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王朝是个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大王朝,在公元十世纪初由高句丽贵族后裔王建所建,都开京。早在高丽建国初期,就有北方大国辽国的军事威胁。面对强大的敌人,高丽的军队却非常神勇,是第一个打败辽国铁骑的军队。与辽国互为宿敌的北宋因此与高丽结盟。然而,高丽虽然得到北宋的协助,但是与辽国长达数十年的战争越来越加重国内的负担,终于在十世纪向辽国“称臣”。不过这仅仅是表面上的称臣而已,其后高丽与辽国还是进行了几场中小规模战争。而高丽除了君主称“王”外,其他地方的待遇也与“皇帝”等同。
活跃于辽东半岛的女真族先后灭亡了辽国和北宋,建立了金国。金国与高丽之间虽有几次小冲突,但总体上是趋于稳定的。高丽向金国“称臣”,金国不干涉高丽内政。两国的和睦赐予了高丽王朝长期的和平,同时由于科举制度的贯彻,文臣在高丽朝廷里的地位逐步上升,相反,武臣就渐渐被排挤出权力核心之外。手握重兵的武臣当然不会善罢甘休,政变的种子就此埋下。
本文要介绍的,就是从1170年到1219年这五十年的时间里,高丽王朝中叶的一个武臣专权的“武人时代”。
主要人物:李义方、郑仲夫、庆大升、李义旻、崔忠献
参考资料:《朝鲜通史》、《高丽史》、《高丽史节要》、《东国通鉴》
一、风雨!动荡前夜(1126——1170)
要说起1170年的武臣政变,还是要追溯到仁宗时期的外戚之乱。1123年(北宋 宣和五年,辽 保大三年,金 天会元年),仁宗大王王楷被他的外祖父李资谦拱上王位。李资谦作为高丽的太国丈,又有名分又有权力把持朝政。以李资谦为首的仁州李氏外戚权倾朝野,争相附和的大臣更是不计其数。在这样的情况下,竟然有一位大臣敢于站出来挑战李资谦的权威,他就是朝鲜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史学家——金富轼。当李资谦多次试图提升自己政治名分地位的时候,金富轼总是勇敢地站出来阻止。李资谦非但没有处罚他,相反却经常提拔金富轼,使之成为朝廷重臣。或许李资谦这么做的目的,是要拉拢士人之心。但却埋下了武臣政变的伏笔。
1126年(北宋 靖康元年,金 天会四年),李资谦终于无法克制自己的欲望和野心,发动政变烧毁了皇宫,把自己的外孙仁宗大王给幽禁了。仁宗为了摆脱李资谦的控制,拉拢他的心腹拓俊京,许以利益,使李拓二人反目。在拓俊京火并李资谦之后,仁宗也借助西京势力除掉了拓俊京。从此仁宗得以亲政,掌握实权。
高丽王朝的太祖大王王建崛起于平壤(原高句丽的首都),并在平壤内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行政机构,安置了大量文武官员。因此平壤也被称作西京。然而,高丽王朝真正的首都是开京而非西京。从开国时代起,西京派官员与开京派官员就展开了长久的权力争夺战。这一次,仁宗依靠西京势力得以掌握朝政,必然助长了西京派的实力。一个叫妙清的僧人趁机登场了。
妙清在当时高丽的佛界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他的“太一玉帐步法”和“阴阳地理说”很能迷惑百姓,甚至能够吸引当朝重臣的目光。由于他在他的阴阳地理说里极力强调西京的王气比开京要好,所以得到了西京派官员的支持。以郑知常为首的一批西京派官员说服仁宗让妙清进入朝廷中枢。对于极度崇信佛教的高丽王朝来说,僧人入宫干涉朝政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果然,妙清向仁宗提出要迁都西京。此举一出,马上遭到了开京派官员的极力反对。尤其是金富轼这样的官员,更是主张取缔妙清的邪教。迁都一事最终作罢,而妙清也在西京派官员的保护下回到了西京。
1135年(南宋 绍兴元年,金 天会十三年),妙清联络了一大批西京派官员,公然举兵叛乱。妙清自立为国主,改国号“大为”,改年号“天开”,建立“天遣忠义军”进逼开京。此刻已然是朝中重臣的金富轼在仁宗的支持下,于翌年平定叛乱,诛杀了妙清等反贼。这次平乱过程中,西京派遭到了空前未有的巨大打击,势力大幅下降。从此,开京势力在金富轼的领导下掌握了朝政。
经历了两次事变的高丽王朝重新稳定了下来。和平也让军人无所事事。金富轼本就是文臣出身,在他治理国家的时候,是不需要武臣出力的。深得仁宗信赖的金富轼除了编撰《三国史记》(记载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的历史,堪称朝鲜的《史记》)外,还负责选拔新的官员。由于和平年代的关系,这些官员自然绝大多数都是文人。武官逐步遭到排挤,而文武官之间的矛盾也是越来越大。
矛盾必然带来冲突。就在1144年(南宋 绍兴十四年,金 皇统四年),仁宗宴请了二十多位科举考试的及第者。这批青年自然都是文人出身,被仁宗挑选录用进入了朝廷中枢。其中,这一年的科举考试状元就是金富轼的儿子金敦中。其实以金敦中的实力能勉强进前三甲就已经不错了,仁宗考虑到金富轼的地位,才让金敦中当状元的。与金敦中等人同时被宴请的,还有武官郑仲夫。这个郑仲夫来头不小,他年轻时就是个美男子,且孔武有力,又熟知兵法,受到宰相崔弘宰的亲自提拔。年长后,因其胡须茂密,又得了个“美髯公”的绰号。不曾想到,年轻气盛的金敦中对武人出身的郑仲夫颇不以为然,竟然当众用烛火去烧郑仲夫的美髯。郑仲夫也顾不上场合了,大怒之下动手打了金敦中。金敦中不过是个文弱书生,哪经得起一个身经百战的军人来打,马上就重伤倒地。后来金富轼派人抓住了郑仲夫,将他关入打牢拷打。仁宗为免双方矛盾恶化,便出面释放了郑仲夫。不过,仁宗的调停已经无法浇息郑仲夫心中的怒火,今后的武臣政变,可以说就是郑仲夫对金敦中的复仇。
仁宗死后,其长子毅宗王晛即位。毅宗是个好逸恶劳沉溺酒色的国君。他把权力几乎完全下放给当初被仁宗和金富轼提拔上来的文官。尤其是金敦中更是接替了其父的位置掌握了实权。武臣被进一步排挤。同时,在毅宗时代,文臣竟然可以公开羞辱歧视排挤武臣,加剧了文武官员矛盾的恶化。
1167年(南宋 乾道三年,金 大定七年),毅宗在游历奉恩寺的时候,金敦中的马匹不慎踩踏了地上的弓箭,将一支箭弹到了龙辇的旁边。毅宗不知是金敦中的马匹所为,误认为是有人行刺。金敦中为了洗脱嫌疑,便诬赖毅宗的二弟大宁侯王暻的家奴。毅宗听信谗言,认为是大宁侯阴谋篡位,便将他流放,将其家奴尽皆斩首。此事件虽然没有直接涉及武臣,但因大宁侯向来是支持武臣反对文臣的,所以他的流放也引起了武臣的不满和愤慨。
一次次的冲突令文臣与武臣之间的矛盾到了无法调和并且一触即发的态势。震惊中外的大政变即将来临。
二、激突!政变开始(1170——1175)
1. 第一次武臣之乱(1170)
自大宁侯被流放后,武臣们便开始策划政变。李义方、郑仲夫、李高,这三位对文臣怀有极度怨恨的武臣聚集在了一起,阴谋伺机向文臣发动反扑。毅宗经常和文武官员巡游各地,这给了武臣很好的机会。
毅宗的母亲恭睿太后,是极度崇信佛教的人。恭睿太后由于年老体衰,不堪劳顿,便要毅宗代替她寻访各地寺庙,行善积德。不过,毅宗总是借着寻访寺庙的机会,网罗各地美女,甚至在寺庙内大摆酒宴,和众美女饮酒作乐。而朝中绝大多数文官此时多已贪污腐化。除了文克谦等极少数文官之外,其他文官都对毅宗溜须拍马。毅宗每次出访,都要带上这些腐败官员。而出访的保卫工作,则交给了武臣。1170年(南宋 乾道六年,金 大定十年),一些官员称预示毅宗万岁的“老人星”出现于南方夜空,毅宗出巡观看老人星,于旧历八月来到了普贤院。
隐忍数十年的愤怒终于在普贤院爆发了。承担保卫毅宗工作的,主要是李绍膺和郑仲夫两位老将。这次巡游路上,毅宗的车马队伍翻山越岭,奔波了全国数家寺庙。两位老将军劳心劳力,不但得不到毅宗的嘉许,而且还要受到文臣的嘲弄。在普贤院,毅宗突发奇想,要随行武将表演“手搏戏”(跆拳道的前身)。李绍膺年事已高,加上路途中身体劳累,同行将领不忍与之比武。这个时候,文臣韩赖跑了出来。这个韩赖不过是个记录毅宗日常生活的起居注而已,一个小官。但他由于一直在毅宗身边,阿谀奉承的本事非常厉害,深得毅宗喜爱,是个宠臣。李绍膺虽然过去是个勇冠三军的大将,但现在只能算个病悠悠的老朽。韩赖狠狠打了李绍膺一个耳光,极大地羞辱了这位老将。郑仲夫见状大怒,上前厉声斥责韩赖。毅宗抓住了郑仲夫的手,安慰了一番,并要他好自为之。显然,这些文臣很可能在毅宗回京之后就要除掉郑仲夫等武臣了。然而,郑仲夫早已经做出了在普贤院发动政变的计划。
就在李绍膺被侮辱的第二天凌晨,武臣郑仲夫、李义方、李高在普贤院五门宣布起兵,号召将士们团结起来打倒腐败的文臣。随后,李义方和李高率领军队包围了普贤院,首先杀了李复基、林宗植两个文臣。金敦中事先得到消息,已经逃回开京。韩赖则躲到了毅宗的龙床底下。郑仲夫率军杀入普贤院内的毅宗寝室,不顾毅宗还坐在床上,就把韩赖从床下揪了出来,当着毅宗的面将他杀害。随后,李义方、郑仲夫、李高等人以毅宗的名义,开始在普贤院里大开杀戒,随行人员只要是文官或是与文官亲近的将士,就难逃一死。国君毅宗则被软禁。
一番杀戮之后,武臣们仍然觉得不过瘾。这个时候,才刚刚有人提醒李义方,金敦中已经逃跑了。李义方担心金敦中跑回京城搬救兵,就马上与郑仲夫和李高挟持着毅宗率军赶赴开京。武臣的军队总算先于金敦中回到京城,大军一入城就以毅宗的名义大肆杀戮朝廷官员,甚至连这些官员的家属亲朋也不能幸免。原本守卫京城的武臣也早已不堪文臣的羞辱,非但没有阻止李义方等人,反而加入到他们的屠杀行动中去。李义方的部将陈俊认为杀戮过分,希望李义方能够避免滥杀无辜。李义方不听,且纵容士兵屠杀与自己有仇怨的人,这样,屠杀的规模增大。杀戮过程中,文克谦不惜生命站出来斥责武臣。李义方也素闻文克谦的大名,知道他与其他文官不同,是个清廉刚正的官员,所以就饶他不死。杀戮过后,毅宗被迫将权力交到了武臣手中,封李义方和李高为“鹰扬龙虎军中郎将”,总揽兵权。
旧历九月,毅宗总算回到了皇宫。回宫的毅宗为了夺回大权,与宦官王光就(高丽的宦官不一定都是阉人,王光就就是身体健全的)等人阴谋暗杀郑仲夫。不料此事被李高安插在皇宫的密探得知。就在密谋的当晚,李高率部将蔡元、梁淑等人闯入皇宫,斩杀了王光就等人。李高杀红了眼,甚至要杀毅宗,被梁淑阻止。不过,武臣们已经无法容忍毅宗的存在了。郑仲夫将毅宗废位,把他流放到巨济岛,又把太子流放到珍岛,随后杀死了年幼的太孙。接着,郑仲夫要杀毅宗的爱妃无比。恭睿太后出面替她求饶。郑仲夫考虑到太后在高丽佛界的权威,碍于宗教影响力,不得不买她的面子,放过了无比。皇室内的大清洗,就告一段落了。
可是,金敦中还活着。郑仲夫为了杀害这个曾经侮辱他的仇敌,发布了悬赏令。后来,郑仲夫收买了金敦中的家奴,终于在深山里抓到了金敦中。严格说起来,金敦中其实并非与韩赖、李复基等文臣一党,只是由于他是金富轼之子,又在1144年“燃髯事件”和1167年“流矢事件”得罪了武臣,才有了此报应。郑仲夫将金敦中杀害后,终于命令部下停止了开京内的屠杀行动。
不久,郑仲夫、李义方等人拥立毅宗的三弟翼阳公王晧为新君,是为“明宗”。明宗即位后,册封李义方、郑仲夫、李高三人为“壁上功臣”(高丽开国时期册封功臣最高的名号),重新改组了政府。李义方等武官不用说,政权、兵权尽皆把持。此外,也继续留用了文克谦等极少数的清廉文官。不过,李义方、郑仲夫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权力,在朝廷之外设立了“重房”这个政治机构,招揽了一些重要的官员,企图逐步架空朝廷。另外,“重房”排挤了李高,引起了李高对李义方的不满。
就在武臣政变的同时,高丽的宗主金国派了一位使臣耶律糺,是来庆贺毅宗寿辰的。显然金国不可能预知毅宗被废的消息,因此这位使臣扑了个空。作为宗主国来说,是不能容忍高丽国内发生政变推翻国君的。为了平息金国的怨恨,郑仲夫派工部郎中庾应圭到金国解释情况,谎称毅宗突患疾病所以让位给明宗的。金国不愿过多干涉高丽内政,所以也不深究。双方避免了一场冲突。
2. 李义方VS李高
1171年(南宋 乾道七年,金 大定十一年),同为武臣的大将军韩顺、将军韩恭、史直哉等人,不满李高、李义方等人滥杀无辜。李高得知此事后,将这些带有不满情绪的武臣全部杀害。由此揭开了武臣之间相互屠杀的序幕。
李义方与李高之间素有仇怨。李高对李义方有两点不满。第一点,李义方在朝廷里仍然起用了一部分文臣,而李高认为朝廷应该完全由武人来掌控;第二点,李义方在新设立的“重房”机构中,不断排挤李高。李义方显然是看出了李高的野心。
为了夺取权力,李高结交了一些同样怀有野心的僧侣。他利用恭睿太后和明宗的崇佛心理,摆下了佛教法会,并邀请了李义方。李高试图要让那些僧侣在法会上刺杀李义方。不料,李高的部下校尉金大用早已被李义方收买。金大用及时将消息通报给了李义方。李义方率领部队赶到法会现场,趁李高出门迎接的时候立刻将他打死。随后,李义方的军队把与李高同谋的僧侣以及家人全部杀害。
李高死后,他的部将蔡元准备请地方军入京给李高报仇。李义方事先得知消息,又将蔡元杀害了。同时为免后患,李义方开始在京城大肆捕杀李高、蔡元的亲朋。
去了金国的庾应圭带了金国特使完颜靖回到了高丽。完颜靖提出要见退位的毅宗,被郑仲夫、李义方拒绝。不过,武臣们收买了完颜靖,请他说服金皇帝承认明宗。一年后,金国的圣旨下来,正式册封明宗为新的高丽国王。
可是,明宗并不是真正的国君。他只是李义方和郑仲夫的傀儡而已。1171年末皇宫发生了大火灾。明宗请求武臣派兵救火。李义方担心这是明宗设计要陷害自己,所以拒不发兵。皇宫损失惨重,明宗不禁当众放声痛哭。
现在,武臣之间的矛盾,转移到了李义方和郑仲夫身上。李义方在除去李高的行动中积攒实力,逐步压过了郑仲夫。不久,李义方借明宗圣旨任命郑仲夫为“判西北面兵马事”,企图将他外调。
3. 第二次武臣之乱(1173)
就在李义方和郑仲夫在明争暗斗之际,东北面兵马使金甫当,起兵攻打京城。金甫当提出复前王、杀奸臣的口号,笼络了大批将领以及朝中大臣,企图内外夹击拿下开京。在此之前,金甫当已经秘密派人到巨济岛救出了毅宗,把他安置在讨伐军的本部庆州。
李义方、郑仲夫得到消息后,停止了内部争斗,派遣李义旻、朴存威等将领率领大军前往抵挡。李义旻,是李义方的族弟,身长八尺,臂力过人,是个有名的大力士。早年他横行乡里,依靠着族兄李义方当官的势力,欺压良民。后来他被李义方选入军中,经常给毅宗表演“手搏戏”。第一次武臣政变中,李义旻也给李义方立了不少功劳。李义方待他犹如自己的亲生弟弟,视为己出。这次派李义旻去对抗金甫当,正是要历练他的军事领导才能。
在与金甫当的战斗过程中,李义旻又得到了大将杜景升的相助。杜景升曾经反对过李义方发动武臣政变,李义方爱惜他的军事才能,才没有杀他。这一次,杜景升帮助李义旻作战,令李氏兄弟颇感意外。后来,杜景升的地位逐步提高,成为武人中一个很重要的力量。
李义旻、杜景升等人攻打之下,金甫当的讨伐军大败。李义旻生擒了金甫当,将他押送到京城。从金甫当及其手下的口中,李义方得知朝廷中也有人与他们勾结。随后,李义方又掀起了一股屠杀浪潮,在京城内大肆捕杀文臣。有些武臣想趁机除掉所有文臣,捉拿了宰相尹鳞瞻。庾应圭为了救尹鳞瞻,只身犯险到了李义方的军营,请求他释放尹鳞瞻。李义方考虑到尹鳞瞻的政治才能和声望,为收买人心将他释放。不久,李义方也停止了京城内的屠杀行动。
然而,毅宗还活着,始终是让人头疼的。李义旻本来就是庆州人,对庆州了如指掌。他秘密潜入庆州,将毅宗骗到了坤元寺。李义旻、朴存威将毅宗杀害,并把他的尸体投入坤元寺附近的河川之中。后来坤元寺的僧侣把毅宗的尸体捞了上来,暗地里埋在了坤元寺的菜园内。
4. 郑仲夫VS李义方
杀了毅宗之后,李义方的权势如日中天,被封为“卫尉卿兴威卫摄大将军知兵部事”,又将女儿嫁给了明宗的太子,成了皇室的亲家。不要说是郑仲夫了,就是李义方的亲生哥哥李俊仪也深表不满。李俊仪斥责李义方有三大恶(弑君、胁后、专权)。李义方欲杀李俊仪,被文克谦阻止。此时李义方已将文克谦视为亲信幕僚,加上后来郑仲夫也出面调和,所以放过了李俊仪。
1174年(南宋 淳熙元年,金 大定十四年)旧历九月,西京留守、兵部尚书赵位宠在东北两界举兵讨伐李义方。一个月后,赵位宠聚集了四十个城的兵力,杀奔开京而来。李义方赶紧派尹鳞瞻、杜景升、李义旻、石邻等人率领大军前往抵抗。赵位宠则派安北都使姜遇文说服北方几个大州的长官增调援军。
尹鳞瞻的部队在途中突然遇到了大风雪,被困住。不料赵位宠的军队埋伏在旁,趁风雪攻击。尹鳞瞻大败,险些丧命,幸得郑仲夫之子郑筠所救。尹鳞瞻与赵位宠的第一次交锋以失败告终。其后,尹鳞瞻得到杜景升、李义旻和石邻的相助,与赵位宠军再战,将之击败。赵位宠无奈领军回撤,以西京为根据地,与尹鳞瞻展开了拉锯战。尹鳞瞻久攻西京不克。赵位宠则趁机调来一支奇兵绕开尹鳞瞻的大军直接攻击开京。开京兵力不足,李义方死守城池。尹鳞瞻无奈撤军回京救援,将赵位宠的军队击退。
稍稍稳定局势后,李义方任命尹鳞瞻为大元帅,率同奇卓诚、陈俊、文章弼、李义旻诸将及诸路大军,再次攻打西京。由于明宗感慨杜景升忠义,所以这次没让他随同出征。或许是明宗预知到京城之内又将有一次变乱。
李义方在这次对抗赵位宠的部署中,完全将郑仲夫排挤在外,令他深表不满。郑筠劝父亲郑仲夫除掉李义方。李义方似乎是提前知道消息一样,到郑仲夫家中拜访,表白心迹,并认郑仲夫为“义父”。不过,郑仲夫没有领李义方的情。他已经决定要杀李义方夺权了。
等到尹鳞瞻等人正式出兵后,郑筠假托李义方的亲近僧侣宗旵,把李义方骗到了郑筠军中。随后,郑筠杀害了李义方、宗旵两人。郑仲夫及其部将宋有仁则出兵杀害了李义方的兄长李俊仪和亲信高得元、柳允元等人。郑筠还派人通知奇卓诚,要他除掉尹鳞瞻。庾应圭及时告知了郑仲夫。郑仲夫考虑到战事未平,制止了奇卓诚。此外,郑仲夫还饶恕了李义方的幕僚文克谦,要他出面安抚因宗旵之死而意图叛乱的僧侣。
郑仲夫基本扫除了李义方的势力后,率军进入皇宫,杀害了太子妃(李义方之女)。接着,郑仲夫挟持明宗改组了政府,并且加重了“重房”的权力,使之几乎完全取代了朝廷的地位。原来投靠李义方的官员,也见风使舵站到了郑仲夫一边。这一次的变乱,郑仲夫还算手下留情,没有杀多少人。而李义旻则抓住了领兵外出的机会,趁乱逃跑了。我们将在十年之后,重新看到他的身影。
西京那边,赵位宠得知李义方已死的消息,向朝廷表示愿意罢兵。郑仲夫不准,要尹鳞瞻务必消灭叛军,并派上了杜景升助阵。朝廷的军队在攻克北方重镇延州之后,又围攻涟州。赵位宠分兵支援。援军在途中就被杜景升歼灭。而涟州也随后失陷。赵位宠派部下金存心、赵规到金国请求支援。不料途中金存心杀死了赵规,将赵位宠外通金国的消息带到了开京。
尹鳞瞻率领朝廷大军再次围攻西京。赵位宠一面死守城池,一面又派人到金国求援。赵位宠的使臣徐彦向金皇帝表示愿意割让北方四十个城池给金国,并同意将来高丽做金国的内属国。不过,金皇帝显然不愿卷入高丽内争,没有答应赵位宠的请求,把徐彦送回了高丽。而尹鳞瞻一时也无法破敌,双方僵持在西京。
在开京,郑仲夫为了取得恭睿太后的支持,重修了在武臣政变中被破坏的普济寺,而且派人找到了毅宗的尸骨,为他举行了国丧,表面上做出了一副善待皇室的样子。此时郑仲夫已是七十高龄了,明宗下赐“几仗”给郑仲夫。双方彼此“和谐”。不过,郑仲夫独揽大权的态势,是无法掩盖的了。
三、混乱!龙争虎斗(1175——1184)
1. 亡伊亡所伊之乱
郑仲夫掌握政权后,便开始了像李义方一样的集权统治,逐步用他的“重房”架空明宗大王的朝廷。朝廷官员崔察松等人,指责郑仲夫的女婿宋有仁贪污腐败,遭到了流放。李义方昔日的门客李永龄也以为李义方报仇为名,暗杀郑仲夫,却失败被杀。郑仲夫在京城不断打击反对派,目的就是要集中力量对付京城外无数的叛乱和起义。
前章提到的赵位宠之乱,持续了将近两年还没有被镇压。尹鳞瞻围攻了西京半年多没有丝毫起色,相反,麟州的将领康夫、禄升和郑臣等人,杀了麟州守将蔡允和,继而率麟州兵马叛乱,并支援赵位宠。赵位宠假装出城迎接,引诱官军进入西京城。结果在西京城内设置伏兵,打得官军大败。尹鳞瞻无奈向郑仲夫请求援兵。此外,金国已经通过赵位宠的使臣徐彦详细得知了高丽内乱的消息,虽然金国没有意思干涉高丽内政,但却试图趁火打劫捞点好处。就这样,金国朝廷纵容民间百姓和小部分军队越过鸭绿江到高丽北方城市去劫掠,给高丽制造了边患。郑仲夫刚想派兵救援尹鳞瞻并抵抗金国入侵时,就发生了亡伊亡所伊之乱。
从高丽中期文臣专政开始,连年的天灾和苛捐杂税压得农民喘不过气来。在武臣政变后,高丽混乱的局面给农民起义制造了机会。1176年(南宋 淳熙三年,金 大定十六年)春,公州鸣鹤所农民亡伊、亡所伊自称“山行兵马使”,发动农民起义,马上就占领了公州。郑仲夫派大将丁黄戴、张博仁率军镇压,却被农民军击败。很快,亡伊、亡所伊的军队就成为了各地起义农民军中最强大的力量。
显然,郑仲夫不可能再抽出部队来镇压农民起义了。所以,他被迫选择了安抚政策。郑仲夫宣布将亡伊、亡所伊的家乡鸣鹤所升格为“忠顺县”,并给公州的农民送上了抚恤的军粮。虽然这个怀柔政策短期内压制了农民造反的心理,但在亡伊、亡所伊的煽动下,起义的烽火再次高涨。
旧历六月,混乱的局势终于有所缓解。在尹麟瞻和杜景升的久攻之下,西京被攻破。除了赵位宠和他的亲信被诛杀之外,大多数叛军还是被赦免无罪了。尹麟瞻的目的很清楚,一是不想搞屠杀造成人心不安,二是要收编这些叛军让他们和农民军去打。可怜一代宰相尹麟瞻,在与赵位宠两年的相持战中,劳心劳力、身心憔悴,回到开京后不久就去世了。
尹麟瞻死后,杜景升升格为“西北面兵马使”,率领大军直扑亡伊、亡所伊的农民军。亡伊、亡所伊只能投降。杜景升派监察御史金德刚前往安抚。农民军暂时有所安顿。而金国百姓骚扰边境。郑仲夫一面派兵抵抗,一面派出使臣到金国解释情况。金皇帝也同意停止入侵。高丽取得了极为短暂的安定时间。
不久,亡伊、亡所伊因为不满朝廷的安抚条件,再次起义。而赵位宠的余党也趁势作乱,与农民军遥相呼应。郑仲夫一怒之下将忠顺县贬回鸣鹤所,抽调大军前往讨伐。由于开京内的局势有所稳定,反对派都被郑仲夫父子剔除,所以这一次,郑仲夫没有了后顾之忧,放心地多方调军平乱。数月后,总算歼灭了亡伊、亡所伊的农民军。而西方和南方的农民军和叛军,也很快被官军镇压。
2. 庆大升VS郑仲夫
连年的征战不仅混乱了高丽国内的局势,也让郑仲夫感到疲惫不堪。尤其是在尹麟瞻、奇卓诚等老将病逝后,将领的空缺不得不让郑仲夫感到头痛。郑仲夫一边继续让李义旻在外征战、不追究他和李义方的关系,另一边又破格提拔了许多人才,弥补职位的空缺。
1178年(南宋 淳熙五年,金 大定十八年),清州人和与州人因为移民的问题发生冲突。与州人被清州人击败。清州百姓趁机作乱。郑仲夫派出了刚刚提拔上来的两位将领朴纯弼和庆大升去镇压。庆大升是个年仅二十多岁的青年,可他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才能非常优秀。连年过七旬的郑仲夫都佩服不已。果然,庆大升不负众望,很快将清州叛军击败。明宗因此很喜爱庆大升,把他留在了京城保护自己。
原来,明宗不想做一个傀儡君主,郑仲夫的所作所为和李义方其实没有实质上的区别。因此,明宗也暗地招揽人才,凡与郑仲夫不睦者或是清廉官员,明宗都竭力拉拢。除了庆大升之外,杜景升、文克谦、韩文俊等文臣武将也深受明宗的信任。他们都是明宗用来对抗郑仲夫的力量。
左枢密院使文克谦、枢密院副使韩文俊都是清廉正直的官员。他们都受到了宋有仁的嫉恨。宋有仁是郑仲夫的女婿,他本已在“重房”出任要职,握有实权。但他出于传统观念还是希望得到国王的嘉许。文克谦、韩文俊都经常职责宋有仁的腐败行径,令宋有仁不满。有一次,宋有仁反对韩文俊选拔的武官,诬告韩文俊和文克谦贪污受贿。明宗相信文韩二人的清廉,没有听信宋有仁的谗言。此举一度令重房和朝廷严重对立。祸乱的种子就此埋下。
庆大升借着机会出头了。他和文克谦等人一样,对郑仲夫藐视皇室和朝廷、独揽大权的行为非常不满。后来,郑仲夫之子郑筠企图奸污公主的事情又被庆大升发现。在得到明宗的默许之下,庆大升和韩文俊、文克谦等就开始着手计划推翻郑仲夫政权。1179年(南宋 淳熙六年,金 大定十九年)旧历九月,庆大升得到牵龙勇士许升的相助,准备刺杀郑仲夫。又是利用佛教法会的机会,许升趁着护卫减少的时候,闯入房中杀了郑筠。庆大升得到郑筠已死的消息后,马上率领敢死队冲入皇宫,先杀了郑仲夫的亲信大将军李景伯,又进入了明宗的寝宫。在得到明宗的首肯后,庆大升、许升等人调动禁军,封锁了开京,捉拿郑仲夫及其部属。郑仲夫和宋有仁无奈藏在了普通民宅之内。庆大升率军全城搜捕,抓到郑仲夫和宋有仁之后,将他们斩首于市。一时之间民心大快,庆大升声望空前。当年的三位“壁上功臣”如今全部死去,朝廷一下子落到了庆大升的手中。
3. 都房
庆大升掌权后,毫无疑问要遇到很多反对者。就在庆大升刚刚杀了郑仲夫之后,明宗准备将郑筠生前的官职授予庆大升。吏部侍郎吴光陟向明宗进言表示反对。此举让庆大升不满。庆大升派他的表兄孙硕把吴光陟及其亲友杀死。将军金光英指责孙硕的残暴行径。庆大升又派中郎将宋得秀把金光英杀死。之后,庆大升又借弑君的名义通缉在外征战的李义旻。
不过,重房之中还有很多将领看不起庆大升这个小青年骑在他们头上。许多武官在外面宣传,说郑仲夫一代老将,铲除腐败文臣,讨平四方叛乱的“丰功伟绩”。庆大升得知后,该杀的杀,该抓的抓,可还是有人忿忿不平。于是,庆大升在重房之外,又设立了“都房”这个政治机构。原先都房是用来管理保镖的寻常机构,后来,都房吸纳了许多庆大升的亲信,权力越来越大,非但逐步架空了重房,也逐步架空了朝廷。
宋有仁的家臣史石球不满庆大升所为,计划作乱,被庆大升发觉后除去。之后,庆大升派出都房内的特务在整个京城搜捕心怀不满者,并动用酷刑,在京城内制造了恐怖的气氛。一些盗贼也假借都房之名,在京城内欺压良民。明宗大王对此非常害怕,后悔当初轻信了庆大升。
这时,明宗大王最宠爱的两个宫女纯珠、明春相继去世。明宗非常哀痛。庆大升提出要以嫔妃之礼厚葬纯珠和明春,引来了朝中大臣的反对。庆大升则借口弹压。不久,恭睿太后身患重病,明宗把他的弟弟王曦召进皇宫。王曦是毅宗的四弟,早年出家为僧,法号“冲曦”,此时已经封为“元敬国师”。冲曦虽是和尚,但行为很不检点,淫乱后宫,遭到右司谏崔詵的弹劾。庆大升得知后,以干涉皇族内部事务的借口,流放了崔詵。从此言路被阻断。
和庆大升一同推翻郑仲夫的功臣许升,在庆大升掌权后并没有得到重用,此时在太子宫中担任武官。许升经常在太子面前邀功,希望太子能够提拔自己。庆大升得知后,假意要提拔许升担任都房要职,把他骗到了家中即刻斩杀。之后,庆大升选拔了韩文俊、崔世辅等亲信担任朝廷要职,加大控制力度。
1181年(南宋 淳熙八年,金 大定二十一年)旧历三月,韩信忠、蔡仁靖、朴敦纯等武官不满庆大升独裁统治,起兵叛乱。庆大升的都房特务很快就得知消息。庆大升于是派军镇压,将三人擒获后,流放到了海岛。
知御史台事大将军朴齐俭的儿子朴葆光,得罪了李绍膺的妻子。李绍膺是第一次武臣之乱时的老将了,此刻已然过世。他的妻子独守空房,生活寂寞可怜。朴葆光欺负寡妇,被庆大升得知。庆大升的弟弟是李绍膺的女婿。由于这层亲戚关系,庆大升出面惩治了朴葆光。朴齐俭担心儿子的生死,以自己大将军的身份恳求庆大升饶命。庆大升不肯,而且也罢免了朴齐俭。朴齐俭是重房的要员,他的下台引来了重房对都房的抗议。庆大升则狠狠打击了重房,又一次削弱了重房的影响力。
一年后,全州的官奴竹同,不满长官陈大有的严苛暴行,率领士兵们犯上作乱,起兵造反。不久,竹同控制了全州,有进攻京城的态势。庆大升调派大军前往镇压。官军破城之后,除了杀死了竹同等首脑,又在城内展开屠杀行动。
庆大升的铁腕手段获得了成功,不但朝廷内没有其他武官再敢与他作对,而且外地的将领农民也不敢随便叛乱。不过全国人民恐怕做梦都没想到,自以为掌握整个高丽的庆大升,竟然会突然死亡。1183年(南宋 淳熙十年,金 大定二十三年)秋七月,庆大升去世,年仅三十岁。传说是郑仲夫的鬼魂在夜晚夺走了庆大升的性命。郑仲夫毕竟是提拔庆大升的人,而且对他很赏识。庆大升杀害了郑仲夫,也算是违背了知遇之恩。
一代英杰庆大升死后,朝中诸将马上就暗杀了与庆大升交厚的元敬国师冲曦。恭睿太后看到自己的爱子被杀,一气之下病倒,于年底去世。明宗大王为了平衡朝中势力,起用了李光挺、韩文俊、文克谦、文章弼、杜景升、廉信若、曹元正等文武官员,组成了一个新的政府。
四、复仇!阎王归来(1184——1196)
1. 李义旻重返开京
庆大升的突然死亡给高丽朝廷带来了一段时期的权力真空。不要说武臣之间互相争权夺利了,就是文臣也设法卷土重来压制武臣。作为高丽国王的明宗,一方面忙着处理恭睿太后的丧葬,另一方面又想趁机抓住权力,排除武臣的势力。不过,武臣势力牢固,朝中唯一能够镇住他们的人,就是杜景升了。杜景升当年就反对李义方和郑仲夫搞集权,又在一系列平乱过程中立下战功,是个对君主忠心耿耿的优秀将领。此时由他出面掌握政权的呼声很高,明宗也想依靠杜景升。可是,当初明宗就是太相信庆大升才会让他集权的。为免重蹈覆辙,明宗在提拔杜景升的同时,试图再找一个人来压制杜景升。这样,李义旻出现在明宗的视野里了。
李义旻在李义方死后,遭到了郑仲夫和庆大升的通缉。好在李义旻正巧率领军队在外平乱,所以有了缓冲的机会。期间,李义旻招兵买马编收降军,实力大大提高。明宗几次希望召他回来对抗庆大升,但李义旻考虑到自己的实力可能还不如庆大升,不想回京和他硬拼。现在庆大升死了,李义旻手握重兵驻扎在京城外,大有鲸吞京城之势。明宗担心他会趁机作乱威胁到自己,所以再次下诏请他回京。
其实李义旻就是在等这个机会。在他看来,杜景升过分忠君、为人刻板、不知变通,根本就威胁不到自己。1184年(南宋 淳煕十一年,金 大定二十四年)旧历二月,李义旻接到明宗诏命,率军回京。在皇宫便殿,明宗接见了李义旻。凶暴的李义旻丝毫没把国王放在眼里,其威势直冲霄汉,吓得明宗连连称好。在场群臣敢怒不敢言,并且叹息明宗的无能。
返回京城的李义旻开始要实行他的集权政策。他接管了重房,废弃了庆大升设立的都房,并起用了许多当年李义方的部下和自己的亲信。接着,李义旻要来打击文臣。当时有些术士预言武官会有厄运。李义旻抓住了这个机会,派将军李时用等人,进宫面见明宗,诬告文臣利用术士妖言要来打击武臣。在李时用等人的威胁下,明宗流放了宋詝、崔基厚、王许召等文臣到边境小岛。
庆大升的部将金子格,当年跟随庆大升一起讨伐郑仲夫,进宫平乱,后来得到庆大升的重用。李义旻为了将金子格除去,竟然称金子格当年平乱入宫是扰乱皇室的行为,逼迫明宗将金子格流放。
是年旧历十二月,明宗再一次改组了朝廷,任命韩文俊为“门下侍郞平章事判吏部事”,任命崔世辅为“门下侍郞平章事判兵部事”,任命文克谦为“太子太保”,任命文章弼为“参知政事”,任命李义旻为“守司空左仆射”。韩文俊、崔世辅、文克谦三人都是极有威望的官员,何况在这一次的任命中,崔世辅和文克谦之间还彼此推让官位,引来一片美誉,因此李义旻明知他们曾经帮助过郑仲夫和庆大升,却也暂时不敢将他们铲除。而杜景升也在一年后正式被任命为“参知政事”,有了名分干涉政务。这都是明宗希望拉拢力量对抗李义旻。
不过,明宗仍然觉得这样做还不够。他认为,自武臣政变之后,许多文官的官职都被武官兼任,如崔世辅。明宗想如法炮制,任命文克谦为“上将军”,让文官也兼任武官的官职。不久,崔世辅和文克谦一同来编修《毅宗实录》。两人相见笑谈。文克谦对崔世辅说:“儒官担任上将军之职,从我开始;武官来修国史,从您开始。”朝廷官职的混乱,可见一斑。无论官职变得多么的混乱,谁都知道,真正的权力,还是把持在李义旻的手中。
2. 镇压叛乱
重房的重新集权引起了高丽上下的不满。首先,校尉张彦夫等人,在京城作乱,试图铲除李义旻等人。李义旻派兵镇压后,活捉了张彦夫。张彦夫在被审判时直斥李义旻等人犯上作乱、贪污腐败。李义旻怒杀张彦夫,揭开了镇压叛乱的序幕。
1186年(南宋 淳煕十三年,金 大定二十六年)秋,耽罗发生叛乱。耽罗是朝鲜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自高丽王朝统一朝鲜半岛后就多次试图叛乱独立。这一次,趁着武臣作乱的机会,耽罗再一次发动叛乱。李义旻派独孤忠、池资深、张允文等人表面上前往安抚,实际上率军征剿,终将耽罗叛乱镇压。
另一方面,文克谦在编撰《毅宗实录》时,提出要将毅宗被杀一事详细真实地纪录。这毅宗大王可是被李义旻亲手杀的。李义旻当然不希望自己弑君的事情记录到史籍上去,因此派出军队干涉文克谦等人修国史。幸赖崔世辅的保护,文克谦的命算是保下来了,但被剥夺了修国史的资格。
文官与武官的矛盾越来越大。文克谦多次弹劾部分武官强占民田、收取贿赂的罪行。不要说李义旻心存怨恨,就是其他武官也非常不满。其中就有曹元正和石邻二人。他们原是李义方的部下,李义方死后他们就和李义旻一样,借率军出征的名义逃避郑仲夫等人的追杀。而石邻曾经诬陷西海道按察康用儒造反,闯入皇宫内殿威胁明宗。他们的威势比李义旻有过之而无不及,令李义旻感到了嫉恨。李义旻想利用他们和文官之间的矛盾将他们铲除。
果然,曹元正和石邻同谋,准备率军逼宫。他们派遣部下高令文、俊白等人,假冒杜景升之名,趁夜率同武士潜入皇宫,逼迫明宗下诏杀文官。李义旻得到消息后,派部下左承宣权节平率军进宫平乱。高令文、俊白等不敌,逃出皇宫,遇到了中郎将高安祐的埋伏,被擒。在审讯之下,高令文招供了曹元正和石邻是主谋者。李义旻立刻率军将曹元正和石邻两人全家一并擒获。随后,为了贯彻他的恐怖政策,李义旻屠杀了包括曹家和石家在内的一百七十多户家庭共数千人。京城内一片哗然。
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对于当时人来说不可思议的事。那就是身份秩序的变动。平章事金永宽很有权势,他的家奴平亮狐假虎威,也借着主人之名收取贿赂,并做起了生意,家里非常富裕。平亮的妻子曾经是少监王元之家里的奴婢。王元之有清廉的名声,有官却无财,平亮的妻子是他的奴婢,当然更加贫苦了。她嫁给平亮后,经常向平亮抱怨王元之如何如何苛刻。平亮勾结妻兄仁茂,假意请王元之赴宴,于途中将他杀害。
王元之的财产势力虽然不及平亮,但他的地位要比平亮高。身份等级上下之分让这件小事很快轰动全国。李义旻担心事态扩大,亲自下命将平亮一家流放到边境,并罢免了金永宽的官位。可是,这件事毕竟开了个打破身份秩序的先例,日后下层民众造反的事件越来越多。
1189年(南宋 淳煕十六年,金 大定二十九年)春,金世宗皇帝完颜雍驾崩。金世宗是金朝历史上最杰出的皇帝,在他领导下金朝国力非常强盛。他极力加强金朝与高丽之间的联系,同时又严格履行不干涉高丽内政的义务,让处于武臣之乱下的高丽王朝免去了受到外国入侵的后顾之忧。对于崇敬中华文化的高丽君臣,也不得不对这位夷狄之君心服口服。明宗和群臣都身穿素服遥祭,在场的金朝使臣也为之感动。不过,随着金世宗的驾崩,金朝对高丽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小。
同年,文克谦去世。一年后,韩文俊去世。两人的去世令文臣的势力越来越小。在李义旻的要求下,明宗又一次改组了朝廷。崔世辅出任太师,杜景升出任太尉,李义旻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朴纯弼担任“中书侍郎平章事”。一年后,朴纯弼去世,杜景升又出任了“判吏部修国史”,李义旻则出任“判兵部事”。
杜景升和李义旻同时受到提拔显然是明宗让武臣之间彼此牵制的计策。不过,实权毕竟掌握在李义旻手中。因此,明宗为了提高杜景升的威望,于1193年(南宋 绍煕四年,金 明昌四年)册封他为“壁上功臣”。重房诸将得知后,摆下了酒宴,请杜景升赴宴,为他庆贺。酒会上,杜景升非常高兴,酒醉后唱歌失态。李义旻嫉妒杜景升的同时,又担心他的实力坐大威胁到自己,就在酒会上怒斥杜景升不守礼数。后来,杜景升因为武官修国史遭到了众人的嘲笑。虽然他被封为功臣,但权威反而降低了。而李义旻则在崔世辅去世后,权势进一步加大。
3. 金沙弥孝心之乱
随着李义旻的独裁统治逐步扩大,各地的农民起义又达到了一个新高潮。其中,以高丽南部的金沙弥和孝心的起义为最大。金沙弥和孝心都是佛教僧侣。金沙弥是云门的僧侣,孝心是草田的僧侣。1193年秋,他们二人不约而同发动起义,后来又彼此合作,攻城掠地,号召百姓起来反抗李义旻的暴政。李义旻见这一次叛军的规模相当大,便派大将军全存杰会同李至纯等将领率讨伐军南下平乱。
李至纯是李义旻之子,他的野心不亚于他的父亲。据传,李至纯曾经编撰了一个童谣来迷惑他的父亲。这个童谣是“龙孙十二尽,更有十八子”。“十二”两个字合起来就是“王”字,“十八子”三个字合起来就是“李”字。这句童谣的意思就是,王氏高丽的基业走向没落,将有李氏来取代。李至纯的目的就是劝父亲废除高丽王,然后自立为王。李义旻并不是不想自封为王,而是考虑到他自己还没有独霸高丽实力。但李至纯可就等不及了。
李至纯认为自己是新罗王室的后代,他想推翻高丽重建新罗国。起义军首领金沙弥和孝心利用这一点,秘密派人赠送金银给李至纯,暗示可以支持他复辟新罗的计划。李至纯贪婪成性,自然是来者不拒了。李至纯和起义军的频繁接触,最后被讨伐军的司令大将军全存杰发现。
全存杰本想告发李至纯,将他处死。可是,考虑到李至纯毕竟是李义旻的儿子,李义旻是不会相信全存杰的话的。但全存杰是讨伐军的首领,身在其位的职责又让他不能不管这件事。两相为难之下,全存杰竟然选择服毒自杀。大将军一死,讨伐军乱作一团。起义军趁势猛攻,讨伐军大败。京城内的下层百姓也有起义响应的迹象。李义旻无奈开仓赈济京城内的贫民。
1193年底,李义旻任命上将军崔仁为“南路捉贼兵马使”、大将军高湧之为“都知兵马事”,再率大军前往南方平乱。崔仁、史良柱等将领英勇善战,不出几个月,就击破了起义军的精锐部队。1194年(南宋 绍煕五年,金 明昌五年)旧历二月,金沙弥被讨伐军围困,自行投降,后被崔仁所杀。
朝廷的讨伐军连战皆捷,起义军有被剿灭的趋势。不过,崔仁忽然下令停战,拥兵自重,还伸手问朝廷要军饷。李义旻得知后非常恼怒,命高湧之兼领崔仁的官职。高湧之率军讨伐,大破起义军。1194年底,起义军另一个首领孝心被擒杀。起义被朝廷完全镇压。
1195年(南宋 庆元元年,金 明昌六年)旧历四月,是明宗六十六岁的寿辰,在高丽时代,这被称为“天禧节”。李义旻借明宗之名,象征性地减免赋税,开仓济民,粉饰太平制造一片假象,用来作为“孝敬”明宗的礼物。其后,金国也派遣使臣来祝贺。听到这些消息,明宗这个傀儡国王自然非常高兴。不过在寿辰酒宴当天却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太子对明宗说:“现在的百姓都笑我是个‘老太子’。”太子的意思,是通过自己的年龄来间接祝贺父王的寿命非常长。不料,明宗却理解为另外一层意思。他回答:“寡人活了太久,的确过分了。”显然,明宗认为,太子可能嫌自己储君之位当太久了,想提前登基。这次的寿辰酒宴,令明宗和太子之间的矛盾暴露在大家的面前,预示着一场危机即将爆发。
五、集权!独裁统治(1196——1212)
1. 崔忠献VS李义旻
自以为牢牢掌握政权的李义旻,气焰不可一世。不过,接连不断的叛乱总有成功的一日。1196年(南宋 庆元二年,金 承安元年)夏,将军崔忠献发动叛乱,从李义旻手中夺取了政权。
崔忠献是在第一次武臣政变后提拔起来的,开始担任“别抄都领”,后来通过一系列的征伐官位越做越高。原本,他是李义旻器重的一位干将之一,没有什么造反的理由。但是,崔忠献的弟弟崔忠粹,却和李义旻有着深仇大恨。李义旻的儿子李至荣,曾经到崔忠粹的家中做客。李至荣仰仗父亲权势,骄横跋扈,强夺了崔忠粹家的鹦鹉。崔忠粹请求李至荣归还,不料却被李至荣的家奴绑架拷打。自此,崔忠粹和李家结下了梁子。后在崔忠粹的煽风点火下,拥有野心的崔忠献决定起兵造反。
一日,明宗游历普济寺。李义旻不愿浪费时间在佛教法事上,就以称病为名,住在弥陀山别墅休息。崔忠献兄弟得到消息,就和外甥朴晋材、部下卢硕崇等人埋伏在弥陀山。当李义旻得到明宗准备回京的消息后,就决定离开弥陀山前往明宗处护驾。崔忠粹抓住了这个机会,趁着李义旻将要骑马的时候,从旁突入,举起刀就要砍李义旻。李义旻武艺高超,避过了这一击。随后,朴晋材率军将李义旻团团包围,众人合力杀死了李义旻。
杀了李义旻之后,崔忠献等人率军赶到了明宗身边,护卫他回到了京城。回到京城时,明宗下诏诛杀李义旻的党徒。李义旻的儿子李至纯、李至光、李至荣三人率军抵抗。不料,“监行领将军”白存儒不愿继续跟随李义旻,因此背叛了李至纯。在崔忠献等人的合力讨伐下,李至纯兄弟三人逃出了京城。这个时候,明宗又调来了大将军李景儒、崔文清等人,让他们相助崔忠献追杀李至纯等人。
李至荣逃到了安西都护府。当地太守许大元,是李义旻的部下。李至荣和许大元强征军队,准备挥军反扑京城,当地百姓诸多抱怨。崔忠献的部下韩休在当地百姓的支持下,秘密率军潜入许大元的府邸,将李至荣和许大元当场斩杀。李至荣生前经常抢夺貌美的良家妇女,许多百姓都敢怒不敢言。他和李至光被称为“双刀子”。这次李至荣被杀,百姓们都拍手称快,同时崔忠献的权威也相应提高了。
与此同时,崔忠献兄弟借口打击李义旻的余党,在京城及其周围大肆屠杀无辜之人。崔文清、李景儒、吉仁、权节平等将领表示不满。崔忠献假意宴请诸位表示不满的将领,在酒席上将他们杀死。吉仁将军侥幸逃走,马上就率领军队回杀过来。崔忠献勇猛异常,竟然亲自闯入敌军,挥剑砍杀。吉仁的军队士气下降,不敌败走。慌乱的吉仁逃入皇宫,威逼明宗下诏杀崔忠献。白存儒放火烧皇宫,崔忠献趁机率军入宫。吉仁逃走。崔忠献则软禁了明宗。接下来,吉仁准备率领王轮寺的僧兵讨伐崔忠献。崔忠献将王轮寺团团围住,可吉仁还是逃走了。惊慌失措的吉仁逃到了北山山顶,见无路可退,只得跳崖自杀。
2. 集权
基本扫除李义旻势力的崔忠献,鉴于以前的教训,着手进行改革。要知道,李义方、郑仲夫、李义旻掌权的时候,除了打破原来的体制之外,根本就没有建立新的制度,所以他们的集权都是短暂的。庆大升虽然进行了改革,但可惜早卒。崔忠献显然是模仿庆大升,上台后就马上设立了都房,架空了重房。接着,崔忠献设立了专属他自己的别抄军。随后,他开始了朝廷的改革。首先,他借口国库空虚之名,大举裁汰朝廷文官。其后,崔忠献进行了土地改革,稳定纷乱民心,并且减轻了赋税。同时,崔忠献又趁着追杀李义旻之子李至纯、李至光的机会,撤换了许多地方官员,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在改革的过程中,明宗发现自己的权力没有丝毫的扩大。此刻他终于明白崔忠献与庆大升、李义旻一样,都有着自己的野心。于是,明宗联络了杜景升等官员,密谋政变,试图趁崔忠献立足未深,将其铲除。然而此事被崔忠粹的密探得知。1197年(南宋 庆元三年,金 承安二年)秋九月,崔忠献、崔忠粹、朴晋材等人率领大军进入皇宫,逼迫明宗王晧退位,把他软禁在昌乐宫。可怜王晧当了二十八年的高丽傀儡国王,历经李义方、郑仲夫、庆大升、李义旻、崔忠献五代政权,于此刻落下帷幕。明宗的太子与明宗不睦,误以为崔忠献会拥立自己为王,便错过反扑的机会,自投罗网,被崔忠献擒获,流放到江华岛。素有忠臣之名的杜景升也被诱捕,流放到紫燕岛,不久他便死在了那里。
废除了明宗之后,崔忠献兄弟拥立仁宗第五子平凉公王旻(由于和金皇帝同名,王旻后来改名为王晫)即位,是为“神宗”。不久,神宗就册封崔忠献、崔忠粹兄弟以及他们的父亲崔元浩为“壁上功臣”。而深受崔忠献倚重的大臣朴晋材、赵永仁、奇洪寿等也分别掌握了刑部、吏部、兵部的权力。崔忠献的家将金跃珍、卢硕崇则掌握了京城内外的禁军。
不过,崔忠献的野心令他不容与其他人分享权力。在其父崔元浩过世后,崔忠献之弟崔忠粹权力扩大。崔忠粹虽然才能平庸,但是野心却不亚于崔忠献。神宗的太子到了婚配年龄,准备迎娶昌化伯祐之女为太子妃。崔忠粹得知后,带兵进东宫逼迫太子娶他的女儿为妃。神宗不同意,遭到了崔忠粹的威胁。崔忠献闻知此事后,举了李义方强迫将女儿嫁给明宗太子却不得善终的例子,劝崔忠粹不要过分逼迫皇室。崔忠粹不听,一意孤行。崔忠献无奈请自家老母出面相劝。崔氏兄弟的老母亲苦劝,不料崔忠粹一怒之下将母亲推倒。崔忠献大怒,下定了除掉崔忠粹的决心。
太子婚配当日,崔忠献命令朴晋材、金跃珍、卢硕崇等人,埋伏在广化门附近。等到崔忠粹军队护送女儿进宫到达广化门时,崔忠献的大军将其团团包围。崔忠粹自知不敌,便主动请求崔忠献饶恕,愿意向皇室和母亲赔罪认错。但是崔忠献已经打定了除掉他的主意,岂肯因眼前的求饶就善罢甘休呢?于是崔家兄弟双方展开激烈交战。崔忠粹大败,突围成功,逃到了坡平县金刚寺,被追来的官兵所杀。老奸巨滑的崔忠献竟然假意痛哭,表明自己无意杀害其弟,并惩处了杀害其弟的几名官兵。
崔忠粹、杜景升相继死后,朝廷里已经没有人可以威胁到崔忠献的权力。他的集权计划获得了成功。
3. 变乱
就在崔忠献讨平李义旻以及崔忠粹、改革的力度还没有深入的同时,不满崔忠献集权的动乱已经开始了。首先就是崔忠献的奴仆万积发动了叛乱。1198年(南宋 庆元四年,金 承安三年),万积、味助伊、延福、成福、小三、孝三,六人借着外出打柴的机会,召集了各大贵族门阀家中的奴仆,在北山聚会。万积认为,自从武臣政变以来,高丽国内动乱不止,所谓的身份等级已经不再重要,要想出人头地,就应该乱世起义。随后,万积又在普济寺等地秘密举行集会,准备刺杀崔忠献夺权。不料,律学博士韩忠愈的家奴顺贞告发了这件事。崔忠献急调京城禁军前来镇压,万积等人悉数被杀。
万积之乱刚刚平定不久,晋州、金州、庆州等地也爆发了民变。崔忠献则分派大军前往讨伐。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战斗,这些地方的动乱告一段落。不过,庆州的官员房应乔虽然平乱有功,仍然被崔忠献罢免。原来庆州的官员思敬,是李义旻的部下。当年崔忠献曾派崔茂来追杀他,但思敬得到了房应乔的帮助而逃过一劫。认为房应乔和思敬不与自己一心的崔忠献,当然要将二人给除去了。
1202年(南宋 嘉泰二年,金 泰和二年),高丽的少数民族耽罗在首领烦石、烦首的带领下发动叛乱,企图独立。与此同时,庆州前将军石成柱也举起了“复兴新罗打倒高丽”的旗号起义。崔忠献派少府少监张允文去镇压耽罗独立,又派郞将同正裴元祐去诱捕石成柱。不久,两边均告捷。
变乱稍告一段落。但是神宗却年老体衰。1203年(南宋 嘉泰四年,金 泰和四年),在崔忠献强烈要求下,神宗将王位禅让于太子,不久含恨驾崩。太子王韺即位,是为“熙宗”。将军李光实、池龟寿等人不满崔忠献的专横,阴谋举兵作乱。池龟寿之弟池龟永暗地将此事告发。崔忠献将李光实等人擒获后,全部流放到了海岛。
熙宗即位后,崔忠献镇压了多次的叛乱和政变,功高震主。此时,他已身兼太师、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兵部、御史台事等多项官职官位,声名显赫,一手掌控了兵权、人事权、行政权,其威势也超过了过去的李义方等,俨然成为高丽真正的主人。
4. 新政
集权的崔忠献心里非常清楚,单单靠改革还不能维持其政权长久统治。说到底,崔家与过去的李义方等人,一样都是武臣,而不是能够治理好国家的文臣。之所以之前的一些政权会失败,过分排斥文臣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为此,崔忠献设立了一个“能文能吏”的官员选拔制度,选拔新的文官入朝为政。
能文能吏制度第一批获益者,就是李奎报和琴仪等人。李奎报是高丽王朝中后期非常有名的爱国诗人。他的一些诗作甚至能和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相提并论。不过,能被选为第一批人才,李奎报还有极高的政治能力和外交天赋。日后蒙古入侵高丽之时,李奎报竟然能以“三寸不烂之舍”令蒙古大汗窝阔台退兵。此举除了证明李奎报过人的外交才能外,也间接证明崔忠献的确有独到的政治眼光。而与李奎报同被选为人才的琴仪等人,也是在高丽文坛政界炙手可热的人物。为了奖励崔忠献的“贡献”,熙宗在兴宁府册封崔忠献为“中书令晋康公”。
不过,文臣的大量录用导致了武臣的不满。崔忠献的外甥朴晋材私自结交势力,收录门客,大有独立之势。而且,朴晋材在酒宴上经常吐露对崔忠献的不满抱怨情绪。崔忠献得知后,以安抚之名,骗朴晋材到了都房。随后,崔忠献命人割断他的脚筋,把他流放到了远岛。不久,将军韩琦、金南实也因表达不满情绪被流放。随后,崔忠献设立了“教定别监”这个官职,用来监督武臣。
独揽大权的崔忠献也让熙宗感到愤恨。显然熙宗没有明宗和神宗那样的忍耐力。他召将军王濬明、于承庆等人密谋刺杀崔忠献。崔忠献的部下金跃珍、郑叔瞻得知后,马上带领军队包围皇宫。在崔忠献的指挥下,大军入宫,杀死了王濬明、于承庆等人,软禁了熙宗。随后,崔忠献将熙宗及太子流放到江华岛。
1211年(南宋 嘉定四年,金 大安三年),崔忠献从江华岛召回了过去被流放的明宗的太子王祦,拥立他为新国王,是为“康宗”。崔忠献彻底完成了他的集权行动,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独裁统治。并且,自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和崔忠献作对。崔氏家族在高丽的统治,深深地扎根了。
六、爆发!全新时代(1212——1219)
崔氏政府的集权在康宗即位后达到了高潮,国内已经没有人敢和崔忠献对抗了。从武臣政变至此的四十余年纷争,终由崔忠献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武臣实权统治。高丽的政治体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官体制成功转型为完全的武官体制。
手握大权的崔忠献视国王康宗如无物。而康宗本人因为先前在江华岛的流放生活染上了严重的疾病,身患毒疮。这更给崔忠献大权独揽的借口。金朝使臣完颜惟基前来高丽,对崔忠献犯上的举动深表不满。崔忠献派选拔上来的文臣琴仪前去接待。琴仪以辩才驳斥了完颜惟基重王轻臣的理论,受到了崔忠献的嘉奖。此事可从侧面反映出崔氏政权的权威和牢固。
1213年(南宋 嘉定六年,金 贞祐元年)旧历八月,康宗脓疮发作,一病不起,不久就驾崩了。崔忠献拥立康宗的太子王瞮即位,是为“高宗”。高宗与崔忠献素不睦,但也迫于他的权势而被迫低头。不过,就在高宗即位的同时,先前被流放的熙宗却有卷土重来的想法。崔忠献派将军李光裕将熙宗关押到了乔桐县,打消了他复辟的念头。接着,高宗在太庙祭奠了先祖,稳定了王位。
国内局势稳定之后,考验崔氏政权的大事件来了。就在高丽内部武臣争斗的同时,中国北方的蒙古势力迅速崛起,很快就有超过金国的势头,也渐渐往高丽和其他北方民族势力渗透。蒙古成吉思汗扶植辽国皇室后裔耶律留哥为“辽王”,举行反金起义。耶律留哥的部将耶厮不却不甘受蒙古控制,背叛了留哥,重建辽国,改元称帝。成吉思汗则派军征讨,击败了耶厮不。耶厮不死后,他的部下金山王子和金始王子率军到达了高丽北方边境。1216年(南宋 嘉定九年,金 贞祐四年),金山王子的将领鹅儿乞奴率领数万大军攻入高丽。崔忠献任命大将军郑叔瞻、赵冲为元帅,率军前往抵挡。经过开平之战,辽军失败,暂时撤退。
接着,辽军内部发生内讧,金山王子被部将统古与杀害。而统古与则被部将喊舍所杀。喊舍统率辽军与蒙古军交战,不敌败北,遂决定集结主力军队南进,攻打高丽。崔忠献原派赵冲率军前往抵挡,但眼见赵冲势力坐大,崔忠献担心他会威胁到自己,因此中途将他召回京城。失去了名将赵冲的指挥,高丽军队溃不成军。1218年(南宋 嘉定十一年,金 兴定二年),辽军攻破高丽江东城。
危急情况下,崔忠献再次派赵冲披挂上阵。赵冲奋力抵抗,但仍然难以将辽军赶出高丽。此刻,蒙古军队追击辽军也进入了高丽。在蒙古的号召下,金国和东真国两方面也派兵援助。其中,蒙古将领哈真率一万大军,东真将领完颜子渊率二万大军,会同赵冲的高丽军队,三面夹击辽军。江东城包围战,高丽和蒙古东真的联军获得了全胜。辽军主帅喊舍自杀而亡。
在这场战役中,高丽人充分领略到了蒙古军队的威势。赵冲就建议崔忠献与蒙古结盟。赵冲认为,蒙古是北方各势力中最强大的,并且其战力要大大超过过去的辽国和现在的金国。崔忠献迫于形势的压力,同意了赵冲的建议。随后,高丽和蒙古结为“兄弟之邦”。蒙古为“兄”,高丽为“弟”。高丽对蒙古只贡不朝。高宗为了表彰崔忠献的功劳,赐他国姓“王”。
然而,崔忠献显然要独占大功,对于赵冲等将领则不加抚恤。赵冲便集结军队在西京留守,欲与崔忠献分庭抗礼。无奈之下,崔忠献请高宗出面,召回了赵冲。
对外战争总算结束了。1219年(南宋 嘉定十二年,金 兴定三年),一代权臣崔忠献去世,享年七十一岁。历经了50年的沧桑岁月,五大权臣中,只有崔忠献得到了善终。高丽时代的武臣政变也以崔氏家族的最终胜利落下了帷幕。崔忠献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崔瑀和崔珦争夺继承之位。崔瑀在除去了崔珦的近臣崔俊文、池允深等人后,掌握了政权,是崔家第二代掌权者。
崔瑀即位后,学习他的父亲,加强了集权程度,进一步架空了王权。三十年后,蒙古入侵高丽,摧毁了崔氏政权,降伏了高宗。武人时代宣告终结。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