礼祠上帝焉。 公玊带曰:“黄帝时虽封泰山,然风后﹑封巨﹑岐伯令黄帝封东泰山,禅凡山,① 合符,然后不死焉。”天子既令设祠具,至东泰山,*[东]*泰山卑小,不称其声,乃令祠官礼之,而不封禅焉。其后令带奉祠候神物。夏,遂还泰山,修五年之礼如前,而加以禅祠石闾。石闾者,在泰山下址南方,方士多言此僊人之闾也,故上亲禅焉。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丸’。” 其后五年,复至泰山修封。①还过祭恒山。 注①集解徐广曰:“天汉三年。” 今天子所兴祠,太一﹑后土,三年亲郊祠,建汉家封禅,五年一修封。薄忌太一及三一﹑冥羊﹑马行﹑赤星,五,宽舒之祠官①以岁时致礼。凡六祠,皆太祝领之。至如八神诸神,明年﹑凡山他名祠,行过则祠,行去则已。方士所兴祠,各自主,其人终则已,祠官不主。他祠皆如其故。今上封禅,其后十二岁而还,篃于五岳﹑四渎矣。而方士之候祠神人,入海求蓬莱,终无有验。而公孙卿之候神者,犹以大人之迹为解,无有效。天子益怠厌方士之怪迂语矣,然羁縻不绝,冀遇其真。自此之后,方士言神祠者弥觽,然其效可睹矣。 注①索隐案:郊祀志云“祠官宽舒议祠后土为五坛”,故谓之“五宽舒祠官”也。 太史公曰:余从巡祭天地诸神名山川而封禅焉。入寿宫侍祠神语,究观方士祠官之意,于是退而论次自古以来用事于鬼神者,具见其表里。后有君子,得以览焉。若至俎豆珪币之详,献酬之礼,则有司存。 【索隐述赞】礼载“升中”,书称“肆类”。古今盛典,皇王能事。登封报天,降禅除地。飞英腾实,金泥石记。汉承遗绪,斯道不坠。仙闾﹑肃然,扬休勒志。 [/TD][/TR][TR][TD][/TD][/TR][/ALIGN]

[TR][TD][/TD][/TR][TR][TD][/B][/TD][/TR][/ALIGN]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OP

Re:史记

[/ALIGN]

[HR][/ALIGN]

[TR]卷二十九 河渠书 第七 [/TD][/TR][/ALIGN]

[TR]夏书曰:禹抑洪水十三年,过家不入门。①陆行载车,水行载舟,泥行蹈毳,山行即桥。②以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通九道,陂九泽,③度九山。④然河菑衍溢,害中国也尤甚。唯是为务。故道河自积石历龙门,⑤南到华阴,⑥东下砥柱,⑦及孟津﹑⑧雒汭,至于大邳。⑨于是禹以为河所从来者高,水湍悍,⑩难以行平地,数为败,乃畼二渠以引其河。⑾北载之高地,过降水,⑿至于大陆,⒀播为九河,⒁同为逆河,入于勃海⒂九川既疏,九泽既洒,诸夏艾安,功施于三代。 注①索隐抑音忆。抑者,遏也。洪水滔天,故禹遏之,不令害人也。汉书沟洫志作 “堙”。堙,抑,皆塞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桥,近遥反。一作‘琻’。琻,直辕车也,音己足反。尸子曰 ‘山行乘樏’。音力追反。又曰‘行涂以楯,行险以□,行沙以轨’。又曰‘乘风车’。音去乔反。”索隐毳字亦作“橇”,同音昌芮反。注以□,子芮反,又子绝反,与蕝音同。 注③正义颜师古云:“通九州之道,及障遏其泽也。” 注④正义度,田洛反。释名云“山者,产也”。治水以志九州山泽所生物产,言于地所宜,商而度之,以制贡赋也。 注⑤正义在同州韩城县北五十里,为凿广八十步。 注⑥正义华阴县也。魏之阴晋,秦惠文王更名宁秦,汉高帝改曰华阴也。 注⑦正义厎柱山俗名三门山,在硖石县东北五十里,在河之中也。 注⑧正义在洛州河阳县南门外也。 注⑨正义孔安国云:“山再成曰邳。”按:在韂州黎阳县南七里是也。 注⑩集解韦昭曰:“湍,疾;悍,强也。” 注⑾集解汉书音义曰:“畼,分也。二渠,其一出贝丘西南二折者也,其一则漯川。” 索隐畼,汉书作“酾”,史记旧本亦作“洒”,字从水。按:韦昭云“疏决为酾”,字音疏跬反。畼,即分其流泄其怒是也。又按:二渠,其一即漯川,其二王莽时遂空也。 注⑿正义降水源出潞州屯留县西南方山东北。 注⒀正义大陆泽在邢州及赵州界,一名广河泽,一名钜鹿泽也。 注⒁正义言过降水及大陆水之口,至冀州分为九河。 注⒂集解瓒曰:“禹贡云‘夹石碣石入于海’,然则河口之入海乃在碣石也。武帝元光二年,河徙东郡,更注勃海。禹之时不注勃海也。” 自是之后,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①以通宋﹑郑﹑陈﹑蔡﹑曹﹑韂,与济﹑汝﹑淮﹑泗会。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鸿)*沟江淮之闲。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②于齐,则通菑济之闲。于蜀,蜀守冰③凿离碓,④辟沫水之害,⑤ 穿二江成都之中。⑥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欍,百姓飨其利。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 注①索隐楚汉中分之界,文颖云即今官渡水也。盖为二渠:一南经阳武,为官渡水;一东经大梁城,即鸿沟,今之汴河是也。 注②集解韦昭曰:“五湖,湖名耳,实一湖,今太湖是也,在吴西南。”索隐三江,按地理志北江从会稽毗陵县北东入海,中江从丹阳芜湖县东北至会稽阳羡县东入海,南江从会稽吴县南东入海,故禹贡有北江﹑中江也。五湖者,郭璞江赋云具区﹑洮滆,彭蠡﹑青草﹑洞庭是也。又云太湖周五百里,故曰五湖。 注③集解汉书曰:“冰姓李。” 注④集解晋灼曰:“古‘堆’字也。” 注⑤索隐辟音避。沫音末。按:说文云“沫水出蜀西南徼外,与青衣合,东南入江” 也。 注⑥正义括地志云:“大江一名汶江,一名管桥水,一名清江,亦名水江,西南自温江县界流来。”又云:“郫江一名成都江,一名市桥江,亦名中日江,亦曰内江,西北自新繁县界流来。二江并在益州成都县界。任豫益州记云‘二江者,郫江﹑流江也’。风俗通云‘秦昭王使李冰为蜀守,开成都县两江,溉田万顷。神须取女二人以为妇,冰自以女与神为婚,径至祠劝神酒,酒杯澹澹,因厉声责之,因忽不见。良久,有两苍牛 □于江岸,有闲,辄还,流汗谓官属曰:“吾□疲极,不当相助耶?南向腰中正白者,我绶也。”主簿刺杀北面者,江神遂死’。华阳国志云‘蜀时濯锦流江中,则鲜明也’。” 西门豹引漳水溉邺,①以富魏之河内。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漳水一名浊漳水,源出潞州长子县西力黄山。地理志云浊漳水在长子鹿谷山,东至邺,入清漳。”按:力黄﹑鹿谷二山,北鹿也。邺,相州之县也。 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①乃使水工郑国②闲说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③并北山东注洛④三百余里,欲以溉田。中作而觉,秦欲杀郑国。郑国曰:“始臣为闲,然渠成亦秦之利也。”⑤秦以为然,卒使就渠。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⑥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注①集解如淳曰:“欲罢劳之,息秦伐韩之计。” 注②集解韦昭曰:“郑国能治水,故曰水工。” 注③索隐小颜云“中音仲,即今九嶶山之东仲山是也。邸,至也”。瓠口即谷口,乃郊祀志所谓“寒门谷口”是也。与池阳相近,故曰“田于何所,池阳谷口”也。正义括地志云:“中山一名仲山,在雍州云阳县西十五里。又云焦获薮,亦名瓠,在泾阳北城外也。”邸,至也。至渠首起云阳县西南二十五里,今枯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出冯翊怀德县。” 注⑤索隐沟洫志郑国云“臣为韩延数岁之命,为秦建万代之功”是也。 注⑥索隐溉音古代反。泽,一作“舄”,音昔,又并音尺。本或作“斥”,则如字读之。 汉兴三十九年,孝文时河决酸枣,东溃金堤,①于是东郡大兴卒塞之。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金堤一名千里堤,在白马县东五里。” 其后四十有余年,今天子元光之中,而河决于瓠子,东南注钜野,①通于淮﹑泗。于是天子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辄复坏。是时武安侯田蚡为丞相,其奉邑食鄃。 ②鄃居河北,河决而南则鄃无水菑,邑收多。蚡言于上曰:“江河之决皆天事,未易以人力为强塞,塞之未必应天。”而望气用数者亦以为然。 于是天子久之不事复塞也。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郸州钜野县东北大泽是。” 注②索隐音输。韦昭云“清河县也”。正义贝州县也。 是时郑当时为大农,言曰:“异时关东漕粟从渭中上,度六月而罢,而漕水道九百余里,时有难处。引渭穿渠起长安,并南山下,至河三百余里,径,易漕,度可令三月罢;而渠下民田万余顷,又可得以溉田:此损漕省卒,而益肥关中之地,得谷。”天子以为然,令齐人水工徐伯表,①悉发卒②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通,以漕,大便利。其后漕稍多,而渠下之民颇得以溉田矣。 注①索隐旧说,徐伯表水工姓名也。小颜以为表者,巡行穿渠之处而表记之,若今鞧标,表不是名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云‘悉觽’。” 其后河东守番系①言:“漕从山东西,②岁百余万石,更砥柱之限,败亡甚多,而亦烦费。穿渠引汾③溉皮氏﹑汾阴下,④引河溉汾阴﹑蒲膎下,度可得五千顷。五千顷故尽河壖弃地,⑤民茭牧其中耳,⑥今溉田之,度可得谷二百万石以上。谷从渭上,与关中无异,而砥柱之东可无复漕。”天子以为然,发卒数万人作渠田。数岁,河移徙,渠不利,则田者不能偿种。久之,河东渠田废,予越人,令少府以为稍入。⑦ 注①索隐上音婆,又音潘。按:诗小雅云“番维司徒”,番,氏也。下音系也。 注②索隐按:谓从山东运漕而西入关也。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汾水源出岚州静乐县北百三十里管涔山北,东南流,入并州,即西南流,入至绛州﹑蒲州入河也。” 注④正义括地志云:“皮氏故城在绛州龙门县西百三十步。自秦﹑汉﹑魏﹑晋,皮氏县皆治此。汾阴故城俗名殷汤城,在蒲汾阴县北九里,汉汾阴县是也。” 注⑤集解韦昭曰:“壖音而缘反。谓缘河边地也。”索隐又音人兖反。 注⑥索隐茭,干草也。谓人收茭及牧畜于中也。 注⑦集解如淳曰:“时越人有徙者,以田与之,其租税入少府。”索隐其田既薄,越人徙居者习水利,故与之,而稍少其税,入之于少府。 其后人有上书欲通曪斜道①及漕事,下御史大夫张汤。汤问其事,因言:“抵蜀从故道,②故道多阪,回远。今穿曪斜道,少阪,近四百里;而曪水通沔,斜水通渭,皆可以行船漕。漕从南阳③上沔入曪,曪之绝水至斜,闲百余里,以车转,从斜下下渭。如此,汉中之谷可致,山东从沔无限,④便于砥柱之漕。且曪斜材木竹箭之饶,拟于巴蜀。”天子以为然,拜汤子卬为汉中守,发数万人作曪斜道五百余里。道果便近,而水湍石,⑤不可漕。 注①集解韦昭曰:“曪中县也。斜,谷名,音邪。”瓒曰:“曪,斜,二水名。” 正义括地志云:“曪谷在梁州曪城县北五十里。斜水源出曪城县西北九十八里衙岭山,与曪水同源而派流,汉书沟洫志云‘曪水通沔,斜水通渭,皆以行船’是也。”按:曪城即曪中县也。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凤州两当县,本汉故道县也,在州西五十里。” 注③正义南阳县即今邓州也。 注④正义无限,言多也。山东,谓河南之东,山南之东及江南﹑淮南,皆经砥柱* (主)**[上]*运,今并从沔,便于三门之漕也。 注⑤集解徐广曰:“湍,一本作‘溲’。” 其后庄熊罴言:“临晋①民愿穿洛以溉重泉②以东万余顷故卤地。诚得水,可令亩十石。”于是为发卒万余人穿渠,自征③引洛水至商颜山下。④岸善崩,⑤乃凿井,深者四十余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水颓以绝商颜,⑥东至山岭十余里闲。井渠之生自此始。穿渠得龙骨,⑦故名曰龙首渠。 作之十余岁,渠颇通,犹未得其饶。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同州本临晋城也。一名大荔城,亦曰冯翊城。” 注②正义洛,漆沮水也。括地志云:“重泉故城在同州蒲城县东南四十五里,在同州西北亦四十五里。” 注③集解应劭曰:“征在冯翊。”索隐音惩,县名也。小颜云即今之澄城也。 注④集解服虔曰:“颜音崖。或曰商颜,山名也。”索隐颜音崖,又如字。商颜,山名也。 注⑤集解如淳曰:“洛水岸。”正义言商原之崖岸,土性疏,故善崩毁也。 注⑥集解瓒曰:“下流曰颓。” 注⑦正义括地志云:“伏龙祠在同州冯翊县西北四十里。故老云汉时自征穿渠引洛,得龙骨,其后立祠,因以伏龙为名。今祠颇有灵验也。” 自河决瓠子后二十余岁,岁因以数不登,而梁楚之地尤甚。天子既封禅巡祭山川,其明年,旱,干封少雨。天子乃使汲仁﹑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于是天子已用事万里沙,①则还自临决河,沈白马玉璧于河,令髃臣从官自将军已下皆负薪窴决河。是时东郡烧草,以故薪柴少,而下淇园之竹②以为楗。③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万里沙在华州郑县东北二十里也。” 注②集解晋灼曰:“韂之苑也。多竹筱。” 注③集解如淳曰:“树竹塞水决之口,稍稍布插接树之,水稍弱,补令密,谓之楗。以草塞其里,乃以土填之;有石,以石为之。音建。”索隐楗音其免反。 楗者,树于水中,稍下竹及土石也。 天子既临河决,悼功之不成,乃作歌曰:“瓠子决兮将柰何?魭魭旰旰兮闾殚为河! ①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②吾山平兮钜野溢,③鱼沸郁兮柏冬日。④ 延道弛兮离常流,⑤蛟龙骋兮方远游。归旧川兮神哉沛,⑥不封禅兮安知外!为我谓河伯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啮桑浮兮淮﹑泗满,⑦久不反兮水维缓。”一曰: “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污兮浚流难。搴长茭兮沉美玉,⑧河伯许兮薪不属。⑨薪不属兮韂人罪,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颓林竹兮楗石菑,⑩宣房塞兮万福来。”于是卒塞瓠子,筑宫其上,名曰宣房宫。而道河北行二渠,复禹旧夡,而梁﹑楚之地复宁,无水灾。 注①集解如淳曰:“殚,尽也。”骃谓州闾尽为河。 注②集解徐广曰:“东郡东阿有鱼山,或者是乎?”骃按:如淳曰“恐水渐山使平也”。韦昭曰“凿山以填河也”。 注③集解如淳曰:“瓠子决,灌钜野泽使溢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柏犹迫也,冬日行天边,若与水相连矣。”骃按:汉书音义曰 “钜野满溢,则觽鱼沸郁而滋长也。迫冬日乃止。” 注⑤集解徐广曰:“延,一作‘正’。”骃按:晋灼曰“言河道皆弛坏也”。索隐言河之决,由其源道延长弛溢,故使其道皆离常流。故晋灼云“言河道皆弛坏”。 注⑥集解瓒曰:“水还旧道,则髃害消除,神佑滂沛。” 注⑦集解张晏曰:“啮桑,地名也。”如淳曰:“邑名,为水所浮漂。” 注⑧集解如淳曰:“搴,取也。茭,草也,音郊。一曰茭,竿也。取长竿树之,用着石闲,以塞决河。”瓒曰:“竹苇嶎谓之茭,下所以引致土石者也。”索隐搴音己免反。茭音交,竹苇嶎也。一作“茇”,音废,邹氏又音绋也。 注⑨集解如淳曰:“旱烧,故薪不足。” 注⑩集解如淳曰:“河决,楗不能禁,故言菑。”韦昭曰:“楗,柱也。木立死曰菑。” 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 而关中辅渠﹑灵轵①引堵水;②汝南﹑九江引淮;东海引钜定;③泰山下引汶水:皆穿渠为溉田,各万余顷。佗小渠披山信道者,不可胜言。然其着者在宣房。 注①集解如淳曰:“地理志盩厔有灵轵渠。”索隐按:沟洫志儿宽为左内史,奏请穿六辅渠。小颜云“今尚谓之辅渠,亦曰六渠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作‘诸川’。” 注③集解瓒曰:“钜定,泽名。” 太史公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遂至于会稽太湟,①上姑苏,望五湖; 东窥洛汭﹑大邳,迎河,行淮﹑泗﹑济﹑漯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离碓;北自龙门至于朔方。曰:甚哉,水之为利害也!余从负薪塞宣房,悲瓠子之诗而作河渠书。②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湿’。” 注②集解徐广曰:“沟洫志行田二百亩,分赋田与一夫二百亩,以田恶,故更岁耕之。” 【索隐述赞】水之利害,自古而然。禹疏沟洫,随山浚川。爰洎后世,非无圣贤。鸿沟既划,龙骨斯穿。填阏攸垦,黎蒸有年。宣房在咏,梁楚获全。 [/TD][/TR][TR][TD][/TD][/TR][/ALIGN]

[TR][TD][/TD][/TR][TR][TD][/TD][/TR][/ALIGN]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OP

Re:史记

[/ALIGN]

[HR][/ALIGN]

[TR]卷三十 平准书 第八 [/TD][/TR][/ALIGN]

[TR]集解汉书百官表曰大司农属官有平准令。索隐大司农属官有平准令丞者,以均天下郡国转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贵贱相权输,归于京都,故命曰“平准”。 汉兴,接秦之獘,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 ①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②于是为秦钱重难用,③更令民铸钱,④一黄金一斤, ⑤约法省禁。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⑥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⑦ 注①索隐天子驾驷马,其色宜齐同。今言国家贫,天子不能具钧色之驷马。汉书作“醇驷”,醇与纯同,纯一色也。或作“骍”,非也。 注②集解如淳曰:“齐等无有贵贱,故谓之齐民。若今言‘平民’矣。”晋灼曰: “中国被教之民也。”苏林曰:“无物可盖藏也。” 注③索隐顾氏按:古今注云“秦钱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 注④集解汉书食货志曰:“铸榆荚钱。”索隐食货志云“铸荚钱”。按:古今注云榆荚钱重三铢,钱谱云文为“汉兴”也。 注⑤索隐按:如淳云“时以钱为货,黄金一斤直万钱”,非也。又臣瓒下注云“秦以一溢为一金,汉以一斤为一金”,是其义也。 注⑥集解李奇曰:“稽,贮滞也。”如淳曰:“稽,考也。考校市物价,贵贱有时。” 晋灼曰:“踊,甚也。言计市物贱而豫益□之也。物贵而出卖,故使物甚腾也。汉书 ‘粜’字作‘跃’。”索隐李奇云“稽,贮滞”。韦昭云“稽,留待也”。稽字当如李韦二释。晋灼及马融训稽为计及考,于义为疏。如淳云“踊腾犹低昂也。低昂者,乍贱乍贵也”。今按:汉书“粜”字作“跃”者,谓物踊贵而价起,有如物之腾跃而起也。然粜者出卖之名,故食货志云“大熟则上粜三而舍一”是也。 注⑦集解瓒曰:“秦以一溢为一金,汉以一斤为一金。”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而山川园池市井①租税之入,自天子以至于封君汤沐邑,皆各为私奉养焉,不领于天下之经费。②漕转山东粟,以给中都官,③岁不过数十万石。 注①正义古人未有市,*(及井)*若朝聚井汲水,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故言市井也。 注②索隐按:经训常。言封君已下皆以汤沐邑为私奉养,故不领入天子之常税,为一年之费也。 注③索隐按:中都犹都内也,皆天子之仓府。以给中都官者,即今太仓以畜官储是也。 至孝文时,荚钱益多,轻,①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令民纵得自铸钱。故吴诸侯也,以即山铸钱,②富埒天子,③其后卒以叛逆。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故吴﹑邓氏钱布天下,而铸钱之禁生焉。 注①集解如淳曰:“如榆荚也。” 注②索隐按:即训就。就山铸钱,故下文云“铜山”是也。一解,即山,山名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埒者,际畔。言邻接相次也。”骃按:孟康曰“富与天子等而微减也。或曰埒,等也”。 匈奴数侵盗北边,屯戍者多,边粟不足给食当食者。于是募民能输及转粟于边者拜爵,爵得至大庶长。① 注①索隐按:汉书食货志云文帝用晁错言,“令人入粟边六百石,爵上造;稍增至四千石,为五大夫;万二千石,为大庶长;各以多少为差”。 孝景时,上郡以西旱,亦复修卖爵令,而贱其价以招民;及徒复作,得输粟县官以除罪。益造苑马以广用,①而宫室列观舆马益增修矣。 注①索隐谓增益苑囿,造厩而养马以广用,则马是军国之用也。 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闲,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①贯朽而不可校。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觽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闲成髃,而乘字牝者傧而不得聚会。③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④居官者以为姓号。⑤故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义而后绌耻辱焉。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⑥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注①集解韦昭曰:“巨万,今万万。” 注②集解如淳曰:“校,数也。”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皆乘父马,有牝马闲其闲则相踶啮,故斥不得出会同。” 注④集解如淳曰:“时无事,吏不数转,至于子孙长大而不转职任。” 注⑤集解如淳曰:“仓氏﹑庾氏是也。”索隐注“仓氏庾氏”,按出食货志。 注⑥索隐谓乡曲豪富无官位,而以威势主断曲直,故曰武断也。 自是之后,严助﹑朱买臣等招来东瓯,①事两越,②江淮之闲萧然烦费矣。 唐蒙﹑司马相如开路西南夷,凿山信道千余里,以广巴蜀,巴蜀之民罢焉。彭吴③ 贾灭朝鲜,④置沧海之郡,则燕齐之闲靡然发动。及王恢设谋马邑,匈奴绝和亲,侵扰北边,兵连而不解,天下苦其劳,而干戈日滋。行者赍,居者送,中外骚扰而相奉,百姓抏獘⑤以巧法,财赂衰秏而不赡。入物者补官,出货者除罪,选举陵迟,廉耻相冒,武力进用,法严令具。兴利之臣自此始也。⑥ 注①正义乌侯反。今台州永宁是也。 注②正义南越及闽越。南越,今广州南海也。闽越,今建州建安也。 注③索隐人姓名。 注④索隐彭吴始开其道而灭之也。 注⑤索隐按:三苍音五官反。邹氏又五乱反。按:抏者,秏也,消秏之名。言百姓贫獘,故行巧抵之法也。 注⑥集解韦昭曰:“桑弘羊﹑孔仅之属。” 其后汉将岁以数万骑出击胡,及车骑将军韂青取匈奴河南地,①筑朔方。②当是时,汉通西南夷道,作者数万人,千里负担馈粮,率十余钟致一石,③散币于邛僰④以集之。数岁道不通,蛮夷因以数攻,吏发兵诛之。⑤悉巴蜀租赋不足以更之,⑥乃募豪民田南夷,入粟县官,而内受钱于都内。⑦东至沧海之郡,人徒之费拟于南夷。又兴十万余人筑韂朔方,转漕⑧甚辽远,自山东咸被其劳,费数十百巨万,府库益虚。乃募民能入奴婢得以终身复,为郎增秩,及入羊为郎,始于此。 注①正义谓灵﹑夏三州地,取在元朔二年。 注②正义今夏州也。括地志云:“夏州,秦上郡,汉分置朔方郡,魏不改,隋置夏州也。”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钟六石四斗。” 注④索隐应劭云:“临邛属蜀,僰属犍为。” 注⑤索隐吏发兴诛之。谓发军兴以诛之也。 注⑥集解韦昭曰:“更,续也。或曰更,偿也。” 注⑦集解服虔曰:“入谷于外县,受钱于内府也。” 注⑧索隐按:说文云“漕,水转谷也”。一云车运曰转,水运曰漕也。 其后四年,①而汉遣大将将六将军,军十余万,击右贤王,获首虏万五千级。明年,大将军将六将军仍再出击胡,得首虏万九千级。捕斩首虏之士受赐黄金二十余万斤,虏数万人皆得厚赏,衣食仰给县官;而汉军之士马死者十余万,兵甲之财转漕之费不与焉。于是大农陈藏钱②经秏,赋税既竭,犹不足以奉战士。有司言:“天子曰 ‘朕闻五帝之教不相复而治,禹汤之法不同道而王,所由殊路,而建德一也。北边未安,朕甚悼之。日者,大将军攻匈奴,斩首虏万九千级,留蹛无所食。③议令民得买爵及赎禁锢免减罪’。请置赏官,命曰武功爵。④级十七万,凡直三十余万金。⑤诸买武功爵官首者试补吏,先除;⑥千夫如五大夫;⑦其有罪又减二等;爵得至乐卿:⑧以显军功。”军功多用越等,大者封侯卿大夫,小者郎吏。吏道杂而多端,则官职秏废。 注①集解徐广曰:“元朔五年也。” 注②集解韦昭曰:“陈,久也。” 注③索隐留墆无所食。墆音迭,谓贮也。韦昭音滞,谓积也。又按:古今字诂“墆” 今“滞”字,则墆与滞同。按:谓富人贮滞积谷,则贫者无所食也。 注④集解瓒曰:“茂陵中书有武功爵:一级曰造士,二级曰闲舆韂,三级曰良士,四级曰元戎士,五级曰官首,六级曰秉铎,七级曰千夫,八级曰乐卿,九级曰执戎,十级曰左庶长,十一级曰军韂。此武帝所制以垄军功。” 注⑤索隐大颜云“一金,万钱也。计十一级,级十七万,合百八十七万金”。而此云“三十余万金”,其数必有误者。顾氏按:*[或]*解云初一级十七万,自此已上每级加二万,至十一级,合成三十七万也。 注⑥索隐官首,武功爵第五也,位稍高,故得试为吏,先除用也。 注⑦索隐千夫,武功爵第七;五大夫,二十爵第九也。言千夫爵秩比于五大夫二十爵第九,故杨仆以千夫为吏是也。 注⑧集解徐广曰:“爵名也。”骃案:汉书音义曰“十爵左庶长以至十八爵为大庶长也,名乐卿。乐卿者,朝位从九卿,加‘乐’者,别正卿。又十九爵为乐公,食公卿禄而无职也”。索隐按:此言武功置爵惟得至于乐卿也。臣瓒所引茂陵书,盖后人记其爵失次耳。今注称十爵至十八庶长为乐卿,十九至二十为乐公,乃以旧二十爵释武功爵,盖亦臆说,非也。大颜亦以为然。 自公孙弘以春秋之义绳臣下取汉相,张汤用唆文决理为廷尉,于是见知之法生,① 而废格沮诽②穷治之狱用矣。其明年,淮南﹑衡山﹑江都王谋反夡见,而公卿寻端治之,竟其党与,而坐死者数万人,长吏益惨急而法令明察。 注①集解张晏曰:“吏见知不举劾为故纵。” 注②集解如淳曰:“废格天子文法,使不行也。诽谓非上所行,若颜异反唇之比也。” 索隐格音阁,亦如字。沮音才绪反。诽音非。按:谓废格天子之命而不行,及沮败诽谤之者,皆被穷治,故云废格沮诽之狱用矣。 当是之时,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或至公卿大夫。公孙弘以汉相,布被,食不重味,为天下先。然无益于俗,稍骛于功利矣。 其明年,骠骑仍再出击胡,获首四万。其秋,浑邪王率数万之觽来降,于是汉发车二万乘迎之。既至,受赏,赐及有功之士。是岁费凡百余巨万。 初,先是往十余岁河决观,①梁楚之地固已数困,而缘河之郡堤塞河,辄决坏,费不可胜计。其后番系欲省底柱之漕,穿汾﹑河渠以为溉田,作者数万人; 郑当时为渭漕渠回远,凿直渠自长安至华阴,作者数万人;朔方亦穿渠,作者数万人:各历二三儙,功未就,费亦各巨万十数。 注①集解徐广曰:“观,县名也。属东郡,光武改曰韂,公国。” 天子为伐胡,盛养马,马之来食长安者数万匹,卒牵掌者关中不足,乃调旁近郡。而胡降者皆衣食县官,县官不给,天子乃损膳,解乘舆驷,出御府禁藏以赡之。 其明年,山东被水菑,民多饥乏,于是天子遣使者虚郡国仓廥①以振贫民。 犹不足,又募豪富人相贷假。尚不能相救,乃徙贫民于关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②七十余万口,衣食皆仰给县官。数岁,假予产业,使者分部护之,冠盖相望。其费以亿计,不可胜数。于是县官大空。 注①集解徐广曰:“音脍。” 注②集解服虔曰:“地名,在北方千里。”如淳曰:“长安已北,朔方已南。” 瓒曰:“秦逐匈奴以收河南地,徙民以实之,谓之新秦。今以地空,故复徙民以实之。” 而富商大贾或蹛财役贫,①转毂百数,②废居③居邑,④封君皆低首仰给。⑤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于是天子与公卿议,更钱造币以赡用,而摧浮淫并兼之徒。是时禁苑有白鹿而少府多银锡。 自孝文更造四铢钱,至是岁四十余年,从建元以来,用少,县官往往即多铜山而铸钱,民亦闲盗铸钱,不可胜数。钱益多而轻,⑥物益少而贵。⑦有司言曰:“古者皮币,诸侯以聘享。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⑧今半两钱法重四铢,⑨而奸或盗摩钱里取鋊,⑩钱益轻薄而物贵,则远方用币烦费不省。”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缋,⑾为皮币,直四十万。王侯宗室朝觐聘享,必以皮币荐璧,然后得行。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蹛,停也。一曰贮也。”索隐萧该按:字林云“贮,尘也,音伫”。此谓居积停滞尘久也。或作“贮”,子贡发贮鬻财是也。 注②集解李奇曰:“车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废居者,贮畜之名也。有所废,有所畜,言其乘时射利也。” 索隐刘氏云:“废,出卖;居,停蓄也。”是出卖于居者为废,故徐氏云“有所废,有所畜”是也。 注④集解骃按:服虔曰“居谷于邑也”。如淳曰“居贱物于邑中,以待贵也”。 索隐服虔云“居谷于邑中”是也。 注⑤集解晋灼曰:“低音抵距。”服虔曰:“仰给于商贾。”索隐按:服虔云“仰给于商贾”,是也。而刘伯庄以为“封君及大商皆低首营私以自给,不佐天子”,非也。 注⑥集解如淳曰:“磨钱取鋊故也。”瓒曰:“铸钱者多,故钱轻。轻亦贱也。” 注⑦集解如淳曰:“但铸作钱,不作余物。” 注⑧集解汉书音义曰:“白金,银也。赤金,丹阳铜也。”索隐说文云:“铜,赤金也。”注云“丹阳铜”者,神异经云西方金山有丹阳铜也。 注⑨集解韦昭曰:“文为半两,实重四铢。” 注⑩集解徐广曰:“音容。”吕静曰:“冶器法谓之鋊。” 注⑾集解徐广曰:“藻,一作‘紫’也。” 又造银锡为白金。①以为天用莫如龙,②地用莫如马,③人用莫如龟,④故白金三品:其一曰重八两,圜之,其文龙,⑤名曰“白选”,⑥直三千;⑦二曰以重差小,方之,⑧其文马,⑨直五百;三曰复小,撱之,⑩其文龟,⑾直三百。令县官销半两钱,更铸三铢钱,文如其重。盗铸诸金钱罪皆死,而吏民之盗铸白金者不可胜数。 注①集解如淳曰:“杂铸银锡为白金也。” 注②索隐易云行天莫如龙也。 注③索隐易云行地莫如马也。 注④索隐礼曰“诸侯以龟为宝”也。 注⑤索隐顾氏案:钱谱“其文为龙,隐起,肉好皆圜,文又作云霞之象”。 注⑥索隐名白选。苏林曰:“选音‘选择’之‘选’。”包恺及刘氏音息恋反。 尚书大传云:“夏后氏不杀不刑,死罪罚二千馔。”马融云:“馔,六两。”汉书作“撰”,音同。 注⑦索隐晋灼按:黄图直三千二百。 注⑧索隐谓以八两差为三品,此重六两,下小隋重四两也。云“以重差小”者,谓半两为重,故差小重六两,而其形方也。 注⑨索隐钱谱:“肉好皆方,隐起马形。肉好之下又是连珠文也。” 注⑩索隐复小隋之。汤果反。尔雅注“隋者,狭长也”。谓长而方,去四角也。 注⑾索隐钱谱:“肉圆好方,为隐起龟甲文。” 于是以东郭咸阳﹑①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桑弘羊以计算用事,侍中。 咸阳,齐之大煮盐,孔仅,南阳大冶,皆致生累千金,故郑当时进言之。弘羊,雒阳贾人子,以心计,年十三侍中。故三人言利事析秋豪矣。② 注①索隐东郭,姓;咸阳,名也。按:风俗通东郭牙,齐大夫,咸阳其后也。 注②索隐按:言百物毫芒至秋皆美细。今言弘羊等三人言利事纤悉,能分析其秋毫也。 法既益严,吏多废免。兵革数动,民多买复及五大夫,征发之士益鲜。于是除千夫五大夫为吏,不欲者出马;故吏皆*(通)*适令伐棘上林,①作昆明池。② 注①集解韦昭曰:“欲令出马,无马者令伐棘。”索隐故吏皆适伐棘。谓故吏先免者,皆适令伐棘上林,不谓无马者。韦说非也。 注②索隐按:黄图云“昆明池周四十里,以习水战”。又荀悦云“昆明子居滇河中,故习水战以伐之也”。 其明年,大将军﹑骠骑大出击胡,①得首虏八九万级,赏赐五十万金,汉军马死者十余万匹,转漕车甲之费不与焉。是时财匮,战士颇不得禄矣。 注①集解徐广曰:“元狩四年也。” 有司言三铢钱轻,易奸诈,乃更请诸郡国铸五铢钱,周郭其下,令不可磨取鋊焉。 大农上盐铁丞孔仅﹑咸阳言:“山海,天地之藏也,皆宜属少府,①陛下不私,以属大农佐赋。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②浮食奇民③欲擅管④山海之货,以致富羡,⑤役利细民。其沮事之议,⑥不可胜听。 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左趾,⑦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⑧便属在所县。”使孔仅﹑东郭咸阳乘传举行天下盐铁,作官府,除故盐铁家富者为吏。吏道益杂,不选,而多贾人矣。 注①索隐韦昭云:“天子私所赐经用也。公用属大司农也。” 注②集解如淳曰:“牢,廪食也。古名廪为牢也。盆者,煮盐之盆也。”索隐予牢盆。按:苏林云“牢,价直也。今代人言‘雇手牢盆’”。晋灼云苏说是。乐产云“牢乃盆名”,其说异。 注③索隐奇,包恺音羁。诸侯也,非农工之俦,故言奇也。 注④集解张晏曰:“若人执仓库之管钥。或曰管,固。”索隐擅筦。音管。上音善。 注⑤索隐弋战反。羡,饶也,与“衍”同义。 注⑥索隐沮,止也。仅等言山海之藏宜属大农,奇人欲擅利,必有沮止之议,此不可听许也。 注⑦集解史记音隐曰:“釱音徒计反。”韦昭曰:“釱,以铁为之,着左趾以代刖也。”索隐按:三苍云“釱,踏龏钳也”。字林徒计反。张斐汉晋律序云“状如跟衣,着*(足)**[左]*足下,重六斤,以代膑,至魏武改以代刖也”。 注⑧集解邓展曰:“铸故铁。” 商贾以币之变,多积货逐利。于是公卿言:“郡国颇被菑害,贫民无产业者,募徙广饶之地。陛下损膳省用,出禁钱以振元元,宽贷赋,而民不齐出于南亩,①商贾滋觽。贫者畜积无有,皆仰县官。异时②算轺车③贾人缗钱④皆有差,请算如故。诸贾人末作贳贷卖买,居邑稽诸物,⑤及商以取利者,虽无市籍,各以其物自占,⑥率缗钱二千而一算。⑦诸作有租及铸,⑧率缗钱四千一算。非吏比者三老﹑北边骑士,⑨轺车以一算;商贾人轺车二算;⑩船五丈以上一算。匿不自占,占不悉,⑾戍边一岁,没入缗钱。有能告者,以其半畀之。贾人有市籍者,及其家属,皆无得籍名田,以便农。⑿敢犯令,没入田僮。”⒀ 注①集解李奇曰:“齐,皆也。” 注②索隐异时犹昔时也。 注③索隐说文云:“轺,小车也。”傅子云:“汉代贱乘轺,今则贵之。”言算轺车者,有轺车使出税一算二算也。 注④集解李斐曰:“缗,丝也,以贯钱也。一贯千钱,出二十算也。诗云‘维丝伊缗’。”如淳曰:“胡公名钱为缗者,诗云‘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故谓之缗也。” 索隐缗音旻。缗者,丝绳以贯钱者。千钱出二十算也。 注⑤索隐稽者,停也,留也,即上文所谓“废居居邑”也。 注⑥索隐按:郭璞云“占,自隐度也”。谓各自隐度其财物多少,为文簿送之官也。若不尽,皆没入于官。音之赡反。 注⑦集解瓒曰:“此缗钱为是储缗钱也,故随其用所施,施于利重者其算亦多。” 注⑧集解如淳曰:“以手力所作而卖之。” 注⑨集解如淳曰:“非吏而得与吏比者,官谓三老﹑北边骑士也。楼船令边郡选富者为车骑士。” 注⑩集解如淳曰:“商贾有轺车,使出二算,重其赋也。” 注⑾索隐悉,尽也,具也。若通家财不周悉尽者,罚戍边一岁。 注⑿索隐谓贾人有市籍,不许以名占田也。 注⒀索隐若贾人更占田,则没其田及僮仆,皆入之于官也。 天子乃思卜式之言,召拜式为中郎,爵左庶长,赐田十顷,布告天下,使明知之。 初,卜式者,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亲死,式有少弟,弟壮,式脱身出分,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予弟。式入山牧十余岁,羊致千余头,买田宅。而其弟尽破其业,式辄复分予弟者数矣。是时汉方数使将击匈奴,卜式上书,愿输家之半县官助边。天子使使问式:“欲官乎?”式曰:“臣少牧,不习仕宦,不愿也。”使问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分争。式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顺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于人!无所欲言也。” 使者曰:“苟如此,子何欲而然?”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于边,有财者宜输委,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具其言入以闻。天子以语丞相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久不报式,数岁,乃罢式。式归,复田牧。岁余,会军数出,浑邪王等降,县官费觽,仓府空。其明年,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卜式持钱二十万予河南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人者籍,天子见卜式名,识之,曰“是固前而欲输其家半助边”,乃赐式外繇四百人。①式又尽复予县官。是时富豪皆争匿财,唯式尤欲输之助费。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外繇谓戍边也。一人出三百钱,谓之过更。式岁得十二万钱也。一说,在繇役之外得复除四百人。”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乃拜为郎,布衣屩而牧羊。①岁余,羊肥息。上过见其羊,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以时起居;恶者辄斥去,毋令败髃。”上以式为奇,拜为缑氏令试之,缑氏便之。迁为成皋令,将漕最。上以为式朴忠,拜为齐王太傅。 注①集解韦昭曰:“屩,草屝。” 而孔仅之使天下铸作器,三年中拜为大农,列于九卿。①而桑弘羊为大农丞,筦诸会计事,稍稍置均输以通货物矣。② 注①集解徐广曰:“元鼎二年,时丙寅岁也。” 注②集解孟康曰:“谓诸当所输于官者,皆令输其土地所饶,平其所在时价,官更于他处卖之。输者既便而官有利。汉书百官表大司农属官有均输令。” 始令吏得入谷补官,郎至六百石。 自造白金五铢钱后五岁,赦吏民之坐盗铸金钱死者数十万人。其不发觉相杀者,不可胜计。赦自出者百余万人。然不能半自出,天下大抵无虑皆铸金钱矣。①犯者觽,吏不能尽诛取,于是遣博士褚大、徐偃等分曹循行郡国,②举兼并之徒守相为*(吏)**[利] *者。而御史大夫张汤方隆贵用事,减宣、杜周等为中丞,义纵、尹齐、王温舒等用惨急刻深为九卿,而直指夏兰之属始出矣。 注①索隐抵音氐。抵,归也。刘氏云“大抵犹大略也”。案:大抵无虑者,谓言大略归于铸钱,更无他事从虑。 注②集解服虔曰:“分曹职案行。” 而大农颜异诛。①初,异为济南亭长,以廉直稍迁至九卿。上与张汤既造白鹿皮币,问异。异曰:“今王侯朝贺以苍璧,直数千,而其皮荐反四十万,本末不相称。”天子不说。张汤又与异有却,及有人告异以它议,事下张汤治异。 异与客语,客语初令下有不便者,②异不应,微反唇。汤奏当异九卿见令不便,不入言而腹诽,论死。自是之后,有腹诽之法*(以此)**[比]*,而公卿大夫多谄谀取容矣。 注①集解徐广曰:“元狩四年,时壬戌岁也。” 注②集解李奇曰:“异与客语,道诏令初下,有不便处也。” 天子既下缗钱令而尊卜式,百姓终莫分财佐县官,于是*(杨可)*告缗钱纵矣。 郡国多奸铸钱,①钱多轻,而公卿请令京师铸钟官赤侧,②一当五,赋官用非赤侧不得行。③白金稍贱,民不宝用,县官以令禁之,无益。岁余,白金终废不行。 注①索隐谓多奸巧,杂以铅锡也。 注②集解如淳曰:“以赤铜为其郭也。今钱见有赤侧者,不知作法云何。”索隐钟官掌铸赤侧之钱。韦昭云“侧,边也”,故晋灼云“以赤铜为郭。今钱见有赤侧者”。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俗所谓紫绀钱也”。 是岁也,张汤死①而民不思。② 注①集解徐广曰:“元鼎三年。” 注②索隐乐产云:“诸所废兴,附上困下,皆自汤,故人不思之也。” 其后二岁,赤侧钱贱,民巧法用之,不便,又废。于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①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 注①集解汉书百官表:“水衡都尉,武帝元鼎二年初置,掌上林苑,属官有上林均输、钟官、辨铜令。”然则上林三官,其是此三令乎? 卜式相齐,而杨可告缗篃天下,①中家以上大抵皆遇告。杜周治之,狱少反者。② 乃分遣御史廷尉正监分曹往,③即治郡国缗钱,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民偷甘食好衣,不事畜藏之产业,而县官有盐铁缗钱之故,用益饶矣。 注①集解瓒曰:“商贾居积及伎巧之家,非桑农所生出,谓之缗。茂陵中书有缗田奴婢是也。”索隐姓杨,名可。如淳云:“告缗者,令杨可告占缗之不尽者也。” 注②集解如淳曰:“治匿缗之罪,其狱少有反者。”索隐反音番。反谓反使从轻也。案:刘德为京兆尹,每行县,多所平反是也。 注③索隐如淳云:“曹,辈也。谓分曹辈而出为使也。” 益广关,置左右辅。① 注①集解徐广曰:“元鼎三年,丁卯岁,徙函谷关于新安东界。” 初,大农筦盐铁官布多,①置水衡,欲以主盐铁;及杨可告缗钱,上林财物觽,乃令水衡主上林。上林既充满,益广。是时越欲与汉用船战逐,②乃大修昆明池,列观环之。治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③于是天子感之,乃作柏梁台,高数十丈。宫室之修,由此日丽。 注①索隐布谓泉布。 注②集解韦昭曰:“战斗驰逐也。” 注③索隐盖始穿昆明池,欲与滇王战,今乃更大修之,将与南越吕嘉战逐,故作楼船,于是杨仆有将军之号。又下云“因南方楼船卒二十余万击南越”也。 昆明池有豫章馆。豫章,地名,以言将出军于豫章也。 乃分缗钱诸官,而水衡、少府、大农、太仆各置农官,往往即郡县比没入田①田之。其没入奴婢,分诸苑养狗马禽兽,及与诸官。诸官益杂置多,②徒奴婢觽,而下河漕度四百万石,③及官自籴乃足。④ 注①索隐比昔所没入之田也。 注②集解如淳曰:“水衡、少府、太仆、司农皆有农官,是为多。” 注③索隐乐产云:“度犹运也。” 注④索隐按:谓天子所给廪食者多,故官自籴乃足也。 所忠①言:“世家子弟②富人或斗鸡走狗马,弋猎博戏,乱齐民。”③乃征诸犯令,相自变量千人,命曰“株送徒”。入财者得补郎,郎选衰矣。④ 注①索隐人姓名。服虔云“掌故官,取书于司马相如者,封禅书公孙卿因所忠言宝鼎是也”。唯姚察独以为“所患”,非也。 注②集解如淳曰:“世世有禄秩家。” 注③索隐晋灼云:“中国被教整齐之人也。” 注④集解应劭曰:“株,根本也。送,引也。”如淳曰:“株,根蔕也。诸坐博戏事决为徒者,能入钱得补郎也。或曰,先至者为根。”索隐李奇云:“先至者为魁株。” 应劭云:“株,根本也。送,当作‘选’。选,引也。”应、李二音是。先至之人令之相引,似若得其株本,则枝叶自穷,故曰“株送徒”。又文颖曰:“凡斗鸡胜者为株。” 传云:“阳沟之鸡,三岁为株。”今则斗鸡走马者用之。因其斗鸡本胜时名,故云株送徒者也。 是时山东被河菑,及岁不登数年,人或相食,方一二千里。天子怜之,诏曰:“江南火耕水耨,①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闲,欲留,留处。”遣使冠盖相属于道,护之,下巴蜀粟以振之。 注①集解应劭曰:“烧草,下水种稻,草与稻并生,高七八寸,因悉芟去,复下水灌之,草死,独稻长,所谓火耕水耨也。” 其明年,天子始巡郡国。东度河,河东守不意行至,不辨,自杀。行西踰陇,陇西守以行往卒,①天子从官不得食,陇西守自杀。于是上北出萧关,从数万骑,猎新秦中,以勒边兵而归。新秦中或千里无亭徼,②于是诛北地太守以下,而令民得畜牧边县,③ 官假马母,三岁而归,及息什一,以除告缗,用充仞新秦中。④ 注①集解汉书音义曰:“踰,度也。卒,仓卒也。” 注②集解如淳曰:“徼,亦卒求盗之属也。”晋灼曰:“徼,塞也。”瓒曰:“既无亭候,又不徼循,无韂边之备也。” 注③集解汉书音义曰:“令民得畜牧于边县也。”瓒曰:“先是,新秦中千里无民,畏寇不敢畜牧,令设亭徼,故民得畜牧也。” 注④集解李奇曰:“边有官马,今令民能畜官母马者,满三岁归之也。及有蕃息,与当出缗算者,皆复令居新秦中,又充仞之也。谓与民母马,令得为马种;令十母马还官一驹,此为息什一也。”瓒曰:“前以边用不足,故设告缗之令,设亭徼,边民无警,皆得田牧。新秦中已充,故除告缗,不复取于民也。” 既得宝鼎,立后土、太一祠,①公卿议封禅事,而天下郡国皆豫治道桥,缮故宫,及当驰道县,县治官储,设供具,而望以待幸。 注①集解徐广曰:“元鼎四年立后土,五年立泰畤。” 其明年,南越反,西羌侵边为桀。于是天子为山东不赡,赦天下*[囚]*,因南方楼船卒二十余万人击南越,数万人发三河以西骑击西羌,又数万人度河筑令居。①初置张掖、酒泉郡,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③六十万人戍田之。中国缮道馈粮,远者三千,近者千余里,皆仰给大农。边兵不足,乃发武库工官兵器以赡之。车骑马乏绝,县官钱少,买马难得,乃着令,令封君以下至三百石以上吏,以差出牝马天下亭,亭有畜牸,岁课息。 注①索隐令音零,姚氏音连。韦昭云:“金城县。” 注②集解徐广曰:“元鼎六年。” 注③集解如淳曰:“塞候斥卒。” 齐相卜式上书曰:“臣闻主忧臣辱。南越反,臣愿父子与齐习船者往死之。”天子下诏曰:“卜式虽躬耕牧,不以为利,有余辄助县官之用。今天下不幸有急,而式奋愿父子死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赐爵关内侯,金六十斤,田十顷。” 布告天下,天下莫应。列侯以百数,①皆莫求从军击羌、越。至酎,少府省金,② 而列侯坐酎金失侯者百余人。③乃拜式为御史大夫。④ 注①索隐刘氏言其多以百而数,故坐酎金失侯者一百六人。 注②集解如淳曰:“省视诸侯金有轻有重也。或曰,至尝酎饮宗庙时,少府视其金多少也。” 注③集解如淳曰:“汉仪注王子为侯,侯岁以户口酎黄金于汉庙,皇帝临受献金以助祭。大祀日饮酎,饮酎受金。金少不如斤两,色恶,王削县,侯免国。” 注④集解徐广曰:“元鼎六年。” 式既在位,见郡国多不便县官作盐铁,铁器苦恶,①贾贵,或强令民卖买之。 而船有算,商者少,物贵,乃因孔仅言船算事。上由是不悦卜式。 注①集解瓒曰:“谓作铁器,民患苦其不好。”索隐器苦恶。苦音*(苦)*楛*(反)*,言苦其器恶而买卖也。言器苦窳不好。凡病之器云苦。窳音庾,语见本纪。苦如字读亦通也。 汉连兵三岁,诛羌,灭南越,番禺以西至蜀南者置初郡十七,①且以其故俗治,毋赋税。南阳、汉中以往郡,各以地比给初郡②吏卒奉③食币物,传车马被具。而初郡时时小反,杀吏,汉发南方吏卒往诛之,闲岁万余人,费皆仰给大农。大农以均输调盐铁助赋,故能赡之。然兵所过县,为以訾给毋乏而已,不敢言擅赋法矣。④ 注①集解徐广曰:“南越为九郡。”骃案:晋灼曰“元鼎六年,ㄔ降兀晕虾!?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郡;定西南夷,以为武都、□柯、越巂、沉儣、汶山郡;及地理志、西南夷传所置犍为、零陵、益州郡,凡十七也”。 注②索隐比音鼻。谓南阳、汉中已往之郡,各以其地比近给初郡。初郡,即西南夷初所置之郡。 注③索隐扶用反,包氏同。 注④集解徐广曰:“擅,一作‘经’。经,常也。惟取用足耳,不暇顾经常法则也。” 其明年,元封元年,卜式贬秩为太子太傅。而桑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尽代仅筦天下盐铁。弘羊以诸官各自巿,相与争,物故腾跃,而天下赋输或不偿其僦费,①乃请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各往往县置均输盐铁官,令远方各以其物贵时商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召工官治车诸器,皆仰给大农。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 ②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曰“平准”。天子以为然,许之。于是天子北至朔方,东到太山,巡海上,并北边以归。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皆取足大农。 注①索隐不偿其僦。服虔云:“雇载云僦,言所输物不足偿其雇载之费也。僦音子就反。” 注②集解如淳曰:“牟,取也。” 弘羊又请令吏得入粟补官,及罪人赎罪。令民能入粟甘泉各有差,以复终身,不告缗。他郡各输急处,①而诸农各致粟,山东漕益岁六百万石。一岁之中,太仓、甘泉仓满。边余谷诸物均输帛五百万匹。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于是弘羊赐爵左庶长,黄金再百斤焉。 注①索隐谓他郡能入粟,输所在急要之处也。 是岁小旱,上令官求雨,卜式言曰:“县官当食租衣税而已,今弘羊令吏坐市列肆, ①贩物求利。亨弘羊,天乃雨。” 注①索隐坐市列。谓吏坐市肆行列之中。 太史公曰: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所从来久远,自高辛氏之前尚矣,靡得而记云。故书道唐虞之际,诗述殷周之世,安宁则长庠序,先本绌末,以礼义防于利;事变多故而亦反是。是以物盛则衰,时极而转,①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禹贡九州,各因其土地所宜,人民所多少而纳职焉。 汤武承獘易变,使民不倦,各兢兢所以为治,而稍陵迟衰微。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②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以后,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嗳;有国强者或并髃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以至于秦,卒并海内。虞夏之币,金为三品,③或黄,或白,或赤;或钱,或布,④或刀, ⑤或龟贝。⑥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三)**②*等,黄金以溢名,⑦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于是外攘夷狄,内兴功业,海内之士力耕不足粮饟,女子纺绩不足衣服。古者尝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上,犹自以为不足也。无异故云,事势之流,相激使然,曷足怪焉。 注①集解徐广曰:“时,一作‘衰’。” 注②集解管子有轻重之法。 注③索隐即下“或黄,或赤﹑白”。黄,黄金也;白,白银也;赤,赤铜也:并见食货志。 注④集解如淳曰:“布于民闲也。” 注⑤集解如淳曰:“名钱为刀者,以其利于民也。” 注⑥索隐按:钱本名泉,言货之流如泉也,故周有泉府之官。及景王乃铸大钱。布者,言货流布,故周礼有二夫之布。食货志货布首长八分,足支八分。 刀者,钱也。食货志有契刀﹑错刀,形如刀,长二寸,直五千。以其形如刀,故曰刀,以其利于人也。又古者货贝宝龟,食货志有十朋五贝,皆用为货,其各有多少,元龟直十贝,故直二千一百六十,已下各有差也。 注⑦集解孟康曰:“二十两为溢。” 【索隐述赞】平准之立,通货天下。既入县官,或振华夏。其名刀布,其文龙马。增算告缗,裒多益寡。弘羊心计,卜式长者。都内充殷,取赡郊野。 [/TD][/TR][TR][TD][/TD][/TR][/ALIGN]

[TR][TD][/TD][/TR][TR][TD][/B][/TD][/TR][/ALIGN]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OP

Re:史记

[/ALIGN]

[HR][/ALIGN]

[TR]卷三十一 吴太伯世家 第一 [/TD][/TR][/ALIGN]

[TR]索隐系家者,记诸侯本系也,言其下及子孙常有国。故孟子曰“陈仲子,齐之系家”。又董仲舒曰“王者封诸侯,非官之也,得以代为家也”。 吴太伯,①太伯弟仲雍,②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佰﹑仲雍二人乃礶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③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礶荆蛮,自号句吴。④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 注①集解韦昭曰:“后武王追封为吴伯,故曰吴太伯。”索隐国语曰“黄池之会,晋定公使谓吴王夫差曰‘夫命圭有命,固曰吴伯,不曰吴王’”,是吴本伯爵也。范宁解论语曰“太者,善大之称;伯者,长也。周太王之元子故曰太伯”。称仲雍﹑季历,皆以字配名,则伯亦是字,又是爵,但其名史籍先阙耳。正义吴,国号也。太伯居梅里,在常州无锡县东南六十里。至十九世孙寿梦居之,号句吴。寿梦卒,诸樊南徙吴。至二十一代孙光,使子胥筑阖闾城都之,今苏州也。 注②索隐伯﹑仲﹑季是兄弟次第之字。若表德之字,意义与名相符,则系本曰“吴孰哉居蕃离”,宋忠曰“孰哉,仲雍字。蕃离,今吴之余暨也”。解者云雍是孰食,故曰雍字孰哉也。 注③集解应劭曰:“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 正义江熙云:“太伯少弟季历生文王昌,有圣德,太伯知其必有天下,故欲传国于季历。以太王病,托采药于吴越,不反。太王薨而季历立,一让也;季历薨而文王立,二让也;文王薨而武王立,遂有天下,三让也。又释云:太王病,托采药,生不事之以礼,一让也;太王薨而不反,使季历主丧,不葬之以礼,二让也;断发文身,示不可用,使历主祭祀,不祭之以礼,三让也。” 注④集解宋忠曰:“句吴,太伯始所居地名。”索隐荆者,楚之旧号,以州而言之曰荆。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此言自号句吴,吴名起于太伯,明以前未有吴号。地在楚越之界,故称荆蛮。颜师古注汉书,以吴言“句”者,夷语之发声,犹言 “于越”耳。此言“号句吴”,当如颜解。而注引宋忠以为地名者,系本居篇曰“孰哉居蕃离,孰姑徙句吴”,宋氏见史记有“太伯自号句吴”之文,遂弥缝解彼云是太伯始所居地名。裴氏引之,恐非其义。蕃离既有其地,句吴何总不知真实?吴人不闻别有城邑曾名句吴,则系本之文或难依信。吴地记曰:“泰伯居梅里,在阖闾城北五十里许。” 太伯卒,①无子,弟仲雍立,是为吴仲雍。仲雍卒,②子季简立。季简卒,子叔达立。叔达卒,子周章立。是时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 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乃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虚,③是为虞仲,④列为诸侯。 注①集解皇览曰:“太伯頉在吴县北梅里聚,去城十里。” 注②索隐吴地记曰:“仲雍頉在吴郡常孰县西海虞山上,与言偃頉并列。” 注③集解徐广曰:“在河东大阳县。” 注④索隐夏都安邑,虞仲都大阳之虞城,在安邑南,故曰夏虚。左传曰“太伯﹑虞仲,太王之昭”,则虞仲是太王之子必也。又论语称“虞仲﹑夷逸隐居放言”,是仲雍称虞仲。今周章之弟亦称虞仲者,盖周章之弟字仲,始封于虞,故曰虞仲。则仲雍本字仲,而为虞之始祖,故后代亦称虞仲,所以祖与孙同号也。 周章卒,子熊遂立,熊遂卒,子柯相立。①柯相卒,子强鸠夷立。强鸠夷卒,子余桥疑吾立。②余桥疑吾卒,子柯卢立。柯卢卒,子周繇立。③周繇卒,子屈羽立。④屈羽卒,子夷吾立。夷吾卒,子禽处立。禽处卒,子转立。⑤转卒,子颇高立。⑥颇高卒,子句卑立。⑦是时晋献公灭周北虞公,以开晋伐虢也。⑧句卑卒,子去齐立。去齐卒,子寿梦立。⑨寿梦立而吴始益大,称王。 注①正义柯音歌。相音相匠反。 注②正义桥音蹻骄反。 注③正义繇音遥,又音由。 注④正义屈,居勿反。 注⑤索隐谯周古史考云“柯转”。 注⑥索隐古史考作“颇梦”。 注⑦索隐古史考云“毕轸”。 注⑧索隐春秋经僖公五年“冬,晋人执虞公”。左氏二年传曰“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伐虢,宫之奇谏,不听。虞公许之,且请先伐之,遂伐虢,灭下阳”。五年传曰“晋侯复假道伐虢,宫之奇谏,不听。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冬十有二月,灭虢。师还,遂袭虞灭之”也。 注⑨正义梦,莫公反。 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在夷蛮。十二世而晋灭中国之虞。中国之虞灭二世,而夷蛮之吴兴。①大凡从太伯至寿梦十九世。② 注①正义中国之虞灭后二世,合七十一年,至寿梦而兴大,称王。 注②索隐寿梦是仲雍十九代孙也。 王寿梦二年,①楚之亡大夫申公巫臣怨楚将子反而礶晋,自晋使吴,教吴用兵乘车,令其子为吴行人,②吴于是始通于中国。吴伐楚。十六年,楚共王伐吴,至衡山。③ 注①索隐自寿梦已下始有其年,春秋唯记卒年。计二年当成七年也。 注②集解服虔曰:“行人,掌国宾客之礼籍,以待四方之使,宾大客,受小客之币辞。”索隐左传鲁成二年曰“巫臣使齐,及郑,使介反币,而以夏姬行,遂礶晋”。七年传曰“子重﹑子反杀巫臣之族而分其室,巫臣遗二子书曰‘余必使尔罢于奔命以死’。巫臣使于吴,吴子寿梦悦之,乃通吴于晋,教吴乘车,教之战阵,教之叛楚,寘其子狐庸焉,使为行人。吴始伐楚,伐巢,伐徐。马陵之会,吴入州来,子重﹑子反于是乎一岁七奔命”是。 注③集解杜预曰:“吴兴乌程县南也。”索隐春秋经襄三年“楚公子婴齐帅师伐吴”,左传曰“楚子重伐吴,为简之师,克鸠兹,至于衡山”也。 二十五年,王寿梦卒。①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②次曰余祭,次曰余眛,③次曰季札。④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 注①索隐襄十二年经曰“秋九月,吴子乘卒”。左传曰寿梦。计从成六年至此,正二十五年。系本曰“吴孰姑徙句吴”。宋忠曰“孰姑,寿梦也”。代谓祝梦乘诸也。寿孰音相近,姑之言诸也,毛诗传读“姑”为“诸”,知孰姑寿梦是一人,又名乘也。 注②索隐春秋经书“吴子遏”,左传称“诸樊”,盖遏是其名,诸樊是其号。公羊传“遏”作“谒”。 注③索隐左传曰“阍戕戴吴”。杜预曰“戴吴,余祭也”。又襄二十八年左传,齐庆封奔吴,句余与之朱方。杜预曰“句余,吴子夷末也”。计余祭以襄二十九年卒,则二十八年赐庆封邑,不得是夷末。且句余余祭或谓是一人,夷末惟史记﹑公羊作“余眛”,左氏及谷梁并为“余祭”。夷末﹑句余音字各异,不得为一,或杜氏误耳。正义祭,侧界反。眛,莫葛反。 注④索隐公羊传曰:“谒也,余祭也,夷末也,与季子同母者四人。季子弱而才,兄弟皆爱之,同欲以为君,兄弟递相为君,而致国乎季子。故谒也死,余祭也立;余祭也死,夷末也立;夷末也死,则国宜之季子,季子使而亡焉。僚者长庶也,即之。阖闾曰:‘将从先君之命与,则国宜之季子也;如不从君之命,则宜立者我也。僚恶得为君乎?’于是使专诸刺僚。”史记寿梦四子,亦约公羊文,但以僚为余迋子为异耳。左氏其文不明,服虔用公羊,杜预依史记及吴越春秋。下注徐广引系本曰“夷迋及僚,夷迋生光”,检系本今无此语。然按左狐庸对赵文子,谓“夷末甚德而度,其天所启也,必此君之子孙实终之”。若以僚为末子,不应此言。又光言“我王嗣”,则光是夷迋子,且明是庶子。 王诸樊元年,①诸樊已除丧,让位季札。季札谢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②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③君子曰④‘能守节矣’。君义嗣,⑤ 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于子臧之义。” 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⑥秋,吴伐楚,楚败我师。四年,晋平公初立。⑦ 注①集解世本曰“诸樊徙吴”也。 注②集解服虔曰:“宣公,曹伯卢也,以鲁成公十三年会晋侯伐秦,卒于师。曹君,公子负刍也。负刍在国,闻宣公卒,杀太子而自立,故曰不义之也。” 注③集解服虔曰:“子臧,负刍庶兄。”索隐成十三年左传曰:“曹宣公卒于师。曹人使公子负刍守,使公子欣时逆丧。秋,负刍杀其太子而自立。”杜预曰:“皆宣公庶子也。负刍,成公也。欣时,子臧也。”十五年传曰:“会于戚,讨曹成公也,执而归诸京师。诸侯将见子臧于王而立之。子臧曰:‘前志有之,曰圣达节,杜预曰:圣人应天命,不拘常礼也。次守节,杜预曰:谓贤者也。下失节。杜预曰:愚者,妄动也。为君,非吾节也。虽不能圣,敢失守乎?’遂逃奔宋。” 注④索隐君子者,左丘明所为史评仲尼之词,指仲尼为君子也。 注⑤集解王肃曰:“义,宜也。嫡子嗣国,得礼之宜。”杜预曰:“诸樊嫡子,故曰义嗣。” 注⑥索隐“诸樊元年已除丧”至“乃舍之”,皆襄十四年左氏传文。正义舍音舍。 注⑦索隐左传襄十六年春“葬晋悼公,平公即位”是也。 十三年,王诸樊卒。①有命授弟余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季札封于延陵,②故号曰延陵季子。 注①索隐春秋经襄二十五年:“十有二月,吴子遏伐楚,门于巢,卒。”左传曰: “吴子诸樊伐楚,以报舟师之役,门于巢。巢牛臣曰:‘吴王勇而轻,若启之,将亲门,我获射之,必殪。是君也死,疆其少安。’从之。吴子门焉,牛臣隐于短墙以射之,卒。” 注②索隐襄三十一年左传赵文子问于屈狐庸曰“延州来季子其果立乎”,杜预曰 “延州来,季札邑也”昭二十七年左传曰“吴子使延州来季子聘于上国”,杜预曰“季子本封延陵,后复封州来,故曰延州来”。成七年左传曰“吴入州来”,杜预曰“州来,楚邑,淮南下蔡县是”。昭十三年传“吴伐州来”,二十三年传“吴灭州来”。则州来本为楚邑,吴光伐灭,遂以封季子也。地理志云会稽毗陵县,季札所居。太康地理志曰 “故延陵邑,季札所居,栗头有季札祠”。地理志沛郡下蔡县云,古州来国,为楚所灭,后吴取之,至夫差,迁昭侯于此。公羊传曰“季子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何休曰 “不入吴朝廷也”。此云“封于延陵”,谓因而赐之以菜邑。而杜预春秋释例土地名则云“延州来,阙”,不知何故而为此言也。 王余祭三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礶吴。吴予庆封朱方之县,①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 注①集解吴地记曰:“朱方,秦改曰丹徒。” 四年,吴使季札聘于鲁,①请观周乐。②为歌周南、召南。③曰:“美哉,始基之矣,④犹未也。⑤然勤而不怨。”⑥歌邶、墉、韂。⑦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⑧吾闻韂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韂风乎?”⑨歌王。⑩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⑾歌郑。⑿曰:“其细已甚,民不堪也,是其先亡乎?”⒀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 ⒁表东海者,其太公乎?⒂国未可量也。”⒃歌豳。曰:“美哉,荡荡乎,乐而不淫, ⒄其周公之东乎?”⒅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 ⒆歌魏。曰:“美哉,沨沨乎,⒇大而婉,(21)俭而易,行以德辅,此则盟主也。” (22)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风乎?不然,何忧之远也?(23)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24)自郐以下,无讥焉。(25)歌小雅。(26)曰:“美哉,思而不贰,(27)怨而不言,(28)其周德之衰乎?(29)犹有先王之遗民也。”(30)歌大雅。(31)曰:“广哉,熙熙乎,(32)曲而有直体,(33)其文王之德乎?”歌颂。(34)曰:“至矣哉,(35)直而不倨,(36)曲而不诎,(37)近而不偪,(38)远而不携,(39)而迁不淫,(40)复而不厌,(41)哀而不愁,(42)乐而不荒,(43)用而不匮,(44)广而不宣,(45)施而不费,(46)取而不贪,(47)处而不厎,(48)行而不流。(49)五声和,八风平, (50)节有度,守有序,(51)盛德之所同也。”(52)见舞象箾、南钥者,(53)曰: “美哉,犹有感。”(54)见舞大武,(55)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见舞韶护者,(56)曰:“圣人之弘也,(57)犹有臱德,圣人之难也!”(58)见舞大夏, (59)曰:“美哉,勤而不德!(60)非禹其谁能及之?”见舞招箾,(61)曰:“德至矣哉,大矣,(62)如天之无不焘也,(63)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无以加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观。”(64) 注①集解在春秋鲁襄公二十九年。 注②集解服虔曰:“周乐,鲁所受四代之乐也。”杜预曰:“鲁以周公故,有天子礼乐。” 注③集解杜预曰:“此皆各依其本国歌所常用声曲。” 注④集解王肃曰:“言始造王基也。” 注⑤集解贾逵曰:“言未有雅、颂之成功也。”杜预曰:“犹有商纣,未尽善也。” 注⑥集解杜预曰:“未能安乐,然其音不怨怒。” 注⑦集解杜预曰:“武王伐纣,分其地为三监。三监叛,周公灭之,并三监之地,更封康叔,故三国尽被康叔之化。” 注⑧集解贾逵曰:“渊,深也。”杜预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韂康叔、武公德化深远,虽遭宣公淫乱,懿公灭亡,民犹秉义,不至于困。” 注⑨集解贾逵曰:“康叔遭管叔﹑蔡叔之难,武公罹幽王、曪姒之忧,故曰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杜预曰:“康叔,武公,皆韂之令德君也。听声以为别,故有疑言。” 注⑩集解服虔曰:“王室当在雅,衰微而列在风,故国人犹尊之,故称王,犹春秋之王人也。”杜预曰:“王,黍离也。” 注⑾集解服虔曰:“平王东迁雒邑。”杜预曰:“宗周殒灭,故忧思;犹有先王之遗风,故不惧也。”正义思音肆。 注⑿集解贾逵曰:“郑风,东郑是。” 注⒀集解服虔曰:“其风细弱已甚,摄于大国之闲,无远虑持久之风,故曰民不堪,将先亡也。” 注⒁集解服虔曰:“泱泱,舒缓深远,有大和之意。其诗风刺,辞约而义微,体疏而不切,故曰大风。”索隐泱,于良反。泱泱犹汪汪洋洋,美盛貌也。杜预曰“弘大之声”也。 注⒂集解王肃曰:“言为东海之表式。” 注⒃集解服虔曰:“国之兴衰,世数长短,未可量也。”杜预曰:“言其或将复兴。” 注⒄集解贾逵曰:“荡然无忧,自乐而不荒淫也。” 注⒅集解杜预曰:“周公遭管蔡之变,东征,为成王陈后稷先公不敢荒淫,以成王业,故言其周公东乎。” 注⒆集解杜预曰:“秦仲始有车马礼乐,去戎狄之音而有诸夏之声,故谓之夏声。及襄公佐周平王东迁而受其故地,故曰周之旧也。” 注⒇索隐沨音冯,又音泛。杜预曰:“中庸之声。” 注(21)索隐左传作“大而婉”。杜预曰:“婉,约也。大而约,则俭节易行。”婉字宜读为“婉”也。 注(22)集解徐广曰:“盟,一作‘明’。”骃案:贾逵曰“其志大,直而有曲体,归中和中庸之德,难成而实易行。故曰以德辅此,则盟主也”。杜预曰“惜其国小而无明君”。索隐注引徐广曰“盟,一作‘明’”。按:左传亦作“明”,此以听声知政,言其明听耳,非盟会也。 注(23)集解杜预曰:“晋本唐国,故有尧之遗风。忧深思远,情发于声也。” 注(24)集解杜预曰:“淫声放荡,无所畏忌,故曰国无主。” 注(25)集解服虔曰:“郐以下,及曹风也。其国小,无所刺讥。” 注(26)集解杜预曰:“小雅,小正,亦乐歌之章。” 注(27)集解杜预曰:“思文武之德,无贰叛之心也。” 注(28)集解王肃曰:“非不能言,畏罪咎也。” 注(29)集解杜预曰:“衰,小也。” 注(30)集解杜预曰:“谓有殷王余俗,故未大衰。” 注(31)集解杜预曰:“大雅,陈文王之德,以正天下。” 注(32)集解杜预曰:“熙熙,和乐声。” 注(33)集解杜预曰:“论其声。” 注(34)集解杜预曰:“颂者,以其成功告于神明。” 注(35)集解贾逵曰:“言道备至也。” 注(36)集解杜预曰:“倨,傲也。” 注(37)集解杜预曰:“诎,挠也。” 注(38)集解杜预曰:“谦,退也。” 注(39)集解杜预曰:“携,贰也。” 注(40)集解服虔曰:“迁,徙也。文王徙酆,武王居鄗。”杜预曰:“淫,过荡也。” 注(41)集解杜预曰:“常日新也。” 注(42)集解杜预曰:“知命也。” 注(43)集解杜预曰:“节之以礼也。” 注(44)集解杜预曰:“德弘大。” 注(45)集解杜预曰:“不自显也。” 注(46)集解杜预曰:“因民所利而利之。” 注(47)集解杜预曰:“义然后取。” 注(48)集解杜预曰:“守之以道。” 注(49)集解杜预曰:“制之以义。” 注(50)集解杜预曰:“宫、商、角、征、羽谓之五声。八方之气谓之八风。” 注(51)集解杜预曰:“八音克谐,节有度也。无相夺伦,守有序也。” 注(52)集解杜预曰:“颂有殷、鲁,故曰盛德之所同。” 注(53)集解贾逵曰:“象,文王之乐武象也。箾,舞曲也。南钥,以钥舞也。” 索隐箾音朔,又素交反。 注(54)集解服虔曰:“憾,恨也。恨不及己以伐纣而致太平也。”索隐感读为 “憾”,字省耳,胡暗反。 注(55)集解贾逵曰:“大武,周公所作武王乐也。” 注(56)集解贾逵曰:“韶护,殷成汤乐大护也。” 注(57)集解贾逵曰:“弘,大也。” 注(58)集解服虔曰:“臱于始伐而无圣佐,故曰圣人之难也。” 注(59)集解贾逵曰:“夏禹之乐大夏也。” 注(60)集解服虔曰:“禹勤其身以治水土也。” 注(61)集解服虔曰:“有虞氏之乐大韶也。”索隐“韶”“箫”二字体变耳。 注(62)集解服虔曰:“至,帝王之道极于韶也。尽美尽善也。” 注(63)集解贾逵曰:“焘,覆也。” 注(64)集解服虔曰:“周用六代之乐,尧曰咸池,黄帝曰云门。鲁受四代,下周二等,故不舞其二。季札知之,故曰有他乐吾不敢请。” 去鲁,遂使齐。说晏平仲曰:“子速纳邑与政。①无邑无政,乃免于难。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得所归,难未息也。”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免于栾高之难。② 注①集解服虔曰:“入邑与政职于公,不与国家之事。” 注②集解难在鲁昭公八年。正义难,乃惮反。在鲁昭公八年。栾施、高强二氏作难,陈桓子和之乃解也。 去齐,使于郑。见子产,如旧交。谓子产曰:“郑之执政侈,难将至矣,政必及子。子为政,慎以礼。①不然,郑国将败。”去郑,适韂。说蘧瑗、史狗、史鰌、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曰:“韂多君子,未有患也。” 注①集解服虔曰:“礼,所以经国家,利社稷也。” 自韂如晋,将舍于宿,①闻钟声,②曰:“异哉!吾闻之,辩而不德,必加于戮。 ③夫子获罪于君以在此,④惧犹不足,而又可以畔乎?⑤夫子之在此,犹燕之巢于幕也。 ⑥君在殡而可以乐乎?”⑦遂去之。文子闻之,终身不听琴瑟。⑧ 注①集解左传曰:“将宿于戚。”索隐注引左传曰“将宿于戚”。按:太史公欲自为一家,事虽出左氏,文则随义而换。既以“舍”字替“宿”,遂误下“宿”字替于 “戚”。戚既是邑名,理应不易。今宜读宿为“戚”。戚,韂邑,孙文子旧所食地。 注②集解服虔曰:“孙文子鼓钟作乐也。” 注③集解服虔曰:“辩若□辩也。夫以辩争,不以德居之,必加于刑戮也。” 注④集解贾逵曰:“夫子,孙文子也。获罪,出献公,以戚畔也。” 注⑤索隐左传曰:“而又何乐”。此“畔”字宜读曰“乐”。乐谓所闻钟声也,畔非其义也。 注⑥集解王肃曰:“言至危也。” 注⑦集解贾逵曰:“韂君献公棺在殡未葬。” 注⑧集解服虔曰:“闻义而改也。琴瑟不听,况于钟鼓乎?” 适晋,说赵文子、①韩宣子、②魏献子③曰:“晋国其萃于三家乎!”④将去,谓叔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将在三家。⑤吾子直,⑥必思自免于难。” 注①索隐名武也。 注②索隐名起也。正义世本云名秦。 注③索隐名钟舒也。 注④集解服虔曰:“言晋国之祚将集于三家。” 注⑤集解杜预曰:“富必厚施,故政在三家也。” 注⑥集解服虔曰:“直,不能曲挠以从觽。”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頉树而去。①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注①正义括地志云:“徐君庙在泗州徐城县西南一里,即延陵季子挂剑之徐君也。” 七年,楚公子围弒其王夹敖而代立,是为灵王。①十年,楚灵王会诸侯而以伐吴之朱方,以诛齐庆封。吴亦攻楚,取三邑而去。②十一年,楚伐吴,至雩娄。③十二年,楚复来伐,次于干溪,楚师败走。 注①索隐春秋经襄二十五年,吴子遏卒;二十九年,阍杀吴子余祭;昭十五年,吴子夷未卒。是余祭在位四年,余眛在位十七年。系家倒错二王之年,此七年正是余眛之三年。昭元年经曰“冬十有一月,楚子麇卒”。左传曰“楚公子围将聘于郑,未出竟,闻王有疾而还。入问王疾,缢而杀之,孙卿曰:以冠缨绞之。遂杀其子幕及平夏。葬王于郏,谓之郏敖”也。 注②集解左传曰:“吴伐楚,入棘、栎、麻,以报朱方之役。”索隐杜预注彼云 “皆楚东鄙邑也。谯国酇县东北有棘亭,汝阴新蔡县东北有栎亭”。按:解者以麻即襄城县故麻城是也。 注③集解服虔曰:“雩娄,楚之东邑。”索隐昭五年左传曰“楚子使沈尹射待命于巢,薳启强待命于雩娄”。今直言至雩娄,略耳。 注④集解杜预曰:“干溪在谯国城父县南,楚东境。” 十七年,王余祭卒,①弟余眛立。王余眛二年,楚公子弃疾弒其君灵王代立焉。② 注①索隐春秋襄二十九年经曰“阍杀吴子余祭”。左传曰“吴人伐越,获俘焉,以为阍,使守舟。吴子余祭观舟,阍以刀杀之”。公羊传曰“近刑人则轻死之道”是也。 注②索隐据春秋,即眛之十五年也。昭十三年经曰“夏四月,楚公子比自晋归于楚,弒其君虔于干溪,楚公子弃疾杀公子比”。左传具载,以词繁不录。公子比,弃疾,皆灵王弟也。比即子干也。灵王,公子围也,即位后易名为虔。弃疾即位后易名熊居,是为平王。史记以平王遂有楚国,故曰“弃疾弒君”;春秋以子干已为王,故曰“比杀君”:彼此各有意义也。 四年,王余眛卒,欲授弟季札。季札让,逃去。于是吴人曰:“先王有命,兄卒弟代立,必致季子。季子今逃位,则王余眛后立。今卒,其子当代。”乃立王余眛之子僚为王。① 注①集解吴越春秋曰“王僚,夷眛子”,与史记同。索隐此文以为余眛子,公羊传以为寿梦庶子也。 王僚二年,①公子光伐楚,②败而亡王舟。光惧,袭楚,复得王舟而还。③ 注①索隐计僚元年当昭十六年。比二年,公子光亡王舟,事在昭十七年左传。 注②集解徐广曰:“世本云夷眛生光。” 注③集解左传曰舟名“余皇”。 五年,楚之亡臣伍子胥来礶,公子光客之。①公子光者,王诸樊之子也。②常以为吾父兄弟四人,当传至季子。季子即不受国,光父先立。即不传季子,光当立。阴纳贤士,欲以袭王僚。 注①索隐左传昭二十年曰:“伍员如吴,言伐楚之利于州于。杜预曰:州于,吴子僚也。公子光曰:‘是宗为戮,而欲反其雠,不可从也。’员曰:‘彼将有他志,余姑为之求士,而鄙以待之。’乃见鱄设诸焉,而耕于鄙。”是谓客礼以接待也。 注②索隐此文以为诸樊子,系本以为夷眛子。 八年,吴使公子光伐楚,败楚师,迎楚故太子建母于居巢以归。因北伐,败陈﹑蔡之师。九年,公子光伐楚,拔居巢﹑钟离。①初,楚边邑卑梁氏之处女与吴边邑之女争桑,②二女家怒相灭,两国边邑长闻之,怒而相攻,灭吴之边邑。吴王怒,故遂伐楚,取两都而去。③ 注①集解服虔曰:“钟离,州来西邑也。”索隐昭二十四年经曰:“冬,吴灭巢。” 左传曰:“楚子为舟师以略吴疆。沈尹戌曰:‘此行也,楚必亡邑。不抚人而劳之,吴不动而速之。’吴人踵楚,边人不备,遂灭巢及钟离乃还也。”地理志居巢属庐江,钟离属九江。应劭曰“钟离子之国也”。 注②索隐左传无其事。 注③正义两都即钟离﹑居巢。 伍子胥之初礶吴,说吴王僚以伐楚之利。公子光曰:“胥之父兄为僇于楚,欲自报其仇耳。未见其利。”于是伍员知光有他志,①乃求勇士专诸,②见之光。光喜,乃客伍子胥。子胥退而耕于野,以待专诸之事。③ 注①集解服虔曰:“欲取国。” 注②集解贾逵曰:“吴勇士。”索隐专或作“剸”。左传作“鱄设诸”。刺客传曰 “诸,棠邑人也”。正义吴越春秋云:“专诸,丰邑人。伍子胥初亡楚如吴时,遇之于途,专诸方与人□,甚不可当,其妻呼,还。子胥怪而问其状。专诸曰:‘夫屈一人之下,必申万人之上。’胥因而相之,雄貌,深目,侈口,熊背,知其勇士。” 注③索隐依左传即上五年“公子光客之”是也。事合记于五年,不应略彼而更具于此也。 十二年冬,楚平王卒。①十三年春,吴欲因楚丧而伐之,②使公子盖余﹑烛庸③以兵围楚之六﹑灊。④使季札于晋,以观诸侯之变。⑤楚发兵绝吴兵后,吴兵不得还。于是吴公子光曰:“此时不可失也。”⑥告专诸曰:“不索何获!⑦我真王嗣,当立,吾欲求之。季子虽至,不吾废也。”⑧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⑨而两公子将兵攻楚,楚绝其路。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柰我何。”光曰:“我身,子之身也。”⑩四月丙子,⑾光伏甲士于窟室,⑿而谒王僚饮。⒀王僚使兵陈于道,自王宫至光之家,门阶户席,皆王僚之亲也,人夹持铍。⒁公子光详为⒂足疾,入于窟室,⒃使专诸置匕首⒄于炙鱼之中以进食。[一八]手匕首刺王僚,铍交于匈,⒆遂弒王僚。公子光竟代立为王,是为吴王阖庐。阖庐乃以专诸子为卿。 注①索隐昭二十六年春秋经书“楚子居卒”是也。按十二诸侯年表及左传,合在僚十一年。 注②索隐据表及左氏传止合有十二年,事并见昭二十七年左传也。 注③集解贾逵曰:“二公子皆吴王僚之弟。”索隐春秋作“掩余”,史记并作“盖余”,义同而字异。或者谓太史公被腐刑,不欲言“掩”也。贾逵及杜预及刺客传皆云 “二公子,王僚母弟”。而昭二十三年左传曰“光帅右,掩余帅左”,杜注彼则云“掩余,吴王寿梦子”。又系族谱亦云“二公子并寿梦子”。若依公羊,僚为寿梦子,则与系族谱合也。 注④集解杜预曰:“灊在庐江六县西南。” 注⑤集解服虔曰:“察强弱。” 注⑥集解贾逵曰:“时,言可杀王时也。” 注⑦集解服虔曰:“不索当何时得也。” 注⑧集解王肃曰:“聘晋还至也。” 注⑨集解服虔曰:“母老子弱,专诸托其母子于光也。”王肃曰:“专诸言王母老子弱也。”索隐依王肃解,与史记同,于理无失。服虔﹑杜预见左传下文云“我,尔身也,以其子为卿”,遂强解“是无若我何”犹言“我无若是何”,语不近情,过为迂回,非也。 注⑩集解服虔曰:“言我身犹尔身也。” 注⑾索隐春秋经唯言“夏四月”,左传亦无“丙子”,当别有按据,不知出何书也。 注⑿集解杜预曰:“掘地为室也。” 注⒀索隐谒,请也。本或作“请”也。 注⒁集解音披。索隐音披。刘逵注吴都赋“铍,两刃小刀”。 注⒂索隐上音阳,下如字。左传曰“光伪足疾”,详即伪也。或读此“为”字音 “伪”,非也。岂详伪重言邪? 注⒃集解杜预曰:“恐难作,王党杀己,素避之也。” 注⒄索隐刘氏曰:“匕首,短剑也。”按:盐铁论以为长尺八寸。通俗文云“其头类匕,故曰匕首也”。 注⒅集解服虔曰:“全鱼炙也。” 注⒆集解贾逵曰:“交专诸匈也。” 季子至,曰:“苟先君无废祀,民人无废主,社稷有奉,乃吾君也。吾敢谁怨乎? 哀死事生,以待天命。①非我生乱,立者从之,先人之道也。”②复命,哭僚墓, ③复位而待。④吴公子烛庸﹑盖余二人将兵遇围于楚者,闻公子光弒王僚自立,乃以其兵降楚,楚封之于舒。⑤ 注①集解服虔曰:“待其天命之终也。” 注②集解杜预曰:“吴自诸樊以下,兄弟相传而不立适,是乱由先人起也。季子自知力不能讨光,故云。” 注③集解服虔曰:“复命于僚,哭其墓也。”正义复音伏,下同。 注④集解杜预曰:“复本位,待光命。” 注⑤索隐左传昭二十七年曰“掩余奔徐,烛庸奔钟吾”。三十年经曰“吴灭徐,徐子奔楚”。左传曰“吴子使徐人执掩余,使钟吾人执烛庸。二公子奔楚,楚子大封而定其徙”。无封舒之事,当是“舒”“徐”字乱,又且疏略也。 王阖庐元年,举伍子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楚诛伯州儣,其孙伯嚭亡奔吴,①吴以为大夫。 注①集解徐广曰:“伯嚭,州儣孙也。史记与吴越春秋同。嚭音披美反。” 三年,吴王阖庐与子胥﹑伯嚭将兵伐楚,拔舒,杀吴亡将二公子。光谋欲入郢,将军孙武曰:“民劳,未可,待之。”①四年,伐楚,取六与灊。五年,伐越,败之。六年,楚使子常囊瓦伐吴。②迎而击之,大败楚军于豫章,取楚之居巢而还。③ 注①索隐左传此年有子胥对耳,无孙武事也。 注②正义左传云“楚囊瓦为令尹”,杜预云“子囊之孙子常。” 注③索隐左传定二年,当为七年。 九年,吴王阖庐请伍子胥﹑孙武曰:“始子之言郢未可入,今果如何?”①二子对曰:“楚将子常贪,而唐﹑蔡皆怨之。王必欲大伐,必得唐﹑蔡乃可。”阖庐从之,悉兴师,与唐﹑蔡西伐楚,至于汉水。楚亦发兵拒吴,夹水陈。②吴王阖庐弟夫燍③欲战,阖庐弗许。夫燍曰:“王已属臣兵,兵以利为上,尚何待焉?”遂以其部五千人袭冒楚,楚兵大败,走。于是吴王遂纵兵追之。比至郢,④五战,楚五败。楚昭王亡出郢,奔郧。 ⑤郧公弟欲弒昭王,⑥昭王与郧公礶随。⑦而吴兵遂入郢。子胥﹑伯嚭鞭平王之尸⑧以报父雠。 注①索隐言今欲果敢伐楚可否也。 注②正义音阵。 注③正义音古代反。 注④索隐定四年“战于柏举,吴入郢”是也。 注⑤集解服虔曰:“郧,楚县。” 注⑥正义左传云郧公辛之弟怀也。 注⑦集解服虔曰:“随,楚与国也。” 注⑧索隐左氏无此事。 十年春,越闻吴王之在郢,国空,乃伐吴。吴使别兵击越。楚告急秦,秦遣兵救楚击吴,吴师败。阖庐弟夫燍见秦越交败吴,吴王留楚不去,夫燍亡归吴而自立为吴王。阖庐闻之,乃引兵归,攻夫燍。夫燍败奔楚。楚昭王乃得以九月复入郢,而封夫燍于堂溪,为堂溪氏。①十一年,吴王使太子夫差伐楚,取番。楚恐而去郢徙鄀。② 注①集解司马彪曰:“汝南吴房有堂溪亭。”索隐案地理志而知。正义括地志云: “豫州吴房县在州西北九十里。应劭云‘吴王阖闾弟夫燍奔楚,封之于堂溪氏。本房子国,以封吴,故曰‘吴房’。” 注②集解服虔曰;“鄀,楚邑。”索隐定六年左传“四月己丑,吴太子终累败楚舟师”。杜预曰“阖庐子,夫差兄”。此以为夫差,当谓名异而一人耳。左传又曰“获潘子臣﹑小惟子及大夫七人,楚于是乎迁郢于鄀”。此言番,番音潘,楚邑名,子臣即其邑之大夫也。 十五年,孔子相鲁。① 注①索隐定十年左传曰“夏,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孔丘相。儣弥言于齐侯曰 ‘孔丘知礼而无勇’”是也。杜预以为“相会仪也”,而史迁孔子系家云“摄行相事”。案:左氏“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又使兹无还揖对”,是摄国相也。 十九年夏,吴伐越,越王句践迎击之檇李。①越使死士挑战,②三行造吴师,呼,自刭。③吴师观之,越因伐吴,败之姑苏,④伤吴王阖庐指,军却七里。吴王病伤而死。 ⑤阖庐使立太子夫差,谓曰:“尔而忘句践杀汝父乎?”对曰:⑥“不敢!”三年,乃报越。 注①集解贾逵曰:“檇李,越地。”杜预曰:“吴郡嘉兴县南有檇李城也。”檇音醉。 注②集解徐广曰:“死,一作‘亶’,越世家亦然,或者以为人名氏乎?”骃案:贾逵曰“死士,死罪人也”。郑觽曰“死士,欲以死报恩者也”。杜预曰“敢死之士也”。正义挑音田鸟反。 注③集解左传曰:“使罪人三行,属剑于颈。”正义行,胡郎反。造,干到反。呼,火故反。颈,坚鼎反。 注④集解越绝书曰:“阖庐起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高见三百里。” 索隐姑苏,台名,在吴县西三十里。左传定十四年曰“越子大败之,灵姑浮以戈击阖庐,阖庐伤将指,还,卒于陉,去檇李七里”。杜预以为檇李在嘉兴县南。灵姑浮,越大夫也。 注⑤集解越绝书曰:“阖庐頉在吴县昌门外,名曰虎丘。下池广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桐棺三重,澒池六尺,玉凫之流扁诸之剑三千,方员之口三千,盘郢﹑鱼肠之剑在焉。卒十余万人治之,取土临湖。葬之三日,白虎居其上,故号曰虎丘。”索隐澒,胡贡反。以水银为池。 注⑥索隐此以为阖庐谓夫差,夫差对阖庐。若左氏传,则云“对曰”者,夫差对所使之人也。 王夫差元年,①以大夫伯嚭为太宰。②习战射,常以报越为志。二年,吴王悉精兵以伐越,败之夫椒,③报姑苏也。越王句践乃以甲兵五千人栖于会稽,④使大夫种⑤因吴太宰嚭而行成,⑥请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昔有过氏⑦杀斟灌以伐斟寻,⑧灭夏后帝相。⑨帝相之妃后缗方娠,⑩逃于有仍⑾而生少康。⑿少康为有仍牧正。⒀有过又欲杀少康,少康奔有虞。⒁有虞思夏德,于是妻之以二女而邑之于纶, ⒂有田一成,有觽一旅。⒃后遂收夏觽,抚其官职。⒄使人诱之,⒅遂灭有过氏,复禹之绩,祀夏配天,⒆不失旧物。⒇今吴不如有过之强,而句践大于少康。今不因此而灭之,又将宽之,不亦难乎!且句践为人能辛苦,今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听太宰嚭,卒许越平,与盟而罢兵去。 注①集解越绝书曰:“太伯到夫差二十六代且千岁。”索隐史记太伯至寿梦十九代,诸樊已下六王,唯二十五代。 注②索隐案:左传定四年伯嚭为太宰,当阖庐九年,非夫差代也。 注③集解贾逵曰:“夫椒,越地。”杜预曰:“太湖中椒山也。”索隐贾逵云越地,盖近得之。然其地阙,不知所在。杜预以为太湖中椒山,非战所。夫椒与椒山不得为一。且夫差以报越为志,又伐越,当至越地,何乃不离吴境,近在太湖中?又案:越语云 “败五湖也”。 注④集解贾逵曰:“会稽,山名。”索隐鸟所止宿曰栖。越为吴败,依托于山林,故以鸟栖为喻。左传作“保”,国语作“栖”。 注⑤索隐大夫,官也;种,名也。吴越春秋以为种姓文。而刘氏云“姓大夫”,非也。 注⑥集解服虔曰:“行成,求成也。”正义国语云:“越饰美女八人纳太宰嚭,曰: ‘子苟然,放越之罪。’” 注⑦集解贾逵曰:“过,国名也。”索隐过音戈。寒浞之子浇所封国也,猗姓国。晋地道记曰:“东莱掖县有过乡,北有过城,古过国也。” 注⑧集解斟灌,斟寻,夏同姓也。夏后相依斟灌而国,故曰杀夏后相也。索隐斟灌﹑斟寻夏同姓,贾氏据系本而知也。案:地理志北海寿光县,应劭曰“古斟灌亭是也”。平寿县,复云“古北峕寻,禹后,今峕城是也”。然“峕”与“斟”同。 注⑨集解服虔曰:“夏后相,启之孙。” 注⑩集解贾逵曰:“缗,有仍之姓也。”杜预曰:“娠,怀身也。” 注⑾集解贾逵曰:“有仍,国名,后缗之家。”索隐未知其国所在。春秋经桓五年 “天王使仍叔之子来聘”,谷梁经传并作“任叔”。仍任声相近,或是一地,犹甫吕﹑虢郭之类。案:地理志东平有任县,盖古仍国。 注⑿集解服虔曰:“后缗遗腹子。” 注⒀集解王肃曰:“牧正,牧官之长也。” 注⒁集解贾逵曰:“有虞,帝舜之后。”杜预曰:“梁国虞县。” 注⒂集解贾逵曰:“纶,虞邑。” 注⒃集解贾逵曰:“方十里为成。五百人为旅。” 注⒄集解服虔曰:“因此基业,稍收取夏遗民余觽,抚修夏之故官宪典。” 注⒅索隐左传云:“使女艾谍浇,遂灭过﹑戈。”杜预曰:“谍,候也。” 注⒆集解服虔曰:“以鲧配天也。” 注⒇集解贾逵曰:“物,职也。”杜预曰:“物,事也。” 七年,吴王夫差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子胥谏曰:“越王句践食不重味,衣不重采,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其觽。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越在腹心疾而王不先,而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遂北伐齐,败齐师于艾陵。①至缯,②召鲁哀公而征百牢。③季康子使子贡以周礼说太宰嚭,乃得止。因留略地于齐鲁之南。九年,为驺伐鲁,④,至与鲁盟乃去。十年,因伐齐而归。十一年,复北伐齐。⑤ 注①集解杜预曰:“艾陵,齐地。”索隐七年,鲁哀公之六年也。左传此年无伐齐事,哀十一年败齐艾陵尔。 注②集解杜预曰:“琅邪缯县。” 注③集解贾逵曰:“周礼,王合诸侯享礼十有二牢,上公九牢,侯伯七牢,子男五牢。”索隐事在哀七年。是年当夫差八年,不应上连七年。案:左传曰“子服景伯对,不听,乃与之”,非谓季康子使子贡说,得不用百牢。太宰嚭自别召康子,乃使子贡辞之耳。 注④索隐左传“驺”作“邾”,声相近自乱耳。杜预注左传亦曰“邾,今鲁国驺县是也”。驺,宜音邾。 注⑤索隐依左氏合作十一年、十二年也。 越王句践率其觽以朝吴,厚献遗之,吴王喜。唯子胥惧,曰:“是弃吴也。”①谏曰:“越在腹心,今得志于齐,犹石田,无所用。②且盘庚之诰有颠越勿遗,③商之以兴。”④吴王不听,使子胥于齐,子胥属其子于齐鲍氏,⑤还报吴王。吴王闻之,大怒,赐子胥属镂⑥之剑以死。将死,曰:“树吾墓上以梓,⑦令可为器。抉吾眼置之吴东门, ⑧以观越之灭吴也。” 注①索隐左氏作“豢吴”。豢,养也。 注②集解王肃曰:“石田不可耕。” 注③集解服虔曰:“颠,陨也;越,坠也。颠越无道,则割绝无遗也。”索隐左传曰:“其颠越不共,则劓殄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邑,是商所以兴也,今君易之。”此则艾陵战时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一本作‘盘庚之诰有颠之越之,商之以兴’。子胥传‘诰曰有颠越商之兴’。” 注⑤集解服虔曰:“鲍氏,齐大夫。”索隐左传直曰“使于齐”,杜预曰“私使人至齐属其子”。案:左传又曰“反役,王闻之”,明非子胥自使也。 注⑥集解服虔曰:“属镂,剑名。赐使自刎。”索隐剑名,见越绝书。正义属音烛。镂音力于反。 注⑦索隐左传云:“树吾墓槚,槚可材也,吴其亡乎!”梓槚相类,因变文也。 注⑧索隐抉,乌穴反。此国语文,彼以“抉”为“辟”。又云“以手抉之。王愠曰: ‘孤不使大夫得有见。’乃盛以鸱夷,投之江也”。正义吴俗传云“子胥亡后,越从松江北开渠至横山东北,筑城伐吴。子胥乃与越军梦,令从东南入破吴。越王即移向三江口岸立坛,杀白马祭子胥,杯动酒尽,越乃开渠。子胥作涛,荡罗城东,开入灭吴。至今犹号曰示浦,门曰嫓嫑”。是从东门入灭吴也。 齐鲍氏弒齐悼公。①吴王闻之,哭于军门外三日,②乃从海上攻齐。③齐人败吴,吴王乃引兵归。 注①索隐公名阳生。左传哀十年曰“吴伐齐南鄙,齐人杀悼公”,不言鲍氏。 又鲍牧以哀八年为悼公所杀,今言鲍氏,盖其宗党尔。且此伐在艾陵战之前年,今记于后,亦为颠倒错乱也。 注②集解服虔曰:“诸侯相临之礼。” 注③集解徐广曰:“上,一作‘中’。” 十三年,吴召鲁、韂之君会于橐皋。① 注①集解服虔曰:“橐皋,地名也。”杜预曰:“在淮南逡遒县东南。”索隐哀十二年左传曰:“公会吴于橐皋。韂侯会吴于郧。”此并言会韂橐皋者,案左传“吴征会于韂。初,韂杀吴行人,惧,谋于子羽。子羽曰‘不如止也’。子木曰‘往也’”。以本不欲赴会,故鲁以夏会韂,及秋乃会。太史公以其本召于橐皋,故不言郧。郧,发阳也,广陵县东南有发繇口。橐音他各反。逡遒,上七巡反,下酒尤反。 十四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①欲霸中国以全周室。六月*(戊)**[丙]*子,越王句践伐吴。乙酉,越五千人与吴战。丙戌,虏吴太子友。丁亥,入吴。吴人告败于王夫差,夫差恶其闻也。②或泄其语,吴王怒,斩七人于幕下。③七月辛丑,吴王与晋定公争长。吴王曰:“于周室我为长。”④晋定公曰:“于姬姓我为伯。”⑤赵鞅怒,将伐吴,乃长晋定公。⑥吴王已盟,与晋别,欲伐宋。太宰嚭曰:“可胜而不能居也。” 乃引兵归国。国亡太子,内空,王居外久,士皆罢敝,于是乃使厚币以与越平。 注①集解杜预曰:“陈留封丘县南有黄亭,近济水。” 注②集解贾逵曰:“恶其闻诸侯。” 注③集解服虔曰:“以绝口。” 注④集解杜预曰:“吴为太伯后,故为长。” 注⑤集解杜预曰:“为侯伯。” 注⑥集解徐广曰:“黄池之盟,吴先歃,晋次之,与外传同。”骃案:贾逵曰“外传曰‘吴先歃,晋亚之’。先□晋,晋有信,又所以外吴”。索隐此依左传文。案:左传“赵鞅呼司马寅曰:‘建鼓整列,二臣死之,长幼必可知也。’是赵鞅怒。司马寅请姑视之,反曰:‘肉食者无墨,今吴王有墨,国其胜乎?’杜预曰:墨,气色下也,国为敌所胜。又曰:‘太子死乎?且夷德轻,不忍久,请少待之。’乃先晋人”,是也。徐、贾所云据国语,不与左传合,非也。左氏鲁襄公代晋、楚为会,先书晋,晋有信耳。外传即国语也,书有二名也。外吴者,吴夷,贱之,不许同中国,故言外也。 十五年,齐田常杀简公。 十八年,越益强。越王句践率兵*(使)**[复]*伐败吴师于笠泽。楚灭陈。 二十年,越王句践复伐吴。①二十一年,遂围吴。二十三年十一月丁卯,越败吴。越王句践欲迁吴王夫差于甬东,②予百家居之。吴王曰:“孤老矣,不能事君王也。吾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遂自刭死。③越王灭吴,诛太宰嚭,以为不忠,而归。 注①索隐哀十九年左传曰:“越人侵楚,以误吴也。”杜预曰:“误吴,使不为备也。”无伐吴事。 注②集解贾逵曰:“甬东,越东鄙,甬江东也。”韦昭曰:“句章,东海口外州也。” 索隐国语曰甬句东,越地,会稽句章县东海中州也。案:今鄮县是也。 注③集解越绝书曰:“夫差頉在犹亭西卑犹位,越王使干戈人一奍土以葬之。 近太湖,去县五十七里。”索隐左传“乃缢,越人以归”也。犹亭,亭名。“卑犹位”三字共为地名,吴地记曰“徐枕山,一名卑犹山”是。奍音路禾反,小竹笼,以盛土。 太史公曰:孔子言“太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①余读春秋古文,乃知中国之虞与荆蛮句吴兄弟也。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② 注①集解王肃曰:“太伯弟季历贤,又生圣子昌,昌必有天下,故太伯以天下三让于王季。其让隐,故无得而称言之者,所以为至德也。” 注②集解皇览曰:“延陵季子頉在毗陵县暨阳乡,至今吏民皆祀之。” 【索隐述赞】太伯作吴,高让雄图。周章受国,别封于虞。寿梦初霸,始用兵车。三子递立,延陵不居。光既篡位,是称阖闾。王僚见杀,贼由专诸。夫差轻越,取败姑苏。甬东之耻,空臱伍胥。 [/TD][/TR][TR][TD][/TD][/TR][/ALIGN]

[TR][TD][/TD][/TR][TR][TD][/TD][/TR][/ALIGN]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