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风使舵的三宅氏

真田豪/作


摄津国人三宅氏,充分发挥其见风使舵的本领,巧妙地在应仁之乱后细川家的内战、一向一揆等战乱中顽强的生存下来。但永禄5(1562)三宅氏丢失了居城而成为中川家的家臣,文录3(1594)与主家一起转封到了丰后冈藩。此后由于体弱多病不能做武士的三宅传右卫门成为商人,三宅氏由此形成了两个分支(即一支成为武士,另一支成为商人)。

第一章 摄津国人三宅氏

从新大阪站出发,沿东海道线行驶约10分钟即可到达京都方面的千里丘站。在这个车站附近,是昭和32年将村子与商业町合并而成的三宅村,现在那里还有三宅小学、三宅派出所、三宅农协这些从前的称号保留下来。而三宅村的旁边就是三宅城遗址。从永德2(1382)到永禄5(1562)180年间,三宅城一直作为国人三宅氏的根据地。本文所叙述的三宅氏的兴衰和历史,是综合诸多方面的资料而成的。

1节 三宅氏的宗谱

    有关三宅氏(家纹:重折铺轮宝、丸之内武田菱、丸之内九枚笹)出身的史料,已知的有丰后冈藩(大分县竹田市)的《诸士系谱》中的十五之三·三宅氏(由京都大学中川教授收藏)和我家(作者)传下来的宗谱(附图1234)

丸之内九枚笹丸之内武田菱重折铺轮宝

    从这些史料来看,三宅氏源于中臣镰足流的关白藤原道兼(北家)的第五代当主宇都宫三郎朝纲,他建立了下野国守护大名宇都宫家。

    宇都宫家的第六代当主宇都宫治部大辅从四位左少将公纲,元弘之变(1331年)时属于北条军驻扎在奈良,建武政府成立时进入京都。此时,他在摄津的儿子出生了(事见《尊卑分脉》第一篇)。这个儿子取名氏纲,氏纲之弟广纲在永德2(1382)7月由于进攻三宅城有功,作为奖赏得到了三宅城。广纲的次子村纲开始自报家名,以居住地三宅为姓。明德元年(1390)8月管领细川赖之任命其为摄津守护代。(参见三宅家宗谱)

(附图5)

由于身处摄津地区,三宅一族历经了南北朝的动乱、应仁之乱中细川两家的争斗、一向一揆等等各种战乱。作为细川氏的被官三宅氏在各种的史料中都有提及。

永禄5年(1562年)(一说是天文18年、即1549年)三宅城陷落后,三宅氏被编入中川家的家臣团,与中川家一起来到主家转封的播磨国三木。文录3年(1594年)又与主家一起来到转封的丰后国冈(大分县竹田市),历经明治维新直到现在,三宅氏均在那儿繁衍。

我家这本家谱没有三宅国村一族的记载,但国村很可能与三宅伊予守村久有关。另外,三宅氏的家谱当地有两种。(附图5是几份史料合成的宗谱)

《三宅宗谱》(茨木市寺井五六文书)中记载:
三宅右京守政明(12世纪中期)-伊贺守清明-出羽守国政-美浓守国广-出羽守国村(三宅城陷落)

《三宅继图》(池田市三宅保氏文书)中记载:
三宅右卫门佐延垣(13世纪开始)->.....>但马守清国-摄津守能清-出羽守国重-越後守国英-出羽守国村(三宅城陷落)

前者记载城池陷落于三月三十日夜,国村逃入播磨国河内城,三宅国村的弟弟远江守永清战死或自杀了。

后者则有3月29日三宅城就快陷落时,国村兄弟俩各自留下辞世词剖腹自杀,国村的后室让其一个儿子三个女儿逃走之后也自杀而亡这样的记载。

三宅氏,在细川氏两家的相争中屡次变换主家,每当战况变得不利时就于城内提出和睦从属的请求。与那些把城做为枕头与城共存亡的人不同,三宅氏很少发生这种情况。不过三宅氏最后城池陷落时所发生的悲惨故事,已经难以得知。

三宅氏的领地,以前被叫四岛寺井、杉本、高桥、牧的四家占领着。三宅氏到来后,这四家没有反抗就与其缔结了主从关系,三宅氏从而平定了此地(四家的史料出于口传)。三宅一族迁移到丰后的冈后,江户、明治时期也住在那儿。

2节 史料中的三宅氏

1)三宅氏入侵庄园:

由于应仁、文明之乱,守护上洛、守护代对领地的支配变得不牢固。三宅氏以国人的身份取而代之支配了原有的庄园,破坏了庄园制的村落秩序。

7月27日河内守护高师秀宛·《妙心寺文书》记载,观应3年(1352年)三宅左卫门尉占领了河内国下仁和寺押领。在8月24日摄津守护赤松光范·《真相院文书》中则有观应3年(1352年)三宅出羽左卫门尉打败芥河右马允,取得园城实相院领地摄津国新御位田的记载。

明确记载有中世纪国人、土豪们夺取庄园情况的春日社领垂水西牧的史料(丰中市·《今西春定文书》)中就有三宅氏的名字。

庄园制的村落秩序被破坏,对守护大名来说造成了危机。文明9年(1477年)幕府结束了纷乱,下令将庄园退还给守护大名。摄津的国人为了维持既得权益与畠山义就勾结,于文明14年(1482年)对此进行反抗,发动了国人起义。

管领畠山政长与摄津守护细川政元组成庞大联军,攻打畠山义就。国人起义的据点三宅城于文明14年被攻克(事见《后法兴院政家记》),7月茨木城、吹田城亦被攻陷。由此开始了惨烈的国人肃清之举。

翌年8月,三宅氏与吹田、池田两家一起在淀川对岸的千丁之鼻(守口市)修建城池,在距城50丁左右的地方弄缺堤坝,大水泛滥给予细川政长军毁灭性的打击(事见《大乘院寺社杂事记》)。

此后幕府对国人采取怀柔策略,三宅五郎左卫门延德2年(1490年)12月被细川政元任命为“摄州少郡代”(事见《莲成院记录》)。

应仁之乱以后,由于国人层介入社领的行为激化,为确保春日社的御供米,守护势力的干预变得必要。守护细川氏的被官三宅氏担当三宅一族及其职务相应年贡的征纳之责。(事见《今西春定文书》)

2)作为细川氏被官的三宅氏:

(1)应仁之乱中三宅氏的动向(事见《应仁记》):

东军(细川方):畠山政长、斯波义敏等人的总兵力约16万,西军(山名方):畠山义就、斯波义廉等人的总兵力约11万6千。摄津的国人众,决定帮助摄津守护细川胜元,应仁元年(1467年)5月26日的早晨,军队做了以下配置。“位于大手之口的是先锋北药师寺与一兄弟,由摄州众相助。大和众作为第二军进行援助。(中略)三宅、吹田、茨木、芥川等诸武士则于能成寺南等待指示。”

战斗从大手之口展开,药师寺与一带领下摄津国人众的突击拉开了长达11年的战乱序幕。为了给西军打开局面,山口的大内政弘军开始上洛。东军的摄津守护代秋庭备中守元明急忙派遣摄津国人抵挡。结果三宅三郎战死,三宅氏与池田氏一起投降了大内氏。文明元年(1469年)7月摄津地方变成了战场,此时东军的山名是丰追着大内阵营,自兵库到山崎途中山田庄三宅馆布下阵势(事见《野田弹正忠泰忠之军忠状》)。

(2) 细川澄元、高国之争中三宅氏的动向:

永正4年(1509年),三宅氏属于高国一方,与摄津的国人众伊丹、河原林一起以细川尹贤为大将,攻陷了池田城(事见《细川大心院记》)。永正8年(1513年),高国派遣摄津的国人众池田、三宅、茨木、安威、福井、太田、入江等进攻界。但和泉之深井(界市)之战以失败告终(事见《瓦林政赖记》),三宅和泉守一般认为于此时战死了。

同年,摄津国芦屋之战中澄元军取得胜利,澄元方诸将上洛,来自摄津的“三宅出羽守、入江九郎兵卫尉、山中新右卫门尉以及四处流浪的武士数千人上洛了”(语见《瓦林政赖记》)。由此可见三宅氏很快就认清形势,倒向了澄元一方。

(3)细川高国、晴元之争中三宅氏的动向:

大永6年(1526年),这一次摄津国人众池田、三宅、吹田作为晴元方,占领阵地吹田与高国方伊丹国扶率领的伊丹众打了一仗(事见《细川两家记》)。翌年2月,丹波柳本军攻下高国方的一个得力部将药师寺把守的山崎城,“摄州芥川城、太田城、茨木城、安威城、福井城、三宅城全都归附晴元方”(语见《细川两家记》)。2月12日,桂河之战三好元长、柳本贤治的联军击破高国军,高国逃入近江。

(4)一向一揆中三宅氏的动向:

一向运动初期,三宅氏是反对的。但是据《私心记》记载,天文3年(1534年)时,作为细川氏被官的三宅氏成为一向宗门徒。估计是因为此地本愿寺势力强大,国人选择做其有力门徒,能得到农民强有力的支持,从国人立场来看是很有利的。总之,三宅氏出于保全自己政治及社会地位的目的而选择了门徒化的道路。

(5)三宅氏成为本愿寺和晴元两军的和谈使者:

天文4年(1535年)6月,本愿寺和晴元方交战,一向一揆众有数百人战死。9月,三宅国村被选为两军和议的使者(事见《私心记》)。天文6年(1537年),“12月27日,前几年曾为右京兆的晴元作为对和议达成的报答,给三宅出羽守写了书信,并给与其50贯”(语见《证如上人日记》),这说明国村此时立有功绩。

(6)三宅氏的背叛:

为应对细川晴元的进攻,细川高国的亲弟弟晴国继承管领细川家。出于能大幅提升国人众势力的考虑,三宅国村奉晴国为大将。可是,天文4年(1535年)中岛一揆败北的结果,让只求保护自身的三宅氏投靠了细川晴元,细川晴国孤立无援被迫自杀(事见天文4年8月25日的《重编应仁记》)。这种反复是战国乱世的平常之事,而《细川两家记》则将此事比做长田忠致背叛源义朝这一典故。

(7)三宅氏再度加入高国方:

天文10年(1541年)9月,细川高国的妹婿盐川政年在一库城(川西市)举兵,木泽长政、三宅氏、伊丹氏,为反抗晴元而归附盐川政年(事见《证如上人日记》)。

(8)三宅氏的再度背叛:

天文10年(1541年)11月,木泽军正在攻击原田城(丰中市)时,传来三宅国村投靠细川晴元的消息,害怕被孤立的木泽军惊慌失措地撤回河内。事实上,12月三宅国村已重归细川晴元军(事见《细川两家记》)。三宅氏的归来,得到晴元(如其背叛细川晴国那件事一样)的高度评价,马上就被容许了。而同样请求归附的伊丹氏,到翌年6月仍不被容许。

天文11年(1542年)3月,木泽长政在河内被畠山植长攻杀。27日,细川晴元从摄津国归洛,三宅国村则骑着马得意扬扬地跟从晴元(事见《言继卿记》)。

(9)三宅氏的又一次背叛:

天文12年(1543年)7月,原属细川高国如今四处流浪的武士们,以细川尹贤的儿子氏纲继承高国的家业,举兵与晴元在和泉交战。三宅出羽守,先曾加入晴国方(事见《续应仁后记》),这次则将梦想寄托给细川氏纲。
天文16年(1547年)时,晴元方增加总兵力意欲攻占摄津,攻下原田城之后,于2月25日包围了三宅城。"3月15日外城被攻破。城内传出谢罪的话,承诺22日让出本城。交战双方都很满意。"(事见<细川两家记>)于是三宅城落城。三宅城被围攻时,本愿寺证如于3月8日、10日、13日曾设法援救但未成功。城池陷落后的24日,晴元向参加包围的将领们,出示三宅国村的书信和物品(事见《证如上人日记》)。

(10)江口之合战(三好长庆与细川晴元、三好政长之战):

天文17年(1548年),细川晴元原来的执事三好长庆与晴元及三好政长的对立加深了。长庆一方,以三宅氏为首有芥川、茨木、安威、池田、原田、河原林、有马氏等支持,晴元、政长一方,则有伊丹、盐川氏加入(事见《足利季世记》·《阴德太平记》)。

天文18年(1549年)3月1日,长庆进攻伊丹城并于城下放火,同日取中岛城,迫近榎并城。同时三宅城被晴元方的香西元成攻击,短短的几天内城池就陷落了(事见《万松院殿穴太记》)。不过关于城池陷落的时间当地有不同的说法。

之后,三宅城成为香西元成的根据地,5月细川晴元、三好政长也进入此城,三宅城成为晴元方的重要据点。6月17日三好政长在出三宅城的江口布阵。而三好长庆在切断三宅城与江口的联络之后,与三好政长在江口展开3000人对3000人的激战。至6月24日有880人战死,终于三好政长战败而亡。细川晴元也放弃三宅城,逃往近江的东坂本。于是三宅城再次为三宅国村所有。
此战后明应2年(1493年)以来政出细川管领家的“京兆专制”彻底消失,三好长庆取代原来的细川氏纲,作为管领代掌握了畿内的实权。

(11) 此后的三宅氏:

天文21年(1552年)新年,三好长庆请将军足利义辉来京都,2月以细川氏纲为管领。然而天文22年(1553年)3月,将军足利义辉因为打算召还细川晴元,触怒三好长庆而被赶出京都。4月,三好长庆攻芥川城,9月3日,组建进攻丹波的军队。三宅国村也处于军中,在三宅城留守的一族三宅村良被香西元成与三好政胜的大军攻击而战死了(事见冈藩《诸士系谱》)。

三好长庆的势力此后达到顶峰,并与河内守护畠山高政对立。永禄5年(1562年)5月教兴寺(八尾市)一战,三好长庆大获全胜。据《细川两家记》记载,此时三宅出羽守国村加入畠山高政方。期望卷土重来的出羽守国村,在战败后终于成了四处流浪的武士。

此后,三宅氏成为中川氏(茨木城)的家臣,文录3年(1594年)中川家转封至丰后冈藩(大分县竹田市),三宅氏也一同迁移到冈,并在那儿历经明治维新至今。

总之,三宅氏身处摄津要地,被任何阵营重视并不奇怪。三宅氏自己也眼花缭乱的在动荡不安的乱世,在各种狡诈阴险的权谋里,努力奉行保身的策略(为此不惜担负多次背叛的恶名),是战国乱世中极力想要生存下去的一族。

3节 当地口传的三宅氏故事

如今,三宅城中家臣的后裔有3家住在千里丘站附近。他们将三宅国村公的画像、灵牌与印有描绘城池陷落时景象的“三宅落城滥觞”(附图为照片)一起保存下来。这3家三宅氏的后裔,每年在三宅国村的忌日时聚集在一起,请井於神社的神官举行祭祖仪式。(附图6)

据此“三宅落城滥觞”记载,天文18年(1549年)3月29日,管领细川晴元派军急袭三宅城,城主国村夫妻俩自杀而死,三宅城被攻陷。城池陷落之时国村有尚年幼的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自杀前国村夫人(为国村后室)将他们托付给勇将高桥治部左卫门政近,政近于深夜弄破春日橹的墙壁,携带他们突围逃出。政近一行偷偷从鸟养乘船沿淀川而上,到达芥川口的唐崎。4月1日黎明好容易走到胜尾寺山的山脚,以后便在康和坊下隐居。国村的嫡子松千代那时才5岁,却与高桥的次女成亲了,国村7岁的次女与寺井氏的嫡子(16岁)结婚了,而三女儿(3岁)就嫁给了杉本氏11岁的儿子。那时8岁的长女(此长女应为国村前妻所生)因为原三宅氏重臣牧氏的孩子只有3岁而不能与其结婚,便与牧氏的长女一起遁入佛门,在乙十字路口建了一座草庵,命名为“防风草庵”,回忆父母并祈愿三宅城一族一门的冥福。这就是那个催人泪下、悲壮的关于骨肉亲情与爱情的故事梗概。

可是这个归结有其他传说的古老文书在元和4年(1618年)时似乎被烧毁了,与《细川两家记》、《冈藩诸士系谱》记述有多少差异,现在难以确定。根据大阪成蹊女子短期大学冈田名誉教授论证,当时在战况不利时城内提出和睦请求,至于说是把城做为枕头于城池陷落时战死,当地的史料难以肯定(《三宅继图(池田市)》·《三宅系图(茨木市)》)。因而说这些很可能是后世创作并口头流传下来的。

4节 有关三宅氏的历史遗迹

1)三宅出羽守碑:

是三宅城的重臣同时又有姻戚关系的高桥氏、寺井氏、杉本氏的后裔(也就是先前提到的那三家),每年在国村公的忌辰(三月)举行神事之地。明治31年3月,为纪念国村公的350周年忌,在净土庵旁边老松树下的地方,建了国村公的纪念碑。平成9年,杉本家迁移离开此地。寺井家、杉本家据说有国村公的灵牌。

2)三宅城趾石碑:

根据《大阪府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记载三宅城的规模,是东西320间(582米),南北300间(545米)的城。城四周围有濠沟,本丸(城堡的中心部分)估计东西100间(182米),南北150间(273米)。

现在,阪急电铁京都线的线路横断城的旧址。一般认为濠沟的遗迹所处的低地早在平成初期就已成为稻田。而这个三宅城趾石碑,原来在阪急电铁京都线的线路内,平成8年被迁移到现在的地方。

3)万福寺:

藏垣内的万福寺正殿前,现存着一块相传是三宅城基石的大石头。这块大石头,原来是在三宅氏的菩提寺常乐寺被祭祀着。不过,明治6年废寺的时候被转移到了这里。

这块基石,是纵横约1.5米的花岗岩,中心镶柱子的地方有直径约70厘米、深度约9厘米的凹孔并刻有排水沟。因为是飞鸟后期的形式,故而说不定就是常乐寺的基石。

4)常乐废寺:

位于三宅派出所东侧的乙十字路口上。这个寺院是三宅氏的菩提寺,圣武天皇天平10年,作为很早就建立的基础僧院(畿内49院)中的一个,配置七堂伽蓝。元和元年烧毁后就盖了一间小堂,元禄13年重新修建了寺院。但明治6年成为没有住持的寺院,变成了废寺。现在,只留有一部分的墓地。与常乐寺历代住持的墓碑在一起的,有三宅国政(国村的弟弟)的坟,荒凉残缺早已没有当年的样子。

寺中的本尊阿弥陀如来佛像,因废寺的缘故被总持寺拒绝接收。昭和15年,吹田市川园隆国寺修建时,才作为临时本尊佛安置在新寺中直至今天。

5)隆国寺:

从千里丘站出发,乘出租车5分钟左右就能到达吹田市川园町高野山的真言宗“隆国寺”。寺中的正尊阿弥陀如来佛像,根据大学的鉴定是平安期的作品,与常乐寺修建的天平10年时间相符。

6)防风庵遗迹:

净土宗的尼姑庵。三宅城陷落之后,三宅出羽守国村8岁的长女,与三宅氏重臣牧治右卫门的长女一起遁入佛门,成了春庆尼姑和康阿尼姑。她俩在乙十字路口建了座草庵,命名“防风草庵”,回忆父母并祈愿三宅城一族一门的冥福。
“防风”是从中国传来的植物,能保护沙地不受强烈海风的危害,防治风沙。战国领主常把自身的命运比喻成沙粒,而“防风”就寄托了能保持自身这种愿望吧。

7)井于神社:

井于神社,从千里丘站东口往京都方向行驶约10分钟即可到达,与三宅小学邻接。占地约4000平方米,院内有正殿、拜殿、神乐所、绘马所(即匾额所)。

井于神社前,推测是三宅城西堀。《神名帐考证》(平凡社日本历史地名大集)也认为跟三宅氏有关联。永正年中三宅出羽守国村请神做了锄韧献。元禄11年的《祥云雄峰周记》也有记载。

三宅出羽守国村公因得灵应请神(左宫春日大明神),据说国村夫人因此而生了儿子。同时,叙述称赞南都春日明神灵验的故事,大概也与三宅氏家徽的来历有关。

井於神社因为与三宅氏有很深的渊源,所以得到三宅家臣的子孙长久的信仰,每年国村公的忌辰(三月)就举行祭神(祖)仪式。

8)三宅村:

 安闲天皇时代的534年,三宅就成为皇室直辖领地,用来做存放谷物的仓库(“屯仓”)。

三宅村,包括乙十字路口、太中、小坪井、鹤野、藏垣内、丑寅、宇野边七处,是人口约4000人的农业村。昭和32年3月,小坪井、鹤野并入摄津市,其他5个地区则与茨木市分村合并。昭和35年4月,乙十字路口、太中也被编入了摄津市。

三宅村中的三宅小学、三宅农协、茨木署三宅派出所,均地处村中心地带。

9)千里丘稻荷神社:

从千里丘站走下去的话,西北方能看见很大的抛物面天线。那是每日广播千里丘广播站,站中央东面的池子一侧有被绿色松林覆盖的小山,沿着当地弯曲的参拜用的道路而上,有41个红色的牌坊成行的排列着。山顶有简陋的神殿。这个神社的起源,据说是三宅城陷落之时,家老高桥政近侍奉幼主逃出城,在这里奉祀了三宅城的守护神“胜秀大明神”。此后,高桥的后裔将“胜秀大明神”与“稻森大明神”合祀,象现在这样就成为了稻荷神社。

10)千里丘站:

从新大阪出发的东海道干线,开往京都方向的第4站就是千里丘站。三宅氏的相关遗迹大多在此站附近。

第二章 在丰后冈藩仕官的三宅一族

1)三宅氏为何会与主家中川氏自播磨三木城转封到丰后冈藩(大分县竹田市)呢?

三宅氏成为流浪武士后,三宅六郎兵卫成为茨木城中川清秀的手下,三宅伊左卫门村晴更破格被中川清秀以贰百石俸禄召为家臣。中川清秀的儿子中川秀政,天正13年9月转封至播磨三木城,三宅伊左卫门村晴也转移到那居住。文录元年3月,三木城的秀政与三宅氏一起出兵3000名远渡朝鲜参战,表现活跃。不过,秀政不幸于文录元年10月24日,在狩猎老虎时被朝鲜国水源城的小兵打死,年仅25岁。听说此事的丰臣秀吉大为震怒(因为是在战争中游玩而死,并非在战场战死),下令将中川氏由十二万石的播磨三木城转封到七万四千石的丰后冈城。三宅伊左卫门村晴与继承家业的秀政之弟中川秀成一起,于文录3年(1594年)12月转移到丰后冈藩。

2)丰后冈城简介

冈城是位于大分县竹田市的山城,现在是座只残留下城墙的荒城。此城因为泷廉太郎的《荒城之月》变得很有名。冈城,中世纪是志贺氏的居城,文录3年(1594年)中川氏进入此城。这是座在东西方向延伸的台地上建筑的山城。从建筑形态上看,山地的府邸构成寺庙,平地与山地相连的府邸构成本丸、外城和第三层围墙,而平地上的府邸构成西之丸。这些一起组成了冈城。 (登山小册子摘录)

3)进行冈城大修缮的三宅六郎兵卫

进入冈城的中川秀成,暂时居住在城中樱马场。三宅六郎兵卫和石田鹤右卫门担任圈地建城的重任,石垣工事是从大坂请来穴太伊豆负责,冈城的大重建开始了。志贺氏的时代,下原口城下町是狭田十川。根据加藤清正的指示,三宅六郎兵卫在西南设置正门并重建了现在的下原、近户的3座城门。(参考文献《中川年谱》、《中川年谱附录》)

4)到大坂城进行修缮的三宅氏

德川氏治理天下的时代,诸大名被命令出工役进行全国范围的修缮。大坂城的修筑,是由元和6年到宽永5年(1628)前后分3次进行,经历十年的大工程,中川久盛在元和7年9月10日任命三宅平右卫门为石割奉行。

中川的大坂城修缮
           时期        石丁场
第1回工役 元和6年    二之丸西·东面23间3尺
第2回工役 宽永元年   本丸6间5尺
第3回工役 宽永5年    二之丸南面11间6尺9分

德川时期全国修缮的城,在城的石垣上都能看到刻印,在大坂城的中川家石丁场的刻印上就能看到三宅氏的符牒(标记)。

5)以心流之祖三宅半左卫门政友

日本剑术流派中有“心”字的共计407家。以心流堪称其中第一流的剑术流派,创建者为冈藩士三宅半左卫门政友以心。

政友的父亲是长兵卫。据说同时被称为理右卫门政赖,天正年中被中川秀政公雇用,文录之役中割取敌将首级,也救助福岛正则于危难之中。秀成公时俸禄为300石,庆长7年隐居,后出仕京极若狭守忠高,俸禄为500石。

政友据说是元和6年,其父政赖在广岛居住时出生,被认为继承了父亲的剑术,并且更加出众。先后师从五坪长枪术和户田、朴传、无极、新阴一刀流,最后终于悟到“没有心的地方也会没有剑之道”的道理,并取其意创建了以心流。

贞享5年7月2日,四代久恒公的时候归藩。作为藩主和藩士的师范教授以心流。元禄8年7月16日,在久恒公丧葬仪式时成为可到碧云寺庙所的扈从,可见主家对其的人格信任。

元禄13年12月5日死去,享年80岁。坟在大正公园山腰,现在找不到了。

6)冈城下的三宅氏府邸

详细描绘冈城城内和城下住址配置的古图15种,保存在竹田市的市民美术展览室《水琴馆》。家臣的名字标在《冈城下家中图(天明7年,即1787)》中,在伊豆坡居住的三宅氏也被确认了。地图有175厘米X304厘米,非常大而且很有价值。而丰后国全图以纵5.4米横5.2米被称为县内最大的地图。(附图7

第三章 成为丰后国冈藩商人的三宅氏

1)为什么会成为商人呢?
    文禄3年,追随中川秀成迁到丰后国冈藩(大分县竹田市)的,是三宅六郎兵卫及其子和泉、伊贺,六郎兵卫的外甥伊右卫门和村清、村家的父母和子女。(参见附图5的宗谱)
     按史料记载他们获得以下俸禄:
   姓名                  石高
三宅和泉                340石
三宅角兵卫(伊贺的儿子)   120石
三宅伊右卫门             200石
三宅村家                130石

三宅氏的子孙以后就世代在中川家侍官,不过伊右卫门的次子——传右卫门,因为身体病弱不能出侍,就请求做商人。在新町建造房屋和店铺,商号名叫“万屋”。传右卫门有二个儿子,成人后将房屋和店铺分割(就是分家了)。次男传助,成为商号“笹屋”一家的祖先。直到明治时期,在冈藩万屋三宅家和笹屋三宅家还在进行买卖交易。

2)活跃的商人三宅氏

据史料记载万屋是主要经营运输业的杂货店,从下表可看出作为商人的三宅氏十分活跃,从中也可看出万屋的变迁。

姓名 继承的年代 店铺的构造(规模) 役职
三宅传右卫门(万屋的祖先)善兵卫 宽文年间 正门(入口)6间半入内15间5尺 町目付相勤

长兵卫 宝永年间 正门6间半入内15间5尺 新町组头相勤

弥平治 宽保年间 正门3间半入内15间5尺 目付相勤(与父亲长兵卫及其嫁到别家的长女分家了)

弥平治(因长男新之助23岁就死了, 这个是来自新町龟屋的养子) 安永年间 正门3间半入内15间5尺 目付兼壶岁相勤及新町组头相勤

弥三右工门(臼杵挂町居德铺的养子) 文政年间 正门3间半入内15间5尺 府内町组头相勤

司马藏 天保6年2月13日冷不防被官员派往相成居屋铺 札场出勤

礼太郎 天保13年 札场出勤
海藏

惠藏(海藏长女的养父) 明治年间

在明治末年时以军人春男作为养子,万屋三宅家由于惠藏不愿经商而停业了。

3)曾为御殿的美人

三宅司马藏的第4个女儿(文化10年6月11日生,即1813年),在文政12年,诸侯出行时举起头看了主公的脸。立刻就被召进城中。因为当时民众在诸侯出行时举头看主公的脸的话,会以无礼之名被杀。家族里的亲属全都赶来与16岁的她做最后的道别,穿上漂亮和服的她于文政12年12月8日(1829年)进城。

然而,第11代藩主中川久教公,举起头看了她的脸一眼,就将她安置在河内谷部屋的小妾房中,并与她生了肆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但天保15年6月22日(1844年)32岁的她年纪轻轻就病死了。高山武一郎收领了她的尸体,吉田大人替她举行了丧葬仪式,根据其遗言在其父母坟前被埋葬了。现在她的灵牌,还在大分县杵筑市三宅家被供奉着。

三宅家和中川家,从前都是摄津豪族而且居城靠得很近。中川久教公一眼就看中了三宅家的女儿,也是很有趣很有缘分的事情。

下面是冈藩藩主中川家系略书,上面记载了11代藩主中川久教公从三宅家娶了一名小妾。这幅卷轴有5米长25厘米宽,从中川赖清公到中川久教公的历代中川家所有人的姓名都被记在上面。(大分县杵筑市三宅氏收藏)

(附图8)

4)三宅礼太郎的趣话

礼太郎号龄月,其人身材魁梧,行为磊落而好酒。本来有一家开在新町角、叫“万屋”的主要经营运输业的杂物店,但他自己却跑到御札场仕官。是个滑稽诙谐,有能力一口气处理复杂事情的人。因为感激父亲的遗妾对三宅家尽心尽力,就自己一个人挑着棺材在正觉寺为她举行了葬礼(好大力气!)。

礼太郎从宫岛商人那购买了宫岛杓子,在丝毫也未处理的情况下使用因而感染病患。到了11月末,“万屋”家人热情的护理没有起到效果,家里人要他留下遗言。礼太郎就让其子取来店中卖剩下的杓子,在很多的杓子上一一写上自制的狂歌。他的儿子身着乌帽子直衣,从正月2日起每家每户赠送这些杓子。

附:

1)日本全国与三宅有关的地名:

与三宅有关的地名,一般认为来自屯仓(存放谷物的仓库)、宫家(官府),此类地名以近畿与北九州较多。

2)三宅氏的菩提寺:

是竹田市净土宗的正觉寺。那里安葬着文录3年(1594年)与主家中川家一起转封至丰后冈藩以来三宅氏的祖先们。庆长11年(1606)创立,由冈藩第一代藩主中川秀成修建。寺内安放着清秀公木雕像,德川家历代将军的灵牌。正殿因为火灾被烧掉,天明7年(1787年)重建。是座至今有近四百年的古老寺院。

三宅氏,在其六百多年的历史中,从永德2年(1382年)到永禄5年(1562年)的180年间,以三宅城为据点多次更换阵营努力保全自身,充分体现出在乱世中顽强而狡诈的生存智慧。但是在以后的400多年间,因为世事相对平和而且没有足够的能力,因而显得有点碌碌无为。不过,作为摄津国人,三宅氏仍然在历史上留下自己重重的一笔。其实想想看,在太平盛世安心生活也是一种见风使舵啊!

以上文章主要参考资料:

http://www.geocities.jp/ken_miya_ybb/

http://www2.harimaya.com/sengoku/html/s_miyak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