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的仙台 北鎌倉の紫/

  新年时看的雪实在难忘,所以学校一考完试就盘算着再往北、再往北,去追那雪线,看雪中寂寞凄凉的北国。没有去北海道,因上次去时觉得既没有日本特色,又谈不上大气,很失望。不知受了谁的心理暗示,决定去仙台看看伊达政宗。正好,同伴想去松岛,这个自由行就2月20日出发了。
   去之前问过一个家在仙台的学生,有什么可推荐的。他想了想说真没什么好玩,不过要去还是坐飞机吧。新干线要在东京转车,单程比飞机来回还贵,搞不好还要花大半天。一查下来果然。我们订了旅行社来回机票加仙台一夜宾馆,一个人不过2万多。为了在那里多玩些时候,订了早上8点多去,晚上8点半回的飞机。以中国的感觉,这个日程虽然人累一点,不过时间还是很宽裕的。可是,没想到在日本,赶飞机就让我们绞尽了脑汁。
   中部国际机场实在离我俩住的地方都很远。我住的这里只有一根地方单线,得乘到名古屋市中心换。她住的那个卫星城,虽有直达电车,但头班车是7点,到那儿飞机都飞走了。为了在起飞前半个小时赶到机场,用网上的时刻表一查:唯一的选择就是坐我家这根地方线的头班车,换地铁,再换国铁,再换机场线,到机场正好7点27分,冲进去还来得及。精准的电脑啊,还人性化地给我们在每次换乘间根据车站位置的远近留了3到8分钟的余裕。这时必须要感激日本的电车从不迟到。我们在2月底的清晨5点半进行了一场大汗淋漓的时间抢夺战。3分钟的换车时间通常是同一个站内两条线路换,要上下扶梯跑一个楼层。从电车开始减速,我们就在车厢里移位寻找下车的最佳位置,以便一开门就能对准楼梯。地铁换国铁得出站再进站,还要重新买票,那条连接通道长啊!手里握着一把硬币,好不容易扑到自动售票机上时,我只恨大学里没多练练800米。下了机场线,一鼓作气冲到办票柜台,被告知旅行社的代理人员已经帮我们check过了。我心里不是感激,只怪这个人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们,好让我们多喘两口气。
回来的晚班飞机也是如此,为了不错过我家这条线的末班车。听说我在日本供职的那所大学,每年派留学生去中国时,头天晚上两百多学生和老师都住在机场附近的宾馆,确实有这个必要。如果想像在中国时一样,订辆出租车去,车费一定比我来回飞机票还贵。有一次从京都去关西机场,包的车,码表上就打出2万4的车费来。那真的是在宾馆住一晚便宜多了。
有的时候我想,日本的电车、公车都很准,我常常拿着好几张时刻表连来连去。森村诚一、西村京太郎那些火车时刻表谜案也因此得以成立。可是,每天都活在这样精确的时间里,好像总是被什么追着,不会有一种屈折生命的感觉吗?为了抵消这次豁出命赶飞机的痛苦经历,回中国时我事先把所有行李快递到机场,当天自己空着手不按时刻表乘车,错过一辆就再等一辆。结果一个半小时的路花了两个半小时。

   飞机在早上八点的旭日中转身,阳光从对面的舷窗里斜射进来。忽然在云层上面看到了覆雪的富士山。太宰治说富士山的两翼角度是130度,但是历来的富士绘中都把它的顶端画成尖利的锐角。确实有这样的错觉,看到它浮在云上,衬着满天的金色,好像很高。
   到仙台机场10点不到,我的预习工作做得好,知道不用乘机场大巴,坐普通巴士换电车,又快又便宜。不过,普通巴士真的好普通,像中国地方城市的公车一样。JR的车厢也有点不一样,车门进来有一个台阶,我觉得是防止冬天开门时雪飞进来,化了的雪水在车厢里随处流。
   仙台市中心的房子都蛮厚重的,不怎么繁华。没下雪,可是树木凋零的样子让人觉得冷冷的,天也灰灰的。在仙台火车站坐观光巴士,一日券可以随意上下,不过大概半个小时一班,而且是单行环线。
   第一站到的是仙台数一数二的景点——瑞凤殿。伊达政宗及其子嗣死后的灵屋。据说这是奥州特殊的一种葬礼仪式,但我不明白那仅仅就是一个祠堂还是下葬在那里。是很奇怪,一般是建个寺庙供奉牌位,而不是这样,一个人死了造一间屋,政宗一间大屋,儿子们一排小屋。而且这些殿不仅不能进去,甚至不能靠近,有围墙,只能看看它飞檐下艳丽的涂饰。这些俗恶刺眼的涂料即使能代表桃山奢华的审美,但一定会被时间洗尽,所以现在都是重修或复原过的。
   只有进山门前一条狭长陡峭的石阶有些古意,两旁是高可蔽日的古杉。

      


   实在没什么可看的,也没有其他游客,就这样我们顺利赶上了下一班观光小巴,在午前就到了我此行的主要目的——仙台城迹。
   仙台城原来的东西除了第几郭的护城河,还有就是登城路入口的地方修复的一个橹。不过,仙台城处的位置非常高,上来的路像盘山公路。站在山顶原来天守的广场上,仙台市都在眼下。广场中央一尊独眼龙的雕像,成了大家到此一游的标志。除了这尊像,就是两颗高高的光杆树,在悬崖的边缘。往那边望去,远远可以看见一座很大的观音像。

     

   已经1点了,我们打算在城迹旁的游客区解决午饭。旅游手册查下来有一家吃仙台特产牛舌的著名餐馆的分店。环境很现代,有格调,人很少,所以二楼只有一个年轻厨师在吧台里做了直接端出来,可数的两三个客人都围着吧台坐。我们也坐下来,点了两种套餐。一份盛在西餐的四方大白盘里,一份用日本传统漆饭盒装。我们开吃时,其他客人都吃完走了。
   味道不错,可是牛舌原来是这么硬的东西!我吃一口牛舌吞一口饭,可因为第一口牛舌老也咽不下去,赛程还没过半,饭就给我吃光,只剩下一大堆牛舌。偏偏这家是老字号,价钱又实在不能算是便宜的,所以强调他家牛舌的量比别家多了20%。坐在厨师面前,连抱怨都不敢出声,又不好剩下,大汗淋漓地啃啊嚼啊吞啊……怪不得那个出身仙台的学生说牛舌虽是特产却不怎么样。
其实道理也是这样,古时牛肉要进贡内地,所以当地人只能吃点边角料,料理法弄了一大堆,可无法改变材料的本质。

   吃好后,离开游人更少的城迹高台,步行下山。(观光小巴因是环线,要去我们下一个想去的地方必须乘一大圈绕回来。)下去的路颇有点蜿蜒陡峭的意思,而且两边没有人行道,时刻都在汽车旁擦过。前个星期下过的雪现在变成肮脏的灰浆和落叶松的针混在一起,走起来很吃力。那个路标的橹
  过了那仅存的修复的橹,走上大道。据我定的计划是向左穿过东北大学的区域去东北大学植物园,似乎也是个受保护的名所。东北大学应该是继东京、京都后的第三座旧制帝国大学,有百年历史了。仙台到处都有他的校区,坐观光巴士来的路上就看到了前身是鲁迅学习的仙台医科学校的医学院校区。还有一个景点是东北大的自然科学展示馆。都给人感觉又大又旧,满是历史的印记。仙台城附近的好像是人文社会学科校区,路边开始是教学楼、某哲人的塑像,地下标出这是某文人常常散步的地方。东北大学体育馆
  经过体育馆前,看到有些学生在练习。体育馆也同样又大又旧,很像以前很多大学都有的大礼堂。路还是一样宽,车还是一样通行,不过指路牌变成了“文学部”、“社会学部”。这真正是不设围墙的大学。让我想起上海的我的那个傻学校,碰到个更傻的市领导。在郊区建新校区,说要学习国外没有围墙的大学,不许造围墙。等小偷来过了、痴汉来过了、卖淫嫖娼的来过了,终于发现没有真的围墙是不行的,于是赶紧花了几千万补造。就这样那校区还是学校每年几千万上亿租的,学生每人每年平白比别人多付5千,全是物业管理费啊!我很怀疑到现在那些不开窍的领导们有没有搞清楚没有围墙的大学到底是指什么。
  哎!不爽!因为渐近那个植物园,怎么看怎么是个獐子会出没的荒山。凑到入口处一看,有一块小告示:每年11月到第二年3月底封园。东北地区的地方特色?站在橹的路口看仙台城区
  回头,回到登城路入口,这回朝右继续下坡,去仙台博物馆。博物馆位于仙台城三之丸旧址。路过第几郭的护城濠时,那个四四方方的池子上面结着一层薄薄的冰,旁边一块石牌:多少多少年前,某学校的外教在这个池子上教学生溜冰,所以这是日本花样滑冰的发祥地。这又是地方特色?说起来去年得女子花样滑冰世界冠军的荒川静香就是仙台出身。鲁迅之碑
  仙台博物馆,这又是一个大而荒凉的地方,门口不见一个人。我们以为这也冬季闭馆。在门前的空地上有一个小院子,院子里有一个矮草亭,像盆景一样,说是某大老家的茶室。绕到博物馆侧面,竖着郭沫若题字的鲁迅之碑,碑上是鲁迅侧面浮雕像。本来周遭就一个人没有,只见清洁工们蹲在旁边聊天,更觉得凄凉。忽然看到博物馆的小门里出来一个人,我和同伴对看一眼,决定到正门口推推看。——开着,里面人也不算那么稀少,但实在没什么可看的。政宗的黒漆五枚胴具足也不过是一堆破烂。我很耐心地坐着看录像解释了伊达御家骚动。同伴早已在小卖部里转烦了。
  我在仙台历史之旅的雄心壮志颇受打击,觉得对同伴有点过意不去。这天又确实冷,虽然无雪,但风大刺骨。根据经验,严寒之地场馆多半关得早,看天色也好像真有点傍晚之前的意思了。我们决定乘观光巴士回旅馆,到市中心逛逛,晚上吃顿好的——不吃牛舌了。
  巴士站在广濑川边。时间还早,我们到河岸上走了几步。水很浅,河底的卵石随处可见。风太大,桥上实在呆不住。
  回到仙台站,去找我们订的旅馆。自由行中的旅馆可以在旅行社提供的若干家中选,我们两个女生觉得方便比情调更重要,何况我们第二天去松岛的宾馆是我自己找的,很花了点功夫。所以我做主仙台就定了这家离车站比较近,但房间比较小的。
  旅馆在车站旁隔着两三条马路,不在主干道上,幽静。楼层也高,不过是典型的商务旅馆,进门就是一体式卫生间,然后就是两张床,直跨四步就到窗口。我们也无所谓,放下东西就去找饭吃。这种宾馆的餐厅不可能有好吃的。
  朋友都说我很善于寻找好吃的、舒服的、好看的、有情调的店。我想这是实践出真知。
  车站出来是仙台的中心街道,真的很宽阔,有点气派。仙台别称“杜之都”,就是森林之都,行道树果然高大。衬着两边石头建造的老式大楼,挺威武。这条主要干道上的横马路,一连几条构成了步行商业区,上面有拱形的天盖罩着,两边都是小店。到每个地方都要逛商店也是我的爱好。大致走了一通,不过这步行街延续得很长,好不容易走到头,朋友问我:“那我们吃什么?”原来她一路在注意寿司店。
  我努力说服她: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没有熟人的介绍,两个女生能进的寿司店只有回转寿司,否则就得准备好掏空自己的口袋。然后,我只能非常不安地负起找吃的艰巨任务,走回主干道,凭自己的灵感和直觉选了一家叫“菜食健美”的健康菜肴自助餐。事实证明,我的sense实在很好。这家店环境优美,虽然店堂很大,席位很多,而且几乎满座,但用竹篱、帘子等把座位隔成一个个小区,每个小区只有两三张桌子,没有一点自助餐的嘈杂。最重要的是菜花色多,而且非常好吃,吃法又新奇。他标榜健康菜肴,当然不是全蔬菜,也有鱼肉海鲜,只是料理法和原料的产地、品种以及配料很讲究。每个菜旁边都有说明。一般自助餐,色拉什么的酱料有好几种是很常见,不过这家店配在相应菜式旁的盐和糖都有七八种。什么某地的烤盐、某地的岩盐、某地的天晒盐、某地的蒜盐等等。连杯盘碗碟都是各种各样的手工陶瓷器。
  我们进去得算早的,等我们拿菜去时,整个店堂已座无虚席。我和女友吃得脑满肠肥,主要是没有平时吃自助餐时令人不舒服的饱胀感。女友连声说明天午饭还来,我又连忙保证明天中午再找一家更好的。
我在日本如果是要和朋友实惠而小资地吃一顿,挑选餐馆的方法是:主要马路旁商务楼的非街面餐馆。值得大家一试。



八幡宫的鸟居

   

        本 殿          从八幡宫顶上看脚下。两边的石灯笼

  第二天一早,我们去了仙台市内预定的最后一个景点——大崎八幡宫。仍是游人稀少,进门的地方旁边的楼还在翻修,围着网。也是在一处高台上,一路平沙参道连着石阶,走上去是一个不大的神殿。不过这可是日本最古老的建筑之一,1607年为祭奠仙台总镇守伊达政宗而建,从丰臣家叫来工匠,据说代表了安土桃山时代绚丽豪华的建筑风格。我只看到一个金三角的房檐。
  下来时注意到石阶两旁的石灯笼,每个上都刻着名字,好像是伊达家臣团一人一个。参道两边还有一些很小的木神龛,供奉古里古怪的各种神。
  中午没有履行我的诺言,没去找好吃的,就在车站旁的小店里吃了套餐,下午去松岛。

  松岛离仙台30分钟电车程,有两条线通过,车站一个在东,一个在西。不过,日本的景区充其量也就那么大,差不了多少路。
  我对松岛,最早的印象就是大三时上精读课,那个说出中文常常让人听不懂、要用日文再重复一遍的老华侨教授,很自得地念“松島や ああ松島や 松島や”。据说这是松尾芭蕉游松岛时为美景所打动,心中激动之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因此我永远也记不住芭蕉公认的入门级那首古潭咯、青蛙咯,只记得这首。教授说俳句要有季语,那这一首的季语是什么呢?——就是松岛。只要说到松岛就是夏天,就好像一说月亮就是秋天一样。我认识的某风雅人士确实每年夏天去松岛住上两星期,不过我这等穷人只好冬天去看看。
  松岛是日本三景之一,不过它到底是一个岛还是什么,我也没搞清楚。好像是一块海湾,海中有无数小岛长着松树,从海湾边的三面都可以欣赏这个景色,姿态各有千秋。然而长着松树的无数小岛,这是日本海边随处可见的风景,松岛的好处也只不过是能看得清楚一些而已,如果没有芭蕉,没有西行来过,未必会这么出名。其实日本三景都是差不多的东西,都是海边的松树,海里的一条路、一个庙什么,日本人欣赏不来其他风景吧。
  我们提着行李去坐下午3点的当天最后一班游船。太阳不错,可是海边风更大了,果然夏天来是度假,冬天来好像修行。
  船舱里暖气洋洋,不过乘客们都到甲板上眺望。天放晴了,海、岛、松树,景色不错。和上次在西伊豆海岸看的差不多。雪白的海鸟跟着船飞旋,原来船上有卖鸟食给游客,鸟儿们都养成习惯,见到游船经过就跟着。有个女孩子买了一包往空中撒,鸟儿纷纷上来抢,大胆地停在护栏上不飞走。
  我和朋友各拍了几张照片,外面风大,时间长了还是冷的。有一位好心的大哥上来说:“你们两人如果要合影就跟我说。”我们原本没有这个意思,但是盛情难却,决定请他给我们拍一张。
  下船后,堤坝边看看海也不错。旁边有一块石碑,上刻日本三景。这时,刚才那位帮我们拍照的大哥过来要我们帮他和他儿子揿一张。好,来而不往非君子,这下两讫了。

   

       五大堂和海岸由透桥连接               

  栈桥过去一点有一个小岛,也可以说是一块大岩石,上面有一座木结构的祠堂。这就是松岛的标志性建筑——五大堂。听到这个名字,我总想象好像八大庙一样,威风凛凛的五大间,其实就是这么个像水文观测站似的旧木屋。就一间四方的屋子,不能进去,绕一圈不足30米。那有什么讲究呢?抄一段松岛观光协会的说明:“前身是大同2年(807年),坂上田村麻吕东征时建的毗沙门堂。后来,慈觉大师圆仁开创圆福禅寺时,以大圣不动明王为中心,旁边安放了东方降三世、西方大威德、南方军荼利、北方金刚夜叉五大明王,故称为五大堂。现存的建筑为伊达政宗于庆长9年(1604年)重建的,展现了桃山式建筑手法的精华。”虽然没有金光闪闪的外表,不过木刻的精细是可见的。屋檐下雕着十二生肖,吻合着太阳的时刻,不过我们根本没注意到。
  海岸连接五大堂的桥很漂亮,红漆的栏杆,桥板是透空的,是为了让人走向五大堂时要振作精神、全神贯注。不过,为了迎合现代人的趣味,现在说这个桥是结缘桥,走一遍能结桃花运,走两遍能除邪桃花。
  天真的够冷,海面上吹来的风让我们打起了退堂鼓,决定早点回宾馆泡澡。往宾馆的方向看,海上横架着一座长长的红色的桥,连着一个岛,地图上说叫福浦岛,岛上是自然植物园。我们想正好顺路看看。
  一路沿着海岸往东走,海边全是大型的度假宾馆。楼层都不高,4、5层,但占地很大,两翼延伸成碗形,每个房间都对着海。可是从旁边走过时,海风嗖嗖的,把我俩给冻的。到了福浦桥头,居然过桥上岛要收费,我两人眼见天色渐黑,决定明天再来花这钱。
  走过松岛最气派的宾馆一之坊,旁边就是我订的大观庄,排场也很大,跟国内的宾馆似的,门前有广场,竖旗杆子那种。我朋友一看,乐了:前几天刚在电视上看了个推理片,就是在这个宾馆拍的外景。(日本的侦探片,喜欢去各地著名景点取外景,拉赞助。景点的宾馆、饭店也乐意实名实景上镜,所以著名旅馆饭店都做过杀人现场。居然日本人也不嫌晦气,反而有揽客作用。)
  进去checkin之后,一个穿和服的大妈带我们来到房间,照例要正座致欢迎辞、解释晚饭、早饭、浴场的使用,并定好来叫我们去吃晚饭的时间。整个旅馆是西式的结构,日式内装和服务。房间里有独立的洗浴设备,不过在日本住旅馆不泡大浴场就没意义了。旅馆大浴场也大,内池无数,有冷有热,有水流按摩的,有放花瓣的,有放柠檬的,有红酒池,露天的也不错,不过不是面海的。这个季节没有旅游团,女客不多,大浴场和露天风吕我俩又独占了。
  到点大妈来引导我们去吃晚饭。一个和我们房间一样大的单间,矮桌上满满的十几道菜。我们要了一小瓶清酒。说实在的,菜的量够了,不过原料都很普通,没有我在料亭旅馆吃得别致,一人7千一晚,还能要求什么呢。
  大堂的那边是对着海的院子,换上外出的拖鞋踏着残雪走出去,有一个游泳池,夏天这里开夜酒吧、烧烤。再过去是海。但是松岛海岸没有沙滩的。 瑞严寺的参道
  第二天退了房,坐当地旅馆联合经营的小巴,到了埠头边,去松岛的标志性景点——瑞严寺。现存的建筑是1609年伊达政宗花了5年时间造的,也是他的菩提寺。进门笔直一条参道,两边是古朴的杉林。右边另有一条路,沿路的山石上有过去僧侣凿了用来修行的洞窟和善男信女捐赠的石像。寺内很大,木门、栏杆上的雕刻精美,室内隔扇画金碧辉煌,特别是有一间屋子,不大,整个地板都垫高了,叫“上段之间”,是藩主来时住的屋子。庙里的人介绍说天皇来参观时也住在这间。我很不识相地想:这也太冷飕飕了吧。后来转念又一想:天皇当然是在夏天最好的季节来,不会像我们这样搓着手、吸着鼻子。
  接下来我们又去了地图上标出来的各个庙——圆通院、天麟院、阳德院等等。这些都很小,有些根本就是一家人家,还每个要卖门票,没太大意思。远眺福浦桥
  我们又回到福浦桥,付了过桥费。这桥挺长,栏杆漆得鲜红,远看像海面上一道红绸,漂亮,可是很窄,不足两米宽。此时海风凛冽,嗖嗖地吹得我俩大衣和羽绒服都鼓起来了,成了母衣。我一点不夸张得觉得自己要被吹到海里去了。过桥上岛,是个自然植物园。环岛走一圈,有树有海,要是夏天,真是恋人约会的好地方。现在大冬天就是狗不拉屎的荒岛。
  快到中午,我们打算去吃午饭。松岛这段时间在搞一个活动,鼓励著名旅馆和特色饭店推出中午时段的特色套餐,叫三星级午餐,价格一律2500日元。(这个价吃午饭应该是很高级了。)昨天在游船码头的旅游问询处,我拿了一张宣传单,每家店的套餐确实各有特色,令人垂涎。我昨晚已打电话在一家旅馆订了两份不同的套餐。这家旅馆叫“海风土”,好像吃的比住店的还有名。两个套餐吃得我们赞不绝口,充分满足了视觉和味觉的要求。看到外面大风把树刮得东倒西歪,我们几乎不想离开餐馆了。掏钱结账时心情愉快。
  吃完以后,我们沿着海边一直走,走过栈桥,走到靠近高速公路的方向。这里可能拖家带口的来得比较多,弄了一个沙滩。风小了一点,还有点斜照的阳光,感觉舒服了些。旁边还有个小岛,名叫雄岛,也是景点之一。

   

红木桥连接的左边就是雄岛

  接下去,我俩就缩在中央栈桥的候船厅里避风等回机场的车。感受:松岛冬天真冻人…

  然后,参见本文的开头,下了飞机拿出一天中最后的力气狂赶末班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