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神天皇的播磨巡行 《播磨风土记》有很多关于品太(ほんだ)天皇巡行的记载。所谓品太天皇,就是《日本书纪》里的誉田别命,《古事记》里的品陀和气命,也就是应神天皇的事迹。 从下表可以发现,根据不同的郡,巡行记载出现的频率是不同的。 注:表中的“里”指的是“郡”下的行政单位,而非长度的“里”。 郡名 该郡包含里数 巡行里数 巡行里名
由此来看,东南部三郡(贺古、印南、美囊)和西部两郡(赞容、宍禾)应神天皇没有巡行,完全视而不见,巡行范围看来只限定在中部五郡。这意味着什么?难道应神天皇表面上是巡行,实际却是为了将播磨中部收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而去进行军事活动?也就是说这是示威活动,是扫荡作战,与巡行等采用和平手段是不一样的,对于反抗势力,肯定进行了没有宽恕的屠杀。 《贺毛郡·起势里》条:“播磨国之田村君,在百八十村君而,己村别相斗之时,天皇敕,追聚于此村,悉皆斩死。故曰-臭江。其血黑流,故号-黑川。”从只言片语中可见一斑。 并且,应神天皇的足迹不见于东南部三郡,说明早在从前的崇神天皇时代,东南部就已经在大和的势力范围之内,应神天皇没有,同时也没有必要去巡行。至于西部两郡也没有前往,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因为从那以西就是吉备国的势力范围,不能侵犯。 从这个角度看,应神天皇出兵播磨中部,可能与《记纪》中香坂王被诛戮的记载相对应。即应神打算从九州向大和进攻时,作为前王朝正嫡的香坂、忍熊二王子,率大军扼守明石海峡设置防线,阻止从陆海两路而来的应神军。可是,防线被突破,香坂王在菟饿野(兵库县武库郡,一说在淀川附近)战死(《记纪》说是被野猪吃了)。忍熊王败走宇治,虽然重整阵势再次抵抗,但是仍然失败了,在近江濑田跳海自杀。 此后,应神天皇在播磨、近江扫荡残敌。《播磨风土记》里记载的“巡行”,其实是应神天皇在播磨方面作战的暗示,而《记纪》里记载的应神天皇拜见气比大神并与大神交换名字,则是应神天皇在近江作战的暗示。 这样看来,应神天皇所拥有的版图至少包括了播磨中部。前王朝时代,大和与吉备的边境线是加古川一带,或者是在印南郡和饰磨郡之间。香坂、忍熊二王子是以明石铺设防卫线的,不仅因为那里地势险要,应该还考虑到东线接近吉备国境线。也就是说,应神天皇是趁乱将国境线稍微向西拓展了。 这种说法的旁证是和气氏的登场。和气氏是丹波或和泉出身的部族,当时住在播磨国内的揖保郡和赞容郡一带。他们帮助过应神天皇,最主要的贡献是使香坂王败死。《记纪》说香坂王是被野猪咬死的,而野猪恰恰是和气氏家族的图腾(参看别稿《和气清麻吕》)。《新撰姓氏录、和气朝臣》条记载,祖先弟彦王因功获得吉备的磐梨郡。其实,将磐梨郡作为分封领地,是表明大和在全国有着潜在主权的一种手段,通常认为此后大和对和气氏进行或明或暗的支持,而和气氏对于大和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应神天皇害怕过多刺激吉备国或与吉备国发生全面战争,所以到揖保郡一线为止,就停止了播磨巡行,但却在西线,在播磨西部和备前东部之间,预先投放了和气氏这颗棋子。就这样,原来把加古川一线作为最大版图的吉备国,这时的版图大大地后退了。 说起来,我对这样的解释还真的拿不准,没有自信。根据在此前后的历史记载,同样能看到大和国与吉备国交好,以及吉备大和之间的合作性。在这种情况下,应神天皇敢于刺激吉备国吗?我感到困惑。 考虑到应神天皇在对大和进攻时,借助了吉备国的力量,特别是得到了吉备水军的协助。神武天皇在东征时,在吉备的儿岛停留了三年(或八年)整顿兵船,要考虑其反映出来的意义。同时,吉备海部直等跟大和王权有关的人物,在此后不断登场,也是佐证。 同时,《记纪》有关于应神、仁德两代访问吉备的记载,都是展开友好外交,而没有其他不友好的行为。不过,《日本书纪》中应神天皇对吉备的访问,说不定是模仿《古事记》中仁德天皇对吉备的访问而虚构出来的。即使是那样,两者应该还是睦邻友好的关系。 应神天皇的播磨巡行是为了夺取播磨的中部,这样的解释与吉备大和的友好关系相矛盾。难道应神天皇右手握手,左手拿刀?这种想法过于大胆,我还一直没能把它写出来。(译者认为这个时期,吉备势力已经处于被打击的地位了。) 注释: 吉备国:指的是四世纪左右在日本冈山县地区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古代国家,从考古发掘来看,吉备国修建了大量庞大的古坟,可见其当时的实力在日本岛内是首屈一指的。 前王朝:这篇文章认为应神王朝是从北九州地区侵入大和地区的新王朝,所以这里的前王朝指的是大和地区原来的政权,例如文章中提到的崇神王朝也属于前王朝。但译者不太同意这种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