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前藩记(没完,没完...............)
前言
本文由于资料来源较为复杂,所撰述的主题涉及松前家的源流、发展历程、松前藩的制度建设、藩政时代的基本情况、文化传播以及历代藩主的个人经历。所以在阅读时可能会因为时间连接的问题而导致认知不清。为了方便读者把握文章内容,形成全面、流畅的历史认知,各章节间会有一小部分的史实被重复提到,以便于读者阅读。另外由于笔者的水平所限,文中肯定会有一些偏颇、错漏之处,还请各位同仁多加指正。
源流
松前氏本称蛎崎氏,据说出自甲斐武田氏的庶流若狭武田氏。按松前藩官方资料的说法,若狭武田氏当主武田信贤之嫡子信广,在与其兄弟国明争夺继承权的斗争中落败后,逃到了东北。公元1454年,安东师季渡海前往渡岛半岛,而武田信广正是其随从中的一员。此人后来帮助当地的豪族蛎崎家击退了阿伊努人的进攻。正因为这一关系,武田信广做了蛎崎氏的女婿,而他的后代便是后来在渡岛半岛南部确立了支配地位的松前家。也就是说,松前家乃新罗三郎义光的后裔。不过本人私下觉得这一说法也仅能供参考。要知道在江户时代,诸藩都有请名士替自己编定家谱的习惯。编定家谱嘛,很显然是要用来自抬身价。带了这一目的的编修成果,其可信度当然是要大打折扣的了(1)。
此外,也有关于蛎崎氏是南部家庶流的说法。这种说法认为蛎崎氏源自南部,是南部氏的庶流。因居于蛎崎村所以改称蛎崎氏,后来渡海前往渡岛半岛。但是如果想一想南部家与津轻家之间那纠缠不清的家谱问题,这个说法似乎更可疑。与这一说法相近的是甲斐说。这一学说认为蛎崎氏其实是甲斐武田氏的后裔,后来因动乱逃离甲斐,投奔了南部氏。南部氏将其安顿在了蛎崎村,所以此后改称蛎崎氏。
从以上三种关于蛎崎氏源流的说法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些共同的东西。比如都说蛎崎氏乃武田末裔,都说蛎崎氏在前往渡岛半岛之前曾在北陆奥停留一段时间。限于文章主题,笔者不想在这一问题上花费太多的笔墨。但希望有兴趣的同仁能进一步发挥,从而探寻这一问题的真相。
(1)并非所有在江户时代修定的家谱都不可信。比如足利家,由于本身就是名门,加之历来资料比较齐全,所以可信度较高。此外像九鬼家那样“简朴”的家谱也是比较可信的。
虾夷大名之路
阿伊努人与和人的文化及风俗习惯原本不同,早期和人的到来虽然也对当地原住民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但毕竟和人在那里只是少数。然而随着十五世纪和人移民人数的激增,二者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和人来虾夷地的主要目的是经营渔业以及经商,他们利用阿伊努人商品意识缺乏和朴实善良的弱点对其进行残酷的盘剥和略夺。所谓的十二馆领主实际上便是一群武装商业领主。
随着大量原属阿伊努人的渔场和猎场为和人所占领,虾夷人被逼到了绝境。终于,在一名名叫コシャマイン的东部酋长的带领下,阿伊努人于长禄元年起义,对和人据点展开攻击。阿伊努人的起义在初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不长的时间内就攻克了除茂别、花泽两馆之外的十馆。面对这一危机,无力应对的花泽馆主蛎崎季繁只得向其客将武田信广求助。像所有“故事”的情节一样,武田信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接下来的故事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武田信广与コシャマイン在七重滨激战,最后コシャマイン战死,蛎崎季繁则因为感恩而收武田信广为女婿,将家业让给了他。第二个版本是:蛎崎季繁按武田信广的计策,以和谈为由请コシャマイン到花泽馆宴饮,然后于席间将其杀害。之后武田信广便做了蛎崎季繁的女婿,继承了蛎崎家的家业。不管哪一个版本是真的(或者都是假的),总之在那次阿伊努人起义后,原来十二馆中除花泽、茂别二馆外都受到了重创,而茂别馆主下国安东氏也在内乱中逐步衰落。明应五年,居住在茂别馆的下国安东氏灭亡,其子孙后来成为蛎崎家的的家臣,蛎崎家的时代已经来临。
自从コシャマイン起义后,和人与阿伊努人之间的的大规模冲突持续了上百年。永正九年,阿伊努人再度起兵。在此次动乱中,取代了下国安东氏的相原季胤被杀。之后这一场起义被信广之子光广镇压,而相原家的势力也自然为蛎崎家所吞并。和相原家一样,其余的十二馆豪族也在与阿伊努人无休止的战斗中濒临崩溃的边缘,只得一一投靠蛎崎家以求庇护。永正十一年,蛎崎光广将居城迁至大馆并改名德山。至此,蛎崎家对渡岛半岛的支配完成。
虽然完成了对渡岛的压制,但与东北诸大名相比蛎崎家仍不过是一个土豪而已。为了寻求保护,蛎崎家在义广(光广之子)之时与安东家联姻,成为其一门及虾夷代官。获得了向前来渡岛半岛经商的诸国商船征税的权力。永正十一年、大永五年、享禄元年、三年、天文五年,阿伊努人多次起义,都被义广镇压下去。由此可见,领内不稳也应是蛎崎家甘愿向安东氏称臣的原因之一。
到了四代当主季广统治时期,蛎崎家开始对阿伊努人采取怀柔政策。具体的措施就是与两个阿伊努酋长达成协议,规定把从诸国商船处征收的税金抽出一部分分配给阿伊努人,同时诸国商船在经过阿伊努人的领地时必须尊重这两位酋长的权威。通过这一协定,蛎崎家终于与阿伊努人达成和睦,同时也保证了领内商业活动的安全。
松前藩的前奏
随着各地大小领主间兼并战争的进展,日本终于在织田信长与丰臣秀吉的带领下走上了在度统一的道路,而蛎崎家也顺应历史的潮流(不顺应行吗?),向新的中央政权表示臣服。
天正十八年在迫使固守小田原的北条家开城后,丰臣秀吉又继续北上,一直到达了奥州白河。在此期间他下令由上杉景胜,木村吉清,大谷吉继,前田利家,浅野长政等人负责推进奥州检地.这些受命的将领一边扫除地方上的反抗势力,一边向最北的津轻进发.同时秀吉还命令奥州各诸侯上洛朝觐,而蛎崎庆广则与安东实季一起参勤.他们一行先是在津轻遇到了前田利家,然后又前往仙北与大谷吉继,木村吉清会谈。此后,蛎崎庆广带领安东实季在京都聚乐第拜见秀吉。在这次拜会中, 蛎崎庆广以个人名义向丰臣秀吉奉献了虾夷地的特产鹰,而丰臣秀吉则推荐他担任了从五位下的官职。希望各位能注意的是, 蛎崎庆广原本只是安东氏下属的一个部将,而此次会晤却是蛎崎庆广与安东实季并列而坐,而且分别以个人名义进献方物,这等于是丰臣秀吉承认了蛎崎庆广的大名地位。从此以后, 蛎崎家终于迈入了大名家这一阶层的门槛.
以下是蛎崎庆广在这之后的活动.
A蛎崎庆广拜见丰臣秀吉后的第二年五月,九户政实之乱爆发.丰臣秀次担任了讨伐军的总大将,而蛎崎庆广则以独立大名的身份带领阿伊努族出阵.
B九户政实之乱平定后, 丰臣秀吉发布了朝鲜征讨令.。蛎崎庆广接到命令也前往肥前名护屋待命.他在这里得到了丰臣秀吉的接见,同时叙任伊豆守并获颁承认其虾夷岛主之身份的朱印状. 根据这份朱印状, 蛎崎家对虾夷地贸易的课税权得到确认。同时丰臣秀吉还向丰臣秀次下达了同样的文书,在归国前蛎崎庆广向年迈的老父蛎崎季广报告了此事。
C在名护屋期间, 蛎崎庆广向同来在此参阵的德川家康进献了桦太舶来的道服。
D三月末回国的蛎崎庆广向他领地的人民展示了太阁公赐予的这份朱印状,同时他还聚集了各方的阿伊努族首领进行宣读:不服从志摩守大人的命令的人将面临关白大人数十万大军的惩罚。从而的夸示了领主的权威。
E那以后蛎崎庆广开接近德川家康。丰臣秀吉死后他向德川家康献上了虾夷全岛图和自己的家谱,从而臣从于德川家并改苗字为松前。
藩政时代
松前藩的治所位于现在北海道松前郡松前町。藩主家在江户時代通称松前氏。后来的该藩在松前福山筑城。所以按居城的名称又被称为福山藩。庆应4年,该藩居城又移至领内的桧山郡厚沢部町的馆城。这就是明治时代馆藩称呼的由来。江户初期的松前家被给予虾夷岛主待遇。五代将军德川纲吉时又被列为交代寄合,取得旗本待遇。1719年以1万石格位列外样大名,幕末时增为3万石格。
当时的北海道不产米,故而松前藩乃是无高大名。至于1万石,其实是后来人为给定的,仅用来表示地位。1604,德川家康向松前庆广颁发了黑印状,对松前家在蝦夷地区的贸易垄断权给予确认。根据这份黑印状的规定,自此以后,蝦夷地的领主(也就是松前家)自行派遣交易船与虾夷人交易。此外领主还必须派遣家臣到所有知行地、以及蝦夷地的商场征税和确认交易船在当地贸易的资格。严格限制在松前家管辖下的渡岛半岛南部和人地与松前领之外的蝦夷地之间的交往。由于有了这一规定,整个江户时代本州与渡岛半岛之间的来往和贸易都被严格禁止。
松前藩直接支配的和人地主要是以渔业为中心产业。由于附近就是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蝦夷地的渔业捕获量很大。城下的松前町在1833年时人口首次超过一万人,是当时北海道最繁荣的都市。随着实力的扩张,松前藩开始了对其余虾夷人的征服。但就在寛文9年(1669年),在对西蝦夷地的进攻中松前藩惨遭失败。这样一来,松前藩不得不放弃统一虾夷地的野心。也因为这样,松前藩的直接统治从来未曾延及整个蝦夷地 。
18世纪前期,虾夷地主要由松前藩的家臣负责管理。他们通过确认商人的交易权来收取商业税即运上金。有赖于这一政策的实施,场所请负制(2)在当时被广泛采用。但是从18世纪后半叶开始,藩主逐渐将原来由家臣经营的商场划为直营地。相应地,原来的场所请负制发生了变化,此时的请负商人不再通过藩主家臣而是直接向藩主缴税。当时在虾夷地的和人主要从事渔业,正如上文所述,虾夷地是渔业生产的重要基地,故而松前藩的财政主要依靠对蝦夷地的支配来保证。大商人们掌握了虾夷地的对外贸易,经营着鰊、鮭、昆布等特产。由此使北方的海产物的生产大为扩大,以前像熊皮、鹰这些希少特产物这时甚至产生了积压。
渔场的扩大增强了日本人的势力,随之而来的是对东蝦夷地那些原本独立的虾夷部落的支配的加强。加之部分商人使役虾夷人过于严酷,和人与毛人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宽政元年(1789年)由于请负商人毒杀了东虾夷一个部落的酋长,在那一地区爆发了起义。
18世纪中叶,俄罗斯人从千岛南下开始与日本人接触,他们希望能与日本人建立贸易关系。然而为了独占在虾夷地的贸易权,松前藩故意無視俄罗斯的存在并将此事视为秘密。于是俄罗斯人绕开松前藩直接南下,向幕府表达了他们请求。天明5年(1785年)幕府派遣調査人員前往虾夷考察。得出的结论是必须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控制。根据这一结论,在寛政11年(1799年)藩主松前章广所领有的蝦夷地大半被幕府划为了天领。当年1月16日,东蝦夷地的浦川、知床被决定由幕府代管7年。8月12日,箱館的浦川也被代管。为了补偿松前藩,幕府将武藏国埼玉郡5千石划为了该藩的领地。享和2年(1802年)5月24日,原先约定的7年的期限到期,于是松前藩的原领被返还。文化4年(1807年)2月22日,西蝦夷地又被划为了幕府的天领,这次松前藩则获得了陆奥国伊达郡梁川9千石的领地。
文政4年(1821年)12月7日、幕府的政策发生变化,松前藩原有的领地被归还。与此同时,松前藩还担负起了北方警备的任务。嘉永2年1849年,按照幕府的命令,松前藩开始着手福山城的修建。安政元年(1854年)10月福山城完工,同年日美和亲条约签定,箱馆开港。到了安政2年(1855年)2月22日,幕府又将乙部村以北、木古内村以东的蝦夷地以及渡岛半岛南西部的土地划为天领。按照已前的惯例,松前藩又获得了陆奥国梁川和出羽国东根合计三万石的领地以及每年一万八千两的手当金(3)。元治元年(1864年),松前崇广出任幕府老中,此时的松前家达到了自诞生以来的顶峰。
由于箱馆的繁荣,松前藩的经济状态急转直下,藩士以及城下町中靠贸易过活的百姓都过的十分困苦。在戊辰战争中,由勤王派藩士组成的派阀掌握了藩政。相应的,松前藩也倒向了新政府一边。就在当年,松前藩的本据移到了新建的馆城,随后馆藩在箱馆战争与旧幕府军展开了战斗。明治2年(1879年),松前藩版籍奉还。明治4年(1871年),废藩置县。至此,延续了二百余年的松前藩终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2) 场所请负制:江户时代松前藩主及家臣委托商人在一定地区与阿伊努人交易,每年收取抽头的制度。这个制度大大加强了迁徙而来的和人及当地阿伊努中小渔民的税收负担,明治二年(1869)废除。
(3) 手当金:津贴费,治疗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