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之一
壬申之乱 (飞鸟时代)
主要人物1:大友皇子(弘文天皇)
主要人物2:大海人皇子(天武天皇)
时代:飞鸟时代
年代:672年(天武1年)6月24日~672年(天武1年)7月23日
壬申之乱是发生在飞鸟时代,天武1年(672年6月24日)~天武1年7月23日,天智天皇的儿子大友皇子(弘文天皇)和天智天皇的弟弟大海人皇子(天武天皇)之间的战争。
天智天皇最初指定弟弟大海人皇子为皇位继承人,即皇太弟。但是不久以后,他又改变主意,想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大友皇子(类似的故事在历史中不断的反复重演)。671年1月15日,天智天皇下令新设“太政大臣”一职,并任命大友皇子担当该职,这实际上是要把大海人皇子排除在政权外。对此大海人皇子当然十分不满。不久之后天智天皇病重,下旨招大海人皇子前来要托以后事。但是大海人皇子看破了天智天皇的真意,拒绝前往,并且出家,和妻子(后来的持统天皇)孩子一起隐居到吉野,以表示自己没有对皇位的野心。
671年12月,天智天皇歿,政局变的极度不稳。672年6月24日,大海人皇子突然带着少数亲随前往东国,壬申之乱爆发。大海人皇子等人日夜兼行,取道伊贺到达伊势,又于27日到达美浓不破,在那里设置了大本营。
7月2日,就在大友方面急忙动员兵力的时候,已经集结了东国大军的大海人皇子下令总反击。大海人皇子并分2路,一路进入大和,和大伴吹负等人的军队会合后,在南大和的箸陵之战中击破大友方面军。另一路由大友皇子的长子高市皇子率领进击近江,击破大友军后,7月22日到达大友最后的防线濑田川。两军最后的决战开始了,这一战中大友皇子亲自出阵,但是还是难以挽回败局,濑田川防线还是被大海人军夺取,大友军总崩溃,大友皇子单骑逃脱,第二天在山崎自杀身亡。
壬申之乱以大海人皇子的压倒性胜利结束。大海人皇子的胜利原因是天智天皇的急进改革剥夺了贵族和地方豪族的很多特权,引起了这些人的不满,大海人巧妙的利用了这些人的不满情绪,击溃了近江朝廷。
壬申之乱后,以实力夺得皇位的大海人皇子(天武天皇)的权力十分强大,急速的推行了天皇的神格化和律令体制的改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26 15:56:57编辑过]
主要人物1:藤原广嗣
主要人物2:橘诸兄
主要人物3:大野东人
时代:奈良时代
年代:740年(天平12年)9月3日~740年(天平12年)10月23日
藤原广嗣是藤原不比等之孙,式家藤原宇合的长子。在他父亲去世后的第二个月,他就一下子升了三级,从从六位上升到了从五位下。第二年天平10年(738年)就升任式部少辅,兼任大养德守。但是同年突然被贬官为太宰少弍。降职德理由是说他本性凶恶奸诈,他父亲在的时候就几次想除掉他。把他留在京中的话可能会诽乱亲族,因此贬至远地,希望他能改过迁善云云。
两年后的天平12年(740年),广嗣向朝廷上表,说天地灾异是时政有误,要求驱逐当时橘诸兄政权中的实力者玄昉和吉备真备两人,实际上等于要求橘诸兄退出政坛。上表之时广嗣就认为朝廷必定不能相容,因此于9月3日在太宰府起兵造反。朝廷立即任命在征夷征讨中武命远播的参议大野东人为大将,纪饭麻呂为副将,动员五道之兵共一万七千人,同时派朝廷上番隼人(注解1)二十四人和勅使佐伯常人·阿倍虫麻呂从军前往九州镇压。
天平12年(740年)9月22日,朝廷军和广嗣军发生冲突。佐伯·阿倍率兵4千,突袭了广嗣在关门海峡附近九州侧的防卫据点板柜镇(兵营)。广嗣侧不敌,仍下很多俘虏和兵力败走。
广嗣把兵力分成三路,计划自己在鞍手,弟弟藤原纲手在丰后,多胡古麻吕从田河一边聚集兵力一边推进,迎击朝廷军。但是在其他两路军还没赶到的情况下,10月9日朝廷军就已经和广嗣主力隔板柜川对峙了。广嗣首先派勇猛的隼人部人为先锋,企图用筏子渡河,但是遭到了佐伯·阿倍部队的弓箭阻挡。然后朝廷方也派出从军的隼人,用隼人的语言对广嗣军的隼人喊话“继续抵抗的话将罪及妻子”,要求归顺。佐伯常人在阵前和广嗣对话时,广嗣对勅使下马跪拜,称“不会反抗朝廷的命令,只是想赶走扰乱朝廷的小人。” 佐伯回答:“朝廷召还,你却率兵前来,这是想干什么”。结果是,隼人中开始出现投降者,战斗的过程不明,广嗣全面崩溃。
10月23日,广嗣做船逃往耽罗岛(齐州岛),但是被大风吹回值嘉岛,被朝廷军的无位阿倍黑麻吕捉住,翌月11月1日被处斩。
因牵连被处分者,死罪二十六人,没官五人,流放四十七人,徒罪三十二人,杖罪一百七十七人。
乱后,藤原仲麻吕势力抬头,渐渐掌握了权力。被广嗣指名的玄昉被逐出朝廷,天平17年(745年),他被贬至筑紫观世因寺,封物没收,第二年就在失意中死去。另一个人吉备真备也遭藤原仲麻吕疏远,被贬至筑前守。但是后来他加入藤原仲麻吕追讨军(注解2),重新进入了政治中枢。广嗣之乱没有直接改变任何东西,只不过是橘诸兄政权瓦解的远因罢了。
(注解1):隼人:抵抗大和朝廷的南九州居民。7世纪末归顺朝廷。大隅·阿多(鹿儿岛县)2地的部落首长交替上京。在卫门府隼人司工作,从事宫门警卫和加工竹器。8世纪后半期以后渐渐被同化。
(注解2):藤原仲麻吕追讨:当时孝谦天皇宠爱道镜,藤原仲麻吕为了除掉道镜而发动叛乱,兵败,被斩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26 15:57:54编辑过]
主要人物1:伊治呰麻吕・阿弖流为
主要人物2:纪古麻吕・大伴弟麻吕・坂上田村麻吕
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
年代:780年(宝龟11年)3月2日~802年(延历21年)8月[B][U][/U][/B][/SIZE]
大和朝廷征讨的战争是从宝龟11[/SIZE]年(780年)3月2日开始,一直到延历21年(802年)8月结束。
[/SIZE]
[/SIZE]
[U] 藤原仲麻吕[/U]执政期间积极推行征讨虾夷政策。他任命自己的儿子[U]藤原朝雁[/U](其父谋反失败后一起被斩)为陆奥守,在陆奥地建造了雄胜城·桃生城,招降虾夷人,给予投降过来的虾夷人田地,使其用定居下来,并任命归顺的虾夷首领为郡司。[/SIZE]
[/SIZE]
[/SIZE]
称德女帝死后,宝龟元年(770[/SIZE]年),原本已经归顺了的虾夷首领[U]宇汉迷公屈波宇[/U]造反。其他的虾夷人也与其呼应,陆续叛变,并占领了桃生城。乱事扩大到了出羽地区。当时的陆奥国镇守将军[U]大伴骏河麻吕[/U]准备起兵镇压,但却在出兵前突然病故。
[/SIZE]
[/SIZE]
这之后,负责征讨虾夷的是参议陆奥按察使[U]纪广纯[/U]。广纯率大军进攻虾夷最大的据点—胆泽(现在的水泽市),胆泽的虾夷首领[U]呰麻吕[/U]在广纯的大军面前屈伏投降了。但呰麻吕心中并不甘心,再加上牡鹿郡大领[U]道屿大楯[/U]屡次侮辱他是蛮夷,心中常怀怨恨。当纪广纯进入呰麻吕控制的伊治城时,呰麻吕乘机再次反叛,杀死了大楯和广纯。[/SIZE]
纪广纯被杀害的消息震惊了光仁天皇和朝廷,朝廷立即任命[U]藤原继绳[/U]为将,组建征讨军,但是这次征讨连准备工作都没完成就解散了。接下来又派遣[U]藤原小黑麻吕[/U]为将前往征讨,但是因为粮草不足,又受到虾夷军游击战的困扰而无法进军。桓武天皇即位后,任命[U]大伴家持[/U]为持节大将,准备再次东征,但是后来因为建造长冈京的工程而中止。[/SIZE]
[B]第一次虾夷征讨[/SIZE][/B][B]
[/B]
[B][/B] 自变乱来,朝廷军以多贺城为大本营,虾夷军以胆泽为大本营相互对峙着。延历5[/SIZE]年(786年),朝廷下令检查东山道以及东海道的武备,开始着手准备征讨虾夷的工作。延历7年(788年)3月,敕令陆奥国向多贺城运送军粮三万五千余斛,同时命东海·东山·北陆道的诸国向陆奥运送军粮二万三千余斛。延历7年(788年)3月2日,朝廷发布动员令,敕令东山·东海·板东诸国的兵马五万二千八百余人在来年3月前在多贺城集结。
在多贺城集结的东征军于延历8[/SIZE]年(789年)3月9日开始北进。这次的征东大使(也称征东大将军,征夷大将军,是临时官职)是[U]纪古佐美[/U]。征东军采用一种叫“飞驿”的通信方法,向中央报告行动和情况。按照4月6日的报告,从多贺城出发的征东军3月28日渡过了衣川(现岩手县平泉町)在三个所安营。他们在那里停留了一个多个月,可能是因为呰麻呂的叛变,朝廷的情报网被破坏,侦察敌情很花费时间的关系吧。长冈朝廷5月12日敕令:“现在正是破敌良机,征东军迟滞不进,行为可疑,速将滞留的理由和贼军的情况上报朝廷。”
据6[/SIZE]月3日朝廷收到的报告:征东军精兵六千,分前·中·后三军,实行了东渡北上川的渡河作战。前军被贼军所阻,渡河失败,但是中·后两军都成功的渡过了河,其间遭遇贼军三百,发生了战斗。官军趁刚渡河成功的声势向前突进,但是遭遇贼军八百强兵阻击,正准备退却的时候,从东山又出现四百贼军,截断了退路,官军在混战中败走。是役,官军斩获贼首八十九级,战死二十五人,被敌箭射中的二百四十五人,在河中溺毙的一千零三十六人。官军完全被贼将[U]阿弖流为[/U]率领的虾夷军的游击战术打败了。
6[/SIZE]月9日,东征军向朝廷报告,因为现地军粮补给困难,东征军将于本月10日解散。朝廷下诏:“把情况向朝廷奏明,等待指示后再解散也不迟,为何这么急着解散。浪费了士兵和钱粮,对国家是重大损失。”可见,这次东征军的解散是违背朝廷意志的。
9[/SIZE]月8日,东征大将军纪古佐美向朝廷返还节刀,9月19日,自纪古佐美以下的责任者被讯问并受到处罚。
[B]第二次·第三次虾夷征伐[/B][B]
[/B][/SIZE]
桓武朝的第一次虾夷征伐失败后,朝廷立即着手进行再次征讨,派遣了第二·第三次征讨军,并成功的占领了胆泽。本来,即使在东山·东海两道进行大规模的动员,其他诸国的农民也可以免除军役。从第二次东征开始,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调集资金兵甲,几乎可以说是发动了整个律令国家的力量,使第二次东征的兵力达到了十万,是第一次东征的两倍之多。[/SIZE]
794[/SIZE]年1月1日,大将军[U]大伴弟麻吕[/U]被授予节刀,率大军向东进发。6月13日,在副将[U]坂上田村麻吕[/U]的指挥下,征讨开始。10月,战争结束。征东军共斩获贼首四百五十七级,俘虏一百五十人。但是,虾夷的抵抗异常顽强,官军以十万大军之力,也没能攻下胆泽。
朝廷方面,这时开始计划以坂上田村麻吕为最高责任者派遣第三次征讨军。延历16[/SIZE]年(797年)11月5日,坂上田村麻吕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延历20年(801年)2月14日,坂上田村麻吕被授予节刀,第三次东征开始。因为缺少记录,这次战争的经过和战果完全不明。但是同年9月27日,征夷大将军坂上田村麻吕向朝廷上奏“虾夷平定”,这个时候应该是战争终结了。延历21年(802年)1月9日,田村麻吕被任命为造陆奥国胆泽城使,建造胆泽城设置镇守府,并配置东国的浪人四千人。延历22年(803年)作为胆泽城的前卫,又建造了志波城。这样,三次虾夷征讨的结果,使律令国家在东北的势力大幅扩张。
[B]阿弖流为的处决
[/SIZE][/B]
占领胆泽后,延历21[/SIZE]年(802年),逃往内地继续抵抗的贼将大墓公阿弖流为和[U]盘具公母礼[/U]等率部下五百余人投降。阿弖流为是在北上川击破第一次东征军的猛将,在朝廷中也是相当有名。4月15日,坂上田村麻吕带两人前往平安京,向天皇报告。
坂上田村麻吕考虑到今后对平定地域的控制和经营,认为与其用强攻策略,不如和虾夷方面缔结和约,有效的利用这些有实力的贼将才是上策。[/SIZE]
但是宫廷里的人看到田村麻吕带来两名贼将,就以为虾夷已经完全平定,于是百官向朝廷上表祝贺。8[/SIZE]月份,在决定如何处理贼将问题时,虽然田村麻吕极力想保全两人,但是朝廷里的公卿们认为“释放两人回内地就如同放虎归山,养虎遗患”,强行驳回了田村麻吕的申请,在河内国杜山处决了阿弖流为和盘具公母礼两人。
[/SIZE]
[B][/B][/ALIGN][IMGA]http://applepig.idv.tw/kuon/special/contribution/r/aterui01.jpg[/IMGA]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26 15:56:27编辑过] [B]承平之乱[/SIZE][/B](平安时代[/SIZE])[/ALIGN]
主要人物1:平将门
主要人物2:平良兼
主要人物3:平貞盛・藤原秀乡
时代:平安时代
年代:935年(承平5年)2月~940年(天庆3年)2月13日[/SIZE]
[/SIZE]
承平之乱发生在承平5年(935年)2月,天庆3年(940年)被平息。也就是平将门[/U]之乱
平将门是平安中期的武将,是桓武天皇的曾孙高望王的孙子,镇守府将军平良将之子,臣从于太政大臣藤原忠平,后来发动叛乱,支配了大半关东地区自称新皇。不久被镇压。
原本平将门的目的并不是针对国家的叛乱。平将门控制着常陆·上总两国,他和同族的叔父——下总介平良兼是[/U]互相对立关系。其对立原因,有说法是因为领地争端,也有说法是因为女人问题而不和。不管按那种说法,承平之乱的发端就是他们同族间的“私斗”。
平将门最初的军事行动,是承平5年(935年),与前常陆大掾源护[/U]之间的战争。源护和平良兼·良兼的兄长平国香[/U]的儿子平贞盛[/U]是姻亲。所以他在这场平氏同族的冲突中站在了平国香一边,与平将门作战。但是在这场战斗中,源护惨败,失去了三个儿子,连最可靠的盟友平国香也战死了。平将门有两个行动,表明他当时并没有对国家的反叛之意思。[/SIZE]
第一:将门率军北上,把良兼军包围在下野国府中时,他有意放开条退路让良兼等人逃走。当时良兼是下总介,将门对是否要杀死良兼也很犹豫吧。[/SIZE]
第二:这场战斗后,朝廷诏令将门进京。将门遵诏进京,向朝廷对这次事件为自己作了辩解。到这里为止,平将门还没有反叛的意图。[/SIZE]
承平8[/SIZE]年(938)年,武藏权守兴世王[/U]·武藏介源经基[/U]和武藏国足立郡郡司武藏武芝[/U]之间发生了冲突,平将门前去调停。但是正在调停的时候,武藏武芝的军队突然包围了经基的营地。经基认为这是将门和兴世王勾结武藏武芝想要杀他,第二年三月,经基进京向朝廷报告将门和兴世王谋反。(这次事件给了将门暗示。从这以后他常以地域调停者的姿态介入地方豪族间的争执,暗中扩充势力。)
后来又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常陆国的土豪藤原玄明[/U]向平将门控诉国司的专横无道,请求救助。将门收留了他,并支持他对抗常陆国府。天庆2[/SIZE]年(939年)11月,将门率兵袭击了常陆国府,夺取了象征支配权的“印轮”,并对周边大肆掠夺。在这场胜利的鼓舞下,将门又一鼓作气占领了上野和下野的国府。不管当初将门的意图如何,这时的将门,借反对国司专横残暴为名,以军事手段席卷关东,已经是有很明显的谋叛之意了。
12[/SIZE]月15日,陆续驱逐掉几个国司后,平将门进入了上野国府,并听从一个自称八幡大菩萨使者的艺妓所说的神喻,登基为帝,自称“新皇”。即,与当时的朱雀天皇相对的“新的天皇”的意思。将门还模仿朝廷的制度,计划在下总国建设王城,并设置左右大臣·纳言·参议等文武百官,连太政官的官印的尺寸都定了。可以说是一个在东部的小规模古代国家。
天庆3[/SIZE]年(940年)2月13日,平将门的唐兄弟平贞盛和下野国押领使藤原秀乡率四千兵马,趁将门不备,突然发动攻击。当时将门正好让军队回家休息,身边只有四百人马。他在下总国幸岛郡设阵与朝廷军决战,虽然将门身先士卒,英勇奋战,但不幸被流箭射中,战死。12月25日,将门的死讯传到了京城。第二年4月25日,秀乡将平将门的首级进献朝廷,并被暴晒于京的东市示众。(传说将门的首级某天晚上突然飞上天,飞到了关东,落在现在东京都代田区大手町神田桥附近,这个地方就是现在将门的首冢所在地)
平将门的目标并不是构筑一个中世纪的新权力机构(武家政权),而只是在关东建立一个小国家而已。他虽然说可以随时动员八千人,但那些只是被称为“伴类”的农民,并不是基于紧密主从关系的武士团。因而,承平之乱并不是中世纪来临的预兆,而是是律令国家崩坏的征兆。
[/SIZE]
下2张图是将门的埋葬地
[B]東京大手町首塚[/B]
[IMGA]http://www3.ocn.ne.jp/~thirao/7-A-1-01.jpg[/IMGA]
[B]延命院胴塚[/B][/ALIGN][IMGA]http://www3.ocn.ne.jp/~thirao/7-A-1-02.jpg[/IMGA]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2 0:28:06编辑过] 主要人物1:藤原纯友
主要人物2:小野好古
时代:平安时代
年代:939年(天庆2年)12月17日~941年(天庆4年)6月20日[/SIZE]
天庆之乱发生与于天庆2[/SIZE]年(939年)12月17日,天庆4年(941年)6月20日被平息。(即藤原纯友之乱)
[/SIZE]
[/SIZE]
[U] 藤原纯友[/U]是平安中期的武将。藤原北家,太宰少弍良范之子。曾被任命为伊予国司(掾)(判官)。承平六年伊予日振岛海贼作乱时也曾和伊予守・南海道追捕使[U]纪淑人[/U]一起前往讨平。[/SIZE]
[/SIZE]
[/SIZE]
天庆2年(939年)12月17日,藤原纯友发动叛乱,成为海贼,并以伊予日振岛为据点,拥有一千多只海贼船,出没于濑户内海诸国,大肆掠夺。据说同期叛乱的平将门曾于纯友有过密谈。得到纯友叛乱消息的备前国介藤原子高立刻亲自赶赴京城向朝廷报告,但是在摄津国被纯友派出的人追上,被割掉了耳朵鼻子,同行的儿子也被杀害。第二年正月,朝廷任命参议[U]小野好古[/U]为山阳道追捕使前往当地,但是没有什么成果。期间,朝廷曾以任命藤原纯友从五位下官职(在京的话是侍从级别,在地方是上国守级别)为条件招安纯友,但是招安失败。8[/SIZE]月,朝廷从近江国派遣士兵一百前往阿波国,同时命令诸国动员兵力,强化追捕使体制。但是在10月官军在安艺·周防被海贼击败,周防国的铸钱司野被烧毁。
[/SIZE]
[/SIZE]
藤原纯友渐渐的把活动区域向西移动。天庆4[/SIZE]年5月,纯友在筑前登陆攻打太宰府,并成功的击破守军,把府内财务掠夺一空后放火焚烧太宰府。接到报告的追捕使小野好古立刻向朝廷报告,同时从海陆两面同时进军前往太宰府。5月20日,两军在博多湾对决。好古的部下大藏春实等突入敌阵,放火焚烧海贼船。是役官军大胜,俘获海贼船八百余只,纯友遭到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纯友勉强驾小舟逃回了伊予躲藏起来,6月被伊予国警护使橘远保捕获,纯友和儿子重太丸一起被斩首,7月7日,纯友的首级被送到朝廷。到此为止,纯友之乱完全被镇压。
[/SIZE]
[/SIZE]
藤原纯友之乱是大规模的海贼活动,与要建立独立国家的平将门之乱有本质不同。[/SIZE]
[/SIZE]
[/SIZE]
藤原纯友叛乱的消息到达京城的天庆2[/SIZE]年(939年)12月26日,平将门驱逐上野·下野国司的消息到京是在3天后的12月29日。这样东西两边同时发生大叛乱,虽然性质完全不同,但对朝廷来说都是严重的事件,当日自太政大臣一下公卿全部留宿宫中。
[/SIZE]
[/SIZE]
平将门之乱和藤原纯友之乱使朝廷的威严受到了打击,律令国家的体制开始动摇了。事实上,这个时代正是日本从律令时代向王朝时代转变时期。[/SIZE]
[B][/B][/ALIG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26 16:03:14编辑过] [B]平常忠之乱[/B](平安时代)[/SIZE]
[/SIZE]
[/SIZE]
主要人物1[/SIZE]:平忠常
[/SIZE]
[/SIZE]
主要人物2[/SIZE]:源赖信
[/SIZE]
[/SIZE]
发生时代:平安时代[/SIZE]
[/SIZE]
[/SIZE]
年代:长元元年(万寿5[/SIZE]年)(1028年)6月21日~长元4年(1031年)4月28日
[/SIZE]
[/SIZE]
平常忠,生于967[/SIZE]年,歿于1031年,是平安中期的武将,[U]平忠赖[/U]之子·[U]平良文[/U]之孙·[U]平高望[/U]之曾孙。按当时的记录,他是“上总国住人前介平忠常”“下总国住人前上总介忠常”,在两总地区拥有很大的势力。
[/SIZE]
[/SIZE]
为了维护自己的领地,平常忠与当地国司多有冲突,万寿4[/SIZE]年(1027年)时双方就发生过对抗。终于在长元元年(1028年),平常忠袭击了安房国衙,烧死了安房守[U]平淮忠[/U],点燃了叛乱的火焰。随后常忠又攻击了上总国衙,活捉国司,掠夺官库。
[/SIZE]
[/SIZE]
同年6[/SIZE]月21日的朝议上决定了派遣检非违使右卫门[U]平直方[/U]和衛門大志[U]中原成道[/U]为平常忠追讨使,征讨平常忠。两人中成道行动消极,但是直方行动却很积极。但是征讨当年没有能够平定乱事。翌年长元2年(1029年)2月,朝廷对东海·东北·北陆诸国也下达了追讨平常忠的命令,并更换了很多坂东地区的国司,形成了对常忠的包围网。但是,以大椎城(现千叶县绿区土气)为大本营的常忠势力却一点也不见衰退。焦急的朝廷以不报告战况为由,解除了追讨副使中原道成的职务。又过了一年,常忠叛乱的第三年·长元3年(1030年)3月27日,发生了安房守[U]藤原光业[/U]放弃国务逃回京城的事件。叛乱扩大到房总三国,忠常的势力变得更加强大了。
[/SIZE]
[/SIZE]
后继被任命为安房守的是。但是正辅正在伊势国和平致经·父以来斗得你死我活得,无法赶赴战乱之地赴任。9[/SIZE]月,追讨使平直方也被解除职务,诏回京城。重新任命甲斐守[U]源赖信[/U]为追讨使。赖信是[U]源满仲[/U]得儿子,曾经当过[U]藤原道长[/U]的近侍,曾担任上总介·常陆介,通晓当地的地理人情。最初选常忠追讨使的时候他就是第一候补,但是却过了三年才轮到他。赖信没有直接出发,却带着常忠的儿子·一法师先去了甲斐,在甲斐做了些准备工作后才出发前往坂东。
[/SIZE]
[/SIZE]
长元4[/SIZE]年(1031年)4月28日,就在源赖信向坂东进发的目的地,平忠常出家,改名常安,带着两个儿子,郎党三人投降。但是5月28日,忠常在跟着赖信进京的途中病倒,6月6日在美浓国野上死去。赖信请美浓国守检查了尸体后,只带着忠常的首级回京。
[/SIZE]
[/SIZE]
6[/SIZE]月16日,忠常的首级被示众,他的儿子[U]平常将[/U]和[U]平常近[/U]因为源氏的活动下被赦免,并得以继承父亲的遗领,回到了大椎城。据说这期间,平常将改姓为千叶。平定这场乱事的源赖信一直到长元5年(1032年)5月28日才因为这次攻击受赏,被任命为美浓守。
[/SIZE]
[/SIZE]
[/SIZE]
[/SIZE]
经过几年的战乱,房总三国满目荒痍,其中以作为主战场的上总国的情况最为严重。原本有二万二千九百八十町的作田,只剩下十八町多一点,平将门之乱的时候也没有遭到过这样的损害。当时甚至有报告说“安房·上总·下总三国已经亡国”。虽然迟了点,长元七年(1034[/SIZE]年)10月24日,朝廷总算下旨免除了上总国四年的钱粮。
[/SIZE]
[/SIZE]
为什么忠常和赖信一仗都不打就投降了呢?这一点现在还没有完全搞明白。一般认为除了赖信的谋略成功之外,也有房总国疲惫,致使忠常失去了战意的原因吧。[/SIZE]
[/SIZE]
[/SIZE]
[/SIZE]
[/SIZE]
在史实中,赖信和忠常的军队并没有发生冲突。但是在《今昔物语》中,有个两军在衣河河口对阵的故事。[/SIZE]
[/SIZE]
[/SIZE]
《今昔物语》中记载:赖信率领香取海周边的源氏兵马在大友庄(东庄町)扎营,迎击忠常。后来平淮基的三千援军赶到,加上赖信的兵马共五千人马,在鹿岛神社前布阵,打算一口气渡过香取海(衣河河口?)。但是忠常事前已经把可以渡河的船全部藏了起来,无法渡河。对岸的平忠恒军象云一样拥挤(原著如此)。但是赖信向当地土著问出有一处水浅,马可以通过的地方。赖信从这里渡河,突然向大友城发起攻击。忠恒大吃一惊,认为没有取胜希望,于是投降。[/SIZE]
[/SIZE]
[/SIZE]
[/SIZE]
[/SIZE]
这场变乱其实是两平氏之争。即,镇压了平将门之乱的平贞盛和他的子孙们所属的平国香的后裔“国香流”,以及平国香的弟弟平良文的那一支“良文流”。两平氏在镇压了将门之乱后,为了争夺在东国的势力多有争斗,以至后来成为敌对关系。发动了这次变乱的平忠常就是良文流,而最初的追讨使[U]平直方[/U]就是国香流,这大约就是直方当初行动积极的原因了。[/SIZE]
[/SIZE]
[/SIZE]
平忠常之乱的结果是,两平氏在坂东地区的势力衰退,立下大功的源赖信进入了坂东,成为源氏栋梁。[/SIZE]
[/ALIG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26 16:06:38编辑过] 其之七 前九年之役(平安时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3 19:08:05编辑过] 后三年之役(平安时代) 清原武则在前九年之役中因战功被任命为镇守府将军(相当于从五位上),支配了原安倍氏的旧领,在奥州建立了强大的势力圈。但是到了武则的孙子清原真衡这一代,因为没有子嗣,就纳了一个叫海道小太郎成衡的为养子,并为他取了源氏之女为妻。婚礼之时,清原一族的长老吉彦秀武带着一杯沙金前来祝贺。但是真衡却完全沉浸的于奈良法师的对弈之中,秀武在旁边等了很久却完全没有被理会,他觉得受到了侮辱,愤怒之下把沙金扔在后院,返回了出羽。真衡也被秀武的举动所激怒,率大军前往出羽追讨秀武。秀武深感独自一人难以对抗,于是拉拢真衡的异母弟弟清原家衡和异父弟弟清原清衡,请求他们从背后袭击真衡。这个清原清衡就是前九年之役中安倍军的猛将亘理权太夫藤原经清和阿倍赖时之女有加御前所生的儿子,而清原家衡则是有加御前改嫁清原武贞后所生。家衡向来与真衡不和,这次他就接受秀武的请求,乘真衡不在,率兵进攻真衡的居城。真衡得到消息后,立刻率军返回,家衡为避免和真衡的直接冲突,于是退兵。 秋保3年(1083年)9月,源义家(八幡太郎)被任命为陆奥守。真衡为了和义家搞好关系,热烈的欢迎了他,并送给了他很多贵重礼物。不久,真衡派养子留守居城,自己率军远征出羽。清衡和家衡认为这是个好机会,于是立即出兵袭击真衡的居城。当时,源义家的部下郎党正巧在附近(真的是“正巧”?不是在有意寻找介入机会?),于是应真衡妻子请求,加入真衡军,击退了家衡和清衡军。这样,源义家就介入了清原家的内讧。 另一方面,真衡在远征出羽的途中突然病故。真衡死后,清衡和家衡认为再继续打下去已经没有意义了,于是把开战的责任转嫁给已经战死的其他亲族,向源义家投降,得到了义家的宽恕。义家把真衡遗留下来的陆奥六郡分给清衡和家衡,但是他把富饶的南三郡给了清衡,把寒冷的北三郡给了家衡,这个分配方法引起了家衡的不满。 义家的处置,虽然使得奥羽地区暂时安定了,但是不久之后,清衡和家衡之间就开始了争夺族长权的斗争。家衡先是派人去暗杀清衡,失败之后家衡又突然袭击了清衡的家,清衡的妻子亲族遭到杀害,清衡逃脱。袭击了清衡家后,家衡急忙离开陆奥,逃到了出羽国沼栅(现秋田县平鹿郡沼馆町),整军备战。逃脱大难的清衡,向国守源义家控诉家衡的行为。对于义家赖说,这正是消灭清原氏,确立源氏在奥羽的支配地位的好机会。应德3年(1086年),源义家亲自率兵数千,围攻沼栅。但是沼栅的防备十分坚固。围攻几个月后,官军粮食用尽,又恰逢天降大雪,冻饿交迫之下,义家只好退兵。 沼栅之战结束后,家衡的叔父清原武衡前来援助家衡,并说服了。家衡退守比沼栅更坚固的要塞金泽栅(秋田县仙北郡金泽町)。另一方面,义家的弟弟源义光(甲斐源氏的始祖,新罗三郎)得知义家陷入苦战,立即从京都赶来支援(因为没有得到朝廷的许可,被解除了左兵卫尉的官职)。吉彦秀武也把自己的将来押在清衡身上,加入义家军。宽治元年九月,源义家再次率数万大军进军出羽,在出羽山北和横手盆地与清原军队发生了惨烈的激战,艰难的完成了对金泽栅的包围。 金泽的攻防战,与中世纪前期以一骑打为主的武士形态的战斗很不同,而是以大量杀戮非战斗人员来解决战斗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29 22:15:08编辑过] 保元之乱(平安时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3 19:04:03编辑过] [B]平治之乱[/B](平安时代)[/SIZE]
主要人物1[/SIZE]:藤原信赖·源义朝
[/SIZE]
[/SIZE]
主要人物2[/SIZE]:藤原通宪·平清盛
[/SIZE]
[/SIZE]
时代:平安时代[/SIZE]
[/SIZE]
[/SIZE]
年代:平治1[/SIZE]年(1159年)12月9日~平治2年(1160年)1月4日
[/SIZE]
[/SIZE]
[/SIZE]
[/SIZE]
[B]义朝和信赖的不满[/SIZE][/B][B]
[/SIZE]
[/B]
[/SIZE]
保元之乱平息之后,变乱中各有功之人都获得恩赏。[U]源义朝[/U]被授予左马头官职,而[U]平清盛[/U]被任命为播磨守。虽然两者从官位上来说,都是从五位,没有上下差别,但是显然播磨守比较有实际利益,义朝为此很不满。另外,保元之乱中战败方的源为义是义朝的父亲,义朝曾屡次恳求保全父亲的性命,但是终于没有成功,为义还是被斩首了。变乱之后,[U]藤原通宪[/U](信西)掌握了朝廷权势,义朝为了接近他,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通宪的儿子,但是被冷淡的拒绝了。不仅如此通宪还为自己的儿子迎娶了平清盛的女儿。这使得义朝觉得脸上无光,开始怨恨通宪和清盛。[/SIZE]
[/SIZE]
[/SIZE]
此外,朝廷中对通宪抱有不满的人不在少数。深受后白河上皇宠爱的右卫门督·[U]藤原信赖[/U]就是和通宪对立的。信赖本来希望得到近卫大将的官职,但是被通宪阻止,因为这件事情,信赖对通宪非常憎恨。其他对通宪怀有不满的[U]藤原经宗[/U]·[U]藤原推方[/U]等人也都纷纷接近信赖。[/SIZE]
[/SIZE]
[/SIZE]
这样,义朝·信赖·经宗·推方等人开始计划打倒信西·清盛的政变。[/SIZE]
[/SIZE]
[/SIZE]
[/SIZE]
[/SIZE]
[B]变乱爆发[/SIZE][/B][B]
[/SIZE]
[/B]
[/SIZE]
平治元年(1159[/SIZE]年)12月4日,平清盛带着一族人出发前往熊野参拜神社。这对义朝·信赖等人来说是个好机会。12月9日半夜,义朝·信赖举兵,袭击了三条殿,把后白河上皇幽禁在大内的书房里,同时又占领了皇宫,控制住了二条天皇。
[/SIZE]
[/SIZE]
察觉到危机的通宪逃进了山城和伊贺边境的山里,但不久就被发现,斩首(一说自杀)。通宪的儿子[U]藤原俊宪[/U]·[U]贞宪[/U]·[U]成范[/U]等人也都被解除官职后流放。通宪的首级被游街(民间传说,通宪的首级经过义朝·信赖·经宗·推方等人面前时点了2[/SIZE]次头)。
[/SIZE]
[/SIZE]
信赖掌握政权后,立刻论功封赏,任命自己为近卫大将,并把播磨国给了义朝。[/SIZE]
[/SIZE]
[/SIZE]
但是,信赖是个暗愚的人物。掌握政权后,他每天都睡在天皇用膳的清凉殿里,让皇宫里的女性侍候他的起居。这使和他一起发动政变的经宗·推方等人十分不安。(日后,信赖被称为“日本第一不觉人”,见于《愚管抄》,义朝和这种人联手,也应该是“不觉人”了([/SIZE]轻率的人))
[/SIZE]
[/SIZE]
[/SIZE]
[/SIZE]
[B]六波罗行幸[/B][/SIZE]
[/SIZE]
[/SIZE]
这样看起来信赖·义朝的政变似乎是成功了,但是清盛等平家一门是不可能这么容易就在义朝等人的武力面前屈服的,平氏和源氏到了必须要决一雌雄的侍候。[/SIZE]
[/SIZE]
[/SIZE]
当清盛听到信赖·义朝谋反的消息后,立刻急速率众返回。经宗和推方畏惧清盛的声势,同时也对信赖失望,于是暗中投靠了清盛。[/SIZE]
[/SIZE]
[/SIZE]
源义朝·义平父子听到清盛从熊野返回的消息后立刻提出在摄津国的阿倍野迎击清盛,但是被所信赖反对,从而失去了重要的胜利机会。信赖之所以反对,是因为他在打倒通宪之后,一直在想平家服从自己(果然是日本第一不觉人)。[/SIZE]
[/SIZE]
[/SIZE]
平清盛率平氏一族于16[/SIZE]日半夜进入六波罗邸。看穿信赖内心的清盛假装恭顺,并献上平氏名簿,同时暗中联络经宗和推方,乘信赖不备,于12月25日夜间成功救出二条天皇,把天皇迎到了六波罗的平家邸。同时后白河上皇也被救出,藏到了仁和寺。
[/SIZE]
[/SIZE]
这样一来,情势完全改变,清盛可以名正言顺的奉旨追讨已经成为朝敌的义朝·信赖等人。[/SIZE]
[/SIZE]
上图是日本国宝《平治物語絵巻 六波羅行幸巻》中的一幅,描写当时,二条天皇化成女装,坐牛车,骗过宫门守卫逃离皇宫的情形。
[/SIZE]
[/SIZE]
[/SIZE]
[/SIZE]
[/SIZE]
[B]恶源太义平[/SIZE][/B][B]
[/SIZE]
[/B]
[/SIZE]
义朝发觉被平氏得了先机后,立刻开始布置防御。他把主力部队配置在阳明门、待贤门、郁芳门,并打开大门,显示出迎击姿态。[/SIZE]
[/SIZE]
[/SIZE]
清盛的嫡长子·[U]重盛[/U]率兵进攻待贤门,并击破守备队,攻到了皇宫庭院(当时信赖一仗都没打就逃走了)。义朝立刻命令嫡长子[U]源义平[/U]把平氏军赶出去。义平在17[/SIZE]岁那年就在武藏杀死的叔父·[U]带刀义贤[/U],而被人称为“恶源太”,是个极其强悍的人物。(恶源太的“恶”在这里是“强”的意思)
[/SIZE]
[/SIZE]
义平得到命令后,立刻率板东武者,与侵入庭院平家军队展开了激战。当时重盛22[/SIZE]岁,义平19岁,一个是平家的公达(上流贵族子弟),一个是源氏的御曹司(相对于“平家的公达”,对源氏嫡流,尚未独立的儿子的敬称,可特指[U]源义经[/U]。),双方都是嫡长子,两人在待贤门发生了一对一的直接战斗。激战之末,义平击退了重盛,重盛退到了宫门外。之后重盛再次率兵来攻,但是再次被义平击退。
[/SIZE]
[/SIZE]
[/SIZE]
[/SIZE]
[B]源氏的崩溃[/SIZE][/B][B]
[/SIZE]
[/B]
[/SIZE]
平氏军队为了把源氏军队从皇宫里引出来,采取了攻一下就退,退了后再进攻的策略。源氏军队果然中计。乘源氏军队被从宫中引出的时机,平氏军从侧面攻入皇宫,关闭了宫门,这样,皇宫就被平氏军队占领了。[/SIZE]
[/SIZE]
[/SIZE]
失去了据点的源氏军决定以义平为先头部队,直接向平氏大本营的六波罗进 军,双方在六条河原发生了战斗。激战中,源氏一族的源赖政叛变,源氏总崩溃,向东国撤退。[/SIZE]
[/SIZE]
[/SIZE]
义朝在逃往东国的途中,在尾张知多郡遭到家臣长田庄司[U]忠致[/U]背叛,遇害。[/SIZE]
[/SIZE]
[/SIZE]
源义平逃到了美浓,得知义朝的死讯后,他又潜入京都,准备暗杀平清盛,不幸被平氏家将[U]难波经房[/U]捕获,在六条河原被斩首,享年20[/SIZE]岁。
[/SIZE]
[/SIZE]
义朝的次子朝长在战斗中受了重伤,为了不落入平氏手中,在父亲义朝的协助下自杀。[/SIZE]
[/SIZE]
[/SIZE]
当时的源赖朝年仅13[/SIZE]岁,也穿着源氏家传的源太产着铠参加了战斗。战败后在逃往东国的途中与义朝失散,被平氏捕获。就在他将被斩首之际,清盛的义母池之禅尼和重盛为他求情,结果被改为流放到伊都蛭道。
[/SIZE]
[/SIZE]
当时的牛若丸(后来的义经)由母亲常磐御前带着逃走,途中也被捕。清盛垂涎常磐御前的美貌,纳常磐御前为妾,同时答应不杀牛若,但是约定义经成年后要当和尚,并把义经送进了京都鞍马寺。当时义经2[/SIZE]岁。
[/SIZE]
[/SIZE]
这样,在保元之乱中已经遭到了严重打击的源氏,在平治之乱中几乎陷入了毁灭状态。另一方面,平清盛被后白河法皇重用,居官至从一位太政大臣,权倾朝野,平氏一族的春天到了。[/SIZE]
[/SIZE]
[/SIZE]
但是,虽然源氏一族的实力者几乎都被处决,但是却没有杀赖朝和义经,这将要给平氏带来毁灭性的灾难。[/SIZE]
[/ALIG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12 19:18:23编辑过] 其之十一[/ALIGN]
[B]源平合战[/B](平安时代)[/SIZE]
主要人物1[/SIZE]:平清盛·平宗盛·平维盛
主要人物2[/SIZE]:源赖朝·源义仲·源义经
时代:平安时代[/SIZE]
年代:治承4[/SIZE]年(1180年)4月9日~宽治1年(1185年)3月24日
[B]平家的繁盛
[/SIZE][/B]
[U] 平清盛[/U]以保元·平治之乱中的令人夺目的功勋,只八年时间,就从一个普通的参议连升十一级,到达了人臣的最高位—太政大臣。同时一族中的很多人也在朝庭中位居高位,凭借平家的强大武力,飞扬跋扈,极尽专横之能事。[/SIZE]
清盛的长子[U]平重盛[/U],40[/SIZE]岁就位至正二位内大臣左近卫大将;长孙[U]平维盛[/U],才24岁就被任命为从二位右近卫中将。1168年,清盛的妻妹和后白河院所生的皇子继天皇位,即高仓天皇。清盛又把女儿德子嫁给了高仓天皇。(照惯例,清盛的家族并不是后宫的人选,所以时人对这件事情颇多非议)。
治承3[/SIZE]年(1179年),清盛幽闭后白河法皇,废止院政,完全掌握了权力。同年,平家一门的人分别被任命为安艺等30余国的国守,控制了超过全国一半的知行国。治承4年,清盛又成功的迫使女婿高仓天皇让位,让德子生的皇子继位,是为安德天皇,当时只有3岁。
这样,平家一门随心所欲的操控权势,为所欲为。当时的大纳言[U]平时忠[/U]甚至说“不是平家一门的人都是人而非人”。当时的天下完全就是平氏的天下。[/SIZE]
[/SIZE]
[B]以仁王的令旨
[/SIZE][/B]
“诸行无常,盛者必衰”,这是世上必然的道理,看起来如磐石般稳固的平氏也不例外。[/SIZE]
治承4[/SIZE]年(1180年),后白河法皇的另一个皇子·[U]以仁王[/U]得知安德天皇继位的消息后非常愤慨,认为新帝只有3岁,完全是个傀儡。他立刻与当时源氏惟一的公卿·[U]源赖政[/U](平治之乱关键时刻背叛源义朝的那位)秘密谋划,同年4月9日,他向诸国的源氏发布令旨,要求他们举兵打倒平家。这就是“以仁王的令旨”。
5[/SIZE]月15日,平清盛发兵追讨以仁王,以仁王逃到了园城寺。5月21日,源赖政率嫡子[U]源仲纲[/U]以下一族的军队和以仁王会合,公开打出了反平氏的旗帜。
5[/SIZE]月26日,在宇治平等院附近,以仁王和源赖政被平知盛·平重衡率领的平家大军追上,发生了战斗。赖政为了拖延时间,把宇治川上的桥的桥板抽掉,两军隔着桥互相射箭。赖政军中还不时有人通过还剩下的桥梁杀入敌军中。这场隔着桥的战斗持续了一整天,后世被称为“桥合战”。
平氏军仗着兵力优势,强行从河里游过对岸,赖政方寡不敌众,陆续战死,赖政负伤逃入平等院后自杀,以仁王也被流箭射中而死。[/SIZE]
这场战斗因为赖政的准备,没有能够集结起军队而失败,但是作为打到平氏的导火线却是意义重大。诸国的源氏诸将纷纷举兵。[/SIZE]
[B]源赖朝举兵[/SIZE][/B]
[B]源赖朝像
[/SIZE][/B]
[U] 源赖朝[/U]是[U]源义[/U]朝的第三子,幼名“鬼武者”(明智左马介的前世?^_^[/SIZE])。平治之乱后被流放到了伊豆,其间娶了伊豆土豪·北条时政的女儿·政子为妻。
治承4[/SIZE]年(1180年)8月17日,伊豆三岛大社祭礼当日,源赖朝在岳父北条时政的帮助下举兵,袭杀了豆国目代(地方官)[U]山本判官兼隆[/U]。开始了他打倒平家的大业。
作者: 踏月追风 时间: 2004-11-21 12:25 标题: Re:日本古代战争(飞鸟时代—战国中期)
其之四
作者: 踏月追风 时间: 2004-11-21 12:25 标题: Re:日本古代战争(飞鸟时代—战国中期)
其之五
[PP][B]天庆之乱[/SIZE][/B](平安时代)
作者: 踏月追风 时间: 2004-11-21 12:26 标题: Re:日本古代战争(飞鸟时代—战国中期)
其之六
作者: 踏月追风 时间: 2004-11-21 12:26 标题: Re:日本古代战争(飞鸟时代—战国中期)
主要人物1:安倍赖时
主要人物2:源赖义
时代:平安时代
年代:天喜4年(1056年)8月3日~康平6年(1063年)2月27日 (也有1051年~1062年的说法)
鬼切部之战
11世纪初期左右,陆奥北部诸郡的俘囚(归顺的虾夷人)长被任命为郡司,治理各郡。其中势力最大的就是安倍赖良(后改名赖时),兼任着奥六郡(胆泽·江刺·和贺·紫波·稗贯·岩手)的郡司,被称为“东夷的尊长”。等后来其势力跨过了胆泽和磐井边境的衣川的时候,当时的陆奥守藤原登任便以安倍氏“不交赋贡”和“不服傭役”等理由,联合秋田城介平重成起兵攻打。发觉登任行动的赖良立刻举兵,并在鬼切部和官军发生了激战,时间是永承6年(1051年)11月。
在鬼切部之战中,安倍氏获得大胜,朝廷为之震惊,于是任命为陆奥守兼镇守府将军,前往陆奥国府。正好,这时冷泉院天皇的生母藤原彰子得了重病,为了祈祷其病愈,朝廷下达了大赦令。安倍赖良乘机改名赖时,向朝廷表示服从。
一般来说八逆之罪(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义)时即便遇到大赦令也不能赦免的。但是这场鬼切部之战被判定不是“反逆”,而是藤原登任所挑起的“私斗”,因此获得了赦免。
阿久利川事件
自源赖义任陆奥守以来,安倍赖时斗表现的十分恭顺。源赖义任期的最后一年(1056年),赖义前往胆泽交代庶务,并在那里滞留了数十天。赖义回国府的途中,在阿久利川休息时,权守藤原说贞儿子光贞·元贞的营帐受到强盗袭击,人马被杀伤。赖义问光贞知道不知道这是谁干的,光贞回答说一定是安倍赖时的儿子贞任想娶光贞的女儿为妾,被拒绝后怀恨在心,因此前来夜袭。源赖义只听信一面之词久要将贞任处斩。
安倍赖时当然不可能因为这样的理由交出儿子,他下令关闭衣川关,拒不交出儿子,表明了要彻底对抗的决心。由此,前九年之役开始了。
但是仔细想想,安倍赖时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候和源赖义开战呢?以武勇著称的源赖义马上任期就要到了。要谋反的话不如等赖义还朝以后才时更好的机会吧。换个角度来看,这一仗对源赖义稳固自己在贵族社会中的地位却很有好处,如果将奥州纳入他作为武门栋梁的势力版图的话,他的地盘将更为稳固。所以,阿久利川事件很有可能是源赖义自编自演的一场戏。
当时,安倍赖时有两个女婿:伊具郡司平永衡和亘理郡司藤原经清。平永衡在鬼切部之战中背叛了自己的主君藤原登任,投靠了安倍侧。但是这一次,他和藤原经清都背弃了岳父,加入了官军。当终于开始官军攻打衣川的时候,平永衡戴着岳父所送的银盔参战。源赖义知道后,认为平永衡已经背叛过主君一次了,现在戴着岳父送的银盔,很可能是让安倍军不要射他的标志,搞不好就是安倍军的内应。因此下令将永衡主从全部斩首。
这样一来,处于和平永衡相同景况的藤原经清也感到了自身的危机。于是他立刻散布安倍军已经攻入多贺城的谣言,引赖义回兵多贺,自己带着八百私兵投奔了安倍军。这样,赖义去了对安倍先制攻击的机会。
赖时之死与黄海之战
源赖义任期结束后,新任的陆奥守藤原良纲听说战争的消息后就拒绝了任命,于是,1056年12月29日,源赖义被再次任命为陆奥守。
赖义派遣气仙君司金为时和下毛野兴重等人前往陆奥内地,说服了拥有鉋屋·仁户吕志·宇曾利等地势力的安倍富忠加入官军方,要他从背后攻击安倍赖时。赖时得到消息后大惊,连忙亲自带着2000人马前去说服安倍富忠。但是遭到了富忠的伏兵。战斗持续了2天,战斗中赖时被流箭射中,撤回到鸟海栅后就死了。当时是天喜5年7月6日。
但是安倍军并没有就此崩溃,而是在赖时两个儿子贞任·宗任兄弟的领导下团结一致,继续抵抗,不就就重新形成了以贞为中心的体制。
赖时死后,源赖义继续从各国调集军粮,准备乘机消灭安倍氏。但是朝廷中却出现了认为既然赖时已经死了就没必要再打的意见。乘朝廷还没有作出决定,赖义率国府军一千八百人向贞任军发起了进攻。贞任率军四千余人,背河崎栅扎营,与官军战与黄海。当时风雪甚大,官军又疲劳又寒冷,很多战死。源赖义主从也都被打散,历尽辛苦才从战场逃回。
大败后,赖义失去了再次进攻安倍的力量,于是向出羽国司要求援军,被出羽守拒绝。此后藤原经清带着数百兵出衣川,向衣川以南诸郡征收军粮,源赖义也无力制止。战争呈现出长期战的局势。
清原氏的参战和阿倍氏的最后
为了打破胶着的局势,源赖义用各种珍贵的礼物和巧妙的言辞打动出羽仙北的俘囚长清原氏出兵。康平5年7月,应赖义请求,清原武则率兵一万余人,与赖义的的三千多兵马会合。因为要防备清原氏,阿倍军不得不在各个进入奥六郡的入口分兵防备,兵力分散,结果被官军突破防线,并且连安倍宗任的居城鸟海栅也在激战之后被攻陷。
康平5年9月7日,阿倍氏最后的要塞厨川栅(现盛冈市天昌寺町)也被攻陷,贞任战死。藤原经清被俘后被以钝刀斩首,宗任逃脱后投降,被流放到西国。安倍氏的女人们也都被赏给了士兵们。(其中有一个叫则任的人的妻子,“则任正在舍命战斗,我也不想以个人独自活下来。我先在那边等着了,请放心的战斗吧。”说完就抱着孩子投河自杀。被列入《大日本史》烈女传。)藤原经清的妻子带着经清的遗子再嫁给了清原武则的儿子贞衡。
关于阿倍氏这么快就败亡的原因,岩手县各地一直流传着贞任的女儿,妹妹,妻子与官军内通的传说。
康平6年2月27日,对奥州战役的有功者进行了除目仪式(除去旧官,就任新官的仪式)。源赖义被任命为正四位下伊予守,长子源义家被任命从五位下出羽守,次子源义纲被任命为左卫门尉。清原武则被破格任命为从五位下镇守府将军。
这场战争历史上被称为“前九年之役”。这九年是怎么算出来的呢,有各种不同的说法。这场战争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奥州十二年合战”。很多人误以为是前九年之役加上后三年之役的称呼。其实这是从源赖义赴任奥州(1051年)开始到安倍氏灭亡(1062年),正好十二年。
[ 本帖最后由 大意觉迷 于 2008-1-23 17:08 编辑 ]
作者: 踏月追风 时间: 2004-11-21 12:27 标题: Re:日本古代战争(飞鸟时代—战国中期)
其之八
主要人物1:清原家衡·清原武衡
主要人物2:藤原清衡
主要人物3:源义家
时代:平安时代
年代:永保3年(1083年)9月~宽治1年(1087年)12月26日
争乱的发端
源氏的介入
陆奥六郡的分割
沼栅之战
金泽栅的攻防战
战乱的终末
金泽栅防御坚固,很难攻落,于是吉彦秀武提议用兵粮战法(这是日本最早的兵粮战法),被义家采纳。兵粮作战十分成功,栅内的清源军陷入了饥饿中,终于武衡通过义光请求投降,但是被义家拒绝。不久,又开始下大雪,栅中饥饿的情况更加严重了。已经达到极限的清原方打开城门,让栅内的女人和孩子离开。但是义家认为,栅内的人减少的话,会延迟粮食用尽的时间,于是在清原军士兵的面前,把逃出来的女人孩子全部斩杀。到了11月14日,栅内粮食完全用尽,金泽栅终于陷落。家衡化装成杂兵逃走,但在“武者隐的森林”被杀,武衡躲到蛭藻沼的水草中被发现,被捕后被斩首,清原一族灭亡。
当时对战败者的处置是相当残酷的。义家军的士兵“乱入”金泽栅,残酷的屠杀清原军的士兵·女子,出现了“逃出者千万人之中之一人”的凄惨场面。(源义家这种人也算英雄?)
后三年之役之后
12月26日,源义家向朝廷报告平定战乱,要求给有功之人恩赏。但是,朝廷认为这场战争只是源义家的私战,拒绝恩赏。从后世来看,这场战斗也的确是义家为获得奥州霸权才介入的,而且清原氏也没有反抗朝廷,这只是清原家内部的内讧而已,当然不可能给恩赏,义家只好用自己的私财利给又功将士奖赏。(如果没这件事情的话,以后义家的子孙源赖朝应时流起兵的时候,关东的武士们不大会跟随的吧)。
朝廷不给义家恩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京城利的上流贵族们担心他的名声提高,可能会产生新的权门,会对自己产生威胁。在上流贵族看来,以杀生为业的武士存在的价值就只有他们的武力而已,如果上升为和自己同等的权门,那时很难容忍的。
讽刺的是,图谋奥羽霸权的源义家不久就被解职,宽永2年(1088年)清原清衡却被授予奥六郡,恢复了藤原旧姓,开创了奥州的平泉藤原时代。
[ 本帖最后由 大意觉迷 于 2008-1-23 17:09 编辑 ]
作者: 踏月追风 时间: 2004-11-21 12:27 标题: Re:日本古代战争(飞鸟时代—战国中期)
其之九
主要人物1:崇德上皇
主要人物2:白河上皇
主要人物3:藤原忠实·藤原赖长等
时代:平安时代
年代:保元1年(1156年)7月8日~保元1年(1156年)7月23日
院政和天皇家的争斗
藤原一族的权力在藤原道长·赖道父子的时候到达了顶峰。1074年赖道死去后,藤原氏就再也没出现过拥有这样强大政治力的人物了。当时的白河天皇为了政治权力回归天皇侧,决心实施院政,并于1086年让位于年仅7岁的善仁亲王(堀河天皇),自己称“上皇”,开始了院政。(从此开始了院政时代1086年~1221年)。1107年堀河天皇于1107年去世后,他又让才四岁的孙子宗仁亲王即位(鸟羽天皇),鸟羽天皇成年后难以控制,他又迫其退位,让位于四岁的曾孙现仁。这个显仁就是出问题的崇德天皇。
1129年,白河上皇去世。20岁德时候就被迫退位,心怀不满的鸟羽毛上皇掌握了权力,可是他的做法也和白河院一样。1141年,他迫时年仅22岁的崇德天皇退位,让位于才2岁的儿子体仁亲王(近卫天皇),可是1155年,近卫天皇才16岁就去世了。围绕皇位继承问题,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波澜。
因为近卫天皇没有孩子,崇德上皇的儿子重仁亲王和崇德的同母弟弟雅仁亲王的儿子守仁亲王就是最有资格的继承者。当时朝廷里,鸟羽上皇的皇后·近卫天皇的母亲——美福门院得子很有势力,而守仁亲王自幼丧母,由得子养育。再加上守仁虽然才十二岁,但是在众多得皇子中最聪明的,评判极佳。于是几乎就可以确定守仁亲王为皇位继承人了。
但是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当时守仁的父亲雅仁亲王还健在,怎么可以发生儿子是天皇,父亲是臣子这样的事情呢?在当时的院政时代,天皇得是上皇得孩子,这一点是常识。没有办法,只好决定暂时让“游艺皇子”雅仁先当天皇了。这就是后白河天皇。对这个结果最惊讶得大概就是后白河本人了。当然,同时守仁也成为了皇太子,不久皇位就应该让给守仁的。对这个结果最惊讶得大概就是后白河本人了,当时后白河28岁,被评价为“不能文,不能武,游手好闲的亲王”。这样的人物当上了天皇,实在是很令人意外。
对这个结果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崇德了。好不容易自己的儿子有机会成为天皇了,却被毫无天皇之器,品格极差的弟弟抢走了天皇的位子,他的儿子还成为了皇太子。这样下去,自己这一辈子可能就要被埋没了。不满和愤怒在他的心中不断膨胀起来。
藤原家内部的争斗
差不多在天皇家开始争斗的同时,藤原摄关家也围绕家督的位子开始了争斗。当时藤原忠实的长子忠通已经继承了家督的位子,并已经任了数任关白。但是忠实比起忠通来却更溺爱次子赖长,每每劝说忠通引退。当然都被忠通拒绝了。
终于在1150年,忠实断绝和忠通的关系,并剥夺其藤原家氏长者的地位,让赖长当上氏长者。第二年,他又设法使赖长成为内览(摄政·关白或其他受特别任命,可以预先看太政官上奏给天皇的文件,代行政务的人)。当时忠通还是关白,这时候任命其他的内览,这是违反以往惯例的事情。
但是,赖长没有能够好好利用这难得的地位。就在被任命的当年夏天,他与鸟羽上皇的宠臣中纳言家成吵架,并发展成斗殴,引起了骚动,因为这件事情失去了鸟羽的信任。更槽糕的是,1155年忠通所推荐的后白河天皇即位,同年岁暮,赖长权力的依靠——他的妹妹·鸟羽上皇妃——高阳院泰子去世了。
还有更加糟糕的事情,不知道从哪里流传出“近卫天皇之死是由于忠实·赖长父子诅咒”的谣言。赖长的地位开始如风前残烛一样飘渺了。
寥落的武士
过去,源义家被人称为“天下第一武者”,受到极高的评价。但是其子孙到了源为义这一代,清和源氏的地位已经变的十分寥落。1154年,因为儿子源为朝在九洲的胡作非为,为义被朝廷解除官职。(1143年左右,赖长已经投到赖长德麾下,成为赖长德武士了)
变乱爆发
保元1年7月2日,鸟羽法皇(上皇·天皇出家后称法皇)驾崩。他把后事托付给得子和忠通。鸟羽临终前崇德曾去看望,却被拒绝见面。鸟羽似乎预计到自己死后会发生什么样得事态,已于同年6月1日下达院宣,诏源义朝以下源平武士到鸟羽殿和皇居高松殿值宿护卫。7月3日,崇德上皇侧出现不稳德动向,谣传崇德侧势力在一些地方集结,后白河天皇抢先派人控制住了这些地方。鸟羽死后第三天,7月5日,崇德上皇开始聚集兵力,源为义·为朝父子和平忠正等人加入。同日,后白河天皇下令给检非违使,规制京中武士得行动。8日,又敕令各国司,阻止藤原忠实·赖长父子在庄园中召集士兵。还派源义朝前往赖长得东三条殿搜查,并将东三条殿没收。东三条殿是摄关家的本宅,这样做很明显,赖长已经被认为有谋反嫌疑了。
发现事态紧迫的崇德上皇于9日半夜离开鸟羽的田中殿,进入白河殿。10日,崇德公开召集兵马,到了傍晚,赖长等人从宇治赶来,兵力到达一千余骑。但是聚集在殿中的朝臣除了赖长外只有前参议藤原教长等2~3人,武士也只有源为义·为朝父子和平忠正·长盛父子等。
当时源为义献了三策。第一是:退到近江国抵挡后白河天皇的追讨军,等待东国武士来援;第二是:奉崇德上皇去东国,召集武士;第三是:如果以上两策都不可行,那就先发制人,夜袭皇宫。但是三策都被藤原赖长否决。尤其是第三策,被认为是不合武士之“道”。
另一方面,藤原忠通召集曾在鸟羽法皇面前发誓效忠后白河天皇的源义朝、平清盛等人,让他们护卫皇宫。就在源为义献计三策的时候。后白河天皇方也在皇宫高松殿中进行军议,源义朝所进言的夜袭方案被采纳(他们认为比起“道”来,达成目的更加重要)。
11日黎明,后白河侧军势在藤原通宪(后白河乳母的丈夫,贵族学者,深受信任,平乱后获得了权势)的激励下向白河殿出发了。同时,后白河从高松殿转移道东三条殿,以防备夜袭。前往白河殿的军队中,源义朝率两百于骑走中央的大炊御门通,平清盛带三百于骑从南面的二条方面进军,足利义康率百于骑从北面的近卫大路走,各自向东前进,从三个方向一齐向白河殿发动攻击。以上六百余骑只是骑兵数量而已,加上其他郎党、从者,总数估计是这个数字的2~3倍。战斗持续了4~5小时,辰刻(上午八点),后白河方开始放火。崇德侧军队溃灭,士兵四散奔逃,崇德上皇逃入仁和寺,藤原赖长被箭射中,身受重伤,(他父亲藤原忠实帮他逃到了奈良,但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却拒绝和他见面)7月14日在般若寺附近死去。
乱事平定以后,源为义·平忠正被处决,源为朝被流放到伊豆大岛(他号称“弓之达人”,在这一战中射杀50多人,被流放到伊豆后还大肆扩张,最后被朝廷讨伐,自害)。崇德上皇也被流放到了赞崎。
又,源为义是源义朝的父亲,为朝是弟弟,平忠正是平清盛的叔父,这场变乱,是天皇家·藤原家·平氏·源氏四家的骨肉相残。
关于崇德的出生问题
以上是正历中记载的保元之乱。民间还有一种说法,说崇德其实不是鸟羽的儿子,而是鸟羽的祖父·白河上皇的儿子(见于《古事谈》)。从年龄上来看,崇德出生时鸟羽16岁,太年轻了,不过后白河也是16岁的时候就生了孩子,这个也不算很奇怪。(本来后白河就是游手好闲的人)。有些可疑的地方是:根据记录,“待贤门院璋子”(崇德的母亲)在嫁给鸟羽前一直是白河的“养女”。而且鸟羽·白河·璋子常常三个人在一起行动。(在暗示什么呢?)
这个问题的真假现在是无从知晓了,不过如果是真的话,那么在鸟羽看来,崇德就是不义之子和夺走自己皇位的人,有双重的憎恨了。
在赞崎的崇德上皇
崇德上皇被流放带赞崎后,对后白河朝廷表现出强烈的憎恨。开始的时候,他曾为了反省和供奉战死者,花三年时间写了五部大乘经(华严经·大集经·大品般若经·法华经·涅槃经),送到京城,希望放在京城的寺院里。但是朝廷认为这里面有崇德的诅咒,于是把经书送还赞崎。崇德很愤怒,他割下自己的舌尖,用这个血在经书上写下:「三悪道に抛籠、其力を以、日本国の大魔縁となり、皇を取って民となし、民を皇となさん。」(意思为:投入地狱·饿鬼·畜生三道,以五部大乘经的力量,成为日本的大魔王,天皇成为贱民,贱民成为天皇。)(见于金毗罗本《保元物语》,其他资料中的文字有所不同)以此诅咒日本永远陷于混乱,并将经书投入赖户内海。之后他就不剪头发不剪指甲,形状相当凄惨。京中曾听说崇德有不稳的动向,派平康赖前来调查。康赖调查后报告“上皇还活着,但是已经变成天狗了”。
流放赞崎八年后,崇德忧愤而死,也有是被暗杀的说法。崇德死后,朝廷拒绝为他服丧,引起世间不满,此后,京中多发火灾,民间传说为崇德怨魂作祟,而白河院也遭到一系列打击,最后终于追认崇德为“崇德院”。
后白河这个人
后白河虽然被人说是“不能文,不能武”,但是看他在保元之乱中的表现,相对于崇德·赖长侧慢悠悠的行动,后白河·忠通侧却经常能够获取先手,由此可以看出他的行动力。再看之后他河平清盛·源赖朝的较量,可以知道,他虽然年轻,却是个相当老练的人物。
变乱的影响
在这场变乱中,决定战局的是武士的实力,相对的,贵族却显的很无力。乱后,摄关家的权威一落千丈,甚至发生了朝廷下旨任命关白藤原忠通为藤氏长者的事情,使忠通很为难。(氏长者不是由天皇决定的,而是由一族内部决定的)这样无视长年的惯例,干涉氏族内部事务,对摄关家等贵族来说是个很大的冲击。后来忠实执意要让自己的儿子就任关白,结局却是一个比天皇小十七岁的少年藤原基实成为了关白,摄关家已经难以控制政局了。武门的力量开始抬头。
由于保元之乱后的恩赏不平衡,不久之后,一场新的变乱又开始了。。。。。。
[ 本帖最后由 大意觉迷 于 2008-1-23 17:14 编辑 ]
作者: 踏月追风 时间: 2004-11-21 12:27 标题: Re:日本古代战争(飞鸟时代—战国中期)
其之十
作者: 踏月追风 时间: 2004-11-21 12:28 标题: Re:日本古代战争(飞鸟时代—战国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