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房守日(真田豪语录)

 42 123
发新话题
打印

[转贴] 打倒一切,否定一切(大型烂尾楼,施工中)

打倒一切,否定一切(大型烂尾楼,施工中)

这是最近出名的“谣言破解合集” 转贴发送中...

首先破解的是一个军事名帖
The Mass/弥撒——德国党卫军第一装甲师战歌
原贴如下
纳粹党卫军的军歌,乐曲是作于1937年那段时间,这是一首气势磅礴,节奏强劲的好歌曲。
  
  党卫军第一装甲师战歌   The Mass/弥撒

  歌词大意:

      空气布满紧张的气氛,大战即将来临,
  泪水划过母亲的脸庞,祖国就在身后,
  远方传来敌军的脚步声,大地在颤抖,
  是捍卫正义的时候了,热血早已澎湃,
  干枯树枝上最后一片树叶被寒风打落,
  闪电撕破了远处承重的黑幕,
      看,是SS部队在前进!

      无论面对风暴或是雪花,  
  还是太阳对我们微笑,  
  火热的白天,  
  寒冷的夜晚,  
  扑面的灰尘,  
  但我们享受着这种乐趣,  
  我们享受着这种乐趣。  
  我们的坦克轰鸣向前,  
  伴随着阵阵尘砂。  
  当敌人的坦克露出踪影,  
  我们加大油门全速向前!  
  我们生命的价值,
  就是为了我们光荣的军队而战!  
  为德国而死是至高的荣誉!  

  伴随着雷鸣般的引擎,  
  我们在坚实的装甲板后像闪电一般冲向敌人。  
  与同志们一起向前,  
  并肩战斗,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深扎进敌人的(坦克)队列。  
  面对敌人所谓的屏障,  
  我们给予轻蔑的嘲笑,  
  然后简单的绕过;  
  如果前面的黄砂之中,  
  隐藏的是那炮火的威胁,  
  我们就找寻自己的道路,  
  跃上那冲向胜利的通途!
  
  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
  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  
  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
  如果我们在劫难逃,  
  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  
  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

  歌词原文(德语):

Ob's stürmt oder schneit,  
Ob die Sonne uns lacht,  
Der Tag glühend hei?,  
Oder eiskalt die Nacht.  
Bestaubt sind die Gesichter,  
Doch froh ist unser Sinn,  
Ja unser Sinn;  
Es braust unser Panzer  
Im Sturmwind dahin. Mit donnernden Motoren,  
So schnell wie der Blitz,  
Dem Feinde entgegen,  
Im Panzer geschützt.  
Voraus den Kameraden,  
Im Kampfe ganz allein,  
Steh'n wir allein,  
So sto?en wir tief  
In die feindlichen Reihn.  

Wenn vor uns ein feindlicher  
Panzer erscheint,  
Wird Vollgas gegeben  
Und ran an den Feind!  
Was gilt denn unser Leben,  
Für unsres Reiches Heer,  
Ja Reiches Heer?  
Für Deutschland zu sterben  
Ist uns h?chste Ehr. Mit Sperren und Tanks  
H?lt der Gegner uns auf,  
Wir lachen darüber  
Und fahren nicht drauf.  
Und droh'n vor uns Geschütze,  
Versteckt im gelben Sand,  
Im gelben Sand,  
Wir suchen uns Wege,  
Die keiner sonst fand.  

Und l??t uns im Stich
Einst das treulose Glück,
Und kehren wir nicht mehr
Zur Heimat zurück,
Trifft uns die Todeskugel,
Ruft uns das Schicksal ab,
Ja Schicksal ab,
Dann ist unser Panzer
Ein ehernes Grab.
  
破解补丁:
事实上,这首歌和二战SS部队毫无关系,根本就不是SS的军歌!原帖所提供的军歌歌词是属于 Panzer Lied(《德国装甲兵之歌》),但第一段不是。Panzer Lied 为德国的 Von Oblt. Wiehle 中尉作于1933年6月25日,它仅是德国装甲兵的歌,而不是德国党卫军第一装甲师军歌。



      下载:http://blog.66wz.net/UploadFiles/2006-4/427557357.mp3


      所谓党卫军第一装甲师即纳粹党卫队“警卫旗队”装甲师,又名:“阿道夫·希特勒师”,简称1 SS。

      这才是真正的党卫军第一装甲师军歌:

1 SS LSSAH Panzer(党卫军第一装甲师军歌)

      下载:http://militarymusiconline.com/zips/(German)-1SS_LSSAH_Panzer.zip

      歌词大意:

      那歌声,由心底迸发,
      饱含热情和斗志,充满朝气,
      带给我无穷的力量和希望,
      激励我勇敢,奋进,全力拼搏,
      而挫折和苦难,不过是起伏的音符,
      令整首歌曲更加激昂有力。

      来吧!魔鬼!
      你的存在将为我的生命乐章增添更多的伏笔和惊奇!
      没有你奇迹如何发生!
      来吧!挫败!
      没有你的磨练,我如何成为耀眼夺目的钻石!
      来吧!我的软弱!
      如果我不能看见你,我如何变的刚强!
      来吧!对手!
      没有你的参与,我与谁竞争,
      没有你的参与,
      我的潜力如何能被激发出来!
      这乐章,才刚开始......

      空气布满紧张的气氛,大战即将来临,
      泪水划过母亲的脸庞,祖国就在身后,
      远方传来敌军的脚步声,大地在颤抖,
      是捍卫正义的时候了,热血早已澎湃,
      干枯树枝上最后一片树叶被寒风打落,
      闪电撕破了远处沉重的黑幕,看,是SS部队在前进!


  “The Mass”的中文翻译是《弥撒》,诞生于2003年,将德国古典音乐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 1895—1982)的歌剧作品《布兰诗歌》(Carmina Burana,亦作《博伊伦之歌》,完成于1936年)与来自《EraⅡ》的经典曲目“Divano”巧妙的熔于一炉。《布兰诗歌》是由 Carl Orff 改编创作自德国慕尼黑附近一座始建于公元8世纪的巴伐利亚修道院中发现的拉丁文手稿(作于13世纪,是目前所知的保存最为完整的也最具艺术价值的中世纪诗歌)。

      最初的版本是 Carmina Burana(布兰诗歌)的 O Fortuna (《噢,命运女神》)。

      歌词是拉丁文:

The Mass

Era

semper crescis aut descrescis
vita detestabilis
nunc obdurat et unc curat ludomentis aciem

nunc obdurat et unc curat ludomentis aciem
agestatem potestatem dissolvit ut glaciem

Divano divano re divano resi
Divano resido divano resia
Divano divano re divano resido
Divano resia

Sors salutis et virtutis michi nun contraria
est affectus et defectus semper in angaria
Hoc in hora sinc mora corde pulsum tangite

Divano divano re divano resi
Divano resido divano resia
Divano divano re divano resido
Divano resia resia resia resia resia
Divano divano re divano resido
Divano resia resia resia resia resia
Divano

Sors salutis et virtutis michi nun contraria
est affectus et defectus semper in angaria
Hoc in hora sinc mora corde pulsum tangite

Divano divano re divano resi
Divano resido divano resia
Divano divano re divano resido
Divano resia

Hoc in hora sinc mora corde pulsum tangite
quod per sortem sternt fortem mecum omnes plangite!!

      歌词大意:
  
      哦命运,
      象月亮般变化无常,
      盈虚交替;
      可恶的生活把苦难和幸福交织;
      无论贫贱与富贵都如冰雪般融化消亡。
  
      可怕而虚无的命运之轮,
      你无情地转动,
      你恶毒凶残,
      捣毁所有的幸福和美好的企盼,
      阴影笼罩迷离莫辨你也把我击倒;
      灾难降临我赤裸的背脊,
      被你无情地碾压。
  
      命运摧残着我的健康与意志,
      无情地打击、残暴地压迫,
      使我终生受到奴役。
      在此刻切莫有一丝迟疑;
      为那最无畏的勇士也已被命运击垮,
      让琴弦拨响,
      一同与我悲歌泣号!

TOP

北洋水师系列神话破解补丁

全补丁请到
http://www.beiyang.org/liugongdao/0702-3.htm
观看

补丁主要内容:
定远的大炮晾衣架(抄月老大文)

      现代著述中,涉及“主炮晾衣”说的重要著作,首推唐德刚先生的《晚清七十年》,其关于“主炮晾衣”的叙述,可以视为现代此类说法的代表。

      书中称:“一八九一年(光绪十七年)七月九日,循日本政府之邀请,李鸿章特派丁汝昌率定远、镇远等六舰驶往东京湾正式报聘。一时军容之盛,国际侧目…… 那时恭迎恭送,敬陪末座的日本海军司令伊东祐亨和东京湾防卫司令东乡平八郎,就显得灰溜溜了。东乡原为刘步蟾的留英同学,但是当东乡应约上中国旗舰‘定远 ’号上参观时,他便觉得中国舰队军容虽盛,却不堪一击——他发现中国水兵在两尊主炮炮管上晾晒衣服。主力舰上的主炮是何等庄严神圣的武器,而中国水兵竟在炮上晾晒裤子,其藐视武装若此;东乡归语同僚,谓中国海军终不堪一击也。”

根据“定远”级铁甲舰的原始设计图进行测算,其305毫米口径主炮距离主甲板的高度接近3米,而平时主炮炮管露出炮罩外的长度不足2米(“定远”级军舰装备的305毫米口径主炮属于旧式架退炮,平时为了方便保养,炮管大部分缩回炮罩内,装弹时再将火炮向外推出。本项数据,根据“定远”级军舰历史照片测得)。可以看出,攀爬到一个离地3米、长度仅不到2米,而直径接近半米多(305毫米为主炮的炮膛内径,炮管外径则接近半米)的短粗柱子上晒衣服是何等艰难,甚至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发生从高处摔落,而危及生命的可怕事情。纵观“定远”级军舰,无论是栏杆、天棚支柱均为可以用来晾晒衣服的便宜设备,任由北洋舰队官兵军纪真的涣散、智慧真的愚笨,似乎也尚不可能为了晒几件衣服,而付出生命的代价。


    论者或谓“定远”级军舰晒衣服的可能是其他主炮,然而“定远”级军舰剩余的大型火炮仅有分装在军舰首尾的2门150毫米口径副炮,炮位距离舰首舰尾的外缘极近,很难走到这2门火炮的炮管之旁。同时这两门火炮和主炮一样,平时炮管也是大部分收回在炮罩内,由于火炮较小,露出炮罩部分炮管的长度就更短,能晾晒的衣服几乎是区区可数。

      19世纪的舰船上,由于还没有专门用来烘干衣物的设施,洗净的衣物只能依靠自然晾干。当时军舰内部空间狭窄,且蒸汽化舰船上还装备了大量机器设备,为防止水汽在舱内散发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同时也是出于担心水汽散发,会导致机器锈蚀起见,晾晒衣服均在舰船的甲板上露天进行。

      通常的做法是晾晒在舰船的栏杆、天幕柱上,也有直接将很多衣服串联在旗绳上,升起到桅杆高处的。采用这些方法,晾晒衣服时,舰船甲板上自然就是四处衣物飘飘,蔚为壮观了,但是必须要注意的是,这种特殊的景象在当时各国海军中是通例。近代中国向英、德购买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等军舰回国时,随行的外交官即记述了洋员琅威理在航行途中曾多次命令各舰集中晾晒衣服,诸如“十六日……早,督船旗令各船晾晒吊床”、二十六日,早督船令各船晾晒衣服”等。之所以发出这样的命令,就是尽量考虑了保持舰上整洁,避免各自为事。

————————————————————————————————
加一个炮管有灰的故事:

      “……‘定远’舰曾随北洋舰队两次访问日本。当它停泊在日本港口时,引起了许多日本民众的围观。巨大的船体,厚重的装甲,威力强大的火炮,使日本从皇室到平民举国上下敬畏有加,惊呼日本没有一支舰队能够打败北洋舰队。但有一个名叫东乡平八郎的海军大佐却不动声色。他两次上舰参观之后,对旁人说:‘此舰的战斗力有限,若一旦开战,必不堪一击。’为什么?因为他看到了‘定远’舰上的主炮没有洗刷干净,而且在炮筒上还晾晒着北洋水兵的衣裤!”这个故事里,东乡平八郎竟然是两度登上“定远”舰,而且不仅看到主炮上晒着衣服,还看见了主炮没有洗刷干净。就海军技术而言,洗刷火炮主要指的是擦洗火炮的炮膛,“定远” 的主炮离开主甲板有3米之高,不知道东乡平八郎该如何来观察炮膛里的情况。

-------------------------------------------
另一个说法是:东乡是在定远,镇远1886年访问长崎的时候第一次参观两舰的时候说的这番话,当时的东乡任长崎镇守府参谋,但这也是胡编乱造,因为1886年日本政府颁布海军条例,将全国海岸及海域划分为5个海军区,各海军区设有镇守府。其中第一海军区的镇守府在横须贺,第二海军区的镇守府在吴,第三海军区镇守府在佐世保、第四海军区镇守府在舞鹤、第五海军区镇守府在室兰。没有“长崎镇守府”。
-----------------------------------------------

主炮晾衣服的国内原始版本
主炮晾衣”说国内最初版本内容可信度之辨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田汉,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诗人,鲜为人知的是,田汉还是中国海军史的研究者。目前所能认定的“主炮晾衣”之说的来源,实际就是出自田汉在抗日战争期间发表的一篇海军史论文。

1940年,民国海军内成立了“海军整建促进会”的组织,随之创办了《整建月刊》杂志,该刊的创刊号上登载了田汉撰写的“关于中国海军的几个问题”,文中首度提出了“主炮晾衣”说。

《整建月刊》版“主炮晾衣”说的内容是,“……当北洋舰队回航关西时济远舰略有损坏,于横次贺(横须贺)军港入坞。当时任横次贺镇守府参谋长的东乡平八郎曾微服视察我济远一周,归来与其海部建议‘中国海军可以击灭。’……人家问他怎样成立那样的观察呢?他说:当他视察济远时,对于该舰威力虽亦颇低首,可是细看舰上各处殊不清洁,甚至主炮上晒着水兵的短裤。主炮者军舰之灵魂。对于军舰灵魂如此亵渎,况在访问邻国之时,可以窥见全军之纪律与士气……”

一读之下便能发现,最初版本的“主炮晾衣”说所指的军舰并非是北洋海军的一等铁甲舰“定远”,而是穹甲巡洋舰“济远”。东乡平八郎的身份也不是什么“东京湾防卫司令”,而是“横须贺镇守府参谋长”。原来,“定远”舰主炮晒衣服之说,竟然是对“主炮晾衣”说的原始版本错传所致!联系到舰船技术和史料考订两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可以完全认定,《晚清七十年》版“主炮晾衣”说属于以讹传讹的伪说,所谓“定远”舰主炮晒衣服的情景,纯粹是论者自己编织出的幻像。

田汉在《整建月刊》上发表的“主炮晾衣”说指出,发生主炮晾晒衣物事件的军舰是北洋海军的“济远”号。这艘军舰也是德国造船工业的产物,舰型属于穹甲巡洋舰,舰体结构与“定远”舰有着较大不同。“济远”舰的干舷较高,各种火炮武备大都是直接安装在主甲板之上,其中安装于军舰舰首炮台内的2门210毫米口径的克虏伯大炮便是“济远”舰的主炮。因为是安装在主甲板上,依据一些历史照片测量,“济远”的主炮距离主甲板的高度约为1.5米左右,成人显然很容易摸到火炮炮管的上方。由此,虽然“济远”主炮也存在平时炮管露出炮罩外面的部分长度有限的情况,但却因为距离主甲板较低,具备了在炮管上晒衣服的便利可能, “主炮上晒着水兵的短裤”之事也就比发生在离地3米的“定远”主炮上更具可信度了。

舰船技术角度上具备了可能性,不过从史料考证角度看,田汉的说法同样存在问题。首先仍然是东乡平八郎的身份,田汉称“济远”舰因伤进入横须贺港修理,顺其自然,东乡平八郎就被说成是“横须贺镇守府参谋长”,由此在横须贺的“济远”被横须贺的镇守府参谋长东乡平八郎看到仿佛就是再合理不过的事情了。这个看似合理的逻辑,实在是田汉一厢情愿的说法,因为前文已述,东乡平八郎当时实际是吴镇守府的参谋长,并没有担任过横须贺镇守府的参谋长,位处濑户内海的吴港和东京湾畔的横须贺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混为一谈的。(1886年日本政府颁布海军条例,将全国海岸及海域划分为5个海军区,各海军区设有镇守府。其中第一海军区的镇守府在横须贺,第二海军区的镇守府在吴,第三海军区镇守府在佐世保、第四海军区镇守府在舞鹤、第五海军区镇守府在室兰)既然东乡平八郎当时并不在横须贺,又如何能看到千里在横须贺修理的“济远”舰呢?

其次是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即“济远”舰是否参加了1891年北洋舰队的访日活动。

1891年,俄国王储尼古拉访问日本期间遇刺,为预防俄国报复,日本政府破天荒地主动邀请中国北洋舰队访问日本,言下之意就是对外造出中日两国同文同种,友好盟邦的印象,以使沙俄稍有忌惮。回应日方的邀请,中国于1891年6月间派出北洋舰队6艘军舰访日。北洋大臣李鸿章于光绪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1891年6月27日)电寄海军衙门的对此事作了报告,“日本屡请我兵船往巡修好,现派海军提督丁汝昌统‘定远’、‘镇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铁、快船,于五月二十日开赴日本之马关,由内海至东京……”引人注意的是,这份官方档案中的访日舰只清单里并没有“济远”舰!

光绪十七年五月十九日(1891年6月25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在行前给旅顺船坞也有一份相关的电报,“明日带同定、镇、致、靖、经、来六船前往东洋一带操巡,所有留防之‘平远’、‘济远’,当令先后乘间前去进坞……”同样在访日清单中也无“济远”舰,而是提到该舰的任务是“留防”,并要求抽时间前往旅顺船坞刮洗油漆船底。

光绪十七年七月初七日(1891年8月11日),访日归来的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致电旅顺船坞,“……弟初四由东回防,足之所至,一切尚称平善。离威四十余日,留防之船尚无一者入坞。前言东归之船可以接踵修饰,竟成虚望矣……”提到自己率队访日前,命令前往旅顺油修的两艘船一直没有前去入坞,侧面证明了留守的“济远”、“平远”等船始终留在威海,不存在中途前往日本的情况。

“济远”舰舰长方伯谦的自订年谱中,对于这一阶段他的活动也有所记录,“(光绪十七年)五月廿一日起,内子病,症似子痌。六月初十日,内子小产,后病愈。七月十三日,船到旅顺进坞。七月廿日,船回威。”即,丁汝昌率领6舰访日后不久,方伯谦的内子小产,直到丁汝昌回防威海后,“济远”舰才前往旅顺进坞油修,舰船活动的情况与丁汝昌电报中体现的信息一致。

通过查找同时期的日本档案,发现1891年北洋舰队访日期间,日本的媒体报道发生了一件小小的报道失误,或许就是造成“济远”晒衣服故事的某种导因。

1891年7月4日,《东京日日新闻》的报道称:“今回、丁提督は6隻の清国艦隊を率いて神戸に来航した。数日のうちには横浜を訪れるものとされる。この艦隊は、‘鎮遠’,甲鉄艦,排水量7400トン,6000馬力,砲6門;‘定遠’,同上,‘来遠’,巡洋甲鉄,2900トン,5000馬力,砲5門;‘致遠’,巡洋艦,2300トン,7500馬力,砲5門;“靖遠”,同上;‘済遠’,巡洋艦,2350トン,2800馬力,砲6門。からなる。これらはすべて清国の軍艦であり、北洋の防備に当たるものとされ、まさに珍客と言わなければならない。(表の数字はおおむね正確です)”

粗译为“这次,丁提督带领拥有6艘的清舰队前来神户。数日后也将访问横滨。该舰队由:‘镇远’铁甲舰,排水量7400 吨,6000 马力,炮6门;‘定远’,同上;‘来远’装甲巡洋舰,2900吨,5000马力,炮5门;‘致遠’巡洋舰,2300吨,7500马力,炮5门;‘靖遠’,同上;‘济远’巡洋舰,2350 吨,2800马力,炮6门组成,这些都是担任着北洋防务的清舰,真不得不可谓稀客。(表中的数字基本正确)”新闻中称“济远”参加了访日舰队。

距这则报道不久,7月13日,日本《每日新闻》也对北洋舰队来访做出了报道,所列的访问舰队名单发生了变化:“……ここに取り上げる清国の軍艦6隻は、いずれも現在横浜に停泊中で、清国艦隊中もっとも屈強なものである。併記した日本の軍艦6隻は常備艦隊に所属するもので、これまたもっとも強力な軍艦である。清国の軍艦6隻が、同数の日本軍艦に比べて優越しているのは一目瞭然であり、日本人はこれを見て如何に考えるべきであろうか。次号で小生の意見を述べようと思う。清国軍艦:‘定遠’,装甲艦,排水量7430トン,速力14ノット,長さ308フィート,1887年建造(1881年進水);‘鎮遠’,装甲艦,7430トン,14ノット,308フィート、1882年建造(1882年進水);‘経遠’,装甲艦,2850トン,16ノット,270フィート, 1887年建造(1887年進水);‘来遠’,装甲艦,2850トン,16ノット,270フィート,1887年建造(1887年進水);‘致遠’,巡洋艦,2300トン,18ノット,250フィート,1886年建造(1886年進水);‘靖遠’,巡洋艦,2300トン,18ノット,250フィート, 1886年建造(1886年進水)……”。

粗译为:“……这里列举的清舰6艘,都停泊在横滨,是清国舰队中最强有力的,同时停泊在港中的日本6舰属于常备舰队,也是日本舰队最强的军舰。6艘清舰要优于同等数量的日舰可谓一目了然,日本人见此将有何感想,小生将在下一期就此发表拙见。清国军舰:‘定远’,装甲舰,排水量,7430吨,速度14节,长度308英尺,1887年建造 (1881 年下水);‘镇远’,装甲舰,7430吨,14节,308英尺,1882年建造(1882 年下水);‘经远’,装甲舰,2850吨,16节,270英尺,1887年建造(1887年下水);‘来远’装甲舰,2850吨,16节,270 英尺,1887年建造(1887年下水);‘致远’巡洋舰,2300吨18节,250英尺,1886年建造(1886 年下水);‘靖远’,巡洋舰,2300吨,18 节,250英尺,1886年建造(1886 年下水)……”访日北洋舰队的名单中又没了“济远”舰,无形中宣布《东京日日新闻》的报道有误。

一连串的中国原始档案共同证明 “济远”舰没有参加1891年的访日活动,这样来看,所谓的“当北洋舰队回航关西时‘济远’舰略有损坏,于横次贺(横须贺)军港入坞”纯属是子虚乌有的梦话。如此,田汉说的这位东乡平八郎又是怎样才能在日本的港口看到一艘当时根本不在日本的中国军舰呢?而且居然这位东乡平八郎还能看到这艘军舰“舰上各处殊不清洁,甚至主炮上晒着水兵的短裤。”

东乡平八郎当时是吴镇守府的参谋长,而非横须贺镇守府参谋长,北洋海军的“济远”舰当时也根本不在横须贺,而是在威海担负留守任务,那么只能证明有关东乡平八郎在横须贺看到“济远”舰主炮上晾晒衣裤的故事也是彻头彻尾的谎话。

“主炮晾衣”说的真正源头

作为国内“主炮晾衣”开山之祖的田汉《整建月刊》版已被证明是子虚乌有的杜撰故事,然而田汉在其文中同样未提该说的出处,如需彻底否定“主炮晾衣”说,还需找到其最初的源头,加以辨析。

田汉连续发表在《整建月刊》上的“关于中国海军的几个问题”一文,引用材料方面有个很大的特色,即如该文的编者所说“他(田汉)又从‘知我莫如敌 ’这一个观点出发,便尽量收集敌方的记载以资对照。”鉴于田汉文中大量引用的材料,主要是日本作家小笠原长生编纂的各种关于日本海军军官东乡平八郎的书籍,笔者遂对小笠原长生的著作加以关注,在香港岭南大学马幼垣先生的帮助下,最终在小笠原长生著作《圣将东乡全传》中发现了关于“主炮晾衣”的文字,田汉说的出处当来源于此。

根据日本weblio辞典网站介绍,小笠原长生(1867-1958),日本佐贺县人,后参加海军,官至海军中将。甲午战争时在“高千穗”舰服役,日俄战争时期任军令部参谋,战后无限崇拜时任联合舰队司令官的东乡平八郎,利用自己的文笔不断撰写各种赞颂、溢美东乡平八郎的文章和书籍,“日露戦争后は东乡平八郎に倾倒し、持ち前の文才で东郷を賛美する文章を次々と书いた”。由此,其著作的史学价值究竟如何可以想像。

小笠原长生退役后几乎以为东乡写赞美诗为业,不断编造各种“东乡说:……”,“东乡对我说:……”,“东乡对他们说:……”之类的故事。1939 年出版的《圣将东乡全传》,在其著述中居于重要地位,目前笔者能够见到的1950年再版第74页中,小笠原长生介绍完北洋舰队1891年访日的大致情况后,以附记的形式,记载已经是元帅的东乡平八郎曾对小笠原长生说:“‘平远’因为故障而入港修理,我在岸边看到一门炮上晒着衣物,很不整洁……。”(笔者粗译)

由上节讨论“济远”是否曾参加1891年访日的部分已经得知,当日与“济远”舰一起留守威海的还有另外一艘军舰,即刚刚由船政拨来北洋不久的“平远”舰, “平远”舰根本就未曾参加1891年的访日活动。而且,“平远”舰于1891年6月才刚刚到达北洋,此前福建船政实际只完成了舰体的建造,尚没有配妥武备。1891年6月25日,即北洋海军访日舰队出发的前一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尚在与旅顺船坞安排为“平远”舰安装火炮的工程,“明日带同定、镇、致、靖、经、来六船前往东洋一带操巡,所有留防之‘平远’、‘济远’,当令先后乘间前去进坞。兹先饬‘平远’赴旅,除油底外,其此次由津新领各炮,并祈惠饬连座一律安配妥贴……。”

并没有参加访日活动,甚至连火炮都还没有安装完成的“平远”舰,竟然能够在日本被东乡平八郎看见火炮上晾晒了衣物,这种说法的荒唐程度,已经无以名状。或许是对编造的这则“东乡对我说……”故事并不放心,《圣将东乡全传》译出英文版时,删除了“平远”火炮晒衣的故事。

由小笠原长生首创的“平远”晾衣故事,经田汉讹传,变成了“济远”晾衣故事,再由唐德刚三传,演绎出了“定远”晾衣。其蒙蔽、误导学界逾半个世纪,教训不可谓不惨痛。

--------------------------------------
定远舰桥震塌说
原贴:
十二时五十分,双方相距五千三百三十米,北洋舰队旗舰""定远""号上三百零五毫米口径的前主炮一声怒吼,其余各舰也相继开炮射击,世界近代史上规模罕见的中日黄海大海战就此打响了。战斗刚一开始,""定远""号发炮就震塌了年久失修的飞桥。正在飞桥上指挥战斗的丁汝昌坠落到甲板上,北洋舰队右翼总兵兼 ""定远""号管带(舰长)刘步蟾代替指挥……

前面已经说过了,丁汝昌所在的""定远号""在战斗刚开始进行了一回舰炮齐射,把自己的舰桥给震塌了,丁汝昌摔断了好几根肋骨。这更是留下了千古笑柄。古今中外哪儿有一开炮把自己的舰队司令给震成重伤的?说年久失修更站不住脚, ""定远""、""镇远""一八八五年才交付,舰龄不足十年,何谈年久失修?学工科的朋友都清楚,不管什么机器保养不保养寿命差很大,根本原因是平常不保养、不检查、不训练(或许就平常没有开过炮)造成的恶果。
----------破解---------
“飞桥震塌说”不值得一驳。在“定远”级军舰的飞桥下方,有一个大型的装甲司令塔,起着托举和结构加强作用。丁汝昌当日受的主要是烧伤(“十八日与倭接仗,昌上望台督战,为日船排炮将‘定远’望台打坏,昌左脚夹于铁木中,身不能动,随被炮火将衣焚烧,虽为水手将衣撕去,而右边头面以及劲项皆被烧伤……” ——1894年9月20日,丁汝昌电寄总理衙门报告),飞桥是被日方炮火打坏,而不是被己方火炮发射而震塌。而根据洋员戴乐尔的回忆,丁汝昌受伤之前, 305毫米主炮已经发射了10炮。从战后的照片和旅顺船坞的维修记录来看,“定远”飞桥震塌一说也完全不能成立。在海战后负责调查“定远”伤势的美国人沈威廉(William Sowden Sims)的记录表明,“定远”的伤情在于“前桅上部折断、舰首军医院被洞穿”而已!并无只言片语的“飞桥坍塌”的记录!即使如作者所说,是因为不好好保养而塌掉的,那北洋舰队的镇远等舰呢?难道单单漏了定远,要谋杀丁军门?至于“根本原因是平常不保养、不检查、不训练(或许就平常没有开过炮)造成的恶果”更是信口开河,黄海海战之前几个月,定远刚刚参加了一回大演习。不管是做样子也好,真操练也好,305可是真正开过炮的。


-----------------------------------

北洋水师的炮弹里面被军火奸商掺沙子,导致威力丧失

      炮弹里面掺沙子的问题(仅指弹头),不光外国军火商没错,任何人都没错。当时确确实实有掺沙子的炮弹,而且还很规范,掺多少都有规定。这当然不是为了造假骗中国人的银子(也谈不上骗中国的钱,这种炮弹都是咱们自己造的,要骗也是自己骗自己),这种炮弹的名字叫作实心弹,北洋海军日常用来打靶的。现在有些文字中称这种炮弹为穿甲弹,但和现代意义的穿甲弹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只是名称相同而已。不要说中国军队,就是当时日本军队一样也是用的这种掺砂子的炮弹。
但这并不表明北洋舰队弹药供应上不存在问题。黄海海战时,最有效的炮弹是开花弹,即爆破弹,北洋舰队缺少的就是这种炮弹。原因在哪里?有两个,一个是没钱,进口是最方便的途径,不过没有钱就什么都没法说了。第二个,没有技术。当时中国国内开了大大小小那么多机器局,但技术不过关,造出的大开花弹质量不好,只能造些实心弹而已。北洋舰队中装备数量最多的是天津机器局生产的炮弹。最初津局主要生产实心弹,后来因为外购炮弹无望,便赶鸭子上架,让他们生产开花弹(小开花弹,即短弹),因为技术不过关,造出来的炮弹质量问题太多,而且产量不高,废品率不少,天津机器局的负责人张士珩为此曾头疼不已。一些有关甲午的著作中,提到的那种要用锉刀锉的炮弹就是他们的产品。对于这些炮弹,北洋水师本是不会接收的,但问题炮弹短缺实在太严重了,只能下令分批退回津局检验、锉小外径,返工后再运来。所以黄海海战时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即北洋军舰上炮弹带不够,而基地里面却还堆了不少,堆在基地里的,就是尚未来得及送回工厂返工的。


[ 本帖最后由 五藤高庆 于 2009-2-2 06:11 编辑 ]

TOP

南京保卫战的梅村师团/几百中国宪兵大战数万日军之破解

原贴:
【东亚最精锐600百中国宪兵战败2万日本最有战斗力的号称天下无敌的梅村师团】

中国宪兵现身惊四方  

      在1934年国民政府的阅兵大典上,有一支神奇的部队突然走进了各国公使的视野,这是一支大约有四千人的队伍,却是完全的德国军队装束,配备的也是当时最先进的德国全自动式冲锋枪。稍微有一点军事常识的人都可以看出,这是一支具有极强战斗力的部队。当这支部队向委员长致意的时候,据当时的国民政府秘书邵则明多年后回忆:“当时,英国大使面容惊愕,日本大使面色苍白,德国大使微笑着对法国大使说,这是我们德国人训练出的军队。”

  这支神秘的部队,就是南京国民政府自1927年起倾力秘密组建,并于1933年邀请纳粹德国特种部队教官进行训练而成的王牌特种部队――委员长特别卫队,代号“中国宪兵”。

  据日本女间谍川岛芳子于1946年交代,1934年国民政府国庆阅兵后仅30分钟,日本情报机关就接到了土肥原从南京发来的密电,上面只有一句话:中国宪兵现身南京,战斗力极其强大。中国宪兵的前身,大体可以上溯到北伐战争中叶挺的“铁军”。随着国民政府统治的巩固,蒋介石于1927年开始了对全国 200万军队的选拔工作,经过层层严格筛选,组成了一支8000人左右的卫队。卫队的成员个个身怀绝技,以一当百。

  1933年,随着国民政府与德国的关系日益密切,应蒋介石要求,希特勒秘密派遣纳粹冲锋队王牌教官勃罗姆来华,进行中国宪兵的秘密训练工作。在勃罗姆的严格训练下,又有近4000士兵遭到淘汰。剩下的这4000士兵在德国教官法西斯手段的严酷训练和先进的全套德式装备下,拥有了极强的战斗力,成为了中国乃至整个东北亚最为精锐的部队之一。

  在蒋介石围剿红军行动最为艰苦的时候,国民政府不止一次动过调动中国宪兵进攻苏区的念头,只是蒋介石担心伤亡过大,得不偿失,才使这项决定终于搁浅。不过,在第五次围剿的初期,中国宪兵确实已经受命开赴江西地区,只是因为苏区的迅速失陷,才使得他们没有派上用场。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在江南战场上,中日双方几乎集中了最精锐的兵力。中国宪兵也受命开赴前线。唐生智曾建议将中国宪兵组成小分队,通过空投的方式打入日军的后方,破坏日军的主要军事基地,这个高明的建议遭到了蒋介石的训斥。对于蒋介石来说,这支价值连城的军队有任何损失都是剜心之痛。于是,在这种保存实力的思路下,中国宪兵在战争的开始阶段始终在南京原地待命,充当了抗战的看客。杀敌的机会终于来了。随着上海等地的陷落,日军向南京发起了总攻,蒋介石逃往武汉,也许是出于断后的考虑,他将中国宪兵留在了南京。随后,唐生智率领十万南京守军与日军展开了巷战。中国宪兵却还在营房处于待命状态,因为没有蒋介石的命令,任何人都无权调动这支部队。

  战况越来越紧急,第五军军长张治中及其部队被日军包围在雨花台。这支抗战的英雄部队伤亡惨重,唐生智痛下决心,冒着被枪毙的危险,与中国宪兵旅长易安华密谋,调动了中国宪兵两个营的兵力去雨花台接防。

  此时,日军已经几乎完全消灭了第五军。攻击雨花台的是日本甲种师团梅村师团,师团长梅村是蒋介石在东京留学时的同班同学,并且曾经因为决斗胜利而获得了蒋介石的家传宝刀,这件事情也是蒋介石青年时代的奇耻大辱。

  然而,也正是这位梅村师团长,在雨花台争夺战中,最终成就了中国宪兵的赫赫威名。当两个营的中国宪兵与第五军在雨花台接防完毕的时候,梅村洋洋得意地发起了新一轮攻击浪潮。他认为他面对的只是一批疲惫不堪的第五军战士,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雨花台响起了德式冲锋枪的怒吼,大吃一惊的梅村刹那间大脑一片空白。在20年后的回忆录中,他这样描述当时的自己:“我的头脑一片空白,不知道是兴奋还是惶恐,我突然意识到,我们真正的对手来了。”

  如果说开始日本人只是惶恐的话,那么之后的一天时间则成为了这些经历过这场战争的日本士兵心中永远的噩梦。两万多日军对两个营中国士兵的战斗,成为了梅村师团历史上最大的耻辱。600名中国宪兵,平均每个人防守一段25米长的阵地,平均每个人要面对50名日本甲种师团士兵,战斗从早上打到黄昏,一批批日军倒在了雨花台上,始终不能前行一步。日本人自己后来都有描述,说:“‘三八大盖’在对方铺天盖地的弹雨中简直就成了一根烧火棍。”梅村师团也不愧是日军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始终攻击不止,在最危急的时刻,梅村亲自带领敢死队,拿着当年从蒋介石手中赢得的宝刀,与中国宪兵在阵地上拼起了刺刀。然而中国宪兵也以硬对硬,上好枪刺与日军展开肉搏。终于,号称天下无敌的梅村师团,在黄昏时分倒在了中国宪兵坚韧不拔的精神面前,仓皇地丢下上千具尸体撤退。

  值得一提的是,在拼刺刀的战斗中,梅村的那把宝刀被中国宪兵的战士缴获,梅村自己也被砍伤了胳膊,幸得部下掩护才保住了一条性命(这在武士道精神中可谓奇耻大辱)。而中国宪兵也付出了惨重代价,50多名战士长眠在雨花台上。战斗结束后,兴奋的唐生智连忙电话向蒋介石报功,蒋介石得知梅村战败,宝刀复得时大喜。但是得知中国宪兵参战后不由勃然大怒,将唐生智狠狠责骂,并再次下令,没有自己的手令,任何人都不能擅自调动中国宪兵。于是,在上层的压力下,刚刚打了胜仗的中国宪兵部队,不得不撤离雨花台,回到营房驻地。

  然而,正是这个决定,使得日本谍报机关得知了中国宪兵的驻地位置,从而改变了中国宪兵的命运。

  当天深夜,日本空军出动飞机50多架,对中国宪兵的驻地展开了疯狂的轰炸,大部分战士在睡梦中被炸死,侥幸逃出者仅200人。这支国民政府倾注心血组建的王牌部队,就这样因为蒋介石的错误决定而覆灭了。

  第二天,蒋介石向唐生智发布了撤退的命令,日军趁机占领南京,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开始了。此后,中国宪兵剩余的200多人被化整为零投放到了西南战场,参加了西南战场的大部分重要战役。特别是震惊中外的长沙会战,正是由于中国宪兵小分队成功偷袭了日军的临时机场才使得日军失去了制空权,为长沙会战消灭上万日寇奠定了基础。1942年新五军入缅作战,当部队被日军团团围困的时候,又是三名中国宪兵战士,凭借超强的生存能力穿越了日军的封锁,与英美部队取得联系,使新五军免遭全军覆没的厄运。这支部队在化整为零以后显示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并立下了卓越的功勋。但同时他们自己也损失惨重,抗战胜利以后,他们只剩下五十多人,其中一半人已经因受伤而身体残疾。

  1946年,国民政府重新改组中统特务组织,这些中国宪兵的剩余人员被任命为中统教官,甚至有人在渣滓洞集中营供职。中共多名重要人物的被捕都和他们有着重要的联系,解放战争胜利后,他们的大部分逃往台湾,少部分在解放后被镇压枪毙。逃亡台湾的那一部分又很快成为了台湾特务的骨干,在解放后五十多年的两岸特工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破解:
【金陵瞭望报道】笔者去年读到的《“中国宪兵”,六百人击退两万日军》一文与抗战历史档案、抗战史料中有关1937年底的南京保卫战的记载大有出入,严重失实。作者署名 “谢海云”或“文史”,姑以“文史”先生称之。该文先后刊登于《文史春秋》、《海内与海外》等多家刊物,又被《作家文摘报》等多家报纸及网络上反复转载,以至于有年轻人疑惑地向笔者发问:“当年国民党宪兵部队当真那么神勇无敌吗?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日本鬼子怎么攻城几天就得了手,还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惨案’?”笔者认为写作历史纪实文章应忠于史实,断断不可胡编乱造,贻笑大方!现就以下几个问题质疑于“文史”先生。

“中国宪兵”当真以六百人之众击退两万日军吗?

这里,不妨看看作者“文史”的一段原文是怎样描写的:

两万多日军对两个营中国士兵的战斗,成为了梅村师团历史上最大的耻辱。600名中国宪兵,平均每个人防守一段25米长的阵地,平均每个人要面对50名日本甲种师团士兵,战斗从早上打到黄昏,一批批日军倒在了雨花台上,始终不能前行一步。日本人自己后来都有描述,说:“‘三八大盖’在对方铺天盖地的弹雨中简直就成了一根烧火棍。”梅村师团也不愧是日军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始终攻击不止,在最危急的时刻,梅村亲自带领敢死队,拿着当年从蒋介石手中赢得的宝刀,与中国宪兵在阵地上拼起了刺刀。然而中国宪兵也以硬对硬,上好枪刺与日军展开肉搏。终于,号称天下无敌的梅村师团,在黄昏时分倒在了中国宪兵坚韧不拔的精神面前,仓皇地丢下上千具尸体撤退。

“文史”的这些叙述令不了解抗战历史又缺乏军事常识的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后热血沸腾,感到过瘾、解恨。正因此,笔者感到有责任撰文细细澄清史实真相。

“文史”说,“中国宪兵”是由纳粹德国特种部队教官勃洛姆训练而成的“王牌特种部队——委员长特别卫队”,代号“中国宪兵”,于1934年在南京国民党政府的阅兵大典上现身,令“日本大使脸色苍白”。又称阅兵后,日本特务情报机关就接到土肥原贤二(其实当时他是日本驻华北特务机关长,并不在南京)从南京发来的密电,称“中国宪兵极其强大”。其实,“文史”先生恐怕连抗战初国民党宪兵的基本情况都没搞清楚。

当年宪兵共有8个团,其中宪兵3团长驻北平,而驻扎于南京的是宪兵一团(团长张镇又兼宪兵司令部参谋长)及以刘炜为团长的宪兵5团。宪兵部队确实参与了悲壮激烈的南京保卫战,而且宪兵副司令兼南京代市长萧山令还在城破之日的撤退途中中弹牺牲。但这两个团宪兵主要承担的是维持城内秩序与安全任务。其中有一个营在龙潭一带抗击日军,归第十军军长徐源泉指挥。另有一个营的宪兵于12月11日奉萧山令之令押送军火开赴中华门外雨花台,并留下增援守军,但仅参战一天便死伤过半,所把守的隆昌寺失守。第二天中午雨花台阵地全线失守。

此役,守卫战略要地雨花台一线的是孙元良的88师、守卫光华门、红毛山、通济门一线的是87师(师长王敬久兼72军军长)和守卫下关和幕府山的36师(师长宋希廉兼78军军长),这3个师才是德国军事顾问团训练出的国军精锐部队,一律为德国陆军装备,火力配备强,官兵给养足,各师还配置有两个野战山炮营。在“八·一三”淞沪大战中,这3个师担任作战主力,予敌以重创,己损也严重,撤至南京后补充的万余新兵后战力便大不如前。在光华门至雨花台一线的南京保卫战的3天血战中,尽管官兵前赴后继,英勇作战,且多次与日寇拼刺刀,但仍抵挡不了有飞机、重炮、坦克支援的凶恶的日军。结果,88师264旅旅长高致嵩、 87师259旅旅长易安华、团长程智等70余名指挥官英勇牺牲,万余官兵伤亡,残余近万官兵在日军破城后被迫放弃抵抗,大都遭日军屠杀,逃过江生还的官兵不足千人。这是我国近代史上至为沉重惨痛的一页!

文中的谬误何其明显何其多

“文史”先生在文中称:“南京保卫战中守卫雨花台的是张治中的第五军”云云,这便是一错——张治中根本与南京保卫战无关。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之际,张治中奉蒋介石之令率领第五军开赴上海,支援蔡廷锴、蒋光鼐的十九路军,与日寇血战经月。1937年“七·七”事变前,在青岛养病的张治中被召回南京,出任京沪警备司令长官。“八·一三”战火燃起,张治中主动请战,出任第三战区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坐镇上海南翔镇再次指挥87师、88师等5个师,主动出击日寇。因多次在战略指挥上与刚愎自用、并不太懂军事战略的蒋介石产生矛盾,张遂于9月23日辞职回家乡巢湖养病,后改任大本营管理部长,又于11月初出任湖南省主席。可见南京保卫战中,张治中早就不是第五军军长了。“文史”先生居然在文中向壁虚构,张冠李戴,实不严肃!

该文又说“鉴于因为没有蒋介石的命令任何人都无权调动中国宪兵,这支部队……唐生智(为临危授命的守城军总司令)痛下决心,冒着被枪毙的危险,与中国宪兵旅长易安华密谋,调动了中国宪兵两个营的兵力去雨花台接防”。且不论两营轻武器装备的宪兵是否可能在连天炮火的激战中接替下88师万余官兵的各阵地防务,单就易安华身份来说就又搞错了。国民党军宪兵部队不设旅级,司令部以下只设团、营、连编制,其时易安华乃87师259旅旅长。他在淞沪战场率部作战立有战功,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当月12日在雨花台西峰石子岗指挥作战时中弹牺牲,他与宪兵部队实在搭不上边。

最令人哑然失笑的是,“文史”先生在文中煞有介事地称:“攻击雨花台的是日本甲种师团梅村师团,师团长梅村是蒋介石在东京留学时的同班同学,并且曾经因为决斗胜利而获得了蒋介石的家传宝刀,这件事情也是蒋介石青年时代的奇耻大辱……”“梅村师团也不愧是日军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始终攻击不止,在最危急的时刻,梅村亲自带领敢死队,拿着当年从蒋介石手中赢得的宝刀,与中国宪兵在阵地上拼起了刺刀”……

蒋介石在日本只读过初级预备军校性质的振武学校,而日军中佐以上军官均须毕业于帝国陆军大学或士官学校,蒋介石怎么与梅村师团长成了“同班同学”?笔者查了几十种有关蒋介石生平传记和年谱的书,均未见到“东京比武失宝刀”之类的记载。抗战档案史料也都明白记载着:1937年12月初进攻军事重镇雨花台的日军主力,是谷寿夫中将指挥的精锐凶悍的第六师团,又有助攻的16师团两个联队及伪满洲国军于芷山旅共2.6万余兵力,经3天激战后攻入中华门。谷寿夫师团进城后,城南地区至少七八万军民惨遭该师团屠戮。1947年谷寿夫被中国军事法庭引渡回南京,经公审后被押往雨花台枪决。“文史”先生为何置确凿无疑的史实于不顾,隐去谷寿夫这个噬血恶魔的名字及部队番号,却生造出一个梅村师团呢?况且《中国抗日战争史》《民国档案1937-1938年卷宗》及日本近年部分解密的《帝国陆军东亚作战档案》等史料均明确记载着,1937年12月初分3路围攻南京的日军为隶属于华中派遣军(总司令为松井石根大将,参谋长兼13 军军长为柳川平之助中将)的第六师团、第九师团、第十二师团、第十六师团及第五师团之一个旅团,共9万兵力,师团长分别为:谷寿夫、牛岛之胜、稻叶五郎、中岛今朝吾,哪有一个叫什么“梅村”的?“文史”先生的写作态度太不严肃。

编造一个“悲剧结尾”为自圆其说?

“文史”先生在文章的最后一节“梦中遭轰炸,几乎全军覆没”中,煞有介事的写道:“……战斗结束后,兴奋的唐生智连忙电话向蒋介石报功,蒋介石得知梅村战败,宝刀复得时大喜。但是得知中国宪兵参战后不由得勃然大怒,将唐生智狠狠责骂,并再次下令,没有自己的手令,任何人都不能擅自调动中国宪兵。于是在最高层的压力下,刚刚打了胜仗的中国宪兵部队,不得不撤离雨花台,回到营房驻地。然而,正是这个决定使得日本谍报机关得知了中国宪兵的驻地位置。当天深夜,日本空军出动飞机50多架,对中国宪兵的驻地展开了疯狂的轰炸,大部分战士猝不及防,就在睡梦中被炸死,侥幸逃出者仅200人……几乎全部覆灭了。”

其实,在可歌可泣的南京保卫战中,压根儿就没发生过“六百中国宪兵在雨花台击退两万日军”的所谓战役,更无从谈起“文史”先生杜撰的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壮结局”。据日军大本营记载,1937年2月10日,日酋松井石根下令对南京发起总攻时只出动日机3批各为6架参战(并无出动50余架飞机轰炸城区营房的记载),对中山门、紫金山、遗族学校一线阵地及光华门、雨花台一线中国守军进行轰炸扫射,且在幕府山以东空中遭到自南昌飞过来的苏军空军志愿飞行队的阻击,被击落两架飞机。仅此而已!

在南京保卫战中浴血奋战,为国捐躯的数万中国抗日将士,包括萧山令和他指挥的参战宪兵部队、警察部队的悲壮事迹将永远载入中国抗战史册。他们和在南京大屠杀惨案中遇难的30余万同胞将世世代代受到人民的追念。今人的撰文回忆再不要因一时的不负责任“惊动”或“为难”了他们,更不能以讹传讹贻误了后代。

TOP

hang horsehang horsehang horse分子S.H.E之研究

原贴:(我记得有段时间QQ群上到处都是这玩意儿,现在还没停)

S H E 这3个不用说什么了,等下她们穿着日本和服, 拿着日本军刀喊着:“我们不是中国人,我们是台湾人”。

S·H·E接受日本一个综合电台采访时被问及: "Are you Chinese?" (你是中国人吗?) 她们三个 的回答是-- "NO We are Taiwanese"(不不!我们是{台湾人}!) (她妈的垃圾)请问看到这句话后,这儿还有人愿意当她们 的歌迷吗?至于这一个, 她前不久在兰州演出时问歌迷: 你们喜欢我吗? 歌迷答喜欢,她说:"对,你们中国人有好多都喜欢我" 如果你是中国人,就鄙视她们~~不买他们的CD VCD还有一切和他们有关的东西。

某位大人的破解:
.H.E 是hang horsehang horsehang horse分子?


S.H.E唱中国话 被谯捧老中LP
  
  记者段子薇/台北报导
  
  S.H.E新专辑唱「中国话」引发强烈争议,不少网友痛批这首歌根本是「捧中国的LP」,摆明是为市场刻意讨好中国;更有内行网友分析,「华语」不等於「中国话」,不要混淆两者的概念,正如English这个字是「英文」,美国人绝不会认同它被翻译成「英国话」!


  
  网友批∶唱给中国人听
  
  S.H.E的新专辑主打歌「中国话」MV提前在4月17日於电视与网路上热播,播出後,「中国话」的歌词却在网路上引发争议。
  
  网友质疑,S.H.E是台湾最受欢迎的女子团体,何必要唱「中国话」?感觉S.H.E好像在鼓吹「中国化」;「Yahoo!奇摩音乐讨论区」网友 eason90126说:「这首歌摆明就是要给中国人听的…真的是丧权辱国…若韩国人写歌赞扬日本,你觉得韩国人会说音乐无国界吗?」
  
  质疑∶孔夫子的话非中国话
  
  网友ohiyoyvonne表示:「若是由来自中国的女子团体所演唱的歌,那一点都不奇怪。我们歌迷可以不泛政治化,很单纯的只是欣赏音乐。但,这不代表,台湾的唱片公司,可以毫无忌惮地挑战台湾歌迷的忍耐尺度」。
  
  PTT(批踢踢实业坊)的S.H.E版,也为「中国话」掀起争论。网友hmnc说:「孔夫子说的话,真的是现在的中国话吗?以语言学而言,孔夫子当年说的应该不是现行的北京话 ,而是山东方言或秦代的河洛话,怎麼会是现行的中国话呢?」
  
  有网友强调,在许多国家通行的「华语」绝不等於「中国话」,语言和国家不能划上等号,就像新加坡人绝不会说他们讲的华语是「中国话」,台湾的艺人为何要这麼做?

中国话
歌手:s.h.e 专辑:play

曲:郑楠    词:郑楠 施人诚

扁担宽板凳长
扁担想绑在板凳上
扁担宽板凳长
扁担想绑在板凳上
伦敦玛莉莲买了件旗袍送妈妈
莫斯科的夫司基爱上牛肉面疙瘩
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
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
多少年我们苦练英文发音和文法
这几年换他们卷著舌头学平上去入的变化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好聪明的中国人好优美的中国话
扁担宽板凳长
扁担想绑在板凳上
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扁担偏要绑在板凳上
板凳偏偏不让扁担绑在那板凳上
到底扁担宽还是板凳长
哥哥弟弟坡前坐
坡上卧著一只鹅
坡下流著一条河
哥哥说宽宽的河
弟弟说白白的鹅
鹅要过河河要渡鹅
不知是那鹅过河
还是河渡鹅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
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
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
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
纽约苏珊娜开了间禅风lounge bar
柏林来的沃夫冈拿胡琴配著电吉他
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
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
多少年我们苦练英文发音和文法
这几年换他们卷著舌头学平上去入的变化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好聪明的中国人好优美的中国话
有个小孩叫信
上街打醋又买布
买了布打了醋
回头看见鹰抓兔
放下布搁下醋
上前去追鹰和兔
飞了鹰跑了兔
洒了醋湿了布
嘴说腿腿说嘴
嘴说腿爱跑腿
腿说嘴爱卖嘴
光动嘴不动腿
光动腿不动嘴
不如不长腿和嘴
到底是那嘴说腿还是腿说嘴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
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
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
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
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
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
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

TOP

某标题为“日本BBS中人气极旺的宣扬战争的帖子”之考据

原贴:(当初在各大坛子里面,只要此贴一出,回复我就没见过低于3000的,QQ上那就是爆炒。影响之深远可见一斑啊)

这是一个在日本BBS中人气极旺的帖子,感谢一位不知名的网友,翻译过来。 本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原则,在论坛转贴,给大家一个对“日本”这个国度清醒的认识,也让大家了解一下什么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所谓“日本人民”和“中日友好”!

《大日本帝国兴国圣战计划》之战略步骤:

——正文:

      由于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及资源的匮乏性,决定了我国发展的终极形式是:发动战争!我始终认为我们大和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强烈的忧患意识与现实主义是支撑民族不断创新与发展的精神之源,这就是勤俭智慧的大和人所独有的奋争精神。

      然而,世界对我们却是这样的不公平,一些劣等民族占据着大片肥沃的土地,却不能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而我们拥有先进的技术、成熟的经验、团结的意志,却只能守着贫瘠的土地望洋兴叹。潜伏的危机使我们意识到涉猎在世界这个资源有限充满残酷争夺的现代森林里,只有保持旺盛的斗志与适当的野性才能换取民族根本的生存,这就是地球生存的法则,这就是勤俭智慧的大和人所面临的现实。

      岛国的命运最终将会覆灭于海底,匮乏的资源将会导致民族前进动力的绝断。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军事扩张,运用大和民族的勇武、智慧、与精神去征服亚洲,征服世界。去洗刷几十年前圣战未获成功的耻辱,用大和民族的优秀去驾驭其他民族的低劣,从而推动整个世界的进步。这是天皇赋于日本民众的使命,这是为维护大和民族高贵的尊严而开展的圣战!

      在几十年前尝试征服世界的圣战中,我们得出两条教训:

1、在未完全征服亚洲巩固地位之前,不应招惹美国。在新的世纪里,美国应是我们实现征服亚洲的很好伙伴与帮 手,虽然在向征服世界的圣战中,他会是我们的敌人!

2、灭亡象中国这样的大国的时候,不能过于着急的一口吃掉,而应象吃生鱼片一样,一片一片的吃。

      中国不同于日本,他是个多民族混合的国家,自身矛盾很多,应该利用他们内部的分歧和差异,分裂这个国家,然后一个一个的消灭,新疆、西藏、青海、宁夏、满州等都应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分裂这些地区的根据就是他们独有的民族性,这就是外界传播的中国七块论,我们具体为《分裂中国计划》,这是我们征服亚洲,灭亡中国,进行圣战的一部分。在中国,只有东部的汉人具有阻碍我们的能力,因此,如果中国被分裂成七个或几个国家,汉人的力量就会被大大削弱,其战略回旋的余地也会大大的缩小,中国的灭亡,日本帝国的复兴也就为期不远了!

      而只要征服了中国,我们也就取得了征服亚洲的基础,其他国家就会在汉人驯服的榜样下,臣服于我们。只有这样我们才具有击垮美国,称雄世界的本钱。当然,中国汉人的西部开发战略对于这个问题会有一定的阻碍,但是我们不应放弃对于分裂中国的努力!因为发动圣战是我们唯一的出路,日本欲征服世界,须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须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须先分裂削弱中国。

      日本是一个面积狭小的岛国,军事回旋余地很小,只有发展强大的帝国舰队,才能实现未来帝国对予圣战的需要!

      《大日本帝国兴国圣战计划》之战略步骤:
  
一、灭亡中国,征服亚洲

      欲亡中国,须先分裂削弱中国:台湾在我们的努力下已经分裂出去,下一步,我们应该采取对台湾的绝对控制。即使这样走我们也才走完了《分裂中国计划》的第一步,新疆、西藏、满州等还有漫长的道路,可现实没有给我们那么多的时间,日本近几年的经济已相对饱和,发展已相对乏力,以现有的技术与水平,日本的发展已至极限。不尽快发动圣战,没有任何资源支撑的日本经济终会陷入崩溃。

      但是,在尝试对中国西部的分裂中,中国政府似乎已经觉察到了我们的计划,并制定了《中国西部开发战略》,这个具有民族同化作用的战略,不但具有重要的经济目的,也具有重大的战略目的,这势必封杀了我们的分裂计划,但事物总有相反的作用,因为随着汉人向西部少数民族区域的迁移,势必会增加汉人与少数民族的接触、同化与矛盾、磨擦并存,510年之内都不会形成汉人绝对的巩固,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制造挑起汉人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磨擦,势态发展有可能会向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因此对于中国西部的分裂计划应坚决的执行下去。

      另外在尝试分裂满州的计划中,我们却受到了来自韩国的阻力,韩国至今仍不允许我大日本皇军一兵一卒踏上韩国之国土,这将势必阻碍我国对朝鲜半岛的控制,势必减缓对于满蒙分裂的进程。对于韩国的抵制,可以利用外交手段缓和紧张,必要时可以利用美国的压制,对于朝鲜可以利用美韩的军事压制。

      中国是有可能干涉的,既然分裂每那么快实现,时间又不允许我们继续拖延,我们应该适时使用大日本帝国强大的舰队,利用台海冲突或第二次朝鲜战争一举将中国庞大实际上并不可怕的舰队摧毁,对于摧毁中国的舰队,美国人是会支持的,台湾人也是会支持的,南中国海周边国家也是十分乐意的。如果成功,利用这次行动,我们就可以牢牢的控制住台湾,并使之成为我们的军事基地。

      由于失去了海空权,中国人对于我们压制朝鲜的反应也就显得力不从心了。而中国人的形象会受到大大损害,中国人的精神与意志会受到极大打击,他们将会在次陷入到大日本皇军威协的恐惧之中,?政府的威信大大降低,从此中国赖以稳定的基础被打破,借机挑动中国各区域的民族分裂势力开展独立复国运动,则中国不战自弱。而我们就可在满蒙重建大日本皇军关东军本部,为灭亡汉人统治下的剩余中国做准备。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要担心经济贫困的俄罗斯会出兵干预,因为对于中国适量的削弱,俄罗斯也是十分欢迎的。通过车臣战争,也可以看出俄罗斯虚弱的军事力量已无力支撑一场象样的战争。

      看来建立一支强大的帝国舰队与实现海外派兵合法化,是实现发动圣战的首要条件。

——计划的时间安排:

1、2000年,协助亲日分子击垮?扶持分裂势力上台执政。中国由于惧怕国的恫吓,凭借其现的有武备还不敢冒然出兵收复台湾,只会适当的扩充军备等待时机。而我们也正好借机提升军备,争取用4-5年时间,强化帝国海军,积极谋求海外派兵合法化,利用经济缓和与对俄关系。

2、2005年3月,示意台湾当政者宣布《台湾独立宣言》,挑动中国大陆攻台,中台战争爆发。应台湾要求,日向台派遣援台军事部队,进占尖阁列岛(钓鱼岛),进驻台湾,协助台军作战;日美台联合舰队突袭中国舰队,向中国宣战。10月,摧毁中国舰队,夺取海空权,俄罗斯通过联合国出面调停,中国与三方签署停战协定。

3、2005年12月,日军应台湾要求取得驻台合法权,把持亲日当权政府。

4、2006年1月,策反中国民族分裂分子,开展独立复国运动,中国陷入内乱。

5、 2007年3月,台湾发表政府声明:台湾自愿并入日本版图,日本政府表示不予接纳,但允诺对其实施应有的保护,日台建立军事同盟关系。

6、2007年5月-8月,日美台韩联军收复北韩,宣布朝鲜统一。

7、2008年2月,台军反攻大陆,日台联军出兵满蒙 。2009年5月,中国军队退守关内。日军占领满蒙,重建日本关东军本部,构筑侵华根本。

8、2012-2015年,发动对中国大陆的全面战争,灭亡中国,构筑雄霸亚洲之基础。

二、巩固亚洲地位,称雄世界

      日本在灭亡中国后,理应成为亚洲当之无愧的领袖,要用优秀的大和民族精神去震慑劣等民族的精神,要消灭他们的语言、习俗及奢糜的生活方式即劣等民族的劣根性,要消灭这些民族的存在,消灭他们的一切,转而学习我们的一切,要在他们的土地上用我们的方式培育出**日本人、台湾日本人与朝鲜日本人,要使整个亚洲不但统一成一个国家,而且还要统一成一个民族,那就是大和民族。实现这个目标要靠大和民族强大的合力、超人的智慧、无畏的精神,从内心去彻底征服每个亚洲人的心志,要让他们认同并崇尚我们的精神,景仰我们的奋进,并彻底臣服于大日本帝国的脚下,让他们无限的忠诚于我们。只有这样,才能牢牢的掌握住亚洲,进而征服整个世界!

    征服世界,仅仅依靠日本帝国的力量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些得力的帮手与伙伴。美国是同我们瓜分世界的最好伙伴,利用美国压制欧洲,协助德国日尔曼法西斯政党重新掌握政权,再利用德国日尔曼人征服欧洲。事实证明在上一次为了圣战而签署的盟约中,允许意大利人的加入对于日本的圣战是一个错误的决定,罗马帝国的后裔已经丧失了先辈奋争的精神,成为无知的劣等民族,就象我们先辈崇尚的汉唐人,现在却退化成为低劣的汉人,他们摆脱不了被统治的命运。最后,待我们牢牢控制了亚洲,德国与美国控制了欧洲,而后合力从两面将独联体一举灭亡。   

      整个过程大致需要30-50年。 所有的中国人:在日本人预谋下一个无耻计划的时候,就让我们现在就开始做吧: 同胞们! 如果您是个爱国者,请转交10个以上您的朋友、同事 !!!
…………
(略)


达人破解:

某网友的辟谣:

      1. 我用 日本 の 米国 戦 台湾 韓国 中国等关键字一一查过,没有发现这篇文章。既然“人气极旺”,就不可能查不到。所以有九成九的可能是伪造的。有空再慢慢对文字做分析。

      像这种无来源,无日文原文,又完全大陆化的文章,基本上全是伪造的。凡细心观察台湾、日本、韩国等文化差异的人,都能明显地感觉到几个国家与地区文风上的差异,典型的大陆文风一眼就能看出。这种文章网上很多,我无力一一辟谣。中国人爱信不信,我管不着。

      2. 我将引用三个例子说明这是伪造的文章。

   第一个例子:

   “灭亡象中国这样的大国的时候,不能过于着急的一口吃掉, 而应象吃生鱼片一样,一片一片的吃。”

  像吃生鱼片那样,一片一片的吃,搞笑。日本式生鱼片的吃法这篇文章的作者可能都没见过,方法是:装好盘的生鱼片上桌以后,食者先取一只小的空盘,再取一只装有绿芥茉的小碟和一个装有浓口酱油的味碟,然后用筷子夹一片生鱼片放在空盘中,将少许绿芥茉涂在鱼片上,并将鱼片折叠,再将鱼片蘸上少许浓口酱油,然后入口食用即可。吃生鱼片本来就是一片一口吞。如果要用生鱼片打比方,倒不如说切生鱼片要一片一片的切!可这根本不可能是笔误,——“吃掉”、“吃”、 “一片一片的吃”出现了三次。

  第二个例子:

  “但是,在尝试对中国西部的分裂中,中国政府似乎已经觉察到了我们的计划,并制定了《中国西部开发战略》”

  按前文所述,这是一篇在日本BBS中人气极旺的帖子,贴主贴出来之前根本没人知道,否则何必贴在BBS?既然贴在BBS,中国政府又何从在发表前得知??比如我写一篇如何打击美国航母的帖子,说了一通以后说,但是,在尝试按此方法击毁美国航母的准备中,美军似乎已经有所察觉,并准备了若干措施……这岂不惹人发笑,美军纵然能耐不小,又岂能料事于未发?

  第三个例子:

  “去洗刷几十年前圣战未获成功的耻辱,用大和民族的优秀去驾驭其他民族的低劣,从而推动整个世界的进步。这是天皇赋于日本民众的使命,这是为维护大和民族高贵的尊严而开展的圣战。”

  请问,是哪个天皇赋予的使命?天皇并没有如此说,没有天皇的旨意做依据,等于说自己可以代表天皇发言。在中国古代是矫诏,是大罪。在今天日本,最少也是对天皇的不敬。如果我在我的帖子中说,征服印度是X主席的战略决策,并写下详细计划,弄得好象我是最高领导似的,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另外,日语不同汉语,在提到不同身份的人的时候有用语的差别,这是最一般的习惯。日本人极少有直呼其名的,往往用“某某君”。天皇这种人物至少要用敬语,甚至要用最敬语。翻译成中文应至少加上“天皇陛下”的辞令。综观此篇文章,中文水平流畅无比,如果是翻译稿,必定出自高手的笔下。高手又岂能犯这种幼稚园翻译错误?

  此外还有错误,如把满洲、尖阁列岛直译,就应照日文习惯把台湾直译为福摩沙。这篇文章是明显的风格不一致,翻译高手很少这么做。而且中文太过流畅,一点译自日文的痕迹不露,绝不是学了几年日文的人就能翻的出来的。除非是日文绝顶高手,否则必定不是翻译稿。不信翻译一篇英文,保管漏出“译文体”的马脚。

  综上所述,此文是一篇典型的出自中国人手笔的伪造的稿子,其欺骗同胞目的何在?当然有些人可以说它出发点是好的,但我们回首中国为了那些“出发点好” 的谎言付出的代价时,我们不得不警惕不诚信这种行为对国家民族肌体的侵害。

TOP

这个也是论坛上暴火的帖子。当年愤青的时候。对这个帖子记忆犹新,里面那个什么“豪华的纪念堂”说明了这很可能是一篇台湾的文攻作品

原贴:
从总体上看支那人是世界上最低劣的种族。在总体素质上讲,南方支那人又要远远优于北方支那人。

  有些朋友争辩说:“这种差异是后天的,而非人种上的,主要是由于支那各地的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造成的。”在下不敢苟同此论。我想问的是为什么南北会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呢?这种发展上的差异是什么造成的呢?要知道支那的文化和经济重心早在宋朝时就已经南移,经过元、明、清几代,这种南北差距越来越大,我们不禁要问这和在这期间不断南下的,掠夺奸淫成性的胡族有什么关系呢?……请支那朋友记住:在近一千年的历史时期里,支那(主要是南方长江流域)文明和经济的发展,总是被北方南下的胡汉联合部队所蹂躏和中断。而那些与日本交流密切的南方的地区,其人种素质就远比北方地区高,尤其是台湾。贵国的鲁迅先生在我国仙台学医时就说过:中国,特别是北中国,在近一千年中,已经被入侵的北方胡人搞得血肉模糊。这是很有见地的。我们日本人(除了只会叩头的少数政客外)愿意称你们国家为支那,不愿称它为中国,但我们称宋代以前为中国,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我们轻视支那人的一个原因是支那人人对为自己民族而牺牲的人的健忘和不感恩!我们日本有靖国神社,你们有什么?你们有豪华的M.Z.D纪念堂!我小的时候父亲带我去日比谷公园,指着北洋水师的战利品对我说,日本就是在打败支那的北洋水师后,才成为世界上主要强国的。当年,北洋水师的铁甲舰在日本海域为所欲为,全体日本国民都同仇敌忾,宁愿饿死也要把钱捐出来买战舰,由于日本资金远没有支那国充裕,我们无法像支那那样买大型铁甲舰,我们的战舰从各方面讲都不如支那的北洋水师,但我们在海战中却取得了完胜,这完全是大和民族精神力的胜利。你们的古人说的好:知耻者近乎勇,如果他看到他的后人的表现的话,一定会羞愤得自杀。

  我在日本时就轻视支那人,当我来到支那的时候,我发现支那人比我想像的还要低劣,他们对我这个毫无背景的日本学生点头哈腰,说什么都是日本的好,就连支那的传统文化也是日本继承的比较好。

  当我问他们支那一个在韩战中为了完成任务宁愿被火烧死的英雄时,他们居然说那种傻瓜再也不会有了。我们日本有靖国神社,你们有什么?你们有在日支战争(1937-1945)为国战亡将士的记录吗?有让他们灵魂栖息的灵堂和牌位吗,你们知道他们曾是谁的孩子,谁的兄弟,谁的父亲吗?我想这对你们麻木的支那人来说,是一笔糊涂帐了。我曾经接触过一些旧日本军的老兵,他们至今还对当年率队冲锋而被机枪在几米之外打死的支那蒋政权的班,排,连长们表示感慨和敬意,你们支那人还记得他们吗?你们祭祀他们吗?他们今天魂归何处?他们至死盼望的“强大的支那”现在在哪里?!

  我们日本人将会永记为国殉死的英灵,他们在靖国神社里享受他们应得的敬意,每当我们唱起“为国而逝的英魂啊,你要常常回到慈母的梦中”,我们就会感慨万千,永志难忘。你们这些麻木的支那人在我们敬拜神社时,根本没有资格说三道四,请你们闭嘴!

-----------------------------------------------------------------

考据:
   上次那个电台主持人(湖南的罗刚)就是因为在节目电话中遇上了一个念此伪文的假倭寇而倒霉的。

      东京的日比谷公园并没有什么北洋水师的战利品。陈列过北洋水师的战利品的公园在东京倒确实有过,不过,是东京的上野公园。而且二战胜利后已被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悉数索回。北洋水师在日本的遗物尚有存放在粟岛海员学校的镇远舰船钟,长崎哥拉巴公园内的定远舰舵轮,都不在东京。
所以这位"长谷川弘一"显然不可能在小时候被他爸爸领到东京的日比谷公园去看什么战利品,除非他出生在战前。可是他自称是日本留学生,那么只剩下一个可能,就是帖子是伪造的。

原置日本上野公园,战后归还中国,现藏北京军事博物馆的"镇远"舰铁锚

TOP

猎奇故事“海豹人”之破解

同样当年在论坛上暴火的帖子之一,看到这些倒下的伟光正的造谣帖子,我不得不说,人民的血没有停止燃烧,不过我们的士人的确不会引导,对于中国士人的渎职,实在是无药可救。

原贴:
越战中的中国海豹人

  一提到海豹,大家就能想到了那些在沙滩上蠕蠕而动的东西。如果一个人也象海豹一样没有了四肢,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被越南人轮奸过再砍掉四肢的中国女战俘就出现在二十年前的中越战场上。

  相信凡是多少知道一点此事的中国男人,都不愿意过多的回忆那段悲惨的往事,如果不是一名网友提及此事,我想我是不会说的。我们这里有一所荣军医院(其实就是供伤残军人的疗养院),在八十年代对越自卫反击战时这里住的前线下来的伤兵有很多,其中还有残废了的女兵。因为当时这事很隐讳,都说她们是被炮弹和地雷炸残的,我的年龄很小,只是觉得这些女兵挺可怜的。

  后来年龄慢慢大了懂的也多了,这些事听的也多了,才知道那些女兵的手脚是被越南人砍掉的,还听说有些部门专门找到政治思想觉悟都很高的小伙子去陪护那些象肉桩子一样的女兵,具体情况就不说了。

  ◆善良换回来的是什么?

  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中国男人都会觉得没脸说起此事,就像下面这位网友写的中国人对越方战俘是优待,而越南人对中国战俘是轮奸加砍手脚。还有抗日战争中一面是小日本用令人发指的手段对待中国人,而令一面是善良的中国人如何善待日军俘虏和小日本逃跑时遗弃在中国的小崽子。还有现在很多中国导演好像非常乐于拍些这类题材的影片,我真不知道他们搞出这些令人恶心的东西是为了表明什么?中国人的善良?

  谁也无法否认善良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但是美德不是懦弱,对懂得美德的人类你可以用人类的美德对待他,对丧失人性的魔鬼你也要用美德对待它,魔鬼能懂吗?战后中国对日本采取了诸多的宽容政策,再看看现在的日本人是如何看待我们的――低劣的、下贱的“支那人”,这就是中国人用善良换来的回报?很多二战影片中有德国士兵在被占领土上是如何对待被征服国百姓的(犹太人除外),典型的如同是邻国的法国,德国士兵可以尊重他们的起码的做人尊严。这里我不是要赞扬德国人,但他们的表现确实比丧尽天良的日本人强的多,这是实事。

  我不敢说中国人在日本战败的时候用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方式对待它们能否改变现在日本人对中国人的看法,但最起码可以让他们知道中国人也不是好惹的,我们会用你们用过的方法对付你们。说到这里可能又有某些“高尚”的同胞要跳出来指责我的狭隘,我这里要说:“收起你们那一套假惺惺吧,如果你妈被人奸了,你还可以心胸宽广的对待他以展示你的善良,那你就和四条腿的东西没什么区别了。”

  还有最近猖狂的不得了的印度阿三,还有印尼猴子,还有……,中国人干以德报怨的事干的太多了,我没发现那一件可以换来同样的回报,只能让它们感到你的懦弱。

  ◆中越战场上的“海豹人”(下面是一位不知名的网友发出的有关中国“海豹人”的悲惨文章)

  二十年前的中越边境防御战以血腥和酷烈闻名一时。在战争中,双方都有士兵被俘。越方战俘受到中方一贯的优待,而越南人在中国女战俘身上却犯下了令人发指的战争暴行――这就是中国“海豹人”。战争中,有一些中国的女兵(大概就是一些医护人员和通信兵吧)被俘。

  她们一落入越方魔手,随即便遭到显然是有计划的反复的强奸,等她们怀孕后,便被锯掉了四肢!有的女俘绝食求死,随即被强行注射葡萄糖。在交换战俘时,这些已人不人,鬼不鬼的女战俘便被交还中国。一次战斗中,我方攻克了一个越方距点,在其中发现了几个女“海豹”。乍见战友,有的“海豹”嚎啕大哭,以头撞墙,有的用牙齿死死咬住战友的枪管,要对方打死她。

  这一幕是我在八十年代初的一篇战争纪实小说中看到的。那时我还在上小学。多年以后,在一本揭幕的书中,我才知道她们叫――中国“海豹人”。她们被截掉了四肢,而不是象有人说的,只是被剁掉了手脚,我无法想象她们现在会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还有,在中方进攻时,越方的女兵们就脱去衣服,在阵地上扭动身体。当农民出身的中国战士们忙不迭的扭过脸时,他们的机枪就响了。和中国人对阵时越南女人的脱衣服已是世界闻名了。还有,听说我们曾有一个野战医院被偷袭,几百名伤员和医护人员被越南人以极残忍的手段杀害。部八十年代的电视剧披露过(片名好像叫《黑豹突击队》?),我们进行了以色列式的报复,原来我们也曾强硬过啊。
-----------------------------------------
破解:

9年越南人对PLA女兵的猎奇(海豹人)

      概念上的原型是80年代的一部日本色情小说(作者大薮春彦),故事情节是日本警视厅色情卧底女警被黑社会发现,割去四肢成为海豹人,属于“制服诱惑SM”口味。后来就演化出了各种版本,就包括这个对越自卫反击战版。

      稍微懂点医学常识、有点大脑的人都知道,高体位截肢的手术有多难,需要大量的血浆和特殊的昂贵药品,并且需要非常专业的专家医师。当时的越南有那个条件吗?四肢动脉血管众多,股动脉一旦切断,即使是穿透伤也可能在短时间内失血死亡,故截肢术一般在有血库的大医院施行。术中需及时用电烙铁及止血钎止血,否则高位截肢死亡率绝对是百分之百!难道越南的医生个个都是神医喜来乐吗?难道越南人会在这些海豹人身上动用他们最好的医生、花费大量宝贵的血浆和昂贵的药品吗?而他们自己在前线的大量伤兵因为没有好的医生和血浆药品,在那等死吗?要知道这些海豹人如果让国际舆论知道的话,那么国际上那些保持中立或反对中国的那些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会一边倒的支持中国。就像美越战争一样,美国占尽优势却被几条美军屠杀的新闻搞的在国际上的孤立,最后不得不撤兵。越南当局不会那么傻吧?

      军事论坛上自称有对越作战经历的人基本认为此为虚构。

     所谓“八十年代初的一篇战争纪实小说”指的是《深囚异国的女人——一个女俘的自述》一书,该小说(并非纪实文学作品)于80年代由武汉出版社出版。90年代由香港天地图书出版,书名则改为《断肠草——一位女囚的自述》。 这是国内“海豹人”版本的起源。

TOP

著名的“一名中国上等兵独力击毙了日军500人“

此文一出,各坛无不转载,青年们无不大受鼓舞,中国地摊文学的厉害,可见一斑

原贴:
抗战长沙会战期间,有一名中国上等兵很值得一提,他就是曹锡。他独力击毙了日军500人以上。其沈着与忠心,真足以流芳百世。曹锡年29岁,农家子弟,藉贯不详,是第十五集团军第五十二军第二师的上等兵(师长是赵公武)。事情发生在 1939年9月22日,新墙河之南、新墙镇之西的王街坊。曹锡在21日的夜里,把12颗手榴弹连接在一起,放在新墙河的南岸河堤之上,然后,把引线抽了出来,放在身边,他坐在河堤之上,对着河面警戒。

  22日黎明4点钟开始,日军用50尊大炮对王街坊发射8000颗炮弹,射了3个钟点之后,把面积仅一平方英里的王街坊,炸成一片灰烬,比起淞沪会战的情景,更为惨烈,然而曹锡未死,仍坐在河堤之上,手指钩着机关枪,对河面密切注视。河面离开他只有15公尺。日军一批一批离船上岸,每批数十人,持枪走向河堤而来。来了一批,曹锡便开动机枪,消灭他们一批。侥幸未被消灭的掉头奔回河旁,伏在河滩上。

  这样,日军来过了六批。第七批来了,放出毒气。曹锡所隶属的这一排仅剩下他与另一位兵士,两个人未死。20分钟以后,毒气消散,曹锡看见了有二、三十名日本兵,向河提爬行而来,曹锡一面把手榴弹的引线掌握在手中,一面急忙拖着仅余的一位同伴跳下河提,卧倒于稍远之处的地面。刹那之间,日军已爬上河堤,曹锡从容猛抽引线,12颗手榴弹同时爆炸,敌人死得只剩下了两三人,这两三人也都负了重伤,躺在河堤之上。

  曹锡又准备了手榴弹12颗,回到河提之上,放在一起,慢慢地再走下来,走到卧倒之处,卧倒静候。不久以后,果然又来了日本兵30人以上。轰然一声,炸得一个不留。曹锡又重新布置一番。于是,又炸死二、三十人。就这样,前后炸死了五批敌人。这第五批敌人死去之时,曹锡自己也被炸翻的泥土埋了一些时候,幸而未死,又爬了出来。这时候,他的手榴弹已经用光。曹锡改用机关枪,而把身体躲藏在泥土堆子之中。10分钟以后,从堤的那一边,爬过来5个日本兵。曹锡把机关枪子弹一颗一颗的放,用5颗子弹打死这5个日本兵。

  敌人在死前也朝他与他的同伴放了枪。他的同伴姓朱,是一个上士班长,眼睛中了子弹,不久便成仁了。祸不单行,曹锡同时发现他手中的机关枪已经不能使用,似乎里面的机件卡住了,板机扳不动。敌人又有来的,他无法从容拆开机关枪来查个究竟。曹锡急了一阵子,情急智生,在身旁找了一找,发现离自己二百公尺,有一架重机枪在一具死尸之旁等他去拿。这死尸属于另一位中国勇士,一位机枪手。

    他轻轻的爬完200公尺,捡起重机枪,试了一下,能用
,恰好有一百多名敌人蜂涌而来,以为中国士兵已死得干净,却不料曹锡突然扳动了重机枪,一下子毙倒了三十几个。剩下的六十几人,掉头狂叫而逃。在早晨8点钟左右,营部派了一个传令兵来,告诉他敌人大队已经在王街坊之西的一千公尺左右渡过了新墙河,也就是到了他的侧面后边。营长命令他“放弃阵地",回营部去休息。

  曹锡喜欢这挺重机枪,舍不得丢下,便提着它与几带子弹,跟随传令兵朝着营部的方向走。中途,与敌人遭遇,枪弹从四面八方打来。曹锡的这挺重机枪又派上了用场。不幸,传令兵在这场混战中阵亡。曹锡命大,摇摇摆摆,凯旋到了营部。营长奖勉了他一阵,告诉他,他前后打死的日本共有500多名以上。

  营长把他带到师部,师长赵公武和他握手,立刻升他为班长,又赏法币30元。(当时湖南的物价甚低,猪肉不过二毛五分一斤。)再回营中,弟兄们把他围在中间,问长问短。问他何以那么大胆?他笑着回答:“没有什么。没有什么,看到了鬼子,也不能不打啊!
-----------------------------------------------------
某人回复:
《使命召唤》玩家开了作弊器,也不敢如此夸口……再说当时中国军队所使用的水冷式马克沁重机枪,一个人是无力携带的。
我本人买的“第三帝国系列”里面有本讲德国恢复军备的《铁拳》,根据里面的照片,德国恢复军备后的第一次公开军事表演里出现过老式水冷马克辛,需要三个人才能带走。

TOP

武藤兰的倒下

能让如此之多的论坛上的人哀叹,就算是真死了,我觉得也值了
--------------------------------------------
众所周知,武藤兰在2003年冬,便因为某些原因宣告暂时别离AV界,那时网上便有消息说她是因为生病引退的。

直到2006年6月20日,因为片约不断而造成的不胜其烦,武藤兰通过经纪人发表了正式引退的宣言。

这宣言在网上有登出:

“武藤兰亡くなったの?!

中国大陆のウェブサイトxXxGS.Cnからの报道によれば、先日、朝河兰(武藤兰)が病気で逝去したそうです。谁か中国语がわかったら、訳してくれますか?お愿いします。アドレスは

http://www.xxxgs.cn/Article/sex/200606/Article_2017.html

。中国人は彼女のことどう考えるかなあ……”

而中国大陆的XXX爱好者、兰兰迷们,感到很失望,有些人喊出了武藤兰退出了AV界,就相当于武藤兰在他们心中已经死了。有些人喊出了:“武藤兰退出了AV界,就相当于武藤兰在他们心中已经死了!”

然后某小白转载为:“武藤兰退出,武藤兰在他心中已经死了!”

之后小白二转载为:“武藤兰退出,他的心已经死了!”

小白三转载为:“武藤兰退出,已经死心了……”

小白四转载为:“武藤兰退出,已经死了……”

小白五直接发表新闻:“武藤兰已经死了……”

而通过多人口误传播(人传话就是越传越离谱),就成了武藤兰真死了,加上日本网上武藤兰退出AV界的声明,更多不懂日文的朋友就更相信了这个消息。

最后这个谣言甚至传回了日本国内网络。

现在对此谣言,日本武藤兰的官方网站上,公布了辟谣。

声明摘录如下:

“……中国大陆のウェブサイト

xXxGS.Cn

からの报道によれば、先日、朝河兰(武藤兰)が病気で逝去したそうです。谁か中国语がわかったら、訳してくれますか?お愿いします。アドレスは ……”

之后,日本网站留言板同时发布消息。

一条公司发来的消息:

2006/06/24 土17:35  agency
何でも雑谈
We don't understand Chinese.
Though we would like to make corrections,
we don|t know hot to write in Chinese.
But she is alive and well. Please be relieved,everybody,
All Ran fan in China, Thank you!

已经辟谣了!可见这又是一个恶作剧!

武藤兰的官方主页:

http://maedamodels.com/ran/

辟谣留言所在位置:

http://maedamodels.com/bbs/ran/index.php?v_fg=1

TOP

国共相会太平岛

最近台湾的文攻越来越猛,大陆的国粉增长速度有燎原之势,所以什么冬冬都出来了
这个在QQ上传的比较猛
--------------------------------------

原贴:
大陆和台湾在南沙问题上曾有着良好的合作。太平岛在南沙诸岛中面积最大,岛上林木茂密,阔叶树高达30多米,有码头、环岛防御工事和楼房。岛上有台湾军队官兵400多人。1988年,在同越南海军发生冲突以前,大陆舰艇编队曾在太平岛停靠一周,补充了大量的淡水和主副食品,体现出海峡两岸中华儿女在关乎国家主权时血浓于水的亲情。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 ... 317/13176166_1.html
1988年1月21日,以南海舰队 552舰(宜宾号)为旗舰的编队于1月23日到达南沙群岛海域。当编队行径(经)至太平岛附近海面时,拉响了汽笛,向驻守在那里的台湾海军官兵致意。经国民党驻太平岛守军的默许,编队所有舰艇在太平岛停住(驻)一个星期,补充了淡水和主副食品,并借此了解越军在各礁盘上的活动情况,寻找登礁和应敌的突破口。中国收回南沙岛礁,国民党海军驻太平岛部队功不可没,历史同样应该记住他们。

战斗之后,国军太平岛守军进入一级战备,当得知中共海军仅有531有双联的对空的海红61导弹,中国舰队的防空能力严重不组(足),于是太平岛守军要求台湾本岛派空军支援中共海军。531和502受(收)到了太平岛守军的通知,要求我方舰艇前去太平岛修理补充淡水。于是,1988年的3月,国共两军,终于在太平岛有了历史性的握手!!!当时台湾守军列队欢迎胜利来港停泊的中共海军舰艇。

----------------------------------------------------

南沙海战前,我军舰队在太平岛补给休整一星期

      1988年3·14海战中,解放军舰艇编队的补给基地是海南岛的榆林基地。当时参战的舰艇都是千吨级的护卫舰,其续航能力足以在整个南海海域内航行,根本没有必要中途补给。更何况,所谓“在太平岛补给”本身就是一个大笑话。太平岛上根本没有码头设施(台湾与太平岛之间的交通全靠登陆舰),舰艇编队如何停靠?太平岛总面积不过0.446平方公里,只驻扎了国民党海军的一个陆战连,根本没有油库,如何补给燃油?太平岛上只有一口不大的水井,只够岛上人员饮用(其实岛上还有其它几口井,但无法饮用),如何为3艘千吨级护卫舰补给淡水?就更不要说弹药了。

  事实是:整个南海3·14海战中,驻扎在太平岛的台湾守军无声无息,没有任何动静。只是战后台湾有记者采访台湾海军将领,如果共军向国军求援,国军会如何应对,得到的回答是:“我们会站在中国人一边。但这个可能性不存在。中共在南海的海军力量足够应付他们所面临的事态。”

————————————————————————————————————————-

百度百科  南沙太平岛
  该岛由于面积仅0.443km^2,因此所能驻扎人员极有限。目前台湾在岛上驻有一连海军陆战队,约120人左右。不过武装还算不错,除了重机枪外, 40 防空炮,无后座力炮,迫炮均已布署。该岛原有一小型码头,然于1977(?)年时因台风而毁损,此后不重建。运补时改以坦克登陆舰将LVT(履带式登陆车)送到近海后,再让LVT把补给品运到岛上。这也变成海军陆战队两栖登陆的实际演习。不过因为岛小,补给舰队又6个月才去一次,因此岛上官兵极无聊,每天几乎都在保养装备与钓鱼潜水中渡过。

TOP

爱国的花生米支援解放军收复西沙

估计当年老头子说“花生米是中国人“,大概可没有料到日后这句话会给台湾的文攻带来多大的帮助。这篇文章造就的国粉的数字,可以说难以统计。

原贴:
1974年大陆东海舰队南下驰援西沙请求通过台湾方面封锁的台湾海峡时,老蒋还亲自下令开灯放行,并且要求太平岛国军给予后勤支援和伤员救助呢!好象手谕是这么写的:"查我东海舰队,开赴西沙作战,沿途国军一律救助!"
还有一个版本,更离谱:
1974年1月18日,越南政府不顾中国一再警告,派兵侵占中国西沙永乐群岛,并与守岛民兵发生冲突。从而展开了西沙海战的序幕。

  南沙海军火速支援,无奈越南舰队吨位和火力都有绝对优势,虽然中国海军浴血奋战,但是渐渐力不能支。紧要关头,中央火速调动东海舰队支援。然而,东海舰队必然要通过台湾国民党海军封锁的台湾海峡,如何安全通过,成为了中国海军的一个难题。

  中国人民海军通过台湾海峡的消息很快被台湾国民党得知,当台湾海军司令唐x林向蒋介石请示如何应对时,蒋介石说了他一生中最闪光的一段话:“你不知道西沙吃紧吗?”毕竟蒋介石明白,国共之争属内斗,在外地入侵的时刻,中国人还是会团结一致的。唐x林欲领命而去,蒋介石又指示说:“你们要一路护航,保证舰队安然通过。还有准备补给船,给前线送给养。”

  结果,出乎东海舰队意料。国民党海军不但大开绿灯放东海舰队过海峡,而且一路护航,保证了舰队的安全。此外,几十艘台湾补给船开赴西沙前线,为前线的解放军战士运送食物和淡水。

  1月20日,东海舰队如期抵达前线,双方兵力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海军形成绝对优势,将入侵越军几乎全部歼灭。

  西沙海战是中国海军战史上最光辉的一战,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国共精诚合作的结果。而蒋介石在此事件中的表现让人感动,也让我们对他有了一个全新的评价。

-------------------------------------------

西沙海战时,蒋军给我方舰艇编队打探照灯指路

    第一,西沙海战之前,台湾方面确实高声叫喊“南越侵犯中国领土”,但那是因为蒋介石判断,M.Z.D不敢在南海与背后有美国撑腰的南越交手,企图以此显示“中共出卖国土”、“内战内行外战外行”。正因为如此,1974年1月西沙海战后,台湾方面对西沙的关注突然沉寂了下来,与此前的高调形成了鲜明对比。

  第二,所谓“国民党军打开探照灯,中共舰只顺利通过”完全是信口开河。海上航行起指示作用的不是“探照灯”,而是灯塔,二者根本不是一回事。


1974年春,东海舰队以65型209广州号护卫舰为前导,率6601型(苏联50型里加级)205成都、206昆明、207衡阳、208桂林号护卫舰与025型鱼雷艇合练

  3、当时台湾海军将领请示的不是是不是“放行”,而是是否出动舰队对当时正在穿越台湾海峡的解放军舰艇编队进行阻击。老蒋之所以否定,根本原因与当年M.Z.D去了重庆老蒋反而没有抓他相同——老蒋此前已经在台湾制造了“誓死保卫西沙”的氛围,如果此时阻击前往西沙增援的解放军舰艇编队,岂不是自打耳光?!

  至于所谓“太平岛国军给予后勤支援和伤员救助”更是笑话。且不谈太平岛上的国军有几个人,编造这个谎言的人连太平岛和西沙群岛的位置在哪里都不知道。

——————————————————————————————————————————————————————————————————————————

真实的护卫舰18大队南下经过    啊!海军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php?tid=435525&extra=page%3D1

西沙海战爆发后,护卫舰18大队奉命通过台湾海峡南下增援。网上盛传所谓蒋介石以“西沙战事紧”而“放行”之说,其实纯属以讹传讹,其流传之广只能说它恰好符合了某种民间期盼。

那么真实情况是怎样呢?

史料记载,在1974年1月19号西沙海战爆发当天,海军紧急对东海舰队下达预先号令,确定驱6支队所属的护卫舰18大队(下辖01型护卫舰4艘,即505昆明、506成都、507贵阳、508衡阳)立即南下,支援南海舰队执行轮战任务,20号必须启程。

当时507贵阳舰正在厂修,东海舰队遂确定505昆明、506成都和508衡阳舰组成编队首批南下。驱6支队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开始进行紧急备航工作。

19号下午,驱6支队进行了图上作业,仔细研究了台湾海峡的水文气象和敌情动态,确定了各种情况的处置方案,以及航渡中的作战原则,决定通过台湾海峡南下。

在紧张准备了一昼夜后,20号下午,舟山基地在码头送别编队南下。1974年的春节是1月23号,也就是说编队在大年除夕前的年二十八起航出征。各舰官兵在甲板列队,神色严峻。码头上,来队过春节的家属们也来送行,不少人眼泪汪汪。

60年代中期国民党海军连续遭受了我军沉重打击,4个月内损失3艘主力舰,此后即停止了对大陆的骚扰作战,两岸逐渐呈现隔峡对峙的局面,但双方仍然处于紧张的政治军事斗争之中。

为安全通过台湾海峡,编队在出航后即实行灯火管制,不准使用无线电和雷达,烟囱不准冒火星,电报只抄收不发。由沿海各雷达站测定编队的舰位,再以密码通报我舰。

编队首先到达福建沙埕港,并补给油料淡水,同时做好夜间隐蔽通过台湾海峡的准备。

21号下午4点,编队从沙埕港起航继续隐蔽南下,各舰前后主炮均炮弹上膛,随时准备对付突发状况。当晚9点多,通过了东引岛(国民党军队控制)以东数十公里外的海域,岛上守军毫无察觉。随后又在马祖列岛以东26公里外静静驶入台湾海峡的航路。当夜下半夜,又驶过了金门以东海域。

为保障18大队安全南下,福建基地组织了32艘舰艇、多个岸炮和高炮营以及十多个观通站执行警戒保障任务,严阵以待,随时准备粉碎敌人任何可能的挑衅。

22号拂晓,经过一夜高速航行,编队终于进入南海舰队辖区。7点13分,1艘前来接应的汕头水警区猎潜艇向先导舰昆明号发来灯光信号:“海军刘道生副司令员祝贺编队顺利通过台湾海峡。”

在途中数次停泊补给后,23号傍晚5点30分,护卫舰18大队编队缓缓驶入湛江港,各舰官兵在甲板列队,信号台发出“祝贺顺利到达”的欢迎旗语。码头上数百名南海舰队的官兵列队欢迎,敲锣打鼓,号声喧天。南海舰队司令员和政委亲自登上昆明舰,热烈欢迎18大队到来。

此次护卫舰18大队南下,由于计划周密,准备工作充分扎实,实行了一系列隐蔽措施(包括利用夜间隐蔽航行),大陆一侧的敌占岛屿并未发现编队行踪。退一步说,从当时的敌我力量对比看,国民党军队即使发现我舰编队,也不敢或者没有能力制造大的麻烦。

事情经过就是这样,从头到尾没有蒋介石什么事。所谓“西沙战事紧”之说缘自90年代初某篇文艺作品的戏说,没想到斗转星移,三人成虎,大家宁可信其有了。

TOP

朝鲜在北京申奥时倒打一耙

我对于金家没啥好感,但是我不认为小金是个吃货。但是应该说,这篇文章对于目前国内民间舆论对朝关系的冷淡甚至敌视其了决定性的作用。申奥的时候QQ上传的非常猛。我个人怀疑这是自由亚洲的文宣材料。

原贴:
2000年北京申奥 朝鲜投反对票

  随后,朝鲜在2000年中国申奥的事情上报复了中国。

  1993年9月23日,当萨马兰奇宣布,北京仅以两票之差丧失了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的时候,许多人都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这次申奥,没有人会认为中国会失败。一切都在算计之中,所以在投票的时候广播电视高规格报道,满以为又可以激起一次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高潮。可是在全国民众翘首盼望的时刻中国却失败了,而出问题的就是朝鲜将关键的一票投给了悉尼。
------------------------------------------
朝鲜在北京申奥时,没有投我们的票


      北京台的《身边》节目中,何振梁透露了93年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失败的原因。

      北京失败的票数是2票,而不是传说的朝鲜背信弃义的1票。

      其次两票的差距也是两个原因造成的。

      第一,悉尼在投票前请两个非洲国家代表吃饭,还给了每人一张3.5万美元的支票。名义上是支持他们国家的体育事业,真实意图,大家心知肚明。

      第二,埃及代表是个老人家,和中国关系很好,表示要抱病参加投票的。但临行前身体实在不允许,没有成行。保加利亚代表是保共书记的女婿,也是要投中国票的。但保加利亚政局变化,这位代表也受到牵连,没能参加投票。

——————————————————————————————————————————————————————————

《何振梁》节选:

  本书由何振梁夫人、《人民日报》资深记者梁丽娟撰写。全书以回忆录的形式,集中记录了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曾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何振梁的个人成长和他的体育外交经历。

  书中首次详实披露了包括20世纪50年代在国际体育组织中反对“两个中国”、60年代创立新兴力量运动会、70年代争取恢复我国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席位,以及1990年举办第11届亚运会和北京申办2000年、2008年奥运会等我国体育对外交往重大事件的内幕细节。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在打破海峡两岸体育交往障碍等情节有独特的描述。

90多把钥匙(1)     http://book.sina.com.cn/nzt/cha/hezhenliang/80.shtml

2005年08月24日 00:28 新浪读书

      亚洲的委员基本上与振梁都很熟悉。为了争取阿拉伯国家的支持,振梁主动撤出与科威特的阿赫迈德竞选亚奥理事会主席。沙特在阿拉伯各国有特殊地位,振梁专程拜访沙特委员费萨尔亲王。费萨尔对振梁的访问很重视,亲自到机场迎接,举行了两次会谈、一次宴请。振梁通过他们两人,加上又登门拜访了北非两位有声望的资深委员泽尔吉尼和姆扎里,巩固了阿拉伯委员的支持。日本有两名委员,在1991年确定1998年冬运会地点时,当时美国盐湖城呼声很高,而且如果 1998年冬运会选定长野,有可能影响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但是振梁权衡了利弊,在投票前夕明确告诉日本委员他将投票支持长野。振梁的估计是,美国委员不会投票支持北京,但日本委员的票是可以争取的。所以他以他的一票换取日本两票支持北京的申办。中国台北的吴经国与振梁有多次接触。这时澳大利亚也积极争取吴经国,甚至以要求吴经国的支持为条件来同台湾有关方面商谈台湾的航班直飞澳大利亚问题。据吴经国事后告诉振梁,去摩纳哥前,他的父母交代他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他在投票时,与坐在相邻的哥伦比亚委员门多萨(fidel mendozacarrasquilla)相互展示自己纸条上写的“北京”。后来台湾当局确实派人传话,要他不要支持北京,他没那样做。会后台湾有人说吴经国没投北京的票,从他在台湾的处境出发,他未否认或证实,而只强调投票是秘密的。他对振梁说,如果有一天国际奥委会的档案公开,他可以证明自己确是投了北京的票。在北京下一次申办时,他将不顾其他,在一开始就宣布自己支持北京。南亚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委员与振梁的交情都很深,互相称兄道弟。印度委员库马尔、巴基斯坦委员阿里分别向振梁保证他们将为北京做其他委员的工作。朝鲜委员金俞顺本来已经离开体育岗位,不再担任本国奥委会主席而出任朝鲜驻罗马尼亚大使,一般已不参加奥林匹克的活动。但是为了支持北京申办,他的国家支持他去摩纳哥投北京的票。泰国的他威虽已是名誉委员,但仍主动以泰国奥委会主席的名义,写信给国际奥委会,明确支持北京申办。绝大多数亚洲委员也态度明确。

————————————————————————————————————————————————————————

                                                                       吴经国:北京当年申奥失败"一票之谜"            文/吴经国

     吴经国,祖籍苏州,1946年生于重庆,曾就读于台湾东海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建筑学院、利物浦大学。1988年任国际奥委会委员,并担任台北奥委会副主席。他亲眼见证了中国申办奥运会从两票惜败到梦圆莫斯科的整个过程。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吴先生怀着强烈的民族情感,排除“***”势力的干扰,两次投下赞成票,为北京申奥成功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1 民族利益决定手中一票  
      
      自北京提出申办2000奥运会的决定后,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及秘书长魏纪中、副秘书长屠铭德,于1993年来到台北,并亲自前来拜会,希望能获得我的全力支持。那天何振梁来到我的办公室,岛内媒体蜂拥而至,将我与何振梁团团围住,他们希望知道我是否会支持北京。我深知这个答案的敏感度,心中早已盘算该有怎么样的回应。我向媒体的公开回答是:“我这一票的考量有两大因素,第一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第二是为了奥林匹克发展的利益。”环顾当时岛内政治环境的敏感、复杂,如果直接道出我所支持的对象,实非明智之举,而客观地提出我投出这一票的前提条件,自认不失为处理这个棘手问题的好办法。  
      
      但私底下,我与何振梁曾就整个申办城市的票选与竞争态势做了相当完整的沟通和说明,我以客观身份向他全盘分析国际奥委会委员们的背景,以及可能产生的不同投票行为;并建议我们两人应作不同的分工,共同努力让北京顺利获得2000年奥运会的主办权。  
      
      另一方面,台湾岛内却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来看待这起事件。岛内的一位商界领袖因为要开拓澳洲商机,曾经和澳大利亚总理会晤;澳方也积极通过这位商界领袖与政界的关系,希望促成台湾当局表态支持悉尼申办2000年奥运会。后来,我赴澳大利亚开会时,经由澳洲人士获得一项重要资讯,那就是一封由该商界领袖写给澳大利亚总理的信函,信中内容让人明显感受到当局对于北京申办奥运会的立场。  
      
      由于国际奥委会委员代表国际奥委会独立行使委员权利,我们的誓约当中最重要的一段话,即“不接受任何政治、宗教、种族与商业利益给予的压力”。换言之,我这一票必须本着良知,以自己最忠实的想法作最好的判断。因此,我虽然已经意识到当局对此事的态度,但我坚持谨守1988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时的誓词,并未因为当政者的意愿有所影响。  
      
     台湾当局也在9月初作出公开声明:“北京申办奥运会,台当局立场认为其所具备的条件并不成熟,可是投票是由国际奥委会委员吴经国个人决定,当局会尊重他的权利与决定。”  
      
2 难忘蒙特卡罗决战  
      
     1993年8月中旬,中国在新疆罗布泊湖进行氢弹试爆。8月下旬,日内瓦联合国人权会议即在美国的主持、策动下,对中国人权问题发起抨击。形势和局面显然都不利于北京。  
      
     当年9月17日,我前往2000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的决战地摩纳哥蒙特卡罗,出席该年的国际奥委会年会。当时5个申办城市代表和各国领袖云集,德国总理科尔、英国首相梅杰、土耳其女总理德米雷尔、澳大利亚总理基廷和中国副总理李岚清,都率领大批幕僚出席。每位国际奥委会委员都受到各申办城市代表的包围与游说,希望能够给予支持。  
      
     9月23日,决战的日子终于到来。全体国际奥委会委员依序进入会场,所有非委员以外的闲杂人等,全都必须离开会场。安全人员拿着精密电子仪器在会场各角落做地毯式的仔细搜索,目的就是要防止任何窃听、电子设备将消息传出场外,以确保选举过程绝不外泄。  
      
     由于会场内只剩下委员在场,发票、收票、计票等工作由委员们一手包办,由资历较浅的委员拿着投票箱走向各委员收票。按照国际奥委会百年来的传统,选票都是由委员以手写方式将所支持的城市名称写在空白选票上,而且每一轮的选票颜色都不一样,以作鉴别。一点都假不了。写完后再一一投人票箱中,并交由计票委员进行开票、计票工作。但是当年的投票方式已从2000年开始改为电子投票了。  
      
3 痛惜北京两票败选  
      
     第一轮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以6票首先遭到淘汰,德国柏林在第二轮中败北,英国曼彻斯特在第三轮遭到淘汰。进入最后一轮决战前,斯威士兰籍委员突然以必须紧急赶回国内为由离场,原本在场的89名委员只剩下88名。投票结束后,由主持计票的塞内加尔籍委员穆拜将当选城市写在一张卡片上,并放入密封的信封中,交给萨马兰奇主席。全体委员在预先指定的时间全都步上戒护严密的巴士,集体离开会场,被载往最后宣布结果的小型体育馆中。  
      
     在这重要时刻,体育馆会场内5个城市所有代表和支持群众挤满会场。等大家都坐定后,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副主席陆续步上舞台,最后出场的是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他从上衣口袋取出信封,当场撕开密封的信封。会场内鸦雀无声。当萨马兰奇念出“sydney”,2000年奥运会主办权由澳大利亚悉尼中选后,台下数百名悉尼的支持者在座位上又跳又叫,齐声欢呼,相互拥抱,久久不能停歇。其他四个同场竞逐的城市的代表们则显得垂头丧气;尤其是北京的支持者,脸上凝重与沉痛的表情,与悉尼的兴高采烈形成强烈对比。  
      
     其实,我在最后一轮投票时,心中就有不祥的预感,北京这次极有可能会马失前蹄。在倒数第二轮曼彻斯特失利,无缘进入决选后,其支持者一定都会倒向同是英联邦成员的悉尼。果然,最后的票数是45票比43票,北京仅以两票的细微差距败北。  
      
     分析北京失利的主因,关键在于竞选末期,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决议,对中国人权问题横加干涉,对北京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紧接着,联合国人权大会于日内瓦召开,中国人权问题再度成为被攻击的对象。这一连串不寻常的动作,给北京申奥造成极大的困难。
      
4 双亲嘱咐与“一票之谜”  
      
      北京第一次申办奥运会已经事隔多年,随着北京重新投入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申办,我当年的“一票之谜”又被媒体当做话题炒作。其实,当年在票选结束后,为了给历史留下见证,我特别将选票上所写的“BElJING”字样记录下来,留待日后有一天关心我这张选票流向的历史学者能有机会检视这张选票,届时即可依据这张手写的字样得到证明。  
      
     我还记得在出发前,父母亲即语重心长地告诉我:“这次投票,你一定要记得你是中国人。”他们并未明说要我支持北京,但他们眼中的期待,我了然于胸。另外,选后一个月,收到何振梁主席的谢函,除对于我的支持表示谢意外,更谢谢我为北京拉了不少票。  
      
     此外,1999年盐湖城冬奥会贿赂丑闻发生后,澳大利亚的悉尼立即遭到是否在1993年的票选中有不当做法的质疑。当时澳洲奥委会主席柯慈当场向媒体坦承,在1993年9月22日蒙特卡罗票选2000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的投票前夕,他曾以7万美金收买了非洲两个国家的委员;而它们原本是北京认为的两张 “铁票”。这关键两票的流失让北京失去了奥运会主办权。柯慈的自白,终于为我的“一票之谜”作了更为明确的说明。  …………

————————————————————————————————————————————————

伍绍祖说:“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时朝鲜未支持澳大利亚”     叶劲松

      在我国广传的说朝鲜不好的言论中,有一种说法是,朝鲜奥委代表在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时投票给澳大利亚,搞得中国在那次申奥时输给了澳大利亚。这些人以此说朝鲜早就对不起中国了。

      央视在今年(指2006年)10月份做了个奥运人士系列报道,采访国内外知名体育人士,包据高级体育官员。其中有一期采访我国80年代末到90年代上半期的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伍绍祖。90年代初那次我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作为国家体育总局局长的伍绍祖和当时北京市长刘祺是我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负责人,对那次申奥的整个过程非常了解。央视主持人问伍当年申奥朝鲜投票之事,伍绍祖说,朝鲜奥委会主席与伍很熟,为人正直,战争时期曾是金日成的警卫员,并且与伍是朋友。伍绍祖说,那次申奥投票前,朝鲜党做了决议决定投票给中国,朝鲜奥委会主席人很好,党性强,根本不可能违抗朝鲜党的命令不投票给中国。

      因此,不管朝鲜党的态度,伍对朝鲜奥委会主席为人的了解,都证明了关于朝鲜奥委代表在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时投票给澳大利亚是有人在造谣。

TOP

民主就是好,磨坊拆不了

这是当初天涯,凯迪上超火的帖子,里面聚满了羡慕,哀叹和斥骂(对谁的大家心里有数)
我当初第一次看到的时候也是一样的
但是后来看到今天的这个论证时
我发现理想社会就是理想中的社会
而不是现实中的
有人说贺卫方写的这个,但是我记忆中是贺卫方引用了这个罢了而不是他写的

原贴
德国磨房主人状告皇帝案透析—兼与中国法律史相比较1

高积顺:德国磨房主人状告皇帝案透析——兼与中国法律史相比较

内容提要:介绍100多年前发生在德国的“磨房主人状告威廉第一”案,透析德国人私有权神圣的观念,勾勒德国保护私有权系统的大致轮廓,比较中德私有权法律观念及制度的差别。
  
  关 键 词:磨房主人 威廉第一 拆迁 私有权
  
  一 原案:磨房主人状告皇帝
  
  M.Z.D的老师兼岳父——杨昌济在他的《静观室札记》中记载一事,现转录于下:“德国前皇威廉第一在位时(1871—1888年。——转录者注),有一离宫在坡疵坦(今译波茨坦,德国中部城市,在柏林西南约27公里。—— 转录者注)地方。离宫之前有磨房,欲登高远览一切景象,为所障碍。德皇厌之,传语磨房主人曰:‘此房价值几何,汝自言之,可售之于我。’孰意磨房主人殊强项,应之曰:‘我之房基,无价值可言。’德皇闻之赫然怒,令人将磨房毁去。磨房主人袖手任其拆毁,从容曰:‘为帝王者或可为此事,然吾德尚有法律在,此不平事,我必诉之法庭。’彼竟与德皇构讼。法庭依法判决德皇重将磨房建筑,并赔偿其损失。德皇为法律屈,为人民屈,竟如法庭所判。事后且与人曰:‘吾国法官正直如此,我之大错,彼竟有胆识毅然判决之,此吾国至可喜之事也。’”〔1〕
  
  “磨房主人状告威廉第一”案去今已百有余年。看过它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莫说古代的中国人,即便今天的中国人似乎仍有天方夜谭之感,虽遍查数千年文明留传给后人的甲骨文、金鼎铭文、真草隶篆、四书五经二十四史、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所有文献也找不到这样的事,非但找不到,就是做梦也梦不到,俨然非我族类。然而它或许正是攻我之玉的他人之石。
  
  二 磨房主人:德国的公民
  
  故事中最令人敬佩同时也足可以做自由公民楷模的就是那位有“强项”之称的磨房主人。他与皇帝相比不外一介平民而已,他的磨房在皇帝的离宫面前又算得了什么?然而正是这一介平民的一座破磨房坐落在皇帝的离宫前,真是大煞风景,不仅严重影响皇帝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雅兴,甚至有损于国家的形象,简直是给皇帝和国家的脸上抹黑。离宫如此壮丽,江山像美女一般娇媚,眼前却是一座破磨房!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于是,皇帝“传语”,要他自己给自己的磨房作价,然后按价收买,然后拆除。要是按中国人的习惯,大概有两种选择:一是分文不取,白送。皇帝看上了我的破磨房,那是高抬贵眼,是我的莫大荣幸,想送都恐怕送不上门,何犹豫之有!皇帝若因此而召见愚民,使愚民一睹龙颜,那必将激动万分,泪如泉涌,永世不忘,传为佳话。皇帝若御赐扁额,旌表其门,那就是传家之宝,哪怕一介* 民,也立马跻身于华贵之列。皇帝“传语”就是皇帝下达圣旨。在中国,对于皇帝的圣旨不要说一介平民,就是再大的官,哪怕老病缠身、卧床不起,只要一听“圣旨”到,也要立马翻身下地,瘫成一团,俯首恭听“奉天承运,皇帝召曰”之类的最高指示,莫说买你的破磨房就是割你的脑袋,也要“谢祖隆恩”。二是见钱眼开,做势利小人。皇帝不仅有权也有钱,既然皇帝要自己给自己的磨房作价,那就作高价,趁机发笔大财,盖几幢别墅什么的,不但可以颐养天年,且足以泽及子孙,世世代代。

代代沐浴在皇帝的雨露阳光之下。如此好事,何乐而不为?然而德国人毕竟是德国人,不是中国人,既不如中国人那样卑* ,更不如中国人那样精明。这位磨房主人非但不白给,却自认为自己的房基对于自己来说乃无价之宝,你皇帝算个什么,你的离宫算个什么,你的钱又算个什么!我的磨房对我来说丝毫不逊色于皇帝的离宫对于皇帝。你的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你我各有权界,你我都是人,又不是禽兽,你凭什么强买我的磨房?因此,你给多少钱也不卖,越是皇帝越是不卖,好像不识抬举,成心与皇帝作对,故意触怒龙颜。这在中国人看来,简直就是神经病。皇帝的兽性果真发作,下令强行拆迁。然而磨房主人既没有吓得浑身发抖,不知所措,也没有以鸡蛋碰石头,豁出自己的身家性命,阻止拆迁,而是袖手旁观,从容不迫,好像胸有成竹,胜券在握,早就给皇帝大人设好了圈套,就等着皇帝往里面钻呢。然而,他的圈套不是阴招诡术,而是光天化日之下人人都必须遵守的法律,他的靠山不是皇亲国戚,而是不偏不倚专司审判的法庭。他不怕皇帝侵权,而是相信法律自有公道。这在中国人看来,更加不可思议,难道法律和法庭比皇帝还厉害吗?世上真的有这样的奇闻异事?他果真采取了行动,勇敢地将皇帝送上被告席,法律真的还给了他公道,法庭真的判他胜诉,皇帝乖乖地为他修复了磨房,赔偿了损失。中国人具有很好的想像力,能想像出孙大圣那样的变幻无常的猴王,但怎么也想像不出在德国已经发生的真人真事。
  
  从中可以看出,磨房主人有以下数端显得极为可贵,亟需国人深思:
  
  第一,维护自己的私有财产权当然是维护自己的物质利益,同时也是维护自己对自己财产的自由处置权,即维护自己的精神利益。最大的精神利益是自由,自由是私有财产权的前提,并贯穿它的始终。没有自由就没有私有财产权。从一定意义上说,私有权就是自由权。“自由,主也;不自由,奴也。”“奴隶,法不得有产业。是故,奴隶虽人,于法同禽兽也”,〔2〕不能想像,一个人不能自由占有、使用、处置的财产是他的私有财产,一个没有私有财产权的人是自由的人。财产是有价的,但自由是无价的。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能理解那位磨房主人说的“我之房基,无价值可言”的深刻含义。其实,问题的要害不在于他的房基是一文不值还是价值连城,而在于我是否“愿意”。我不愿意,不管何人来买,不管出何等高价,我都不卖,我不会为了金钱利益而出卖我的自由意志,尤其不能将我的自由出卖给大权在握的皇帝。来头越大,越威胁我的自由,我越是不卖。看来,磨房主人绝不是不知天高地厚、不识利大利小的傻瓜,更不是国家机器上的螺丝钉、皇帝面前唯命是从的奴才,而是具有强烈自由精神的公民。从表面上看,这位老外十分迂腐,迂腐得可笑可爱,而就在这可爱可笑的迂腐中体现了他最优秀的品质——自由。
  
  第二,磨房主人既没有视皇帝为大救星、红太阳,也没有自卑自* ,视自己为低能儿。在人格尊严上,我与皇帝一样,没有高低贵* 之分。你皇帝是人,难道我磨房主人就不是人?你为了你的快乐而不顾别人的快乐,难道我就该做你快乐的牺牲品?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哪怕是皇帝也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

他人的痛苦之上。用今天的法律术语来说,权利主体是完全平等的。不仅主体是平等的,权利也是平等的。皇帝的神圣离宫对皇帝固然神圣,但对于我来说就未必神圣;我的破烂磨房对于皇帝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对于我来说又何尝不神圣!你的离宫较之于你与我的磨房较之于我是等价的,没有贵* 之分。你视你的离宫神圣,我视我的磨房神圣,你住你的离宫,我开我的磨房,井水不犯河水,你凭什么为了你的离宫而强买我的磨房?难道只有你的离宫神圣,我的磨房就不神圣!可见,磨房主人是具有强烈平等观念的公民。有了这样的公民,谁要装神弄鬼,制造个人迷信,连门儿都没有。
  
  第三,在磨房主人看来,皇帝要他自己给自己的磨房作价,如此慷慨大方,绝不是以平等的身份出现的,也绝不是平等地对待他的所有权的表示,而是权大气粗的证明,是对他的人格尊严和财产权利的公然蔑视,因此才断然地予以拒绝,决不做这种不平等交易。这不仅是平等观念的体现,实际上也是在用自己的私有权抵制皇权。皇帝再大也不能胡作非为,无法无天,不能闯进私有权的范围之内。在我的权利范围里,我才是惟一的主人,不经我的同意,任何人都不得擅自入内,皇帝尤其不得擅自入内。这恰好实践了早在18世纪中叶英国首相威廉·皮特的一段名言:“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抵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座房子,雨可以打进这座房子,房子甚至会在风雨中飘摇,但是英王不能踏进这座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能踏进这间门槛已经破损了的房子。”〔3〕这是什么精神?这是私有权神圣的精神。一位磨房主人用自己的磨房私有权对抗高高在上的皇权,这是什么样的人?是世界上最勇敢的公民。如果一个国家有许多这样的公民,即便皇权如巨兽也不难降服。
  
  第四,磨房主人虽然勇敢,但不是项羽那样的匹夫之勇,不是荆柯那样的刺客之勇,不是战场上冲锋陷阵甚至用胸口堵枪眼、用双手托炸药包的战士之勇。当皇帝下令强行拆除他的磨房后,他首先想到的是“吾德尚有法律在”。意思是说,德国是我的德国,而不是皇帝的私人马车;法律是国家的法律,而不是皇帝的刑名法术。我只相信我的国家,绝不屈从皇帝,更不要说对皇帝的盲从愚忠;我只在国家法律的保护下从事自由的生活,哪怕皇帝来犯,也照样送上法庭。因此,磨房主人所维护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权,也维护了法律的至上权威,他是一位信奉法律、遵守法律、以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对抗专断皇权的有理性的公民。有了这样的公民,法律岂能成为摆设?岂能成为推行“王者之政”的暴力工具?岂能成为某一阶级手中的只对人不对己的刀把子?
  
  第五,磨房主人明白,皇帝能以天文般的价格购买他的破磨房以使皇帝的离宫更庄严神圣,同样,皇帝也能而且势必能分文不给强行拆迁;皇帝不仅能侵犯我的磨房私有权,而且随时都能侵犯其他任何人的财产私有权。为了其他所有人的私有权免受随时都可能发生的来自于皇帝的侵犯,首先从我做起,守住我的磨房私有权。因此,磨房主人的决定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权利,也是为了所有人的权利,他不仅在捍卫自己破烂磨房的神圣私有权,实际上也是为其他一切人随时准备捍卫自己神圣的私有权树立了平凡而伟大的榜样。从这个意义上看,磨房主人是一位正义的公民,而且他的正义是建立在私有权基础上的符合人性的真实的正义,同时也赢得了来自于社会的广泛的正义的支持,威廉第一终于“为人民屈”,自认败诉。一芥平民敢于状告皇帝,并且赢了,真不可思议。连皇帝都不得侵犯平民的私有权,更何况皇帝手下的文武百官、小兵小喽罗们!每个人的私有权都这么神圣,都得到充分的保障,生民怎能没有安全感,怎能不自由幸福!
  
  总之,磨房主人是一位极普通极平凡的人,同时又是一位极高尚、极伟大的人,在他的身上表现出自由、平等、正义、勇敢、理性等诸多公民的品质。中国历史上有臣民、子民、良民、顺民,也有愚民、刁民、顽民、乱民,却从不曾有一个像磨房主人那样的公民。我们中国有那么多的纪念碑,有那么多的爱国教育基地,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然而同样没有一个像磨房主人那样的人。他们大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从事的却是莫名其妙的事业。更有不可思议者:在法律上,黑心的老板使用童工是犯罪,而政治家使用政治童工却居然大受歌颂,将尚未成年的女孩拉入政治组织,并委以重任,被杀后还谥为“烈士”,树为同龄人学习的样板。中西文化真的不是一条道儿上跑的车,不仅存在量的差别,更存在质的差别。磨房主人是西方人,中国人是不会给他立碑的,更不会为他建立一个“爱我”教育基地。但任何有形的物体都不外是形而下的东西,都已经或终将成为历史的过去,只有精神才是永恒的。精神的本质是自由,它没有国界,不分种族。磨房主人的精神不仅仅是德国人的精神,似乎更应成为中国人的精神。
  
  三 威廉第一:德国的皇帝
  
  磨房主人是伟大的公民,威廉第一也绝不是昏君暴主。在中国历史上只有高高在上的帝王,从未见过公民的影子。芸芸众生,微若草芥,好的时候仅仅是暂时做稳了奴隶,坐等国家和官府爱民、泽民、惠民,只知道感恩戴德,不知道私有权为何物;而一旦想做奴隶而不得,良民便转而为暴民,重新捧出救世主,帮助他去夺取政权,跟着他去打官劫舍,烧杀抢掠,更无视他人的财产。乱世“谋反”的英雄,为得一人之天下而不惜流万民之膏血,不要说人的财产,就是人的生命也不放在眼里;王朝建立,只是帝王一个人站了起来,臣民不过换了主人,依然被踩在脚下。可谓以蛊惑民心而发家,以霸占天下而成业,始为乱首,终为暴君。对此,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曾做过客观的总结和无情的批判。他说:“西方之君民,真君民也,东方之君民,世隆则为父子,世污则为主奴,君有权而民无权者也”;甚至中国有家而无国,而家又不外帝王之一家,“一姓之兴则亿兆为之臣妾。其兴也,此一家之兴也;其亡也,此一家之亡也。天子之身,兼宪法、国家、王者三大物,其家亡,则一切与之俱亡,而人民特奴婢之易主耳。”〔4〕民无权,而君权无限,既做政治上的君,又做思想上的师,还是宗法上的父母,“君上之责任无穷,而民之能事无由以发达。使后而仁,其视民也,犹儿子耳;使后而暴,其遇民也,犹奴虏矣。为儿子、奴虏异,而其于国也,无尺寸之治柄、无丝毫应有必不可夺之权利则同”。〔5〕像威廉第一那样的皇帝在中国数千年的帝王家谱中一个也找不出来。
-------------------------------------------
德国皇帝与磨坊的真相

青珊瑚 @ 2006-05-23 15:17

我的导师是德国的法学博士,下面是他对这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所作的真相还原。因为今天在《寻找法律的印迹——从古埃及到美利坚》一书中又看到这个故事,故把真相记录在此。

一、那篇故事的中文版较之德文版颇有差异,且错得离谱。

1、德文原版故事的作者名叫Johann Peter Hebel,此人生于1760年,卒于1826年。他的那篇故事创作的具体年月日已经无考,但肯定在1813年之前,因为那一年该故事被汇编入一个故事集出版。德国威廉一世皇帝则生于1797年,卒于1888年,继位为普鲁士国王的时间是1861年,加冕为德国皇帝是在1871年。很明显,中文版中的威廉皇帝当为德文版中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即威廉一世的爷爷的舅舅)之误。

2、人名错了本不稀罕,稀罕的是中文版故事的叙述者不动脑子:轮到威廉一世登上皇位时,蒸汽机早已普遍采用,那时又没现代环保观念,谁还会经营一座风磨磨坊去同蒸汽机磨坊竞争?就算是祖产又如何?事实是到十九世纪的四十年代,波茨坦地方曾经存在过的40余座磨坊全部被废弃,唯有这座磨坊留了下了。原因请容我稍后再述。

3、那座磨坊被德国人称为历史磨坊,自然有一些建筑资料可查。查阅的结果,该磨坊的确被国王拆过然后又重建过一次,但时间是在1787年,也就是磨坊兴建并运营后约50年。为什么拆?因为磨坊快要倒塌了!为什么建?因为国王喜欢那个磨坊的存在,所以用的是王室的钱!(同上注)把这个史实和中文版的故事相比,差得也太远了吧?那位郑城宽不是去过行宫现场两次还听过不同版本的上述故事吗?难道不记得德文版故事,不论是Hebel的原作,还是后人的改写,都到磨坊主说出那句名言时为止,并无后来派兵强行拆迁又被法院判决赔偿一节,这个是谁加上的?敢问贺卫方出自何典?

二、Johann Peter Hebel的德文原版故事同历史事实也不吻合,也是编造。

1、还是建筑资料:该磨坊是在1736年获得许可兴建的,而无忧宫是在1740年开始兴建的。磨坊主和弗里德里希二世国王之间的确有过法律纠纷,但纠纷的起因却不是因为Johann Peter Hebel故事中说的,即不是因为国王想拆掉磨坊,恰好相反,弗里德里希二世很喜欢那座磨坊,把它看作是无忧宫的装饰。纠纷的起因是无忧宫的院墙太高挡住了磨坊的风,因而磨坊主要求国王批准他到另一个地方兴建一座新磨坊,当然要求国王出钱。由于弗里德里希二世喜欢那座磨坊,所以最后他虽然批准了磨坊主另外兴建一座磨坊,却不允许原来的磨坊停止运营,为此他还减了磨坊的租税。磨坊后来的一系列修缮几乎全都由普鲁士王室出钱,包括前面提到的拆除并重建,全都源于此。(顺便提一句,即使在Hebel原版故事中,国王的理由也不过是嫌磨坊太吵闹。我怀疑,“有碍观瞻”这种典型中国式借口,多半也是知晓环境保护的现代中国人才想得出!)

2、我还得感谢杨-支柱,原来贺卫方还曾在一次访谈中说过“至少有一些历史记载表明它是真的”这样的话。哪些历史记载呢?就我所知,“历史”记载(而非故事)中唯一支持这个故事的仅仅是普鲁士国王曾和一位磨坊主有过冲突。仅仅这个支持就把那故事说成是“德国司法史上”著名的 “案件”是不是太夸张了点?更何况中文版还错成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呢?关公战秦琼吗?

三、我们还可以撇开故事是否属实不论,单讲那位弗里德里希二世的法治思想和活动,那其实也有限的很。

1、这又涉及一个磨坊,且真的是史实。在同一时期,在普鲁士另外一个地方也曾因一座水磨发生过诉讼。由于磨坊主不交租金,磨坊被法院判决拍卖。磨坊主向这位弗里德里希二世申诉,由此开始,这位“亲民”的国王先是间接的后是直接的干预了从一审到复审到上诉审直至最高法院的审理。由于各级法院都未按他的旨意判案,龙颜大怒的结果是涉案法官一股脑被扔进了军事要塞监禁起来。理由无它:老弗里茨想当然地认为那些法官勾结起来欺压百姓。而事实后来则证明是那位磨坊主利用了他,欺骗了他。2001年德国最高法院的院长还专门提到过这件事情。

2、那么那个无忧宫旁的磨坊何以成为“历史磨坊”呢?这就是宣传之功了。Hebel时代德国还在分裂状态下,他本人又不是特别的出名,估计那篇故事也没多少人看过。反倒是到了威廉一世时代,那故事居然由法文“出口转内销”地又传回德国来,正中德皇威廉一世下怀,有关磨坊就此被命名为“历史磨坊”。

不多说了。还是那句话,纯粹当个故事说说本无可厚非,但把故事当史实说则有问题。因为一扣住史实,则既没有磨坊被野蛮拆迁,老弗里茨的法治之功也不那么优秀。

TOP

甲午的2亿两赔款

这个不说了,大意过来看吧,我记得好像是你看过井上清的东西

甲午赔款大部分被日本用于教育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作为胜利者的日本除要求割让台湾、澎湖列岛之外,还要求中国赔偿2亿两白银。按当时日元计算,加上利息,共计3.6亿日元,相当于当时日本全年财政的3.5-4倍。这些钱是怎么用的呢?长期以来一直有种说法,说日本为了实现教育立国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这笔赔偿金。日本教育制度之所以能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建立起来也是依靠了这笔资金。

      但是据日本学者金子道雄在《日本的战争赔偿责任》一文中披露:“(这笔钱)是按照军事费用84.7%,皇室费用5.5%,教育基金2.8%及其他部分来分配的。”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教授在几本著作中都讲过甲午赔款的使用情况:当时日本政府在“强兵”思想的指导下,穷兵黩武,日益走向军国主义道路,一切都服务于军事。所以赔款中2.2亿日元用于扩充军备,特别是扩充海军;8000多万日元用于抵押甲午战争费用;1200万日元充作侵占台湾的费用(事实上就是殖民地军事费用)。380万日元用于建设钢铁工业,其实就是用于军事工业方面的建设。明治天皇及其皇室的补偿费用2000万日元。只有1000万日元作为教育基金。

      总体上看,赔款的90%以上被直接或间接地用于军事,那种所谓日本将巨额赔款全部用于教育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TOP

倒霉的罗刚

这也是个暴火的帖子,好像这个帖子出来之后,某个文学达人写了个《东京大屠杀》来作为回应,网络上貌似喝了深水炸弹一样,沸腾一片。
但是我认为某些个中国人,的确需要抓起来好好教育教育

原贴:
时间:2003年2月24日

人物:罗刚,湖南最著名的电台主持人,多年主持"心灵之约"栏目,知名度不亚于湖南电视媒体主持人,该节目也一直成为湖南电台收听者的灵魂节目。

事件:关于心灵之约节目里一个日本狗打来的电话!日本人在中国的电台里骂:“你们这些支那猪!”


(2003年2月24日晚)在听湖南人民广播电台经济频道12:22分的“心灵之约”节目时,主持人罗刚接进了这档节目的最后一个热线。

罗刚:“您好!”

“请问是罗刚阁下吗?”一个怪腔怪调的男人声音出现在电话那头。

罗刚犹豫了一下,似乎想挂掉这个明显有恶作剧倾向的电话,导播郑义的手势在导播室阻止了他。罗刚笑了一下:“我...我当然不是陛下,那就应该是阁下吧。”

那个声音又响起:“我是..留学生...一个,信..写了..给你..一封,大概...邮局...还在......”从他漏洞百出的语法错误和语调不难听出是一个日本留学生。

罗刚显然也听出了这点,很有礼貌的放慢了语速:“你有什么事吗?”

日本人:“我想念..一段..文章..我写的,希望..你不要...打断..”

罗刚:“请问你那段文章有多少呢?” (因为节目快要结束了。)

日本人:“我写的..一个月..有的..,中国...有关于...”

罗刚又犹豫了一下,节目时间不多了,这个日本人的中文又实在不敢恭维,但他也知道无数的听众也和他一样想知道这个日本人葫芦里买的什么药。于是道:“我给你三分钟,在这三分钟内我保证不打断你,让你也看看我们礼仪之邦的主持人是很公平的。”   

日本人听了,马上进入正题:(为了同学们方便阅读,加之这段话日本人是有备而来,所以语言比较流畅)“我是一个日本人,从小,在书本上,在爸爸妈妈嘴中我就知道支那是一个很低劣的民族,等我到了长沙,我才发现支那人比我在祖国所知道的,在书本上所知道的,从爸爸妈妈先辈们嘴里知道的,比我想象的,更低劣,支那人是世界上最低劣的民族。到了中国我才知道支那人也像日本人一样分为北人和南人,据我观察,支那南人比支那北人优等,而深圳,香港,澳门的支那人又比支那南人优等,而台湾人是支那人中最优等的。知道我为什么叫你们支那人而不是中国人吗?因为你们不配,在我们眼中,只有唐朝人才能叫中国人,而你们,只是支那人。......”

“够了!!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了!!”罗刚再也忍不住,喝断了日本人的语言。

“是的,在我们的国家电台可以任由国民议论我们的国家……”日本人继续。

“你们的国家?你们的国家连一个中国人在地上写两个字也会被捕,还谈什么民主!!”罗刚想起在日本靖国神社前因抗议而被捕的中国同胞,“你不要告诉我中国人民八年抗战,南京大屠杀三十万人的死难,无数中国军民的牺牲都是假的!!”

“在战争方面,我们国家信奉的是达尔文的……”

“去你妈的达尔文,希特勒还信奉达尔文呢!希特勒还说要把全世界的民族都杀光只剩德国呢!”

“在我们国家,认为没受过初中教育的支那人都只能称为支那猪,中国只有5%的人有大专学历……”

“你敢去你们日本对北海道的农民说这样的话吗,你们北海道的农民难道都是博士硕士吗?你这个日本鬼子,小日本!”

“你们支那人不负责任,生了一十三亿人,还要达到十六亿,你们对地球造成负担……”

“够了!!”罗刚挂断了电话,一言不发,默默的在电脑的音乐库里找一首歌,歌的名字是《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

-------------------------------------------------------
这个“日本人”说的是所谓“协和语”,一开始还故意说得颠三倒四,语法错误百出。汉语口语说得这么差的日本人,是不可能在后半段对话中听懂中国人的口语的。他的说话方式完全不是日本人的逻辑,日本人的表达很含蓄,不会这么直接的。他的发音中还有翘舌,日本人很难发出这样的音节,一看就是假的。

      漏洞:

这就够意思。——假日本人的话

那么(RAME)——假日本人的话

一十六亿 ——假日本人的话

写了(xie na)————假日本人的话,日本人可以发 "la"的音

你说,我的听你。——假日本人的话 按照他们的语序,应该是:你说,你说的我听。

还有,他读信的时候开始不流利,后来很流利。

他还说日本分 南方 北方  ——日本普遍分 关东 关西。

      最后,经过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最终破获此案。是一名37岁的中国无业人员冒充日本人打的电话,最终以涉嫌侮辱罪判处了劳动教养2年。经审查,梁少南,男,汉族,1966年3月10日出生。高中文化,湖南益阳沅江草尾镇人。近年一直在岳麓山高校区摆摊经营学生用品为生。抓获梁少南时,警察在其身上发现了讲话原稿以及IC卡,经笔迹核对,与其寄往经济电台的稿子笔迹相同。梁少南对其所作所为全部承认。

TOP

清军不善火器之考证

应该说,这个不知从哪里来的理论,养活了无数网络小说的作者,培育了无数穿越众,激发了无数的讨论。所以辩证一点看,这个理论应该是功大于过的

清军虽然火器弱,但是肉搏能力强

(感谢SC的弟兄)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认识:清军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仅仅是由于英国人火器强大,船坚炮利的原因,只要清军能够近距离接敌,与英军进行冷兵器格斗,就能够取得胜利。于是就有了三元里抗英的故事,又有许多YY回到过去的小说,都是如此。那么,真实情况又如何呢:

      先看八旗、绿营乃至湘勇(淮勇起时都在二次鸦片战争后了,不讨论)的格斗能力。

      八旗属于步兵战兵的马甲、领催、小甲之类的就不考虑了。乌兰泰在挑选驻防八旗加强到广西剿灭太平军前线时,就曾经奏称:“驻防八旗已多不习刀矛,弓箭十无五中…………唯今所恃,唯以鸟铳…………”驻防八旗如此,京师八旗也不过如此。当乌兰泰以原秦定三的黔兵2000别领一部后,所带驻防八旗兵也“唯以奴才所带鸟枪发给教习…………黔兵杂以刀矛。”

      才教习完毕之后,攻打永安一役,八旗兵杂以威宁兵数百守炮位,被7名太平军士兵持长矛短刀就追得丢弃大小炮位十余,投身激流,宁愿淹死也不肉搏。

      八旗马队,八旗马队以吉林、黑龙江马队和蒙古马队为主。吉林黑龙江马队6000,曾经是江北大营主力,可偏偏就是这支主力,在和太平军肉搏当中,望风溃散,甚至有“不及逃跑,下马跪受贼刃者”蒙古马队素称劲悍,但是在僧王和胜保麾下的时候,于太平军北伐部队民马杂凑成的马队对战的时候,也是撒丫子时候居多。天津知县谢子澄一次亲自率队攻扑独流木城,蒙古马队以为后殿,结果谢子澄被太平军士兵以长矛刺死的时候,蒙古马队数百在后观望不前,当太平军挺矛上前的时候。“…………轰然溃散,有遁至静海,无鞋无钱,向民间丐食者…………”怯懦如此,真是丢光了老祖宗的脸。

      绿营的近距离格斗能力呢?作为国家制兵,绿营的格斗能力也别提了。

      同样以太平军为例,在广西作战期间,向荣楚军绝对是绿营中第一流的劲旅。但是也是自称“短刀钝矛,难当贼匪藤牌扎针。”打仗都是“贼匪未近,即滥施枪炮,当子尽枪热,不能再放。贼匪即以藤牌滚刀扑我,前排站立不定,惟有后退。”所以向荣打仗一般都是控制很多预备队,讲究回环轰打,所以一般吃亏不大,甚至被称为名将。

      PS:鸟枪的准头和杀伤力也实在不怎么样,想一下打死人基本很难。一次鲍超和陈玉成激战,双方主帅位置不过几百步,列阵大斗,鲍超调集全军,凑了200把号称的“准头枪”,对陈玉成狠狠打了一气,结果人家半根毫毛没伤着。

      湘军之类的练勇呢?好一些,但也有限。因为本来曾胡二人就是最不提倡“以身向土木炮石攻打”。几次出名的肉搏格斗,一次就是太平军的“飞将军”曾天养先单人独骑刺伤塔齐布的坐骑,自己却不小心马失前蹄反而被刺死了。湘军讲究的是结硬寨,打呆仗,立住阵脚,以炮铳轰打,偶有攻扑。也不过是抛火罐,扔药包。绝少大部队白刃列阵而进的。

      我们大清朝的军队,自己装备还没进化到火器化,作战观念倒是相当的火器化了,讲究以火器来做主要杀伤力量,绝不提倡肉搏。

      而当时西方的军队,却是出乎意料的重视肉搏。大部队列出完整阵线,上刺刀作白刃冲锋的战例比比皆是。这种白刃冲锋,需要极大的纪律性来约束。对神经的震撼是惊人的。不要以为洋鬼子不敢和我们打白刃战。恰恰相反,洋鬼子认为和我们打白刃战是最合算的。对射的话,清朝一般炮台炮位都不少,虽然“火药为不均匀的颗粒及劣质硫磺,发射后有浓烈的臭味,火炮火门的位置开得不对,炮管内壁凹凸不平,炮床为最不科学的设计…………”但是打起来伤亡也没法控制,一般在炮台后面,忍受着对手的开花弹,清朝士兵还有不逃跑的勇气。但是往往一发起果断的白刃冲锋,清朝士兵就崩溃了。向广州海口的车歪、横当、海珠等等一系列的炮台,很遗憾。都是洋鬼子用白刃冲锋拿下来的,而且伤亡轻微得超出我们的想象。这里我就不说了,免得伤大家的心。谢老导演拍的电影中清军将领挥舞长刃,双手刀砍倒六七个对手也只能存在在我们的想象中。另外,定海那么多八旗绿营将士殉城,也是洋鬼子白刃突击拿下来的,洋鬼子死2个,伤15个。

TOP

打倒新浪

这个流言可以堪称是一大创作。不知道新浪惹了那家神仙了

原贴来源于qq
大家以后不要上新浪网了,我告诉你们www.sina.com.cn的来历!

      新浪的控股方竟是日本人,怪不得日本人在西大买春的丑闻新浪网充耳不闻,打灯笼都找不到!许多网友发誓:新浪不更名,永不登录新浪!!刚从日本回来的华侨林小姐说:罗马字在日语里,(sina)就是(支那),是部分日本人对中国带有侮辱性的称呼。这个词,主要是右翼分子在使用。林小姐说:在日本的中国人,只要一听到(sina)这个词,就觉得受到莫大的侮辱。这样一个有歧视性的字眼,怎么可以用做中国人自己的网站的名称呢?林小姐的家人听后更是感到惊异,因 为 他们常用sina免费电子邮箱与日本朋友和客户联系,对方看到中国人自己用(支那)邮箱发信,会不会觉得中国人自己承认是(支那人)呢?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教授刘金才查阅了权威典籍,其中 (sina)与日文中 (支那) 的发音完全相同。北京外国语大学、社科院的语言学家和史学家们也证实:(sina)就是(支那)。

------------------------------------------------
新浪的名字sina与“支那”无关。在日文中,“支那”的日语字母是しな(罗马拼音字母为:shina,而不是网上所说的sina),同时,しな汉语拼音的拟音读法是xina。其实sina是sino-(在英语中也表示“中国的”)的开头两个字母“si”和China(中国)的后两个字母“na”组合而成。SINA有中国的意思,并不是小日本所称的“支那”,而新浪是中国企业,不是日本控股。这可能是与新浪竞争的商业人士发谣言诋毁新浪,而那些附和的人(当然也包括当初的我)为何不理性的分析一下传言的真伪,大家得知消息后都是不假思索的破口大骂,并发誓不再登录新浪,其实我们正中了谣言发起人的圈套,他成功的使新浪的访问量锐减,网友们清醒清醒吧,我们可贵的爱国精神和正义感正被居心叵测的人利用,而且不但让他暗喜还使我们变的丑陋,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这个谣言以及我们的反应让日本人看到,他们会怎样评价我们,如果因为我们的一时冲动而将我们土生土长的门户网站亲手掐死,他们又会怎样瞧我们,我们不要被汉奸利用,总是不断地自己人骂自己人,有些人曾说过有关新浪不报道日本的负面新闻,但你现在去看看新浪的新闻,可以说搜狐有的负面报道它都有,大家都在发起抵制日货,可是没见一个人发起支持国货,建议有识之士拉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货品名单,新浪这个门户网站也是一种国货,我们应该爱护它支持它。   

——————————————————————————————————————————————————————————————

读书笔记兼辩sina和“支那“

――方豪《中西交通史》

原作者:方豪                                        整理者:yuandl                              

前言:SINA域名的争论始终不绝于耳,今日读了些许关于SINA和支那的文章,其中较含有学术水平的文章有北大副教授周程的《“支那”与“sina” ――亦谈新浪网域名的是与非》,仔细读之,余亦觉不尽然。近日偶读方豪先生旧书《中西交通史》,得一段,以为有意义,摘录之。

1.Sina一词来源:

方豪先生在第四章第二节《支那名称的来源》中写道,“欧洲人称中国,英文作china,法文作chine,意文作cina……其源皆起于拉丁文之 Sina.寻常用复数,作Sinae,初作Thin,见公元八十年至八十九年之间完成的《爱利脱利亚海周航记》(periplus Maris Erythraei),作者佚名。……十七世纪之后,拉丁文偶亦有写作China者,但不多见。

注:新浪的官方解释是,新浪网域名“sina”乃是“Sino”和“China”的合拼。方豪先生却直接就在书里用了sina这一拉丁文。新浪在用域名是,是否可以认为新浪是误打乱碰竟用了一个隐讳的代表中国的域名呢?

支那一名为“秦”之译音,且由公元前二四九至二零七年的秦国而起,经秦始皇传播到远地,此乃卫匡国(Maritin Martini)于明万历九年(一六五五),在阿姆斯特丹(Amsterdam)刊印其中华新图(Novus atlas Sinensis)时,首先发表者。近人乃主此说。伯希和亦主张必为秦之译音……

洛弗尔则以为支那名称,乃公元前四世纪时马来群岛航海家对广东沿海一带的称谓,故原为马来语。伯氏和洛氏之文均发表于一九一二年的通报。

伯希和更谓欧洲人的支那,与印度人所称,实出一源。且以为印度从不用支那以外的名称。(按中国载籍中有“至那”、“斯那”、“脂那”或“莫柯至那”、“摩珂支那”等,皆Mahachinasthana<梵文>之英译 )

注:支那一名的来龙去脉,说法颇多。现多视为贬义。是为其起源之一辩。

作者简介:

方豪  

(1910.9.24 -1980.12.20)。字杰人,笔名矛庐、绝尘、圣老,浙江杭县(今余杭)人。浙江、复旦、辅仁、津沽等大学教授兼系主任、院长,南京《中央日报》主笔;台湾“国大代表”,台湾大学教授、历史系博士班指导教授,“中国历史学会”理事长,政治大学文理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士、评议员。

《中西交通史》,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員會,1959年 。  

书目:<中西交通史> 方豪  岳麓书社1987年影印本

论文:《“支那”与“sina”――亦谈新浪网域名的是与非》周程 (备索)

TOP

日本挖煤扔海里存起来

相对于罗刚的故事来说,这个比较老了。
很佩服中国人民,中国人从来就不缺乏想象力。

原贴:
中国大陆一个河北的石家庄,一个山西的太原和大同是产煤的地方,你认为最大的买主是谁?是日本!其实日本这个国家是不烧煤的,你有没有注意到,为什么日本大量的向中国采购煤炭呢?其实二、三十年来日本大量不断地向中国采购煤炭,回去以后在日本的下关下船,然后统统用水泥把他封起来,封成一个个石方,然后沉在日本内部的内海的海底。听说现在已经沉下去半个太原,这些煤炭是准备将来跟中国打仗的时候要用的。公元2015年至2020 年,中国跟日本可能开战。这时候中国的核潜艇可能封锁他的太平洋,中国如果那时有航空母舰,可能出动在日本海,日本主力舰如果跟中国战舰作战,就把这个煤炭挖起来烧。所以,现在就开始在采购了。所以,中国一船一船的煤运向日本去,统统沉在他的海底,我们却不知道他心中有什么想法?

-----------------------------破解---------------------------

日本是一个矿产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尤其是煤炭,目前基本依赖进口。为保障其钢铁工业和电厂的正常运转,过去数十年中,日本有关方面一直千方百计确保进口煤炭的正常供应,甚至不惜付出高于市场平均价格的代价。日本煤炭的主要进口地为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和美国。煤炭占日本全国一次能源总供给率的近18%。其中进口煤炭占日本一次能源总供给率的17.6%,国内煤炭占0.3%;而从2001年7月的长期能源供给量趋势预计,到2010年煤炭供给量可以达到占全国一次能源总供给量的19%,成为今后日本国内仅次于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供给能源之—。

      中国是世界焦炭第—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焦炭产量和出口量都占全球的50%左右。由于运费占煤炭贸易价格的比重较大,中国对口煤炭出口有运距短、运价低的突出优势。日本的电力工业从中国进口动力煤每年占其所需的11%,每年进口约为2 000万吨;炼钢用优质焦炭500万吨需从中国进口。近年来,日本迅速提高了从中国进口煤炭的份额。

      1992年中国对日本煤炭出口仅为650万吨,占其总进口量的5.6%,到了1998年,日本从中国进口的煤炭为 1 228万吨,占其总进口量的9.7%。2001年上升到2 565万吨,占其总进口量的16%。2004年则达到了22%。但是,由于中国国内对煤炭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中国已出现煤供应不足的情况。且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加大,中国煤矿自身面临的开采成本也将加大,已经开始海底采煤作业。2004年以来,中国逐步降低煤炭出口退税,以优先缓解国内的煤电油供应紧张的局面,各公司对日煤炭出口都在减少,但这并不足以威胁日本煤炭安全。

      目前,中国有煤炭出口权的企业有4家:中煤能源集团、神华集团、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和中国五矿集团。执行中日长期贸易协定只由中煤能源担当。 2004年上半年,虽然因价格问题中日煤炭长期贸易谈判一度陷入困境,但是对于中煤能源来说每年近2 000万吨的数量是—笔相当稳定的收入,中国对日煤炭出口在—段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继续。

——————————————————————————————————————————————————————-

大秦猛士的发言:

辟谣:从价格、质量和数量着手。

价格:防渗透是世界级别难题,如果是用防渗水泥包裹,那成本会非常高昂;再加上打捞,破壳的费用,呵呵,好贵的煤啊。

质量:如果用非防渗水泥包裹,海水会渗入煤炭,使煤炭大量含盐,用来发电毁锅炉,用来炼焦毁高炉。

数量:日本进口中国煤炭大约3000万吨/年,除去消耗量,能“储存”的有多少?日本消耗煤炭1.5亿吨/年。如果中国能完全封锁日本,那这些储存的煤炭能干什么的?如果不能,那从其他国家增加进口就简单多了。

还有啊,把煤炭扔在海里,就是把流动资金扔在海里,哪个企业那么蠢?

TOP

桂林保卫战

台湾的文攻系列之一,最开始是在NEWS100出来的好像

原贴:
一场震撼日军却被国人遗忘的战役
      
如果是问中国人在抗日战争中哪次战役最残酷最激烈,可能有人会说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第三次长沙战役、常德保卫战、衡阳保卫战等等,但是如果去问参加过侵华战争的不少日本老兵,就会发现这些老兵很多都一致认为1944年的桂林保卫战是他们在中国战场上遇到的最残酷的战役。

也许是由于蒋介石和桂系的矛盾,也许是桂林保卫战的广西桂系守军是在拒绝执行国民政府要求撤退保存实力的情况下战斗,也许蒋介石的内心也想让颇具战斗力的广西桂军与日本人拼得越凶越好,也许……等等,这种种理由导致的结果是桂林保卫战在国 民当局的日后的抗日战史中少有记载,在正史中几乎就没有记载,只是在一些高级官员的回忆录中有部分描述,而且这些所谓的描述都不一样,五花八门,各不相同,自相矛盾,可能我们不妨引用部分日本人的资料还比较准确一些,毕竟从敌人的角度来看也不失为不错的选择。在日本人的战史中,认为桂林保卫战是”战争”中的两次认为中国军(大概估计只是指国民党军吧?)的勇猛程度要超过自己的战役之一(另一次为昆仑关战役日军第5师团被中央军第5军击败)。

先让我们来看看桂林保卫战前的情况,日军在1944年发动了被中国称为”豫湘桂战役”的大规模作战,连克河南、湖南,除了在湖南衡阳遭到了中央  军第十军的顽强抵抗外,一路所向披靡,国民党军大部分溃不成军,日军近7个师团,15万兵力,300多辆坦克,30余架飞机,大量重炮集结于桂林一线,准备进攻桂林。

桂林守军原为广西桂军第三十一军(下辖第一三一师和第一八八师)、第一三五师及部分地方守备部队,在战役开始之前,上层又把第一八八师调出,以以第四十六军的一个大部分是新兵的后调师第一七○师来替换,同时把第三十一军副军长冯璜及第一三一师第三九一团调出桂林,后又把第一三五师和地方守备部队也调走,这就使得桂林守军只剩下桂军缺少一个团的第一三一师和第一七○师,第一七○师说是一个师,其实兵力也仅仅相当于一个团而已,在后来的战斗中也编入了第一三一师(也有一种说法是第一七○师没有直接参加桂林战役,他们只是和日军接触一下就退出桂林了),而国 民政府统帅部的开始的意思是要全部放弃桂林、柳州一线,但是后来白崇僖后来又要求坚守桂林,为日后反攻争取赢得时间,所以在15万装备精良的日军面前,桂林守军只有广西桂军第一三一师这一个师1 万2千余人,加上后来从各地自发进入桂林城的广西地方民团,总兵力不到2万人,没有坦克飞机,只有22门火炮(加农炮两门炮,山炮12门,高射炮4门,战车防御炮4门),大部分广西民团和少部分桂军士兵拿的还是土枪而已,但国 民政府竟然要求这些部队坚守三个月来为日后反攻赢得时间,真是令人费解?但是桂林守军的都抱着必死决心与桂林共存亡,所以士气十分高涨,而且守军立足于主要与日军打巷战,他们把所有的房子都修成了碉堡,在所有的路口都建了防御工事,所有的水井都下了毒,实行焦土抗战。广西地方民 团更是组成了数千人的敢死队,他们的任务是身上绑上手榴弹或者炸药,然后用自己的身体炸毁日军的坦克和登陆艇。

1944年10月28日,日军十几万人马大举进攻桂林,桂林保卫战开始。

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桂林城外的屏风山、猫儿山等四个据点进攻,驻守这里的桂军2个营700余官兵一直抵抗到11月4日,11月4日,屏风山、猫儿山等阵地失守,日军开始直接进攻桂林城,并且派登陆艇试图从水路攻击桂林,桂林守军进行了异常顽强的抵抗,日军曾经27次冲入桂林市中心,都因为陷入巷战的泥潭使得损失惨重而不得不撤出,日军曾经想从漓江迂回进攻桂林,但是被桂军准确的火力杀伤大半,地方民团敢死队甚至身上绑上手榴弹划着竹排去炸毁日军的登陆艇,日军仅仅在漓江上就付出了阵亡7000余人的代价,在水上战斗激烈的同时,城区巷战也始终处于白热化状态,日军第58师团师团长在日后的战报中称: “我师团在桂林遭到了广西当地土著武装的顽强阻击,这些土著武装的装备虽差,但是极为凶悍,至死决心甚浓,其勇猛为我军远远不及,我军士气低落到极点……”日军下级军官也有过这样的记录:”自小听说之桂林景色宜人,为世之罕见,但今日我军遭到了自战争以来最凶猛的抵抗,城中到处都是枪声,到处都是地雷,全城都在肉搏,我大队900余人在战役结束后仅剩70余人,且多为伤兵,在战后从敌军死尸上发现桂林之敌军的武器竟然大多为我日本国40多年前已淘汰的火枪,如此简陋的武器居然令我们遭受到如此巨大的伤亡,虽为敌人,但亦为之忠勇精神而感概。”从此也可以看出日军伤亡之大和士气的低落,到了11 月7 日,日军见强攻伤亡巨大,急忙使用了大量的毒气弹攻击桂林各处守军阵地,守军中大多数没有见过毒气,不知道躲避,所以大量中毒死伤,其中800名桂军士兵(多为伤兵)在七星岩抵抗日军数日,日军在损失了近千人后向七星岩内施放毒气,七星岩内桂军官兵大量中毒,日军此时冲入其中,很多桂军士兵用剩下的一点点力气射击日军并同日军肉搏,但终因中毒后力竭和弹尽粮绝而全部牺牲。

1944年11月10日桂林城陷落,守军1万9千余中,1万2千人战死(其中一半被毒气毒死),7000多人因为中毒昏迷不醒而被日军俘虏。而日军的伤亡据日军后来递交大本营的战报中说:”皇军在桂林之役中战死1万3千9百余人,伤1万9千1百余人,失踪300余人,其中阵亡9名大佐级别的联队长、31名中佐级别的大队长,近100名中队长和小队长,漓江之水为敌我两军之血染之为赤,此役我我一生中所经历到的最惨烈的战役,并非在于规模,而在于敌军之勇猛。”

桂林战役后,听不少广西的老人说,在美丽的漓江上整整有过近5公里的江面上都是中日两军的尸体,战役之残酷可见一斑。

由于没有达到”坚守三个月”的目标,由于本来国 民 政府就没想过要守桂林,由于蒋介石和桂系的矛盾,甚至可能由于国军想牺牲桂林守军来换取反攻时间,等等疑问。这场令日本人震撼的战役却不为众多国人所知,国民 政府仅有的嘉奖就是把已经阵亡的桂林守军指挥官、一三一师师长阚维雍提升为中将,仅此而已。

桂林保卫战的激烈程度之所以被日本人排在衡阳保卫战之前,原因是桂林守军的装备要比衡阳守军的装备差得多,且不少还是地方武装,更重要的是桂军始终没有一名士兵在”清醒”的状态下投降(被俘虏的守军全部是被毒气弄得昏迷不醒了的),就算在弹尽粮绝,身受重伤的情况下仍然抵抗到死,而且根据不少日本人的回忆录,在参战的广西民团中,有不少还是满头白发的老人,而衡阳守军怎么说也是装备较好的中央军,怎么说最后衡阳守军也投降了,不管是什么原因,但衡阳守军结果是投降了。

桂林保卫战是国民党地方军抗战的缩影,在抗日战场上,桂军、西北军、湘军、川军、滇军等等,这些地方军阀,在军阀混战的时候给老百姓带来了极为深重的灾难,但是在外敌入侵,民族危亡的时期,他们依然表现出了中国人应有的血性,为拯救民族的危亡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像淞沪抗战中,湘军士兵在进入战地时都要对周围的人说:”来世再见”,桂军士兵光着膀子挺着刺刀与日军坦克”肉搏”,川军的一个师与日军激战仅存数百人等等,这些都是中国民族的永不屈服的象征。
---------------------------------考证-----------------------------
惨烈无比的桂林保卫战


丢盔弃甲,弃城而逃——令桂军丢脸的桂林保卫战

 网上最近流传着一篇歌颂桂林保卫战的文章。该文胡编乱造,荒唐可笑,流毒甚广,以下就是对该文的批驳 。

   桂林战役的基本情况如下:

日军的部署

日军以11军和23军进攻桂柳,企图寻歼我四战区主力。其中桂林方向为敌第11军

  1944年9月后日军第11军作战序列如下:

第3师团:辖步兵第6,34,68联队;骑兵第3联队;野炮兵第3联队;工兵第3联队;辎重兵第3联队。

第13师团:辖步兵第65,104,116联队;山炮兵第19联队;工兵第13联队;辎重兵第13联队。

第34师团:辖步兵第216,217,218联队,工兵队;辎重队。

第37师团:辖步兵第225,226,227联队,山炮兵第37联队;工兵第37联队,辎重兵第37联队。

第58师团:辖步兵第51,52旅团;工兵队;辎重兵队。步兵51旅团辖独立第92,93,94,95大队;步兵第52旅团辖独立步兵第96,106,107,108大队。

以上为11军原属部队。

临时配属了第40师团:辖步兵第234,235,236联队;工兵队;辎重队。

以上6个师团中,第58师团额定兵员为11982人,第34师团和40师团额定均为14000人,第3,13,37师团属于甲级师团,额定兵员为21000人。合计约103000人。

军直属部队:

坦克第3联队;坦克第1师团防空队;坦克第2师团防空队;独立野炮兵第2联队;独立野炮兵第9,10,11大队。独立山炮兵第2,5联队;独立山炮兵第5 联队;独立山炮兵第51,52大队;野战重炮兵第14联队;独立野战重炮兵第15联队。独立重炮兵第6大队;另外还有汽车兵辎重兵工兵以及电信部队若干。

桂林会战前夕的11军部署情况

查了一下,日军10月中旬做出的攻击桂林部署如下:

第58师团从北面进攻;第40师团向东侧进攻;第37师团从东正面进攻;第34师团步兵第218联队向西南方进攻;第13、第3两个师团,迂回桂林城,向南推进。第34师团主力留守全州。

10月28日,日军接近桂林外围。此时,由于战场形势的变化,横山勇决定以第3,13两师团南下夺取柳州,第34师团主力确保全州。直接参与桂林攻击作战的部队是:第58师团,第40师团,第37师团以及第34师团218步兵联队。按照其满员兵员来计算,约为53000人左右。在这些部队的编成内共有7个联队,21个步兵大队并8个独立步兵大队。

  回过头来看那篇歌颂文章,宣称日军后来递交大本营的战报中说:“皇军在桂林之役中战死1万3千9百余人,伤1万9千1百余人,失踪300余人,其中阵亡9名大佐级别的联队长、31名中佐级别的大队长,近100名中队长和小队长,漓江之水为敌我两军之血染之为赤,此役我我一生中所经历到的最惨烈的战役,并非在于规模,而在于敌军之勇猛。”

按照这个说法,日军所有的联队长都战死了,有的还死了不止一遍,而大队长也同样全部战死,还差了2个。日军损失共33000左右,占日军进攻兵力的60%还要强。

要知道,部队损失超过30%还不休整的就已经可以算是超人了。更何况中高级指挥员全部阵亡。如果日军伤亡了60%,可以说基本上丧失了战斗力,不仅占领不了桂林,不被国军援军包饺子就不错了。
  
1944年10月26日,日本第6方面军命令11军攻占桂林,以58师团为主攻,在重炮兵第14、15联队,独立野炮第2联队,独立重炮第6大队,战车第 3联队配合下由灵川急进,进攻桂林北门和西门;第40师团在独立山炮第2联队的配合下由兴安向桂林东门进攻;第13师团进攻南门;11月6日完成对桂林的包围。

  国民党第4战区于11月7日命令第16集团军副司令韦云凇指挥31军131师和46军170师防守桂林,同时79军、93军和新19师在桂林附近集结,准备对日军进行作战。由于桂林已经被包围,实际上外围部队均未能到达指定位置,城内仅2个师守军。

  11月8日夜间日军第40师团236联队攻入市区,与守军发生巷战,9日凌晨第58师团发动全面进攻,虞山、凤凰山、扁崖山各地中国守军全部阵亡,9 日夜间,四面日军均已攻入市区。南部守军170师发生动摇,向西南方向撤退,与日军37师团遭遇,先头部队被俘1000余人。后续部队被迫返回市区继续与日军战斗,战至10日下午,桂林全城被日军占领。守军除第16集团军副司令韦云凇和31军军长贺维珍率领少数幕僚逃出外,桂林防守司令部参谋长陈继恒、 31军参谋长吕旃蒙、170师副师长胡原基以下官兵2400余人在战斗中阵亡。战后根据日军11军统计,桂林战役中国军队阵亡5665人,被俘 13151人。损失了大量武器弹药。  

  由此可见,从11月8日,日军发起总攻到10日战斗基本结束,只有短短2天,所谓激烈战斗日军伤亡惨重云云纯属胡说八道。

  桂林守军当时粮弹充足,装备比衡阳的第十军和常德的57师强多了,而且还配备了中国军队很少有的150MM重炮,照日方的资料,仅战后缴获的武器就有 150mm榴弹炮两门、105mm加农炮两门、山野炮14门、高射炮两门、战防炮、火箭筒、迫击炮、机关炮等轻型火炮138门。轻武器则有重机枪 110挺、轻机枪359挺。一般认为,日军惯于在歼敌数字和自身伤亡上动手脚,不过缴获的武器是实物,应该是准确的。在中方的资料中也承认,参战部队中包括炮14团一个连、炮6团一个连,很明显,被日军缴获的150榴弹炮和105加农炮即出自这两个部队。对比一下号称全国装备最优的新1军的,1946年全军三个师,共有105榴弹炮12门、75山炮36门,分配到每个师装备绝对比桂林守军要弱。这里还应该说一下空军,当时中国空军可以使用的兵力为1、4大队和中美混合团,共有飞机243架,日军则只有116架,中国空军装备兵力上都处于明显优势。

  对照一下几个月前衡阳战役第十军的情况:第十军守衡阳的兵力只有2万人左右,只有一个营的炮兵(12门75山炮).结果是第十军坚守衡阳47天.

  桂军守桂林的三万多人,配备了150mm榴弹炮两门、105mm加农炮两门、山野炮14门,兵力火力比衡阳的第十军要强得多,结果却是日军发起总攻两天后就弃城而逃.可见桂军的惨败,不是因为装备差,而是无心恋战,狼狈逃窜.

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淞沪会战75万中国军队血战三个月也不过歼敌四万多。桂林战役参战日军为37、40、58三个师团,37、40师团为标准的三单位师团。其中37师团主力主要负责在城外阻援;40师团实际参战部队为两个步兵联队五个大队加一个炮兵联队;58师团是刚刚由独立混成旅团升级而成的治安师团,师团下设两旅团八大队。那么所谓的“阵亡9名大佐级别的联队长、31名中佐级别的大队长”,可能吗?这相当于日军参战部队全部营以上指挥官换了三遍。桂林保卫战只打了十天,日军发起总攻后只有了两天战斗就全部结束,怎么可能有如此惨重的损失。

中国军队的伤亡数字也很可笑,居然编出"1万2千人战死(其中一半被毒气毒死),7000多人因为中毒昏迷不醒而被日军俘虏"

  按照日方的记载,中国军队“战场遗尸5665、俘虏13151人”,惯于在歼敌数字上弄虚作假的日军的公布数字居然会比那篇吹水文章作者的数字更小。而且从巢威郭柄祺的回忆录中就知道,守卫桂林的两个师当中,只有131师参加了战斗受大较大损失,170师战力还基本完好就弃城逃跑,就算131 师全部阵亡,也没有一万二千人。

  而据桂林城防司令部司令韦云淞战后所写的《桂林防守军战斗要报》记载:桂林保卫战中,中国军队伤亡约9000人,日军伤亡6000余人。

  国军战报一向夸大日军的损失,把国军战报里的日军损失减个零,就和日军自己的伤亡数字差不多是常事。就是韦司令自己灌了N倍水的数字也只有33000人的五分之一。可见所谓日军伤亡33000人的说法可以跟大跃进亩产十万斤有一比了。

  几千人被俘的原因也不是什么毒气中毒,而是逃跑过程中慌不择路,一头撞进日军37师团的口袋,简直是窝囊透顶。

桂林保卫战较少人提起,原因应该有二:

   1、桂系首脑白崇禧的瞎指挥。桂林守军原定为31军所属的135、188两个师,但是白崇禧考虑135师师长颜僧武是他的亲信,188师师长海竞强是他的亲外甥,所以特地将这两个师调出,更换以阚维雍的131师(战斗力较弱)和170师(全系新兵的后调补充师)。国民党局内部派系林立,见死不救是常事,可是桂系系统内部居然都如此胡作非为必然导致作战开始前就已军心大乱。170师副师长巢威、131师参谋长郭柄琪的回忆都证明了这一点。

   2、战斗自身也并无多少可圈可点之处。桂林保卫战从1944年6月就开始筹划,原定以46军守城、31、62等军协同,歼敌于坚城之下。要求守军坚持三个月不是蒋介石而是桂系首脑白崇禧。结果日军从发起攻击到全城陷落仅用了十天时间,从40师团两个联队发起总攻算起只不过两天时间。守军在一个师的主力基本完好的情况下就弃城逃跑,结果还被日军打了个伏击抓了一大堆俘虏,如此窝囊的战况大概连李白二人都看不出有多少可以夸耀的地方。

守将韦云淞当年与滇军作战时断粮吃黑豆坚持作战,在桂系军队的历史上留下了“吃黑豆精神”的美誉,可惜这一次在桂林当年的“吃黑豆精神”实在没剩下多少,二十年的岁月早把他的锐气磨光了,脚底抹油的功夫倒是提高不少。战役中,守军为131、170两个整师和中央系统79军的一个团和两个营三万多人,再加上同属于中央系统的105加农炮、150榴弹炮各一个连外加空军四个大队的支持,日军发起总攻后仅仅两天就占领全城。170师更是日军一进城就全师跑路,结果一头撞上了在城外打援的37师团,让人家抓了一大堆俘虏。这种战斗居然也敢跟衡阳、常德比,差得太远了。即便和其它系统的部队相比,抗战初期晋绥军的 196旅苦守小小的原平县城10天,一个旅车下来时仅剩下800人。作者居然还能制造日军伤亡三万多人这个数字,笑死人!满打满算日军投入的兵力也只有 37、40和58三个师团,1944年的日军师团比1937年的小得多,驻山东39师团1.7 万人,已经属于超编之列。所以日军参战部队两个三单位师团加上一个治安师团,连同配属部队估计也就在五万人左右,真要是伤亡三万多,日军能攻下桂林城才真是见鬼了呢。要知道,1937年的淞沪会战中国军队集中了75万大军再加上全部精锐的空军、炮兵、装甲兵,与日军血战三个月也只是歼敌四万人左右。诺门坎战役中朱可夫的兵力、装备都远优于1944年的中国军队,战役中以绝对优势的火力压倒了当面日军第6军。即便如此,双方激战一个夏天,按照日方的记载也只是“战死7696, 战伤8647,失踪1021 人”,合计上伤亡数字也只有一万八千人左右。

日军在占领桂林之后势如破竹,短短的二十来天就占领了南宁宜山等战略要地,到12月2日已经占领了贵州的独山.

从以上的战役进程来看,所谓日军在桂林损失惨重,伤亡33000多人的说法简直就是天方夜谈.

如果日军真的死伤了33000多人,连同日军当时大量发生的患病,参战的日军四个师团早就损失殆尽了.那里还会有能力在短短二十来天就打通了和越南的铁路线?一直打到贵州?

衡阳战役之后,日军由于伤亡惨重,足足休整了两个多月才重新发起进攻.

桂林战役之后,日军如入无人之境,二十多天就打到了贵州.

可见真正重创日军的是衡阳战役.

桂林战役对日军来说根本就是损失轻微,继续连续作战还绰绰有余.

桂柳作战,桂军丢盔弃甲,一败涂地.广西人民还写了一副对联,表达愤恨:

桂省府数次搬迁,宜山不宜,都安不安,百色百变,从此凌云直上,安居乐业

四战区再度撤退,向华失向,夏威失威,云淞云散,盼望龙光反照,气煞健生

桂林保卫战可以说是桂军历史上最丢脸的一幕丑剧.

TOP

可怕的小龙虾

这样的写手,不去写小说,可惜了的.
小龙虾养殖户估计不会对此文有啥好感

原贴:
小龙虾是二战时期日本军队输入中国用来处理尸体的!         

      中国过去并不出产小龙虾,小龙虾的来历要追溯到二战时期,驻中国的日军生化部队因为要处理大量的尸体,但是考虑到用焚尸炉彻底焚烧的能源消耗太大,而如果采取初级火化,再分解成小块排放的话,会造成周围水体的严重富营养化,因此日本人想到了当时日本国内随处可见的克氏螯虾(小龙虾的前身),经过一系列的基因改造 ,克氏螯虾被成批运到日军驻地, 担任起水体清洁的工作。

      改良后的克氏螯虾表现出比起前辈更出色的适应高腐败水体的能力,更强的繁殖能力,尤其是适应矿物性毒化水体的能力更是出色,日方解密档案表明:高营养化,低氧水体中的肺吸虫病和黑鳃病,克氏螯虾几乎终身携带,但是死亡率接近于正常值。而铅,汞,砷等严重致畸化学元素,在克氏螯虾体内即使积聚到正常值的几百倍也未见子代出现大面积的基因突变。(经验证明了日方的研究结果。南部的各个区县河道出现过多次严重的污染,连泥鳅都未能幸免,可是本人多次观察受污染河道,在死鱼虾当中只看到过一只死亡的克氏螯虾。)从此克氏螯虾借着疯狂摄食中国人未火化完全的尸体在中国大陆生存了下来,随着日军的投降,撤退。日本军方带来的克氏螯虾却并未淡出中国大陆,相反的,克氏螯虾吃着腐败的动物尸体,被农户过量使用DDT毒杀的浮游生物,各种动物的排泄物,和人类丢弃的生活垃圾,渐渐地发展壮大,最终在今天遍布全国,每一个能见度为零的小河沟,每一个化工厂和化粪池的排污口,都可以看到克氏螯虾慢腾腾的身影,并最终成为国人的美餐----小龙虾。

   经多方考证,证明小龙虾因为天生酷爱钻孔打洞,养殖成本太高,而且因为零售价一般在2.50元/斤,没有多少经济价值,养殖户宁愿选择养殖塘鱼等低价值鱼类5.00元/斤,也不会选择养殖小龙虾,再则, 小龙虾在河塘随处可见,直接收集的成本远低于养殖。因此,本人没有碰到任何一个小龙虾的养殖户,市面上所有的小龙虾全部由闲散农户在本地河沟里收集,往往越是污染严重的河道小龙虾越多。因为河道污染严重,小龙虾众多, **已经成为小龙虾的一大输出地,目的地,上海,山东。据此,彻底撕毁了部分商家狡辩自己出售的小龙虾是养殖货,不含毒素的谎言。小小的小龙虾,每一只的肌肉里包裹着的并不只是铅,汞,锰,铬,砷,肺吸虫,血吸虫,还徘徊着当年*将士的不屈英灵和锃锃铁骨。每一位就着啤酒,点一盘麻小饱口福的饕客,可曾想到当年抗战的惨烈,日军的残暴,和中国人不屈不挠的民族抵抗的决心。可曾想到今天日本对我国实行的全面压制和变相掠夺政策。希望每一个嚼着小龙虾的饕客,请想到吃到你肚子里的不止是啤酒虾肉,过量的重金属,DDT,寄生虫,致病菌,还有中国抗日义士未烧化的血肉和骨头,在麻辣和啤酒泡漠的刺激中请用哪怕那么一个闪过的念头缅怀一下当年牺牲的英灵,并且激励我们象我们无畏的祖先一样用自己的所有去抵日本的经济和外交
--------------破解-------------------

小龙虾是日本人用来处理中国人尸体而培养的

      小龙虾学名克原氏螯虾,也可以叫做红螯虾,或者淡水小龙虾。小龙虾属于节肢动物大家族,与龙虾、大螯虾、蟹、河虾及对虾一起属于甲壳纲动物。

      小龙虾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小龙虾原产于北美洲,是美国淡水虾类养殖的重要品种。1918年,日本从美国引进小龙虾作为饲养牛蛙的饵料,小龙虾在日本得到大面积的繁衍和扩散。二战期间,小龙虾从日本传入我国,开始在江苏省南京市以及郊县繁衍,经过长时间的扩展,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生存空间不断扩展,现在,已经成为我国淡水虾类中的重要资源,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各省市。



      2002年出版的《淡水虾类养殖技术》一书中记录,世界各国养殖和加工小龙虾已经有超过百年的历史。苏联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了淡水螯虾的养殖,对大湖泊实施虾苗人工放流,1960年工厂化育苗实验成功。澳大利亚是近20年来淡水螯虾养殖发展最快的国家,目前年产量在5000吨以上。美国是淡水螯虾养殖最有成效的国家,1985年到1986年,螯虾产量达到2.7万吨,除了食用外,主要用于钓鱼饵料。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养殖小龙虾,主要采取的养殖模式是,首先在田里种植水稻,等水稻成熟后放水淹没水稻,然后往稻田里投放小龙虾苗,小龙虾以被淹的水稻为生长的养料。据成教授介绍,国内小龙虾养殖还处于试养阶段,一些地方进行了池塘、稻田、沼泽地试养,但产量很小,市场上供应的的小龙虾多数来自天然捕捞。

      我国小龙虾主要分布在江苏、湖北、江西、安徽等长江中下游地区,生长在江、河、湖泊等水体中,数量在6万吨以上。江苏是淡水龙虾加工出口的重点省份,全省有加工企业60多家,每年加工龙虾出口6000吨左右,占全国出口总量的大约90%。

      近年,小龙虾在北京、南京、上海、苏州无锡等城市大受欢迎,年消耗量在2-3万吨,小龙虾的消费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

今年夏天,小龙虾虽然大有横扫大江南北之势,但食客们心中总有一点不安,关于小龙虾对肮脏生活环境有偏好的传言大大影响了一部分人的食欲,互联网上甚至传言,小龙虾被污水处理厂用做清理污水的“重金属清洁剂”,万一这些“清洁剂”被摆上餐桌,后果将不堪设想。

成永旭教授是甲壳动物繁殖和营养生理方面的专家,他认为,传言说越脏的地方小龙虾长得越好,是没有根据的。相反,小龙虾对生长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如果环境太脏,反而会影响它的生长。

小龙虾的摄食能力和繁殖能力非常强,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很低。小龙虾属于杂食动物,主要吃动物类,小鱼、虾,浮游生物,底栖生物,藻类等都可以作为它的食物。重金属、油污并不是小龙虾的摄食对象,传言中所说为了加快小龙虾的生长速度,人为向小龙虾生长的水域投放金属油、生活垃圾的方法并不可行。

成教授还介绍说,人工养殖小龙虾可以利用稻田、湖泊等自然资源,在选择养殖地点时,需要挑选水源充足,周围环境没有受到污染的地方,稻田养殖中还要注意及时换水和防治病虫害,并不是越脏越好。养殖小龙虾的水域最好种植一些浅水植物,这样可以提供小龙虾栖息和脱壳的隐蔽场所,而脱壳是小龙虾长大的重要阶段,另外,浅水植物还可以改善水环境。

主要从事水产药物、精细化工等领域技术研究的北大泰普公司技术人员介绍说,养殖小龙虾时,可以在水域中先投入动物粪便等有机物,作用是培养浮游生物作为小龙虾的饵料,但这些东西并不是小龙虾的食物。

天津创业环保公司下属污水处理厂李建华副厂长向记者证实,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用小龙虾做″清洁剂″的技术闻所未闻。污水处理技术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主要利用微生物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创业环保公司运营管理人员也表示,他们经常从高校学习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但从未听说过国内有使用小龙虾处理污水的技术,这方面的试验也没有听说过,而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水中的重金属,主要是通过沉淀的方法清除。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张明旭认为,用小龙虾作为污水处理的工具是不太可能的,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太脏了,小龙虾不一定能存活。

TOP

 42 123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