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列書目,不尚繁多,但取其切要而初學可通者略示入門之蹊徑而已。書之易得者,不復注明版本。讀書以識字為先,學文以多讀為本。必於二者深造有得,而後可以理解群書。故曉示門徑,以斯二者居首。
識字
下筆為文,可用今字今義;閱讀舊籍,必識古字古義。士而有志習本國文史,則日接於目者,皆古書也。苟不識其文字,何由通其語意,故讀書必以識字為先。古人稱文字學為“小學”,意即在此,謂幼童入學,首在識字也。文字有形有音有義,分之則為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合之則可統於一。初學從事於此,可閱讀以下諸書:
《文字蒙求》四卷(清王筠撰,石印本)
此書從《說文解字》中纂錄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形聲字中,僅收四種),凡二千四十四文。原以啟發童蒙,實則已成為讀說文者先路之導。王氏於每文之下,釋以淺語,初學得此,可引起識字之興趣。
《說文解字》十五卷(漢許慎撰,商務印書館摹印大徐本)
閱《文字蒙求》後,可依其義例,取大徐本《說文》細讀一過,分類輯錄,使九千餘文形、聲、義瞭然於心。形聲字為數太多,可以聲為綱,將同從一聲之字,比敘並列,可悟聲中寓義之旨。
《說文解字注》十五卷(清段玉裁注,崇文書局本,石印本)
將《說文》分類鈔錄一過以後再看此書,比較易懂。段注精到處,全在發凡起例;其武斷改字處,多不可從。
《說文釋例》二十卷(清王筠撰,原刻本,世界書局石印本)
此書為王氏精心之作,融會貫通,自抒所得,多精到語。王氏又有《說文句讀》三十卷,乃刪取段氏《注》、桂氏《義證》而成,成書在《釋例》之後,不及《釋例》之精。
《說文古籀補》十四卷,附錄一卷
《字說》一卷(吳大澂撰,寫刻本,翻刻本)
吳氏以前,固有取銅器刻辭中之單字以上證《說文》者,然著為專書以補許書者之遺,則自吳氏始。其《字說》乃專據金文以考證古文字,篇幅雖簡,精義頗多,足以啟悟初學。(《古籀補》有丁佛言、強運開補輯之書,茲不一一舉例。)
《契文舉例》二卷(清末孫詒讓撰,蟫隱廬刻本)
《名原》二卷(孫詒讓撰,光緒三十一年刊本,千頃堂書局翻印本)
孫氏於金文、甲文均有研究,《契文舉例》一書,為我國學者有甲骨文字專著之始。又曾摭拾銅器遺文與甲骨刻辭證說古文字之形體,述為《名原》,乃我國學者用甲文考證古代文字之始。
金文、甲文之學,今已蔚為大國。自羅振玉、王國維以下,作者日多,述造益富,考證之功,後來居上。其書既豐,不可遍舉。今但列吳、孫二家,既以明先賢提倡之功不可没,復由篇卷短簡,可為守約之助耳。初學循茲階梯,進而求諸後起之書,必深入而不欲出矣。研繹金文、甲文之後,始知字形之學,不可專據《說文》,廓然有以自廣也。然初學必須精熟《說文》,而後有分析遠古文字結構之識力。所以研究金文、甲文,必在精讀《說文》之後,方能有下手處。為學貴能循序漸進,不可躐等,初學尤宜從基本上用功,切勿淺嘗浮慕,虛騖高遠。
以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