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很不寻常,因为关中曾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太学的所在地。即使因为东汉政治中心的转移,恐怕也不至于如此衰落。而且连东汉时期的吴楚越地区都有大规模增长,该地出的三公九卿在后期竟然达到了和关中一样的水平(11.4%)!要知道,吴楚越地区的文化底蕴是远远不能和关中相比的。况且其他地区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因此这一普遍增长的趋势应该说是正常的,因为随着对边郡的开发,经济的发展,文化也会繁荣。”
我想说的是,正是其他地区的文化繁荣增长、和关西的胡化一起导致了关西人士入仕之路的狭窄。东汉的“关西”,除了三辅和正当分陕之地的弘农之外,应该就是凉州和并州的部分地区,而这些地区由于与羌胡长期的交往、战斗和杂居,不齿于中朝人士也是可以想见的。同时,长期的战争,可能也破坏了边郡察举的进程(只是猜想)。韩遂之父与曹公同岁孝廉,而遂与曹公又年岁相辈,可见韩遂之父就是曹操说过的“同岁之中有五十始举者”之流。按说韩遂家族在西州是相当有威望的,其父既举孝廉,可见亦通儒学,若以乡党齿论言之,不当被举如此之晚,这是是由于历年战乱拖延了察举呢?还是由于其他原因?不知作者是否思考过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