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日本古代天皇在位年代推定的方法([日] 河西良浩) [打印本页]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6-4-21 22:06     标题: [转帖]日本古代天皇在位年代推定的方法([日] 河西良浩)

可以用来推定日本古代天皇在位年代的方法多种多样,不过,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的是河西流的方法。

一、各位学者的方法

    我们在介绍在位年代推定方法之前,将先介绍各位学者的方法。

    首先是传统的方法,也就是基于“一世代=20至30年”的方法。这里依据父(母)传子(女)的世代交替大约是20至30年发生一次,可以认为是一种基于经验的方法。那珂通世和井上光贞等许多学者,在需要粗略地推定神武、崇神在位年代的情况下使用了这种方法(其中也包括古田武彦)。当然,这是一种推定在位年代的粗略方法,并不能作为严密推导来看待。不过,正如后面的论述中提到的,这个经验法则具有自恰性,其推定也具有妥当性。

  其次是使用《古事记》殁年干支的方法(末松保和、水野祐等)。该方法将《古事记》所记载的殁年干支视作其传达的真实信息,由此,该方法与其说是推定崇神天皇以降各代天皇在位年代的方法,不如说是在对各代天皇的殁年进行推定。然而,这种方法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即《古事记》中殁年干支的可信度问题。《古事记》的殁年干支是作为分注插入本文的,是与本文相对独立的信息,但这些殁年干支也是与本文相矛盾的。依据《仲哀记》,应神天皇是在其先代仲哀天皇死后诞生的。这是《仲哀记》提示的基本图谱,对于神功皇后远征物语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而且,依据《应神记》,应神天皇的享年为“凡品陀天皇御年壹佰参拾岁,甲午年九月九日崩。”(《应神记》)据此,无论其可信度怎样,“130岁”是其给出的信息。然而,依据殁年干支,仲哀天皇卒于“壬戌年”,应神天皇卒于“甲午年”,两者相差32年或92年,再或是152年(干支经一周或两周)。由此可知,应神天皇的殁年和享年不合。这样,《古事记》中本文和分注孰为可信就引起了人们的困惑。不过,究竟是本文可信还是分注可信,通常都无法断定。因此,如要主张“《古事记》的本文不可信,而殁年干支可信”的话,对其进行另外的论证是不可或缺的。(相反,河西氏认为,本文是口头传承的内容,可以采信;而分注是《古事记》编撰时太安万侣附入的,其原史料无法判明,所以其可信度不能得到保证。)

  此外,还有进而尝试复原《日本书纪》中纪年正确部分的方法。总的来说,他们认为《日本书纪》中的纪年是将切实存在的年份以某种法则特意的拉长了,据此可以将原本的形式恢复出来。但是,根据对《日本书纪》历法的研究(小川青彦),雄略天皇以后采用的是所谓的“元嘉历”(注1),即中国南朝宋的历法,而可以判定雄略以前记录采用的是唐代的“仪凤历”(注2)。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雄略之前采用了后来的历法,由此可以判定该纪年是被完全伪造过的,即采用这种方法来推定古代在位年代的尝试是必定不会成功的。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6-4-21 22:07

二、安本氏的方法

  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介绍安本美典的方法。他使用了“后世天皇平均在位年代”和“世界诸王平均在位年代”,根据这些来推定日本古代天皇的平均在位年代(参见安本美典《卑弥呼之谜》、《神武东迁》、《通向邪马台之路》等)。安本是数理文献学的积极倡导者,他擅长于使用统计学的手段,该方法应该说是比较实证的。(栗山周一已开始仿照安本的做法使用了类似的手段进行在位年代的推定了。)他所使用的数据和计算得到的结果罗列于后(以下表图引自安本的《通向邪马台之路》等,由河西氏制成)。

  首先,史实证明可信赖的即位退位年代等信息始自第31代用明天皇,一直归结到大正天皇,共计98位。他们的在位年数见表1。

代  天皇   即位年份  在位年数
31 用明天皇   585    2
32 崇峻天皇   587    5
33 推古天皇   592    36
34 舒明天皇   629    13
35 皇极天皇   642    3
36 孝德天皇   645    10
37 齐明天皇   655    7
38 天智天皇   661    10
39 弘文天皇   671  (8个月)
40 天武天皇   673    15
41 持统天皇   686    11
42 文武天皇   697    10
43 元明天皇   707    8
44 元正天皇   715    9
45 圣武天皇   724    25
46 孝谦天皇   749    9
47 淳仁天皇   758    6
48 称德天皇   764    6
49 光仁天皇   770    11
50 桓武天皇   781    25
51 平城天皇   806    3
52 嵯峨天皇   809    14
53 淳和天皇   823    10
54 仁明天皇   833    17
55 文德天皇   850    8
56 清和天皇   858    18
57 阳成天皇   876    8
58 光孝天皇   884    3
59 宇多天皇   887    10
60 醍醐天皇   897    33
61 朱雀天皇   930    16
62 村上天皇   946    21
63 冷泉天皇   967    2
64 圆融天皇   969    15
65 花山天皇   984    2
66 一条天皇   986    25
67 三条天皇   1011    5
68 后一条天皇  1016    20
69 后朱雀天皇  1036    9
70 后冷泉天皇  1045    23
71 后三条天皇  1068    4
72 白河天皇   1072    14
73 堀河天皇   1086    21
74 鸟羽天皇   1107    16
75 崇德天皇   1123    18
76 近卫天皇   1141    14
77 后白河天皇  1155    3
78 二条天皇   1158    7
79 六条天皇   1165    3
80 高仓天皇   1168    12
81 安德天皇   1180    5
82 后鸟羽天皇  1183    13
83 土御门天皇  1198    12
84 顺德天皇   1210    11
85 仲恭天皇   1221  (3个月)
86 后堀河天皇  1221    11
87 四条天皇   1232    10
88 后嵯峨天皇  1242    4
89 后深草天皇  1246    13
90 龟山天皇   1259    15
91 后宇多天皇  1274    13
92 伏见天皇   1287    11
93 后伏见天皇  1297    3
94 后二条天皇  1301    7
95 花园天皇   1308    10
96 后醍醐天皇  1318    21
97 后村上天皇  1339    29
98 长庆天皇   1368    15
99 后龟山天皇  1383    10
100 光严天皇   1331    5
101 光明天皇   1336    12
102 崇光天皇   1348    4
103 后光严天皇  1352    19
104 后圆融天皇  1371    11
105 后小松天皇  1382    20
106 称光天皇   1412    16
107 后花园天皇  1428    36
108 后土御门天皇 1464    36
109 后柏原天皇  1500    26
110 后奈良天皇  1526    31
111 正亲町天皇  1557    29
112 后阳成天皇  1586    25
113 后水尾天皇  1611    18
114 明正天皇   1629    14
115 后光明天皇  1643    11
116 后西天皇   1654    9
117 霊元天皇   1663    24
118 东山天皇   1687    22
119 中御门天皇  1709    25
120 樱町天皇   1735    12
121 桃园天皇   1747    15
122 后樱町天皇  1762    8
123 后桃园天皇  1770    9
124 光格天皇   1779    38
125 仁孝天皇   1817    29
126 孝明天皇   1846    21
127 明治天皇   1867    45
128 大正天皇   1912    15
129 昭和天皇   1926    -
表1

  由此可得,天皇的平均在位年数是14。22年。其次,按照各时代、世纪分别算出平均在位年数,结果列于图1和图2中。

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leadbbsfile/upload/2006/04/21/221027.jpg[/imga]

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leadbbsfile/upload/2006/04/21/221104.jpg[/imga]


  根据图1,在位年数等信息可信赖的始自用明天皇的(飞鸟、奈良时代之后)各天皇的状况表明,随着时代追溯的推进,天皇的在位年数变得越来越少。图2也反映出相同的状况。

  同样地,公元元年之后世界史上在位年限确实的王(1695位王)按世纪分类得到的平均在位年数如下图所示。


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leadbbsfile/upload/2006/04/21/221131.jpg[/imga]

  这里也同样可以发现类似的趋势。这些数据可以表明,古代天皇在位年数的平均值大约在10至14年左右。

  安本是在列举卑弥呼即天照大神说的根据时给出以上年代讨论的(若在位年数平均在10年左右,则卑弥呼的年代与天照大神相当)。

  于是,我们将包括安本学说在内的将某某人物比定为卑弥呼的诸说绘图进行比较。横轴设定为天皇的“代”,纵轴是该天皇的即位年份。第70代后冷泉天皇以前各代的情形绘制于下图中。

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leadbbsfile/upload/2006/04/21/221246.jpg[/imga]


  观察上图可以了解,“478年倭王武即雄略向宋朝上表”、“425年倭王赞即应神或仁德向宋朝遣使”、“卑弥呼即天照大神”这几个点极为自然的连接到一起。(安本是依照倭王武与雄略比定的一般说法及倭王赞与应神天皇比定所描绘的,见安本《倭五王之谜》。)相对而言,其他各说(卑弥呼即神功皇后说、卑弥呼即倭姬说、卑弥呼即倭迹迹日百袭姬说)都在第17代履中天皇附近急剧下弯,年代被延长的情况显而易见。同时,这里还介绍了平山朝治的学说(《季刊邪马台国》16号,最小自乘法),卑弥呼即天照大神说经历代天皇在位年数进一步验证为最恰当的说法。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6-4-21 22:08     标题: re:三、对安本氏方法的批判  于是,...

三、对安本氏方法的批判   于是,安本按照上面那样的方法,考证古代天皇在位年数平均在10年左右。同时,他认为卑弥呼就是天照大神。这样真的妥当吗?   我对此持有以下疑问。 1)安本认为古代的王和天皇在位年数较短的根据是: A)生物学上的条件。古代人的平均寿命较短,因此在位年数也较短。 B)政治上的条件。在古代,天皇直接掌控着政治权力,然而直接权力渐渐地偏离,这反倒使天皇的地位变得安定了。因此,古代的在位年数很短,随着时代的演进,在位年数渐渐地变长了。   他主要举出了上述两点(安本《卑弥呼之谜》)。但是,这是正确的吗?奈良时期天皇的平均在位年数确实在10年左右(奈良七代七十年),但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不是天皇让位较多的时期嘛,这是我最直观的印象。总之,就没有其他的主要原因了吗?这也是有疑问的。因此,考察古代在位年数较少的原因,有进行详细检验的必要。 2)安本以世界诸王和后世天皇的在位年数作为依据,来推定古代天皇的在位年数。但是,在该情况及前提下,要求以古代天皇的地位和世界诸王、后世天皇的地位性质基本相同为条件方可得出以上结论。所谓的性质相同是指,至少在“世界诸王和后世天皇的在位年数”所示值与“古代天皇的在位年数”所示值之间,没有实在意义上的差别。   我对这点也持有疑问。   安本在这方面完全没有怀疑,他未经验证就进行了年代的推定。但是,如果“世界诸王和后世天皇的在位年数”与“古代天皇的在位年数”间存在实在意义上的差别,那么据此所进行的推定就是毫无意义的。   下面,我将依次验证这两点。 (一)古代天皇在位年数较短的理由:   于是,我们首先尝试从日本天皇方面来调查。我们仿照安本图1中时代的划分,将其“殁年平均年龄”、“是否让位”、“与上一代的关系”罗列在下表中。 表2: 时代 平均在位年数 殁年平均年龄 与先代的平均年龄差 平均即位年龄 平均退位年龄 从退位到去世的平均年数 让位天皇的比例 飞鸟、奈良 10.351 53.353 9.688 38.588 49.294 3.632 36.84% 平安 12.625 42.031 14.656 18.000 30.625 11.406 56.25% 镰仓、足利、安土桃山 16.090 47.083 13.500 15.083 31.500 16.240 68.00% 德川、现代 20.000 48.941 21.294 14.412 34.353 14.588 52.94% 全体 14.440 46.822 14.719 20.433 35.089 11.699 39.53%   正如这里所显示的,殁年年龄本身并无明显的差异,而差异清楚地呈现在“即位年龄”和“与先代的年龄差”两项上。据安本所说,在古代人的寿命较短,则在位年数也较短。诚然,如果寿命较短,则能够在位的年数最大值也会减少,这是事实。古代活到40岁的情况十分普遍,就此想要在位80年是极为困难的。然而,这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说辞而已。现在平均在位年数是20年,但在奈良时代这个数字只有10年左右。这里有着约10年的差距,但殁年平均年龄之间却没有那么大的差别。相应地,我们不该更关注即位年龄上的差异吗?   如后面所示,在位年数即退位年龄减去即位年龄。如此,当然应该认为是即位年龄和退位年龄对在位年数造成了影响。难道安本不正是丢弃了这个根本的道理吗?   于是,现在可以看到“即位年龄”存在明显差异的事实了。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呢?关于这点,安本所列举的理由是合适的,即天皇的政治权力问题。当然,在古代为了成为直接权力者的天皇,拥有资质和经验是最基本的条件。由此,当时像后世那样仅以10多岁就成为天皇的事情是极为少见的,即位时的平均年龄都要达到30多岁的后半段,这确实反映了如此的实际情况。这样,对于30多岁后半段才能即位的天皇来说,其寿命不过是40多岁,于是其在位时间只有10年左右也就成为了他们的宿命。 (二)古代天皇家在位年数和世界诸王在位年数的性质相同吗?   安本是以世界诸王和后世天皇的在位年数来推定古代天皇在位年数的。这样做有以下几点欠妥。一是让位问题。诚然,如上表所示,飞鸟、奈良时代的让位比例最低,而在位年数最少。然而事实上,让位使在位年数有变短的倾向,这是不能绝对化的。当然,与临终前才让位及在位上去世的天皇相比,中间让位的天皇虽然同样发生了让位的状况,但后者的在位时间是会变短的。窥见这个让位的性质时,那个得出的平均值到底还能不能适用于古代天皇身上呢,关键问题就在这里。在古代,到皇极(齐明)之前不存在让位的情况,这是常识。另一方面,我国天皇有4成(奈良时代以降达6成)都让过位。如果重视这个差异,是无论如何都不能以后世天皇在位年数适用于古代从而得出结论的。   可是,安本算出了世界诸王的平均在位年数。这里和日本的情况相同,古代也有着在位年数变短的倾向。这是一个有趣的结果。据安本称,他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东京创元社出版的《东洋史辞典》、《西洋史辞典》。但是,古代国家的实情当然只能限定在特定的国家内,这里采用的是中国、罗马和波斯的相关数据。罗马的皇帝权力较弱(与其这么说,不如说是平民或豪族势力强大)是出了名的。同时,像五贤帝那样以高龄即位的情况较多。另一方面,在中国没有必要考虑汉朝帝室大多病弱而三国至五胡十六国又战乱不断所产生的影响吗?所以,虽然安本声称采用了古代诸王的数据,但实际上却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他离历史学上的普遍性尚有一定差距。关于世界诸王的在位年数,我想应当有更为详细的讨论。同时,如果要采用世界诸王的在位年数,前提是古代天皇家应该有着与之相当的立场和地位。关于这点,各位学者有过议论,但我以为天皇家能够称得上是“王”的至少也要从继体以后才能够考虑。反过来说,此前天皇家并非是算得上王那样的存在。即以世界诸“王”的平均值来推定古代天皇的状况是毫无意义的。   这点要预先说明。   正如以上各点中所谈到的,安本所进行的推定并不妥当。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6-4-21 22:08

四、在位年代推定的方法

  于是,依前所述,在位年代的计算需要使用即位年龄和退位年龄(在位年数=退位时的年龄-即位时的年龄),这样才能求得结果。这里以“天皇不让位”为前提,由此可以按照下面的形式写出:

退位时的年龄=去世年龄
即位时的年龄=先代退位时自己的年龄
=先代去世时自己的年龄
=先代去世年龄-与先代的年龄差……(与先代的年龄差=先代年龄-当代年龄)
因此,计算公式变为:
在位年数=当代去世年龄-(先代去世年龄-与先代的年龄差)
  那么,根据这种变换可得以下结论。

1、“当代与先代的年龄差”给“在位年数”带来影响。

2、“当代”和“先代”的“殁年年龄”个体,是影响不太大的因素,关键在于两者的差值。(比如,若双方一同早夭,则对“在位年数”带来的影响较小。不过,若一方早夭而另一方长寿,对“在位年数”的影响就较大。所以两者的关系比较重要。)

3、所以,诸如“弥生时代平均寿命是40至50岁,比现代普遍短一些,因此当时的在位年数也较短”这样的推定是没有根据的。只是当平均寿命短到10岁左右时才另当别论,因为这样的话要发生在位10年以上的情况就变得相当困难。比如(东)汉朝帝室等。

4、相应的,我们应该更关注“与先代的年龄差”。如果该项较大,则在位年数拉长,若其较小则在位年数也较短。

5、对于天皇家的情况,最有力地暗示了“与先代的年龄差”的史料便是《记》、《纪》中记载的相关“系图”。当然就是父母与子女间应当相差多少岁,兄弟间又应当如何……确定了这些情况,则年龄差的推定就变为可能。

  先代天皇家和世界诸王的例子取得的实际状态的一致性也可以这样解释。如此说来,如同看待古代的天皇家一样,在限定以“天皇不让位,以去世时世代交替”为前提的可能情况下,以此进行所示各要素的推定是最直接的方法,而基于在位年数平均值的方法不过是对此的间接推定罢了。

  那么,据此可以开始推定古代天皇的在位年数。

  在这里,我们将时间范围具体确定在“神武殁年”到“用明即位”。以神武为起点是因为神武被认为是第一代天皇。总之,神武的即位年因只是基于《记》、《纪》的故事即“根据神武东征,从九州到达大和,并在那里定居的时期”而确定的,丝毫没有必要考虑其与先代的关系。因此,所谓的“神武殁年”实际上就是“第2代绥靖即位年”。(但这还只是故事,其间数年的空位也是有可能存在的。)将“用明即位年”作为终点只是为了与安本的基准相吻合。这里,存在各种说法认为其年代有可能发生变动,但此处不再进一步展开。

现在,第n代天皇的在位年数是:

在位(n)=殁年年龄(n)-殁年年龄(n-1)+年龄差(n)
在位(n-1)=殁年年龄(n-1)-殁年年龄(n-2)+年龄差(n-1)
……
在位(2)=殁年年龄(2)-殁年年龄(1)+年龄差(2)

可变换表示为:

∑在位=[殁年年龄(n)-殁年年龄(n-1)+年龄差(n)]+[ 殁年年龄(n-1)-殁年年龄(n-2)+年龄差(n-1)]+……+[殁年年龄(2)-殁年年龄(1)+年龄差(2)]——∑是从2到n的合计

  接着,将重复项全部相消,可以得到:

∑在位=殁年年龄(n)-殁年年龄(1)+∑年龄差——∑是从2到n的合计。

现在,第n代就是用明的前代敏达。所谓∑在位的结果是从绥靖到敏达在位年数的合计。同样的,所谓∑年龄差是从绥靖到敏达(用明的前代)的“与先代年龄差”的合计。同时,殁年年龄(n)是敏达的殁年年龄,殁年年龄(1)是神武的殁年年龄。

下面对∑年龄差进行推定。

  首先,显示了各天皇的先代和后继。

※ 父子——绥靖、安宁、懿德、孝昭、孝安、孝灵、孝元、开化、崇神、垂仁、景行、成务、应神、仁德、履中、安康、清宁、武烈、安闲、敏达——计20人
※ 兄弟——反正、允恭、雄略、仁贤、宣化、钦明——计6人
※ 其他——仲哀(侄子)、显宗(堂兄弟之子)、继体(几乎没有血缘关系)
其次,如下确定各种情况的年龄差。
※ 父子——20年
※ 兄弟——2年
※ 仲哀(侄子,成务之兄日本武尊之子)可以认为比父子关系略短些,设定为15年。
※ 显宗和清宁大致上是同世代的,设定为1年。
※ 继体也和武烈大体上是同世代的,设定为1年。
  因此,可得:
∑年龄差=20*20+2*6+15+1+1=429敏达的殁年年龄是48岁(据《皇代记》),神武的殁年年龄是69岁(据两周干支说和《古事记》),可得:
∑在位=48-69+429=408

  采用该方法可知,从敏达的殁年即公元585年倒推408年,即公元177年左右的时间相当于神武的殁年。这可能是过于粗略的计算。关于父子和兄弟间的年龄差,历代的各自情况调整决定着具体数值,至少不应该用古代“父子的平均年龄差”来计算得到结果。然而,这比起采用“平均在位年数”要妥当得多。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6-4-21 22:09

五、小结

  至此,神武殁年被推定在公元177年的时候。当然,这只是大体上的推定,实际上需要对每个“殁年年龄”、“年龄差”进行详细的验证。我想以后会再进行更为详细且精密的推定。

  最后,我们再对几点进行预先的确认。

(一)神武的实在性:

  自津田左右吉以来,神武都被认为是虚构的人物。其根据似乎是以下几点。

(1)神武出发点“日向”的可疑

    津田对天皇家的祖先出自熊袭之地抱有疑问。此处,既然天皇被认为是日神的子孙,其故乡便是天,在地上时就必须是在“向日之国”即日向,就必须编造从日向出发到达大和的故事,所以他认为神武东征传说是作为神代物语(津田认为“神代”是完全虚构的)构想不可缺失的一环被编造出来的。(参照岩波古典文学大系本《日本书纪》补注3-四等。)

(2)神武以上人物的神话性问题

    而且,神武的父亲即彦波潋武鸬鹚草葺不合尊是海神的女儿所生,而神武的母亲也同样是海神的女儿,被如此神话包围着而登场的神武并非实际存在的人物。(注3)

  另一方面,古田武彦举出以下几点来说明神武是实际存在的人。

(1)淡路岛以西无战事

  根据神武东征的传说,淡路岛以西的区域(宇佐、筑紫、安艺、吉备)连一次战斗都没有发生过,越过淡路岛之后战争才开始。这与弥生时代铜铎、铜矛分布圈及铜铎分布圈相吻合。这不是六至八世纪天皇家史官所能够编造的。

(2)日下的地势

  神武众与长髓彦作战时,乘船到达日下之地。然而,日下是现代(也是六至八世纪时)的内陆地区,并非乘船可以到达的地方。而根据弥生时代的地势图,这附近正是河内湾(日后成为河内湖)一带,而日下正在那条海岸线上。因此,神武东征的传说与弥生时代的地势图吻合得相当好。这点是六至八世纪的史官再如何勉力也无法编造出来的。

  如此考虑,津田举出的问题及所谓神武虚构的证据都不能成立,因为其逻辑的顺序颠倒了。

1)天皇家是从“向日之地”、“日神信仰的中心地”而来的(据传说)。

2)因此,天皇家是日神的子孙。

  这作为《记》、《纪》叙述上的逻辑性,即使是根据传说产生并发展的,不也很自然吗?同时,他对“日向”是熊袭地感到可疑,这不过是“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皇国思想的表现罢了。而且,我也不对神武周围被神话人物所包围感到疑惑。成吉思汗等也同样有着神话人物的祖先。源义经也有着是被天狗养育大的逸话,源赖政也有惩治过鵺的传说,列举这些逸闻也并不能否定他们是“实在人物”。他们共通的特点为,他们自己是人且都是超常能力的拥有者,但他们绝不是超能力者,这是所说的要点。神武也属于那类例子,只是容易被遗漏而已。

   那么,基于以上几点推定得到的结果,神武殁年约公元177年的数值也正在弥生时代内,这也支持了古田的论证。

(二)关于欠史八代:

  现在一般都将从绥靖到开化的天皇即所谓的“欠史八代”看作为虚构的人物。其第一个理由就是神武是虚构的。因此,现在已经判定了神武是实在人物的可能性,“欠史八代”也就不会是虚构的了。也有学者对“连续十代是父子间的继承”感到可疑(安本美典等),这是不恰当的。确实, 以“王”的地位出现连续十代之间按照父子相继情况的可能性是相当低的。但是这里应该怀疑的并非八代的“实在性”,真正应当质问的是“八代的地位”。他们真的是“王”吗?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安本列举“世界诸王的平均在位年数”来推定古代天皇家状况的不妥之处,也正在于此。

(三)关于天照大神即卑弥呼说:

  最后,我用自己的推定方法来尝试验证安本美典的根本观点。安本认为天照大神与卑弥呼是同时代的。可是,为了符合这个假设,从敏达至天照大神的“与先代年龄差”的合计就不得不是(585-220=365年)左右了。
※ 父子——忍穗耳、琼琼杵、山幸、鸬鹚草葺不合尊、神武、绥靖、安宁、懿德、孝昭、孝安、孝灵、孝元、开化、崇神、垂仁、景行、成务、应神、仁德、履中、安康、清宁、武烈、安闲、敏达——计25人(注4)
※ 兄弟——反正、允恭、雄略、仁贤、宣化、钦明——计6人
※ 其他——仲哀(侄子)、显宗(堂兄弟之子)、继体(几乎没有血缘关系)

    这里即使设兄弟及其他项的年龄差都是0岁,那么父子间25人的平均年龄差就必须是:
365/25=14。6岁

  实际上,兄弟间的年龄差也应当考虑,这样才能使推定值变得更为明确。在这里就必须引入“虚构说”或者“系图编造说”才能够解释得通。(安本持有八代的系图其实是兄弟关系的论点。)

  以上介绍了在位年代的推定方法。可是,从各自的史料中计算出各位天皇的在位年代才是最为重要的事。该方法也是为了日后实现那样的“验算”而预先记录下来的,这项工作还只是刚刚开始而已。

译者注:

1、元嘉历:
  中国南朝宋文帝的天文学家何承天改革制定的新历。元嘉二十年即公元443年,何承天向朝廷奏上自己创制的历法,订正了旧历所定的冬至时刻和冬至日所在位置,改“平朔”为“定朔”,创立调日法,改革了“上元积年法”,计算了岁差数值百年一度,提高了天文数据的精确度,丰富了“浑天说”。于是,宋文帝规定从元嘉二十二年(公元445年)起,全国普遍使用《元嘉历》。《元嘉历》较以前的古历11家更为精密,为唐宋历法家采用。藤田一正于《元嘉历草》中认为该历法于604年传入日本,也有学者认为其传入的时间更早。

2、仪凤历:
  中国唐代仪凤年间即公元676年至679年开始推行的历法。一般认为自690年传入日本,并于692年11月开始正式实行,取代《元嘉历》。而雄略天皇通常认为就是《宋书》中的倭王武,其活动于5世纪下半叶。因此,《日本书纪》中以《仪凤历》记其前事,必为后人伪造。《元嘉历》的制定时间虽然比雄略天皇早些,但其究竟何时传入日本尚有争议,即雄略天皇之后以该历所记之事时间的真实性也不能得到完全保证。

3、《日本书纪》中神武出生的传说:
  《卷二》载“已而彦火火出见尊因娶海神女丰玉姬,仍留住海宫,已而三年。……后,丰玉姬果如前期,将其女弟玉依姬,直冒风波,来到海边。逮临产时,请曰:‘妾产时,幸勿以看之。’天孙犹不能忍,窃往觇之。丰玉姬方产化为龙而甚惭之曰:‘如有不辱我者,则使海路相通,永无隔绝;今既辱之,将何以结亲昵之情乎?’乃以草裹儿,弃之海边,闭海途而径去矣。故,因以名儿,曰彦波潋武鸬鹚草葺不合尊。……彦波潋武鸬鹚草葺不合尊以其姨玉依姬为妃。生彦五濑命,次稻饭命,次三毛入野命,次神日本盘余彦尊,凡生四男。”《卷三》载“神日本盘余彦天皇,讳彦火火出见,彦波潋武鸬鹚草葺不合尊第四子也。母曰玉依姬,海童之少女也。”我们发现,神武也叫“火火出见”,与其传说中的祖父相同。这是一种对先人的尊敬,还是表明两者其实为同一角色,便不得而知了。

4、关于传说中从天照大神至敏达天皇的父子代数:
  自天照大神之子即正哉吾胜胜速日天忍穗耳尊,至敏达一共25代,作者原写作24代,显然是数错了。今改正,并修正后面的计算结果,却不影响大局。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6-4-21 22:45     标题: re:很有启发性的文章`~~~~

很有启发性的文章`~~~~
作者: 上杉宗政    时间: 2006-8-5 21:34     标题: re:可是豪殿啊,怎么推定天皇在位的的日期呢...

可是豪殿啊,怎么推定天皇在位的的日期呢 很多都是精确到日的啊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6-8-5 22:08     标题: re:天武天皇之后一般来说都是可信的,之前的就...

天武天皇之后一般来说都是可信的,之前的就存疑了~~~象神武天皇公元前660年2月11日即位,纯粹是瞎扯啊~~~[em01]
作者: 上杉宗政    时间: 2006-8-5 22:28     标题: re:原来是这样……我那里写的是前660年1月...

原来是这样……我那里写的是前660年1月1日,看来确实瞎扯 叶渭渠教授《日本文化史》提到说卑弥呼女王是崇神天皇(记不大清楚了,好象是),那么可不可以说明前面的天皇都是虚构的呢?[em05]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6-8-5 22:59     标题: re:卑弥呼是崇神天皇?有这样的说法吗?倒是有...

卑弥呼是崇神天皇?有这样的说法吗?倒是有说是神功皇后的~~~应神天皇以后的可信度比较大~~~
作者: 上杉宗政    时间: 2006-8-5 23:18     标题: re:神功皇后……好象依稀也有印象不过我记...

神功皇后……好象依稀也有印象 不过我记不大清楚了,书不在我这里 我翻了书再告诉豪殿吧……[em10]
作者: 上杉宗政    时间: 2006-8-7 21:08     标题: re:豪殿,是我错了……[em03]卑弥呼...

豪殿,是我错了……[em03] 卑弥呼女王的确是神功皇后,崇神天皇是“物哀”的那个故事里御览出云大神宫里的神宝的那个天皇,是我记混了…… 谢谢豪殿啊
作者: 真田豪    时间: 2006-8-7 21:23     标题: re:个人认为卑弥呼不是神功皇后~~~她们一个...

个人认为卑弥呼不是神功皇后~~~她们一个是三世纪的人,一个是四世纪的人~~~只不过有她们是同一人这种说法而已~~~
作者: 上杉宗政    时间: 2006-8-7 22:01     标题: re:个人补充一点,有说法说卑弥呼虽然说是邪马...

个人补充一点,有说法说卑弥呼虽然说是邪马台国女王,但是其实并不是……她是邪马台国的实际统治者,不过实际上是祭司




欢迎光临 闲雪御所 剑与火 真田幕府 日本历史文化 朝鲜半岛历史文化 (http://sanada.net.cn/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