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罗马 北鎌倉の紫/作 <点此切换到大图版>
2005年夏,中纬度欧洲奇冷的一个夏天。所以,当我终于可以到南欧的阳光下穿衬衫T恤时,真是格外的欢喜。
一直听说意大利治安不好,前两年还住在南部时,我们那个数学博士兼冒牌导游的同学,冬天开着他的破polo带了几个人去意大利玩,停在路上,车窗被砸,车内可偷的都被偷了,最后连驾驶座都被人拆走。他只好用报纸把窗堵上,拿了个板凳坐着,连夜开回我家才敢喘口气。可怜他近视又夜间弱视,没带雪链,一路忽视交通信号,逃了回来。我们笑他车太破,可能别人以为是报废车,他说:“不应该啊,我车门锁着的。”想了一会儿又说:“不过后车门坏了,锁不上。”
当时的爆笑,现在轮到自己了。于是决定坐飞机,两个人来回350欧,也并不算贵。毕竟开车去太吃力,路上一整天只怕还不够。德国国内机场都是汉莎的天下,服务自然是好的,每个候机口都有各种免费的报纸、咖啡、红茶、绿茶和果茶。因为不是周末,同机的尽是西装革履、拎着坚挺医生包的人士。在慕尼黑转机时出了点小意外。时间到了也没有起飞的迹象,机长广播说“××先生,您的行李我们无法帮您托运。”可这位先生似乎并不在我们机上。过了一会儿,说是其他七架飞机同时查这件行李。大约半个小时后,也不知怎么解决的,反正可以走了,只见七架飞机从大到小好像排队上厕所一样,以三分钟的间隔陆续从一条滑行道起飞。据说意大利反恐形势紧张,所以到意大利的航班都严阵以待。很明显的,德国国内航班都是空姐(虽然那空姐有一米八,长得也不怎么甜美),去意大利的航班全是空中先生,一个个膀大腰圆,短袖制服的袖口给肌肉撑得满满的,堪比施瓦辛格。一个金发的空少脸上还带点微笑,虽然那笑看上去就是满脸横肉在抽动,而另一个光头蓄了一圈短须的根本就是黑社会的打手。最可笑的是快到时,他们堆出最可亲的笑容拿出一张调查表来请乘客填写。其中有一栏是“我们的航班是否给您安全感”,我暗想“我感到人身受到威胁”。
不过从舷窗中看到了覆雪的阿尔卑斯山脉。
走下飞机的瞬间感受到南欧的阳光,同机的意大利女人们立刻露出轻薄的衣衫来。这是我对意大利的第一个感受——人们衣着的艳丽。不同于巴黎女人的chic,意大利女人是索非亚·罗兰式的鲜艳。中年女子都穿着大红或大花的高纯度色彩,搭配白色,提着很大的草编包,即使白色的长裙里面也没有衬。男士们也穿橙色、果绿色的T恤。不过,可能因为日照强,意大利人的皮肤都不怎么好,晒成褐色不说,还有很多皱纹。
罗马机场到市内坐火车,可以坐机场快线,不过当地人多乘普通车,票价便宜5、6块钱吧。我们坐了直接到罗马火车站的机场快线,车子设施还可以,不过里面热得不得了,封闭的又不给开空调。一路开过去,可以看到很多市民住的公寓,几层楼的那种,都比较旧。沿路风景也和中国差不多。为了挡太阳,每个窗口都装着木制百叶窗,阳台外面也有百叶帘。不过,每幢楼顶都有无数金属天线杆,密密麻麻像树林一样,那应该不是避雷针吧,是一家一根电视天线?
开着开着,看到了砖石砌就的断壁残垣,市内到了。罗马火车站很大,大厅的屋顶是一个个相连的很高的拱形。
正面广场是公交集散地,也有地铁站,后面几条街是旅馆、饭店和其他做旅客生意的商店街。一切都和上海火车站北广场非常相似。拉客、斩客和地铁出入口随地小便的臭味只怕比上海还厉害。罗马公交车很多,还有地铁和路面电车,交通便利。不过公交车买票麻烦,除了旅游路线,一般的车似乎车上不卖票,要在售票处买了票才能坐。好在罗马市内不大,除了去远一点的景点坐地铁,其他的都可以走到,我觉得没有必要买什么通票或一日乘车券,坐公车弄得不好还迷路呢。
我们的旅馆在火车站后面一条街上,老式的房子,电梯是旧上海电影中可见的那种门是铁栅栏的咯哒咯哒的升降机。从窗口可以看到旁边教堂顶上的天使像。
我从日本买来了旅游指南,介绍得很仔细。在火车站前的麦当劳吃过午饭,我们先步行到几个不收费的景点看看。
地图上标着罗马的广场很多。名字叫广场,其实就是大一点的十字路口,中间有一个喷泉。从火车站广场走过一条街,第一个路口是共和国广场。我见到了我在罗马的第一个喷泉,大惊小怪地拍照留念。年代很久了,石像都已斑驳。
广场周围是一家高级宾馆(停车场上俱是高级奔驰。制服笔挺的司机开着的大奔,下来一个穿拖鞋的阿拉伯小鬼。)、日资的三越百货店,另一面是BASILICA教堂。
这个教堂利用古罗马帝国公共大浴场的废墟建成。正面是红砖的墙,还带着弧形。话说这个帝国大浴场可真是大!不仅保留了部分遗迹供人参观,多出来的建筑物还改造成了国家博物馆。教堂只是大浴场遗址的一角。据说当时浴场是皇帝为了安抚人民建的大众社交场所,有吃有玩有休闲,更是男女混浴,其意本不在去污。当时的浴场是不是跟今天的游乐场有同等功效?在罗马中心的南面,还有著名的卡拉卡拉大浴场遗址,保存得更好。
BASILICA教堂门口一直有一个老女人坐着乞讨。进去后天庭高远,有各种大理石的雕花和金粉涂就的壁画,第一次看到时给我印象很深。不过后来的几天里,看到了无数更大更辉煌的教堂,而且因为这个教堂离旅馆最近,累了时就进去歇歇脚,有一天下雨还在里面躲雨,看多了也就觉得家常了。
马上又去了一座更有名的教堂,似乎叫圣玛丽亚·玛乔莱教堂。(以玛丽亚命名的教堂有好几座,得看后缀。)传说某世教皇打算为圣母建一座教堂,正选址时,此地六月下起了白雪,教皇认为是圣母显灵,就造在了这里。这座教堂前后风格不同,有广场的一面是对称的,中间是半圆形的小厅,左右是两座圆顶塔,广场上有一根罗马帝国远征埃及时运回来的刻着楔形文字的四方棱柱。可是绕到另一面,居然是阿姆斯特丹火车站式的建筑,还有一座钟楼。
这座教堂的可观之处是进门两溜石柱,抬头看到一条描金绘彩的格子天庭,两边彩色玻璃窗漏进来的光线照着。教堂深处有两个圆拱顶,也镶着一圈彩色玻璃窗,最顶端是一扇圆玻璃,好像那就是天堂打下来的聚光灯。待到要离开时,转身朝大门走去,只见那格子天庭连着一大扇彩玻璃画,就在大门的正上方,非常艳丽壮观。可惜照相机无法把人眼看到的一切记录下来。
接着对照地图,沿路走走。路有上坡下坡,当然路边不时出现雕塑和喷泉。大路中的广场上有,小路转角上也有。有一条坡道的十字路口,四个角上各有一个小小的喷泉,一座大理石人像或站或躺。
罗马的景观,以文艺复兴时的华美配上帝国时代的雄壮,很是浑然天成。一开始,我总以为那些雕塑和喷泉也是古罗马留下来的东西,啧啧称赞。不过,正因为意大利有这么多帝国时代的遗痕,所以才顺理成章地产生了文艺复兴,没有什么奇怪的。文艺复兴三杰——我刚才查了一下——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但我觉得贡献更大的是三位建筑师和雕塑家,他们把罗马修得那么美。米开朗基罗是其中之一,不过他比较早期,没有造多少东西。我还记得一个是贝尔尼尼,另一个是他的死对头(名字不记得了)。贝尔尼尼绝对是我们应该顶礼膜拜的,他既是艺术家又是工匠,随处都能看到他的成就。街心的喷泉,对比一下地图,竟然也是他的“托起贝壳的大力神”。
从小石砖路上坡,路上人很少,隔几步就有卖意大利冰淇淋的店。gelato真是好吃极了!以圆锥形蛋筒为容器,加冰淇淋球。价钱算的是容器大小,2块钱一个小号蛋筒,再是4块、6块。好就好在里面冰淇淋的种类不限,只要不掉下来,你可以叫营业员舀4、5种冰淇淋往上刷,小号的一般也可以装3种。而且那么多种类!有的名字也叫不上来,真想每个都尝一下。后来,我走得比较热了就吃蓝莓加芒果味的,想吃甜的了就来卡普基诺加黑巧克力的。而且吃了那么多,最好吃的还是那条小石砖路边吃的第一次。
我吃着那个蓝莓的冰淇淋,爬到坡顶,发现了一个教堂,正在修,从上到下挂着巨幅广告遮住施工现场。然后~然后~就是西班牙广场,就是一长列石阶,就是《罗马假日》,就是奥黛丽·赫本和格里高利·派克!怪不得这冰淇淋特别好吃。西班牙广场是过去西班牙大使馆所在地,长长的台阶从小丘顶延伸下来,《罗马假日》中安妮公主吃着冰淇淋,白衬衣大摆裙走下来的样子印在了无数人心里。现在台阶上坐满了人,如同电影院,大家都要体会一下奥黛丽·赫本的感觉,但是入口处已明文规定不能在台阶上吃冰淇淋。我们也在台阶上坐了许久,直到下起雨来。
台阶的最下面有一个椭圆形的喷水池,因更多的人站在下面往上拍照,围得喷水池如聚宝盆。我当然也不甘人后,从下拍照为证,放大来看,可见好几个金发美女的底裤。
聚宝盆对着的几条小街,是意大利时尚品牌的根据地。此地人多也有这个原因。
聚宝盆对着的几条小街,是意大利时尚品牌的根据地。此地人多也有这个原因。
后来是不是又来了一次西班牙广场?我已记不清了。反正有一次忽然天色一黑,下起雨来,金发碧眼的人们纷纷回地铁避雨,而我平时总被人耻笑的折叠伞这时派上了用处,撑着伞坐在台阶上,看拥挤不堪的广场变得干净空落。直到雨淋透了石阶,屁股再也坐不下去才离开。
从西班牙广场到许愿泉也在步行圈内。这个喷泉真的很大,名不虚传。它只有三面是水,另一面是群雕,后面是建筑。雕塑中间是海神波塞顿,两边分别是丰饶女神和智慧女神。(原谅我的胡说八道吧!)池边照例又是围满了人,我们找了个空也上去玩了玩水,我还扔了硬币。没有像电影里做的那么地道:什么右手从左肩上往后扔。更何况我后来才知道这样许愿是希望再一次来罗马,嗯……难说。。。不过雕塑还是很恢宏的。
回旅馆后找饭吃找了很久。最后还是吃得又贵又不好吃。其实罗马是典型的旅游地经济,不仅饭店价格直逼巴黎,连麦当劳都是又贵又挤,居然要抢位子!但是有一天,我们越过特维莱河,到对岸住宅区去看据说是当地人常去的某条街,发现了罗马慵懒的一面。饭店全都关门打烊,路上很少人,连条狗都没有。既然不是景区,就没有什么喷泉或供人休憩的地方,公共汽车也是极不厚道的单行线。我们不知怎么才能回到市中心,而且又热又饿。后来决定在路边小店买称斤的匹萨,边走边吃,索性沿原路走回去。这匹萨是我在罗马吃到的最好美食!或许是因为饿了,但各种各样馅的薄匹萨一大块一大块方方正正地摊在玻璃柜台底下的不锈钢格子里加着热,然后自己选某几种让胖胖的大叔切一块下来称,拿纸包着咬,奶酪直往下淌。真是美味!以至于我们后来几天总想再去那里买来吃,可是想不起当时是怎么走到的了。
第二天的任务是梵蒂冈。各种旅游手册上都写得很吓人,说梵蒂冈博物馆门口排队要做好大义凛然的准备。我们拿出在凡尔赛宫门前排队的精神,风萧萧兮易水寒地乘地铁出发。地铁上背旅行包的竞争对手果然很多,到了一站,呼啦全下去了。我看看手册,博物馆还在下一站,心里松了一口气,看来他们是去别的景点的。到博物馆站,出来转了几个弯,看到高高的石头城墙赫然眼前,博物馆入口也近在咫尺。可惜,队伍已排到了视线尽头。我们逆着队伍找尾部,只见队伍沿着墙根左一个转弯、右一个转弯,好像是大军包围了整座城。走了十五分钟,终于看到了队尾,一抬头,只见地铁出口哗啦啦涌出一大群人——刚才那些早一站下去的人到底是从哪儿得到这小道消息的啊!我得到一个教训:在不熟悉的地方一定要随大流。
哎呀,这个排起来好像需要点勇气。有一些外国黄牛走过来悄声说:付20块钱,就可以把我们夹在学生团队中带进去,不要排队。咱在外国可不能干这投机取巧的事给中国人丢脸,既然人都排,我们也排吧!途中也并不枯燥,旁边有卖艺的给拉手风琴、小贩卖零碎小饰品。我们说意大利小贩没啥商业头脑,巴黎的小贩们这时卖的都是矿泉水,晒得热了大家还不得来一瓶?要不卖个魔方之类可供排队时打发时间的玩具也行啊。那些没甚特色的小饰品终是看的人多,没人买。
就这样,队伍走走停停,半个小时后居然也轮到了。原来门口并不似凡尔赛宫要安检,队伍只是买票排的。不过进去后还是要挤作一堆,梵蒂冈博物馆不大。他的一般藏品并不出众,出名的是宗教题材的壁画和天顶画。大家排队行进时都仰着脖子,随处都是拉斐尔等人的大作。最著名的西斯蒂纳礼拜堂不允许拍照,一个高高的大礼堂的顶上是米开朗基罗的9个圣经故事的天顶画,圣坛前方是他的《最后的审判》。保安不停地吼叫要大家不要拍照、不要打闪光、不要坐下、不要躺下。为了保护绘画,礼拜堂里光线很暗,又全是人,进去出来是两条很窄的楼梯。。。
美术馆内叫地图之间的屋子。天顶都是当时罗马所辖领地的地图。
拉斐尔的《雅典娜的学堂》 梵蒂冈博物馆看出去的罗马市街
从美术馆出来是圣皮埃特罗大圣堂前广场,中心一根尖石柱,四周是庄严的柱廊,由贝尔尼尼设计。圣堂有一个直径42米的圆顶,先后由布拉曼迪、拉斐尔、桑格罗、米开朗基罗、马代诺主持修建,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大的建筑工程。内部有某巨匠设计的带顶盖的祭坛,刚才美术馆看到的一些壁画和雕像的原件也在这儿。
圣堂前广场
大圣堂
带顶盖的祭坛
反正一切都是大,大,大……圆形的柱廊,上不能避风遮雨,又不能抵御侵略,除了给人精神上的刺激,看不出什么作用。还有梵蒂冈的那些守卫。穿着红色和橙色条纹的上衣、灯笼裤,活像马戏团的小丑。一个胖的简直就是热气球。
出了梵蒂冈国,大路向前,河边是一座圆形像碉堡一样的城。顶上站着个长翅膀的天使,叫大天使堡。传说某一年发生瘟疫时,大天使降临此堡,解救众生。然而我更喜欢天使堡前的那座桥。看上去很老了,每个桥柱上都是一个十二圣徒的雕像。
最后一天去看那些古代罗马的遗迹。先直奔角斗场。
外墙一边已经修复,另一边坍塌到无法弥补,所以就呈现了全世界看到的那个破碗形。我事先虽然学习过了,说外墙的建筑多么多么有特色,第一层的拱顶是什么样式,第二层又是什么样式,不过进去之后总是先被看台和地下畜栏夺去眼球。看台每一层又陡又高,据说但是按等级划分。我想坐在这样的看台上可不能激动,否则一个不小心就掉下去了。椭圆形的角斗场撤掉了一半地板,露出下面一间间小石屋。过去,就把猛兽和奴隶关在里面,上面才是洒了沙的赛场。
出来后爬上后面一座小山俯瞰古罗马市政遗迹,有税务厅、审判厅、议会等等。现在就是一堆堆大大小小的石头。天热得很,只见云在那些微黄的大石头上打下块块阴影,热浪涌起,似乎还有黄沙飞现,所以我们就没有下去。废墟废墟。。。啊!海市蜃楼!
对了,还去了《罗马假日》里那个真实的嘴巴。在一座破败的教堂门口。可以伸手进去,不过要排队。排队的都是东方面孔。人们到此一游后转身就走,所以教堂反而无人问津,破旧得惨不忍睹。
还去了神殿。拱顶上有一个洞,阳光射进来像日冕一样。
还有……还有……
坐在回程的飞机上,我想我会愿意再来一次罗马吗?嗯。。。很难说,也许不会了。别了,永远的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