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房守日(真田豪语录)

发新话题
打印

『风林火山』拾遗

『风林火山』拾遗

最近在看大河剧『风林火山』,开始对其中的一些人、物、事件产生了兴趣,于是便查了一些资料。

                                          第一章、日之丸御旗、楯无铠与新罗三郎义光
      日之丸御旗和楯无铠,在『风林火山』的第二集中,年轻的胜千代(晴信)与父亲信虎的谈话中就曾讲到,它们是由甲斐武田氏之家督所历代相传承的重宝。在家督出征之前或在一些重要场合上,经常能看到楯无铠,而之后晴信在本阵指挥作战时,其身后则一直立有那面日之丸御旗。很多人都知道,武田氏的先祖就是源新罗三郎义光,这两件宝物也是因为和他的关系,才受后代子孙如此尊崇。那么,义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义光生于宽德二年(1045),是镇守府将军陆奥守源赖义的第三子,母亲则是上野介平直方之女。在他成年之时,于近江国圆城寺(三井寺)的新罗明神前元服,正式起名为源新罗三郎义光。     

  天喜四年(1056),前九年之役爆发,义光跟随源赖义一起讨伐陆奥的安倍赖时。次年十一月,两军在陆奥东磐井郡的黄海村附近展开激战,讨伐军在兵力上处于劣势,并遭到了安倍军的突袭。看到形势危急,义光之兄八幡太郎义家奋勇冲阵,而自幼弓马娴熟,年仅十四岁的义光也出人意料的跟随在其身后,一同掩护部队撤退,这也可能就是他的初阵。康平六年(1063),源赖义剿灭安倍赖时,晋升为正四位下伊予守,义光则被朝廷加封为左兵卫尉,留京任职。 [imga]leadbbsfile/upload/2007/10/08/090413.jpg[/imga] 新罗三郎义光画像 大圣寺藏
       宽治元年(1087),继任父职的源义家于出羽与清原氏交战,在金泽栅陷入困境。同年八月,远在京都的义光听说此消息之后,于是便辞去官职,急忙带着家臣、仆从二十余人,前往奥州支援兄长。由于祖父源赖信曾担任甲斐守,所以他前往该地,并以源氏的名义,集合了当地的山伏、农民、案内人共五千余人,以及骏马在一百余匹。之后,还在富士间御室浅间神社祈愿破敌。同年中秋,义光率众越过逢坂山在足柄峠扎营(静冈县骏东郡小山町),传说他不仅精于文武两道,还十分风雅,并师从于当时的笙名家丰原时忠,且造诣非凡。传说在当天夜里,义光将时忠之甥(子)时秋叫到跟前,然后对他说道:“仔细听一下,这是先师传授给我的秘曲[注1],此次作战生死难料。如果我死了,曲子就会失传,那样有违先师的意愿,我就把这个世代相传的秘曲传授给你吧。”于是便坐在一块大石之上开始吹奏。可以想象一下,在中秋皎洁的月色之下,聆听着袅袅的笙音,其中还夹杂着演奏者临阵前舍身忘死的感情,这是何等的意境。 [imga]leadbbsfile/upload/2007/10/08/090522.jpg[/imga] 足柄峠新罗三郎义光吹笙之石
      同年十一月,在义光等人的帮助下,源义家攻克了金泽栅,但却受到的朝廷的冷落,他只好以私财恩赏部属,并得到诸国武士的拥护。相反,朝廷却以平定奥州的功勋为由,晋升义光为刑部丞。冷淡其兄、优待弟弟,挑拨二人关系的意图十分明显。而经历了此事之后,义光的野心开始膨胀,有了取代其兄、统领源氏的想法。同时他的官位也节节攀升,之后又担任常陆介、甲斐守,直至从五位上刑部少辅。 由于义家在势力庞大,并在武士中拥有很大的威望。为了增强实力,源义光把目光转向了关东,在担任常陆介之后,他前往该国赴任。那里地处关东平原的北部、邻接太平洋,土地肥沃且海产丰富。更重要的是,常陆的北面就是奥州,那里有金矿且盛产马匹,当地最有力的武士就是后三年之役中曾与源氏联手的藤原清衡,这样就可以建立一个很大的势力网。义光让自己的长子义业娶常陆平氏吉田一族的女儿,在北部佐竹乡(现茨城县太田市)定居,后来人称佐竹进士义业,他就是佐竹氏的先族。另外,他还将三男义清派到常陆中部的武田乡(现在的茨城县武田),人们称之为武田冠者义清。
    嘉承元年(1106),八幡太郎义家去世,因其嫡子源义亲的影响,已经在朝廷中失宠。义光又开始有了成为源氏领袖的想法,开始打压义家的后人,清和源氏陷入了内乱。他先是和义家子义国发生冲突,之后又将目标瞄准了继承义家家业义忠(义家四子)和自己的亲二哥·贺茂次郎义纲,并想出一个“一石二鸟”之计。天仁二年(1109),源义忠被人杀害,人们在现场发现了义纲三子源义明的配刀,其父当然也脱不了干系。于是,义光以此为由,利用甲贺山的源为义(义忠养子)讨伐义纲。最终,义纲以出家为条件投降,但其嫡子义弘可能意识到此举是自寻死路,于是坚决不从,投入深谷,其弟义俊也随其自杀,另义纲之四男义仲自焚;五男义范、六男义政自裁;三男义明之后战死。义纲本人被流放到佐渡,之后却又被讨伐,好心怀屈辱的他只选择了自尽,一门也就此断绝。事实上,这一切都是义光的阴谋,他先利用藤原季方与源义明亲近,取得其配刀,然后杀害了侄子义忠,嫁祸给二哥义纲,此举可谓是阴狠毒辣之极。
     在铲除异己之后,义光却并未得势,因为源氏的实力已经衰落,加之其后阴谋败露,于是他离开了京都,前往常陆发展。成为源氏领袖的梦想是破灭了,只好把心思全放在经营关东上,与诸子一起压制原有的地方势力。最终义光在大治二年 (1127) 十月二十日去世,享年八十二岁,法号为“先甲院峻德尊了大居士”。 义光在黄海随兄奋战,前九年之役时还曾弃官援兄,可见其曾是一名血气方刚的武士。同时他还十分尚武,传说其为古武道.大东流合气柔术的鼻祖[注2]。但义光却被自己野心所蒙蔽,落入院政的阴谋,挑起源氏的内乱,实在是其人生最大污点。为了对付其兄义家一门,他牺牲了河内源氏的利益,这也成为了源氏在一段时期被平氏所压制的原因之一。义光虽以私欲为先,但却很有远见,他让其一门在关东、奥州建立一个很庞大的体系。后来源赖朝(河内源氏,义家子义亲之孙)在关东举兵时,就得到了义光的子孙武田氏、小笠原氏和南部氏的鼎立相助,可能是其所想不到的,但这也能算是他为源氏做出的贡献吧。       义光后半生曾梦想和其兄长一样成为源氏领袖,但未能如愿。但在一件事上,其兄义家会十分羡慕他,那就是他得到了日之丸御旗和楯无铠。日之丸御旗被后人称为该国现存最古老的日之丸旗,楯无铠之意就是铠甲已经十分坚固、不需要用楯来防御。天喜四年(1056),后冷泉天皇将这两件宝物赐给了源赖义,之后赖义又将之转赐给义光。和他的父亲一样,义光也没有将此宝物传给长子,而是赏给三男义清,而义清就是甲斐武田氏的先祖。自平安时代后期开始,武士门第的嫡流有了将铠甲和御旗世代相传的习惯,所以日之丸御旗、楯无铠也从此成为了武田氏的家督历代相传的重宝,是担当惣领的标志。在本大河剧中武田晴信的时代,据说为了封住甲斐国府中的鬼门,他将楯无铠放置于甲府东北的於曾乡(山梨县甲州市盐山,旧盐山市上於曾)之菅田天神社,由於曾氏负责管理。两件宝物最后发挥功效是在天正十年(1582)三月十日,当时的武田氏已经走到了尽头,在天目山被织田军的大将泷川一益团团包围,小四胜赖(晴信四子)当着两件宝物的面,为自己的嫡子竹王丸(信胜)行元服仪式,并将家督之位正式传给他。但在次日午前十时许,武田氏家臣先后战死,胜赖和信胜皆拔刀自裁,义光这一枝后人的命运可谓十分悲惨。
       据说在武田家行将灭亡之时,依据胜赖的指令,一个叫田边左右卫门尉的人将楯无铠埋在於曾向岳寺的一棵大杉树下。之后,德川家康将之掘出,同为是清河源氏的传人,他自然也不敢怠慢这个被人称为源氏八领之一的重宝,于是又把其送回了菅田天神社。真相是怎么样呢?据说有江户时代的专家曾考证过,楯无铠上没有曾被埋在土中的痕迹。那么,什么是埋在土中的痕迹呢?偶不懂痕迹学,但应该没有人会傻到将之直接埋到土中,至少应该是装进某个容器。而且埋的时间应该不会很长,所以很难留下什么痕迹。个人推测,即使小四再败家、逃的再慌张,这两件宝物都还应该带在身边,就是说它们也上了天目山。之后,楯无铠可能由其家臣私藏,或被送回了所在的神社,日之丸御旗的情况也是类似。自称出身于平氏或藤原氏的织田信长可能对这些东西并不感冒,而且在不久之后,德川家康就接手甲斐了。在江户时代,由于『甲阳军鉴』和一些地方志的流行,前往菅田天神社的参观者不断增加,楯无铠也经历失盗损坏,幕府则分别在宽政十年(1798)和文政十年(1827)对其进行过修复。昭和二十七年(1952)十一月,楯无铠被政府指定为国宝,又被称为“小樱韦威铠兜大袖付”,虽然曾在不同时期被修复,但其上还残留着些平安、镰仓等各时代的样式,直到今日,它也仍被保存在甲州市盐山的菅田天神社。日之丸御旗则被奉纳于的盐山的云峰寺,同时此处还有那蕴含着风林火山四个字的“孙子之旗”,在『风林火山』第十四集的篇尾也曾对此有过介绍。
[imga]leadbbsfile/upload/2007/10/08/090635.jpg[/imga] 日之丸御旗
[imga]leadbbsfile/upload/2007/10/08/090729.jpg[/imga] 楯无铠
[imga]leadbbsfile/upload/2007/10/08/090816.jpg[/imga] 描写义光足柄峠吹笙的绘画。南足柄市和小山町的两地的观光协会在每年九月第二个星期日都会在该地举行纪念活动。

[注1]:传说其曲名为『大食调入词』,由丰原时忠临终前传授给源义光。
[注2]:据说大东流之名的传书最早源于清和天皇时代,但到义光之时得以成型。据说其曾将贼兵尸体进行解剖,研究人体的骨骼构造,以此琢磨各种杀技,开创了合气柔术,并曾在滋贺县建立一名为“大东之馆”的武道馆,所以被奉为大东流合气柔术的鼻祖。

<P>参考资料:『火星及其周边的历史』 天顶星星立图书馆藏</P>

[ 本帖最后由 飞影才藏 于 2007-10-16 13:19 编辑 ]
另:现在时兴对比  放到三国  偶最起码也素简雍那样的人物啊
吉泽满塞................................................................................................................................................................................................
统7   智8   政3      初始兵力:5083     持续动员中   收入:24723   技能:突击

 

TOP

re:...

                                                                  第二章、信浓的佐久

 

     『风林火山』中,晴信和山本堪助在很长一断时间都忙于信浓攻略,而这场战争自其父信虎的时代就已经拉开了序幕。和甲斐相比,信浓是个大国,分为佐久、伊那、高井、埴科、小县、水内、筑摩、更级、诹访、安昙十郡,并不是一口就能吞下的,信虎最初是想在诹访打开缺口,但却未能如愿,甚至最后还与诹访氏联姻。在『风林火山』中,天文五年(1536)冬,信虎亲自统率大军翻越八岳,进攻佐久海之口城,同时此战也是晴信的初阵,而堪助之实力也是在此第一次真正的得到展现。海之口之战虽在『甲阳军鉴』中曾有记述,但其真实性却值得怀疑。不过武田氏踏进信浓的第一步的确是在佐久,这里也是晴信继位后吞并整个信浓的跳板和必须要坚守的最后阵地,因为这里接连着小县、诹访以及上野国,是用兵之地,同时还有着丰富的物产。

 

 一、佐久的历史

 

       佐久早在绳文时代就有人居住,当时是零散的生活在南部千曲川旁的山上,以狩猎为主。至今发现的数处人类遗迹都在海拔八百米的左右,一千三百米以上的区域只有少量的石器出土。到了弥生时代中期,人们开始将移居至平原,并开始学习农耕。此时的佐久形成了三个大的村落:分别是志贺川北侧的和田上遗迹(现在的种畜牧场周边);千曲川的南侧西里、北里遗迹(伴野下平);汤川下游北西久保遗迹(信州短期大学附近)。其余的小村落以他们为中心四散分开,并在弥生时代到后期达到其最盛状态。这时的人们还以半地下穴居的形式生存,食品以小麦、大麦为主,米、豆、山葡萄作为副食。直到进入古坟时代,人们才开始种植荞麦、谷子、稗等,但是此时大规模的村落却都忽然消失了,只剩下些零散的小村庄。有人怀疑是因为浅间山的火山爆发,或者曾遭受大规模的侵略,其具体原因到现在仍然被认为是一个谜。

      之后经历了超过一百年的时光,佐久的村落数才开始回升,很多地方也再次有人定居。大化革新之时,在志贺川的北侧(樋村遗迹,现在的平贺侧道附近)和长土吕一代,又出现了规模很大的村落,佐久的人口开始迅速增长。那里有超过四百座的古坟,殉葬品包括武器、盔甲、马具等,其中甚至还有朝鲜半岛的镀金物品。同时,大坂烧和须惠器也在村落遗址中被发现,所以人口增长的原因可能是朝鲜半岛和近畿地区的人躲避战乱移居到此。关于马具,可能属于望月牧、盐野牧、长仓牧等各牧场初具雏形时的那些经营者,他们在那个时候在当地应该便颇有势力了。古坟时代末期,佐久出现了政治设施的宅邸,被发掘到的宫之反A遗迹(小诸市御影)应该就是,同时寺院用的瓦片也一同出土,证明当时佛教已经传到了当地。

       佐久一词最早在文献中出现,是在被中野市出土了的的奈良时代前期的须惠器,其上有“佐玖郡”字样。律令制分国后,佐久作为信浓国(初名科野)的一郡,其下有八个乡,分别为美理、大村、大井、刑部、青沼、茂理、小沼和馀门。但郡司由那一族担任并不清楚,例如,当时信浓其它郡司有稻田氏、金刺氏等。因为佐久当地有座大伴神社,所以也有人推测郡司就是大伴氏。在平安时代,佐久郡的庄园有伴野庄和大井庄两处。

 

二、望月牧

 

       信浓国最著名的就是他的“十六牧”(类似国营马场),而其中规模最大者则是佐久的“望月牧”。那里东、北邻接千曲川,西侧是鹿曲川,南面是布施川,水草丰富,是一片天然的牧场。优秀的地理条件让这里的马成为了少有的良驹,经常被运送到京都。至今还留有许多歌人以望月牧做为题材的和歌。

       望月牧正式成立的具体时间不祥,不过在延喜五年(905)开始制作的『延喜式』中对其曾有记载,那就说明成立的时间在此之前。牧场之南就是古东山道,那里有座高良神社(浅科村)。其原来好象被称作高丽神社,即应该是从朝鲜半岛舶来的人们,也曾从事望月牧的牧场经营。在望月牧周边古坟的殉葬品也以马具居多,地名则常有如御马寄、驹寄、牧寄、驹込、厩尻,与马具关系的地名也有很多,如锻造田、タタラ、吹上等,估计这里以前曾是与望月牧有关系的马厩、蹄铁制造所、牧田、管理舍等地方。 同样在古东山道旁,还有一座有驹形神社,这里被认为是望月牧的封境,是负责管理望月牧的望月一族中根井氏的神社,在一段时期里,根井氏在此地有着很大的兵、马的动员力。从九五零年开始,朝廷将牧场的权力分派给同为滋野一族的海野氏、祢津氏、望月氏三家,并设望月牧监一职总管。海野氏在望月牧的北部地区,望月氏则居其南部,此种格局一直延续到战国时代。海野氏的分家真田氏在一段时期曾成为了其接替者。  

       除了望月牧,佐久地区还有盐野牧(御代田町)、长仓牧(轻井泽町)和菱野牧(小诸市),以及一些私人牧场。到了平安时代中期左右,一些国有的牧场也逐渐被当地管理者私有化,而战马也开始被视为一种贵重的战略资源。战国时代的情况依然如此,佐久的牧场也成为了诸多武士对其垂涎的重要原因,这些人中就包括信虎、晴信父子。

 [imga]leadbbsfile/upload/2007/10/08/090947.jpg[/imga] 望月牧,用图片来说明其优秀的地理条件则要直观些

 

 三、佐久的大井氏

 

       镰仓时代,甲斐源氏的小笠原长清为了增强信浓国的支配权,将六男的时长改名为伴野时长,作为地头管理伴野庄,将七男朝光改名为大井朝光,作为地头接手大井庄,就是说他们与甲斐武田氏一样,同是新罗三郎义光的子孙。伴野庄的管辖范围相当于现在的南佐久郡,而大井庄则为北佐久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伴野氏在“霜月骚乱”中受了牵连,大井氏开始成为了佐久最强大的家族。在南北朝的文中年间,大井氏惣领大井光长还曾一跃成为了信浓的守护代。文安三年(1446),大井氏击败了平贺氏,之后在持光担任家督时,一族进入了鼎盛期,所领超过六万貫,其势力一度还延伸进了小县。大井庄分为十二个乡,其中心是岩村田乡,在战国时代,大井氏在岩村田构筑了大井城,以此为防守的重要据点,但是到了大井政朝当政时,家族却在与伴野氏等同宗的持续内斗中耗尽了精力。终于在文明十六年(1484),埴科的村上政清、显国父子带军攻进了佐久,并攻陷了他们已经居住了二百六十余年的大井城,然后还将之放火烧毁。

       其实大井城是沿着汤川的断崖向北的石並、王城、黑岩三处箇所的总称。从室町时代的文明十六年以前留有的记录来看,据说其周围有民房六千所,规模不逊于松本国府。再根据相关的绘图资料,附近有龙云寺、福王寺、圆胜寺、真光寺十二僧坊,以及数间神社,也足见此地曾非常繁荣。其实早在镰仓时代,大井朝光就已经在此地建立城寨,其子孙之后陆续筑起三处箇所,但先后顺序不详。在王城中曾出土含有了大量的焦土的炭化物,证明了此地曾被焚烧。而在黑岩城中曾出土津川、美浓、濑户(全都在岐阜县)产的陶器,甚至还发现了中国的青瓷,这证明了此地的商业曾比较发达。在村上军烧城时,岩村田附近的村落也被殃及,实在是非常可惜。

       大井城被攻克后,大井氏的嫡流就此断绝,宗家由武田流之永窪大井氏的大井玄庆(政信)继承。大井氏四分五裂,政朝之叔大井光照逃到了小诸,在宇正坂修建了邸宅。不过,他觉得这样也不够安全,于是在长亨元年(1487)筑了锅盖城(汗水,这名字),其子大井光安时又筑起一座乙女城。延德元年(1489),甲斐国的武田信绳(晴信的爷爷)来进攻佐久,不过被大井氏和一些当地的武士所击退,此时,他们最大的敌人已经换成了甲斐。

 

 四、甲斐武田氏的进攻

 

       之后的战斗就是本文开头所提到的,天文五年(1537)冬的海之口之战,剧中那位守将平贺源心的名字来源于『甲阳军鉴』。按照小和田哲男的说法,平贺氏早在十五世纪中期就已经消亡了,那应该就是指文安三年的那次争斗。也有的说法是,平贺源心与大井玄信(政信之孙)是同一人,因为他在平贺城居住,所以又被称为平贺玄信。这位帅哥被传为一名武勇过人的猛将,但却在海之口被年轻的晴信砍下了首级,不幸的成为了“甲斐之虎”成名的第一块垫脚石。但也正如开头所说的那样,此战的真实性不高。

       真正有资料作为的依据的进攻是发生在天文九年(1540),信虎率军攻入佐久,按照马师的说法是“武田军以怒涛之势一日间攻拔三十六砦”[注1]。在坚韧的甲斐武士面前,佐久零散的地头武士的确很难组织起有效的反击,大井贞隆(玄信的兄弟)被迫逃到了小县长洼城。天文十年(1541),信虎又与诹访、村上联手,拿下了佐久全郡。但武田氏在此的统治并不稳固,这个任务则还要由晴信来完成,因为在此次征伐之后,信虎就被流放到骏河去了。

       天文十二年(1543)九月,晴信首先打败了长窪城大井贞清,然后陆续收伏了佐久的伴野、相木、芦田等族。三年后,他又再次出兵,攻克了大井贞清的内山城,使之降伏,但是当地仍旧是人心浮动,天文十六年(1547)闰七月,志贺城的城主笠原清繁又竖起了反旗。面对佐久的持续抵抗,晴信失去了耐心,四年仍平定不了信浓一郡,吞并全国要等到何时?在小田井原(北佐久郡)击败了前来救援志贺的上杉军后,他下令把所斩取的敌军首级全都运到志贺城外,以之威吓笠原。城破之后,他又将守军尽皆屠戮,把自城主夫人以下的女人、小孩共百余人全都押送到甲府,以一人三贯钱到十贯钱的价格卖给人贩子,此等暴虐的举动也激发了佐久乃至全信浓的反抗情绪。所以直到天文二十三年(1554),此时的晴信已经打败了他在信浓的最强之敌·村上义清,但还是又再一次出兵佐久,并以一日九城之速度攻击大井氏,直至拿下锅盖城,将大井光照的后人彻底打垮。考虑到小诸的重要战略意义,晴信以锅盖城为城郭,乙女城为二之丸,筑起了一座新城·小诸城。自此之后,武田氏才算真正的控制了全郡,佐久的历史也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注1]:『胜山记』。

[ 本帖最后由 飞影才藏 于 2007-10-11 15:58 编辑 ]
另:现在时兴对比  放到三国  偶最起码也素简雍那样的人物啊
吉泽满塞................................................................................................................................................................................................
统7   智8   政3      初始兵力:5083     持续动员中   收入:24723   技能:突击

 

TOP

re:...

第三章、相木市兵卫及芦田信守

 

       从『风林火山』中的海之口之战开始,一个叫相木市兵卫的佐久武士登场了。令人惊讶的是,他在之后的剧中仍然有很多的戏分,我没看过井上靖先生的原著,但如果估计的没错,他可以一直跟到剧终。

       关于芦田信守,他也曾在剧中露过脸,加上他的主要原因是相木的真实资料并不足备,而信守却与其有着类似的出身和经历。 相木市兵卫本名为相木昌朝,其本源为依田氏,所以又名依田市兵卫正朝,也有的说法是,他与佐久田口城主·依田能登守入道常善是同一人。根据『尊卑分脉』中记载,清和源氏满块流的源为公在担任信浓守后来到该国,其子孙在伊那、松本、上田盆地一带居住,并开发了依田庄,开始自称为依田氏。在占据芦田古町后,其一族也开始常被称为芦田氏,并与信浓的守护代大井氏开始争夺佐久的领导权。永享八年(1436),他们被小笠原氏击败,被迫臣服于大井氏,之后一直担任执事一职。文明十一年(1479),大井氏被同宗的伴野氏击败,家主政光被俘,执事阿江木入道战死,而这个阿江木氏指的就是相木氏,是芦田氏的支流。文明十六年(1484),大井氏的宗家灭绝,家臣也做鸟兽散。相木氏以佐久郡相木城(长野县北相木村)为拠点,芦田氏则成为芦田领主,两家依然在名义上臣从于大井氏,但却已经有了很强的独立性。

        天文十年(1541),信虎攻进佐久,大井氏都被打的满地找牙,更别提相木和芦田了。一般认为,相木市兵卫生于永正十三年(1516),此时应该已经成年,但在很多资料中他并没有露面。与同宗的芦田氏相比,他们的号召力也还不够。此时芦田氏家主是年轻的芦田信守(生年不详),通称四郎左卫门、下野守,其实和相木市兵卫相比,他名气要更大一些,但这样的人反倒不适合小说演绎,所以就只能感到郁闷了。海野平合战时,信守曾和海野氏站在同一战线,对抗武田。不久之后,关东管领因支持海野氏攻入佐久,但却在长窪受阻于诹访赖重,最后被迫与之议和。此时信守又转从于诹访氏,保全了领地,可见其应该是个善于申时度势的人。

       天文十一年(1542),晴信已打败了曾经的盟友诹访氏,但大井氏却在信浓死灰复燃,其当主贞隆夺回了長窪城,并与佐久的望月氏遥相呼应。相木市兵卫此时才真正的第一次登场,其身份是长窪城大井贞隆的家老。而芦田信守也因之前的主家诹访氏战败,又重新回到了大井氏的旗下。次年(1543),晴信亲率大军进攻長窪城,在『高白斋记』中,此战进行的异常迅速,同月十七日武田军在前山城着阵,十九日就俘虏了大井贞隆,又屠戮了望月一族。那相木市兵卫和芦田信守在做什么?在生足岛神社收藏的起请文中说信守在此站之前就已经臣从了武田,并担任了先锋,市兵卫的时间不详。另一种说法就和剧中一样了,二人充当了武田的内应,献上城池。即,晴信在攻城之前就展开了调略,同时也可以解释長窪城为何会陷落的如此之快。

       从此开始,相木和芦田都成为了武田氏的家臣。加上后来的小县真田氏,他们信浓先方众应该参加了许多次武田的信浓攻略。而且,据说市兵卫是与真田幸隆一同在甲府接受的屋敷,这也可能也是『风林火山』中经常把两者联系在一起的原因吧。市兵卫领八十骑,成为田口城 (佐久市臼田)城主。芦田信守则更加被得到重用,在『高白斋记』中提到,天文十五年(1546)十月,武田氏视芦田等人为防备上杉宪政的一支重要力量。同十八年(1549)三月,同在『高白斋记』中曾有“九日,芦田四郎左卫门复兴春日,四月三日,依敌动,春日城落,我方胜利”的字样。自此开始,信守领一百五十骑,负责镇守春日(長野县望月町)城,监视武田氏的大敌村上义清。

       在天文二十二年(1553)击败村上义清后,武田晴信与越后的长尾景虎(上杉谦信)在信浓北部展开了漫长的拉锯战。特别是在永禄二年(1559)八月,第四次川中岛之战爆发,面对在妻女山岿然不动上杉军,武田使用了前后夹击的战术。在九月九日深夜,『甲阳军鉴』中曾提到,市兵卫、芦田信守曾与真田幸隆一起跟随马场信房作为别动队,进军西条山。全军共计一万二千人,准备从背后偷袭敌军。但是在次日黎明,上杉军突然出现在武田本阵之前,并向其发动了猛攻。直到到上午十时左右,别动队才在妻女山方向出现,逼退了上杉谦信。此战算是战国历史上最残酷的战斗之一,武田军伤亡总数高达四千五百人,包括『风林火山』的主角·山本勘助、副将武田信繁、老臣诸角虎定在内的诸多名武士都战死沙场,可谓损失十分惨重。

       永禄八年(1565)十月,信玄的长子义信谋反,其监护人·饭富虎昌自杀,虎昌之弟昌景改苗字为山县。为了避免家中产生动荡,信玄对众臣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其中市兵卫之子市兵卫(与其父同名、本文以后称其父为昌朝)与山县昌景之女成婚,此举无疑是表达了对昌景信任,同时也稳固了与相木氏的关系。在山县同心、被官中,就有相木市兵卫的名字,可能也是因为这场婚事。而芦田信守则又向武田氏提交了效忠的起请文,在佐久负责防御北条氏,并多次参与对北条和今川的战争。

       永禄十二年(1569)九月,信玄进攻北条的小田原城,在『甲阳军鉴』中,昌朝、芦田信守与内藤昌秀、小山田信茂、诹访赖忠、安中景繁、保科正俊一起作为先锋参阵。但是在一些资料中认为,昌朝已在同十年(1567)就去世了,而父子同名无疑会造成资料混淆,所以这里所说的即可能就是昌朝之子市兵卫了。元龟三年(1572)十月,信玄发兵准备上洛,相木市兵卫与芦田信守也都随军出征。十二月十九日,武田军攻克了滨松的门户二俣城,芦田信守及其子信蕃被留在此地驻守。在同月二十二日与德川军的三方原合战中,相木市兵卫被安排在第二阵的左胁,但此战中信玄优势明显,估计他没有表现机会。但在次年四月,由于信玄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只好撤回甲斐,并于途中去世。芦田信守则被留在二俣城,和昌朝相比,他仍然是不幸的,活着的他得亲眼目睹武田氏的由盛转衰。

       天正二年(1574)六月,信玄的继承人·胜赖进军远江,于二十八日拿下了高天神城,便开始变得狂妄起来。终于在翌年五月,他在三河长筱城外的设乐原大败于织田、德川联军,将家底几乎挥霍怠尽,同时,此战中武田军有诸多名将战死,其中就包括昌朝的亲家山县昌景。在手头资料中,没有查到相木市兵卫和芦田信守是否参加了此战,估计市兵卫是留在了高天神城,信守则仍然在二俣。而且此战中能够逃走的大多是胜赖的近臣,他们若是去了真的就很难回来。

 

 

参考资料:『火星及其周边的历史』 天顶星星立图书馆藏

 

 

 

草稿~~~不想弄了~~~未完待续

[ 本帖最后由 飞影才藏 于 2007-10-11 15:59 编辑 ]
另:现在时兴对比  放到三国  偶最起码也素简雍那样的人物啊
吉泽满塞................................................................................................................................................................................................
统7   智8   政3      初始兵力:5083     持续动员中   收入:24723   技能:突击

 

TOP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yo...

引用:
下面引用由yoko发表的内容: 不错,阅之,期待下文。
精神仍然不振~~但眼睛冒火[em32]
另:现在时兴对比  放到三国  偶最起码也素简雍那样的人物啊
吉泽满塞................................................................................................................................................................................................
统7   智8   政3      初始兵力:5083     持续动员中   收入:24723   技能:突击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