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房守日(真田豪语录)

发新话题
打印

亲王看的书

亲王看的书

《审核古文<尚书>案》,张岩著。

主要内容是对疑古风气的批判,尤其是对阎若璩的《古文尚书疏证》逐条批驳,力辨古文尚书不是伪作。当初在三联买下来的时候,只是当作添头,最近偶尔翻起来,觉得实在妙不可言,每日睡前读上一小时,到昨天刚刚看完。

我对今古尚书之争只有最粗浅的了解,对学术界以往的各派主张更是两眼一抹黑,更没能力评价这本书的学术能力如何,不过这都不是重点。这本书我纯粹就是拿他当成精彩的推理小说来看,看得是抽丝剥茧的考据和严谨周密的推论过程,还有反驳不同意见的酣畅淋漓,至于结论如何,我反倒是不大关心的。

要知道,什么都不如八卦有趣,什么都不如打脸精彩。就如同网上论坛的论战一样,整本书的体例,就是作者先把阎若璩的《古文尚书疏证》里提到的证据引用出来,然后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抠(甚至动用了字频统计理论),一条一条打脸,抽得噼啪作响,十分过瘾——当然其中不乏强词夺理或者语焉不详的地方,但打的着实华彩。象我这样的外行人,看热闹看的十分高兴。很有当初看吴世昌《红楼梦探源外编》里大抽周氏兄弟的感觉。

虽说有些焚琴煮鹤,但还是值得推荐一道呀。
http://www.newtenka.cn/bbs/dispb ... ;ID=9984&page=1

TOP

说实话,我对亲王所津津乐道的打脸毫无兴趣。“抽丝剥茧的考据和严谨周密的推论过程”不过是一个看人笑话的伪装而已。

TOP

TOP

我事先声明哈,我这个帖子禁止祥瑞玉兔还是羊踹玉兔。如果膜拜请另开贴。

TOP

引用:
原帖由 大意觉迷 于 2009-7-22 12:48 发表
说实话,我对亲王所津津乐道的打脸毫无兴趣。“抽丝剥茧的考据和严谨周密的推论过程”不过是一个看人笑话的伪装而已。
关于“伪装”,何不详细说说?
文园渴甚兼贫甚,只典征裘不典琴。
三项能力:8 6 5  目前兵力:2052   军资金:14931  技能:稳固战线

TOP

他不是说了么,对结果没兴趣,那么再“抽丝剥茧的考据和严谨周密的推论过程”又有什么意义?还不如直接诬陷来得痛快。不是伪装是什么?

TOP

如果说打脸得话,亲王列举了吴世昌《红楼梦探源外编》里大抽周氏兄弟的例子,但他可知道周汝昌的伪诗,把吴世昌抽得更狠?如果看考据是看抽人,那绝对是看到邪道上去了。当然,亲王本来就是要看别人笑话的。

TOP

但同时也有传闻,说佚诗是假的,并不是雪芹的原作,而是“时人拟补”。1976年4月增订出版的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录存了这首诗,周先生加按语说:“有拟补之者,去真远矣,附录于此,聊资想象。”参见吴世昌《红楼梦探源外编》第328页至第333页。接着,1977年,第四期《南京师范学院学报》刊出了《曹雪芹佚诗辨伪》一文,作者陈方,对佚诗的真实性明确加以否定。这样一来便激怒了吴世昌先生,再次撰写《曹雪芹佚诗的来源与真伪》,长达两万余言,发表于 1978年第四期《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公布了一系列关于佚诗“来历”的材料,引经据典,确认佚诗“不伪”。特别针对有人说“拟补”之人就是周汝昌,他痛加驳斥,认为周先生断“补”不出这样的诗作。他说这使人想起《晋书》里一个故事——阮籍的侄孙阮瞻不信鬼,来客与他辩论,辩不赢便作色曰:“即仆便是鬼!”参见吴世昌《红楼梦探源外编》第336页至第361页。

-----------------
哈哈,就是佚诗案,亲王还以为是吴世昌抽周氏兄弟,实际上恰好相反。周汝昌不动声色,吴世昌自己被抽了都不知道。

TOP

这么说,那首佚诗真的是周汝昌先生伪作的了?
文园渴甚兼贫甚,只典征裘不典琴。
三项能力:8 6 5  目前兵力:2052   军资金:14931  技能:稳固战线

TOP

周汝昌已经承认了,而且怎么流出去的脉络也十分清晰。
吴世昌喜欢自己给自己打气,干起笔仗没完没了,还以为别人有意跟他过不去。

TOP

那么所谓佚诗,只是周先生的一个玩笑喽?此老又何以作此狡狯呢?
文园渴甚兼贫甚,只典征裘不典琴。
三项能力:8 6 5  目前兵力:2052   军资金:14931  技能:稳固战线

TOP

引用:
原帖由 江城梅花引 于 2009-7-22 22:03 发表
那么所谓佚诗,只是周先生的一个玩笑喽?此老又何以作此狡狯呢?
因为这个事情从一开始就属于一些私人交往的小细节没把握好。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另一个研究曹雪芹的学者吴恩裕当时苦心搜罗了许多据说是曹雪芹遗物的东西,放在自己家里研究。
周汝昌知道了,想问他要来看看。吴恩裕不肯轻易示人,周汝昌就说,我有曹雪芹佚诗,咱俩换换。
结果吴恩裕相信了,俩人就交换。周汝昌再三叮嘱,千万别把诗传出去。但是没想到这佚诗还是流传出去了。并被人写成文章进行介绍。吴世昌对这个事情很积极,他本身就是学诗词的,认为凭借自己的眼力应该不会弄错。于是拿过来大加考证。
周汝昌按照他个人的说法,对于这个事情按照当时的人际关系有些不便点破,于是就用暗示的方式,在他的《红楼梦新证》里提了那么一笔:“有拟补之者,去真远矣,附录于此,聊资想象。”
但是吴世昌还是太自负了,认死了周汝昌没这个水平伪造。结果写了嘟嘟噜噜一大堆文字。看似畅快淋漓,实际上是身在套中而不自知。

TOP

活到三十几岁,得出的结论是~~~~打人别打脸,凡事留一线啊·~~~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如果做不到,就做一个低调、蛋定、靠谱、牛逼的人吧。

TOP

考证这玩艺儿,有时候还是靠眼力的,光是举证有时候不一定能完全说服别人。一旦赌上个人名誉狠命地想抽别人的嘴巴,那就不成样子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