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日》[/ALIGN]
[IMGA]http://www.kangin.or.jpleadbbsfile/what_kanshi/kanshi_A12_1.gif[/IMGA][/ALIGN] [PP]无奈的遣怀、悲痛的心情,还有更为经典的佳句: [PP]“驿长莫惊时序改,一荣一落是春秋” [PP]对比起仁和四(888)年春,道真任赞岐守三年余时的春风得意,不禁令人感慨万分。 [PP]客中三见菊花开,只有重阳每度来。 今日低头思昔日,紫宸殿下赐恩怀。
——《菅家文草》[/ALIGN]
[/ALIGN]
[IMGA]http://www.dazaifutenmangu.or.jp/shiruleadbbsfile/mic.jpg[/IMGA][/ALIGN] [PP] [PP] 菅原道真像 [PP]“平安唐华仍未远,五山和风已迎开”。五山时代的日本,禅宗极为盛行。作为幕府政治顾问的僧人们,非但参与政治外交和贸易方面的事务,而且在艺术、学问方面也起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当时的禅宗不光把汉诗修养作为僧人的必备条件,而且以京都为中心形成了五山文学。 [PP]五山时代前承平安气象,后启江户诗风,期间英俊辈出,佳作纷纭。 [PP]镰仓后期南北朝时的禅僧虎关师练,就是五山时代的翘楚。 [PP]浅水柔沙一径斜,机鸣林响有人家。 黄云堆里白波起,香稻熟边乔麦花。 [PP] ——《秋日野游》 [PP]虽然诗题为秋日,然而在此诗中却不见一字言秋,旁敲侧击地代之以“黄云堆里”、“香稻熟边”来提醒读者,寓意新新。 [PP]同样出色的风景诗还有释希世的《天之桥立》 [PP]碧海中央六里松,天桥绝景是仙踪。 夜深人待龙灯出,月落文殊堂里钟。 [PP] 一休宗纯,也就是我们儿时熟悉的一休小师傅,其在汉诗方面也有着颇深的造诣。 [PP]“问则言答不则休,达摩心中万般有” [PP]从这两首诗中相信大家不难看出五山时代禅宗对汉诗的影响。这一时期的著名汉诗大家还有被称为“五山文学双璧”的绝海中津、义堂周信以及雪村友梅等。 [PP]战国时代可以看作是五山时代的总结以及新汉诗时代发展的变调。上杉谦信、武田信玄等著名武将也流传下了不少诗篇。综述概言,禅宗对汉诗创作的影响在消退,慷慨激昂和人世无常这两种心境是这一时期汉诗创作的主旋律。 [PP]落魄江湖暗结愁,孤舟一夜思悠悠。 天公亦怜吾生否,月白芦花浅水秋。 [PP] ——足利义昭《避乱泛舟江洲湖上》 [PP]战国乱世结束后,德川幕府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文治方面,日本汉诗也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稳定发展时期——江户时代。按照现今的主流学术观点,江户时代的汉诗发展又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从德川幕府开幕至天和、贞享年间(1603-1687)为发展期,元禄年间至明和年间(1688-1771)为展开期,安永年间至天保年间(1772-1844)为熟成期,弘化年间至幕末(1845-1868)则为烂熟期。 [PP]发展期前期的诗风和战国时代相比较而言差别还不是太明显,但创作心境已经渐渐地脱离了杀伐和厌世,而转向了新式的风景文风。 [PP]原是一介武夫的石川丈山,年过而立之后居然醉心于诗道而不拔。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富贵功名浑幻术,人生真乐莫如闲”。 [PP]仙客来游云外巅,神龙栖老洞中渊。 雪如纨素烟如柄,白扇倒悬东海天。 [PP] ——《富士山》 [PP]
该诗突发奇想,将富士山比作倒悬于东海之白扇,气势之宏大,立意之新奇,可谓日本汉诗之绝品,至今仍为登富岳者所乐颂。[/ALIGN]
[IMGA]http://www.kangin.or.jpleadbbsfile/what_kanshi/kanshi_jpn_3.gif[/IMGA][/ALIGN] [PP]作为展开期代表之一的服部南郭(1683-1759),似这等风景描绘起来自然也是驾轻就熟。 [PP]金龙山畔江月浮,江摇月泳金龙流。 扁舟不住天如水,两岸秋风下二州。 [PP] ——《夜下墨江》 [PP]仅就“金龙流”三字,足窥方家功力之一斑。 [PP]同样盛名的新井白石(1657-1725),相对来说就显得略为婉约了。 [PP]青山初已曙,鸟雀出林鸣。 稚竹烟中上,孤花露下明。 煎茶云绕榻,梳发雪垂樱。 偶坐无公事,东窗待日升。 [PP] ——《即事》 [PP]纵览全诗,好一派闲云野鹤之意。 [PP]江户中期,最负盛名的汉诗大家莫过于赖山阳(1780-1832)。山阳的父亲春水,叔父春风、杏坪都是著名的学者和诗人,时人谓之“三赖”。自小就受到家风耳濡目染的山阳日后果然成为一代宗师,文政十年,其将所著之《日本外史》献给幕府老中松平定信,一跃成名,其所作诗多录于《日本乐府》。 [PP] 筑海飓气连天黑,蔽海而来者何贼? 蒙古来,来自北,东西次第期吞食。 吓得赵家老寡妇,持此来拟男儿国。 相模太郎胆如瓮,防海将士人各力。 蒙古来,吾不怖。吾怖关东令如山,直前斫贼不许顾。 倒吾樯,登虏舰,擒虏将,吾军喊。 可恨东风一驱附大涛,不使膻血尽膏日本刀。 [PP] ——《蒙古来》 [PP]这首诗描述的是十三世纪元军两次进攻日本未果、由北条时宗领导的抵抗蒙古入侵的史实。 [PP] 山阳诗多慷慨,具有很强的民族主义风格,其部分影响以至于被日后日本军国主义拿来推销,奉为经典,这是山阳的瑕疵和局限性。 [PP]日出处,日没处, 两头天子皆天署。 扶桑鸡号朝已盈, 长安洛阳天未曙。 嬴颠刘蹶趁日没, 东海一轮依旧出。 [PP] ——《日出处》 [PP] 关于汉诗,江户时代还有一则颇为神奇的逸话。据平野紫阳《文学奇瑞谈》记载:‘天保中,冈本花亭仕于信州中邑,邑人为狼害所苦,遂赋《谕狼》张贴之。’ [PP]毛属藩生国士恩,住山何得害山民。 析看狼字是良犬,谕汝自今知爱之。 [PP]其后,狼害遂止。 [PP]江户晚期汉诗发展已趋烂熟,且多以借古寓今之意为流觞。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为藤井竹外(1807-1866)等。 [PP]古林松柏吼天飙,山寺寻春春寂寥。 梅雪老僧时辍帚,落花深处说南朝。 [PP] ——《芳野怀古》 [PP] 明治以降,日本日趋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新的文学体裁层出不穷,但在近代日本文学中汉诗仍然占有一席之地。这一时期维新志士、进步学者之作比比皆是,同时军国主义分子的涂鸦也是络绎不绝。 [PP]跨越明治大正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夏目漱石一生共留下二百余首汉诗,堪称多矣。 [PP]白眼甘朝与世疏,狂愚亦懒买嘉誉。 为讥时辈背时势,欲骂古人对古书。 才似老骀驽且騃,识如秋蜕薄兼虚。 唯赢一片烟霞癖,品水评山卧草庐。 [PP] ——《自嘲书〈木屑录〉后》 [PP]明治维新的元勋西乡隆盛,号南洲,一生也格外钟情于汉诗的创作,较有名气之作有 [PP]几历辛酸志始坚,丈夫玉碎耻瓦全。 吾家遗法人知否,不为儿孙买美田。 [PP] ——《偶感》 [PP]短短二十八字,维新之志呼之欲出,令人敬佩。 [PP]当然,这一时期我们还能看到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的“不朽作品”,乃木希典就是走在最前排的干将。 [PP]山川草木转荒凉,千里风腥新战场。 征马不前人不语,金州城外立斜阳。 [PP] ——《金州城》 [PP]作为日俄战争中日军陆军指挥官,为了攻取俄军坚固的要塞,乃木狂热地不惜使用“肉弹”战术,叫嚣着“但求三典同葬”,打算凭着所谓的“皇军决死突击”来攻克俄军重兵把守的旅顺。结果最后以超过六万人伤亡的代价勉强达到了目的,长子乃木胜典也于是役阵亡。可以这样说,乃木诗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用鲜血染红的。 [PP]皇师百万征骄虏,野战攻城尸成山。 愧我何颜见父老,古来征战几人还。 [PP]殊不知其所谓的“古来征战几人还”恰恰就是日本军国主义份子穷兵黩武的必然结局。 [PP] 中日建交之际,田中角荣首相亦慨然赋诗一首,谨以此作为小文的结束。 [PP]国交途绝几星霜,修好再开秋将到。 邻人眼温吾人迎,北京空晴秋气深。 ——《北京空港》 [PP] 纵观千余年来日本汉诗的发展,从早期以模仿为主、到平安、五山时代的自成一家,再到江户时代和明治以后的不断汲取外来文化与之融合,日本汉诗已经完成了自身的嬗变,是汉文学于异域的新发展。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中国汉诗的魅力是何其深远,影响又是何其广泛,值得我们代代为之传承和发展。 [PP]愿中日两国汉诗在今后的传承和发展中能相互影响,共同借鉴,成就历史上新的佳话。 [PP] [PP][参考资料] [PP]中文资料: [PP]1.闲话日本汉诗 王辽(著) http://www.tianyaclub.com/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328087&Key=685532313&strItem=no05&idArticle=538&flag=1 [PP]2.《百代兴衰——日本皇室》 赵晓春 (著) 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 [PP]3.菅原道真汉诗杂录:http://yonaga.51.net/ze/poem/jian.htm [PP]4.日本诗坛轶闻录——兼谈日本汉诗的历史地位 萧瑞峰(著) [PP] 日文资料: [PP]1.关西吟诗文化协会:http://www.kangin.or.jp/top.html [PP]2.《基调讲演——江户汉诗与中国古典》 石川忠久(二松学舍大学大学院教授) [PP]3.诗词世界 一千一百首详注碇丰长的诗词:http://www5a.biglobe.ne.jp/~shici/index.htm [PP]4.菅原道真近世的传记资料展:http://www.library.pref.osaka.jp/nakato/shotenji/48_suga.html [PP]
[/ALIG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27 16:24:10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26 18:47:41编辑过]
欢迎光临 闲雪御所 剑与火 真田幕府 日本历史文化 朝鲜半岛历史文化 (http://sanada.net.cn/bbs/)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