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地址
http://www.here4news.com/article/3099198
1
最近大家都在讨论印度要举办的英联邦运动会,顺便都说说印度的那些事儿,或者因为大家要说说印度那些事儿,拿英联邦运动会举例子。
说真的,那是个神奇的国度。用中国话说:匪夷所思!用他们自己的话说:Incredible India……
以前看过余秋雨的《千年一叹》,里面有对印度的描述,算是出版的文字。更多的是从网上看到大家对印度的印象;去过的,没去过的,身边与印度有关的,听来的……不一而足。反正对印度的印象不太好。之后又是那部有名的电影: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
最近去了趟印度。突然发现,文字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是那么的大!因为,无论你用什么样的文字也无法尽述你所处的那个环境及内心的感想。也发现,天堂和地狱之间的距离是那么的近!因为,一道门、一堵墙就分隔出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我是个粗鲁的人,所以我在印度时,无时无刻的内心里不在骂着:这TMD是个什么国度、这TMD是个什么ZF……说真的,如果我的祖国是这样的,找棵歪脖子树,再找你借根鞋带的心都有了。
我站在新德里的街头,做为一个外来者,看着身边的一切,呼吸着浑浊的空气,感受着嘈杂的环境,加之湿热的天气,恶心的差点吐出来。也许这就是所谓的culture shock吧。可是这个shock也太大了。
我是个懒人,坚定的潜水者,不过还是想把自己了解到的和领悟到的,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所有的资料不负责证伪,我就那么一说,你也那么一听,纯属娱乐,别较真(谈到印度,大家本就是抱着娱乐的心态,这样挺好……)。
2
首先从大哈里帖子里的第一张照片说起点看全图。那是新德里机场三号航站楼内部,飞机停靠接机桥后,从飞机进入航站楼,顺着通道走一段,感觉都还不错,后来才知道这个航站楼也就是八月才刚刚投入使用的,估计也是为了迎接CWG的一部分吧。继续走,就是照片里的画面了,扶手电梯单向下去,大厅左侧就是护照盖章的地方。别的国家这块儿分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的不同通道,这里只分商务舱和经济舱通道,头四个是商务舱的。一群印度黑大爷坐在柜台后面慢腾腾的处理你的护照信息,基本都是眼皮不抬的,八成你护照上的照片是你戴红领巾那年拍的,他们也不介意。
出去以后是免税店,巨大的行李提取大厅。感觉跟其它大都市的航站楼没啥大区别,就是冷清了点。等会儿,这个冷清感觉有点怪异阿。的确不同,因为你目力所及范围内,必定能看到一对对的警察或者士兵,端着自动武器到处溜达。当然了,我这样的伪军迷是把双管猎枪也归到MP5这样的自动武器里的。其实照片里的电梯前就有这么一个岗。
照片里远处那个廊桥,最上层左侧就是出关和登机安检的地方,出来以后经过这个廊桥就进入了候机厅(重申一下,是过了廊桥以后),标识上看,两个商务舱候机厅A和B一左一右,所有的登机门都在右侧,所以就选择了右侧的B。顺着指示牌,右拐右拐,再准备右拐,也就是照片里左上角两个工人身后的入口处前面,一个大木板拦着整个通路。隔着玻璃看,近在咫尺,可是您得回头左拐左拐,过了廊桥,再左拐,才有可能进去。
半夜的飞机,准备上去了就睡觉,所以登机前得吃点啥吧,实在没有勇气赌气去那个B,就回头上楼去了A。到了A,黑大姐告诉你:对不起,AI的飞机必须去B。虽然大哈里说这个候机楼只有北京三号站楼的三分之一大,可是搁谁在里面这头走那头的一个半来回,啥食欲也都没了。
给自己纠个错:印度机场里的商店不能叫免税店。但是我也不知道应该叫什么,因为印度人不缴税的,所以买了东西也就没退税一说。当然你在这个机场里逛店的时候,脚边不时出现一两个塑料桶,也别嫌碍事挪开:那都是定了位的。时不常的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时候,全指望它们了。
3
先列几个数字:
印度拥有世界25%的年轻人;
在美国工作的医生里38%是印度人;
印度每年‘出产’35万名工程师;
印度70%的人从事农业工作,其产出占印度GNP的20%;
世界40%的营养不良儿童在印度,大约六千万人;
印度议会522名议员中,120人正面临谋杀、强奸等刑事指控;
……
再次强调一下,数据和内容不负责证伪。还有,议员面临指控的是谋杀等罪行,不包括贪污,如果有的话,应该是100%面临指控,这个后面会说到。
看到这些数字,感觉奇怪的是为什么它们能够组合在一起。先从历史说起吧。
印度以前是有‘原著民’的,大约4000年前,雅利安(Aryans)人从北部入侵了印度,好似之后定居了下来;公元前500年左右,波斯人入侵;公元前 327年,亚历山大也带兵观光了一下印度。公元1200年左右,印度开始了穆斯林统治时期。1757到1947,190年的英国殖民时期。1947年,印度独立,到1991年间,为国家统治时期,亲苏、发展停滞、国家几乎破产、印度速度等等是这个时期的亻弋名词。1991年至今他们归为一个新的时亻弋……
这些历史事件,对印度的文化和社会的影响是深刻的,但是我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去研究这些深层次的东西,估计也没多少人能说明白。还是看看表象吧,比如宗教。
印度是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人口的81%是印度教(Hinduism),13%穆斯林,2%基督教,2%锡克教(就是全身着装的布料有一半缠在脑袋上的那个,如果你是从事电子产品的行业,我友情提示:别费劲卖MP3一类佩耳机的东西给他们。扯远了,打住!),1%佛教(应该这么翻译?Buddhism),0.5%嗜那教(?Jainism)……当然还有无数小的教派。
反正今天在印度,宗教是个问题,是个大问题。大到什么程度呢?我不知道你,但是我是肉食动物,在印度吃肉就比较难:牛肉没得可吃,神牛啊;哪家卖猪肉,保不齐就被穆斯林给砸了场子;狗肉?那是脏的……
偶尔能吃到羊肉,最多的就剩鸡肉了。一顿大餐给你上三四道不同的鸡肉:咖喱炖鸡,咖喱炒鸡,咖喱烤鸡,咖喱鸡肉丝,咖喱鸡肉丁,咖喱鸡肉块……倒是没见过端只整鸡的。
印度人最多的还是吃素,就是蔬菜了。不过话说回来了,端上来一锅黄色的糊糊,食欲就基本没了,更吃不出来里面是什么样的蔬菜了。
印度47年脱离了英国的统治,独立了,还是值得他们骄傲一阵子的了。可是随之而来的44年(瞧这个倒霉的数)造就了今天的印度。他们管这个叫国家统治时期,我的理解就是中央集权了,啥都是ZF说了算。因为亲苏,估计也照搬了苏联那套体系,没有私营经济,啥都是国家的,因此ZF官员的权利……怎么说呢,一个字:牛;两个字:牛比;三个字;牛比大了。谁说不是呢,咱赶跑了万恶的殖民统治者,翻身做了主人,不听我的听谁的?
提个醒,切勿把这里的翻身做主人跟我们60多年前的事联系起来。要知道,他们从来就没自己给自己做过主,历史长河里,他们一直都是别人跑过来替他们做主。于是的于是,他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做主了。应了中国那句话:摸着石头过河吧!
“同志,我想给我远在旁遮普邦遮普旁县普旁遮镇的二大姑的三表舅……”
“你丫到底要干嘛?”
“买张八分钱的邮票。”
“没有!”(内心旁白:邮局这旮旯爷我说了算,谁让我是主人呢!)
“你看,这天儿挺热的,你也挺辛苦,我愿意赞助一根五分钱的冰棍,麻烦你帮我再看看还有没有邮票啊……”
“嗯,这个嘛……等会儿,也许应该没准可能八成还有剩的,我给你找找看……”
“那麻烦你了。”(内心旁白:小样,下回你坐车,我就不卖票给你,那旮旯爷我说了算……)
4
看见了吧,当印度人获得了权力,而不知道如何用的时候,绝对的权利就导致了绝对的腐败。腐败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也深入了人心。买邮票要行贿,绝对不是杜撰的。但凡有人的地方,就有腐败,就要用钱去换取别人手中把持的哪怕针头大的权利惠及到你。除非你每天干的事就是牵头牛耕地,不与人打交道。
小事儿都这样了,国家基础建设、军队购买军火一类的大事儿就可想而知了。反正这事儿不能说的太细,不然世界发达国家里那么多豪宅的房主是印度人这事儿就得一块说说了。
这就是那个时期的印度。独立前英国统治时期,反倒是好得多了。当然了,今天的印度人还是很自豪于自己相较于那个时期的清正廉明了。啥?你不同意这个说法?!那我得跟你讲事实摆道理了:你今天买邮票、坐公交还要行贿吗?这是多么巨大的进步啊……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尤其又是个免煮国家,各个有点权力的部门、个人,但凡有点事儿就得蹦出来显示一下他的存在,可想而知任何一件事情在印度的进展速度。于是有了Hindu rate这个词了,大的层面就是国家经济的增长,3-4%,持续了40多年,小的例子看看印度最大汽车制造商的塔塔牌轿车,55年定的型,91年还那个样,今天你还能有幸在城市里坐一坐那样的出租车,酷似我们童年记忆里的红旗、上海、吉姆的杂交品种。
说到塔塔的车,得说说NANO,据说是某个杂志的记者采访塔塔的某个领导,丫挺的侃侃而谈,可能有点嗨了,当记者问到这款小型车的售价是多少,人家一拍脑门:当然是世界最便宜的了,2000美金!这个数字都被报道出去了,再改是很丢面子的,何况印度人把脸面看得比啥都重,所以任务就布置下去了:照着 2000美金给我造这款车。于是,一切能简化的 部件全都简化了,比如……难道你不觉得小直径的轮子用料会省一些吗?
虽然商业企划里面目标很宏大:冲出亚洲,进军欧美!但是在印度的销售还是不容乐观的,谁让它开着开着就着了呢,而且N多次了。倒是市面上有款比NANO大比夏利小的车比较常见,配置V2发动机,就是V型布置的两缸发动机……又扯远了,坚决打住!
5
要说印度精英阶层还是有自尊心的,国家都这样了,回天乏术啊,怎么办?离开吧!所以那段时间很多印度人带着自己的大脑和家人移民别的国家了,这些人相对来说还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有头脑的聪明人。不过得小小的提醒一下,当你碰到这类早期移民的印度人时,顺带问问他们离开时,带的财产是祖产呢还是卷来的。
虽然移走了那么些人,今天印度还是保留了绝大多数人口。不像希腊,全球两千万希腊人,境外的得有一千万了吧,但是本土常住人口还是两千万。说的怎么跟猜谜一样,这么说吧,有一千万希腊移民及后亻弋生活在希腊以外的地方,又有一千万别的国家的人常年生活在希腊,但是常年生活在希腊的希腊人也有一千万……还是说印度吧,别回头把自己绕进去了。
印度今天到底有多少人呢?我也不知道,谁都不知道具体的数字,反正大家统一的认识是超过十个亿了。而且他们自豪的坚信,在不远的将来就会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的大国。大国的标志是什么?人口总数一定是个硬指标!
有人就得有地方住啊。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一个特色就是绵延不绝的大片贫民窟。何谓贫民窟啊?那就是相对于一个较高的住宅标准来说的。所以我们很多人吃饱了饭、坐在温暖的屋子里,上网的时候谈论那些贫民们的居住环境时,是比对我们的条件的。不管大家是个什么样的心态,我要说的是,千万不要太悲观了!
无论电视里或者照片里的贫民窟的居住环境有多么恶劣,好歹人家有地方住啊,或者说有个稳定的居所。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还算是有产者呢。别说我太冷漠,事实就是这样的。因为照片里无法展示的是无数什么都没有的人,他们仅有的东西也许就是身上的两块布:一块说不清是裤子还是裙子的东西系在腰间,一块披在背上(当然下雨的时候披在头上,晚上睡觉的时候披在身上了)。
对这样一群人来说,贫民窟里的一间破草房,也许就是他们人生的梦想。当你傍晚走在新德里街头时,不要被路边矮树篱里伸出来的一双脚吓到,那只是一个正在休息的纯粹的无产者,当然了,是否永远的休息了还真不好说。如果他们躺在其它任何一个公共场合,比如道路中间的隔离带上、高架桥下、野地里,那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界于这些无产者和贫民窟里的有产者中间还有那么一波人,他们有住处,而且是随意搬迁的那种,优点是流动性比较强。在城市主干道两侧,比如作为新德里和德里界限的大马路边,公共绿地和马路间的那些树干上,拉根绳子,披上块塑料布,里面放两个堆货物用的托盘(物流业叫‘拍子’的东西)当床,外面露天一个煤油炉子架口小锅。这就是一个家,里面生活着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