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自小就酷爱历史,于前些年得到一本名为《织田信长》的书,之后又陆续通过《德川家康》及一些战国游戏了解了些战国史,认识比较浅薄,还望各位多加指点。本文自不敢说是策论,不过句句都是有感而发,希望和大家多交流。
日本战国时代历经150年纷争,呵呵,用毛主席的词来讲那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以说战国诸强争雄,可谓人才辈出。不过,最吸引我的还要属石田三成了。
石田三成于1574年由于“三杯茶”事件开始侍奉秀吉,并逐渐得到秀吉之信任和重用。要知道秀吉可是天下间智慧之士,素以聪明机敏著称,三成能深得秀吉之信任喜爱,想必其才智言行必甚合秀吉心意。1582年信长公死后,三成随秀吉征讨越前柴田胜家有功得到奖赏。至秀吉1585年任关白,三成总算飞黄腾达了,官位升至五奉行之一,于1590年获得19万4000石的领地,成为近江佐和山城城主。
具体介绍就到此为止了,因为前人描述多次,我就不再拾人牙慧了。下面谈谈我对三成的一些轶事的想法,不敢说标新立异吧。三成给我的第一印象应该是豪爽。我不知道用这个词来形容三成到底和不合适,不过我还是深表认同的。当时流传过这样一句话,叫石田三成有两样宝,岛左近和佐和山城。而岛左近正是三成用将近自己俸禄一半聘来的。说来爱才之人高新聘用能人倒也不乏先例,但是要做到君臣同酬,怕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这不禁让我联想起我国古代三国时期鲁肃借粮给周瑜的故事。这个典故想必大家耳熟能详了,当时周瑜向好朋友鲁肃借粮,鲁肃指着家中的两大粮仓之一,痛快的答应了。鲁肃家境不错,家中存粮的半数必是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打数目,而其竟然能毫不犹豫的借给好朋友,除了说明鲁肃豪爽的性格外,也证明他够朋友。那三成此举呢?如果用六个字概括那就是够豪爽真爱才。《关原军记大成》中记载,三成成为大名以后,秀吉召他到殿中问,“佐吉,你现在是大名了,应该召收自己的家臣。”“只要有一个人就足够了。”三成意外的回答。 “这个人是谁?”“筒井家浪人岛左近胜猛。” 看来,三成不但爱才如命,更是慧眼识人。就连后来其用同样的俸禄聘用的蒲生乡舍也是如此。此二人后来的表现不仅对得起这份俸禄,更为报答三成大人的知遇之恩。视为知己者死,想来以后大谷及左近等人的壮烈也可以衬托出治部的人格魅力以及品行了。
三成是个有理想的人,就在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之际,三成的愿望却是建立个仁爱大义的社会(个人观点)。 对此,可以说三成是既可爱又有些迂腐。或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和丰臣家的武将们开始敌对的吧。看了很多关于三成的资料文献,觉得他是主张施行仁政,爱民的,这貌似和当时大时代的大形势多少有些违背。诸强争雄的年代,有多少人是靠“下克上”发家,而又有多少人通过权谋手段成名。显然,三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很多资料中提到,三成与丰臣家武将系矛盾激化是由于侵朝战争激化的。据记载,负责统计朝鲜战场上的战功的是石田三成,三成把小西行长的军功据实以报,却减低加藤清正等人的战功。不过我到认为三成为人断不会因为自己的喜好而妄自加减战功的,倒是三成对加藤等人的暴行据实回报了吧。很明显,加藤等人的行为与三成心目中的仁政爱民的思想有很大的冲突的。至于三成起兵讨伐野心昭示的德川家康则体现了他对先主的忠诚及自己身为少主的辅臣的大义所在,正所谓临危辅幼主,一念答先皇。相反,最令人看不懂的是走在对抗三成最前线的居然不是野心家家康,而是那些丰臣家效忠的武将们。竟然扛起丰臣家大旗的人却遭到了本家武将的一致敌对,这正是三成悲剧般结局的写照吧。难道福岛及黑田们忘了秀吉公的恩德吗?中国有句古话叫“水至清则无鱼”,以三成的性格大概是眼里容不下沙子的那种,可以说就性格而言,三成与武将们的分道扬镳也只是时间问题了。谁知多少年后,当德川的势力将要一统天下之时,丰臣家的老臣们会做何感想,三成的失败也成就了丰臣的没落,这是武将们所意料不到的,只是在三成的心里这也许只是个时间问题吧。秀吉生前可能就已经料到死后能一统天下的大概就是德川家康了,但他却得不到治部的拥护。可见先主对三成的忠义的认同。
可以说三成至死也没有改变他的信念,他是个优秀的武士,尽职的家臣,试图力挽狂澜的悲剧英雄。他深受人民爱戴,主上对他也倍加信任。他善恶分明,敢作敢为,却得不到同僚的理解,深处漩涡中心的三成选择了一条最深远又无法回头的路,是什么支撑着他一直走下去呢?全都为了义。。。
参考资料:
http://hi.baidu.com/mylibra520/b ... f19f8da1ec9cfb.html
[
本帖最后由 全都为了义 于 2008-11-5 11:42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