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千岛小记 [打印本页]

作者: 金森宗康    时间: 2004-10-30 14:15     标题: 千岛小记

千岛群岛是将日本列岛与大陆连接起来的支点之一。其南端的国后岛,南距北海道本岛仅十海里,北端的占守岛之北和堪察加半岛的洛帕特卡角相距不过七海里。各岛之间的距离都不大,最远的是新知岛和武顿岛(三十四海里)在晴天,各岛之间均可相望。夏季多雾,东季有流冰,加之暗礁很多,所以海上交通的安全期仅限于春季。因此,仅管它地理位置重要,但却不能成为联接亚洲和美洲的通道。 和北海道本岛东北部一样,南千岛的居民也是阿伊努人,而北千岛则是阿伊努人和堪察加人的混种。对于千岛的考古始于战后,在北千岛发现的陶器经过比对,发现其与北海道本岛绳文式陶器的后期是相同的,证明了从南方来的阿伊努人对当地有很大影响。当然这并不是说毫无来自北方的痕迹,比如,阿留申人使用的口唆贝在北千岛曾被发现,古代爱斯基摩人和阿留申人使用的石灯也曾被发掘出来,这证明有从堪察加半岛移居到这里的人。但是生活在北千岛的堪察加人由于严酷的自然条件和远离文化,发展陷于停顿,而受北海道文化影响阿伊努人逐渐北上,最终将其同化。也就是说阿伊努人成为了千岛群岛的居民。 根据松前藩的记载,松前氏于1664年5月,将松前虾夷地图献给了幕府。现在此地图虽然已经失传,但还是存有可以断定为1667年幕府巡检使往访松前时所绘制的虾夷地图。该图在知床角到纳纱布角之间绘有大小39个海上岛屿,其中有34个岛标有岛名。把这张图的复制品和1700年松前藩献给幕府的地图作一比较,岛的大小,位置,形状虽然不同,但数目相同,顺序和岛名也几乎一致。这样看来,可以说在17世纪中叶松前藩已经相当详细地了解了千岛的情况。在当时,松前藩对千岛这些地方的称呼是库尔木塞,由于语言不通的原故这很可能是从千岛土人对堪察加半岛南部的居民称堪察加人转讹而来的。 松前藩在千岛设立了定期集市制度,分为几十个,指定家臣分别负责,并派交易船去各集市,这可能是因为松前藩已经认为这些地方已属其管辖了。1715年松前藩给幕府的报告书中写到:“得知虾夷地及库页岛,库尔木塞岛的虾夷人,有五,六十名左右,各处皆头人。但其上无总头。”就是说虾夷地虽有酋长,但没有总酋长,看来松前氏此时已怀有统治千岛的意图了。 又据《休明光记》记载:“于旷漠的孤岛上,虾夷人男女老少合计不过七百,茅舍似有似无,形同穴居。衣着方面则酋长方着熊,水豹,狗皮之类,其余则缀鸟之羽毛或收聚名曰基纳之草叶而衣之,或者赤身露体。五六户有一口锅,做饭不方便,就烧食或生食之。鱼虽多,但无鱼具不能取食,在鳟鲑之类游到河川时,持鱼叉往捕取。留做冬季食物,如不足,则于夏季贮草根,以做长年食用然而年年由于饥寒交迫而死者,不知其数。” 随着日本人的到来,虾夷贸易逐渐发展起来。据《新罗记录》记载,元和元年虾夷人乘船数十艘从美纳西地方来到松前城下,酋长尼希拉凯阿伊努带来海龙皮数十张,其中有长达七尺,宽二尺八寸余,脊背毛长一寸三分,下腹毛长一寸七分者,松前氏将它献给德川家康。美纳西是阿努伊语东方的意思,所以可能是指北海道的东端,现在目梨郡一带。但海龙在北海道本岛是捕不到的,可以认为是捕获于千岛而为交易带来的。而这并不是头一次,早在15世纪中叶就有了关于纯白色海龙皮的记载。据俄国人的记载,当时有土人自南方来,带来木棉,绢布和锅与北千岛人交易,以换取海龙,狐皮和鹫羽。纺织品应该是从北海道本岛弄到的,这说明阿伊努人当时大概时是在松前城下筹办“威木马”的。 “威木马”是朝贡的意思,阿伊努酋长在备好物品后,装好称为“威木马*杏布”的专用船只前往交易,首先去见当地的首长,献上各种物品,然后,首长作为回礼的形式,将其他物品交给来人。首长,是指负有北方守备任务的奥羽国府之长,还有在十三凑设有宅邸的豪族安东家(安东家就是靠这个发家的),后来松前藩主也成了朝贡的对象。所谓的朝贡指的就是这个。这之中也夹入了企图达到从属关系的目的。 随着交往的深入, 北部的酋长和松前藩的关系渐渐密切起来。到了宽永年间,松前藩每年都会派交易船到厚岸去,就这样过了二,三十年后,因1669年发生了十胜以西的阿伊努人叛乱,交易船中断了。但在第二年,钏路,厚岸,纳纱布的阿伊努人479人乘70艘船出现在白老,诉说中断交易船给无辜的虾夷人带来的不幸,希望明年再派船来,他们希望得到大米,于是松前藩给了他们90袋。阿伊努人很高兴,留下了海龙皮十张、熊皮六张和野禽百只。如果没有与松前藩的交易,阿伊努人就会变得贫困。1720年新井白石写的《虾夷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每年夷人船载物资驶近岸边停泊时,岛人便离部落入山,夷人将货物运到无人之海滨陈列出来后,撤回到船上,则岛人携带各自收藏的物品而出,换取自己所要之物而去。夷人再次上岸收去岛人所置之物品。(笔者叹到:民风真是纯朴!)后来,在1785和1786年幕府去虾夷地调查时,作为向导的厚岸酋长伊土克衣和国后酋长志努启衣等与松前藩的交往加深,每年率船队去择捉,得抚等岛做生意,势力大张,后来志努启衣拥有二十多名妻妾,伊土克衣拥有18名妻妾,过着豪奢的生活,可见当时的虾夷贸易有多么的兴盛。 进入十八世纪,随着俄国人的到来,幕府也开始了对千岛的经营。幕府首先将据点设在了老门(1803年又移至沙那)幕吏常驻于此,从1801年起,南部和津轻两藩各派兵百余分别担任沙那和振别的守备。另外,高田屋嘉兵卫任船座头,由他负责管理海上运输,开劈色丹岛,并在伊豆设立浮式码头,以做避难之地。陆路方面,从箱馆起沿太平洋开劈一条通到野付半岛的道路,在野付常备有交通船只,驶往国后。在国后岛的东海岸筑道路、设邮递 ,国后、择捉、色丹的开发有显著进展。 当时择捉岛的发展情况是:有据点一处、哨所九个、木板仓库七个、树条仓库二十一个、译员两名、守卫二十人、劳力三十人、船奉行一人、船夫九人、榨油设备五十三处、捕鲸船六十三艘、夷人住房一百九十所、夷人一千一百一十八人。国后岛到1803年有渔场十五个,来到这里谋生的人也可以在岛上过冬了。1799年有居民三百二十人不久就增加到五百二十四人,出产也由三千石上升到了八千石。 日本商人将手伸到色丹岛是在国后土人叛乱后的第二年,即1790年。1802年派去哨卫建立了哨所,并指导生产,后来捕鱼量年产达九百石。 进入十九世纪中叶,幕府逐渐对千岛的开发失去兴趣。随着幕府的离去,千岛的开发陷于停顿,加上捕鱼量的下降,原来投身于千岛的商人逐渐没落,热闹了数十年的千岛又陷于沉寂,它在默默的等待着明治政府对它的下一轮开发.............. [TR] [TD][IMGA]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200312/25/F2003122510075500000.jpg[/IMGA][/TD][/TR] 资料来源:新井白石《虾夷志》 德川幕府《休明光记》 松前藩《新罗记录》 俄罗斯远东研究所《沙皇——18世纪的开拓》 图片来源:http://www.people.com.cn/GB/14838/22117/31014/31016/2264483.html[/COLOR] [/TD][/TR][TD][/TD][TR][T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30 14:19:32编辑过]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4-10-30 15:01     标题: Re:千岛小记

嗯嗯~~~~~~这篇我很快会更新到主页的史料栏中~~~~~[em01][em01]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4-10-30 17:43     标题: Re:千岛小记

已更新~~~~~`[em01][em01]
作者: 金森宗康    时间: 2004-10-30 19:32     标题: Re:千岛小记

有一点算一点吧。




欢迎光临 闲雪御所 剑与火 真田幕府 日本历史文化 朝鲜半岛历史文化 (http://sanada.net.cn/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