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人物评论之《沉重的盔甲之水泊水浒》
危险的冰火跷跷板
——及时雨•宋江
人物简介:
宋江 梁山泊一百零八将之一,座次排名第一位。三十六天罡星之天魁星。梁山泊义军总头领。宋江原为山东郓城县一刀笔小吏,字公明,绰号呼保义。面目黝黑,身材矮小,平素为人仗义,挥金如土,好结交朋友,以及时雨而天下闻名。因晁盖等黄泥冈劫生辰纲事发,宋江把官军追捕的消息告知晁盖。及晁盖等上梁山后,遣刘唐送来书信及五十两黄金酬谢。不料,此信落入其妾阎婆惜之手。无奈,宋江怒杀阎婆惜,发配江州,与李逵等相识。却又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被判成死罪。幸得梁山好汉搭救,在刑场把宋江救上梁山,坐了副头领。后在攻打曾头市时,晁盖眼中毒箭而亡,遂坐上头把交椅。日后,宋江率众为朝廷招安。在历次讨伐其他起义军的过程中,梁山好汉死伤甚众,宋江本人也被所赐御酒毒死。
镜鉴杂谈:
在那个奸臣当道民怨沸腾的时代,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打抱不平,曾经让人一度看到了救世主的影子,他那杆替天行道的大旗下聚集了多少英雄好汉,对于走投无路的人来说,上梁山似乎成了当时最流行的口头禅。正当梁山事业轰轰烈烈的时候,却因为宋江错误的战略决策使梁山一百单八将非死即伤,梁山大好形势顿时解体,宋江亲自带着自己的一窝鸡给黄鼠狼拜了个好年,自己也被自己所忠于的朝廷用毒酒毒死。
可以说,梁山上上下下的悲剧是宋江一手导演的,在他的心里世界始终是冰火两重天的世界,他的每一种作为都在矛盾中挣扎。作为起义军领袖,他亲手创建、发展、壮大了起义队伍,使之成为宋王朝的心腹大患;他既委身于造反之列,却又始终不能忘怀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耿耿忠心,最终又亲手葬送了起义事业。“义”使他倾向革命,不满现实;“忠”又使他瞻前顾后,优柔寡断。这种双重性格,不仅造成了宋江的个人悲剧,也造成了整个起义军的悲剧。
忠于义的矛盾在他身上表现的十分明显。晁盖智取生辰纲之后,事情败露,首先宋江知道,宋江见到官府防范梁山晁盖贼寇公文,有一段心理描写:“晁盖等众人不想做下这般大事!劫了生辰纲,杀了做公的,伤了何涛观察;又损害许多官军人马,又把黄安活捉上山∶如此之罪,是灭九族的勾当!虽是被人逼迫,事非得已,于法度上却饶不得,倘有疏失,如之奈何?”这段心理活动正是宋江矛盾心理的表现,第一,宋江作为一个朝廷懂法的人,知道晁盖所犯的一串串事件,每一件事情都是灭九族的罪,虽然前面是事非得已,可是到了现在已经是不能够回头了;第二,宋江担心晁盖等人,怕他们出了疏忽和闪失,心中有种隐隐的操心。这是一对矛盾,要忠于朝廷就是不义,要讲义气就要对朝廷不忠,在忠和义之间宋江很难做出抉择,这种艰难的选择一直伴随宋江到最后一刻。如果说前期忠义之间义字占了上风的话,在他坐上第一把金交椅后,忠字慢慢占据了重要位置。
晁盖死后,宋江成了带头大哥,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聚义厅”改成“忠义堂”并且竖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这一改变代表着梁山大政方针的改变,梁山由以前的纯“义”改变为“忠”和“义”。自此后梁山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招安逐步被提上了日程安排,“望天王降诏,在招安,心方足”。以后宋江每遇捉到政府军官,他必假骂部下,纳头便拜,亲解绳索,甜言蜜语诉说招安事宜。正当起义军取得三败高俅、两赢童贯的辉煌胜利之际,这个一向标榜“替天行道”、“清君侧”的人不仅没有杀掉奸臣,反而恭恭敬敬地将其送下了山。为了实现招安大计,他甚至去找妓女疏通与皇帝的关系。招安后,替天行道的大旗也改成了“顺天护国”, 宋江也变成了朝廷的忠臣,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为国家效力”,此后征大辽,平方腊,为大宋立下了赫赫战功。宋徽宗这个无道昏君再糊涂,有一点却表现得非常清醒,那就是从未信任过宋江!正应了所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俗语,宋江的悲剧其实在冥冥中早就注定了,只不过他并不自觉,反而以“义”为借口,让众多梁山兄弟作了他“忠”的祭品。造过朝廷的反,是为不忠;投降朝廷,任人宰割,是为不智;让众弟兄因他而死,是为不义!而他偏偏以“忠义”相标榜!
其实“忠”和“义”是极端对立的两种思想。一方面,宋江对皇帝特别“忠”,始终没起过反抗皇帝的念头,所以他把自己的一切造反行为皆归结为忠君爱国,为国除奸;另一方面,他对梁山兄弟又特别义。然而,皇帝与“贼寇”之间毕竟又是水火不相容的。皇帝才是造成社会黑暗的罪魁祸首。对残民以逞的皇帝绝对忠,就不可能对人民群众特别义。招安之后的残酷现实一再证明了这一点,陈桥驿滴泪斩小卒就是一个明证。反之,对人民群众特别义就不可能对皇帝绝对忠。
在宋江身上,还存在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他彪炳的是义字,但却用了许多阴险虚伪的手段把大家逼上梁山。宋江想要招降秦明,故意派人骑上秦明的马,穿上秦明的战袍,假装秦明。到他的上级慕容知府那里,杀人放火,让人以为秦明已经投降了梁山。待秦明回到城外,别人都不相信他,而且杀了他的妻儿。随后秦明无奈,只好上山。为了要秦明上山,不惜害了那么多百姓的性命,甚至是他的妻儿的性命。为赚卢俊义上山,派吴用在人家墙上题一首反诗,结果害得卢俊义家破人亡,遭到血光之灾差点连命都保不住。为了成全自己的忠,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担心李逵造反,于是把李逵叫到跟前,让他喝下毒酒,说“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给自己留下一个清白名声。“义”是宋江维持他地位与权威的资本,他的义是通过许多不义的手段实现的,用一种不义的手段来凸现自己的义,这种事情大概也只有宋江做得出来。
宋江爱惜生命却很快意杀戮,在陈桥驿一个小兵杀了官员要被处死,宋江含泪送别,让他喝醉了吊死在砍头。可是宋江落难后为救宋江,“官军百姓被杀死有五百余人,带伤中箭者不计其数。”满口“忠义”的宋江此时却无视死伤无辜,还要“启请众好汉,再做个天大的人情,去打了无为军,杀得黄文炳那厮,也与宋江消了这口无穷之恨。”黄文炳只是揭发宋江题反诗的人,揭穿宋江装疯卖傻以躲避逮捕的人,揭穿戴宗制造假文件的人,他只是在尽自己的职责忠于自己的国家,与宋江并无私仇,全为公恨。可宋江却不顾众好汉的安危,硬要大家为他冒险追杀黄文炳以泄一己之私愤,从这里如何能看出一丝一毫的仁爱之影呢?更无法相信的是宋江居然将他“一门内外大小四十五口尽皆杀了,不留一人”之后,甚至还让手下兄弟下手,一片片活剐了黄文炳的肉来烧烤下酒。
宋江是一个生活在冰与火之间的人,他矛盾的性格矛盾重重不可调和,他讲义,但义有很大欺骗性;他讲忠,可是却把更多的人诓到跟朝廷作对的集团里来,让“不忠”的力量壮大。正是在“义”的欺骗下,梁山兄弟才甘愿随宋江征辽寇,平方腊,一百单八将损折大半,在忠的诱导下,最后连宋江自己也成了其忠顺思想的牺牲品。这种悲剧性的结局说明,宋江的“忠”既未能赢得皇帝的信任,而他的“义”也没能保全梁山兄弟的性命,甚至连反贪官污吏这一目的也没能达到。
生命中的许多东西永远求证不出结果,一种蕴涵在生命内部的矛盾也永远不可调和,在人生的道路上背起了冰和火两座大山的人永远会活得很痛苦,聪明的人会顺其自然,放下矛盾轻松上阵,顽固的人却喜欢在夹缝里找出寻找所谓的真理,证明出结果。在生命最后一点上,是冰还是火并不重要,冰有冰的好处,火有火的用益,重要的是自己用冰还是火带给了人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