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by ITV: the Prologue of Curtain [打印本页]

作者: 藤原显子    时间: 2010-9-3 23:47     标题: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by ITV: the Prologue of Curtain

屯的片子满山满谷,趁着难得不用周末加班,把Suchet大叔版的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东方快车谋杀案,下简称MOE)给啃完了。

怎么说呢,感到了从心底里冒出来的一丝丝的悲哀。

1974年的MOE相比之下其实是出喜剧。人物是那么平面化、漫画化,一看就不是个好人的Cassetti、举止完全是个夸张滑稽派的Poirot、唠叨的美国太太、傲慢的英国男仆、乐天派的意大利销售员、老妖精一般的俄国大公妃、畏首畏尾的瑞典护士、冷静独立的英国女教师、等等等等,每个人物都极为容易被辨别的脸谱化人物,一看就知道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一看就知道哪些人该死哪些人不该受到惩罚。

于是1974年版的MOE成为了一个侦探游戏。“一个人被杀死了”只是一个被所有人都不怎么在乎的背景,全剧的关键就在于滑稽的Poirot怎么戳破那些明显是在演戏的人们的谎言,然后最后毫无悬念的、包括Poirot本人在内的全部人都心安理得地接受“糊弄警察、伪造现场”的结局。

没有人在乎即使Cassetti是个混蛋、他也是个人、也有人权,没有人在乎即使谋杀披上了复仇的外衣仍旧是谋杀,没有人在乎公平与正义是悬在人类头上的一柄利剑而以复仇为名的谋杀正是违背了人所以为人的正义……

没有人在乎,因为读原著的人如我,被Linda Arden那充满感染力的、充满了“他们都是那么好的人、那么相爱”这样煽情、也的确是事实的语言打动,而1974版MOE的观众,则被编剧打动……

没有人想到,东方快车上那为了甜蜜的早夭的Daisy复仇的13个人,其行为在本质上与And then there were none(无人生还)中那个疯狂的法官其实是一样的……

他们让自己凌驾于正义、公平、法律、上帝之上……

他们、谋杀。

以上这些,是直到看完了2010年ITV的MOE时我才终于后知后觉的想到的……其实,没什么不同啊……

多么悲哀啊,我看过的第一本阿婆小说、我听过的第一本阿婆有声书(还是Suchet朗读的)、在从达勒姆到湖区那漫长的4个小时火车中陪伴我的小说,其中那我原以为荡气回肠精巧无比的复仇,原来不过是凌驾于正义之上的谋杀……虽然仍然是被我私心里认可的……

多么悲哀啊,在看完2010版MOE,我竟然想到了Curtain,Poirot的谢幕之作……

2010版MOE,秉承了自2003年起Hastings/Japp/Miss Lemon这三个人不再出现于Poirot系列之后、全剧风格由轻松愉悦的小品转为按照Suchet自己的话来说是描绘“Deep dark side of Poirot”也就是颇为晦暗深沉的风格,不但色调低沉、镜头摇晃、给人以压抑之感,就连剧情、台词,也变得令人哀伤了。

从2003年第9季起,Poirot系列里赶潮流——其实是编剧脑子抽了——地加入了Homo元素(我恨!),自然受粉丝诟病极多,全新的12季看到现在,除了The Clocks编剧又发神经乱改,The three-act tragedy与MOE都是相当不错的改编。

从全剧的最开始,“好人与法律”变成了或多或少困扰着Poirot的问题。在中东替英国驻军解决问题,在1974版里只是一个笑料的来源,而在2010版,则引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明明是一个好人,可因为在关键时刻选择错误、在关键时刻违背法律,最后只能以自杀了结。

随后的谋杀基本上如书中所写地展开,除了去掉了很多琐碎的细节——比如穿着白底绣红龙睡裙的女子、比如对那些不那么重要的人物的问讯——又或是减去了Mr. Hardman而把Dr. Constantine作为12人陪审团的同谋、又或是把单独问讯改成了所有人困在一节车厢,2010版的MOE基本上是忠于原著的。

除了Poirot的反应。

1974版的MOE中的Poirot,与原著中的Poirot一样,没有任何挣扎的就决定帮着Amstrong家的亲戚朋友家仆隐瞒谋杀,因为Cassetti是个混蛋,而涉案的13个人却都是好人……

但2010版的Poirot不一样。他大吼着这13个人所作的一切与那些野蛮人没有两样、他们违背法律而谋杀Cassetti的行为在本质上与Cassetti违背法律而某杀Daisy的行为是一样的……即使他承认,司法系统在Daisy的案子上失败了、Cassetti玩弄了法律逃过了刑责(没错,与1974版不一样的是,原著中明确提到Cassetti逃过了陪审团的审判)……

Poirot最后的犹豫令人感到了无尽的哀伤,他是一个一生相信正义、相信法律的人(正如Curtain最后他向Hastings的剖白),在他看来谋杀就是谋杀,黑白之间应该是没有灰色地带的。但最后他还是成为了那13个人的同谋,他帮他们掩盖那场谋杀。在东方快车上的第二个夜晚,他手执玫瑰珠祈祷,而在风雪中为这13个人掩盖谋杀之后,他的念珠无力地垂下,整个人陷入了巨大的悲伤之中。那一刻,Poirot脸上强忍的泪意让人心酸。

他也违背了法律。

可或许,连他也觉得这是唯一能让他安心的行为。

然后,不可避免的,我想到了Curtain。

在ITV的Poirot系列中,MOE是Poirot第一次没有将罪犯或绳之以法或公布于众(毕竟罪犯们认罪后自杀似乎已经成为风尚)——Johnnie Waverly那个可爱的案件因为其本质就是一个想钱想疯的丈夫要敲诈自己老婆、并不涉及人命,于是即使Poirot给了丈夫一个机会也无可厚非——事实上,出版于1934年的MOE是Poirot职业生涯中唯一一次让凶手逃过惩罚的案件……由于剩下未被改编的小说只剩下The Big Four,Dead Man’s Folly, Elephants can remeber以及Curtain,于是让人不免想到,其实,MOE只是Curtain的序章吧……

在MOE里,Poirot第一次打破了自己的正义的铁则,而在Curtain中,风烛残年的他为了挽救更多无辜的生命自己成为了谋杀一位凶手的凶手……

相隔40年,第一次打破铁则时,我相信他正是如Suchet演绎地那般悲伤的;而第二次打破铁则、甚至于亲手杀人之后,一生相信正义与法律的他怎么能让凶手逃过惩罚呢……他已经错过一次了——抑或是作出了一个情理道德上正确、法律上错误的决定?——,又怎么能错第二回?

于是,像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所遇到的那些谋杀犯一样,他结束了自己维护正义维护公平维护法律的一生……

我不只一次说过,能看到Suchet拍完Curtain,我的人生也就没多少遗憾了。可是,如果真的看完Curtain,我想我会受不了吧。就像原著我也从未再次阅读过,不敢、不能、不忍。禁不住责怪阿婆太狠心,亲手了结、亲手用这样的方式了结小说世界中最伟大的一位侦探的人生……可或许也是贴切的吧?比起默默病逝于某个英格兰小乡村,为了一生所追求的正义公平法律而死,或许是更伟大的?我不懂……我不知道……

每次重温1974版MOE时,得到的都是一种看滑稽戏的喜感,轻松愉悦。

但是这次看2010版的MOE,得到的只有那么多的不忍、悲哀、与叹息。

忽然脑子里冒出了之前看《白罗衫》时的台词……

情义两难全……

也许就是这样的吧……




--------------------------------------

想想Poirot系列已经拍了12季就好唏嘘啊……

[ 本帖最后由 藤原显子 于 2010-9-3 23:54 编辑 ]
作者: 藤原显子    时间: 2010-9-4 01:26     标题: Part 2 悲哀过后的吐槽时间

果然,想让我不吐槽是不可能的……

1、老老实实用原著中的名字就有那么难么?

1974版:男仆Masterman变成了Beddoes,死掉的女佣Susanne变成了Paulette,列车公司董事比利时人Bouc变成了意大利人Bianchi,Mrs. Hubbard的名字从Caroline变成了Harriet Belinda,Sonia Armstrong的娘家姓从Goldenburg变成Grünwald

2010版:死掉的女佣Susanne变成了Françoise,Sonia Armstrong的娘家姓从Goldenburg变成Wasserstein

话说……其一,为毛要给人家男仆、女佣、公司董事改名字?有啥用意阿?完全没有吧?其二,为毛不管是1974版还是2010版都坚持要玩英语德语大变化的把戏?什么德语的Grünwald是英语的Greenwood,德语的Wasserstein是英语的Waterstone……有意义么?Goldenburg就好了嘛~反正大公妃你身上的破绽已经很多了,为毛还要坚持玩文字游戏的把戏呢?



2、为毛Mrs. Hubbard总被演绎成一个轻浮艳俗的女人?

明明原著中人家Mrs. Hubbard是一个“轻微可笑的、溺爱女儿的、善良和蔼的美国老妇人”阿,是一个看上去就是好人、完全不会被怀疑是杀人犯的、Linda Arden一生演技的最高杰作阿……

电影里可好了……1974版里Lauren Bacall穿着大皮草傲慢呱躁有余、沉稳高贵不足;2010版里Barbara Hershey给扮演大公妃的Eileen Atkins衬托的完全没有气场可言……话说回来,Eileen Atkins真是老戏骨啊!气场无比强大啊~~~那一头银发、高贵的神态、模仿的惟妙惟肖的俄罗斯口音~~~不愧是获勋DBE的女爵士啊!

然而,难道编剧不觉得那场“把钱藏在大公妃裙子里面伪造抢劫”的戏码实在……有点雷么……



3、为毛2010版里把Mary Debenham写成了一个动不动就哭的感情过分丰沛的残疾人?

气场呢?原著中那个冷静地到哪里都能照顾好自己、与McQueen一起研究出整个谋杀trick的英国女教师的气场呢?1974版里Venessa Redgrave那些微傲慢的微笑呢?全变成了被Cassetti暴打之后身心俱残的Mary Debenham……囧……

还有,没听到经典的Debenham and Freebody,我很郁卒……

人家想纪念下如今只被叫做Debenham的那家百货店不可以阿……



4、虽然心理刻画很好,但是不得不说,2010版的演员们有好些实在是太没存在感了……

1974版虽然脸谱化,但是或许因为参演的都是大牌、或许这些大牌真的是演技精湛、或许又是编剧刻意赋予了他们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妆容,于是所有人都特别有“独特的存在感”,特别容易被辨识。

到了2010版,说实话……除了Eileen Atkins的大公妃实在气场强大、Mary Debenham戏份很重、Mrs. Hubbard的年龄很讨巧,对于那些男性成员,我是基本无法分清楚谁是谁的……尤其是Arbuthnot和Masterman,简直就像是双胞胎啊……一样的英国口音、类似的装束、类似的神态……囧,这到底谁是谁啊……还有列车员Michel,那么微弱的法国口音,搞得我有几幕还以为他是男仆Masterman呢……

说到男仆……哎……虽然我觉着John Gielgud在刺杀Cassetti那一幕的表演实在太莎剧化,但是人家的Beddoes演的确实很像个男仆阿……而且他风华正茂时又那么帅……那么莎剧……演起哈姆雷特风评比所谓的莎剧王子Olivier还要好……



恩,暂时就吐槽这么多~

最后贴上Gielgud老爷爷年轻时帅呆了的美图一张~

真的是帅哥哦~
作者: 万里小路安房    时间: 2010-9-4 17:29

引用:
原帖由 藤原显子 于 2010-9-3 23:47 发表 Poirot最后的犹豫令人感到了无尽的哀伤,他是一个一生相信正义、相信法律的人(正如Curtain最后他向Hastings的剖白),在他看来谋杀就是谋杀,黑白之间应该是没有灰色地带的。但最后他还是成为了那13个人的同谋,他帮他们掩盖那场谋杀。在东方快车上的第二个夜晚,他手执玫瑰珠祈祷,而在风雪中为这13个人掩盖谋杀之后,他的念珠无力地垂下,整个人陷入了巨大的悲伤之中。那一刻,Poirot脸上强忍的泪意让人心酸。
剛看了S102Murder in the Mews……




欢迎光临 闲雪御所 剑与火 真田幕府 日本历史文化 朝鲜半岛历史文化 (http://sanada.net.cn/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