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有关北魏末年的军事力量,可测其大概:...
有关北魏末年的军事力量,可测其大概:
北魏拓拔部人数不多,其[统治早期]甚至不敢建都中原,就是怕被汉人知道鲜卑人很少很少,不堪战争消耗。大约415年那会儿,可明确知道,北魏在太行北部设8个军府,各5千人,总共4万人,用以镇压汉人反抗。————北魏太武帝攻打赫连勃勃时,遣5万军袭长安,遣2万骑兵袭统万,总合7万野战兵力,也算不得很多。后来出动10万灭赫连勃勃时,也只有3万骑兵投入战斗,剩余的不是步兵就是征夫,而且没赶到战场。因此照样没多少。——后来太武帝10万兵南下瓜步,其间主力还是不多,多的是其他民族的步卒炮灰,多得以至于邀请刘宋守将尽情杀之。可反测,鲜卑主力不多的。
据人口统计,北魏中后期户口较西晋末年翻了一番。但汉人人口基数相当大,应该占去很大的增长比重。所以鲜卑人不会有十分显著的人口增加。
另外可知北朝武力特色,以鲜卑人和鲜卑化人,为骑兵,充洛阳禁卫、征行和要地驻防。乃主力也。其他民族征发为徒步之兵,大量驱以攻城、运输等,甚至不惜亲自以马蹄踏毙之。可见多么无足轻重。
尤其三长、均田制实行之后,汉人负担劳役,但无论力役或兵役,其从役者,皆呼为“兵”。且从兵役者,名属军事,实为奴口,多用作劳役。
此为特别值得注意之处。勿迷于其中。非今日“兵”之意义。
此制度也适用于“防戍”,后来隋唐均田民“防丁”就是源于此。可见,仍不是军事主力。
我说这个,也是主张“动员”一词不可使用在这个问题上。
北魏直到后期,才征发州郡民从兵役。就算如此,也不作主力。虽然反复讲,显得罗嗦,但能澄清盲区。
PS 中国传统史学,并不科学,很多缺憾,尤其以“兵志”问题突出。所以恐怕难有确凿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