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韩国历史 [打印本页]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8-21 11:50     标题: [转帖]韩国历史

[TR] [TD][B]史前时期的韩国 [/B][/TD][/TR] [TR] [TD] 大约五十万年前,早期人类开始在韩国大地上繁衍生息。 过去十年里,考古发掘对人们了解韩国史前社会提供了更多的资料。在忠清南道公州附近的石壮里,在遗址的最下层出土了属于旧石器时期早期文明的器物石斧一石刮刀。其后,两面石斧或砍劈工具文明。还出土了再晚些时期的人类制作的手斧和刀具。在平壤附近的祥原,发现了许许多多旧石器时期早期人类食后抛弃动物遗骨化石。 在旧石器时期中期,尼安德特时期前人类和尼安德特时期人类居住在堤川附近店村和清州附近的头流峰的山洞中。从这两个山洞中发掘出了犀牛、洞熊、棕熊、猕猴、鬣狗和大量的鹿(这些种全已灭绝)的遗骨化石。一些食后抛弃的骨头上刻有人的脸形以及诸如虎、豹、鱼、鸟等的动物形象。这些发现使人们得出结论,尼安德特人有创造艺术的能力。 [TR] [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446199391st.jpg[/IMGA][/TD][/TR] [TR] [TD] 韩国出土的石器[/COLOR] [/TD][/TR] 从店村山洞中出土了一件用一个尼安德特时期前人的桡骨制成的可能用于打猎的工具,一起出土的还有用兽骨制成的狩猎和厨房用具。还发现了采食的坚果的果壳。 在石壮里和其他沿河的发掘地点发现了许许多多具有明显旧石器时代传统痕迹的削凿成的石头工具,用诸如石英岩、斑岩、黑曜岩、角岩和霏细岩等细纹岩石制成的工具,这些工具明显地属于阿舍利、穆斯特和勒瓦娄哇这段时期。属于斧头传统的工具形状要粗糙得多,而且是用石英和伟晶花岗石削制而成。石壮里的中层遗址表明,早期人类用这些流星锤石块猎取动物。 还有一些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从石壮里一号坑一个有趣的居住地的一个炉灶周围搜集到了一些属于蒙古人种的头发及褐铁和锰的色素,此外,还有一些用石头制成的狗、鸟龟和熊等动物,经用放射性碳测定法测定,其年代在两万年前。用致密粘土筑成的居住地面挖成中空,呈鲸状。这样做很可能是为了祈求渔猎丰收。在这间小屋里,曾使用黑曜石小片来切肉和刮鱼鳞。居住者可能是蒙古人种的早期人类,是现代韩国人的祖先。 最近发现了一些中石器时代细石器遗址。西部沿海地区的许多中石器时代遗址看来由于大西洋新石器时代海平面上升已沉入海中。首先发现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平底无纹陶器,然后出现了具有几何图形的陶器。后一类陶器是表明乌拉尔一阿尔泰各地区间的文化关系,因为与这些地区出现的陶器类似。 [TR] [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4461910102nd.jpg[/IMGA][/TD][/TR] [TR] [TD] 岩寺洞的史前遗址[/COLOR] [/TD][/TR] 虽然存在一些差异,但是这种表面具有几何形图案的陶器与韩国普遍存在的蓖纹陶很相似。这种图案刻成鱼脊形或简单的一组组斜线。这种陶器呈半卵形,圆底平口,用粘土或含沙粘土和上滑石粉、贝壳、石棉和皂石做成,用盘绕法制造,在开口的窑中以低温烧制而成。 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地遗址非常多。以发掘出这个时代的屋群著称的地点有:平壤附近大同江边的清湖里;汉城附近汉江沿岸的溪沙里和岩寺洞;釜山附近洛东江河月的东三洞。这些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六七千年前。 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人靠捕鱼、打猎和采集野果为生。他们已开始在磨石上碾磨橡子和野生谷物。 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概在公元前四千年,陶器表面的图案有了变化,采用了闪电形状的平行波状线条或一组组凹痕。韩半岛西海岸和南海岸沿河地区有许多出土这类陶器的遗址。 随着牛的饲养出现了初期的穴播和栽种。在初期农业中,使用了兽角做成的挖掘棒和石锄。在黄海道风山郡智塔里遗址,在陶器中发现了已炭化的小米。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人们制作纺锤和纺锤锭盘来纺纱织布和结渔网。他们逐渐开始用骨针缝纫,挑选种子和除杂草来保护作物。他们居住的小屋是在地面上挖掘成的圆形或半矩形的洞,里面有一地炉。已发现了一个有着五个炉灶的小屋。 他们相信泛灵论,认为一切自然物体都有灵魂。萨满教跟亚洲东北部地区其他地方一样盛行。据信萨满教徒身上具有超自然的力量,使他们能接触上天神灵来保护家人和群体不受凶神恶煞之害。 青铜器时代开始于公元前15世纪左右。表面没有任何图案的平底陶器是这个时期制造的。还制造了一些黑陶陶器和抛光的赤陶陶器。在杨平出土的陶器表面上可以看到有赤豆、黄豆和小米的印痕,这表明当时已裁种了这三种谷物。在茂山郡虎谷洞出土的陶器上,发现了一些灰色的有机谷粉。青铜器时代的农业包括在韩国的南部种植稻谷,骊州欣岩里发现的碳化的稻谷颗粒可作佐证。在大田附近出土的一件青铜装饰品描绘一个正在耕地的男子。根据用放射性碳测定法测定,这个居住点遗址的年代为公元前2760年。在无纹陶器出土地点发现的半月形靡光石刀,长方形小屋,采取石桌坟和石棺形式的墓葬场所比先前时代的大得多。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把剩余食物贮存起来,同时出现了农民、工匠和奴隶的劳动力分工。这一变化带来了亲属集团之间的相互影响。粮食生产的增长促使人口增长,因此需要移居。一些新石器时代的人在这个阶段可能迁居到了日本南部的九州。 这些氏族群体渐渐地彼此接触,同时青铜冶炼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和平的关系和异族通婚的习俗。冶金可能是从烧窑开始的。锻工和原料开采工的兴起促成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出现。韩国各地石桌状墓标和立石纪念物遍布,这说明巨石一青铜文化在韩半岛的传播发展很深入。 在这个时期,掌握青铜冶炼技术是征服不同氏族的有力武器,从而加快了大部落的崛起。 [/TD][/TR]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8-21 11:51     标题: Re:[转帖]韩国历史

[TR][TD][B]檀君和古朝鲜 [/B][/TD][/TR][TR][TD] 史籍称古朝鲜人为“东夷”,意即东边的弓箭手。他们遍布于满洲、中国东部沿海、长江以北和韩半岛。东夷人中有一个神话,传说立国者檀君系天上下凡的父亲和一位以熊为图腾的部落女子所生。据说他于公元前2233年开始统治,他的后代在朝鲜——“黎明宁静之国”——执政达一千余年。 当周朝伐殷时,东夷人移向满洲和韩半岛,因为那里气候条件较好。看来他们保持着团结,因为中国大圣人孔子和孟子曾赞扬他们亲密友爱,恪守礼仪。 在中国的战国时代,黄海西岸的东夷同周朝人发生冲突。这导致他们向满洲南部和韩半岛迁移。 东夷还有其他一些部落,即居住在满洲地区的[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4471048451.gif[/IMGA]貉和居住在韩半岛上的韩人,他们都属于通古斯族,语言上属阿尔泰语系。当殷朝崩溃时,殷国臣民箕子约在公元前11世纪进入檀君的辖土,引进殷国的文化。 接着,由于中国东北地区的燕国入侵,古朝鲜在公元前3世纪丧失了辽河以西的领土。这时候,出现了铁器时代文明,战国诸国向东驱赶难民。 移民中有一个叫卫满的,在古朝鲜出任军事指挥官,以鸭绿江为基地把准王赶到南方,篡夺了政权。但在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发兵由陆海两路进犯位于辽河口的古朝鲜。两年后,古朝鲜被打败,中国在满洲南部和韩半岛北部设立了四个都督府。这四个都督府建立之后不久,韩国的进攻变得猛烈起来,所有四个都督府均于公元313年被摧垮了。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446152459g1.jpg[/IMGA][/TD][/TR] 《关于檀君的神话》 相传天神桓因的儿子桓雄想下凡帮助人类,向他的父亲要求将韩半岛作为他的领地。桓因允准了他的要求,并派3000名随从同他一道来到人间。 桓雄降临在太白山山坡上的一棵神圣的檀香树附近。他自号天王,建立了神城。他任命了3位大臣分别掌管风、雨、云,并教臣民学习耕作、医药、木工、编织和打鱼在内的360种技艺。他还教臣民辨善恶,并制作了一部法典。 当时有一熊一虎住在檀香树附近的一个大山洞中,每日来到檀香树前向桓雄祈祷。天王最后被它们的祈祷所感动。 他将它们叫到跟前,给了它们20瓣大蒜和一小支神圣的艾蒿。他说:“吃下这些东西,百日之内不要见日光,如能做到,便可变成人类”。 熊和虎将蒜和艾蒿吃下,回到洞中,虎耐不住煎熬,不久便出了山洞。熊则安心等待,才过了21天,便变成了一个美貌的女人,后人称之为熊女。 这位女人十分高兴。但是由于找不到娶她为妻的人,于是她又到檀香树前祈祷,希望能有一个孩子。桓雄很怜悯她,便将自己暂时变成了人形。这位女人后来怀了孕,不就便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叫檀君。 全国的臣民对檀君的出生都十分喜悦,后来檀君成了半岛上的君王。他定平壤为都城,称他的王国为朝鲜。此后,他将都城迁至太白山上的阿斯达。檀君统治了1500年才退位,成了山神。 [/TD][/TR]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8-21 11:51     标题: Re:[转帖]韩国历史

[TR][TD][B]三国时代 [/B][/TD][/TR][TR][TD] 古代韩国在近似驾洛国的青铜器文化的最后阶段从中国的国家实力中看到了铁器文化的作用。在中国中央集权制发展的同时,在满洲兴起了扶余。在韩国的南部,三韩的部族联盟逐渐发展到建国阶段。在南方,突出的是百济和新罗,在北方是高句丽。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446191957gaoli.jpg[/IMGA][/TD][/TR][TR][TD]高句丽王国(5世纪)[/COLOR][/TD][/TR] 到公元1世纪时,高句丽已牢固地确立为一个国家,于公元313年将中国从其殖民地乐浪驱逐。可是,公元342年,高句丽首都陷落于中国的燕国之手。在高句丽同中国作战时,百济积聚起实力,在第4世纪末叶同高句丽发生冲突。接着新罗发展壮大,形成组织严密的国家。 高句丽于公元372年第一个采纳佛教为王国的信仰,百济是第二个,于公元384年采纳,新罗是最后一个,于公元528年采纳。当时还采用了中文佛经。高句丽建立了一个学院来教育贵族,并在佛教传入前编写了100章的国家史书。百济在公元384年,第4世纪初也编写了自己的历史。只有新罗在信奉佛教之后才立即着手编写自己的历史。 这三个国家就这样逐步建立起国家机构,采取儒教和佛教的等级结构,把国王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它们颁发国家法典,开始实施统治人民的法制。在这个过程中,高句丽吞并了扶余,新罗征服了伽耶。三国竟相加强佛教和儒教相结合的国家政权,由此试图进行认真的领土扩张。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446192029xinluo.jpg[/IMGA][/TD][/TR][TR][TD]新罗王国都城庆州的王室墓葬[/COLOR][/TD][/TR] 这时候,新罗发展了花郎组织,这是一种志愿性质的社会团体。花郎作为一个集体受到作战武艺、文学鉴赏和团体生活的训练,这种训练部分通过游历进行。教育的目的是:(1)事君以忠;(2)事亲以孝,(3)交友以信,(4)临战无退,(5)杀生有择。这些目标是著名和尚圆光提出的,他把佛家和儒家的美德合在一起来教育新罗青年。这一运动风行一时,对增进新罗国家的强盛作出了贡献。 有了这个青年组织,新罗得以在文化领域积聚起国力。百济在一位建筑师的协助下,建起了一座宏大的寺庙,名叫皇龙寺,和一座甚至在中国也闻名的高大的宝塔。皇龙寺高70米的宝塔于公元645年建成,直至13世纪蒙古人入侵才毁于战火。新罗愿意向高句丽和百济学习,并派和尚去中国了解中国的文化,特别是对佛教教义、建筑和中国的经典进行了解。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446192057baiji.jpg[/IMGA][/TD][/TR][TR][TD]百济武宁王(公元501-523在位)和王后的砖砌墓室[/COLOR][/TD][/TR] 在新罗同唐代中国建立友好关系时,高句丽却与隋朝和唐朝激烈交战。隋炀帝在对北方游牧部落作战获胜后,以一百余万军队进攻高句丽。公元612年,高句丽将军乙支文德依据防御工事抵挡住隋炀帝的陆军和水军进攻达数月之久,并在隋军撤退时歼灭了他们。在萨永(清川江)进行的一次伏击使隋军30万人中只有2,700人得以逃脱。隋朝的覆亡部分原因在于被高句丽击败。 在唐朝兴起后,唐太宗沿着辽河修筑了防御工事和墙垣,企图为入侵失败进行报复。公元644年、648年和655年,唐太宗入侵未果。唐朝于是向新罗求助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446192138yushi.jpg[/IMGA][/TD][/TR][TR][TD]国王的心叶形金耳饰和 逗点型玉饰[/COLOR][/TD][/TR]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446192220guanshi.jpg[/IMGA][/TD][/TR][TR][TD]墓中发现花焰状的金质 冠饰[/COLOR][/TD][/TR] 新罗也说服了唐代中国帮助它征服百济和高句丽。高句丽先前曾打败过隋炀帝,唐太宗与高句丽的敌对关系驱使唐高宗与新罗结盟,先攻打百济,然后攻打高句丽。 立国最晚的新罗最后打败了另外两国,但是未能使国土延伸到满洲的高句丽全境。在新罗实现统一之后,唐朝对新罗的意图便暴露无遗了。百济国王和他的家眷于公元660年被押解到唐朝,一名唐朝将领被任命为军人总督来统治百济领土。公元668年,高句丽的最后一个国王、他的官员和20万名俘虏也被押往中国,高句丽的国土由唐朝的将军们治理。唐高宗的意图此时已很明显,新罗决心与唐朝一战。金庚信是新罗声名最卓著的将军,曾领导和指挥新罗的历次战役。他的决心使中国怂恿百济和高句丽起来反叛新罗的阴谋没能得逞。新罗开始对唐朝控制领土上的主宰地位进行积极抵抗。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446192259xunlu.jpg[/IMGA][/TD][/TR][TR][TD]青铜熏炉(百济)[/COLOR][/TD][/TR] 公元671年,新罗开始它自身反抗中国统治的战斗,攻下了中国的都督府,由此恢复了全部百济领土。公元674年,中国进犯新罗,因为新罗曾在杨口附近的买省城要塞和开城附近礼成江畔的泉城要塞消灭了唐军。新罗军队还把唐朝军队驱逐出平壤。尽管如此,中国军队仍不放弃原来对百济和高句丽的领土要求,直至公元735年,才承认大同江以南的领土属于新罗。于是,新罗成为拥有韩半岛大部领土和原来三国的大部分人民的单一国家。 高句丽一位名叫高士桂的战士,在被唐朝一名将军俘虏后参加了唐军。他的儿子高仙芝在唐朝军事上屡建功勋,于8世纪中叶征服了塔什干,并将造纸技术传给了阿拉伯国家。新罗和尚慧超于公元727年前往印度,游历印度五个王国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佛教地点,关于这次游历的一部记述作为有关公元第八世纪印度的重要历史纪录被保存下来。 [/TD][/TR]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8-21 11:52     标题: Re:[转帖]韩国历史

[TR][TD][B]渤海王国 [/B][/TD][/TR][TR][TD] 高句丽覆灭后,高句丽前将领大祚荣组成了一支高句丽和靺鞨(一个通古斯族部落)人的军队,带领他们前往由中国掌管的领土。他们最终在满洲的吉林附近定居下来,并在那里成立一个国家,起先叫震国,于公元713年改名为渤海。渤海国不久便控制了过去高句丽的大部分领土。渤海国的统治阶级大多是高句丽人。渤海国宣称自己是高句丽的继承国,有时自称高丽国。 渤海国在9世纪上半叶宣王统治年间达到鼎盛时期。当时渤海国的疆域北起满洲的松花江和黑龙江,南至现代韩国的北部各道。它的首都位于当初建国的所在地-吉林地区的东京城。 随着唐朝的覆亡,出现了政治混乱和暴力,渤海国成了受害者。公元926年,契丹征服了渤海,后来还统治了满洲的部分地方和中国北部。渤海国统治阶级大多是高句丽人。他们中的许多人南下,加入了当时取代新罗而新建立的高丽王国。 当时渤海国在满洲部分的领土虽已丧失,但是在鸭绿江和豆满江(即图们江)边界线以南的地区却得到了恢复。于是人们迁徙到高丽。 [/TD][/TR]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8-21 11:52     标题: Re:[转帖]韩国历史

[TR][TD][B]统一新罗 [/B][/TD][/TR][TR][TD] 8世纪中叶,新罗(668-935)国力和繁荣极其丰富达到极盛期。它试图建立一个理想的佛教国家,以精湛的石匠建筑艺术建造了石窟庵和佛国寺。用木刻印版印刷了佛经。在不久前修复佛国寺的三层宝塔期间,发现了陀罗尼经的最古老版本,印刷年代大概在公元706至751年间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446194717ty1.jpg[/IMGA][/TD][/TR][TR][TD] 佛国寺[/COLOR] [/TD][/TR] 高句丽和百济的贵族受到比较宽大的对待。 专门从事外交文书往来、医学、数学和天文学的学者们得到任用,以使专业人员为政府工作。公元722年,给农民分配了丁田(均地制)。于是农村人民便有资格耕种分得的土地了。还修建了蓄水库,以利稻田灌溉。 对于所分得的田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大米、小米、大麦和小麦等实物作为回报。实物田赋按土地的实际作物征收。此外,农民还必须种植桑树以养蚕,必须种植栗树和松树,将栗子和松子作为附带税向政府和贵族缴纳。他们饲养牛和马,每户二至四头(匹)。 新罗人民过着富足的生活。首都很繁荣,建有长十余公里的走廊遮荫。 一位名叫元晓的名僧为普通人民创立了一个新的佛教教派。由于他的创造性思想,佛教传播到人民大众中,成为一种人们普遍信仰的宗教。 第8世纪不再有战争,因而人们钻研学问的欲望高涨。地位仅次于上层王室贵族即真骨的中上层阶级的学者发明了借用中国汉字来记录韩国语言的新方法,即吏读文字。由于从事学问研究的需要日益增加,必须招聘中上层阶级的学者,因此在公元788年实施了准科举考试制度来满足这种需要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446194753ty2.jpg[/IMGA][/TD][/TR][TR][TD] 佛国寺中的多宝塔[/COLOR] [/TD][/TR] 随着贵族沉湎于悠闲奢华的生活,国家对佛教的崇奉开始淡薄。佛教开始在边远山区创建一个新的宗派——禅宗。在城市里,由于边远地区的贵族之间冲突加剧,国家对佛教的崇奉也遇到困难,同时随着真骨(王族)内部的倾轧加剧,王权也不断衰落。惠恭王于公元780年被杀。图谋篡夺王位未能得逞的事件时有发生。 在边远地区,还发生了由真骨地方官吏发起的暴动。哀庄王被他的叔父杀死。然后其叔父继承了王位。新罗在第9世纪就这样被国王周围以及地方政府的氏族内部倾轧所动摇。张保 是一个飞黄腾达的商人。第9世纪,他在青海镇(莞岛)拥有大量商船,来往于中国和日本的港口运输货物,在海上贸易中拥有极大势力。他是反叛新罗国王的许多地方领袖之一。 公元806年,政府完全禁止建造新庙宇和奢侈的装饰性建筑。 崔致远是许多杰出学者之一,曾在唐朝科举考试中及第并起草过讨伐黄巢的檄文。他返回了自己的故国。然而,他所提出的建议不受重视,不被付诸实施。朝廷授他以高位,他却宁可去海印寺隐居。因此学者们和中层阶级有才能之士希望推翻新罗的统治来改朝换代。 [/TD][/TR]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8-21 11:53     标题: Re:[转帖]韩国历史

[TR][TD][B]高丽时代 [/B][/TD][/TR][TR][TD] 新罗被像甄萱和弓裔这样的造反领袖闹得四分五裂。甄萱于公元900年在全州宣布成立后高句丽。最后一个造反领袖、贵族家庭子弟王建成了弓裔的首席大臣。王建于公元918年以弓裔行为不轨和滥用权力而推翻了他,并寻求和得到了地主和商人们的支持。此时地主和商人的政治和经济势力都已远远胜过新罗政府。 王建于公元934年轻而易举地向后百济发动袭击,并于公元935年接受了后百济的主动投降。翌年,王建又接受新罗景顺王的逊位。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446191142gl1.jpg[/IMGA][/TD][/TR][TR][TD]高丽王国(11世纪)[/COLOR][/TD][/TR] 王建最初满足于不去触动各道的权贵们。他特别注意安抚新罗的贵族。他让前国王景顺在自己的政府中担任最高官职。他甚至与新罗王族的一位女子结婚,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使自己的统治合法化。 在以高丽王国(918-1392)——高丽的名称来自高句丽——开国国王身份登基后,他拟定了十条训谕要他的继承人遵循。在这十条训谕中,他预言他的国家与北方的游牧国家之间大概会发生冲突,提出要加强国力。目标是收复高句丽过去的国土。他告诫决不要干扰佛教寺庙,并警告要提防篡位和各王族间发生内讧,要防止削弱地方权力。 太祖(王建的谥号)的宽大政策加上他的婚姻纽带使得桀骜不驯的地方贵族变得比较顺从。光宗王(949-975年在位)为了削弱地方权力,着手解放奴婢以恢复在公元956年被不公正地降为奴婢者的贵族身份。此举有助于增加岁入并受到被不公正地强迫当奴婢的人的欢迎。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44619128gl2.jpg[/IMGA][/TD][/TR][TR][TD]世界上尚存的用金属活字印刷 的最早的书籍,印于1377年, 现存于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COLOR][/TD][/TR] 两年后,他实行了科举制度,以择优遴选官吏。他的继位人景宗(975-981在位)实行给官吏分配土地和山林的办法。这些政策使高丽国得以作为中央集权政府立住了脚跟。公元982年,成宗(981-997在位)采纳了儒学家崔承老的上疏,为用儒家国家模式治理国家铺平了道路。地方官吏由中央政府任命,一切私人拥有的武器都收集起来改铸为农具。 政府组织是按唐朝体制设立的,但是建立了官吏向国王进言和对国王的决定进行审查的制度。有了这样的国内秩序,高丽便得以抵挡住外国的入侵。 契丹兴起后开始大联合,把原来的部落联盟变成一个由中央统一指挥的组织。他们于公元926年征服了渤海国,公元937年正式定名为辽国。如上所述,渤海国人民逃到高丽,但是此时辽国已作好进攻的准备,因而高丽想同它建立外交关系的愿望落空了。辽国于公元983年、985年、989年和993年发起进攻,袭扰高丽。然而在公元993年,高丽统帅徐熙(940-998)面对着与辽军僵持局面,与辽将萧逊宁举行和谈以结束敌对状态,承认高丽在鸭绿江以南的领土权。 公元994年,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但是辽国于公元1010年发动进攻,高丽国王逃到南方。由于北方的女真部落在与满洲接壤的韩国边境地区强大起来,冲突变得更为复杂了。这给已经疲于战争的高丽发出了又一个警报。高丽国王显宗(1009-1031在位)下令刻印大藏经,乞求佛祖保佑。大藏经总共约有6,000章。 然而,在公元1115年,女真宣告成立金帝国,与辽国发生战争。公元1125年,金征服了辽国,转而侵略宋朝。到1126年,金征服了北宋,北宋逃到长江以南地区。宋朝两个皇帝被金俘虏。宋朝皇家书库和许多私人书库归金所有。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446191234gl3.jpg[/IMGA][/TD][/TR][TR][TD]韩国海印寺的藏经库收藏了镌刻有80,000块木 板上的最完整的佛经—《高丽大藏经》[/COLOR][/TD][/TR] 高丽那年也遭了灾难。公元1126年,由于仁宗王的岳父纵火焚烧宫廷建筑,所有的宫廷建筑物,包括王家藏书楼和国家研究院的数万部藏书,全部化为灰烬。高丽损失了这批著名的藏书,而且无法从宋朝获得书籍。用木版印书既费用高昂,又十分费时。于是产生了用铸字印刷的想法,开始用铸铜钱的同样技术来铸铜版。在12世纪中叶前后印了许多书目,但印数有限。 公元1145年,仁宗(1112-1146在位)命儒学家金富轼编纂了《三国史记》。约一百年后,一位名叫一然的和尚编纂了《三国遗事》,这部著作记述了史书上没有记载的重要史实和传统。 但是,由于武官的地位降低,奉禄较少,文武官员之间发生矛盾。公元1170年,武官起来造文官的反,用流血手段来报复。 大约这个时候,蒙古人巩固了政权,宋朝用焦炭炼铁的新技术被蒙古人利用来生产武器。蒙古人于公元1215年用这种新武器征服了金,并把死不臣服的辽国难民追赶到高丽境内。在那以后,高丽便接连地遭到蒙古人的入侵。高丽朝廷和官吏于公元1332年逃到了江华岛。 蒙古人于公元1238年打进来,对高丽实行掳掠,毁掉了新罗时代建造的皇龙寺精美的宝塔。江华岛上的高丽朝廷刻制了第二部高丽大藏经,这部佛经共80,000多块木版,两面刻字,现在保存在海印寺。这项艰巨任务也是以祈求佛祖保佑抵御蒙古人的虔诚爱国心来完成的。高丽人民尽管不断遭到进攻和入侵,却同仇敌忾,抗击外国入侵者,保卫国家。 从14世纪中叶起,蒙古的力量迅速衰落。他们自己内部存在着争夺王位的斗争,同时在14世纪40年代,中国全国各地频频爆发起义。 高丽最终摆脱了蒙古的控制后,开始采取措施改革政府。恭愍王(1351-1374在位)首先将亲蒙古的贵族和武将撤职。这些被贬谪的人组成了一个持不同政见的派别,策谋发动政变推翻国王,但是他们的阴谋没有得逞。 第二个国内问题是土地持有问题。此时,土地分配制已经瓦解。只有得蒙古人宠爱的文武官员,连同一小撮地主士绅拥有绝大部分农田,由佃农和农奴耕种。恭愍王试图实行土地改革,却遭到本应实施他的改革的那批官员的反对和规避,因为他们本身就拥有大量土地,按规定应对其所有权进行重大改变。 第三个问题是佛教徒和儒家学者之间的敌对日益加剧。通常,佛教信仰与儒教信仰彼此共存,没有甚么冲突,而且在王朝的大多时间里确是这样。这里必须指出的是,此时高丽学者已深受朱嘉在十二世纪末蒙古人入侵前夕所提倡的新儒教教义的影响。新儒家学者不同意一个人在出家做和尚前应先弃绝家庭联系的主张,因为儒家哲学的基础就是牢固的家庭和社会关系。寺院拥有很大财富和权力以及国家为佛教节日承担巨大开支这两件事成为批评的对象。 另一个问题是,日本海盗不再是抢了就逃跑的海匪,而成了深入国土行劫的有组织的军事劫掠者。正是在这个时候,李成桂将军由于在一连串交战中成功地击退这些海盗而声名卓著。 [/TD][/TR]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8-21 11:54     标题: Re:[转帖]韩国历史

[TR][TD]朝鲜初期时代 [/COLOR][/TD][TD] [IMGA]http://www.hanguo.net.cn/history/image/body_10_2.gif[/IMGA][/TD][/TR] [B][IMGA]http://www.hanguo.net.cn/history/image/body_7.gif[/IMGA] 国家结构 [/B] 李成桂将军夺取了政治和军事大权,废黜昌王(1388-1389在位),立恭让王(1389-1392在位)为国王。他这一派接着实行全面的土地改革。新儒学思想成为他同衰落的高丽君主政权及贵族斗争的政治资本。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446192839gjjg.jpg[/IMGA][/TD][/TR][TR][TD] 朝鲜王国(15世纪)[/COLOR] [/TD][/TR] 制定了科田法,此法不仅把土地交给李将军去分配,还赋予了他统治国家的权力。以他为首的集团完全了解,能不能带来秩序和结束衰微的高丽王国,取决于土地占有制度。 根据科田法的条例,土地按人的地位(等级)来分配,通常只供有生之年享有。受田者获得收租权,而农民则得到耕种权。按惯例田租为庄稼收成的一半,通常作为租税缴纳给国家。 由于就耕作权而言,农民作为佃农对土地的占有得到了保障,不能被没收,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此外,两班(即拥有官职的贵族)的土地积累受到这样一条规定的严格控制:科田将只在首都周围的京畿地区授予,在这个地区,政府很容易加以监督和监视。 李成桂及其追随者通过坚决地实行土地改革掌握了经济大权。恭让王被迫退位,李成桂的追随者立李成桂为国王,由此结束了王氏家族的统治。李成桂改国号为朝鲜,以太祖为自己的年号。 他把建立儒学机构放在第一位,以创立一个儒教国家。在汉城设立了一所高等学院和五所市立学校,并在各郡建立地方学校。从这些学校招聘儒生官吏在政府供职。 两班一致行动,有权干预君主施政和决策。根据儒家训导,国家行政机构的职责是执行君主的意志,因为施仁政是符合君主的既得利益的,而君主则必须听取儒教学者们的忠告。在这方面,司谏院和议政府具有头等重要性。在这下面,是六个施政部门——六曹,即吏曹、户曹、礼曹、兵曹、刑曹和工曹,它们是首都主要的政府机关。在各道,由道尹管辖下的行政区划和行政长官管理地方行政。 承政院把疏奏和进谏书逞交国王,并有权批准和纠正国王对官吏的任命以及其他有关革新的敕令。宫廷吏官的任务是记录宫廷每天发生的事情和对国王的谈话作逐字记录,他们被赋予批评国王和对国王进行监督的权力。 为了提倡儒学,公元1403年铸造了金属活字来印刷儒家的经典和历史文献。为了国家繁荣昌盛而提倡儒学研究,一再地铸刻新的整套金属活字,由此活字印刷术得到了发展和改进。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8-21 11:54     标题: Re:[转帖]韩国历史

[TR][TD][B]世宗的儒家人本主义 [/B][/TD][/TR][TR][TD] 朝鲜王朝的第四位国王世宗(1418-1450在位)以他精通儒家学问而著称。他除了极力提倡儒学价值观念以外,还表明他对付得了两班学者。他在十五世纪中叶统治期间,在国家管理、语音学、民族文字、经济学、科学、音乐、医学和人文学研究方面都表现出进步思想。他建立了集贤殿,以促进传统和政治经济方面的研究<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446192935sz1.jpg[/IMGA][/TD][/TR][TR][TD] 世宗大王(1418-1450)[/COLOR] [/TD][/TR] 世宗对农民生活表现出巨大关注,在发生水旱灾害时提供救济。他命郑招编纂《农事直说》,书内充满着从全国经验丰富的老农那里收集来的材料。这是韩国第一部农书,成了农业的经典著作。他实行一种浮动计税法,给农民带来帮助。世宗于公元1442年下令试制雨量计,并把复制品分发给汉城的天文局和地方行政长官以纪录降水量。这种雨量计比加斯泰利于1639年造出的雨量计早将近200年。 他的最著名的成就之一是创立了韩文字母。世宗之所以命集贤殿的学士们创立这套字母表,是由于他认识到他的人民必须要有一种能表达他们日常说话语言的书写方法,同时他希望他的所有臣民都能学会使用它。韩文字母由11个元音和28个辅音组成,具有几何图形美,简单和科学精确的特点,没有受过教育的人都能在几小时内学会。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446193014sz2.jpg[/IMGA][/TD][/TR][TR][TD] 《训民正音》[/COLOR] [/TD][/TR] 儒家学者大为反对,说使用韩文字母会妨碍儒学研究。世宗为了人民的利益,坚持推选韩文,并于公元1446年颁布了《训民正音》。 官方书面语言仍然是中文,就像拉丁文写自己语言的手段,创作了讴歌王朝建立的用韩中两种语言写成的颂诗《龙飞御天歌》,并把《释谱详节》(佛祖生平片断)一书译成韩文。这两本著作为韩文的实际使用奠定了基础。 世宗下令编纂医书,表明他对人民健康的关注。公元1433年,完成了一部共有365章的中国医学概要和共有85章的《乡药集成方》。后一部书包括959条疾病诊断,10,706个处方和1,477条针炙疗法。还用本国语出版了一部关于如何采集本地药材的书籍。 世宗对天文学的兴趣非常广泛,在他的鼓励推动下,制造了日晷、滴漏、太阳系仪、天球仪,绘制了天文图和七个星球的图集。他命人制定或修订韩国音乐及中国音乐的记谱法,并命一位名叫朴填的具有天赋的臣民改进各种乐器,创作一种管弦乐。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446193041sz3.jpg[/IMGA][/TD][/TR][TR][TD] 第一台雨量计,发明于1441年[/COLOR] [/TD][/TR] 在对外关系上,世宗对女真部落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东北边疆地区的领土被收复,并在金宗瑞将军于公元1434年平定女真族入侵者之后,建立了六座要塞。公元1443年,世宗在北部边境设置了四个郡,并向日本人开放三个港口以利贸易。世宗的土地税改革、保健政策和创制韩文字母,全都有助于改善人民生活,因而也有助于唤醒人民。 世宗使儒教国家名副其实地得到了实现,并在人们心目中造成了一种现代国家意识。他虽然在早先曾没收了寺庙的土地和农奴,并在其他方面限制佛教,但后来在他心爱的王后死后变得特别崇奉佛教。在那段时间,他的健康日益不济,于是便把王位让给他的儿子文宗(1450-1452在位)。不幸的是,他留下的国家稳定繁荣的局面没有被他短寿的继承者们保持下来。 [/TD][/TR]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8-21 11:55     标题: Re:[转帖]韩国历史

[TR][TD][B]君权与两班 [/B][/TD][/TR][TR][TD] 文宗于公元1452年逝世,11岁的王子继承王位。国政握在议政大臣们手里,君权衰落。1455年,幼王端宗的叔父不择手段的首阳大君以杀戮和弑君手段篡夺了王位。在这以前,他扑灭了文武官员的反对,并残暴地镇压了企图恢复端宗的活动。 世祖(首阳大君的正式称号,1455-1468在位)关闭了集贤殿,废除了承政院中的一些职位,并使司谏院(经筳)陷于瘫痪,这种种措施的目的都是为了在思想上削弱对君权的节制。设立了春秋馆,表面上是为了促进儒学。事实上,它仅仅被用作王家图书馆,而不是一个旨在促进和传播儒家思想的机构。此外,他还开创了私下接见个别官员的做法,无视有关国王接见官员必须有史官和承政官员在场的规定。 可是,由于韩国君主受到两班无节制的压力,有人出来为设法提高君主地位的做法辩护。世宗时代的一位富有才华的学者梁诚之数度上疏,为君主的权力辩护。梁诚之强调韩国的独特地位,力图维护固有传统的必要性。据他说,檀君是“统治者”。他提出这样的论点:韩国与中国一样,是被赋予天命的国家。这种论点加强了世祖的地位。 朝鲜王朝历代国王中没有一个人的地位曾强大到能顶撞两班朝臣,亲自到圆丘坛祈祷(本来只有天子有资格在圆丘坛与天帝交谈)。可是,世祖在对天帝的祭祀颂辞中却使用了“本朝创建者,帝国的始祖太祖(开国国王李成桂)”这样的词句。 世祖下令绘制韩国详图以加强对边远地区的控制。对各个地区的所有军人和后备役人员实行人员统计,并强化了要求全体国民携带身份牌的国民登记法。他在每一个道设置了人数众多的卫戍部队,并命令每一个城镇生产武器。 世祖通过慷慨的田地赐予和医药安排,显示了对军人福利的关注。他还命令人们移居到人口稀少的北部边境地区去。 世祖在招聘新的官吏问题上采取果断行动,通过增加武备学堂毕业生的数目来进一步加强军权。连续三次册封功臣,以扩大效忠拥护的基础。可是,随着赐给功臣的可以继承的土地数量的增加,可供拨给新任命官吏的土地减少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和限制官吏和两班的经济权力,世祖制定了职田制,这种新制度只允许在任职期间对所分拨的田地收取田租。这样一来两班藉以享受终生田产权的科田制就终止了,那些不妥协分子便丧失了他们的田产。这种把授予土地限于现职官吏的制度意味着,拥有土地的原有两班阶级不是改变为拥有土地的在职官吏阶层,就是变成徒具空名的无地两班。 除了久已确立的每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以外,他还更经常地举行临时的文官和武官考试。由于临时考试中考试及第者的人数以2比1的比例超过定期考试及第者的人数,这种做法实际上使科举考试制度任由君主摆布。 为了分散新儒教学者的注意力,世祖藉支持道教和佛教来藐视儒教正统。设立了刊经都监,繁忙地进行编撰佛教典籍和把这些典籍译成韩国文字的工作。印刷了五十部卷帙浩繁的高丽大藏经。为了使往往以中国为中心的学者有一部关于自己国家的完整的历史,公元1458年开始了编写《东国通鉴》的工作,这项工作在这位国王死后完成。 《经国大典》的编写工作着手进行。这部大典成了王朝治国的基石,并给君主体制提供了某种书面的根本法规。 [/TD][/TR]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8-21 11:56     标题: Re:[转帖]韩国历史

[TR][TD][B]新儒学统治的重新崛起 [/B][/TD][/TR][TR][TD] 幼王成宗(1469-1494在位)登基,在太后和咨政大臣的摄政下执政。给国王讲课是反对世祖的上大夫们设法废除佛教仪式和朝廷生活中不正常现象的角斗场所,这位可怜的幼主每天要按严格的日程上两至四次课。春秋馆除了给国王讲课以外,还被扩大成为进谏机构。每天照例向国王大量灌输儒家思想,于是国家对佛教的支持逐渐减少。成宗在位期间,官吏从官田收租收税作为私人收入的权利开始衰微。 在新设的读书堂,青年学者受到良好对待并得到机会。儒教在国王施政中再度有了自己的地位。实施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出版计划,刊印了诸如韩国历史地理概要这样的著作。还印制了一部韩国与中国文学选集和一部关于传统音乐的附插图的教本。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4126161042his009.gif[/IMGA][/TD][/TR] 然而,恢复儒家统治的这些努力还不能满足广大学者的要求。他们当中在世祖在位期间曾遭受歧视的人在朝廷中立住了脚跟,但是经济状况并没有重大改善。在对官吏的土地实行由中央收取和分配地租之后,官吏和两班在耕种权方面谋求对土地的控制,从而侵犯了农民的土地权份额。此外,土地面积由于开垦荒地而增长,而这又进一步促进农业庄园的增加,但是朝鲜王朝却试图阻止这一进程。一些农庄搜罗了奴婢和农民。另一些则放弃自己的自由地位以逃避沉重的土地税,徭役和贡税。 由于获得官职之路向反世祖的各派开放,拥有地产的欲望变得更加强烈,但是争取获得官职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那些拥有功臣田、特别赐田、已开垦土地耕种权的人突然间成了人们抨击的目标。 丧失土地的文人学士陷入贫穷。又不得不依靠亲属集团中当上官吏的人给予提携和帮助。这种相互提携帮助关系的一方是在京城做官的人,另一方是在边远地区拥有土地的两班。 这也是朝鲜王国时期每一个两班的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关键因素,而且在成宗在位时更加盛行。金宗直(1432-1492)是一位有着许多追随者的很有名望的学者兼官吏,因为他提倡新儒学的矫正理论,而提倡这种理论隐含有谴责世祖篡位意思。他的成功一时间成了新学派重新崛起的顶峰。 公元1495年成宗逝世,燕山君即位。燕山君的统治以肆无忌惮地镇压文人学士而出名。起初,他因为这个集团大叫大嚷反对母后逝世时举行的佛教仪式而处于窘困境地。后来,燕山君对于这些新儒学文人学士上了数百道奏疏提出抗议感到十分气愤,便对他们进行猛烈反击。他的第一次清洗是根据一项反对国家罪的指控实行的,因为金宗直的一名学生在其历史文稿中影射世祖篡位。通过这一次以及随后在1504年进行的另一次清洗,燕山君消除了由史官、谏官和议政大臣行使权力的制约。儒家治国方式几乎毁于一旦。 他这些异乎寻常的反儒教反佛教行动违背了《经国大典》,使整个两班阶级感到惊愕,直到最后他们起来把他废黜。 中宗(1506-1544在位)随之即位。中宗得到废黜燕山君的朝臣们的拥护。恢复儒教统治的责任落到了中宗身上。新儒教学派的再度崛起使提高士大夫阶级的经济地位成为一项迫切的必要任务。一些文人学士被授予功臣田,另一些文人学士通过获得特许兴办拥有一些田地和奴婢的私学而找到了解决办法。这种地方私学成为各学派和各宗族集团培训知识分子中心。 逃难农民的增加造成其他农民的赋税负担日益加重。有势力的学官赵尤祖主张采用举荐制度录用政府官吏和成立地方会社改善士大夫们贫困的境况。举荐制得到实行,他的集团得到录用担任官职,但是仅仅这样还不能使他们满足,因为没有授予他们适当的田地。 新儒教学者在公元1519年,即他们实现了举荐考试制这一目标的那一年,被诬蔑犯了叛逆罪。 大臣和文人学士往往卷入王位继承纷争之中,而且彼此之间争夺官职,特别是由于他们的人数随着私学扩大而迅速增多。他们建立在地方学校和宗亲组织基础上的共同利益必然会使他们分成派别,由于他们属于同一阶层,所以对立得更厉害。在16世纪末,私学数目超过一百所,新儒教哲学的杰出学者就以这种书院作为自己的隐蔽所。 至于普通百姓,他们由于缴田赋、服徭役、纳军税、服兵役,尤其是要缴纳由受委托的代理人征收的贡税,境况十分艰难。农业庄园的发展速度加快,进一步促成农民经济的衰落。一位名叫林巨正的正直的亡命者起来反抗贪官污吏。他招募了一大批农民,没收富有的两班官员的财产,把它分给穷人。他在京畿和黄海两道,夺取官府的粮仓,救济饥饿的人民。虽然他在1562年被擒获斩首,但是他的侠义行为和革命思想却深得人民的钦佩,并给创作《洪吉童传》这部受欢迎的小说提供了灵感。 [/TD][/TR]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8-21 11:57     标题: Re:[转帖]韩国历史

[TR][TD][B]抵抗日本人 [/B][/TD][/TR][TR][TD] 前面提到,创建朝鲜王朝的太祖在抗击日本掳掠者的战斗中战功卓著。在日本掳掠者的劫掠停止后,韩国开放了三个港口与日本封建领主通商,为一直与其他上层日本人士从事赢利丰厚的贸易的对马岛领主举行册封仪式。可是,驻在这三个港口的日方联络官不时带来麻烦,因而韩国封地的数量减少。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446193132dk1.jpg[/IMGA][/TD][/TR][TR][TD]世界上最早的铁甲战船——龟船[/COLOR][/TD][/TR] 在暂时让日本各交战的封建领主休战的织田信长被暗杀后,丰臣秀吉于1590年上台当权。丰臣秀吉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削弱日本西部那些势力强大的封建领主。在这种国内形势一触即发的情况下,他把视线转向国外,断定进攻中国会带来在国内求得和平解决所需要的出路。丰臣秀吉请求韩国协助攻打中国,遭到拒绝,于是他便命令他的部将于1592年进犯韩国。配备着韩国军队所不熟悉的火绳枪的日本军队,在两周时间里便打到汉城。他们曾尝试进犯韩国的谷仓全罗道,结果却在晋州遇到由金时敏将军率领的人民的强有力抵抗。于是他们便转向汉城。 宣祖和王子们逃到北方各道,呼吁明朝皇帝协助抗击进犯日军。其间日本将领内部发生争吵,而韩国李舜臣将军则在大韩海峡指挥了一连串战果辉煌的战斗,击沉了许多日本军舰。经李将军改进、装有龟壳状甲板的铁甲“龟船”,能够保护水兵和水师陆战队,任何其他船舰都无法匹敌。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446193214dk2.jpg[/IMGA][/TD][/TR][TR][TD]描绘16世纪一支龟船船队 在南海附近海面袭扰入侵 日军的一幅画[/COLOR][/TD][/TR] 随着明朝军队的到来,日本不得不同明韩联军作战。由于李舜臣将军控制了海面,日本的供应线和援军都被切断,处境狼狈。南方各道组织起来的韩国义勇军以游击战术袭扰他们,而疾病和营养不良又给日军造成兵员损失。在此情况下,明朝将军与日方举行和谈。这时日军己丧失斗志,开始退却,在退却过程中又遭到农民义勇军和僧侣军的狙击。 和谈拖延了5年时间,却毫无结果。丰臣秀吉于公元1597年再度派兵侵犯韩国。这次入侵范围仅为庆尚道以及全罗道的部分地区,因为入侵的军队遭到义勇军的袭扰。 日军退却,随后丰臣秀吉死去,迫使他的军队撤回。李舜臣将军试图趁日军撤退时粉碎它,却在一次海战高潮中被流弹击中而牺牲。这场战争终于结束,但是却对韩国、明代中国和日本均产生了重大影响。 [/TD][/TR]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8-21 11:58     标题: Re:[转帖]韩国历史

[TR][TD][B]这场战争的影响 [/B][/TD][/TR][TR][TD] 丰臣秀吉进行侵略造成的后果包括政府记录、文物、档案、历史文献和艺术品被毁,田地荒芜,人口减少,工匠和技术人员流失。耕地仅为战前面积的三分之一。由此造成的国家岁入的减少又使得有必要对遭受破坏较轻的道如京畿道和忠清道加征税收。政府不得已采取出售官衔和两班身份的办法,有一次还举行了农奴阶级也可参加的科举考试。工匠流失造成手工制品以及陶器和书籍印刷质量的下降。新儒学的准则和价值观念发生动摇,两班试图维护的阶级差别也开始崩溃。 日本则在丰臣秀吉的接替者德川家康的治理下,实现了一个和平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输入新儒教的政治哲学和研究由韩国发展的医学材料和治疗方法帮助日本学者对他们的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金属活字印刷术的传入促进了书籍的刊印。被日本军队掳去的韩国工匠促进了陶瓷和纺织产品的发展。在德川接手当政后,日本希望与韩国建立和平的邦交,以便进一步从韩国形式的中国文化中受益。 对明代中国来说,后果是灾难深重的。在战争中所受到的经济上的挫折后来导致明朝的覆灭。 [/TD][/TR]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8-21 11:58     标题: Re:[转帖]韩国历史

[TR][TD][B]朝鲜后期时代 [/B][/TD][/TR][TR][TD] 十七世纪的战后时期,社会和经济情况都发生了转变。富商的兴起促进了两班社会的衰落,而财政困难又促使政府一再进行赋税改革和出售头衔。战前时期几乎没有过的社会地位上升的情况开始发生。富有的农民和商人获得了两班身份,奴婢也能赎身得到自由。 批判精神日益盛行,对新儒教正统性提出异议。这种精神使人们对两班失去信任。西方文化通过中国传入所发生的影响进一步促进了主张进行社会经济改革和调整的实学。 派系斗争更加激烈。由于更多的两班退出争权斗争,改为从事土地耕种,人们的注意力被引到农业问题上来。结果,农业管理技术和生产方法不断改善。私营的手工业工场取代了官营的工场,刺激了货物的生产和出售。 商业活动的增加促进了商业性农业的兴起,而商业性农业的兴起又促使农村生活开始发生变化。钱币流通的扩大为农村生活和城市经济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通俗诗歌和小说的兴起,促使人民注意社会的种种弊端,鼓励人民参加社会改革。 [/TD][/TR]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8-21 12:00     标题: Re:[转帖]韩国历史

[TR][TD][B]战后调整 [/B][/TD][/TR][TR][TD] 战后时期的迫切任务是改组国防部队和增加国家收入。备边司实际上被提升到决策机构的地位。从战争直到选立储君等等国家大事,都由议政大臣、六曹大臣和军事参谋部将军们组成的国防委员会决定。 在战后的国防工作中,在中国南部沿海抗击日本海盗的战斗中证明有效的作战策略应该放在首要的地位。可是,这种军队训练制度需要额外的预算,必须作为税款向农民征收。先前免服兵役的私人农奴被征入伍进行训练,因此他们有了一个新的理由自认为地位与平民相等。 重建宫廷殿堂和印刷诸如《朝鲜王朝实录》、土地簿籍和人口调查案卷的复本,全都需要额外的款项。由于军备生产造成金属短缺,刻制木版进行代替。一反战前免费发行的做法,靠出售书籍来支付费用。大力恢复农业经济,因为这是国家岁入的主要来源。 给人民医治疾病是一种迫切的需要,这促使医学界编纂诸如《东医主鉴》这样的医学论著。该书于1610年完成。 任人唯贤的制度早已受到破坏,因为遴选文武官员的考试已变成有权势的官员和当权派手中的工具。非定期的特别考试的及第者们造成了对土地的迫切需求,同时,拥有不登记土地的做法使国家岁入大量流失。由于一些两班谋求控制免税学校土地,仅仅在17世纪私立学校的数目就增加了三倍,使学校房地产成倍增加,它们所荫庇的文人学士和学生数目也不断增加。 王亲国戚和掌权的官吏积累了战时遗弃的土地,把它转为免税财产。官职竞争变得激烈起来,因为担任一任官职很容易在经济上捞到好处。1585年一批年纪较轻的学者和一批年纪较大的学者(分别称为“东人”即东部派)和“西人”即西部派之间发生派别纷争,战后的财政困难又加剧了这场倾轧:在诸如王储的选立和王家丧葬仪式这样的问题上时常发生意见分歧。 东人派又分裂为南人派和北人派。北人派在努力设法恢复儒教国的光海君(执政年代1608-1623)统治期间得势。在满洲人崛起,明代中国要求朝鲜援助时,光海君没有忘记中国在韩国抵抗日本的斗争中曾给予援助,立即派出一支10,000人的军队。然而在满洲人将获胜这一形势变得明显时,韩国军队立即投降,从而避免了任何报复。 在发生这一转变后,光海君被新得势的亲明朝的南人派废黜。随后发生的叛乱表明有必要加强京畿地区的防卫。因此,京城周围建起了新的军营,为了保护京城,修建了南汉山城要塞。 满洲人由此感到有必要消除韩国的威胁。在满洲人第一次入侵之后缔结的和约规定,今后韩国要援助满洲人,而不是援助明朝。仁祖(1623-1649在位)于1636年拒绝承认宗主国与附属国的关系。 于是,此时已登基为中国清朝皇帝的满清统治者便出兵进犯韩国。仁祖逃到南汉山城,接着便在汉江江岸向入侵者投降。他同意与被打败了的明朝断绝关系,并送王子去作人质。 仁祖个人的这一投降,对于君主政体和两班是个双重打击,因为全国不得不承认从属于满洲的“异教”部落。人民因此被剥夺了抵抗的机会,心中开始滋长对正统的新儒教两班的不信任情绪。 人们深感受到了奇耻大辱,同时对明朝的同情心变得强烈。农民和奴婢公开嘲笑两班,不同阶级间(大多是两班阶级男子与非两班阶级女子间)通婚所生的子女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些人包括显要官员的儿子,他们仍然被视为等外人,被禁止在官府任职。 前面提到的《洪吉童传》中所描述的对严格的社会等级划分的憎恨情绪,使革命思想抬头。这部小说的基本主题思想,即所有人生来平等,鼓舞了人们的勇气,削弱了两班社会的威信。 [/TD][/TR]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8-21 12:00     标题: Re:[转帖]韩国历史

[TR][TD][B]税制改革 [/B][/TD][/TR][TR][TD] 逐渐兴起了贡税征收官的下属代理人,这些人额外征收的数目非常大。这种于战前时期开始的做法变得十分猖獗,以致农民往往把自己的土地交给有权有势的两班,然后这些两班帮他们撤销土地的登记,以便自己可以征收赋税。 把贡税改为土地附加税的尝试部分地获得成功。孝宗(1649-1654在位)的宰相金堉大力主张推行大同法,即对土地征收附加税。此法的实施证明对国家的岁入和对农民的境遇都极为有利。这样一个结果对孝宗特别宝贵,因为他的目的是要加强军队和增加国家收入以反对清朝。作为又一项增加收入的措施,他颁布一道命令,所有男子,甚至和尚,都要交纳普遍税,以换取免服兵役。 孝宗的反清思想毫无结果,因为在1654年和1658年,他应清代中国的要求,不得不派遣训练有素的军事人员去满洲帮助他们同俄国入侵者作战。他的经济政策成效比较显著,在他逝世后的十年中,全国人口增加了一倍多。 全国人口在1657年为229万人,到1669年增长到501.8万人,这一增长十分显著。汉城的人口在同期从80,572人增长到194,030人。全国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实行了税制改革、农业管理和农业技术改进的缘故。汉城人口增长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贩卖货物不再向政府纳税,从而使商人大量涌入。 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实施大同法之后,政府对地方产品实物的需求由商人予以满足。他们成了满足政府需求的采购代理人。他们获得了垄断特权,为遍布全国的行会树立了样板。政府经营的工厂和制造业的衰落,刺激了工匠和技师去建立私人工厂和开办商店销售自己生产的产品,并组成了行会。 在各道的市镇,每五天举行一次集市,作为生产者和汉城商人之间的沟通渠道。汉城领有执照的地方产品供应商通过他们的利润丰厚而又有保障的生意,逐渐积累了资本。    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财富观念,即商业财富观念,这种财富不再是由土地和奴婢组成,而是由用于以货币进行大宗交易的商品组成。随着交易的兴旺和货币的流通,商业资本得到了一个发展的基础。然而,这些旨在维护儒教两班社会的努力却导致了这种社会的削弱。 [/TD][/TR]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8-21 12:00     标题: Re:[转帖]韩国历史

[TR][TD][B]改革派的兴起 [/B][/TD][/TR][TR][TD] 随着孝宗的逝世,两班不再缴纳普遍的兵役税,而且实际上再度免服兵役。不掌权的两班中出现了一种批判态度,认为这是阻碍社会进步。尹[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4471056192.gif[/IMGA]和朴世堂等知名学者抨击被偶像化的朱熹体系。 保守派两班把他们斥之为异端,但是,一个致力于批判传统秩序的新学派兴起的时机已经成熟。 新一代的学者认为,人民的生活状况比新儒教政府机构的士大夫所极力珍视的合法性和礼制问题更加重要,“若农民民不聊生,任何国家都无法生存,而即令没有君主,人民却能照样兴旺发达。”这就是构成改革派实学基础的新潮思想。 柳馨远在他的《磻溪随录》(社会改革论文)中提出了下列措施:(1)建立一种利益能由大家公平分享的土地制度;(2)实行推荐制,代替科举制;(3)为所有人确立均等机会;(4)改革政府机构;(5)采用新学。他的建议没有为官方所接受,但是他的改革派思想却成了实学的主流。他把重点放在农业上,因为他所建议的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于农业问题的解决。与官府无关的学者痛感需要从事实学。官府系统则一心进行内部争权斗争,同时各派在对新儒教礼制的不同解释上发生冲突。 17世纪后半期,各派之间的争权斗争变得激烈起来,又有一些派别分裂,其中突出的有“老论”即元老派和“少论”即少壮派。这种派别倾轧与农民生活和国家利益全然无关。少壮派中的多数开始对农民的福利表现出关心,由于两班中的许多人从事农耕,甚至无力保持奴婢,所以农民的境况与他们自己的境况比较接近。 改革派正是在这种社会经济变化过程中勇敢地正视社会的种种要求。商业活动随着政府批准的供应商行会的发展而继续发展。这种活动在全国扩张,他们的交易占政府总收入的60%。在这段时期里,政府收入不断增长,同时一些富有的农民把自己的身份转为两班身份。人口也同步增长,在1669至1717年这48年里增加了近200万。 [/TD][/TR]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8-21 12:01     标题: Re:[转帖]韩国历史

[TR][TD][B]英祖的改革 [/B][/TD][/TR][TR][TD] 英祖(1724-1776在位)深知派系倾轧对国政的害处,因此他一登基便着手荡平这种争斗。为了恢复昙花一现的普遍兵役税,他甚至走出官廷大门,征求官吏、文人学士、士兵和农民的意见。他将兵役税减少一半,并命令减收部分由渔业税、盐税、船只税和土地附加税来补足。英祖还通过采取一种会计制度来整顿国家收支的财政制度。他采取切合实际的政策,允许边远的庆尚道用粮食纳税,交到附近的港口,在山区允许缴纳棉花或现金来代替粮食。通过增加钱币的铸造来鼓励货币流通。 他热心地分发用韩文印刷的重要书籍,包括有关农业的书籍来教育人民,这清楚表明他关心农民生活。 雨量计再次大量制造,分发给地方官署,同时广泛地着手进行公共工程,英祖提高了平民子女的地位,开辟了社会地位上升的又一个可能性。他采取的政策旨在坚持儒教君主制和人道主义的统治,但是却阻挡不住社会变革的潮流。 18世纪,商业活动迅速增加,通过行会组织扩大垄断和批发销售,出现了资本积累。许多商人集中在汉城。政府核准的商店即领有执照的贡物供应商与街巷小店之间的传统分野,被融合到一种垄断和批发体制的结构之中。临时商店的设立原来是为了满足人民在特殊场合(如科举考试、国王出巡和其他全国性大事等)的需求,但是这些店铺在这种场合过去后,仍继续向普通百姓供应食品和杂货。这些店铺是由小店主在临时搭起的棚屋里经营的,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依赖于批发商。批发商的价格对汉城百姓的生活有着直接影响。 手工匠往往成为个体生产者。有些人甚至发展成工厂厂主,取得了销售自己产品的垄断特许权。在一些情况下,仅仅做经营某些商品的批发商比从事物品生产更有利可图。在商人和手工匠中,藉对已获得特许的商品作少许改进而创立一种新商品来获得特许证已成为一种风气。特许证确保垄断和受到政府保护。 所谓的湾商垄断了来自京畿道和忠清道的商品,还有一些批发商在全国有着人参销售网。开城或松都的商人在批发活动中与汉城的同行展开激烈的竞争,在日本和中国之间进行三方国际贸易。他们出售人参和朝鲜其他产品来换取日本的白银和中国的书籍和丝绸。他们为了追求利润,甚至随同使节团前往中国。他们从寺庙里的原始生产者那里大量买进纸张用以同中国贸易,从遥远的南方岛屿济州岛上买进做帽子用的马毛和从东部海岸猎人那里买进水獭毛皮。 李重焕在《择里志》一书中和李寅文在《取之不竭的江山》这幅画中分别叙述和描绘了贸易船只经常来往于这些边远港口的情景。 这种垄断和批发活动造成了对银和铜的更大需求,促进了采矿业发展。战前在政府的严格控制下矿山交给了私人经营者。在17世纪,有68个银矿在开采,但是铜矿开采不很发达,因为铜是由日本供应的。然而,在18世纪,由于日本停止出口铜,而清朝要求大量供应铜,铜矿也发展起来了。 物价不断上涨,汉城人民如果不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与了商业活动的话,他们的生活会受到威胁。许多两班和平民不顾自己的身份,也从事某种商业活动。 因此,汉城在18世纪作为工商业城市有了长足进展。老百姓对诸如刀、马毛帽、餐桌和铜器等工业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对戴马毛帽的限制实际上消失了。 两班数目的增加是他们走向贫穷的根由,因为他们持有的土地至少必须在儿子之间平分,而女儿不管出嫁与否,在遗产继承中往往也占一份。财产越来越少的两班所面临的选择是,或者作为自耕农从事农业,或者间接从事获利丰厚的工商业。随着贸易和货币流通的扩大,放高利贷是他们进入的另一个领域。 商业和工业是次要职业这种观念需要改变,一些人力陈向清代中国学习的必要性。曾随同韩国使节团去过中国的朴趾源和朴齐家等人亲眼见到那里商业和制造业发展的情形。他们回到韩国后,建议采取积极政策来发展商业、冶金业、渔业、畜牧业、园艺和采矿业。 连非法翻印书籍的活动也商业化了,因为富有的两班竞相出版祖先的著名文学作品集。这种情况导致刊印受人欢迎的小说和诗歌。人民特别赞赏讽刺和社会批判作品。讲述一个演艺人女儿忠贞的《春香传》读者众多,因为书中充满了对官吏的贪婪和势利的讽刺。 [/TD][/TR]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8-21 12:01     标题: Re:[转帖]韩国历史

[TR][TD][B]农业的发展 [/B][/TD][/TR][TR][TD] 贸易和制造业的发展促使农业走向多样化。全国许多地方对人参、麻、烟草和药草实行商业性种植。农业技术的改进使产量增加。例如,原先仅在全罗道、庆尚道和江原道普遍采用的稻秧移栽这时向北传播到忠清道、京畿道和黄海道。这种技术不仅提高稻谷产量,而且还使得一年能栽种两种作物,即大麦和水稻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44619346zp.jpg[/IMGA][/TD][/TR][TR][TD] 韩国画家金弘道的作品[收获][/COLOR] [/TD][/TR]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民有了彻底改革农业管理程序的积极性,因为他们有可能通过发展管理而致富。富有的两班和农民逐渐以租用其他土地来扩大自己的农田。这种情况驱使贫穷农民到外地城市、矿山和工厂去寻找职业。一些人遁入深山老林,靠刀耕火种为生。 土地税的负担转移到了佃农身上。如在其他衰败的中世纪社会一样,这种社会经济变化使贫苦农民进一步陷入贫困。另一方面,富有的农民得以购买两班头衔,来提高自己在当地社会中的威望和权势。 对于出售头衔作出了规定,但由于政府常常面临岁入不足的困难,出售头衔的数目逐步上升,奴婢得到解放,变成拥有土地和其他奴婢的人。从17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50年代,两班数目的增加令人咋舌。在这些年里,某些地区的两班数目从9.2%增加到70.3%,而平民(大多数是农民)从占人口53. 7%下降到28.2%,奴婢从占人口37.1%下降到占1.5%。这种社会地位上升是政府由于长期出现赤字而搜刮新创造财富的结果。非两班阶级的人为获得社会承认而伪造和购买家谱的情况在18世纪很盛行。 可是,事情还有另外一面,一些两班实际上下降到了平民的地位,开始同农民和其他下层阶级通婚。政府机构由于无力供养奴婢,以年年纳贡或一次性缴纳一笔税款为条件逐渐解放他们。官府拥有奴婢的数目在17世纪为19万人,到18世纪中叶下降到27,000人。1623年,两班私人拥有的奴婢达40万人,但是在社会变动过程中,大大减少。许多两班甚至连一个奴婢也要不起。在这种条件下,一些私家的奴婢成了半佃农半自耕农。最后,政府于1801年销毁了官府和宫廷的全部奴婢登记册,以确保他们的解放。 [/TD][/TR]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8-21 12:01     标题: Re:[转帖]韩国历史

[TR][TD][B]实学 [/B][/TD][/TR][TR][TD] 强烈希望向清代中国学习,基本上是为了谋求韩国的福祉。实学继续兴盛,因为许多学者试图通过土地分配上的行政改革和改进农业寻求解决社会问题。侧重点放在限制土地拥有量和在土地保有期上实行平等原则。李翼提出以废除阶级差别和解放奴婢来实现社会开放。朴趾源写了一些小说,讽刺两班阶级的无所事事、不事生产和妄自尊大的生活方式。为了韩国的社会进步,他主张改进农业设备、扩充灌溉系统和采用新的耕作方法。像朴齐家、李德懋和洪大容这样一些学者建议韩国引进西方技术并与清代中国一起参加国际贸易。他们是革新运动先锋,这个运动注定会改变两班对技术和商业的传统态度。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446193455dt.jpg[/IMGA][/TD][/TR][TR][TD]两幅韩国地图:东国舆(1720年左右) 和大东舆(1861年左右)[/COLOR][/TD][/TR] 甚至在经由中国吸收西方文化和技术的同时,随着韩国人开始研究自己的历史、地理、语言和碑文,人们开始重新关心起韩国的独特性来。画家摆脱传统的中国式绘画风格,开始画韩国的风景和生活。安鼎福在韩国的历史撰写中坚持了一条独立的韩国方针,强调檀君和箕子是头两个合法统治者。可以认为,这种重新解释类似于朱熹把中国三国时期的蜀汉奉为正统。安鼎福对韩国历史撰写工作的贡献在于他强调人民在驱逐外来入侵者中的作用。他谴责统治阶级所关心的主要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剥削人民。 他所著的《东史纲目》对像朴殷植和申采浩这样的现代史学家起了持久的影响,韩致[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447105553.gif[/IMGA]十分注意研究高句丽国和渤海国,他认为渤海国是韩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柳得恭以同样的脉络写了一部关于渤海国的专著。 历史地理学与历史研究的其他分支同步发展,木版地图绘制术也发展起来。郑尚骥设计的精巧的比例仪促进了韩国的地图绘制工作。金正浩在他不辞辛劳地到整个半岛勘察的基础上,绘制出了一幅比例精确度达到现代地图绘制水平的地图。 图书编纂工作在18世纪又有发展,对《东国文献备考》作了增补,编纂了《大典通编》和《朝鲜音乐概论》,同时还编纂了外交档案。正祖(1776-1800年在位)本身就是一名学者,他在新设的王家内部图书馆聘用了各种不同出身的年轻学者从事编撰工作。 为了经济地出版精美版本,一再地浇铸金属活字,同时仍继续刻制木版。在18至19世纪,出版小说发展为一种实业企业。 韩国的排印企业促进了清朝排印业的发展。中国著名的百科全书《古今图书集成》于1772年第一次用铜活字排印。当时一位名叫秦谦的韩裔满人向乾隆皇帝建议采用这种经济的方法。中国伟大的文库《四库全书》就是用木版印刷的。 [/TD][/TR]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8-21 12:02     标题: Re:[转帖]韩国历史

[TR][TD][B]现代文化的出现 [/B][/TD][/TR][TR][TD] 这一时期最值得注意的变化是批判精神和一种新哲学的兴起,它使传统的儒家观点大受冲击。通俗小说的兴起和群众参加文化活动预示着传统社会的衰落。 许筠(1569-1618)在其通俗小说《洪吉童传》中,鼓吹人民起来反对暴政。他书中的主人翁洪吉童像善良的反叛者林巨正一样,对政府的腐败十分愤慨,起来造反。许筠懂得,卑微阶级一旦被激怒而采取行动,将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特别是因为农民阶级会参加进来展开争取社会公正的斗争。按他认为的需要进行社会变革的看法,他认为男女之间的情爱是上天的安排,以此取代那种被奉为儒家准则的严格关系。 像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哲学家一样,他以人的真正本性作为他的道德观基础,大胆背离传统准则和价值观念。许筠坚信,每一个人都天生具有特定的生存才能,不应受其他人的剥削。他富于首创精神的主张人人平等的小说中雄辩地表达了他的这种信念。他觉得充满阶级压迫的传统社会令人憎恶。 [TR][TD][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446193621cxz.jpg[/IMGA][/TD][/TR][TR][TD]《春香传》是一个与莎士比亚 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类似的 爱情故事[/COLOR][/TD][/TR] 在《春香传》中,一位佚名作家揭露了地方行政官员的腐败和两班思想风气的衰朽。他赋予一次不同阶级间的婚姻以美满的结局,向人民展示一个以平等和公正为特征的比较光明的社会希望。这部受人欢迎的小说还被改编成类似歌剧形式的剧本。 李晬光(1563-1628)大概是朝鲜接触天主教和欧洲文化最早的思想家。他强调这样的思想,即知识若不导致行动,毫无价值可言,犹如法律的实施是法律的一个重要部分一样。他所著的1614年出版的《芝峰类说》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从写作灵感上说类似法国百科全书撰稿者的工作。这部著作大大地扩大了韩国人能获得的有关欧洲国家和东南亚国家的知识范围,并第一次说明了天主教的性质。 堪与许筠相比的思想家朴趾源(1737-1805)宣布,上苍赋予所有人以无与伦比的才能。他所写的《两班传》描写一个靠食政府俸禄为生,但除了读书以外,什么事也不做的两班,。为了偿还政府的俸禄,这个两班把他的地位卖给了一个商人,但是当这个商人知道两班生活的本质就是游手好闲、腐败和虚伪时,便抛弃了这个地位。人们敏锐地感到,传统的两班价值观念名声扫地,于是实学哲学便应运而生。 洪大容(1731-1783)在进行科学探索过程中说,“心不诚,则万事皆非实体”。他从自然科学中看到了一切精神活动的实质,并驳斥了认为科学技术是无关紧要的知识这种传统观念。地球自转、日蚀和月蚀的原因以及彩虹的性质等都是他在科学上站得住脚的研究结论的一部分。他在数学方面的研究也同样值得注意。他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比中国唐代和宋代文明所能提供的任何成果要优越,并主张为了社会的利益从事这方面知识的研究。 丁若镛(茶山,1762-1836)获得了显著的科学成就,他也是以深切关心农民和人民著称的。他关于华城作为首都应变的防御工事的修筑计划所用的器具包括他自己制造的起重机、绞盘、滑轮和特别设计的车辆。李圭景编辑了自然科学各科的著作。一部关于韩国天文学和气象学发展的集体著作于1818年出版。 [/TD][/TR]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8-21 12:02     标题: Re:[转帖]韩国历史

[TR][TD][B]福利计划 [/B][/TD][/TR][TR][TD] 15世纪时世宗怀有建设一个儒家福利国家的理想,并予以实施,但是在丰臣秀吉侵略后的时期里详细阐述福利思想的却是李晬光。他提出的思想是:办法要到人民中间去寻找,它的最崇高的实现是使人民能丰衣足食。 朴世堂说,他愿意到农村去从事体力劳动,因为孔子承受的劳动比从事农作更繁重。由于这些人信奉平等原则,他们的关注越来越集中到公共福利计划上来。 李[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4471057434.gif[/IMGA]说,学问或知识除非对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有益,否则不应去寻求。他对派别争斗原因的锋利剖析是从他对奉行一项福利政策的深切关心出发的。 以实施大同法而闻名的金堉建议更多地使用车辆船舶。洪大容和朴趾源也认为增加交通工具,多来往会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好处。朴趾源讲了一句很有远见的话:“统治者如不从实学中吸取东西,将遭后代的责备。” 丁若镛是这些学者中的佼佼者。他分析了社会的弊端,提出了积极的改革建议。他认为农业、畜牧、渔业和养蚕业极端重要。他主张实行按平等原则分配土地的制度,对人们按能力安排职业。 可是,剥削仍然如故,苦难的人们寻求解救天主教适应许多人的需要,因为它的信条除了强调救世以外,还同新出现的平等原则相一致。一些学者皈依了天主教,另一些则从随这种宗教同来的科学知识中获益。朝鲜天主教徒的数目逐渐增加。 由于天主教既反对儒教的祖宗拜祭礼仪,又反对严格的社会等级制,所以国家把天主教徒称为罪犯。许多天主教徒,包括像丁若镛和他的弟兄这样的著名学者在内,受到惩处,甚至被处死。 尽管如此,特别是在像陶器制作者这样的手工匠当中,天主教仍秘密地兴旺发展。否定传统的价值观念而去追求解救,这对于崇奉儒家学说的两班官员来说是个难解之谜,他们采取种种手段来压制这种异己的信仰。显然,当权者们在社会和思想觉悟上远远落后于人民。 为了人民的福利,法医学受到重视,以保证公正地行医。与人民福利有关的其他重大研究包括对依据人类身体特点进行治疗的研究。李济马(生于1837年)把人分为四种不同身体类型,研究出了对每一种类型的不同治疗方法。 平等、人的尊严、机会、公共福利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是这个时期出现的十分显著的哲学原则。17-18世纪哲学的发展在某些方面使人联想起西欧的文艺复兴时期。 在文学方面,爱情小说很受欢迎,销路很畅。金属版印刷的书籍太贵,平民买不起,因而除了用木版印刷外,还利用较便宜的粘土刻版来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 两个中间阶层的人所选编的时调(诗歌)值得重视。金天泽在他的《青丘永言》中收集了从高丽时期起的580首诗歌,金寿长(生于1690年)编了类似的选集,名叫《海东歌谣》。郑澈(松江,1534-1593)和尹善道(孤山,1587-1671)是有才华的两班诗人,他们都出版了个人选集。 以韩国为中心主题的绘画开始流行起来。郑[IMGA]http://www.hanguo.net.cn/image/2004471058285.gif[/IMGA](谦斋,1676-1759)与他的前辈不同,描绘韩国的风景,而金弘道(檀园,生于1740年)和申润福(蕙园)则集中于民众日常生活的主题。为满足公众需求,大量生产青花白瓷瓷器。18世纪,韩国在所有领域都开始出现现代文化生活的萌芽。 [/TD][/TR][TR][TD] [/TD][/TR]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8-21 12:02     标题: Re:[转帖]韩国历史

[TR][TD][B]改革尝试 [/B][/TD][/TR][TR][TD] 19世纪初,韩国经济和社会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人民普遍认为,对外国的思想,特别是欧洲的商业应当认真看待。一些官员主张对国家的财政进行彻底改革。中央政府研究了这个建议,但是由于出现一场争夺权力的斗争,这项建议的实施受挫。多次农民起义的发生逐渐导致政治动乱。 权势很大的两班官吏通过与王室的联姻确保自己牢牢控制着政治权力,19世纪初制定的每一项重大的国家政策,都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 他们分裂成许许多多互相争斗的集团,对人民大众的命运与利益毫不关心。在18世纪末英国人为了在远东寻找市场而闯入韩国海域开始进行试探时,韩国的国内形势正是如此。19世纪40年代,俄国和法国的船只和战舰也出现在韩国海域,激起了韩国人民的巨大愤慨。 1801年和1839年,政府对天主教徒进行迫害。这种情况促使天主教徒逃往边远地区,因为在那里,在变得更加指望宗教解救的贫困的农民和两班中,天主教得到传播。 1863年,李昱应亲王(更为人知的称呼是大院君或摄政王)为了加强王权,实施了包括国家财政和政府行政管理在内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他坚决反对外国商业势力日益渗入韩国。1866年春,政府下令严厉镇压天主教徒。法国舰队被这一措施激怒,驶入汉江,沿汉江而上,同时在江华岛上发生了战斗。 经济和社会发展使多数两班陷于破产,而农民和商人则渴望抛弃传统的社会限制。随着这些趋势的发展,政府制定措施进行压制。推动社会发展的另一个因素是两班和出身比较低微的母亲所生子女的增多。 虽然取消奴婢的结果使应纳税者的人数有了增加,但是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使得国家税收收入下降。 [/TD][/TR]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8-21 12:03     标题: Re:[转帖]韩国历史

[TR][TD][B]1812年和1862年的农民战争 [/B][/TD][/TR][TR][TD] 在这段时期里,旱灾和水灾交替发生,造成农业.连年歉收,由此又导致饥荒不断的悲惨局面。接踵而来的是过度的征税和强制劳役。这些天灾人祸引发接二连三的农民起义。1812年,洪景来在北部的嘉山率农民起来造反,在那个地区占优势地位历时数月。政府官员十分害怕,赶紧派兵镇压。经过一场艰苦的战役后,才把这次起义镇压下去。在南方,直到最南边的济州岛,也和北方一样,农民坚持斗争,反对政府、地方贵族和富有地主的压迫。 在洪景来率领的农民起义之后的半个世纪,情况并没有改善。庆尚道晋州的一批农民起来造反,反对压在他们头上的霸王,即道的官吏和富有地主。1862年起义的直接起因是上任不久的庆尚左道兵马使白乐莘对贫苦农民的搜刮。 当地书生柳继春对白乐莘贪得无厌的行径义愤填膺,领导农民起义,痛斥腐败的小官吏和富有的地主。起义者杀死当地政府官吏,放火焚烧官府衙门,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汉城政府闻讯大惊,慌忙派一位调查员到现场去。根据他提出的关于当地有关官员营私舞弊的调查结论,政府匆忙修改了土地、军事和粮食借贷制度以消除这种弊端。可是,期望本身深深卷入这种营私舞弊行为的中央政府统治阶级作出根本性的改变,从一开始就是不切实际的。但是,至少进行了表面的改革尝试。 晋州的农民起义成为其他地方举行类似起义的信号。在庆尚道、全罗道和忠清道,在遥远的济州岛,在韩国中部,以及北部的咸镜道和平安道,一批批农民揭竿起义,在主要城市进攻官府,驱逐官吏。 在这种条件下,崔济愚阐述了东学思想,以使农民摆脱普遍存在的贫困和不安,恢复政治和安定。他的思想迅速得到人们接受,他把他的学说配上音乐,以使农民更易理解和接受。他把他的学说更加系统化,编写成书籍,作为给苦难农民的一种解救启示。他所唱的歌曲是儒教、佛教和禅教(新罗花郎学说)的传统内容的混合物。他给这些内容加上现代的人道主义思想。(排外主义是他的宗教的又一个特点。东学教包含一种早期形式的民族主义,排斥外来思想。) [/TD][/TR]
作者: 奥多文斯    时间: 2005-8-22 08:06     标题: Re:[转帖]韩国历史

收藏收藏
作者: 踏月追风    时间: 2005-8-22 12:17     标题: Re:[转帖]韩国历史

他的儿子高仙芝在唐朝军事上屡建功勋,于8世纪中叶征服了塔什干,并将造纸技术传给了阿拉伯国家。 我记得是吃了败仗,造纸术才流到阿拉伯国家去的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5-8-22 18:01     标题: Re:[转帖]韩国历史

有胜有败~~~```最后死于宦官的诬陷~~```
作者: 织田贞义    时间: 2005-12-15 00:27     标题: Re:[转帖]韩国历史

한국의역사 ........正在密切关注中,还有大量的文章等待翻译,而日本历史差不多都被挖空了,哎....[em04]




欢迎光临 闲雪御所 剑与火 真田幕府 日本历史文化 朝鲜半岛历史文化 (http://sanada.net.cn/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