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故生于帝王家?
真田豪/作
大津皇子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天武天皇,母亲是大田皇女。大田皇女、鹈野赞良皇女和建皇子都是天智天皇与苏我仓山田石川麻吕之女远智娘所生,大田皇女与妹妹鹈野赞良皇女(即此后的持统天皇)都嫁给了天武天皇。
六六三年,大津皇子诞生在博多湾岸边,因为当时博多被称为那大津,故取名为大津皇子。大津皇子是大田皇女的第二个孩子,在两年前的白雉七年(六六一年)一月八日,大田皇女在吉备大伯海(冈山县邑久郡)生了位皇女,这位皇女因诞生地而取名大伯皇女(也称大来皇女)。
天武天皇共有皇子十人,皇女七人(注1),但对大津皇子来说同父同母的就只有大伯皇女,所以自小二人就十分亲近。大伯皇女诞生的那一年,正是齐明天皇为了援救百济前往难波津准备与新罗作战的那一年。当时同行的人有中大兄皇子、大海人皇子、大田皇女、鹈野赞良皇女和额田王。
当年七月二十七日齐明天皇在朝仓宫驾崩,中大兄皇子并未中止对百济的救援计划,以皇太子的身份居丧于长津宫指挥战斗(史称“素服称制”),然而“白村江之战”的惨败令以天智天皇为首的倭国统治集团堕入了一筹莫展的境地。
大伯皇女和大津皇子都是在军旅中出生的,与他们一样出生在这战争年代的还有鹈野赞良皇女在六六二年生下的草壁皇子。草壁皇子只比大津皇子大一岁,这就注定了二者在成人后为继承皇位而不可避免会发生争夺。
使皇位继承问题复杂化的隐患从大田皇女死去那一刻起就产生了。大田皇女在大津皇子与大伯皇女还很小的时候就死去了。大田皇女死后,鹈野赞良皇女并没有收留姐姐的遗孤,是外祖父天智天皇养育了他们。
六七二年,“壬申之乱”爆发,当时年仅十岁的大津皇子逃出近江,与异母兄高市皇子一起与从吉野脱身而出的父亲汇合。父亲大海人皇子最终取得胜利成为天武天皇,鹈野赞良皇女则被立为皇后。如果大田皇女活着的话,成为皇后的很可能就是身为姐姐的大田皇女,而不是作为妹妹的鹈野赞良皇女。那样的话,大津皇子成为皇太子的可能性就会变得非常大。可惜的是世事总是不尽如人意,母亲的早亡直接导致了大津皇子与姐姐大伯皇女悲惨的命运。
在册立皇后之后,天武天皇并没有册立皇太子。如前所述天武天皇有十个皇子,最年长的是高市皇子,在“壬申之乱”中曾立下大功。可是因为高市皇子的母亲胸形尼子娘出身地方豪族,所以他成为皇太子的可能性变得非常小。这样一来草壁皇子与大津皇子就成为最有力的皇太子候选人。鹈野赞良皇女作为皇后,当然是会请求立草壁皇子,可是天武天皇却并未答应,他是在犹豫不决吗?又或者他本心是希望立大津皇子呢?
承受着能否成为皇太子这一巨大的压力,大津皇子唯一可以信赖的人就只有自己的亲姐姐大伯皇女了。母亲的早亡令姐弟俩相依为命,感情深厚。可是六七三年四月,大伯皇女被选为伊势神宫的斋宫,这种每逢天皇即位就选派未婚皇女驻宫主持斋祭的斋宫往往多年不得离宫,形同禁锢。当时大伯皇女才十四岁,而大津皇子只有十二岁。祭祀天照大神的伊势神宫有着非比寻常的地位,其斋宫只能是未婚的皇女,天武天皇最年长的皇女是与额田王所生的十市皇女,但她已经与大友皇子结婚,而且还生下了葛野王,所以作为天武天皇次女的大伯皇女就被选中了。
事实上,选中大伯皇女作为伊势神宫的斋宫固然有上面提到的原因,但难保其中没有皇后的幕后操纵。富有心计的鹈野赞良皇女不会不考虑到身份高贵的大伯皇女将来生的儿子也会有继承皇位的资格,而且与大伯皇女结婚的人也必将成为大津皇子的有力后盾。所有对草壁皇子不利的人都会是鹈野赞良皇女的眼中钉,而推荐大伯皇女成为斋宫不仅孤立了大津皇子,而且还清除了来自大伯皇女的潜在威胁,可谓一箭双雕。
大伯皇女正式前往伊势神宫是在六七四年十月九日,当时大伯皇女刚刚十五岁(注2)。在未解任之前,大伯皇女是不能与弟弟大津皇子见面的,事实上大伯皇女正是在大津皇子死后才解任。就这样,大津皇子年幼时就失去了母亲,年少时又不得不与唯一的姐姐分离。
六七九年五月五日,天武天皇行幸吉野,这里是“壬申之乱”前天武天皇避难隐居之所。六日,天武天皇召集皇后、草壁皇子、大津皇子、高市皇子、川岛皇子、忍壁皇子和志基皇子,共同缔结盟约。按照天武天皇的诏令,以草壁皇子为首,六位皇子订立盟约——互相帮助不离不弃,天武天皇与皇后随后也立下誓言(注3)。天武天皇这样做,无非是担心各位皇子为争夺皇位而引起类似“壬申之乱”这样的大动乱。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这份盟书,可以看出六位皇子是按草壁皇子、大津皇子、高市皇子、川岛皇子、忍壁皇子、志基皇子这样的顺序排列的,这其实代表了六位皇子的地位顺序(其中,川岛皇子和志基皇子的父亲是天智天皇)。将草壁皇子放在首位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他是皇后的亲生儿子,这样做其实已经暗示将立他为皇太子,而将大津皇子放在曾在“壬申之乱”中立下大功又年长十几岁的高市皇子之前,就可以看出在天武天皇的心目中,是颇为青睐大津皇子的。这一年,大津皇子十七岁,草壁皇子才十八岁。天武天皇这样的枭雄,不可能没考虑到自己死后可能发生的皇位争夺战吧?然而即便是他,也想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只好寄希望于一份盟约,这种情形不禁令我想起近千年后的丰臣秀吉。然而事实无情地告诉我们,在残酷的政治斗争面前,一纸盟约是何等的脆弱,随时都可以被鹈野赞良皇女这样有野心的人付诸脑后。
在吉野缔结盟约两年后,六八一年二月二十五日,二十岁的草壁皇子终于被立为皇太子。草壁皇子是皇后的孩子,在皇族出身的皇子中最年长,而且他的母亲也就是现今的皇后是“壬申之乱”时唯一坚定不移地追随天武天皇左右的妃子,无论于情于理都该被立为皇太子。两年后的六八三年二月,二十一岁的大津皇子第一次上朝听政,这必然是天武天皇的意思,皇后鹈野赞良皇女自然是希望大津皇子离权力中心越远越好。
《怀风藻》记载大津皇子“状貌魁梧,器宇峻远。幼年好学,博览而能属文。及壮爱武,多力而能击剑。性颇放荡,不拘法度。降节礼士,由是人多附托。”《日本书纪》记载:“皇子-大津,天渟中原瀛真人天皇第三子也。容止墻岸,音辞俊朗,为天命开別天皇所爱,及长,辨有才学,尤爱文笔。诗赋之兴,自大津始也。”由此可知大津皇子文武双全,深得外祖父天智天皇的喜爱,而且颇具人望。《怀风藻》收有大津皇子的四首诗,在同时代皇子中是最多的,同样被认为是最早用汉文写诗的诗人,大友皇子才两首,而川岛皇子则只有一首。
六八五年正月,在公布新位阶制——冠位四十八阶的当日,草壁皇子被授予净广一位、大津皇子为净大二位,高市皇子为净广二位,而川岛皇子和忍壁皇子则授净大三位。翌年八月大津皇子又与草壁皇子、高市皇子一样各加封四百户,可见天武天皇对其宠爱有加。
这里有段小插曲,草壁皇子与大津皇子都爱上了美貌多才的石川郎女。大津皇子没有因为草壁皇子的缘故而退出这场爱情角逐,而是与石川郎女频频幽会乃至在被收入《万叶集》的和歌中毫不避讳的提到两人有肉体关系(注4)。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大津皇子的确象《怀风藻》中所说的那样“性颇放荡,不拘法度”,缺乏敏锐的政治触觉。他没有考虑到这极有可能会触动皇后鹈野赞良皇女的杀机—— 连一个女子尚且要与草壁皇子相争,皇位自然是不会放过的吧?
六八五年九月,天武天皇患病。翌年病重,举行了各种各样祈求痊愈的祭祀,但天武天皇的病却毫无起色,于是在七月十五日下诏改元朱鸟元年,将政务托付给皇后和草壁皇子。这样一来,大津皇子就再也无法参与朝政了。九月九日,五十六岁的天武天皇驾崩,大津皇子的处境变得岌岌可危。
天武天皇驾崩后,草壁皇子并未即位,而是由皇后以称制的形式处理政务。草壁皇子与大津皇子完全相反,体弱多病而又善良老实,从不敢违抗自己的母亲。从健康、性格、才能等各方面看,无疑大津皇子才是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深谋远虑的皇后大概正是考虑到朝野内外的人心可能会倾向于大津皇子,所以才不让自己的儿子草壁皇子即位的吧?
正是在这样沉闷的氛围之下,大津皇子不惜冒险违禁秘密前往伊势,看望自己的姐姐大伯皇女。从大伯皇女成为伊势斋宫后,姐弟俩已经分别了整整十二年。大津皇子大概也已经察觉到危险正一步步逼近,才会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再见自己姐姐一面的吧?二十六岁的大伯皇女看见分别十二年的弟弟已经成年,不禁悲喜交加,在送弟弟返京时所做的两首和歌情真意切,颇为感人,被收于《万叶集》中(注5)。不幸的是,正如大伯皇女所担心的那样,这次见面竟然成了姐弟二人的决别。
告别姐姐大伯皇女后,大津皇子返回了都城,不久就以谋反之名遭到拘捕。《日本书纪》有如下记载:“冬十月,戊辰朔己巳,皇子-大津谋反发觉。逮捕皇子-大津,并捕为皇子-大津所诖误直广肆-八口朝臣-音橿、小山下-壹伎连-博德,与大舍人-中臣朝臣-臣麻吕、巨勢朝臣-多益须、新罗沙门-行心及帐內-砺杵道作等三十余人。”大津皇子以谋反之名于十月二日被捕,离天武天皇之死还不到一个月,而此事件中的告密者川岛皇子,正是当年缔结盟约的六位皇子之一。
川岛皇子是天智天皇的次子,母亲是色夫古娘。色夫古娘除了生有川岛皇子外,还生了大江皇女和泉皇女。大江皇女后来成为天武天皇之妃,大概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川岛皇子得到与天武天皇的皇子们大体上同等的对待,他比大津皇子大六岁,是大津皇子的堂兄。由于喜欢汉诗的缘故,川岛皇子是众皇子中大津皇子最为亲近的一位。如果大津皇子真的对皇后和皇太子有所不满的话,那么是可能会向川岛皇子透露的。现在看来,川岛皇子很可能因为自己母亲身分低,自己才能又不及大津皇子,终日生活在大津皇子的阴影之下而心怀不满,在权衡利弊之后,终于违背誓言抛弃友情,选择投靠皇后一方,以出卖大津皇子来搏取自身的安全和飞黄腾达。
事实上,并没有关于大津皇子造反的确实证据,《日本书纪》对此仅仅只是一笔带过,说大津皇子在天武天皇的丧葬仪式中造反:“辛酉,殡于南庭,及发哀。当是时,大津皇子谋反于皇太子。”然而具体情形却只字未提,这不能不让人心生疑虑。没有做任何深入的调查,大津皇子在被捕后的第二天就被处死了。
被捕的三十余人中,新罗僧行心被认为是煽动大津皇子谋反之人。《怀风藻》关于此次事件有如下记载:“時有新罗僧-行心,解天文卜筮。诏皇子曰:‘太子骨法,不是人臣之相。以此久在下位,恐不全身!’因进逆谋迷此诖误,遂图不轨。呜呼惜哉!蕴彼良才,不以忠孝保身,近此奸竖,卒以戮辱自终。古人慎交遊之意,因以深哉。時年二十四。”
有趣的是,这么严重的谋反事件,事后的处罚却显得漫不经心。《日本书纪》记载:“丙申,诏曰:‘皇子大津谋反,诖误吏民,帐內不得已。今皇子大津已灭,从者当坐皇子大津者,皆赦之。但砺杵道作流伊豆。'又诏曰:‘新罗沙门-行心与皇子大津谋反,朕不忍加法,从飞弹国伽藍。'”也就是说,除了砺杵道作被流放到伊豆、行心被迁到飞弹外,其他所谓参与谋叛的人都被宽恕了,而归根结底真正被处刑的只有大津皇子一人而已。这就不能不让人怀疑这一事件,不过是皇后在幕后操纵的一次针对大津皇子的阴谋。大津皇子究竟采取了什么行动而被认为是谋反,史料上没有任何记载,让人顿生“莫须有”之感。天武天皇死后对草壁皇子最大的威胁就是大津皇子,皇后自然处心积虑想要拔掉这颗眼中钉,新罗僧行心、告密者川岛皇子这些人可能就是皇后的同谋。
大津皇子死时年仅二十四岁,他的妃子山边皇女披散着头发,赤着脚悲痛欲决地赶到大津皇子被赐死的译语田舍,追随自己的心上人而去。山边皇女是天智天皇与苏我赤兄的女儿常陆娘之女。苏我赤兄二十八年前挑唆有间皇子谋反,一边假装合谋一边却向天智天皇告密,以致有间皇子被诛杀。如今天智天皇的外孙大津皇子同样被以谋反的名义赐死,而苏我赤兄的外孙女山边皇女毅然殉死,权力之争就是如此残酷无情!由于缺乏史料记载,所以还不清楚大津皇子和山边皇女究竟是如何死去的。《万叶集》中有大津皇子临死前所做的和歌(注6),值得注意的是用“死”字者为六位以下的官员,这里以大津皇子罪重而以“死”称之。从《日本书纪》的记载来看,对于山边皇女之死,“见者无不唏噓”,当时殉死已经被禁止,山边皇女以死表达了对大津皇子的忠贞不渝。
大津皇子死后不到半个月,即十月十六日,大伯皇女解任返京,并于十一月抵达大和。大伯皇女可能已经预感到大津皇子已死,这在她所作和歌中可以看出(注7)。因为斋宫是在新天皇即位时才替换的,为了天武天皇驾崩应该不至于立刻解任。此后大伯皇女又孤独的生活了十五年,于大宝元年(七○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死去,年仅四十一岁。终生未婚、与寂寞孤独为伴的大伯皇女同样令人无限同情。
大津皇子的遗骸后来被葬在二上山的雄岳山顶。大津皇子被郑重其事地埋葬了,是皇后表示自己“憎恨罪、不憎恨人”吗?我看多半还是当时人们普遍对大津皇子表示同情的结果吧?这么做只是摆个高姿态而已。另外还有种说法认为这是因为草壁皇子日益虚弱,担心是大津皇子作祟而将其遗体埋葬在人迹罕至的二上山(注8)。
费尽心机想让草壁皇子即位的皇后鹈野赞良皇女还是失望了,六八九年四月十三日,皇太子草壁皇子以二十八岁之龄死去,距离大津皇子被处死仅仅只有两年多。草壁皇子是否对因为自己的缘故而无辜枉死的大津皇子心怀愧疚,以致在悲伤痛苦中夭亡呢?以草壁皇子的性格来看,这是有可能的。
六九○年正月元旦,皇后鹈野赞良皇女即位成为天皇,即持统天皇。她这么做是想将皇位传给草壁皇子之子轻皇子,就这样直到轻皇子十五岁时即位,鹈野赞良皇女做了七年的天皇,而她实际执掌大权则至少有十一年。《日本书纪》记载鹈野赞良皇女“深沉有大度”,这的确是位有心计有才能的女子,为确保自己的子孙掌握政权而不惜对自己的外甥下毒手,她心里怎样想我们是无从得知了,是否也曾有过那么一点不忍和愧疚呢?
最后让我们看看在吉野缔结盟约的另外四位皇子结果如何吧?告密者川岛皇子五年后就死了,只活了三十五岁。持统天皇并未在他生前加以晋升嘉奖,只是在他死后才授予与草壁皇子同样的净广一位。最年长的高市皇子后来成为太政大臣,于六九六年死去。其子长屋王,是活跃于元正天皇、圣武天皇时代的人物,后因为“藤原四子”的阴谋而于天平元年(七二九年)自杀身亡,这就是有名的“长屋王之变”。有间皇子、大津皇子和长屋王,都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忍壁皇子与藤原不比等一起从事制定国家的基本法,于大宝元年(七○一年)完成了《大宝律令》。与川岛皇子一样同为天智天皇之子的志基皇子,是《万叶集》第二个时期有名的歌人。其子白壁皇子于宝龟元年(七七○年)即位成为光仁天皇。同年,志基皇子被追尊为御春日宫天皇。光仁天皇的即位,也宣告着天皇由“壬申之乱”后的天武系又转换为天智系了。也就是说,除了文武双全才能出众的大津皇子和告密者川岛皇子,其他三人应该说还是都得以善终了,有的还得到了重用。
大津皇子无疑是失败者,然而这种失败几乎从母亲大田皇女死时就已经注定了,缺乏后盾和支持,在庇护自己的父亲天武天皇死后,大津皇子的悲剧命运就已经不可避免了。如果大津皇子不是生在帝王家的话,那么他多半会成为济世能臣或风雅自在的歌人,而不会夭亡。真要说大津皇子有什么做错的地方,那就是没有学会象父亲大海人皇子当年那样蹈光隐讳。要想在腥风血雨中保存自己,还是需要必要的伪装的。所谓“芳草当道,不得不除”,这应该就是大津皇子的悲剧对于我们的启示吧。
葛城二上山 大津皇子塚 吉备池大津皇子歌碑
注1:据《日本书纪》记载,天武天皇有十位皇子和七位皇女:“立正妃为皇后,后生草壁皇子尊。先纳皇后姊-大田皇女为妃,生大来皇女与大津皇子。次妃大江皇女,生长皇子与弓削皇子。次妃新田部皇女,生舍人皇子。又夫人藤元大臣女-冰上娘,生但马皇女。次夫人冰上娘弟-五百重娘,生新田部皇子。次夫人苏我赤兄大臣女-大蕤娘,生一男二女,其一曰穗积皇子、其二曰纪皇女、其三曰田形皇女。天皇初娶鏡王女-額田姬王,生十市皇女。次纳胸形君德善女-尼子娘,生高市皇子命。次,肉人臣大麻吕女-榖媛娘,生二男二女,其一曰忍壁皇子、其二曰矶城皇子、其三曰泊濑部皇女、其四曰托基皇女。”
注2:《日本书纪》记载:“(二年)夏四月,丙辰朔己巳,欲遣侍大来皇女于天照大神宫,而令居泊濑斋宫。是先洁身,稍近神之所也。”及“(三年)冬十月,丁丑朔乙酉,大来皇女自泊濑斋宫向伊勢神宫。”
注3:《日本书纪》记载:“五月,庚辰朔甲申,幸于吉野宫。乙酉,天皇诏皇后及草壁皇子尊、大津皇子、高市皇子、河岛皇子、忍壁皇子、芝基皇子曰:‘朕今日与汝等俱盟于庭,千岁之后,欲无事,奈之何?'皇子等共对曰:‘理实灼然。'则草壁皇子尊先进盟曰:‘天神地祇及天皇证也,吾兄弟长幼并十余王,各出于异腹,然不別同异,俱随天皇敕,而相扶无忤。若自今以后,不如此盟者,身命亡之,子孙绝之。非忘,非失矣。'五皇子以次相盟,如先。则披襟抱其六皇子,因以盟曰:‘若违兹盟,忽亡朕身。'皇后之盟,且如天皇。”
注4:李芒译《万叶集选》,大津皇子赠石川郎女御歌:
山中多树木,频滴清秋露。待妹伫终宵,吾衣湿漉漉。
石川郎女奉和歌一首:
承蒙树下伫,待吾情意笃。早知湿君衣,愿为清秋露。
注5:同上,大津皇子窃下伊势神宫上来时,大伯皇女御作歌二首:
A) 大和应归去,目送吾亲弟。独伫露沾衣,惊闻报晓鸡。
B)二人同伴行,犹觉多辛苦。独自越秋山,形影何孤独。
注6:同上,大津皇子被(赐)死之时,磐余池陂流涕御作歌一首:
磐余池畔鸭,切切频嘶鸣。此景今朝尽,云中绝影踪。(磐余池在今奈良县樱井市池之内)
这首和歌非常有名,但有人认为是后人伪造。
注7:同上,大津皇子薨之后,大来(伯)皇女从伊势斋宫上京之时御作歌二首:
A)神风伊势国,缘何不独栖。我来徒劳顿,相逢不可期。
B)我来为见兄,兄已逝无踪。徒劳走马力,虚此远路行。
大伯皇女与大津皇子都是《万叶集》第二个时期的代表性歌人,而大津皇子还以擅作汉诗闻名,作品见《怀风藻》。
注8:据《日本书纪》记载,大津皇子死后有地震、蛇犬相交俄而俱死等怪异现象。
《药师寺缘起》中记载大津皇子的魂灵变成龙作祟,请大津皇子的老师义渊祈祷才得以平息。
主要参考资料:
《日本书纪》、李芒译《万叶集选》、《怀风藻》
http://www.ffortune.net/social/history/nihon-nara/otumiko.htm
http://www008.upp.so-net.ne.jp/yatsuri/
http://www.asahi-net.or.jp/~sg2h-ymst/ootu.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