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长面对包围网,自顾不暇,完全是错误的说法。天正元年(1570),织田氏的领国石高(根据庆长四年(1596)时的诸国石高数字)为约三百四十五万石,而包围网势力的总石高(同样根据庆长四年的诸国石高数字)仅为约一百八十五万石(主要是浅井、朝仓和畿内诸大名的势力),织田拥有2倍的优势,在同样扩大军役的情况下,即使反织田势力联合了一向一揆,其动员力仍然无法与织田抗衡。根据1580年明智光秀的“百石六人令“推算,信长此时总动员力在十八万人左右,而他的敌人不足十万。如此,信长完全有余力在维持与包围网对峙的现状情况下,征调五万人以上规模的部队支援家康。而他居然只拨调2000士兵,不但从事实上是杯水车薪,从事理上推究,那更加是别有用心。恐怕信长正是欲假武田之手消灭德川也不一定。不过从后来战况上看,信长果然没有必要征调五万援军长途跋涉前去驰援。
至于本能寺之变,是临机决断,还是蓄谋已久,恐怕要从光秀的动机上去分析。光秀究竟想干什么?很多人把他的举事看作是昏聩慌乱之举,认为他事前事后,都表现出茫然失措的慌乱情形。但是光秀袭杀信忠可以解释一些疑问。当时信长已经将家督之位传给信忠。如果光秀只出于对信长的厌恶痛恨的个人感情的话,杀信长一人足矣。信忠的死会导致安土政权失去最高首领而崩溃,这一点光秀再清楚不过。可见光秀是决心与旧政权割裂联系,开创自己的新时代的。从这点看,这种构想就不是一时片刻可以形成的。其必定是经过长期酝酿、深谋远虑的。
并且于事变后,光秀迅速得到皇室、公卿、寺社、旧幕府诸势力的全面认可与支持。光秀给他们大量的金钱,天皇也立即加封其为将军。山崎合战中,众叛亲离的明智势,其中夹杂着很多室町幕府奉公众,最后效死者30余名。可见他们与光秀早就交通联络,深具信任与默契。光秀又免除了京都百姓的土地杂税。由是,京内便到处赞誉光秀推翻暴君,尊弼皇室的功勋,百姓也歌颂其义理仁德,宽政爱民。就在那短暂的几天里,光秀的事业似乎已经全面成功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30 23:47:3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