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转帖]韩国历史
[TR][TD][B]福利计划
[/B][/TD][/TR][TR][TD]
15世纪时世宗怀有建设一个儒家福利国家的理想,并予以实施,但是在丰臣秀吉侵略后的时期里详细阐述福利思想的却是李晬光。他提出的思想是:办法要到人民中间去寻找,它的最崇高的实现是使人民能丰衣足食。
朴世堂说,他愿意到农村去从事体力劳动,因为孔子承受的劳动比从事农作更繁重。由于这些人信奉平等原则,他们的关注越来越集中到公共福利计划上来。
李[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4471057434.gif[/IMGA]说,学问或知识除非对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有益,否则不应去寻求。他对派别争斗原因的锋利剖析是从他对奉行一项福利政策的深切关心出发的。
以实施大同法而闻名的金堉建议更多地使用车辆船舶。洪大容和朴趾源也认为增加交通工具,多来往会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好处。朴趾源讲了一句很有远见的话:“统治者如不从实学中吸取东西,将遭后代的责备。”
丁若镛是这些学者中的佼佼者。他分析了社会的弊端,提出了积极的改革建议。他认为农业、畜牧、渔业和养蚕业极端重要。他主张实行按平等原则分配土地的制度,对人们按能力安排职业。
可是,剥削仍然如故,苦难的人们寻求解救天主教适应许多人的需要,因为它的信条除了强调救世以外,还同新出现的平等原则相一致。一些学者皈依了天主教,另一些则从随这种宗教同来的科学知识中获益。朝鲜天主教徒的数目逐渐增加。
由于天主教既反对儒教的祖宗拜祭礼仪,又反对严格的社会等级制,所以国家把天主教徒称为罪犯。许多天主教徒,包括像丁若镛和他的弟兄这样的著名学者在内,受到惩处,甚至被处死。
尽管如此,特别是在像陶器制作者这样的手工匠当中,天主教仍秘密地兴旺发展。否定传统的价值观念而去追求解救,这对于崇奉儒家学说的两班官员来说是个难解之谜,他们采取种种手段来压制这种异己的信仰。显然,当权者们在社会和思想觉悟上远远落后于人民。
为了人民的福利,法医学受到重视,以保证公正地行医。与人民福利有关的其他重大研究包括对依据人类身体特点进行治疗的研究。李济马(生于1837年)把人分为四种不同身体类型,研究出了对每一种类型的不同治疗方法。
平等、人的尊严、机会、公共福利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是这个时期出现的十分显著的哲学原则。17-18世纪哲学的发展在某些方面使人联想起西欧的文艺复兴时期。
在文学方面,爱情小说很受欢迎,销路很畅。金属版印刷的书籍太贵,平民买不起,因而除了用木版印刷外,还利用较便宜的粘土刻版来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
两个中间阶层的人所选编的时调(诗歌)值得重视。金天泽在他的《青丘永言》中收集了从高丽时期起的580首诗歌,金寿长(生于1690年)编了类似的选集,名叫《海东歌谣》。郑澈(松江,1534-1593)和尹善道(孤山,1587-1671)是有才华的两班诗人,他们都出版了个人选集。
以韩国为中心主题的绘画开始流行起来。郑[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4471058285.gif[/IMGA](谦斋,1676-1759)与他的前辈不同,描绘韩国的风景,而金弘道(檀园,生于1740年)和申润福(蕙园)则集中于民众日常生活的主题。为满足公众需求,大量生产青花白瓷瓷器。18世纪,韩国在所有领域都开始出现现代文化生活的萌芽。
[/TD][/TR][TR][TD]
[/TD][/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