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日本“浮世绘”简史 [打印本页]

作者: 奥多文斯    时间: 2004-11-11 20:02     标题: 日本“浮世绘”简史

谈到十九世纪末兴起的印象派绘画,除了自然光影的变化外,或许要数日本浮世绘给予它的影响最深远。虽然艺术史的论述中经常提及“浮世绘”,但这重要的三个字又代表了什么?相信许多读者长久以来都未能了解其究竟……。   “鉴于今日仍缺乏浮世绘的中文专著,本书编著者在旅法十余年间,不仅用心收藏原作,更于两年前开始在艺术家杂志撰文刊载。总计十篇的文字涵盖了两百余年日本版画之发展,同时也可藉此略窥江户幕府下属于庶民的生活习俗和艺术。正因为这种民间艺术是生活性,所以才自由地启示了现代绘画之革新。   “本书为了弥补连载时版面之囿限,特增32副全页彩色图片;为酌增放大之黑白插图亦尽量配合文字的内容,以利翻阅对照。至于书末精简的参改资料,旨在协助了解浮世绘的文化历史背景和最基本之概念。”
作者: 踏月追风    时间: 2004-11-14 08:44     标题: Re:日本“浮世绘”简史

[B]浮世绘本来应该是佛家的作品,宣传世事无常的道理[/B]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4-11-14 09:14     标题: Re:日本“浮世绘”简史

追风说得不错~`~~“浮世”二字源自佛教用语,是泛指现世的林林总总,也就是耳闻目睹之社会百态~~~~到十七世纪末,被日本文人应用于美术方面~~~“浮世绘”大约在延宝年间(1680年左右)传播开来~~~``谁有精品尽管贴上来啊~~~[em02][em02]
作者: 大内义虎    时间: 2004-11-23 19:54     标题: Re:日本“浮世绘”简史

「浮世」(Ukiyo)二字原來是宗教語彙,泛指佛教中的普世現象、社會百態,西方藝術書籍簡介日本的浮世繪時也直譯字面意思原為 「Pictures of the Floating World」 或是 「The Art of the Floating World」,人彷彿是四處漂流的船客,任由扁舟在大海中載浮載沈,大海鉅細靡遺地展現出每條船中每位船客的喜怒哀樂,意指反映出整個當下社會現象。原有感於隨時可能遭到翻覆湮滅的多舛命運,經過木刻版畫藝術的反芻表現後,剎那間的動作表情反而得到永恆的藝術肯定,鮮活的呈現於當時及後世。      日本文人於十七世紀末將「浮世繪」用為木刻版畫藝術詞彙,正確時間是日本「浮世繪元組」菱川師宣(Hishigawa Moronobu)(1625-1694)在西元1680時將書中的木刻插圖改為單張發行,當時民間的歌舞伎(kabuki)劇場也應用單張發行的浮世繪為劇場宣傳的海報,家家戶戶瘋狂收藏物美價廉的精良版畫作品,這股風潮盛行於德川時期江戶(東京)地區兩百五十多年。除江戶之外,大津、京阪、長崎等地也有發展木刻版畫,但仍是以江戶地區最為發達、最具代表性。      浮世繪藝術是藉由多版木刻版畫可大量複製之便,凝結繪師、雕師、摺師(印刷師)等大量人力的藝術作品,江戶至明治時期產生不下數十萬張的浮世繪,而明治維新時結束鎖國政策,實行門戶開放政策,使大量的浮世繪作品流傳歐洲地區,也影響後印象派、新藝術、先知派等的眾多歐洲藝術家。著名的東洌齋寫樂(Toshusai Sharaku)、喜多川歌磨(Kitagawa Utamaro)以及鳥居清長(Torii Kiyonaga)等人的浮世繪作品一直是歐洲收藏界的最愛,反而是日人對民間版畫藝術「浮世繪」評價並不太高,待二十世紀日本人受到國際間的風靡浮世繪的熱潮的影響下,再度重視浮世繪的藝數價值時,好作品大多已收藏於歐美重要的典藏機構中。      江戶商賈、庶民與武士平日娛樂便是觀看相撲、歌舞伎與流連於吉原區的藝伎區;浮世繪與歌舞伎劇場的關係匪淺,役者繪便是專指描繪當時歌舞伎中的花魁或戲劇情景,此類作品約佔浮世繪總作品量的百分之六十左右,可見其重要性。戲劇情節包羅萬象可由此次清華『日本浮世繪版畫展』中可一窺端倪,武士與下階層妓女的情愛故事、強盜流氓強行劫財擄人、破屋中幽會的愛侶等等充分展露出人世間的愛恨情仇,忠義節氣的故事;浮世繪作品中巧妙地納進上階層社會的空間設計、擺飾、衣著服飾,這也滿足了中下階層市井小民嚮往富貴階層的需求,也提供其日常生活中的一項收藏愛好。      歌川國貞(Utagawa Kunisada)的藝術創作是此批藏品的精華,擅長於「役者繪」和「美人繪」,「役者繪」類似於時下的劇場海報,「美人繪」則是描繪江戶一帶的歌舞藝伎。他原來的姓氏並非歌川,而是龜田屋,因為15歲即拜師於歌川豐國(Utagawa Toyokuni)的門下學藝,因而改姓歌川,後來史書都稱他為三代豐國(Toyokuni III)。      歌川派可說是日本浮世繪派別中流傳最久影響力最大的浮世繪派別,在三代豐國(歌川國貞)時期達到最大規模,以企業化方式管理成員,持續地大量出版作品。歌川派大師如廣重、國芳、芳年、曉齋等均有佳作流傳於世而知名國際。歌川國貞特別能將演員誇張寫實的表情如瞪眼、吊眉、嘴角下撇等表情維妙維肖地表現出來,以仰角與俯角為視點的構圖以及所繪演員聳肩的誇張形象,這或許可掩飾原本矮小的日人身形缺憾,使男演員更形雄壯威武。      浮世繪技巧的製作由十七至十九世紀間不斷翻新,由最初菱川師宣所使用的「墨摺繪」(Sumizurie)與「肉筆繪」(手工上色)以及後來研發的「丹繪」(Tanie)、「紅繪」(Benie)、「紅摺繪」(Benizurie),也有採用金、銀以及灑雲母粉等技巧;鈴木春信(Suzuki Harunobu)於西元1765年製造出多色套印的「錦繪」(Nishikie),一色一版,可多至20多個版,色澤豐富,絢爛奪目,使浮世繪的技巧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也成功地歸入日本主流藝術之中,後來甚至居於翹楚的地位。此次展出的歌川國貞作品均是色彩絢麗的「錦繪」(Nishikie),國貞的工作坊更使用荷蘭進口的柏林藍顏料(Berlin Blue, Prussian blue),強烈的色彩使浮世繪有更多的變化。      葛飾北齋(Katsushika Hokusai)是幕府時期最重要及出色的繪師,他是最先應用柏林藍彩於其著名的風景繪「富士山三十六景」(約於1823-1831)中。無人能與北齋持續不斷的創作活力與想像力匹敵,當時的浮世繪繪師僅著力於劇場及藝伎的創作,北齋描繪的對象寬廣,尤其是採擷大自然的風景、昆蟲、花鳥、古典故事為主題,能將觀者的眼界釋放到自然景物的層次上。他自稱「畫狂老人」,對藝術有股狂熱的愛好,不斷地充實自我的技法及對繪畫的精神認知。十九世紀的歐洲畫家對北齋的評價非常高,「富士山三十六景」給予歐洲風景畫家不少啟迪,尤其他那鍥而不捨的繪畫狂熱更是後印象主義畫家所抱持的精神。      參考書籍:   陳炎鋒編著,《日本浮世繪簡史》,藝術家出版社出版,1990   台北市立美美術館編,《日本浮世繪特展》,1990   吳方正、周芳美編,《日本浮世繪特展》,200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23 20:09:41编辑过]






欢迎光临 闲雪御所 剑与火 真田幕府 日本历史文化 朝鲜半岛历史文化 (http://sanada.net.cn/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