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天莫空勾践 時非无范蠡-----儿岛高德之谜 [打印本页]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6-4-8 20:35     标题: 天莫空勾践 時非无范蠡-----儿岛高德之谜

儿岛高德这个人,因为名满天下的《太平记》而知名度颇高,但奇怪的是《太平记》以外就再也难找到关于他的记载了,所以历来对这个神秘人物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对其加以诠释。 关于《太平记》的作者,历来众说纷纭,不过南北朝时代的公家、从一位左大臣洞院公定(1340----1399年)在其日记应安七年(1374年)五月三日条中提到小岛法师圆寂,有如下记载:“此乃近日天下爱不释手之太平记作者也。大凡卑贱之器则有名匠之声,可谓令人气愤。”可见至少在应安七年(1374年),《太平记》就已经名满天下了。 《太平记》虽然是军记物语,但却较为详细而连贯的记载了后醍醐天皇即位到南北朝对立这段历史时期的变故,长期以来被作为历史书而加以采用。如今流传的四十卷《太平记》,与以往的史书不同,不是记载逝去的人和事,很多登场人物在书流传于世时还活在世上。也就是说,《太平记》是记载同时代历史的一本书。多位学者研究认为,四十卷《太平记》存在较为明显的续写与改写的痕迹,很可能是在十二卷本的基础上陆续补充修订而成的。今川了俊于应永九年(1402年)写成的《难太平记》也指出了《太平记》中的许多不实之处,并明确提出:“此记作者乃宫方(南北朝时代的吉野一方)之持重者”。   全四十卷的《太平记》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立场似乎有变化,首尾缺乏一贯性,但这应该是后来陆续加笔修正的缘故(注1),小岛法师是《太平记》的作者的可能性极大。   那么,小岛法师到底是谁?他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什么样的人才符合成为《太平记》作者小岛法师的条件?想来至少应该有以下几点: (1)有丰富的学识。   有渊博的知识,对于和、汉书籍甚至佛典都颇为精通。 (2)站在宫方(天皇方、南朝方)的立场。   与偏袒足利家的《梅松论》相对,《太平记》明显偏袒宫方。 (3)置身于情报集中的场所。   可以比较容易的获得直接或间接的多种情报。 (4)属于平民阶层。   不是公卿和有力武将,而是处于中、下阶层。 (5)剃发为僧。   既然被称为法师,那么应该是剃发为僧了。 (6)可能与小岛这个地名有关。   同上,既然被称为小岛法师,可能与小岛这个地名有关。   我们注意到,巧的是儿岛高德恰恰符合这些条件。其实早在百余年前,星野恒先生就曾经提出因为“儿”与“小”在日文中的训读是一样的,所以儿岛高德很可能是小岛法师虚构的人物。与星野先生同在修史馆撰修史书的重野安绎先生则提出了著名的“儿岛高德抹杀论”,对《太平记》中所记载的儿岛高德的事迹逐一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儿岛高德是虚构人物的结论。那么,到底儿岛高德这个《太平记》中有名的忠臣是否确有其人呢?   提到儿岛高德的话,给一般人的印象似乎就只有他在美作后醍醐天皇的行在(注2)刻的那首“天莫空勾践 時非无范蠡”的十字诗了,好象这就是他唯一的事迹似的,然而事实上仔细整理的话,就会发现其实他至少有以下这些事迹: (1)笠置山失陷,后醍醐天皇被流放到隐岐的时候,谋划在途中将其救出,失败后潜入后醍醐天皇的行在,于庭园前的樱树上刻上十字诗,以帮助勾践复国并报仇雪耻的范蠡为榜样,表达了打倒北条氏的决心。 (2)此后,去隐岐的车驾前往沟口町畑池,儿岛高德埋伏于伯太町,但由于警卫严密而未能接近。 (3)潜伏在日野郡中祖村,寻觅救出后醍醐天皇的机会。其间,还乘船前往隐岐的知夫里岛。 (4)元弘三年(1333年)后醍醐天皇逃出隐岐,由名和长年护卫以船上山为根据地再次倒幕,儿岛高德与父亲和田范长等族人立刻赶去船上山。 (5)进攻京都六波罗的军队以千种忠显为大将从船上山进发,儿岛高德参加了一条口激战,在己方退却时,死守十条桥。 (6)建武中兴成功之后,儿岛高德返回了备前。延元元年(1336年)足利尊氏反叛后,备前、备中很多人都加入了尊氏一方,并以福山城为其根据地。儿岛高德与宫方的人一起进攻福山城,战败后退往三石,熊山笼城失败后藏身山林。 (7)新田义贞为阻止尊氏东进而出兵,高德及其族人在熊山举兵呼应。义贞被三石、杉坂的尊氏势力阻挡,在高德的帮助下,义贞手下的将领大井田氏经终于占领了福山城(都洼郡山手村)。此战中高德的内甲被箭射中,坠马而身受重伤。 (8)高德在西川尻(旭川畔)的阵中时,大井田氏经把守的福山城被攻克,高德在与义贞的本队汇合后,一起向东撤退。高德因为身受重伤难以行动,幸而得到赤穗郡坂越的熟人、一位僧人的帮助而藏了起来。可是,父亲范长及其一族遭到追击,在高砂附近被全歼。 (9)新田义贞奉恒良亲王退往北陆,高德追随义贞前往北陆。《太平记》记载了此时高德起草的写给比叡山的信。 (10)新田义贞在延元三年(1338年)藤岛战死之后,高德追随义贞的弟弟胁屋义助,兴国三年(康永元年 1342年)转战伊予国。 (11)胁屋义助病死之后,高德返回备前隐居。兴国四年(1343年),与从上野国来的新田义贞的一族义治一起联络丹波的荻野朝忠,图谋举兵。事情败露后高德与义治一起逃脱,走海路潜入京都。 (12)在京都,高德集结志同道合之士,打算夜袭尊氏兄弟,不过,计划再次败露,高德与义治一起逃往信浓。 (13)不久高德剃发出家,称儿岛三郎入道志纯。   研究一下高德的事迹,不难发现以下两点: (a)儿岛高德屡次起兵,却一次也没有成功。他也没有因为一次次拼死奋战,身受重伤几乎战死而受到奖赏,可他却无怨无悔。同样是儿岛的豪族,大部分武士都投向尊氏一方,只有他作为宫方孤军奋战。楠木正成、名和长年、新田义贞等宫方将领一个接一个的战死,连后醍醐天皇驾崩也没有改变他坚定的信念。高德是一个非常执着的人。 (b)他作战总的来说颇有隐密性,多是单独或少数人行动,所执行的也多是侦察、搅乱、联络等任务。他不过是个小豪族,拥有的兵力很有限。他可能与修验山伏(注3)有着某种联系。 现在让我们来试着揭开儿岛高德那神秘的面纱吧,儿岛备后三郎高德,或称三宅儿岛三郎(注4),是和田备后守范长之子,生于备前国儿岛郡。他是后鸟羽上皇的第四皇子赖仁亲王的后代,曾修习熊野修验道的支流儿岛修验道。   据说修验道的创始人之一高弟义学奉熊野权现的神体由海路西行,在吉备的儿岛创立了修验灵场以及儿岛修验道。   时光流逝,承久三年(1221年)爆发了“承久之变”,朝廷一方败北,后鸟羽上皇的第四皇子冷泉宫赖仁亲王被流放到备前国儿岛。由于亲王同父异母的哥哥樱井宫觉仁法亲王,在此前一年(即承久二年)就已将儿岛的尊泷院作为庵室,所以赖仁亲王也进入尊泷院与其一同生活。   赖仁亲王娶了备前国守护佐々木信实之女,生下了道乘,并由他继承尊泷院。根据《五流尊泷院世系谱》,道乘娶了上泽氏的女儿,一共生了六个孩子,其中第二个儿子赖宴与和田备后守范长的女儿生了儿岛高德。 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leadbbsfile/upload/2006/04/09/001401.gif[/imga]   按这种说法的话,和田范长就不是高德的父亲而是成了其外祖父。而且据说高德幼名高丸,自幼接受身为大僧正的父亲赖宴教导,学习和、汉书籍,因天资聪颖而被称为神童。高德很小的时候就从父亲那里听说自己的祖先后鸟羽上皇在“承久之乱”中被北条氏流放,于是早早立下打倒北条氏的志愿。总之,高德很可能是后鸟羽上皇的后代,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会如此执着地为宫方而奋战了,因为他血管里流着皇族的血液。   后醍醐天皇一手策划的“建武中兴”,现在看来是公家与神社、寺院等保守势力所实行的一场逆时代潮流的复古运动。为后醍醐天皇出谋划策的是醍醐寺的住持文观。醍醐寺是将修验道体系化的理源大师圣宝创建的,后来更成为修验道当山派的总本山。文观凭借自己的人脉和醍醐寺与全国修验道系寺院的联系,加入倒幕运动,成为宫方的坚定支持者。     元弘元年(1331年),打倒幕府的密谋暴露,后醍醐天皇逃往笠置山,那里有文观的弟子圣寻的寺院。后醍醐天皇的皇子护良亲王在吉野举兵,吉野山的金峰山寺也是醍醐寺系的寺院,是修验山伏聚集之处。   此外,据说在赤坂城举兵并死守千早城的楠木正成,就是河内天野金刚寺的庄官,而这个金刚寺的学头就是文观的弟子禅惠。与楠木一族有很深渊源的观心寺,也是由文观的弟子光贤担任住持。   被流放到隐岐的后醍醐天皇曾经给出云的鳄渕寺写过密信,这座寺院是天台修验道的古刹。逃出了隐岐之后,后醍醐天皇与名和长年以船上山为根据地继续倒幕,大山寺的僧兵们赶去支援,大山寺也是天台修验道的修行者们聚集的寺院。名和长年自己就是大山寺的信徒信浓坊源性的哥哥。本文所说的儿岛高德则是熊野山伏中修习儿岛修验道的人,这些支持宫方的人都与山伏有关。     这些修验山伏聚集的寺院,很早就拥有全国性的组织,并且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报网。后醍醐天皇被流放到隐岐后,就是依靠这些山伏们秘密传播消息,并联络各地蜂起的倒幕势力。   山伏们常常是数人作为一个集体,在山峦间奔跑并且互相交流信息。正是借助他们的努力,本来占据绝对优势的镰仓幕府军最终被击败了。后醍醐天皇亲自执政的建武中兴,是由站在宫方一边的山伏们所组成的全国性的网络所支撑的。   儿岛高德能够迅速得知后醍醐天皇募兵倒幕,以及被流放到隐岐,也都是依靠这样一张情报网。     “建武中兴”失败后,迎来了南北朝分裂的动乱时代,我们注意到南朝方的根据地,是楠木一族担任庄官的河内金刚寺。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南朝的柱石、奥州的北畠亲房、显家父子修建并居住的岩代国伊达郡的灵山,也是山伏们的道场。可见山伏们的势力已经到了遥远的奥州。   可是,到了南北朝时代,山伏也产生了分裂。醍醐寺、站在南朝一边的报恩院,与北朝方的三宝院决裂。这样一来,山伏的情报网就再也难以发挥以前的威力了。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前文中提到的小岛法师应该具备的那六项条件,就会发现儿岛高德无疑与之相当吻合------自幼攻读和、汉书籍、坚定支持宫方、是擅长收集情报的山伏、是儿岛豪族、晚年剃发为僧。为了慎重起见,我们再举出其他几个旁证:   (a)儿岛高德这个人物在《太平记》以外的史书中难寻其踪,为此有了“儿岛高德架空说(即虚构说)”。不过,如果反过来想想的话,这不正说明儿岛高德本人就是《太平记》的作者吗?   (b)儿岛高德在熊山举兵,那样偏僻的乡村数十人的叛乱也会被《太平记》记载,就因为作者本人亲身参与了。   (c)高德在北陆时起草的写给比叡山的信,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保留价值,却被一字不漏的全文记录下来,很可能因为这是作者本人所写之故。   (d)《太平记》中记载了许多关于修验道的事情,也表明作者很可能就是修习过修验道的山伏,至少也是与山伏比较接近的人。 儿岛高德,据说生于应长元年(1311年),死于永德二年(1382年)11月24日,终年72岁,但这只是一种流传的说法,缺乏其他证据加以证实。如果儿岛高德真是小岛法师的话,那么他就可能是死于应安七年(1374年)。事实上,日本有好几个地方都有高德墓,他究竟死于何时何地还不得而知,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他不是完全虚构的人物。高德对后醍醐、后村上、长庆南朝三代天皇忠心耿耿,长期以来被奉为南朝的忠臣而深受后人赞赏,由于太过神秘,所以才有其是被作者杜撰出来的说法。本文试图运用逆向思维,反过来论证其实儿岛高德正是《太平记》的作者------小岛法师这样一个“宫方之持重者”。儿岛高德执着的为宫方奋战,很可能因为自己身体里流着皇族的血液,而作为儿岛修验道的山伏,舍身成佛这样的宗教信仰或多或少也在影响着他。至于写作《太平记》,可能是为了纪念自己和众多志同道合者为之奋斗的那段难忘岁月吧? 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leadbbsfile/upload/2006/04/09/003532.gif[/imga] 高德寺(相传儿岛高德的坟墓和祭祀高德的儿岛神社都在附近) 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leadbbsfile/upload/2006/04/09/004902.gif[/imga] 儿岛高德像(津山乡土博物馆藏) 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leadbbsfile/upload/2006/04/09/010818.jpg[/imga] 儿岛高德碑(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藏) 注1:《难太平记》指出法胜寺惠珍上人曾将太平记三十卷面呈足利直义,直义下令说此书错误之多令人意外,应增补删改,在此期间不可外传。这说明《太平记》先是由南朝方所作,足利方看后不满而进行了增补修正,因此现在读起来会觉得有的地方前后不一。 注2:行在,天皇外出时的临时御所,行宫。 注3:山伏,在山中修行的僧侣及修验道的修行者。 注4:在《太平记》中,高德有很多的称呼,儿岛备后三郎高德、小岛备后三郎、儿岛三郎高徳、儿岛备后守高徳、三宅三郎高徳、今木三郎高徳等等,最后出家称儿岛三郎入道志纯。 主要参考资料: 坂本太郎著《日本的修史与史学》、刘萍著《津田左右吉研究》 http://www.pc-house.net/legend/hito.html http://www.infonet.co.jp/nobk/okym/takanori.htm http://www.jaja.co.jp/ts/iroiro/kuma/kuma.htm http://www.page.sannet.ne.jp/uchida-e/taiheiki_jinbutu2.htm http://www.infonet.co.jp/nobk/okym/kojimahousi.htm http://www.libnet.pref.okayama.jp/mmhp/kyodo/person/kojimatakanori/takanori.htm
作者: 林飞影    时间: 2006-4-9 08:57     标题: re:某yin开始说不写的[em13]...

某yin开始说不写的[em13][em04]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6-4-9 11:30     标题: re:人是善变的动物~~~~呵呵~~~~没办法...

人是善变的动物~~~~呵呵~~~~没办法,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呀~~~大家帮这看看,有没有硬伤,这段历史俺不熟~~~召唤核桃啊,挖卡卡~~
作者: 湘合某枫    时间: 2006-4-9 12:10     标题: re:反正也都是综合那些网站的东西,我也没啥可...

反正也都是综合那些网站的东西,我也没啥可说的 然则 反动 这类词在这里用妥当咩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6-4-9 12:13     标题: re:嗯,那就改为"逆时代潮流"如何?[em0...

嗯,那就改为"逆时代潮流"如何?[em06]
作者: 大意觉迷    时间: 2006-4-9 17:20     标题: re:或者说"忤逆当时社会现实"

或者说"忤逆当时社会现实"
作者: 大内义虎    时间: 2006-4-9 21:57     标题: re:骑马撃贼下马檄,三郞奇才世无敌。...

骑马撃贼下马檄,三郞奇才世无敌。 夜穿虎豹达行在,卫骑眠熟柝声寂。 慨然白树写幽愤,行云不动天亦忿。 中兴谁旌首事功,一门犹怀贯日忠。 金舆再南乾坤变,五字樱花千古恨。 私感注釈 ※菅茶山:延享五年(1748)~文政十年(1827)姓菅波、名晋师、字礼卿、通称太仲。号茶山。江戸时代后期备后人。 ※备后三郞题诗樱树图:描绘备后三郞児岛高徳在樱树上题诗场景的图画。?备后三郞:児岛高徳的通称。元弘之変时,后醍醐天皇将被流房到隠岐,児岛打算救驾,从船坂山、杉坂沿途追赶流放队伍,始终无法接近得手。最后他潜伏在天皇暂居的庄园周围,刮削庄园的樱树皮,露出白色的木质,提写诗句于其上,这就是著名的白桜十字诗:“天莫空勾践,时非无范蠡。”第二天早晨,天皇见到这首诗,领悟到儿岛的忠心。南北朝时代的一名备前人的赤诚,从中古时代一直流传到今天。本作就是旌扬児岛义烈的咏史诗。李白『苏台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淸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呉王宫里人。」;五古『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呉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前賢故實』 備後三郞兒島高德 ※骑马撃贼下马檄:文武全才、出击実戦能够打倒敌军、在帷幄之内筹谋战略,拥有足以影响天下的组织力。?下马:不盛马匹,只在帷幄之内书写文章,向天下发布作戦的指令。 ※三郞奇才世无敌:?三郞:前出、备后三郞?児岛高徳。 ?奇才:优异的才智。『太平记』「三宅荻野谋叛事」描述了児岛神出鬼没的军事才能。 ※夜穿虎豹达行在:夜间突破难关,到达天皇的寝所。 ?夜穿虎豹:夜间排除万难。强调“夜”字。杜甫有诗:「曾惊陶侃胡奴异,怪尔常穿虎豹群。」。?虎豹:形容岩石。也用来比喻勇猛者,词义与鱼龙、熊罴相近。 ※卫骑眠熟柝声寂:严加警备的士兵熟睡,为了警戒而鸣响的梆子声音也安静下来。?卫骑:警备的兵士。?柝:拍子木。为警戒而敲打的两根一组的木头。 『日本外史』白櫻樹書二句 ※慨然白树写幽愤:愤怒叹息,削光树皮,书写诗句,表达自己那人所不知的愤怒。 ?慨然:慨叹。悲叹。『晋书』巻三十四列伝第四:“(羊)乐山水,毎风景,必造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尝慨然叹息,顾谓从事中郞邹湛等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歳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 ?白树:削去树皮,露出白瓤。  ※ 行云不动天亦忿:(这慷慨幽愤的诗句,令天也产生了同感)流云不动、苍天愤怒。?天亦:天也。李贺有诗「天若有情天亦老」。 ?忿:这个字出现在『太平记』「三宅荻野谋叛事」:「…君勾践ニ被亡いテ。死刑ニ赴キ给ハンヲ见。一笑ヲ快クセント申ケレハ呉王弥忿テ。即チ伍子胥ヲ*被诛。(*「フ」字怀疑是「ヲ」字的误写)」。文中描写了児岛高徳活跃的情形。 ※ 中兴谁旌首事功:建武中兴,谁是第一等的功勋呢?(「一门犹怀贯日忠」中的一门正指児岛高徳一族)。 ?中兴:一旦衰弱而再次繁荣。这里指建武の中兴(1333年)。「建武中兴」一词出自后汉初代皇帝光武帝(年号建武)的中兴事业。?首事:第一等。 ※一门犹怀贯日忠:儿岛高德一族仍然怀抱着精诚感天,致令白虹贯日一般的忠义之心。?贯日:贯穿太阳的白色虹霓。白虹贯日的天象,或被认为是精诚感动上天,或被认为是兵乱的予兆。文天祥『正気歌』:「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西晋张华「壮士篇」:「天地相震荡,回薄不知穷。人物禀常格,有始必有终。年时俯仰过,功名宜速崇。壮士怀愤激,安能守虚冲。乘我大宛马,抚我繁弱弓。长剑横九野,高冠拂玄穹。慷慨成素霓,啸咤起淸风。」其典故来源于『战国策?卷二十五』「魏策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唐且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撃于殿上。』」在歌颂荆轲义挙的诗句中,也使用了「贯日」的意象。“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嘘兮成白虹。壮士去兮肝肠断,无知音兮木筑烂;身后事兮莫惦念,生死交兮义如山。” 曹丕『黎阳作』:“白旄若素霓,丹旗发朱光。”表现意気轩昂的气概。 ※金輿再南乾坤變:天皇车驾再次向南进发,天地顿时间就改变了。 ?再南:两次向南。再:两次。推究後醍醐天皇的生平,元弘之変=京→隠岐配流?隠岐脱出→京都?建武中興新政開始→光明天皇即位?北朝成立?京都→吉野?崩御、在这一系列事件中,本句无疑是指赤字部分。?變:変化。这句类似于白居易『長恨歌』「天旋地轉迴龍馭」。 ※五字櫻花千古恨:书写着五字句的桜花讲述着永远无尽的愤恨。?五字:五字句。前面提到的『白櫻十字詩』是五言詩,这里的「五字」应该就是「五字句」「五言詩」的意思。但是,在别的著述,如頼山陽『日本樂府』有『十字詩』:「君勾踐 臣范蠡,一樹花 十字詩。」;寺坂象雲齋「削幹題櫻十字歌」;西郷隆盛「熱血灑成十字句」;野口寧齋「十字題詩代密疎」;榛葉竹庭「十字堪留萬世名」……全都用「十字」来指代这首《白櫻》诗。也许「五字」是「十字」的讹误?抱这这个怀疑,读者向长者询问,承蒙指点:「这部分不是误植,通过对『黄葉夕陽村舎詩集』的確認,原文确实是「五」而不是「十」。」如『日本外史』「白櫻樹書二句」就是使用「二句」这个词,表达为「五字句二句」、「五言句二句」。至于“十字”出现的频率之高,完全是頼山陽『日本樂府』『十字詩』的影响巨大的结果。?櫻花:第一层意思是児島高徳书写在樱树上的五字句,第二层意思是後醍醐帝南逃吉野,死后魂魄怀着延元之遗恨,笼罩着吉野山樱花,仍然回望北闕。
作者: 大内义虎    时间: 2006-4-9 22:00     标题: re:[IMGA]http://www5a.b...

[IMGA]http://www5a.biglobe.ne.jp/~shici/kojimatakanori.JPG[/IMGA] [IMGA]http://www5a.biglobe.ne.jp/~shici/kojimatakanorihakuoushinihongaishi.jpg[/IMGA]
作者: 大内义虎    时间: 2006-8-18 11:48     标题: re:葛飾北斎所绘儿岛高德[img]../...

葛飾北斎所绘儿岛高德 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leadbbsfile/upload/2006/08/18/114842.jpg[/imga]




欢迎光临 闲雪御所 剑与火 真田幕府 日本历史文化 朝鲜半岛历史文化 (http://sanada.net.cn/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