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真田家史料补益 [打印本页]

作者: 小田鸟津布    时间: 2006-10-18 18:52     标题: 真田家史料补益

真田家史料补益 ——“检地、知行、军役”述略 绪论 战国武士的薪资制度究竟如何?——直到今天,国内国外,鲜有定评。比较常见的说法是“知行制”。狭义地讲,知行,即指领主给予家臣一定的土地支配权。获封知行的武士,有权从“知行地”里索取工资,也有义务维持“知行地”的运作发展,并与领主建立主从式的社会关系。太阁检地以降,土地的生产额被统一以“石高制”表示,知行量为一千石的武士,按规定,就只能从年产一千石的谷地里征收地租。加之租率为“五公五民”,亦即一半充公,一半归己。最后,再将余下的五百石脱壳、碾成糙米,体积又减四成,大约只剩三百石。对于贩夫走卒一类的下级武士,则是取消知行,改发“扶持米”。一般说来,收入百石扶持米的武士的工资,相当于知行千石者的三分之一。 学者对武士薪资制度的概念性质意见不一,但众说纷纭之中,有一个共同观点,即战国时代的武士阶层,不仅作为地方集团的军事力量,于某种意义上他们也躬行农业,服田力穑,发挥地主和农民的职能作用。 但上述单纯的计算方法亦非通例,蛎崎氏统治下的蝦夷地区松前,就根本无法种植水稻,长年累月的颗粒无收,使其必须通过与“北前船”建立贸易关系,着力开展渔业建设,才有可能保证每年获取相当于十万石的经济收入;上衫谦信在支配越后漫长的海岸线时,也曾向入港停泊的海船索取高额课税。由此可见,知行的高低,非但不能表示农业生产力的高低,更不能用以衡量财力。在“士农工商”尚未被区分的战国时代,既有知行寡少,但家累千金的大地主,也有知行丰厚,却纳履决踵的穷武士。 相对于全国统一的石高制,还有一种主要施行于东日本的贯高制。但因各地农作物的价值换算率无法被固定,没人能说清一贯钱究竟可换得多少稻谷,因而对贯高制的准确性、实用性就更不敢恭维。战国武士的工资结构,也就愈发显得扑朔迷离。 万幸的是,在真田町教育委员会(位于长野县小县郡)编纂《真田町志》时所用文献中,存见一部分真田昌幸在天正六、七年的检地记录,但标题失佚,后人遂以《真田氏给人知行检地帐》(下称《检地帐》)通称。帐面上盖印真田重臣、矢泽赖纲的割印一枚,说明这正是战国时代的原本,并非后世抄本。《检地帐》所载检地,是发生在上田筑城之前的真田根据地——信浓国内。帐中也记有寺社、职人等非武士阶层的组织和个人,也有真田信纲的遗孀的情况。但十有八九,还是关于武士或者军役的。例如,其中记有按知行高低、分发枪和铁炮作武器之事;记载出兵作战时的随军仆人、杂兵的知行量,等等。可见,《检地帐》也大概反映出真田家的动员力。 《检地帐》所述地点,大体与现今行政区分中、长野县小县郡真田町的本原地区重合,这是一块经由千曲川的支流冲积而成的复合扇形地区,被誉为真田氏根生之地。一般认为,地区中心地带遗留的大规模屋敷基址,正是真田家曾经的居馆。第一代当主真田幸隆,就曾在此运筹帷幄、刚柔并济,逐步控制统一了真田乡绝大部分的土地。此后,幸隆智取户石城郭群,真田家的势力范围、支配领域、家威声望,更是得以空前扩张。 水源支配者——真田氏 考究真田家三处根据点的特征,可以发现其共同之处——就是无一例外地贯彻“水源为重”的战略思想:松尾古城控制着周边的泉水;信纲寺院内有汩汩复流;海禅吉祥寺里,置备了通向上田城的供水设施。“水源为重”,亦即控制水源,才可能种植水稻,发展农业;垄断了当地的用水资源,才可能控制当地的农民农村,乃至农业生产。 水源,始终是真田一门的战略中心,要害之地。 时代背景 在介绍《检地帐》之前,有必要先了解其时代背景。天文十四年,真田三代之初——真田幸隆受邀出仕了武田家,从一介浪人跃升到受封上田、小县地方安堵的大人物。借信玄之力,他不仅逐步复归了先祖的土地,重振真田家威,并在此后六出奇计,伐谋户石城,殊勋异绩,作为恩赏而获封真田乡全域以及上田地方。天正二年,幸隆在户石城病殁,嫡子信纲继任家督,荫封安堵。一年后,信纲也殒命长筱设乐原,其弟昌辉于同月战死。幸隆的第三个儿子——表里比兴者——真田昌幸嗣位。说到昌幸,他七岁时就作为人质被送进甲斐武田。凭借沉稳作风,精明能干的昌幸深得信玄宠赖,不仅做到近身侍卫,还受命继承望族武藤氏之家名,享受直臣待遇。但是,昌幸的幼名虽为武藤,最终却还是复归了真田本姓。身为真田三代的中流砥柱,他的大智大谋,奠定下日后家族独立的基础。 天正三年,受到织田、德川联军重创的武田氏仍保有相当的实力,周遭强势大名也无法趁虚而入。即便是不久后就攻灭武田家的织田信长,在此时也没有轻举妄动。回顾天正六、七年,武田当主胜赖面对新仇旧恨,依然不甘落后,一面强化自家军备,一面试图建立更有效的动员制度。与此同时,真田家进行了检地。 大增税 《检地帐》中,记载了当时的税额情况。这里的税额,是指在特定面积的田地里能依法征收的税的多少。税,并非单指货币,收税也可以是收取等价实物。这即是所谓的贯高制。另外,据考其武家屋敷里用于种植果树、开垦菜园的田地也是需要征税的。 《检地帐》中,既有支配田地的给人名册,也有耕作田地的农民名册。同时,还存有不少特例。比如: 河井新兵衛 知行    塚田三升五合まき  中 六百文  見出 百七十文  手作 这里的“冢田”是地名;稻种的分量,大概是“三升五合”,土地肥沃程度是“中”等;“六百文”是基础的税额,“百七十文”是增税;而“手作”,是指耕种者为“河井新兵卫”本人。令人意外的是,这份记录中并没有关于土地面积的记录,取而代之的是记下了稻种的分量。笔者认为,这是因为检地的主旨在于调查农作物的收获情况,所以与其用土地面积来计算,毋宁以播下的稻种分量、田地肥沃度等等,来推测枯耘成果,才更现实。 此例中,在原本的六百文之上还有增税的一百七十文,总税额被提高了三分之一。不宁唯是,《检地帐》里有九成的土地,都存有20、30%的增税记录,可谓横征暴敛。但有趣的是,对新兵卫而言,无论税额提高了多少,也只是增高着他的知行上限。也就是说,如此增税,于真田家本身而言恐怕是没法增加一分半厘的好处的。但是,笔者以为,新兵卫的知行在得到提升的同时,也意味着他身负的军役也被加重。联系时代背景,则就更容易理解其增税的意义——这是一种名义上提高知行量,本质上提高军事动员力的迷魂阵。不过,原本的六百文税钱是何时定下的,已无从考之。但如果在此次检地之前、新兵卫的水田产量就已经增加了三成以上,上述关于增税的论断即是成立。 在幸隆时代,真田乡陷入战区,成为了武田、村上两家兵戎相见的最前线,连年频仍的烽烟倥偬,将大量田地置于荒废,水路几尽断绝。小规模的纷争既是家常便饭,农业生产力也因此崩溃。 最终,村上家不敌强大的敌人,而逃至越后;幸隆也趁机夺下了上野国吾妻郡;住在真田乡的武士们亦然慕其威名,投奔而来。此时,没有了繁重的军役,田地也亟待恢复重建,一切事物百废俱兴。 天正二年,幸隆殁,继位者信纲也在不久后战死沙场。短短一年间,兵荒马乱的真田家恐怕也没什么功夫检地了。笔者以为,这六百文,也应该就是奉昌幸之命检地的矢泽赖纲,对幸隆时代定下的知行高进行改定的结果。毕竟,以赤地千里时的土地为基准所进行的检地,和充分整备、连畴接陇时候的,固然会大不相同。大量的增税,也就不言而喻了。 存续幕末的课税基准 《检地帐》中有一点极其引人注目,就是昌幸所定下的课税基准,竟被延续到了幕末。 时值关原大战方息,各家干戈载戢,身为败军之将的昌幸被流放到了纪伊九度山,嗣位人信幸改名信之,封至松代。但在此后,无论是藩主之位的继继承承,还是松平氏、仙石氏的后浪催前浪,昌幸时代拟定的课税基准却依然稳若泰山,百折不移。即便是在全国性的税制改革、石高制的日渐深化中,含括真田乡在内的上田地方,也仍以贯高制为基础来征收地租。 江户时代的二百七十年间,藩主们无数次尝试税制的转换,也都没有一次实质性的成功。 但是,不同于因昌幸时代定下的课税基准、而形成的高税制度,被重新制定的检地基准,导致了大幅度减税的情形。所以,于松代藩而言,如果和周边地区的税率太过于迥然不同甚至格格不入,就极可能因此导致租种土地的佃农们逃往税率较低的地方去。 事实上,因为昌幸的政治手腕异常高明,即一面制定定下高税制度,但同时也施行各式各样的减税措施。可当昌幸突然被发配至纪伊,而信之又初出茅庐的时候,一时间恐怕也无法饱谙人间世故。于是,在信之入住上田城,着手政治之时,农民逃散的事件也就接二连三了。 在江户时代,历代藩主并没有深刻实行贯高制到石高制的税制改革,但也采取了减税措施,试图以此填补和缩短与周边地区的税制差异,避免逆行倒施而不得人心。 在转向以石高制为基准的彻底税改之时,减去了相当的地租,也使得地区内部的生产力高低,在以面积比的检地中无法被测算。或言之,这也暗示着出现了农业以外的生产力。江户时代,松代藩因袭陈规,规定部分区域须缴纳年贡之外、名义上作为城池建设费的“运上金”。与此同时,身负高税的领民们竟也自发地缴纳运上金,可谓怪哉。 笔者认为,以石高制为标的的检地无法实施,恐怕也正是因为领民的反对意见,这听起来实在是不可思议。但值得注意是,确实存在着领民持续不断地缴纳高额地租的事实——他们已经接受甚至习惯了昌幸定下的课税制度。 困难的税率换算 诚如上述,真田氏的课税基准可谓是相当之高的。但要具体地探求它和同时代各地区之间存有多少差距,亦须进行相当之困难的税率换算。这也正是因《检地帐》所采用的课税基准,并非是利用土地面积来计算:与真田家势力范围接壤的后北条家,是以水田一反征五百文为标准;较远的安艺国岩岛平均也是按一反水田征收五百文。基于此,笔者认为,一反五百文应是全国的平均值。由此可知,当时的知行一贯,就是指支配水田二反,这很好理解。 然而真田家却是以稻种的分量来制定课税基准的,所以,必须先确定一反水田中播撒下多少的稻种,才能反向推算,得出结论。问题是,计算稻种重量的“升”的大小,各地也有较大区别。在真田乡通用的“升”,换算成相传至今的“京升”,体积又是多大?此为换算的难点之一。 据真田町教育委员会所编纂的《真田町志•历史编上》的推定,检地区域内一反的水田,大约播撒了三至四升的稻种。这里的“升”,是 “上田升”,上田升一升换算成京升的话,大概就是京升二升三合。笔者以为,在平原地区受到充分日照的水田,以播撒京升“一斗”的稻种就等于播撒上田升的四升。但是,由于真田乡地处山间的扇形区域,日照不足,水源也多为冷冽的山泉,进而会存在大量生产率较低的田地。如此自然条件下,四升的稻种,也就只能发挥三升的作用。 这个结论并非定论,但基本上已得出一个以换算为目的的基准,即暂定一反水田播撒上田升三升的稻种为基础。那么《检地帐》中税额的平均值,就成了一反水田征六百二十七文钱。果然,比一反五百文高出不少。如果再以一反播撒四升稻种计算,同样面积的一反水田里,就要征收不止八百文的高税。很难想象当时的人们是怎样承受如此高税的。 再就是,须进行和石高制的换算。太阁检地之后,定下的标准是“上田一反收获一石五斗,中田一反收获一石三斗,下田一反收获一石一斗”。战国时所谓的一反,是指三百六十坪,太阁检地后变成三百坪,所以,亦须上增二成再来换算,即可假定战国时代一反中田的收获量是一石五斗六升。加之“五公五民”,一反水田又有七斗八升的糙米作了年贡上缴。另外,真田乡直到江户时代初期,都是把一贯文换算成糙米七俵。一般认为,一俵为二斗,七俵也就是一石四斗。把这个数值转换到一反水田之上,如同上述,因为真田家制定下的平均值是一反六百二十七文,则以一石四斗的六成二分七厘来探求地租量,就可以得出结果,大概是八斗八升。如果将上田升作基准,这个结果又会再上增二倍。因税额比水田的增收要高,即使换作京升,这也肯定是一笔高税。如若再以一反播撒四升稻种为准,一反水田的税额就超过一石。这就是说,农民们茹苦含辛、秋收冬藏的粮食,也就被征收得一干二净了。 如同上述的河井新兵卫的例子,播撒下三升五合的稻种、原定税额为六百文、增税一百七十文。税额总计七百七十文,大概可换算为糙米一石,这样一来,税率也就超越“六公四民”。 为了比较税率,做了如上艰深复杂的换算,但事实上也存在简明的算法:上田藩几次易主,家臣武士团从他处迁来上田之后,领取知行的基准从原本的石高制变成了贯高制。为了方便换算,在上田领内形成一贯文换二石四斗七升的风习。即将贯高制知行量乘以2.5倍,就是大概的石高制知行量。 真田家的动员力 横征箕赋的真田氏的动员力又是如何?——一般认为,第一次上田合战时,昌幸从上田城动员了两千至三千的兵力。据旧陆军参谋本部的推算,战国大名的动员力平均是每一万石动员二百五十至三百人。那么,昌幸这次动员的二、三千兵力,在通常情况下须投入十万石。但是,在真田信之被转封松代以前,江户幕府的统计表示上田领内仅仅是六万八千石。 这次上田合战,是昌幸向主家德川掀起反旗,被迫迎击大久保忠邻等人率领的七千讨伐军,兵力悬殊,生死攸关,背城一战。所以,真田家臣团的领地也无法避免地沦入战局,这两三千人不啻也可以看作是真田势力的总动员力。 第二次上田合战,也是本土决战。昌幸利用仅有的两千兵力,挑衅奔赴关原前线的德川秀忠,将其率领的三万六千谱代家臣军团,牵制在上田城下。 此时上野国沼田领的信之已归附德川一方,昌幸动员的两千兵力全部是来自上田领内的。上述所示,如果上田领内只是六万八千石,石高与贯高大约的换算率为二石四斗七升,上田领内的贯高即可折算成二万七千五百三十贯。联系昌幸在第一次上田合战时所动员的两千至三千人的实例,粗疏地看,可知每十贯可动员一人。 这个数值说明,真田家的动员力,和其主家武田家的是大体相同,即使是在兵农分离尚未完全实行之时,他们也能合理调遣资源,充分发挥出动员力的优势。 兵农未分离的实态 《检地帐》用“手作”来表示给人自营的田地。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一如河井新兵卫,一方面,其家族和佣人安家落户,拽耙扶犁,负担农业。他的知行地也就成了无税地,这很好理解。与此同时,他承担与知行相应的军役。在名义上,除稻田外他也获封合计三贯一百四十文的贯高制知行。从知行量上看,河井新兵卫在武士阶级中的身份并不算高,甚至可以推定,他只是一介足轻。但如果把他的贯高知行换算成石高知行,结果大约就是八石多,同时,他也是拥有无税地的自耕农,养家糊口,不是大的问题。 另一方面,适逢兵祸突起,新兵卫一类的自耕农,通常是从主家处领取一杆长枪、一套具足盔甲,就奔赴战场,夺取功名——兵农未分离时的地侍形象,应作如是观。 真田氏等等、没有实行兵农分离制度的大名,也就犹如现代社会的大型公司,特许旗下的分店开张一样。这一制度促进形成了既保持着向心力、又相对独立化的分权式家臣团。 而织田信长所推行的兵农分离政策,是旨在轻徭薄赋,减轻农村经济负担,使农民的收入常年稳定的同时,从城市区域吸纳剩余人口,编入军力。这一政策下的家臣团,明显迥异于真田家特许分权制度,而更趋于现代超市经营模式下的兼职人员、零时工人。 信长之所以能顺利地进行兵农分离,是因为他支配了浓尾平原,控制着能够有效利用伊势湾的海运、木曾三川的水运的城市区域。并将各地方武士不断提拔为家臣,切断了其相连的地缘血缘关系。这是因为,一些原本是自耕农的家臣团,就都只能先卖掉故乡的所有地,才移居至本据点的,这样一来,信长家臣团的工资主体转化为纯粹的工资领取者,进而能够心无二用地执行本职权力,获取单纯的利益。 在另一方面,武田家与真田家的领地,都多处于山地狭隘,人口密度较低,局限于地理因素而无法雇用庞大的常备军,所以只好以培养少数精锐部队为目标。武田家便是选择了更多的骑马战士。 那么真田家呢? 昌幸所面对的真正强敌,无一例外的,都出现本土决战之上。两次跟德川家的战斗是如此,和北条家的也一样。第一次上田合战,北条家在德川攻袭上田时,曾向沼田城发动协同进攻。矢泽赖纲固守沼田,并成功交涉、迎来上杉援军,击退北条。 在这里,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在本土决战、面临强大来犯之时,如果己方地侍遭敌买通,背叛倾仄,面对数倍敌军和叛军的昌幸即可能顷刻一败如水。但事实上,昌幸在击搏他人的时候,倒曾经有寝返敌方地侍的情况,但遭他人攻略时,却都还没遭遇自家人的倒戈。就象人人都称羡昌幸的智谋如何如何,的确,如此高深的统治手腕,不正是其家族傲立于乱世的有力保证吗?——横征暴敛之下,秉持着极高的动员力,使其家臣武士葵藿倾阳,矢忠不二。 这也正是因昌幸其人,平素就十分注重统治艺术的结果。 使重税成为可能 真田家的统治使重税成为可能,进而实现并保持了极高的动员力。但领民为何能够忍耐如此的重税,直到幕末呢? 真田家离开上田后,领民们继续支付贯高制下的重税。也有研究声称,这正是因为领民反对新的石高制的引进。 但在此,如果仅以昌幸的统治能力较高,来说明实行重税的可能性,是不够的。笔者认为,特别是地处山区之间、土地资源相对贫瘠的真田乡里,也须缴纳非常之高的税款,实在不可思议。因此,笔者试图叙述一个主观推论,即使没有坚实的史料支持,也应是无妨的。要揭开这个谜团,必须先深入到山岭之中——真田乡邻接着菅平。现在的菅平,是夏季的避暑世界,冬季的滑雪天堂,每年获取着相当丰厚的商业利益,而且,这里自古就是收益颇丰的高原。远溯奈良,菅平就已经是向信浓国供给军马的马产地了。一般认为,这一国营牧马机构的经营者,是真田氏的祖先。真田乡与菅平之间的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关系,由此开始。 在平安时代,公地公民制度宣告崩溃,真田乡是最后一个向信浓国府上税的公地。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作为寺社或贵族的庄园,税负一定会相对有所减轻。但尽管如此,真田乡还是宁作公地,领民也选择了公民身份。笔者推测,领民做出这一选择的原因在于,他们依然能从菅平这个寸土尺金之地获取相当大的收益。所以,既然不愿意被新任领主察觉到自己巨额收入的来源,还不若假痴不癫地承受重税。 还有另一个的答案,即是藏匿在修验道的圣地、与真田乡一箭之遥的四阿山山麓之中。试想当地的领民,私下为全国各地的修行者、参拜者做导游,并售卖土产等商品的话,也不能不说这是一笔不少的外快。 虽然这样的外快对于重税而言,仍然是入不敷出。但另一方面,即便田地里的固定收成在检地中无法隐瞒,但谁要调查饲马数量,则是难于上天。再者,作为修验道修行者的向导,而获取的收益,就更加无法被施以课税了。 诸如此列,有不少人认为真田乡的领民在耕作的同时,还手握其他的收益。 不过,也只是一种逻辑演绎罢了。 被保持的真田家动员体制 兵农未分离时代的真田氏,实现了极高的动员率。但是,从上田移封松代之时,不可避免地执行了兵农分离。这意味着,地侍中的一些人,放弃了武士身份,专事农耕;而另一些则是卖掉田地,投身家臣团。如此一来,小县郡的地侍们变得同舟共济,成为命运共同体,但真田家臣团的基盘却面临日渐瓦解之灾。 鉴于此,有人说“真田的动员体制变得和其它大名一样了”。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真田氏之所以能维系大约三千人的动员力直到幕末。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藩内体制和政治传统。首先,在被称作“分限帐”的家臣名单上,记录着真田家即使是身处财政危机之中,也没有解雇一个足轻的事迹。 另外,松代藩的石高约为十万,按参谋本部的推算,即每万石动员二百五十至三百人的程度,当是江户初期平均的动员数,但关键在于,唯独真田氏能把这一动员体制和动员力维系到幕末,堪称不易。 比如,赤穗浅野家在松之廊下事件后被改易,紧急情况下,他们集中了赤穗城内的五百家臣团。另外,据说也有在江户藩邸聚集的藩士。大约算来,其五万五千的石高,动员出五百五十人左右,即每万石动员一百人。这和御家存亡时的紧急状态下的动员能力,别无二致。明治维新的戊辰战争时,各藩的平均动员力也差不多是万石动员一百人。由此可知松代藩动员力之高。 但也须知,此时的藩主之位早不是由真田家系的人担任,其间亦有过数次由养子来继嗣。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传承下令人惊奇的真田家门第。 这三千兵力,在幕末时被编制成为使用洋枪、大炮的近代式部队,在北越战线协同萨摩武士,破坚摧刚,击溃难敌,是一支名副其实的精锐之旅。 然而,能维系住如此的动员力及其兵力的素质,正赖于这二百七十年间,松代藩对“分限帐”等等日常事务的绝不怠慢,尽心力行。 毋容置疑的还有,他们的的确确继承下真田优秀的门第,继承下真田昌幸以优秀统治力组建强干部队的光荣传统,并且发扬光大。 原文资料请参见: http://www3.ocn.ne.jp/~zeon/sengoku/kenchi.htm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6-10-18 19:25     标题: re:嗯,加油啊,这个可以申请家族史奖励的~~...

嗯,加油啊,这个可以申请家族史奖励的~~~
作者: 小田鸟津布    时间: 2006-10-18 20:32     标题: re:来捉虫子And润色吧

来捉虫子And润色吧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6-10-19 13:21     标题: re:“但据考,历史上真田家的势力范围止于上野...

“但据考,历史上真田家的势力范围止于上野国沼田城,军事中心设在吾妻郡岩柜城。笔者认为,此处或许是因地缘的关系,人们才普遍认为从幸隆迄昌幸的真田本据点也包括信浓。”~~~这段我有点不明白,岩柜城建于悬崖绝壁之上,易守难攻,作为支配吾妻郡的中心点,是真田氏进入上州方面的据点~~但说成是真田氏的军事中心似乎过了~~~另外,信浓长野县小县郡真田町一直就是真田氏的根据地啊?只不过上田筑城后才从真田本城迁移到长野县上田市的上田城~~~沼田城则是控制上野的据点~~[em07]
作者: 小田鸟津布    时间: 2006-10-19 13:45     标题: re:的确,把“中心”改成“重点”要好得多。但...

的确,把“中心”改成“重点”要好得多。但是,真田町是“本据点”?——这个不太清楚,如果只是“据点”,和“本据点”似乎是不同的。关于这个我得再查查,但日文维基上不去了。。。[em03]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6-10-19 14:06     标题: re:[em04]本家主页上有一些真田氏的资料...

[em04]本家主页上有一些真田氏的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真田氏史料集 http://www.sanada.net.cn/shiliao/shiliao_02.htm 真田一族的城池 之 沼田城 http://www.sanada.net.cn/mingcheng/mingcheng_03.htm 真田一族的城池 之 岩柜城 http://www.sanada.net.cn/mingcheng/mingcheng_06.htm
作者: 小田鸟津布    时间: 2006-10-19 14:11     标题: re:你给我的原文资料里的有些东西,写得是若明...

你给我的原文资料里的有些东西,写得是若明若昧,语法上又多用“一般认为”、“笔者认为”,既没有罗列出处和证据,很多重要词汇也都一笔带过,弄得我还要帮他找证据……晕,这文章看来得慢慢熬炼了。。。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6-10-19 14:16     标题: re:嗯,日本人行文比较繁琐,有时候还逻辑混乱...

嗯,日本人行文比较繁琐,有时候还逻辑混乱,多练手翻译就会好一点~~~先熟悉一下历史上真田氏的情况,再码起来应该就会轻松很多了~~
作者: 小田鸟津布    时间: 2006-10-19 14:18     标题: re:承知。

承知。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6-10-19 14:18     标题: re:这篇文章其实内容并不复杂,就是称赞伟大的...

这篇文章其实内容并不复杂,就是称赞伟大的安房守昌幸公拥有征收高税还能有效控制家臣团进而在两次本土战中击败强敌之才能~~~松代藩直至幕末仍能维持每万石动员三百人的实力(其他藩大多变成每万石出一百人),当是继承伟大的昌幸公卓越政治才能与制度的结果~~~嘿嘿~~~中间还有些石高制与贯高制的换算,并给出征收高税可能性的解释~~~把握住这个主线就OK了~~其他一些旁枝末节不必死抠~~~[em09]
作者: 小田鸟津布    时间: 2006-10-19 17:17     标题: re:恩,不过这篇原文写的还算有趣,有几个没见...

恩,不过这篇原文写的还算有趣,有几个没见过的知识,读起来感觉比较精彩。
作者: 柳川昌信    时间: 2006-10-20 22:40     标题: re:[QUOTE][b]下面引用由[u]小田...

引用:
下面引用由小田鸟津布发表的内容: 真田三代之初——真田幸隆在天文十四年出仕武田,从阶下囚跃升至受封上田、小县地方安堵的大人物。...
问个问题啊。。。为啥说真田幸隆是阶下囚呢?能麻烦介绍一下相关事件吗,有劳了多谢!
作者: 小田鸟津布    时间: 2006-10-20 22:47     标题: re:没有相关事件……是我把牢人看成囚人了。。...

没有相关事件……是我把牢人看成囚人了。。。 改过来,应该是“从浪人跃升至……小县地方安堵的大人物”。 我要说,俺真马虎呀[em08][em07]
作者: 柳川昌信    时间: 2006-10-20 23:00     标题: re:哦,原来是这样啊,呵呵还是要说声谢谢!帮...

哦,原来是这样啊,呵呵还是要说声谢谢!帮不上啥忙只有祝顺利啦,好运加油!![em10]
作者: 小田鸟津布    时间: 2006-10-20 23:00     标题: re:[em01][em01]大家一起加油~

[em01][em01]大家一起加油~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6-10-20 23:07     标题: re:幸隆在海野平之战后与父亲(也有说是祖父、...

幸隆在海野平之战后与父亲(也有说是祖父、岳父)海野栋纲一起投靠羽尾幸全、长野业政,但胸怀大志的幸隆从箕轮城出奔,转而投靠昔日的仇敌武田家,成为其“信州先方众”,帮助信玄侵占信浓~~~昌信感兴趣的话,可以参考一下这个:http://www.sanada.net.cn/mingcheng/mingcheng_02.htm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6-10-20 23:12     标题: re:“另外,如果极深研幾地看,”~~~“毋宁...

“另外,如果极深研幾地看,”~~~“毋宁以播下稻种分量推测枯耘成果才更贴近现实。”~~~要加强校对啊~~[em04]
作者: 小田鸟津布    时间: 2006-10-20 23:16     标题: re:是病句还是误译,我知道第二句是病句

是病句还是误译,我知道第二句是病句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6-10-21 10:46     标题: re:"另外,如果极深研几地看,从武家屋敷的结...

"另外,如果极深研几地看,从武家屋敷的结构中,也可推想屋敷中用于种植果树、开垦菜园的田地的情况。"~~~~这句当是误译,原意大概是武家屋敷中种植的果树和开垦的菜园也要征税~~~“毋宁以播下稻种分量推测枯耘成果才更贴近现实。”一句,“枯耘”是什么意思啊?[em05][em04]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6-10-21 10:55     标题: re:另外,个人意见~~~原文中的小标题最好也...

另外,个人意见~~~原文中的小标题最好也予以保留,就是“水を支配した真田氏”、“時代状況”、“大増税”、“幕末まで続いた課税基準”、“困難な税率の換算”、“真田氏の動員力”、“兵農未分離の実態”、“重税を可能にした理由は?”和“保たれた真田氏の動員体制”~~~ 因为一来你是直译而非意译或据日文资料重新组织材料码文,二来保留这些小标题不仅更忠实于原文,而且也能起到日文原文中那样的使全文条理分明,便于阅读与理解的作用~~
作者: 小田鸟津布    时间: 2006-10-21 14:42     标题: re:汗,把“税は屋敷地にもかけられているとこ...

汗,把“税は屋敷地にもかけられているところから考えると”这句看掉了[em04]后半句的意思就完全弄错了。。。
作者: 小田鸟津布    时间: 2006-10-21 14:47     标题: re:加上了小标题。。。然后玩会儿无双,看能不...

加上了小标题。。。然后玩会儿无双,看能不能再码几个字出来。。。[em08]
作者: 小田鸟津布    时间: 2006-10-26 21:24     标题: re:作了一些语句上的调整。不过没想到8千来字...

作了一些语句上的调整。不过没想到8千来字的文章,竟然花了那么长时间,游戏真害人。[em10][em10]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6-10-26 21:59     标题: re:较远的安云国岩岛平均也是按一反水田征收五...

较远的安云国岩岛平均也是按一反水田征收五百文。~~~汗,不是安云国,是安艺国,草字头下面一个云,是艺字~~[em04]
作者: 小田鸟津布    时间: 2006-10-26 22:01     标题: re:哈哈,昨天看了少女安云……

哈哈,昨天看了少女安云……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6-10-26 22:02     标题: re:然而真田家却是以稻种的分量来制定课税基准...

然而真田家却是以稻种的分量来制定课税基准的~~~不是“分量”而是“份量”啊~~
作者: 小田鸟津布    时间: 2006-10-26 22:04     标题: re:[em03][em03]是一样的吧

[em03][em03]是一样的吧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6-10-26 22:08     标题: re:中田一反征一石三斗,不是战国时代一反中田...

中田一反征一石三斗,不是战国时代一反中田的收获量是一石五斗六升吧?~~那应该是征收量而非收获量呀`~[em05]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6-10-26 22:13     标题: re:汗,看了原文~又是你小子笔误~

汗,看了原文~又是你小子笔误~
作者: 小田鸟津布    时间: 2006-10-26 22:15     标题: re:原文是哪句,我怎么找不到了。。。

原文是哪句,我怎么找不到了。。。
作者: 小田鸟津布    时间: 2006-10-26 22:20     标题: re:看了下,的确是收获量。恩,老豪真是踏踏实...

看了下,的确是收获量。恩,老豪真是踏踏实实的,胆大心细之人,值得学习效仿,视为榜样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6-10-26 22:26     标题: re:矢泽赖纲固守沼田,并成功交涉、迎来上衫援...

矢泽赖纲固守沼田,并成功交涉、迎来上衫援军,击退北条。~~~ 又见“上衫”,呵呵~~是“上杉”了~~ 如果仅以昌幸的统治能力较高,来说明实行重税的可能性,是不(足)够的。~~~“足”字多余~~“而且,这里自古(已)就是收益颇丰的高原。”~“已”字多余~~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6-10-26 22:28     标题: re:嗯嗯,不错不错,比偶开始翻译的时候好多了...

嗯嗯,不错不错,比偶开始翻译的时候好多了,会日语的人就是不一样啊~~~楼主辛苦了! PS:伟大的昌幸公果然是吾等神往之楷模啊~~~“如此高深的统治手腕,不正是其家族傲立于乱世的有力保证吗?——横征暴敛之下,秉持着极高的动员力,使其家臣武士葵藿倾阳,矢忠不二。”~~~ 顶礼膜拜ING~~~[em06][em01][em14]
作者: 小田鸟津布    时间: 2006-10-26 22:30     标题: re:好多bug呀,惭愧惭愧[em03][em...

好多bug呀,惭愧惭愧[em03][em03]
作者: 小田鸟津布    时间: 2006-10-26 22:33     标题: re:想来盟里那些人会挑出更多的bug吗?汗…...

想来盟里那些人会挑出更多的bug吗?汗……緊張してるよ[em04][em04]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6-10-26 22:35     标题: re:其实俺更希望你把古文书那篇发到盟里去~~...

其实俺更希望你把古文书那篇发到盟里去~~~那样估计烂西红柿会来得更猛烈一些~~嘿嘿~~[em01]
作者: 小田鸟津布    时间: 2006-10-26 22:36     标题: re:那不是找死吗……[em03]ht...

那不是找死吗……[em03] http://www.newtenka.cn/bbs/Dispbbs.asp?boardid=4&ID=2955&replyID=49012&skin=0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6-10-26 22:49     标题: re:壮士啊!~~~ 风萧萧兮易水寒![em1...

壮士啊!~~~ 风萧萧兮易水寒![em14]
作者: 小田鸟津布    时间: 2006-10-26 22:52     标题: re:抽打~

抽打~
作者: 真田宗胜    时间: 2006-12-31 14:39     标题: re:[一]由来 真田本姓滋野,滋野一...

[一]由来 真田本姓滋野,滋野一姓是分布在各地的姓氏,大多数都出自与同宗。 真田的本姓信浓滋野氏的出处有很多种说法,比较出名的三种说法是从清和天皇的皇子贞秀亲王开始流传,或者从清和天皇的另一位皇子贞保亲王开始,以及出自与神魂命五世孙天道根命的后代三种说法。 真田家由海野所出,始祖海野小次郎幸恒以小县郡海野姓地名为姓,是为真田家的起源。(海野是现在日本上田市附近地区的村庄总称,战国时代称做海野城,上田城是江户幕府成立以后的名称) 海野氏在历史上的首次登场,是在源平合战时期投靠源义朝为首的官兵开始的,保元物语把这一事件称为"信浓海野的出场",当时的当主名叫海野小太郎幸亲,是幸恒的六世孙。 到了幸亲的二十一代栋纲之时,栋纲的长子幸义继承了主家,次子幸隆住在小县郡内的真田地方,改姓真田,既后来大名鼎鼎的真田一德斋(幸隆),三子赖幸(又称为赖纲或者纲赖),因为与幸隆相同的道理而改姓为矢泽,四子隆家,也因为同样的道理而改姓为常田。至此海野家已经出现了三个分支。 真田幸隆,作为武田信玄的军师,在五次川中岛合战中表现活跃,是为战国当时的名将。在天正二年五月,六十二岁的时候去世,作为信玄手下的名将立下战功无数,全身上下一共有三十五处刀矢枪炮的创伤,三十九岁时剃发入道,法号一德斋,又称真田弹正忠幸隆。 [二]出世 幸隆有四子,长子源太左卫门信纲,次子兵部少辅昌辉,三子源五郎昌幸(也就是本文的主角),四子市左卫门信尹。都已知略武勇闻名于世,信纲与信辉在长筱合战中战死,四男信尹则作为德川家的旗本得到四千石的领地,称作真田赞岐守。 三男真田源五郎昌幸(后来称为安房守),才气绝伦,得当武田信玄的喜爱(好像也有过信玄与春日虎纲那样的变态关系),选为信玄近习六人的其中一人。(比较出名的还有春日虎纲,武田信丰)待到成年之时,因为武田一门的武藤家子孙断绝,信玄让昌幸继承了武藤家,称作武藤喜兵卫尉,长筱之战两位长兄战死之后,武田胜赖命令昌幸复姓真田,继承真田家的遗领六万石,从那时开始称为真田安房守昌幸。 武田家自从长筱合战后元气大伤,面对此景的真田昌幸也很着急,为了振兴主家,设计智取了上州的粮仓沼田城,为昌幸作为战国屈指可数的智将的一生的出世一战。 昭田城坐落于赤城山西北的裾野麓,是利根川、片品川、薄根川等诸川的合流地点,要害坚固,城下沃野千里,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天正八年夏,胜赖亲自出兵攻击沼田城,由于守将藤田信吉的顽强抵抗,武田军在几次猛攻之下都没有攻下,这个时候北条氏直率大军从小田原出阵,武田面临与北条决战的趋势。当时全军处在一片悲观的局面下,胜赖贸然出击的恶果开始呈现。 这个时候,昌幸挺身而出,利用城主藤田信吉与北条家的实权人物北条氏邦多年不解的心病下手,晓以厉害,成功的写信劝降了城主藤田信吉,刚刚到达的北条军遭到两面夹击(后面铁炮,前面是武田家赖以成名的骑兵队),大败而归。此战后,昌幸开始闻名于世。 第二年,沼田城的故主沼田景义召集故臣,意图夺回沼田城,被昌幸收买了沼田的一位老臣,以暗杀之策再次将危险划除。顺手又除掉了家中威名甚高的海野幸光和辉幸父子,将他们的领地也收到帐下。从这几件事中不难看出昌幸本人的枭雄本色,实为战国时期出类拔萃的智将之一。 [三]忠诚 织田信长在长筱大破胜赖军后,苦待六年半,看到武田家的实力和元气已经真的失去以后,率领大军浩浩荡荡的开进信浓。众叛亲离的胜赖走投无路,面前只有两条路,是真田的上州还是小山田的岩殿山城,这个时候昌幸写了封信给胜赖,内容大概如下:(随便一翻,不算完整) 我所持有的上州岩柜城,土地肥沃,又有天险可以作为屏障,手下的五六千人也经过三年的训练,兵粮也可以维持五年。旁边小诸城(原文作小室城)是大人的一门信丰,以及上州萁轮的内藤修理殿,来路一定安全,待的几年,回复甲州也是有机会的啊!请大人三思啊! 不但写信,还将一门老少七十多人送到甲府作为人质,自己亲自在岩柜城为胜赖建设府第,忠诚可见一斑。这个时候,小山田信茂也写信邀请胜赖暂居岩殿山城,并以老母为质。 胜赖正在左右为难之际,近臣长坂钓闲进言道:"真田只不过是一德斋以来的三代家臣,可信程度远不如谱代重臣小山田啊!" 这么一说后,胜赖终于自己选择了死亡之路,决定去岩殿山城暂避。三月三日烧毁主城新府城,带领七百余名兵士奔向岩殿山城,六日凌晨左右,小山田的使者将小山田的母亲盗走,胜赖知道自己大势已去,逃到天目山上,五日后,既三月十一日,与长子信胜,夫人北条氏,武士四十一人,女五十人在天目山自杀,终年仅四十三岁。(那个献计的长坂钓闲到是不知所踪)自从新罗三郎义光以来五百年的名家武田,就落的了这么个悲惨的结局。 接到这个消息的昌幸,悲叹三日后依附了北条家。(但这是时事所逼,并不能说昌幸就是不忠心的家臣) [四]本能寺 由于信长的威名,武田旧领迅速为信长取得,织田家部将泷川一益在上州的厩桥城叙任关东管领一职,昌幸见到这种形势,又归服了织田家。但是织田家很快就把昌幸的沼田城没收,由泷川一益的一门泷川仪大夫担任城主,还将昌幸十七岁的次子信繁(幸村)当做人质压在沼田城,以至真田家上下都对于织田的处理相当不满。 六月二日,本能寺事变发生,第六天魔王信长葬身于熊熊大火之中。真田昌幸预感到,天下又到了他用武之时。六月十二日,是海野乡白鸟明神的祭礼之日,白鸟明神作为滋野一族的氏神,一向是很为真田家看中的一向节日,附近地区的大小豪族很多都参加了此次祭祀,昌幸看准时机,在典礼上宣布: 织田右府既死,天下必将再次陷入大乱的局面中,为了保持滋野一族的平安,必须推选出一位领导我们的大将来! 这个时候,昌幸家的家老常田图书站了出来,大声疾呼:"我推荐真田安房守大人!" 底下又传出来几个声音: "真田安房守大人智勇兼备,是武田家以来的名将,为人又以好义著称,这样的人才是我们的大将啊!" "就安房守殿下吧!" "安房守大人!" 其实明眼人不难看出,这不过昌幸玩的一个黄袍加身的小把戏而已(而且好像还不大高明),但是这在日本古代的用处很大,几天后,境内的豪族全部依附真田家。 六月二十日,以泷川一益为首的织田东进军纷纷放弃领地,向西退去。整个上州加信浓,甲斐都处于真空状态,昌幸趁机派弟弟信尹将故领沼田占回,并派老将矢泽纲赖(也可以做赖纲)守城。 这个时候,越后的上杉景胜,打着继承武田家故领的旗号(众所周知,景胜是武田家的女婿),率领大军来到川中岛地方。逼的昌幸不得不再次投降上杉家,亲自到信州的上沼城拜见上杉景胜。 这个时候,关东的北条氏直也想来分一杯羹,率领四万五千大军(可怕!)自小田原出阵,上杉与北条的大战一触即发。这个时候,昌幸再次显示出乱世中罕有的智将本色,自己投降北条家,故意将早已答应投降北条家的海津城城主高坂源五郎谋叛的消息透露给上杉景胜,景胜大惊,立刻返回海津城,将高坂斩首后将首级送到北条阵中,北条见到高坂的首级后,知道计谋败露,恐怕上杉军与德川军夹击北条军,连忙退回小田原城,北条家的甲信出阵无功而返,而上杉的脚步也被迫放慢。接着由于武田家遗臣依田(芦田)信蕃的劝说,昌幸再次投降德川家,至此在武田家灭亡的六个半月内四易其主,充分显示出昌幸乱世枭雄的风范。 [五]笼城 德川家康与北条氏直很快就瓜分武田旧领达成协议: 一, 上州由北条家分国,甲、信由德川家领取; 二, 上州沼田城由北条家领取,作为补偿,将北条家的甲州都留郡和信州佐久间郡让给德川家(明眼人一眼看出,吃亏最大的是占有沼田的真田昌幸) 三, 家康的女儿督姬嫁给北条氏直 "欺人太甚了吧!"昌幸大怒之下,写信给家康,说明了沼田城对自己的重要程度。 但是德川家康到底也是不亚于昌幸的奸雄,来了个缓计,"容后再议,至于殿下的损失,我可以以领内的土地作为补偿嘛!" 昌幸何等人物,马上看穿了家康的意思,索性不回信,抱着一副不给新的领地,不将沼田城放手的架势。为了保证防守问题,昌幸于天正十一年八月二十四日开始修建上田城,十二年春竣工,昌幸于是移居上田,以此城作为主城。 十二年春,家康在小牧、长久手一战取的局部性胜利后得到喘息之机,于是便邀请盟友北条家一起大举进攻真田昌幸。北条家以北条氏照为大将,领兵七千五百攻击沼田城德川家则派大将大久保忠世、鸟居元忠、平岩亲吉等手势八千出阵,加上平助忠教(大久保忠佐)的进攻矢泽城的两千军马,总兵力已经在一万以上。 昌幸面对此景,也是吃了一惊,但是马上恢复过来。答应胜利后以次男幸村和兄弟矢泽三十郎为质,成功的请来了上杉方以须田满亲为总大将的六千五百手势助阵。 在此之前,矢泽城守将矢泽三十郎将兵力三倍于己的平助忠教军击退,沼田城的守将矢泽纲赖也成功的顶住了北条家连续三轮的猛攻,一时间真田家形势大好。(似乎只要是个真田家的守城都特别厉害) 八月十七日,越后势到阵。 半月后,德川军到达上田城,派来使者质问:"家康主公待殿下不薄,为什么还要与我们为敌?"真田昌幸见到此状,不由得冷笑数声,想下了一条将计就计的计策来。回书一封:"真田家将于三日内降参。" 也许是天注定要真田昌幸成功,这两日白天阳光明媚,夜里乌云密布,这就是信州地区独有的特殊气候现象"峡霎"。奥山还下了暴雨,千曲川一带更是爆发洪水。 三日后,真田昌幸派四百兵出阵,于阵前大骂诸如德川家康乃无耻小儿出言无信等等,将德川军激怒,大军压上,四百名士兵显然是经过训练般的且战且走,退到了城下的町入口处,这个时候,德川的士兵看到了昌幸早就扔下的遍地的金银财宝,不由得把手上的铁炮、太刀丢下,疯狂的争夺。(素质真差!)这个时候,昌幸出现在城头之上,大声道:"真田家的勇士们,成败就在此了啊!"率领两千兵士出阵,进攻德川的后阵。大久保忠世不愧为德川家宿将,早就留了一手,以本阵的三千军抵挡住了昌幸的猛攻,一时间还没有落到溃败的局面。 这个时候,未来的"日本一强兵"真田幸村出现在德川军的前方。 "真田源次郎信繁一番乘!"幸村以他特有的大嗓门喊道。(以后还会经常听到) 虽然只有区区两百骑兵,此时的威力已经显示了出来。一阵狂攻后,平岩亲吉部陷入混乱的状态中。 接着,上田城北方的真田信幸一千伏兵杀出,东北方的矢泽三十郎也率五百手势出城,稍一进攻,德川军已经完全溃败,争先恐后的往还在发洪水的千曲川撤退。(因为南边是须田满亲的上杉大军)。当时号称天下最强的三河兵之狼狈,实在与毫无训练的士兵一样。 真田家的将士开始专找德川方大将进行一骑打,如真田幸村匹马就追上"鸟居元忠",并一刀斩之,直到事后才发现此人是鸟居元忠的近臣内藤阪部贞,大久保忠世的三个儿子(忠生,忠赖,忠广)战死。德川军将校级人物的战死人数达到了三百五十人之多,可见损失之惨重。 战后,德川军好不容易才退回小诸城,折兵一千七百许,北边又传来了上杉景胜将亲自出阵的消息,无可奈何的大久保忠世只好下令退兵,途中还遭到信州百姓的袭击,又折兵百余名。直到退回滨松城之时,八千精兵只剩下了不到五千人,元气大伤的家康一时之间也不敢贸然出兵了。 德川军既退,北条军也觉得把仗继续打下去没什么意义,在几次小规模攻击沼田城不克后也退兵了。真田昌幸的重围得解,遵守诺言,将次子真田幸村,矢泽三十郎赖贞等一门二十余人作为人质送到越后。 [六]阴谋 上杉家和德川家相继投降丰臣家后,一直与丰臣秀吉保持联系的真田昌幸也成为了丰臣秀吉的手下,秀吉相当看中昌幸的谋略,给予了相当宽大的处理(连人质都不要),还在大坂帮昌幸建立了奢华的宅邸,又想办法在德川和真田两方进行调解,最后达成了德川家康收奔多忠胜的女儿小松姬作养女,嫁给真田昌幸的长子真田信幸的方案。一切的拉拢手段,都使昌幸感激不尽,以至晚年在高野山莲花定院的时候,每天都朝夕朝拜秀吉的画像,对于如狐狸般狡诈的昌幸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秀吉的拉拢手腕真厉害) 昌幸是个恩怨分明的人,这个大家早已知道,对于对他有恩的武田信玄、丰臣秀吉,他都拼死效忠,可对于与他有宿怨的北条家,他巧妙的来了招借刀杀人,使雄据关东近百年的后北条家遭到了灭亡命运。 事情大概发生于天正十六年夏天,秀吉派遣使者来到关东小田原城, "关白殿下已经统一了箱根以西的整个日本,东北的大名们也都答应臣服,普天之下尽为王土,何必要把大人的领地分开来呢!请尽快上洛会见关白大人!"这席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北条家臣服于丰臣家。 对此,北条家找到了一个借口: "前几年的时候,我们家与德川家和睦之时,商量好甲、信两国由德川家领取,上州沼田之地应由我们所得,请关白大人拿出关白大人的权威,将沼田城归还于我们,这样的话,我们一定上洛晋见关白大人!" 秀吉答应了这个请求,派使者到昌幸那里。讲明了自己的苦衷,希望昌幸能够把沼田城让给北条家,愿意以信州伊奈郡的一万二千石领地相换。(昌幸小赚二千石领地) 这个时候,昌幸表现出自己固执的一面,因为昌幸的大半生都在为苦苦争夺沼田而费心,所以就这么平白无故的失去,觉得很没面子。找了一个借口回答秀吉道: "在下的祖宗都埋葬在沼田的名胡桃城中,请恕在下不能把沼田城让出!" 秀吉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利根川以西的归北条家,利根川以东归真田家,附加信浓诹访郡的二万石给昌幸。昌幸也不能说对此不感到高兴,但是终究是咽不下这口气,亲手策划了上野名胡桃事件,使得北条家灭亡。 北条家臣猪俣则直邦宪,被任命为北条家的沼田守护,上任之余,一位叫做中山九兵卫的武士求见,说愿意做名胡桃城的内应,帮助北条家取下整个沼田。这个猪俣确实也太不清醒,把关白的话都放到了脑后(智力9),真的出兵攻打名胡桃城,由于守兵少,加上中山九兵卫的内应,顷刻之间城就被攻下来了,城主铃木主水在写信给昌幸后于城中的正觉寺剖腹自杀,可笑的是,就这么场战役,内应中山九兵卫居然战死了,可以见到,这个中山八成就是昌幸派来的。猪俣在攻下城池之后,还没有醒觉过来,还一个劲的向北条家的实权派北条氏邦吹嘘自己的武勇,真是难得的聪明人啊! 在京城的秀吉本来就为北条家迟迟不来上洛而感到气愤,自此之后,更是气的七窍生烟,决定了对北条家的关东出阵。 北条家灭亡后,恐怕是笑的最甜的还是上田的真田昌幸吧! [七]晚年 昌幸接着下来的后半生,生活在不满和失意中。 秀吉死后,作为丰臣政权的忠实拥护者,昌幸和幸村双双充当了殉葬的角色。关原之战成功阻拦德川秀忠三万八千手势上京这一段故事,相信大家都已经耳目能详了吧!在下在这里简单的说一说: 庆长五年九月一日,于宇都宫阵所出阵的德川秀忠军以名将神原康政为先锋,到达上州的轻井泽,小诸城城主仙石秀久出迎;接着,在义兄弟本多忠政的陪同下,真田信幸也出城迎接。稍作调整,德川秀忠军于九月六日来到上田城下,总兵力已经达到了三万八千,而真田昌幸只不过区区二千五百人左右,经过一番唇枪舌剑后,本来就不善言辞的秀忠在嘴巴上先败下阵来,在一次偷偷出来的侦察中更是遭到真田军的伏兵袭击,死伤一千多人,不过也造就了另外一个七本枪:上田七本枪:户田半平重利、迁新太郎久正、御子神典膳(既赫赫有名的小野一刀流始祖小野次郎右卫门忠明)、朝仓藤十郎宣政、中山助六照守、镇目市左卫门惟明、太田甚四郎吉正。 小小上田城,将秀忠的大军牢牢钉死在城下达十天之久,从此真田父子的武名扬遍天下。 战后,愤怒的家康一度想将两人处以斩首,在真田信幸的苦苦哀求之下,将两人流放纪伊高野山,总算保住了性命。 昌幸的晚景异常凄凉,在前几年还可以靠信幸的供养过上不错的日子,等到秀忠上台后,连供养都不让,昌幸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到了庆长十四年得了重病,常常对幸村讲一些胡话(诸如丰臣家如何反攻等等),甚至有时候还要举家讨食。 庆长十六年六月四日,真田昌幸在极度失望中去世,行年六十八,法号龙华院殿一翁闲雪。 [八]后记 真田昌幸的一生,直接领取到手中的领地不超过十五万石,但却能成为战国时期最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人之一。他的一生带有悲剧式的色彩,虽然是战国后期真正的智将,在他的身上,我们看的见斋藤道三的狡诈,武田信玄的智略以及乡下武士般的固执和忠诚,这样的一个人物,性格是相当丰满的,但是,也注定了他在乱世中的命运。伊达政宗早生个二十年固然是有统一天下的希望,但是无论如何,昌幸、以及幸村,他们的性格决定了他们可以做英雄,做偶像,但是做不了成功者,做不了统治者。 很遗憾在大坂之战没有看到昌幸的身影,他的得意门生,也是他的次子,真田幸村在这一仗中取得了"日本第一强兵"的称号。但是,即便是三个昌幸在世,丰臣家失败的命运也是不可避免的。 历史的车轮在不断转动,只有像真田昌幸这样的人物,才能不为时代的变迁而为人们所忘却!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6-12-31 14:42     标题: re:楼上转的是很老的火星帖了~~~~泓史馆不...

楼上转的是很老的火星帖了~~~~泓史馆不发转帖,楼上先熟悉各版面再发帖不迟~~




欢迎光临 闲雪御所 剑与火 真田幕府 日本历史文化 朝鲜半岛历史文化 (http://sanada.net.cn/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