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美押胜之乱 真田豪/作 藤原仲麻吕生于庆云三年(706),是藤原武智麻吕的次子,圣武天皇的皇后光明子的侄子,据说自小便聪明伶俐。天平胜宝元年(749),圣武天皇退位,其女阿倍内亲王(高野姫)即位成为孝谦天皇。孝谦天皇即位当天,藤原仲麻吕晋升为大纳言。同年又兼紫薇令、中卫大将。仲麻吕由于得到光明子的宠信,开始与光明皇太后一起掌握朝政实权。天平胜宝八年(756)仲麻吕成功搞垮政敌左大臣橘诸兄,翌年排斥了与自己没有关系的皇太子道祖王,改立大炊王为皇太子。藤原仲麻吕将自己夭折的长男藤原真从之妻粟田诸姐嫁给了大炊王,并将自己的宅邸“田村第”送给他居住。同年,仲麻吕镇压了橘诸兄之子橘奈良麻吕的叛乱,将反对自己的势力一举歼灭。翌年八月一日,拥立大炊王为新天皇,即淳仁天皇。这样一来本就关系密切的二人更加亲密,拥立有功的藤原仲麻吕权倾朝野,就连私自铸造钱币这样出格的举动也被容许,藤原仲麻吕家的印就等同于官印。最令藤原仲麻吕感到得意的是以其为核心,《养老律令》得以施行,要知道这可是其祖父藤原不比等临死也未能做到的。此外,淳仁天皇赐于其功封三千户、功田一百町,可见其宠信之深。孝谦天皇成为上皇,倒是上演了一出所谓禅让的好戏。那时的孝谦天皇是宠爱藤原仲麻吕的,所以才会答应让出天皇之位。就在这一年,藤原仲麻吕改名为“惠美押胜”(藤原惠美朝臣押胜),取其有施恩为美、禁暴为胜之意。淳仁天皇此时进行将官衔改为唐风的改革,太政大臣改称太师,大纳言改称御史大夫,押胜则由右大臣改称太保。天平宝字四年(760),惠美押胜成为太师,即太政大臣(正一位),此时的他达到了权势的顶峰! 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皇族以外的人坐上太政大臣这一宝座就是从他开始的,可以说他是第一人。惠美押胜先后提拔儿子们担任要职(注1),执笔为曾祖父藤原镰足书写传记《大织冠传》,在东北建设桃生城、雄胜城作为治理虾夷的据点,并且积极筹备远征新罗。这是惠美押胜的全盛期,那时不可一世的他,只怕怎么也想不到不久之后将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吧?盛极必衰,天平宝字四年(760)六月七日,惠美押胜最大的后盾光明皇太后死去,他的权势就如同影子一样,由于失去阳光而开始暗淡无光。 孝谦上皇一直对自己的母亲、光明皇太后有所畏惧,因而并不敢有过分自由和出格的举动,如今母亲终于死去,再也没人能约束自己了,孝谦上皇和惠美押胜的亲密关系开始产生裂痕……。翌年,即天平宝字五年(761)十月十三日,孝谦上皇和淳仁天皇由于平城京内里(天皇居所)需要进行整修,而迁移到了近江的保良宫(滋贺县大津市石山寺附近的行宫)。据说正是在这里,患病的孝谦上皇,被名为道镜的僧侣以宿曜秘法治愈,从而变得极为信赖和宠信道镜。受到冷落的惠美押胜通过天皇表达了自己的不满,然而此举却使孝谦上皇大为震怒。翌年六月,孝谦上皇颁布自己亲自处理赏罚等国家大事,天皇(与惠美押胜)只需处理日常祭祀之类的小事就行了这样的宣言。这样一来,惠美押胜、淳仁天皇阵营和孝谦上皇、道镜阵营的政治斗争全面展开。返回平城京后,孝谦上皇住在法华寺,而淳仁天皇则入住中宫院(很明显,惠美押胜的用意在于内里),二者之间的敌视和不合已经显露出来(孝谦上皇的宣言是返回平城京之后颁布的)。 惠美押胜自然不会束手待毙,他任命自己的儿子真先、久须麻吕、朝狩担任参议,女婿藤原御盾担任卫府要职,并且在越前、美浓等关键之处配置一族担任国司,以求稳固自己的权势。天平宝字七年(763)四月,藤原良继、佐伯今毛人、石上宅嗣、大伴家持等反对派的计划被惠美押胜发觉,惠美押胜首先向同族藤原良继开刀。(藤原氏分为南家、北家、式家和京家,这四家独立行动,良继是式家,而押胜是南家。)最终藤原良继一人勇担罪责,虽然没有被处死,但也被革去了官职。佐伯今毛人、石上宅嗣、大伴家持等也被降职。可是,惠美押胜派的僧纲少僧都慈训、庆俊被道镜取代,同时原本处于惠美押胜绝对统治之下的东大寺司也有反对派势力逐步渗入,形势日渐恶化。令惠美押胜感到不安的是妻子藤原袁比良死后,石川年足、藤原御盾等有力的支持者相继死去,与此相反被孝谦上皇提拔的道镜权势却日渐高涨,就连在九州出任要职的吉备真备都成了孝谦上皇的有力支持者。吉备真备从前在都城担任要职,十年前曾被惠美押胜降职,这就不难理解他为何会倒向孝谦上皇一方了。与此同时,饥荒、疫病再加上物价飞涨,使民众对执政的惠美押胜日渐不满,来自朝野内外的压力越来越大。 翌年(764)九月,惠美押胜为一举扭转颓势,谋划取得“都督四畿内三关近江丹波播磨等国兵事使”之职,提出于都督衙训练从十国中各自抽调出的士兵各二十人(总计两百人),这两百人其实就成为了惠美押胜的私兵。对于这一任命,惠美押胜曾经向孝谦上皇提出过申请,上皇并没有反对。那时日本与新罗的关系恶化,为防备可能发生的战争,从各国征调士兵似乎无可厚非,然而制度上还是应该获得上皇的许可才行。区区两百人有什么大不了的?想来孝谦上皇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才会同意的吧?然而,惠美押胜在给各国的命令书中,却并不是说抽调二十人,而是说需要六百人,这样一来总兵力就是六千人!然而,制作命令书的高丘比良麻吕很快就将此事密告上皇。孝谦上皇立刻察觉这明显是惠美押胜所实施的反上皇计划,在孝谦上皇看来,淳仁天皇也不可信了,毕竟他与惠美押胜关系密切。 天平宝字八年(764)九月五日,惠美押胜开始制作弹劾孝谦上皇失政的文书。对能否取胜并无把握的他,要大津大浦这个平日里就常帮自己占卜的阴阳师预测吉凶。察觉其造反企图而感到害怕的大浦向上皇告密,惠美押胜意图造反的传言开始在私底下流传。十一日,孝谦上皇终于采取行动,派遣少纳言山村王为使,前往淳仁天皇的中宫院没收了铃印(象征天皇权力的驿铃、内印)。由于铃印是调用驿马的必需之物,也是征调地方军势所必须的信物,所以意义重大。淳仁天皇并没有对山村王采取特别的抵抗措施,然而山村王从中宫院返回的途中,却遭到了惠美押胜三子藤原久须麻吕所率军队的袭击。于是围绕铃印的争夺,叛乱终于全面爆发,这就是后世所称的“惠美押胜之乱”。 收到急报之后,孝谦上皇增派了坂上苅田村麻吕的部队,惠美押胜也派遣了矢田部老的部队,双方都征调援军全力一搏。不过,胜利的天平最终倒向了上皇这一方,藤原久须麻吕和矢田部老双双战死(藤原久须麻吕被“授刀卫”的坂上苅田村麻吕射杀,矢田部老则被纪船守射杀)。孝谦上皇一方的主力是“授刀卫”,这是最近(五年前)才被设置的役所部队,是孝谦上皇将自己原来作为皇太子时(注2),担任皇太子警护任务的“授刀舍人寮”加以改编而成的部队,此时由道镜的弟弟弓削净人支配。(“近卫府”被解除后,“授刀卫”担负内里(天皇居所)警护等要职。)惠美押胜一方则是以“中卫府”等其他宫廷警护组织为主力。早在神龟五年(728),宫廷警护组织“五卫府”就已按照藤原氏的意图而被设置(其实接近于藤原氏的私人军队)。(平安时代“近卫府”改称“左近卫府”,“中卫府”则被改称为“右近卫府”。)孝谦上皇派遣敕使纪船守率兵攻打惠美押胜的宅邸,惠美押胜率军连夜逃出了都城。惠美押胜的官位、氏姓被剥夺,封户和杂物也被没收。由于逃得太过匆忙,惠美押胜没能来得及带走淳仁天皇,只带走了淳仁天皇的堂兄弟盐烧王和太政官之印。十二日,孝谦上皇颁布惠美押胜为叛逆之臣的诏书,下令封锁三关,追剿惠美押胜一行。 逃亡中的惠美押胜打算以近江国为据点并逃往那里。之所以选择近江国为据点,是因为他虽然贵为太师却仍然兼任近江守,他的父亲藤原武智麻吕也担任近江国守多年,那里是他心目中最适合的安身之处。逃往近江国有两条路,即从南面进入近江的田原道和翻越逢坂绕道而行两种,惠美押胜选择了绕远路的后者,因为前者是官道(用于国家传令等用途的专用通道,经过整备比较容易通行),没有铃印的惠美押胜想在官道上通行必然会遇见阻碍。然而铃印到手的孝谦上皇准确判断出惠美押胜的动向,而且其行动之快超出惠美押胜的想象,她命令山背守日下部子麻吕率领数百骑从田原道抢先进入近江,烧毁了势多之桥(位于现大津市濑田川之上)。惠美押胜派往近江国府征发武器和军马的使者也全都被抓获。迟一步赶到近江的惠美押胜军,由于势多之桥被烧毁而无法渡河,不得不放弃进入近江国府的打算。无奈之下,惠美押胜军沿琵琶湖的西岸北上进入高岛郡,并且打算赶往越前。惠美押胜拥有高岛郡所有的铁穴(制铁所),而且越前的国守是押胜的第八个儿子藤原辛加知。惠美押胜十四日晚在高岛郡角野乡的角家足的宅邸过夜,角家足是管理押胜铁穴的地方豪族。据说这晚天空中落下了很大的陨石,这预示着有不幸的事情发生,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藤原辛加知已经被先行赶到的上皇方佐伯伊多智斩杀于越前国府之中,从近江到越前的重要关口爱发关也已经被封锁,势多的上皇军分兵乘船或骑马赶到了爱发关。然而这一切惠美押胜并不知道,于是他拥立从都城带来的、同行的冰上盐烧(即盐烧王,是惠美押胜之妻阳侯女王的哥哥),向诸国发布盖有太政官之印的文书,称其为正统,打算与孝谦上皇一方对抗。并且派遣精锐数十人先行出发前往爱发关。然而为时已晚,物部广成阻止他们入关。惠美押胜军准备乘船渡过琵琶湖向浅井郡的盐津进发,然后从那里另寻途径进入越前,却遭遇强风而无法成行。于是仍由陆路进发,意图强行突破爱发关,结果也以失败告终。爱发关是近江国前往越前地方的要隘,与前往美浓地方的不破关和前往伊势地方的铃鹿关,并称三大关所。这样坚固的关隘自然是难以突破的(注3)。有种说法认为设置这些关所,就是为了便于捕杀象惠美押胜这样的叛乱者,以免其成功脱逃。 惠美押胜几乎每一步都丧失先手,处境极其被动。实际上,帮助孝谦上皇制定作战策略的正是押胜的对手吉备真备,他作为遣唐副使曾远渡中国,并在那里学习到了唐朝先进的军事策略。吉备真备堪称当时的杰出人物,都城中从圣武天皇时就开始建造的东大寺,就是由吉备真备负责筹措材料并进行建造的。在九月十一日那场争夺铃印的战斗爆发时,吉备真备迅速征集了建造东大寺的木工,就连抄录《大般若经》的写经生也被征集,作为上皇一方参加战斗。孝谦上皇成功击败惠美押胜军后,对在十一日的战斗中有功的人予以赏赐,并于伊势神宫祈祷胜利剿灭逃亡中的押胜等人。去年四月因反对惠美押胜而丢掉官职的藤原良继也趁机复归,立刻带领部卒数百人赶往近江,其弟备前守藤原藏下麻吕则被任命为讨伐押胜的将军。就连近江的诸寺院也拒绝了惠美押胜的邀请,听从道镜的命令支持上皇一方。至此,惠美押胜已是四面楚歌。 无法通过爱发关的惠美押胜军不得不返回高岛郡,结果于十七日在三尾崎(高岛町明神崎)与由势多北上的佐伯三野和大野真本等人率领的军队发生战斗。战场位于琵琶湖与高山之间狭窄的土地上,琵琶湖西岸南北走向的这条狭窄通道(西近江路)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率领惠美押胜军主力的是其次子藤原真先。激烈的战斗从白天(中午)一直持续到申时(下午三~五点),数量上处于劣势的上皇军开始疲劳,渐渐有支撑不住之势。正在此时,藤原藏下麻吕带领生力军及时赶到,战况发生逆转,渐渐变得对上皇军有利了。翌日(十八日),在胜野的鬼江进行了最后的战斗。战败的惠美押胜与妻子数人一起乘船打算逃跑,结果被石村村主石盾抓住,在湖畔乙女ケ池被斩首,享年五十九岁。妻子和随从人员共三十四人(共抓获四十四人)也被当场斩杀,惠美押胜的首级被送往京都。只有惠美押胜的六男藤原刷雄由于从年少时起就从事佛教修行,有着在唐朝留学并与鉴真一起回国这样的经历,才被网开一面,免死而流放到隐岐国。“惠美押胜之乱”从爆发到被平定,仅仅只有八天而已(9。11——18日)(注4)。 就在惠美押胜败死的两天之后,孝谦上皇以“帝”之名义任命道镜为大臣禅师。此后道镜把持朝政当上了太政大臣禅师,还当上了“法王”。惠美押胜学习唐风而改名的官职名均被改了回来。十月九日淳仁天皇被废,流放到了淡路。其实“淳仁天皇”之名是明治时代才追赠的,在此之前一直被称呼为“淡路废帝”,也是正史《续日本纪》“帝”中仅有的被记载的“废帝”(注5)。孝谦上皇复位,成为称德天皇。废帝翌年十月打算逃出淡路,结果被捕,并于次日(即二十三日)死去,享年三十三岁,对外宣称是病死,然而传言是被暗杀了。有讽刺意味的是,在这场权力之争中获胜的那个连出身都不明的僧人道镜(只知道俗姓弓削氏,是河内国人。),后来自称受到宇佐神宫的神谕,试图从称德天皇手中夺取皇位。不过最终遭到众人反对而在称德天皇死后(770年)不久便被流放到了下野国药师寺,两年后死去,朝庭的实权再次落入了藤原一族的藤原百川(732——779年)手中。这一切真是“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啊!
注1:惠美押胜共有十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 注2:阿倍内亲王(高野姫),也即后来的孝谦上皇,是光明皇后的第一个孩子。由于同母弟基王夭折而母亲光明皇后此后也未能生子,于二十一岁时被立为太子,成为日本历史上最早的女性皇太子。 注3:这三大关所平时主要用于抓捕逃犯,维持治安。在天皇死去发生内乱时将关闭,通过限制交通来防止内乱进一步扩大。 注4:此处为阴历,公历应为764年10月14——21日。 注5:淳仁天皇是天武天皇之子舍人亲王的第七子,生于天平五年(733),为日本第四十七代天皇。明治三年(1870),与弘文天皇、仲恭天皇一起被追赠为淳仁天皇。 附图: (恵美押胜被处死的地方——乙女ケ池) (有仲麻呂署名的《国家珍宝帐》,正仓院收藏) (《令义解》军防令置关条,东京都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藏)
主要参考资料: http://www.kuniomi.gr.jp/togen/iwai/emiosika.htm http://www.archives.pref.fukui.jp/fukui/07/zusetsu/A14/A141.htm http://www5b.biglobe.ne.jp/~yoropara/tishiki/ks00112.htm http://www5b.biglobe.ne.jp/~yoropara/mretu/mretu00018.htm http://www.kaho.biz/main/nara/osikatu.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