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网上流传的阎某人的语录是真的么 [打印本页]

作者: 踏月追风    时间: 2008-10-11 00:26     标题: 网上流传的阎某人的语录是真的么

据说他本人否认的。要是真的,那他挨打活该。不是的话,那是冤枉了,和韩国那女明星一样遭遇啊
作者: 江城梅花引    时间: 2008-10-11 00:39

今天法制晚报专门用了两版作对比,无一语是实。
作者: 踏月追风    时间: 2008-10-11 00:44

那他是受害者了。虽然我反对网络实名,但是有时候也感觉网络实名不是没有道理的。
网络能主持正义,也能流言害人啊
作者: 奥多文斯    时间: 2008-10-11 09:05

报刊杂志偶从不当真
作者: 大意觉迷    时间: 2008-10-11 11:47

这种靠摘字断章或者甚至是伪造语录来达到贬低污蔑对手的做法在文化界很常见。
作者: 飞鸟谅    时间: 2008-10-11 12:12     标题: 回复 5# 的帖子

其实今年上半年地震时期传出的某美国女明星因发表了某言论遭致的遭遇也是源于某些媒体不负责任的断章取义。。。
作者: 大意觉迷    时间: 2008-10-11 12:42

莎郎石头?她的话不是有视频么?当然我没细看,怎么被断章取义的呢?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8-10-11 12:48

文人相轻,历来如此~~~
作者: 飞鸟谅    时间: 2008-10-11 13:11

引用:
原帖由 大意觉迷 于 2008-10-11 12:42 发表
莎郎石头?她的话不是有视频么?当然我没细看,怎么被断章取义的呢?
大意殿请看此文《她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媒体说……》~
地址如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1280b01009j6d.html
作者: 大意觉迷    时间: 2008-10-11 13:24

看了一下完整版的言论,我觉得这个断章取义还不一样,首先她的言论涉及到西藏问题,她所表达的意思是愿意帮助灾区,但是她还是把地震和西藏问题联系起来,这是关键。也就是说,我不服你对达赖的政策,但我愿意帮助灾区的孩子。
所以说还是难逃干系的,说“她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媒体说……”倒比较合适,但是说断章取义的话还是欠点火候。当然说她冷血倒不至于。
作者: 飞鸟谅    时间: 2008-10-11 13:27     标题: 回复 10# 的帖子

嗯嗯,韩寒用“她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媒体说……”这个标题还是比较恰当的~~
作者: 东乡    时间: 2008-10-11 13:33

打人者 反映了他拿阎某人实在没辙了 只好出此下策
美其名曰 打阎某人
实际上是一次“反体制”宣言
体制内我拿你没辙
我就从体制外刺激你
作者: 大意觉迷    时间: 2008-10-11 13:33

又看了一下视频,是完整版的,也难怪,她的整个表情完全是轻佻的。
后面说:
后来我收到了一封信,是西藏基金会发来的。他们想去(灾区)救助。我哭了。他们问我是否可以就此写点什么,我同意了。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教训(it was a big lesson to me):有时你得学会低下头帮助别人,即使是对那些对你不友善的人。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教训(that’s a big lesson for me)…… ”
的时候还是一副轻佻的表情,没感觉很严肃的味道,也难怪赖上她。
作者: 大意觉迷    时间: 2008-10-11 13:35

引用:
原帖由 东乡 于 2008-10-11 13:33 发表
打人者 反映了他拿阎某人实在没辙了 只好出此下策
美其名曰 打阎某人
实际上是一次“反体制”宣言
体制内我拿你没辙
我就从体制外刺激你
这种“反体制”宣言的论断说早了就不值钱了。很多现实发生的事情说是“历史的hang horse”都是言过其实,为了挑起现实中某些人的神经多数。
作者: 东乡    时间: 2008-10-11 13:36

明星最忌讳的词 就是“过气了”
为了继续混下去 还要混得不错
所以要给自己找事儿 增加曝光率

莎朗斯通或许不明白找上这么件事儿会多么招惹中国人
不过就算找上这么件事儿招惹中国人
也根本不算件事儿
拿昨天《环球时报》一篇文章观点来说
中国的国际分量远没有国人印象中那么沉甸甸
作者: 大意觉迷    时间: 2008-10-11 13:37

引用:
原帖由 东乡 于 2008-10-11 13:36 发表
明星最忌讳的词 就是“过气了”
为了继续混下去 还要混得不错
所以要给自己找事儿 增加曝光率

莎朗斯通或许不明白找上这么件事儿会多么招惹中国人
不过就算找上这么件事儿招惹中国人
也根本不算件事儿
拿昨天 ...
这个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人家也不是白痴,要看你做了什么事情。
作者: 东乡    时间: 2008-10-11 13:42

个人看来 司法已有明断 何必为此而反目? 我不多说 避免枝蔓开来

PS 此次赴汉半月余 深入接触民间居士和供养人等 大抵是生活已入暮年或者失意之辈、倾奇之辈
表面上弘扬正法 实则心中有执着不下之物 故多做耸人听闻之言行
作者: 大意觉迷    时间: 2008-10-11 13:43

我上面那句话是说《环球时报》评价的。
沙朗石头说那番话好象还是带来一些影响吧?本来就过气,这一弄就更没生意了(我印象中好象是这样)。
作者: 东乡    时间: 2008-10-11 13:44

上月我也有论文未能成功发表一事
按理说 这也算是体制内不得意
好在我没想法去找谁抽上一巴掌来证明自己其实背负着什么沉重想法
作者: 大意觉迷    时间: 2008-10-11 13:46

引用:
原帖由 东乡 于 2008-10-11 13:42 发表
个人看来 司法已有明断 何必为此而反目? 我不多说 避免枝蔓开来

PS 此次赴汉半月余 深入接触民间居士和供养人等 大抵是生活已入暮年或者失意之辈、倾奇之辈
表面上弘扬正法 实则心中有执着不下之物 故多做耸人听 ...
请参看我对“受虐移植”的那段长篇解释。
http://www.newtenka.cn/bbs/dispb ... ;ID=8712&page=1
作者: 大意觉迷    时间: 2008-10-11 13:46

引用:
原帖由 东乡 于 2008-10-11 13:44 发表
上月我也有论文未能成功发表一事
按理说 这也算是体制内不得意
好在我没想法去找谁抽上一巴掌来证明自己其实背负着什么沉重想法
我今天开题还不成功呢,我认为很公正,我写得确实不好。
作者: 东乡    时间: 2008-10-11 13:54     标题: 回复 20# 的帖子

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刘邦该算是汉人老祖宗的第一个皇帝吧 他老人家定的规矩 子孙们中有些人确实忘记了。

一个老头儿 不能为所有矛盾负责
一个打响的巴掌以及落空的第二个巴掌 也不能解决所有矛盾
因此 按照司法 各自归位 对号入座 该干啥干啥
作者: 大意觉迷    时间: 2008-10-11 13:55

法三章今天不够用啊。所以有人着急撒。
作者: 东乡    时间: 2008-10-11 13:57     标题: 回复 21# 的帖子

嗯 我那事儿也很公正 因为我投稿的那版块撤消了 恢复一事遥遥无期
所以 看开点 拿得起 放得下
不必为自己的暴行拉三扯四的
司法一样办你
除非政治干预......
所谓凯撒的归凯撒 上帝的归上帝
作者: 大意觉迷    时间: 2008-10-11 13:57

突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历史的***”
怎么不管用了?
作者: 东乡    时间: 2008-10-11 13:58

历史的大大大?
作者: 大意觉迷    时间: 2008-10-11 13:59

“历史的***”
再试一下。又失败了!
作者: 大意觉迷    时间: 2008-10-11 14:03

刚才我说那段人家言过其实的话的时候,打的是“历史的***”,结果发帖子的时候变成“历史的hang horse”现在怎么又不行了?
作者: 东乡    时间: 2008-10-11 14:04

hang horse ??

我英文很糟 这啥意思
作者: 大意觉迷    时间: 2008-10-11 14:06

就是被挂了木马的意思。
作者: 东乡    时间: 2008-10-11 14:21

历史的挂木马......强啊
作者: 江城梅花引    时间: 2008-10-11 14:46

引用:
原帖由 大意觉迷 于 2008-10-11 11:47 发表
这种靠摘字断章或者甚至是伪造语录来达到贬低污蔑对手的做法在文化界很常见。
嗯,我觉得这事也像行内人干的。天涯的愤青,我不是看不起他们,还真没这水平。
作者: 江城梅花引    时间: 2008-10-11 14:56

引用:
原帖由 奥多文斯 于 2008-10-11 09:05 发表
报刊杂志偶从不当真
如果法晚是空口说白话,我也要打问号,但人家都摘引了大量阎氏作品里的文字、作出详细对比来了,再不信是否有些过分?
其实,也可以把阎崇年当年的讲座录像通看一遍么,有没有那些话自然就明白了。

[ 本帖最后由 江城梅花引 于 2008-10-11 14:57 编辑 ]
作者: 江城梅花引    时间: 2008-10-11 14:56

转贴:
近日有人在网上贴出了“阎崇年语录”,一些报纸甚至转载。这些东西成为污蔑和攻击阎先生的依据。阎崇年先生在应《北京晨报》和《北京青年报》的采访时,明确表示,这些所谓“语录”、诗词、博客等等,根本是捏造。
阎崇年先生公开亮明观点的文字,当然主要集中于他的清史著述,而这些观点能引起学术圈外的人关注,则主要是因为“百家讲坛”讲座的传播以及由此形成的书籍。他的这些书籍,基本上都是由中华书局出版的。本人不惮辛苦,查阅了阎崇年先生在中华书局出版的所有清史读物,计有:《正说清朝十二帝》(增订图文本)、《明亡清兴六十年》(上)、《明亡清兴六十年》(下)、《袁崇焕传》、《清宫疑案正解》、《康熙大帝》共6种,并把其中涉及到“语录”内容的摘录下来,事情真相,一目了然。另外,现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正在重播阎崇年先生主讲的《康熙大帝》,收看节目,即可明了阎先生的观点。

所谓“语录”炮制者,真是煞费苦心、污人清白,不惟不尊重事实,且人品和居心都大可怀疑。

一、关于剃发易服

捏造语录:剃发易服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交流形式,不能上纲上线。

书中论述:

福临戏剧性地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在这个舞台上活动了18年。这18年,他做了8年傀儡,其间主要是摄政王多尔衮在发号施令;后10年才逐步实现乾纲独断,当上了主角。顺治朝的18年:剃发、易服、圈地、占房、投充、逋逃,是其六大弊政;定鼎北京,保护皇宫;攻占南京,统一中原;废除三饷,兴利除弊;亲善蒙古,治理西藏;惩治贪官,整顿吏治;崇文兴教,倾心汉化,则是其六大功绩。历史学家对这段历史的评价可说是毁誉参半。

福临在人生的舞台上活动的时间十分短促,24岁时就匆匆谢幕。福临的人生,短暂却绝不平淡,他的亲情,他的爱情,甚至他的死,都让人褒贬不一,一言难尽。

                                    ——《正说清朝十二帝》(增订图文本),第46页

第四,推行“六大弊政”。努尔哈赤占领辽东后,强迫推行剃发、圈地、占房、杀儒、投充、逋逃六大弊政。清军入关后继续在京畿地区圈占大量田地,给民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精神痛苦。努尔哈赤攻占辽阳,下令汉民剃发,以示归顺。后金利用“自髡降奴”的通判黄衣,剃去头发,穿红蟒衣,骑着骡子,沿街游说。黄衣得到后金重用,后被派到广宁游说劝降。辽东巡抚薛国用发现黄衣,将其捉拿,当众枭首。努尔哈赤对汉人剃发易服的错误政策,后来被多尔衮移植到关内,强迫推行,有所谓“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民谣,造成一场大悲剧。

——《明亡清兴六十年》(上),第110页

其(按:指多尔衮)过——我概括为六过:“六大弊政”,即剃发、易服、圈地、占房、投充、逋逃,扰乱社会秩序,破坏中原经济,挫伤汉人情感,带来严重后果。所谓“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杀人数字可能有出入,但多尔衮违背皇太极对汉人的政策,杀人过多,是其重大错误。200多年后,辛亥革命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就是对这些政策的不满与反抗。

——《明亡清兴六十年》(下),第189页

第三,文化需要融合。自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打着反抗民族压迫的旗帜对抗明朝,到康熙帝即位时,再到吴三桂反叛,满汉之间,文化差异,异常凸显,冲突不断。满族统治者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曾经实行错误的镇压和屠杀政策,流传到现在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抗清”等故事,就反映了这种暴政和由此引发的汉族军民的强烈反抗。特别是多尔衮摄政以来,在中原地区普遍推行“剃发、易服、圈地、占房、投充、捕逃”等“六大弊政”,更激化了民族矛盾和文化冲突。

——《康熙大帝》,第8页

康熙帝在削平三藩、统一台湾之后,进行六下江南的重大、系列活动。大家知道,清朝太祖、太宗、世祖三帝,没有一人的足迹跨过黄河。康熙帝为什么要六下江南呢?我认为,康熙帝南巡,一个重要期待是:解满汉文化之结。康熙帝从三代先祖手中接到的一个沉重历史包袱是:满汉文化冲突,整整一百年间,没有完全化解。努尔哈赤的“屠杀汉儒”,皇太极的六掠中原,多尔衮的强令剃发,使得中原汉人更强调“夷夏之辨”,对立情绪更强。

                                           ——《康熙大帝》,第144页
二、关于文字狱

捏造语录: 文字狱有它的历史局限性,虽然制约了一定的思想灵性,但起码维持了社会稳定。

书中论述:

文字之狱,古已有之。每个朝代,各有不同。清代文字狱的一个特点是,除君主这个敏感点之外,又多了一个民族的敏感点。于是,辛亥鼎革,狂飙飞舞,这个敏感的民族情结,一直影响到今天。

                                                  —— 《康熙大帝》,第203页

康熙朝的文字狱,给后人一些什么思考呢?

第一,事后进行反思。清朝入关后第一代君主顺治帝,初年因皇叔多尔衮摄政,同时又正值平息国内反清势力,根本无暇也无法关注到知识分子的文字问题。康熙帝继位后,中原地区,形势稳定。四大臣辅政,政策有变化。“明史狱”发生,是一个标志。康熙帝亲政后,以崇儒重道为国策,以文化作手段,表示尊重知识分子,对于一些怀有民族思想的遗老遗臣,基本上采取怀柔手段——亲自祭拜孔子,诏举山林隐逸,博学鸿儒取士,修纂《明史》等,以笼络汉族名士、化解反清情绪。重视学校教育,发展文化事业,视士人为社会中坚,从而使大多数汉族知识分子与其合作,入仕于清朝。

戴名世案的处理,与“明史”狱相比,既有不同——轻重大不相同;也有相同——文字兴狱相同。戴名世案处理后,雍正帝尚在潜邸,他阅《滇黔纪闻》和《南山集》二书及案卷后,看到书中有尊弘光、隆武、永历等南明年号的字句,认为:“虽皆非臣子之所宜言,实无悖逆之语,当时刑部复旨,亦未谓此外更有违碍之词,故亦以为冤。”雍亲王即位后,雍正元年(1623年)特诏:凡此案牵连隶旗籍者,尽得释归。但方登峄未蒙赦,便与子方世济先后郁死于卜魁流放地。乾隆四年(1739年),《明史》修成。后乾隆帝下令改修《明史》,特谕:“甲申以后存福王年号,丙戌以后存唐王年号,戊子以后存桂王年号。”由此看来,《南山集》是清朝一大冤案。

但是,康熙朝文字狱,虽其数量远不及雍正、乾隆两朝,但开了清朝文字狱的先例,使士人活跃的思想受到钳制与打击。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文字狱,既有相同的一面——进行思想与文字钳制,以维护皇权统一;又有不同的一面——康熙朝的文字狱案都是因干犯正统意识或是影响到皇权稳固而兴起的,与乾隆朝因只言片语或琐碎细故而小题大做很有不同。

第二,历史纵横比较。从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对康熙朝文字狱进行思考。

先从纵向看。康熙朝发生两起较大的文字狱。前一起“明史”案发生在康熙帝亲政之前,他时年才十岁,由四大臣辅政,对文人思想异端的镇压是残酷的,但康熙帝不负直接的政治责任;后一起《南山集》案是在康熙帝亲政后、且在六十大寿之年,在处理上既有情感因素,又有理性色彩。

其情感因素,主要表现在天子皇权独尊,满洲特权独享。比如,此案牵扯到方孝标,方孝标因做过内弘文院侍读学士,故称方学士。此前有一个案子:吴三桂叛乱时方学诗受伪职,三桂失败后,伪官皆伏法,惟学诗在逃。而此案刑部疏奏据《南山集》原文,称方孝标为方学士,北方“士”与“诗”同音,满文又同为一字,康熙帝览阅满文疏曰:是非漏网之方学诗邪?欲将方学士(方孝标)从重处理。

其理性色彩,康熙帝亲自处理的《南山集》案,和四辅政大臣处理的“明史”案相比,略为理性,略为慎刑,体现了康熙帝为政以宽、为刑以慎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漫长的处理过程,最后还是理胜于情、法胜于理,仅处死戴名世与方孝标(已死剉尸)两个人。这样一来,“得恩旨全活者三百余人”。康熙末年的这件文字狱,比起初年的庄氏史案,实在“格外开恩”,处罚很轻了。康熙帝不想得罪更多的汉族知识分子,也借以表现他个人的威中有恩。

再从横向看。西方中世纪的布鲁诺、伽利略、哥白尼等,都因触犯宗教天条,而受到教会势力的迫害。康熙朝的文字狱,自然也不能离开时代与文化的背景。

第三,学界存在分歧。清史界对康熙朝的文字狱,主要有三种意见。

其一,批判观点。认为康熙朝文字狱开了清朝镇压知识分子的恶劣先例,后来演变为雍正、乾隆的大兴文字狱。其实庄廷、戴名世二人著作中,并没有什么严重诋毁清朝的“大逆”之语,只是方孝标的书中说到南明永历政权不算是伪朝,戴名世的书中提到南明弘光帝及其年号,又揭露了康熙帝杀掉“明太子”的真相;以倾向明朝的视角叙述了明末清初的抗清事件,对南明诸王寄予同情。

其二,维护观点。认为康熙帝对方孝标、戴名世的打击、处理是正确的、必要的。一个政权存在了七十年,仍然不承认其合法性是不能允许的。无论是满族祖先的谥号、庙号、年号,都得被尊重、被承认,戴名世犯了这些忌讳,当然应该受到处罚。

其三,执中观点。认为康熙帝对《南山集》案的处理,有醇有疵,体现了康熙帝的整体形象。康熙帝一生中的一大失误,以文字罪人并予以严厉处理的文字狱案,仅此一起,同后来雍正、乾隆两帝滥兴文字狱比较起来,并不可等同看待。

总之,康熙帝尊崇儒家文化的政策,产生了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影响:其积极方面,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社会全体成员力量的凝聚,因为大家都修身齐家,对稳定社会,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弘扬,都起了积极的作用。其消极方面,为维护清帝自身皇权与满洲贵族特权,又对汉族知识分子加以防范、打压,抹煞了理学的哲学思辨光华,消磨了汉族的民族自尊精神,钳制思想,限制舆论,日后恶果,值得深思。

总之,清朝的文字狱,贻祸之烈,悬垂久远!

——《康熙大帝》,第210—212页

第三,中华文化传承。清朝帝王为了钳制知识分子的思想,镇压异端、打击政敌,实行文字狱。清代文字狱始于顺治、康熙,发展于雍正,大行于乾隆,约计近百起。康熙朝主要有《南山集》案一起。这是应当批评的。

                                                 ——《康熙大帝》,第279—280页

     第五,文化差异没有根本弥合。康熙帝为了解决满汉之间的文化冲突,采取许多措施,做了很多事情。弱化议政王大臣的权力,就是削弱满洲贵族权力的一个措施。康熙朝有过两起文字狱,皆因民族问题而起。清朝最后还是败于民族问题,特别是八旗群体特殊化、尤其是八旗贵族掌控朝纲的问题,得不到根本的解决上。孙中山“驱除鞑虏”的纲领,虽然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却反映了埋在汉人心中的积怨。清朝最后还是在“文化”问题上翻了船。

                                            ——《康熙大帝》,第285—286页

袁崇焕出身进士,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从6岁开始读书,到36岁中进士,大约专门读书有30年。于“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等都有很深的造诣。可惜他遭到非刑,又身后无子。岳飞有子霖,奏请归还其被抄家的“御札数篋”;霖子珂为辨其祖父之冤,编辑《吁天辩诬集》和《天定录》奏上,后集成《金陀粹编》传世。于谦有子于冕,编《节庵先生存稿》传世。袁崇焕更有不幸者,殁后不久,文稿散落,既竟绝嗣胤,又改朝换代。150年后,才由乾隆皇帝给予平反昭雪。乾隆皇帝能有此举,算是明智之君。然其时处于一个黑暗的文字狱时代,汉族知识分子罕有站出来著文赋诗赞扬袁督师者。道光朝由于文字狱的松弛,更由于西方列强的威逼,一些广东籍的社会贤达、新秀文人,重新想起了袁大督师崇焕。

                                               ——《袁崇焕传》,第198页

三、关于汉服(书中没有评价过这个问题,只有一处提及过汉服)

捏造语录:汉服不是最完美的服饰,也并不能体现什么民族精神。

书中论述:

乾隆《大阅图》第四种传说,晚清文人天嘏在《清代外史》中,说乾隆知道自己不是满族人,因此在宫中常常穿汉服,还问身边的宠臣看自己是否像汉人。乾隆的确在宫中经常穿汉服,现在故宫还保存着不少乾隆穿汉服的画像,也许这就是引起传说的原因之一。如果仅根据他穿的衣服而确定乾隆的出身,其结论肯定是荒唐的。

                           ——《正说清朝十二帝》(增订图文本),第120页

——《清宫疑案正解》,第123—124页



四、关于吴三桂

捏造语录:

吴三桂要客观评价,毕竟他的开关行动减少了战争旷日持久带来的无辜平民的伤亡。

书中论述:

有人问:吴三桂降清是真降,还是假降?清史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是,吴三桂是真降,从顺治元年(1644年)到康熙十二年(1673年)长达30年的时间,一直死心塌地效忠清朝。另一种意见是,吴三桂是假降,证据是“我朝之报北朝者,岂惟财帛,将裂地以酬”,后来反清说明他是韬晦、是假降。

又有人问:吴三桂的历史地位怎样评价?清史界也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是,肯定吴三桂的历史贡献,主要是为明末清初中国重新统一做出了贡献。另一种意见是,吴三桂官于明而叛明,叛明而降李自成,再叛李而降清,最后到老年又反清叛乱,是一个丧失大节的人。

不管怎样评价吴三桂,他引清兵入关,直接的一个后果是:爆发山海关大战。

——《明亡清兴六十年》(下),第212页

吴三桂这个人,我在这里不对他做全面评价,就人品而言,仅着重指出:明清松锦大战身为宁远总兵而率先逃跑的是他,背明朝降李自成的是他,叛李自成降清朝的是他,勒死南明永历帝的是他,身为清平西王而起兵叛清的也是他!吴三桂一生有“三叛”——一叛明朝投降李自成,二叛李自成投降清朝,三叛清朝起兵反乱,反复无常,孑孓小人。吴三桂与我下一节要讲的清初江南士人,如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以及山西傅山等,其人品,其气节,龙蚁之分,天壤之别。

清朝人刘健在《庭闻录》中讲了一个故事:吴三桂在辽东的祖茔,风水“一脉三断节”。吴氏一门除吴三桂以疾而终外,都死于非命,吴三桂落得断子绝孙的悲剧结局。这当然是巧合。但吴三桂“一人三叛”,出尔反尔,毫无气节,贰臣叛臣,兼而有之。吴三桂气节之大亏,越千年而为人不齿。

                                            ——《康熙大帝》,第62—63页

五、关于海禁(书中没有提到过“闭关”)

捏造语录:禁海策和闭关令是有明显的进步意义的,因为这维持了意识形态的稳定。

书中论述:

清朝在东南沿海实行海禁政策,沿海居民迁徙,寸板不许下海。这是一把双刃剑,虽然限制并打击了郑经集团,但是同样不利于大陆沿海居民。解决的唯一办法,是海峡两岸统一。终于,一个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到了。

——《康熙大帝》,第80页

第三,开放海禁。清初海上反清活动很多,曾下禁海令:寸板不许下海;又下迁界令:东南近海居民内迁50里,房屋弃毁。统一台湾后,康熙帝又从施琅建议,开海禁,通贸易。海禁一度开放。

                                                 ——《康熙大帝》,第85页

康熙帝既有功绩,也有缺憾。康熙帝的缺失,可以列出很多。如台湾内附后开放海禁,但到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突然宣布商贾“南洋不许行走”,此一决策,大有失误。又如晚年禁止天主教传布,则切断了中国与世界文化的联系。再如禁止采矿使国家财政收入减少,也使手工业材料发生短缺,对社会经济发展不利。另如限制新武器的试验、制造、配置,影响军力的强大等。

——《康熙大帝》,第282页

六、关于清与汉唐的比较(书中提及一次)

捏造语录:满清远迈汉唐,因为满清是中国人心灵深处的精神图腾!

书中论述:

清朝对蒙古的绥服,“抚驭宾贡,敻越汉唐”。在西北,后乾隆帝对南北疆维族等统一。在西南,进兵安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统治。后乾隆《钦定西藏章程》制定,设立金瓶掣签制度,西南云贵川的苗、瑶、彝等,改土归流,清朝实现了中国皇朝史上多民族的协和。

——《康熙大帝》,第279页

七、关于辛亥革命与清末新政(书中没有直接论述过)

捏造语录:辛亥革命只是清王朝新政的延续。

书中论述:

光绪“百日维新”,初现变革生机。然而,“戊戌政变”,痛失良机。清朝皇室,自相残杀,错过维新变革的机会,丧失选择发展道路的机会。接着,义和团兴起,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与光绪逃难。其受害者,自然是百姓、是国家、是民族;而受害最烈者,则是皇室、是贵胄、是满洲。在辛亥革命中,皇清宗室,满洲贵族,成为“革命对象”。清廷拒绝维新,终遭灭顶之灾。

——《正说清朝十二帝》(增订图文本),第251页

八、关于咸丰皇帝

捏造语录:咸丰远超许多华夏帝王。

书中论述:

奕詝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他20岁登极,在位11年,享年31岁。年号咸丰,“咸”是普遍的意思,“丰”是富足的意思,“咸丰”是天下丰衣足食的意思。可是在当时,所谓“天下丰衣足食”,只能是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咸丰皇帝面临着内忧外患、国将不国的严重局面,而他却无胆识、无远略、无才能、无作为。咸丰做了11年的皇帝,显然是个历史的误会。

陆游曾经在《钗头凤》中这样感叹差错凄惨的爱情:

红酥手,黄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陆游在这首《钗头凤》里,连续用了三个“错”字——错!错!错!这三个“错”字,借用在咸丰皇帝奕詝身上,竟或有几分贴切。咸丰11年的皇帝生活,最明显的三个特点就是:“错”、“错”、“错”!咸丰皇帝第一错是错坐上皇帝宝座;第二错是英法联军入侵时错逃离皇都北京;第三错是临终之前错定了顾命八大臣。

——《正说清朝十二帝》(增订图文本),第179—180页

以上故事,说明奕詝突出“仁”与“孝”。这是道光立奕为皇太子的重要原因。由此可以看出:道光帝选择皇太子的主要标准是所谓的“德”。本来皇太子的选择,应当是“德才兼备”,道光选择皇太子的时候,没有“德”、“才”兼顾,而是偏重“德”。后来的事实证明,咸丰帝奕詝遇到大事时缺乏远略、胆识,而是退缩、逃避,证明他在“德”的方面也是有欠缺的。

                        ——《正说清朝十二帝》(增订图文本),第182—183页

九、关于康乾盛世课题

捏造事实:阎崇年曾向欧美六所大学兜售“康乾盛世”并申请研究经费时居然全部被拒,而且还遭到一位美国汉学家的讥讽:“这不是中国的黄金时期,而是最黑暗的时期!”

  阎老先生拍案而起:这是对中国一个黄金王朝的轻视蔑视以及歧视,它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它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它的国号成了我们清史专家永远的意淫!

书中论述:

前几年,海外某大学的一位历史系主任、著名清史教授计划同笔者合作一个《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康乾盛世”》的课题,如果批准,可以拿到一笔可观的课题费,但要得到一个基金会的评审委员会通过。后来这位教授告诉我:课题没有被通过。因为基金会成员主要是西方学者,他们认为中国的康熙—乾隆时代,不是黄金时代,而是专制黑暗时代。这件事情对我的触动是:人们在用两只眼睛看乾隆。

——《正说清朝十二帝》(增订图文本),第130页

20世纪90年代初,香港回归之前,香港大学要做一个历史研究课题:《论黄金时代——康乾盛世》,并成立一个由香港、北京两方面的学者合作的课题组,约我参加这项课题研究。但课题组主持人说:这个课题要经过一个专家委员会审议通过。结果,课题没有被通过,其理由是:专家委员会认为康乾时代不是历史的盛世,而是专制黑暗时代。这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但由此启发我思考一个严肃的课题:怎样评价康熙朝的历史地位?

三种观点对康熙帝历史功过的评价、对康熙朝历史地位的评价,清朝人是充分肯定的;辛亥革命反满派观点是否定的;当代学者又是怎么看的?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康熙朝的历史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黑暗的时期;

第二,康熙朝的历史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强盛的时期;

第三,康熙朝的历史是中国封建社会一次落日的辉煌。

先说第一种观点。持康熙“黑暗”说者,主要论据是说康熙朝为“封建专制”。但我们看,封建君主专制从秦始皇到宣统帝,其间有三百多位君主,不可一概而论,不可不加分析。历史上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洪宣之治”等,也都是“封建专制”。因此,以“封建专制”作为否定“康熙盛世”的论据值得商榷。

次说第三种观点。论者认同康熙朝出现“辉煌”,但这是落日的辉煌。这个提法很有道理,但日出的辉煌与日没的辉煌,终究都是一次辉煌。《尚书大传·卿云歌》曰:“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其实,康熙朝也好,整个大清朝也好,其他朝也好,都像日出日没,月升月落一样,既要观察其是日出或月升,日没或月落;更要观察日出月升时,是被乌云遮蔽,还是光亮天下。本文讨论的是学术界存在的第二种观点。

再说第二种观点。我个人不提“雍正盛世”,因为雍正朝十三年,时间太短;也不提“乾隆盛世”,因为争议较大。我赞成“康熙盛世”的说法,有什么根据呢?因为,康熙之世有五种景象。

                                              ——《康熙大帝》,第277页

十、关于清军南下用兵的影响的叙述

捏造语录:清兵入关掳掠,很难说悲,应该称喜。

书中论述:

皇太极时期向明朝用兵,主要有八次:其中关外三次——宁锦之战败于袁崇焕、大凌河之战和松锦之战逼降祖大寿和洪承畴(前面已经讲过);另外还有关内五次,进行掳掠。就是说皇太极的军队,攻破长城,五入中原。这对于皇太极来说,是扩大政治影响,取得军事胜利,掳掠中原财富;对崇祯帝、对中原百姓来说,则是一场可悲的灾难。

——《明亡清兴六十年》(下),第168页

皇太极对中原的掳掠,对皇太极来说,扩大了政治影响,打击了明朝的军事势力,掳掠了大量财富;对明朝来说,是一场空前浩劫,给中原人民造成巨大灾难,从而加剧官民矛盾,使中原民变形势更为严峻,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明亡清兴六十年》(下),第180页

十一、关于康熙与汉武帝和唐太宗的比较

捏造语录:玄烨是刘彻和李世民加起来都没法比的,因为他面临的环境比两人更艰巨。并且,比起汉武帝,康熙更有开拓之业,让中国人扬眉吐气;比起唐太宗,康熙更有包容之心,让中国人普天同庆。

书中论述:

康熙帝统一台湾之后,没有像汉武帝打匈奴、唐太宗战突厥那样,战胜即走,得而复失。康熙帝对郑克塽等以往之罪,尽行赦免,并从优叙录,加恩安插,封郑克塽为公、冯锡范为伯、刘国轩为天津总兵官,俱隶上三旗。他采取若干重大措施,特别是加以制度化。

——《康熙大帝》,第84页

第二,祭岱庙。康熙帝到泰安,登泰山极顶,又东到秦观峰,及孔子“小天下”处,东南到日观峰,薄暮驻跸行宫(《清圣祖实录》卷一一七)。大家知道,泰山是五岳之首。相传炎帝、黄帝、尧、舜、禹、周公都封泰山。秦始皇登泰山,中途遇暴风雨,在大树下避风雨。汉武帝也封禅泰山(《史记》卷二八《封禅书》)。然而,满洲的“神山”为长白山,康熙帝能够亲诣岱庙,躬祀泰山之神,这表明他对汉族儒家传统文化,认同景仰,顶礼膜拜。

——《康熙大帝》,第145页

中国两千年皇朝史上,统一王朝皇帝在位40年以上的有六位:汉武帝、唐玄宗、明世宗、明神宗、清圣祖和清高宗。汉武帝有天汉民变、唐玄宗有安史之乱、明世宗嘉靖帝有庚戌之变、明神宗万历帝有萨尔浒之战、清高宗乾隆帝有王伦起义,而中原地区连续四十多年无战争的“太平之世”,只有康熙朝。

——《康熙大帝》,第281页

中国两千年的皇朝历史,大体可以分作前后两段,前一段一千年,中国的政治中心主要是在西安,其间也经常东西摆动——秦在咸阳,西汉在西安(长安),东汉在洛阳,唐在西安(长安)等。曾出现文景之治(文帝在位23年,景帝在位16年)、贞观之治(唐太宗在位23年)。《旧唐书》称唐太宗为“千载可称,一人而已”。后一段一千年,中国的政治中心主要是在北京,其间也经常南北摆动——宋都先在开封、后在杭州(临安),辽上京在临潢(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菠萝城),金都先在上京(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后在中都(今北京),明都先在金陵(南京)、后在北京,清都先在沈阳、后在北京,就是从今哈尔滨、沈阳、北京、开封、南京,到杭州,但中心在北京。从中可以看出一个有意思的历史现象:中国两千年帝国历史政治中心的摆动,先是东西摆动,后是南北摆动,从而呈现出大“十”字型变动的特点。就其后一千年来说,两宋、辽、金、西夏、元、明、清八朝,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国内的民族融合。在北京建都的辽—契丹、金—女真、元—蒙古、明—汉族、清—满洲,五朝中有四朝是非汉民族建立的。明朝虽然是汉族人建立的,但朱元璋以“驱除胡虏”为号召,结果又被“胡虏”所替代。

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历史现象。辽、北宋、金、南宋、西夏、元、明、清八朝,共有皇帝90位。这八朝都有一个民族融合的问题。辽朝与北宋对峙,金朝与南宋对峙,党项建西夏,元朝取代金朝,都有民族问题。朱元璋是汉人,他的口号是“驱除胡虏”,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满洲以“七大恨告天”的民族旗号起兵,取代了明朝;民国孙中山又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纲领而推翻满洲人建立的清朝。

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神册元年(916年),到清宣统三年(1911年),总算一千年。折腾来,折腾去,都离不开“民族”二字。

纵向比较。中国自辽金以降,千年以来,有90帝。北宋9帝、南宋9帝、辽10帝、金9帝,凡37帝,半壁山河,均不足论。西夏10帝,偏处一隅,也不需论。元朝15帝,太祖成吉思汗,一代天骄,打下基业,武功伟绩,略输文采,并未一统,更无盛世。元世祖忽必烈,在位24年,定鼎大都,武功赫赫,文治稍逊,也无盛世。其他诸帝,更不足论。明朝16帝,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一统天下,功绩很大;但是,冤案烦苛,史多讥评。明成祖朱棣,雄才大略,迁都北京,然“靖难”之举,史称之为“篡”;蒙古难题,六次北征,死于道途,抱恨终天。所谓“洪宣之治”,洪熙在位一年,宣德在位十年,都没有形成盛世的局面。至于清朝,共12帝,可以提及的是“三祖三宗”——清太祖努尔哈赤、世祖顺治、圣祖康熙、太宗皇太极、世宗雍正、高宗乾隆。“三宗”自然位在“三祖”之下。仅以“三祖”而论,清太祖努尔哈赤奠基清朝,未入中原。顺治帝虽迁都燕京,英年早逝,后期荒唐。只有康熙帝可以讨论。前面讲过,在中国两千年皇朝史上,统一王朝在位四十年以上的六位皇帝中,汉武帝有天汉民变、唐玄宗有安史之乱、明嘉靖帝有庚戌之变、明万历帝有萨尔浒之战、清乾隆帝有王伦起义,而中原地区连续四十多年无战争的“太平之世”,只有康熙朝。

算来算去,自辽以降,约一千年,康熙帝的前述五大贡献,迈越古人,千年以来,谁能与比?千年一帝,首推康熙!

                                           ——《康熙大帝》,第288—289页

从秦始皇到宣统帝,共2132年。前一千年,《旧唐书》称唐太宗为“千载可称,一人而已”。后一千年,康熙大帝,在位最久,以其社会景象,其文治武功,其历史业绩,亦可谓千年一帝。康熙帝于个人修养,知敬、知勤、知慎、知止、知学,且一以贯之。这对每个人,都值得借鉴。

——《康熙大帝》,第287页

十二、关于万历怠政

捏造语录:

明朝的万历皇帝,昏庸不上朝,用整个天下来供养他,一天吃很多菜,穿很多衣服。

书中论述:

明朝皇帝不像清朝皇帝那样勤政。除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外,大多不勤政。有的书说,明英宗每天处理八件事,不及朱元璋的1/50。在明朝16位皇帝中,万历帝可以说是最懒惰的皇帝。

万历皇帝懒惰的表现是什么?我给概括为“六不做、六做”,就是该做的事情他不做,不该做的事情他却做。

——《明亡清兴六十年》(上),第18页

十三、对袁崇焕的集中评价见《袁崇焕传》第十三、十四节和《六十年》(下)《崇焕精神》

捏造语录:袁崇焕的精神固然可取,可敬,也可叹,但毕竟是站在狭隘民族的立场上作为的,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巨大勇气,也毕竟带有“泼胆汉”“痴心人”不识实务的迂腐。

书中论述:

诚然,既要知世论人,也要知人论世。袁崇焕的时世与为人,有着密切的关系。袁崇焕是一位历史人物,有其历史的、社会的、民族的与性格的局限性,也有其军事失误和举措失当之处,且成为他罹祸的“口实”。然而,瑕不掩瑜。袁崇焕作为明代杰出的军事家和著名的爱国英雄而永垂史册,万古流芳。正如明末杨继盛《临行诗》云:“浩气还太虚,丹心照万古。”时代呼唤袁崇焕的浩然正气与爱国精神,时代需要袁崇焕的浩然正气与爱国精神。人们透过袁崇焕的正气与精神、仁智与勇廉、品格与事功、喜悦与悲哀,了解先贤,景仰英豪,知荣明耻,激励来者。

——《明亡清兴六十年》(下),第116页

十四、关于“明亡清兴”

捏造语录:我没有刻意地褒清贬明,理由很简单:不管朱明还是满清,都是炎黄子孙啊!

书中论述:

我要说明一点:我讲《明亡清兴六十年》,是以明亡与清兴放在一个历史平台上,自然于明着重讲衰亡,于清着重讲兴起;后来,清亡同明亡走着一条相似的路径;而且,明亡也好,清兴也好,都不是皇帝个人,也都不是满族或汉族的民族事情,而是中华民族的事情,要有正确历史观,而不要有狭隘的民族观。

总之,明亡清兴的历史启示:中华民族历史的漫长演变过程,是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在融合中发展,官民在矛盾中协和,君臣在矛盾中统合,不断发展壮大的一部历史。当中华民族合时,我们就强大;当中华民族分时,我们就衰弱;当中华民族合时,我们就统一;当中华民族分时,我们就分裂。总之,明末的民族分、官民分、君臣分,清初的民族合、官民合、君臣合——双方矛盾与斗争所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明亡清兴。

                                       ——《明亡清兴六十年》(下),第244页

十五、诸如对汉服、曾国藩、满族与《狼图腾》的评价等等根本没有涉及过。

捏造语录:

1.曾国藩是满清王朝的中流砥柱。

2.汉服不是最完美的服饰,也并不能体现什么民族精神,无非是对满清的一种偏见。

3.最近有一部《狼图腾》,的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满族上层的精明与强干。

4.满清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中国人永恒的骄傲,原因有三:首先,它促进了民族融合,否则,中国还是单纯的汉本位国家,这对中国的历史发展是有阻碍的;其次,它传趁了中国文化,否则,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将遭受灭顶之灾;最后,它保持了社会稳定,否则中国人口基数和经济资源将大大流失。

十六、所谓诗作,更属诬陷。

[ 本帖最后由 江城梅花引 于 2008-10-11 15:03 编辑 ]
作者: 江城梅花引    时间: 2008-10-11 14:57

也许这样更直观。

[ 本帖最后由 江城梅花引 于 2008-10-11 15:07 编辑 ]
作者: 大意觉迷    时间: 2008-10-11 16:46

在战盟那个帖子里,马师在126 楼说了那么一段,或许就是真相的一角:
窃明那帮人那也叫“学术”了?

……分明是书商(好像叫什么磨铁吧)想炒作这书,打算诓了老头儿来吵架,制造点儿影响。阎老头儿行走江湖何等人物,一眼看穿,当然不会去给别人做嫁衣裳。他大小也算个名人,被二道贩子书商加网络文学写手扯虎皮敲大鼓,那他不是二百五吗?

商人,都是商人。跟“学术”没关系,就也谈不上什么“学阀”。学者公开反对他观点的人很多。阎老头在明清史学界也就算个插科打诨儿的吧,他能“阀”谁啊……

另外,据已经在本论坛圆寂的某禽兽(哦,rest in peace)讲,磨铁诓老头儿出来不成,就到处去宣扬老头儿心虚不敢应战,然后把老头儿的言论断章取义乃至无中生有的四处散,反正能多卖两本就是好的。这回这事儿一出,我估计他们还不又得加印个几万册吧。

……该不是磨铁找人去扇耳光么。

http://www.newtenka.cn/bbs/dispb ... p;page=1&star=5
作者: 江城梅花引    时间: 2008-10-11 17:02

嘿嘿,果然。
现在有人说那大汉之风其实是一个网络汉服经营商,在淘宝什么的都有店的;又听说汉网内部有一批所谓汉服利益帮,有些汉网的人批评他们根本无心兴汉,只求借此销售汉服。真假我也不知道啦。不过……我觉得所谓“兴汉”真是脑残到极点啊……
作者: 久米成利    时间: 2008-10-11 17:07

网络汉服经营商是商人,要的是经济利益,那跟兴汉没什么关系吧
作者: 东乡    时间: 2008-10-11 17:09

兴汉?? 我汗呐~~~~
作者: 江城梅花引    时间: 2008-10-11 17:40

是啊,刚看到这说法时我恍如置身一千八百年前……
作者: 湘合某枫    时间: 2008-10-11 17:56

咄!脚下可刺有四个大字?
作者: 大意觉迷    时间: 2008-10-11 18:01

有,足疗保健
作者: 和月清岚    时间: 2008-10-11 18:01

桃哥要说的是哪四个?
作者: 和月清岚    时间: 2008-10-11 18:01

……被抢了一楼-_-|||
作者: 大意觉迷    时间: 2008-10-11 18:02

啧啧,看来咱说“受虐移植”的理论还是有点道理的嘛
作者: 和月清岚    时间: 2008-10-11 18:14

这是说我移植了“抢”字吗……?

我觉得这只是一个角度不同造成的简单分歧……因为我是抱着“抢”的心思回的帖子,我那话隔着一楼说就毫无意义了。
作者: 大意觉迷    时间: 2008-10-11 18:16

我是随便浏览了阎崇年挨打相关网页以及战盟的回帖发表感慨,与楼上抢楼无关。
作者: 和月清岚    时间: 2008-10-11 18:19

噗……

我现在有一种受虐的感觉了。
作者: 林飞影    时间: 2008-10-11 18:20

“受虐移植”是有些道理  
但也存在一些情况    如有些道理虽然正确  但却很难让人接受  
比如说  自己家孩子总是好的 自己说行 但别人一说肯定会火 即使他上房揭瓦  
偶只是觉得一些事  没必要上升到那么高  弄得那么严重

[ 本帖最后由 林飞影 于 2008-10-11 18:23 编辑 ]
作者: 大意觉迷    时间: 2008-10-11 18:23

“受虐移植”已经是在尝试尽量避开感情雷区的说法了。
作者: 和月清岚    时间: 2008-10-11 18:28

如果这个也拿到XX讲坛上去说,我琢磨着至少要改成“传承的民族记忆”之类的……
作者: 大意觉迷    时间: 2008-10-11 18:30

“传承的民族记忆”筐子不够大,表述内涵也差远了。
作者: 和月清岚    时间: 2008-10-11 18:36

只是移植其他民族的就容易被说是没事找事和汉奸啊。
作者: 湘合某枫    时间: 2008-10-11 18:36

引用:
原帖由 織羽信嵐 于 2008-10-11 18:01 发表
桃哥要说的是哪四个?
参见韦小宝的玉足
作者: 和月清岚    时间: 2008-10-11 18:37

引用:
原帖由 湘合某枫 于 2008-10-11 18:36 发表

参见韦小宝的玉足
右脚孙是,左脚路基。
作者: 大意觉迷    时间: 2008-10-11 18:39

“传承的民族记忆”的话就是好的坏的都有,还是扯不清。
一般来说人类是喜欢回避痛苦之事,结果时间长了之后花天酒地不思进取。于是有知耻而后勇。说白了就是用受苦的记忆去刺激自己发奋改造现状。
但改造不成的话那就是四处破坏了。
作者: 大意觉迷    时间: 2008-10-11 18:39

引用:
原帖由 織羽信嵐 于 2008-10-11 18:37 发表

右脚孙是,左脚路基。
你这要找打。
作者: 林飞影    时间: 2008-10-11 18:41

右脚大觉,左脚意迷  10个字
作者: 和月清岚    时间: 2008-10-11 18:48

引用:
原帖由 大意觉迷 于 2008-10-11 18:39 发表
“传承的民族记忆”的话就是好的坏的都有,还是扯不清。
一般来说人类是喜欢回避痛苦之事,结果时间长了之后花天酒地不思进取。于是有知耻而后勇。说白了就是用受苦的记忆去刺激自己发奋改造现状。
但改造不成的话 ...
噢,原来还有这层意思。当初看那“受虐”的时候没看出来,现在明白了。
作者: 大意觉迷    时间: 2008-10-11 18:52

单说受虐的话,可能某些人第一感觉是受虐狂之类的。
作者: 大意觉迷    时间: 2008-10-11 21:12

又有人怀疑阎崇年是自导自演了,搞笑啊,老年人自己保养还来不及呢,还搞这花样自讨苦吃?
作者: 柳川昌信    时间: 2008-10-11 23:19

我最早看的百家讲坛就是阎崇年。。。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8-10-12 09:29

听过一点~~~觉得讲的不错啊~~~
作者: 东乡    时间: 2008-10-12 09:45

百家讲坛最初还瞄几眼 后来压根没心思去看
作者: 大意觉迷    时间: 2008-10-12 09:46

还是要看他们的开门柳的柳活儿怎么样。
作者: 久米成利    时间: 2008-10-12 19:07

现在觉得看多了,没意思了
作者: 踏月追风    时间: 2008-10-12 19:16

越来越荒谬,现在连阎的“反诗”都找出来了
作者: 久米成利    时间: 2008-10-12 19:26

让他们去炒,我们看戏不好么
作者: 大意觉迷    时间: 2008-10-12 21:21

看了下崔真实的情况,网络也就如同汽车一样,给人带来便利的同时又在制造惨剧。而管交通的和管网络的也都不能让人放心,作为普通人还是只能小心点,少惹祸上身为好。
作者: 久米成利    时间: 2008-10-12 21:27

说到底不都是双刃剑么,所以自己不要中招




欢迎光临 闲雪御所 剑与火 真田幕府 日本历史文化 朝鲜半岛历史文化 (http://sanada.net.cn/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